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理财分析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9-15 17:12:37
理财分析方法

理财分析方法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管理;方法

1.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 财务分析的内容有:财务分析是以 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 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 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只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1财务状况分析 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

财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1.2获利能力分析 的获利能力是 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 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

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 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2.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 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 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近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发展的势头逐渐明显, 作为 投资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债权人已不仅只局限在国家银行。此种情况下,各方面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决策上就会考虑到 的经营现状,他们的信贷和投资等决策就需要通过考察 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因此,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

(2)内部管理人。财务分析是评价 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 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 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可监督 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及上缴情况。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 的管理也已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因此,客观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重要作用。

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 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 及时发现企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 经济效益提高。

3.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3.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为确保 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 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 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3.2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3.3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 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3.4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 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还要在 财务报告中披露人力资源状况。

3.5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

今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 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 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 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 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 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 财务分析,可以为 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 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科]

【参考文献】

[1]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求是学刊,2002,(04).

[2]朱晶.试论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理财分析方法第2篇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过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重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非常的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分析以及观察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在我国相关法律的制约下,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中涉及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形成;合理的使用以及科学的分配。文章主要针对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对我国的企业发展以及财务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方法;分析;资本保值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对企业中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控制、分析以及相应的核实,通过上述工作内容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资金保值以及资金升值等。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新形势以及新的社会体制促进下,企业运行过程中围绕着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心的工作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识问题。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由国家集中进行管理到目前的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从财务管理工作地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发展,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经济社会中是以竞争主体的形式参与其中,这样就要求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对于经营以及盈利等问题要自己掌控,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还要进行企业的自我约束以及不断发展,让企业占用的社会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带来经济回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就要让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以及运行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地控制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的运行收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配合和参与。

1我国企业决策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1.1财务管理工作要对现行的财税政策,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意见

在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工作指示,还要客观地分析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金运行状况,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利用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来深度阐析现行的财务税收政策,在现行政策中发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对于相关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准确客观的为企业执行者提供财务战略决策数据以及信息。

1.2财务管理工作要对风险管控准确的把握,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意见

在我国的企业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企业的资金安全运行进行保障和管控,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有效地进行规避。财务管理部门要针对财务预算同企业的业务部门有效的合作以及沟通,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在现有财务规定的保障下,灵活地同企业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合作,让企业原有的机械式财务管理变成灵活多变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相关的业务财政数据。

1.3财务管理工作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建议

企业运行模式的改变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改变。在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过去成本优先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进行转变,逐渐地运用绩效优先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资本管理来为企业创造效益,要避免过度节省成本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让企业的资本紧密地同资本市场有效结合,财务管理部门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企业的发展渠道以及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1.4财务管理工作要对专业的财务需求进行准确的掌控,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专业的财务数据

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汇编成册,以财务报表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进一步发展分析以及决策。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仅仅是一张数据纸。我们要深入地分析报表数据背后的内容,将数据中隐藏的内容发觉出来,让财务报表能够以专业财务管理的形式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5财务管理工作要对企业的财务运行健康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财务风险参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财务危机,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的潜在财务问题有效规避和处理。企业要想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控制就要强化财务管理的控制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报表制度,分季度或者月度来进行财务报表的上报工作,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规避以及控制措施。

2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2.1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其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专业会计团队

专业的会计团度要有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最主要的还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化管理理念执行的基础上捋顺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方式,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过程中。

2.2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以预算为中心进行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资本资源,控制企业的运行资本。财务预算工作主要有三个主要的内容。第一个是要对企业的经营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和审核;第二个是要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执行;第三个是要对企业各个时期的财务决算进行认真科学的编制。

2.3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让企业的资本保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2.4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会计工作的管理,不断地参与企业的运行决策工作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2.5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提升企业的运行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2.6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捋顺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12.

[2]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3]王晓洁,周艳平.内、外资企业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10).

[4]张国祥.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1(13).

理财分析方法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方法;分析;资本保值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对企业中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控制、分析以及相应的核实,通过上述工作内容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资金保值以及资金升值等。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新形势以及新的社会体制促进下,企业运行过程中围绕着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心的工作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识问题。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由国家集中进行管理到目前的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从财务管理工作地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发展,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经济社会中是以竞争主体的形式参与其中,这样就要求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对于经营以及盈利等问题要自己掌控,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还要进行企业的自我约束以及不断发展,让企业占用的社会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带来经济回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就要让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以及运行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地控制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的运行收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配合和参与。

1 我国企业决策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1.1 财务管理工作要对现行的财税政策,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意见

在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工作指示,还要客观地分析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金运行状况,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利用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来深度阐析现行的财务税收政策,在现行政策中发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对于相关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准确客观的为企业执行者提供财务战略决策数据以及信息。

1.2 财务管理工作要对风险管控准确的把握,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意见

在我国的企业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企业的资金安全运行进行保障和管控,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有效地进行规避。财务管理部门要针对财务预算同企业的业务部门有效的合作以及沟通,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在现有财务规定的保障下,灵活地同企业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合作,让企业原有的机械式财务管理变成灵活多变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相关的业务财政数据。

1.3 财务管理工作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建议

企业运行模式的改变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改变。在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过去成本优先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进行转变,逐渐地运用绩效优先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资本管理来为企业创造效益,要避免过度节省成本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让企业的资本紧密地同资本市场有效结合,财务管理部门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企业的发展渠道以及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1.4 财务管理工作要对专业的财务需求进行准确的掌控,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专业的财务数据

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汇编成册,以财务报表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进一步发展分析以及决策。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仅仅是一张数据纸。我们要深入地分析报表数据背后的内容,将数据中隐藏的内容发觉出来,让财务报表能够以专业财务管理的形式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5 财务管理工作要对企业的财务运行健康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运行执行者提供财务风险参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财务危机,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的潜在财务问题有效规避和处理。企业要想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控制就要强化财务管理的控制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报表制度,分季度或者月度来进行财务报表的上报工作,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规避以及控制措施。

2 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2.1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其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专业会计团队

专业的会计团度要有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最主要的还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化管理理念执行的基础上捋顺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方式,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过程中。

2.2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以预算为中心进行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资本资源,控制企业的运行资本。财务预算工作主要有三个主要的内容。第一个是要对企业的经营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和审核;第二个是要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执行;第三个是要对企业各个时期的财务决算进行认真科学的编制。

2.3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让企业的资本保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2.4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会计工作的管理,不断地参与企业的运行决策工作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2.5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提升企业的运行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2.6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捋顺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12.

[2]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3]王晓洁,周艳平.内、外资企业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10).

理财分析方法第4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局限;措施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有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财务状况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因素,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其次,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 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再次,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公司潜力、找出薄弱项目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 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最后,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问题,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发展,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财务状况分析指标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主要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以变现性作为衡量的标准,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既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乃至经营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又维系着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

(三)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 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企业营运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潜力,营运能力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其潜力的分析,对资产存量是否合理,管理效率高低的分析。

(四)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保持最大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盈利能力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和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因而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只有企业以最大可能获取利润,才能保证向股东发放股利,增加雇员薪金,保证可靠的偿债能力,才能使企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五)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假设前提的缺陷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此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但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收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二)对资金运用的关注较多, 对资源综合运用关注较少

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迈进。因此财务分析也要由资金分析向资源分析转变。例如,开展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资产效能结构分析,有利于企业注重知识资本投入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人力资源效益分析以及有利于检测企业无形资产营运能力的无形资产效益分析等。

(三)轻视宏观分析

许多财务人员没有将企业置于国家宏观经济脉搏,行业环境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市场环境中去,财务分析停留在本企业的小环境中,忽视了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改变而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了解国内外行业竞争者的资料。

(四)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能达到内部人员所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于是,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

四、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

第二,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 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

(二)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效果。应当增加衡量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指标。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保障。然而,由于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涉及的因素多,不确定性大,因此在对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进行评价的时候,与前四类指标相比,这类指标具有更大的涉及范围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从影响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相关的评价因素出发,我们应当对应的增加更多的指标。

(三)加强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有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理财分析方法第5篇

1.“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主要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研究。该方法按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将企业财务危机划分为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财务危机实现期四个阶段,对应四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发现财务危机的症状,判断财务风险所处的阶段,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摆脱财务困境。这种分析法将财务危机分为四个阶段,有利于对症下药,就像给病人看病、开药一样,病情轻,下药轻一些,病情重,下药就要重一些。可见,运用定性财务风险分析时,分析人员的经验与采用的具体方法对分析结论有较大的影响(周首华,2000)。

2.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根据某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及其给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的严重性,可以确定出该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可以表示为低、中等、显著、高四个等级(周爱丽,2004)。相应的,可以把企业每一种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用风险估计矩阵表示。

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又称为特尔斐法(Delp,是由美国兰德公司的达尔基(N.Dalkey)和赫尔默于1964年正式提出的。这种方法是采用系统的程序,草拟调查提纲,提供背景材料,轮番征询不同专家的预测意见,最后汇总得出预测结果。财务风险专家调查法就是企业组织专家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辨明企业是否存在引起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以此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财务风险定性分析中,一般采用标准调查法,即通过专家对导致某个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同时对所有企业都有意义、普遍适用的原因和问题进行分析。

二、定量分析方法

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早,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主要经历了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Logistic预警模型、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混合模式及其比较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等几个阶段。 

1.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Univariate)分析通常指用单一的财务比率值或者趋势来预测或判定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早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是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而且在经营失败之前3年这些比率就呈现出显著差异。但是,这类早期研究仅仅是属于描述性分析范畴(程涛,。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验了反映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对公司破产前l一5年的预测能力,他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现金流量/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两个比率。在国内,陈静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元线性判别分析,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

单变量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受主观选择因素影响,出现对于同一公司想选择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运用单变量模型,指标选择决定此方法运用的成败。

2.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又称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该模型最早是由开始研究的,他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性五个方面选用了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变量,通过对1946-1965年间33家破产制造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的研究分析,根据误判率最小的原则,最终确定营运资产/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和销售收入/资产总额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了Z-Score模型。但由于模型的变量并未包含风险概念,也没有考虑企业规模效果,故超过两年以上对于企业危机的预测力大幅下降。Altman,HaldemanandNarayanan(1977)等便加以修正,加入了公司规模与盈余稳定性两个变量,建立Zeta模型。经过实证研究,预测前几年的能力大大提高。

Altman模型提出之后,很多专家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结合本国企业实际建立了本地股市适用的多元判别模型,如日本开发银行的破产预测模型。我国学者周首华等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选用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即31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构建了一个财务预警新模型一F模型,并以会计资料库中1990年以来4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其F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弥补了Z模型的不足。

3.Logistic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考虑了多项指标衡量公司经营的绩效,在分析预测上也有显著的效果,但其自变量通常难以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故后续学者便建立了一些新模型,如Logistic模型。Logistic模型是采用了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银行、投资者等的风险偏好程度设定风险警戒线,以此对分析对象进行风险定位与决策。

美国学者Ohlson(1980)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他选取了1970—1976年间制造业105家财务危机公司与205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经营绩效及流动性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者的预测能力。继Ohlson之后,Gentry,、CaseyandBartczak、Zavgren也米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的学者包括姜秀华、孙铮等。他们以2000年11月20日为基准点,选取了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被实施ST的42家上市公司,同时从两市所有非ST公司中随机选出42家配对公司。在13个原始财务比率的基础上,筛选出毛利率、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的比率、短期借款与总资产的比率及股权集中系数四个指标建立Lo-判别模型。该模型在财务危机发生前1年对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回判准确率分别为88.1%c和80.95%c;线性函数却具有其本身不能克服的两个问题:固定影响假设和完全线性补偿假设。正由于这两个缺陷使得模型的分类和预测能力有限。基于此,齐治平等(2002)建立了含有二次项和交叉项的Logistic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们进行财务危机、信用风险预测分析。

这种模型克服了单变量和多变量预警模型中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的局限性,使财务预警得到了重大改进。但Logistic模型用于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缺点是计算程序较为复杂,使用该模型前需要根据企业实际财务数据做大量转换工作。

4.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国外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统计方法模型,建立了一些非统计方法模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神经网络模型的运用。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套人工智慧系统,以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模式,利用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使本身能够透过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的效果。Tam和Kiang(1992)应用这种方法对得克萨斯银行的财务危机案例进行预测;Ahman、Mar-co和Varetto(1994)也用这种方法对意大利的企业进行了财务危机的分析预测。由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这些研究与以往的线形分析模型相比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关于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的研究,杨保安等(2001)将BP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到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中有关财务信息预警信号中,构建了非线性财务预警模式。喻胜华等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了识别。该研究表明,网络特征识别的准确率为80%,该网络对财务健康公司的判断的准确率为100%c。杨淑娥(2005)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以120家上市公司作为建模样本,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主营业务鲜明程度、公司增长能力6个方面,选取了15个备选财务指标,通过剔除未通过T显著性检验的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资本保值增值率5个指标,将保留下来的10个财务指标作为建模的原始变量,并使用同期60家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对同一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5.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以财务指标来建构预警模型,往往容易因财务报表资料不真实,而使财务发生危机的公司在预警模型上无法完全事前预警,因此,考虑非财务指标的加入,希望能够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与时效性。在非财务指标变量使用上,大致可分为公司治理因素(如交叉持股、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管理变量等),以及会计师信息等。Gilson(1989)认为高层管理者如CEO总经理或总裁等离职也可以作为财务危机的指标,他以1979年至1984年共381家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样本,发现52%公司的有高级管理人员异动之情形而正常公司只有19%。Shumway(2001)以会计变量和市场变量两类变量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会计和市场两类变量可以提高破产公司预测的准确性。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叶银华等(1997)指出关联方股权交易是一种权益问题,并由此推论,关联方股权交易比率愈高,利益输送愈严重,隐含伤害公司生存的可能性愈高。其2002年的研究又指出,公司治理不佳的企业,控制股东会出现持续伤害公司价值的行为,亦即挪用资金及非常规关联方交易,将减少增强公司竞争力的投资,而危及公司生产力及获利能力,若控制股东没有考虑上述现象,则其所决定伤害公司价值的金额过大时,会增加公司产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三、小结

与单变量定量分析法依赖个别变量进行判断相比,定性分析考虑的问题可能更加全面,进行判断的基础更加扎实。此外,相对于一些定量财务风险分析法用财务风险变量与标准值相比较的方法来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分析主要依赖人的经验判断来作出预测,而人的判断可以将企业面临的复杂内外环境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将个别企业面临的一些特殊因素考虑进去,这是定量分析难以达到的。但是,定量财务风险识别方法是根据数据进行决策,避免了定性分析中依靠人的经验进行判断使得判断结果的主观性较强的缺陷。同时,由于定量分析是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因此,只需要收集被决策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然后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断。显然,这种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成本低。

理财分析方法第6篇

【关键词】临界分析;比率临界;极值临界

引言

孔子曰:“欲速不达”,“过犹不及”。讲的是凡事皆有限度,做过了头就事与愿违。在哲学上,有“度”的概念,说的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此性质变化为彼性质、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界限所在。政治家要设定利益的边界,外交家要守住谈判的底线,老百姓讲做事要有“分寸”。对企业理财而言,到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界限”:法规界限、道德界限、财务界限等。只有了解这些界限、熟悉这些界限、掌握这些界限,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使企业经营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财务临界分析,财务人员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行为边界,进而发挥出合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职能作用。

一、财务临界分析的概念及其种类

财务临界分析是指对财务指标从有利方面向不利方面或从不利方面向有利方面转变的边际分析,其目的是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履行决策和控制职能。

根据分析的内容或方法特征,财务临界分析可以分成比率临界分析、极值临界分析、盈亏临界分析和转折临界分析四类。

比率临界分析是利用财务比率对某方面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判断、揭示其变化的趋势与程度、寻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大或减少其变化的措施。其具体方法有:盈利能力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比率分析、营运效率比率分析、发展能力比率分析、财务比率综合分析。

极值临界分析是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最大或成本最低或资源利用最佳的相关变量数值点或数量范围。其具体方法有:图解法、列表法、代数法、微分法、测试法、单纯型法。其具体用途有:最佳材料采购批量分析、最佳生产批量分析、最佳保险储备量分析、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最佳质量控制标准分析、最佳设备使用年限分析、最佳资源分配方案分析、最优产品定价分析等。

盈亏临界分析是通过对影响并决定利润的价格、销售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产品结构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来确认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即本量利数量关系模型),然后利用经过检验证明可靠的具体的本量利数量关系模型,来预测、选择或控制有关变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

转折临界分析是确定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方案优劣比较的转折点,为管理者进行经营预测、决策、控制与绩效考评提供依据。其具体方法有:图解法、测试法、代数法,等等。其用途有:不同技术或工艺或设备的选择、设备更新与否的决策、企业继续营业抑或歇业的决策等。

二、比率临界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带来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资源的数量变化,不同要素之间在变化过程中彼此影响,相互间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财务比率及其变化反映出来。财务比率是两个以绝对数表现的财务指标之比。如销售利润率就是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通常,人们根据财务指标的内容和用途将财务比率分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和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比率四类。如果管理需要,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如将盈利能力分为投入类盈利能力和产出类盈利能力,将偿债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即期偿债能力等。还可以将四种分类进行综合,以雷达图的形式来反映,用综合系数来分析。

在四种分类下,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率、产品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流动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每股股利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有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原材料周转率、在产品周转率等;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比率有: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等。

上述每个财务比率的数值及其变化都反映出具体的经济含义,表示出企业机体的某一方面状况。好比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白细胞、红细胞、甘油三脂、尿酸等等指标反映出身体状况一样。因此,财务比率的数值高低就有了正常、良好、优秀、较差、很差等含义的表达。广义地讲,财务比率临界分析是指对不同等级表达之间相互转换的分析。狭义地说,财务比率临界分析就是对财务比率的正常值与恶化的异常值之间界限的确认及分析。

财务比率临界分析有两个层次,一是对比标杆比率进行分析,二是对比异常值界限进行分析。前者旨在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后者旨在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标杆比率的确认有三种方式:一是取行业的平均值,二是取竞争对手的数值,三是取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数值。以行业平均值为界限进行临界分析,为的是取得或保持企业在行业里的竞争优势;以竞争对手的财务比率数值为界限进行临界分析,为的是取得或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优势;以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数值为界限进行临界分析,为的是实现企业目标。对比标杆比率进行的财务比率临界分析,是进攻性的分析;对比异常值界限进行的财务比率临界分析,则是防御性的分析。需要指出,异常值界限的确认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异常值界限,一种是相对的异常值界限。绝对异常值界限如销售利润率等于0,资产负债率等于50%,流动比率等于2,速动比率等于1,等等。相对异常值界限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数值和政策法规来确认。

三、极值临界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所谓极值,就是某经济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数值或最小数值。对管理而言,找到了极值点,就为企业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实施行为控制提供了依据,从而避免“过犹不及”或“努力不够”,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在收入大于成本的总前提下,当收入曲线的增长斜率总是大于成本曲线增长斜率时,收益没有极值点。此时,收益的增长将伴随收入的增长而来。当收入曲线增长斜率小于或等于成本曲线增长斜率时,收益将出现极值点。此时,收益的极值点将取决于成本曲线。成本曲线是不同业务量水平下总成本的变化轨迹。总成本是由不同的成本项目汇总而成的。根据成本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不同的成本项目之间将呈现两种关系:彼此相容并共同增长,彼此相斥并此增彼减。二者此消彼长的共同作用,使总成本曲线呈现U型,在U的底部,形成总成本的最低点和总收益的最高点。

极值临界分析的方法有图解法、列表法、代数法、微分法、测试法、单纯型法等。

(一)图解法

即将所要解决问题的相关变量和约束条件数值用图表示。根据条件和极值表现方式的不同,极值图解法可以分为微分极值图解法和线性规划图解法。其中,微分极值图解法可与列表法、代数法、微分法归为一类,是其数量关系的图像表示;线性规划图解法则与单纯型法归为一类。

1.微分极值图解法示意。相关存货总成本由采购订货成本和储存保管成本构成。采购订货成本与采购批量呈反向变动,采购批量越大、采购批次越少,采购订货成本越低;储存保管成本则与采购批量呈正向变动,采购批量越大、采购批次越少,储存保管成本越高。由于两类费用的此增彼减,使得相关存货总成本呈U型(图1)。相关存货总成本最低点就是最佳采购批量。

2.线性规划图解法举例。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的销售价格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单位边际贡献8元/件,单位产品耗用工时2小时/件,单位小时边际贡献4元/件,订货量400件;B产品的销售价格3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5元/件,单位边际贡献5元/件,单位产品耗用工时4小时/件,单位小时边际贡献1.25元/件,订货量300件。在决策期内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 200小时,要求合理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设CM代表所求最大边际贡献,x代表A产品产量,y代表B产品产量,则目标函数:

CM=8x+5y

约束条件:x≤400,y≤300,2x+4y≤1 200,x≥0,y≥0

将约束条件绘制成图2,得到含有可行解的四个顶点。分别解出:(0,0)顶点的CM=8×0+5×0=0;

(0,300)顶点的CM=8×0+5×300=1 500;(400,0)顶点的CM=8×400+5×0=3 200;(400,100)顶点的CM=8×400+5×100=3 700,此为最大值,所以安排A产品生产400件、B产品生产100件为最佳。

(二)列表法

列表法是将相关变量的取值细分化并以表格形式直观表现出来,由此寻找和确认极值点,这也是边际分析的一种形式。以质量成本为例。产品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四个成本项目组成。根据成本习性分析,预防成本与检验成本彼此相容并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向变动,即预防检验成本越高,产品质量水平也越高;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彼此相容并与产品质量成反向变动,即产品质量水平越低,内部外部损失越高。由于预防检验成本与内部外部损失这两类成本呈此增彼减的相斥关系,因此必然导致二者之和的质量成本出现U型图像,这就可以利用经验数据统计的列表法来确认最佳的成本值(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当产品一级品率为98%时质量成本最低。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不同一级品率的产品销售价格均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的结论。如果是优质优价,此极值就不存在。

(三)代数法

代数法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代入具体数值来计算其结果的方法。以最佳材料采购批量的确认为例。设D为材料采购年度需要量,x为采购批量,k为每次订货成本,p为材料单价,F1为订货固定成本,b为单位储存变动成本,F2为固定储存成本,Y为存货总成本,y为相关存货成本。则:

Y =F1+(D/x)k + D・p + F2 + (x/2) ・b

将上式中与x无关的变量去掉,于是有:

y =(D/x) ・k +(x/2) ・b,注:这里的y是管理会计意义的相关存货成本。

由于相关采购订货成本(D/x) ・k与相关储存保管成

本(x/2) ・b之间呈此增彼减的互斥关系,所以二者之和的相关存货成本y必然呈现U型图像,根据统计规律,当相关采购订货成本=相关储存保管成本时,二者之和最低。

最佳订货次数=81 000/9 000=9(次)

最佳订货周期=360/9=40(天)

最佳占用资金=(9 000/2) ×10=45 000(元)。

(四)微分法

(五)测试法

在企业产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安排产能资源用途的依据是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即边际贡献最大化。企业产品生产安排大致会面临四种情形:单一产品单一步骤,单一产品多个步骤,多种产品单一步骤,多种产品多个步骤。在单一产品单一步骤情形下,产品生产安排可直接根据需求与产能来决定;在单一产品多个步骤情形下,面临的是每一步骤结束之后产品是出售还是进一步加工的决策,这可以用差量分析法解决;在多种产品单一步骤情形下,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所产生的边际贡献高低来排序,即优先安排生产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高的产品,依次类推,直至产能资源利用完毕;在多种产品多个步骤情形下,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每种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在各步骤里的排序都相同;第二种,每种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在各步骤里的排序不相同。前者,仍然可以根据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高低来安排生产;后者,则要用到测试法。

测试法的应用常见于两种产品在两个加工步骤里的生产安排。测试的程序是:先分别测试所有资源都优先某一种产品的生产,然后依据边际贡献更大的方案来寻找此退彼进的数量分界点――边际贡献最大的生产组合,即为所求。

例2: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它们分别要经过甲、乙两个车间进行加工。有关数据见表2。

分析:甲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A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2.5元/小时;甲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B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6元/小时;乙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A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5元/小时;乙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B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2元/小时。

从甲车间角度,应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从乙车间角度,应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可见,需要用测试法解决。

第一次测试,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测试结果见表3。

第三次测试。因为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的边际贡献大于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所以第三次测试就要从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的方案出发,来调整产能资源的用途,并尽可能地将产能资源充分利用。路径是减B增A。减少1件B产品,可以增产1.5件A产品,净增加边际贡献4.5元/件(1.5×5-1×3),因而可行。又由于减少1件B产品、增产1.5件A产品需要净消耗甲车间2.5小时(生产1.5件A产品消耗甲车间3小时-减产1件B产品退回0.5小时),所以减产B产品=1 000小时/2.5小时=400(件),增加A产品=400×1.5=600(件)。测试结果见表5。

结论:安排生产A产品600件,B产品2 100件,资源利用效益(边际贡献)最大。

(六)单纯型法

与线性规划图解法同理。基本思路是:先求得一个基本可行解(即图解法中的顶点),再利用有关判别定理判断它是否为最优解,如果是,计算终止;如果不是,就要迭代到相邻顶点进行判断;依此类推,直至求出最优解。举例说明。某企业在计划期要安排A、B两种产品生产,A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2元,B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3元,其他相关数据见表6。

解:设A产品产量为x1,B产品产量为x2,边际贡献为Z,则

目标函数max Z=2x1+3x2

约束条件x1+2 x2≤8,4 x1≤16,4 x2≤12, x1,x2≥0

将目标函数标准化 max Z=2 x1+3 x2+x3+x4+x5

满足 x1+2 x2+x3=8,4 x1+x4=16,4 x2+x5=12,x j (j=1,2,3,4)≥0

这里的x3,x4,x5是引进的辅助变量,其中,x3是剩余设备台时,x4是剩余甲材料,x5是剩余乙材料。在约束方程中,x3,x4,x5这三个变量的系数列向量恰好构成一个可行基,使其成为基变量,x1,x2便是非基变量,于是由上述标准化约束条件可得:

x3=8-x1-2 x2,x4=16-4 x1,x5=12-4 x2

代入max Z=2 x1+3 x2+x3+x4+x5,得Z=2 x1+3 x2+0,令非基变量为0,解出Z=0,第一个基础可行解X (0)=

(0,0,8,16,12)T,这表明企业没有安排A、B产品生产,资源量不变,边际贡献为0。在Z=2 x1+3 x2+0中,非基变量的系数为正,目标函数值还有增大的可能,于是选择系数最大的x2为换入变量;在标准化约束条件里,当x2取值为3时,可使x5为0,于是选择x5为换出变量。

于是,将x3=8-x1-2 x2,x4=16-4 x1,x5=12-4 x2调整变形为:

x3=2-x1+0.5 x5,x4=16-4 x1,x2=3-0.25 x5,将其代入max Z=2 x1+3 x2+x3+x4+x5,令x1=x5=0,解出Z=9,第二个基础可行解X(1)=(0,3,2,16,0)T。由于目标

函数中非基变量x1的系数为正,说明目标函数值还可以增大。重复上述过程,确定调出、调入变量继续迭代。最后得到Z=14,可行解X(3)=(4,2,0,0,4)T,即安排A产品生产4件,B产品生产2件,将设备台时和甲材料耗用完,乙材料剩余4公斤。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极值点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一个决策和行为选择的参照系。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立基,倪加勋.现代管理决策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3] 汤炳亮.企业财务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理财分析方法第7篇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环境 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财务管理环境虽然不是财务管理的起点,但是由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企业内外部环境决定的,因而间接地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活动。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认真研究所面临的内外部各种环境因素,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同时主动地改造内部环境,为财务目标的确定以及财务战略的制定提供创造前提条件。

一、财务管理环境在财务管理系统构建中的重要性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是一个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它由由财务管理本身及其外部环境所构成的。通俗地讲,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环境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理由如下:

(一)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决定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发展历史证明,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职能和方法、特别是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无不是由财务管理的环境决定的。

(二)财务管理环境是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财务管理与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无论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还是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或者制定财务管理战略、组织财务管理活动,都必须从财务管理环境分析人手,不断地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审视和评估,并根据其所处的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财务管理环境分为宏观财务管理环境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两个层面。

(一)宏观财务管理环境PEST分析。

宏观环境为企业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各种保障和约束,宏观环境的不同将导致市场交易成本的差异,而交易成本的大小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PEST分析是宏观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分别是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

1、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体制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根据政治环境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可以细分为政府关联、政府干预和政府控制三个方面。政府关联是指政府对企业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关系。与政府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拥有相对的经营特权优势、融资优势等,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政治关联会降低行业自由竞争,因而可能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政治关联提高了新的竞争者进入的壁垒,降低了供应商和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政府之所以干预市场,多的是着眼于矫正市场失灵。在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制度建立起来之前,政府替代市场是有效率的。一般而言,是政府替代市场,还是市场替代政府管制,这样取决于谁更有效率。在政府干预下,企业通常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从而增加额外的支出。政府控制是指国家以企业终极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国家持股给上市公司债权融资带来了优势,同时会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税收法规、企业组织法规和财务法规和市场法规四个方面。组织法规如《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破产法》、《证券法》等;税收法规如《企业所得税法》、《关税》等。税法会影响资本结构,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例如,当企业所得税率提高的时候,利息可以充分发挥税盾作用,因而会促进企业扩大债务资本,谋取税收利益;企业组织法规如《公司法》。财务法规如《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如果一个国家法制健全,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比较充分,公司利益则不容易被内部人侵占,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市场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专利法》和《劳动保护法》等。

2、经济金融环境。经济金融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有GDP、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汇率、能源成本、市场机制等。经济环境可以概括为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经济政策三大方面。经济周期与企业个体盈利水平正相关。通货膨胀增加资产购置成本,使成本补偿不足、利润虚增。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会主动增加现金持有水平。

金融环境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等。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服务,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对小型企业不利;金融工具创新程度越高,企业调度资金的能力也就越强,越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例如,短期融资券发行之后,增强了非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金融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金融市场是企业筹资和投资的场所,它可以实现企业长短期资金的相互转化,并且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宝贵的信息,离开了金融市场,企业无法生存,企业难以做大。利率与财务活动的关系,它会改变资本结构,因为利息有税盾作用,影响财务治理效率。当利率降低的时候,企业会扩大债务规模,增加流动资产的储备,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企业可以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在不调整资本结构的情况下,也会降低利息支出,降低财务风险。

3、社会和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民的行为习惯,进而决定了该国市场需求结构和消费行为;人口规模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市场容量;人口的年龄结构则决定了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甚至会对利润分配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比较倾向高股利政策。

4、技术环境。科技发展正在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科技发展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例如网上银行;科技发展还可以创新分销渠道,例如网络书店、网上订购机票等。

(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微观财务管理环境又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是在特定范围内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它可以分为行业环境和企业环境。行业环境主要是行业竞争状况,企业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及特点、管理水平与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研究不同企业的微观理财环境,其意义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理财策略及措施。

1、行业环境。行业环境指的是市场竞争环境,它反映了企业商品在销售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影响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竞争程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参加交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二是参加交易的商品的差异化程度。一般而言,参加交易的生产者数量越多,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市场风险越大。此时,企业的经营杠杆风险较高,企业倾向于保守型融资策略,即与较低的财务杠杆相匹配。

2、企业生产状况。企业生产状况主要是指由厂房设备、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所构成的生产条件,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一般而言,产品结构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长期资金需求量大。因此,企业的生产状况会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规模。另外,在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资金需要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3、企业所有制和组织结构。企业组织体制包括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企业类型、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等。国有、民营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公司、分厂、集团等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的原则、方法、目标等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财务管理的组织程序、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财务关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审计部)

参考文献:

[1]易阳艳.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J].投资与合作,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