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合集7篇)

时间:2023-09-10 14:40:21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1篇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底面积乘以高)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则长方体体积公式为:v体积=abc。

三角形面积公式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 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

面积公式:

(1)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s=(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s=abc/4r

(6).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 absinc/2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a1为首项,an为第n项的通项公式,d为公差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m.p.q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n+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公差×项数+首项-公差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如图,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对于双曲线y=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和差化积

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

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

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

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三角平方差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中,有一组公式被称为三角平方差公式:

(sina)^2-(sinb)^2=(cosb)^2-(cosa)^2=sin(a+b)sin(a-b)

(cosa)^2-(sinb)^2=(cosb)^2-(sina)^2=cos(a+b)sin(a-b)

这组公式是化积公式的一种,由于酷似平方差公式而得名,主要用于解三角形。

注意事项

1、公式的左边是个两项式的积,有一项是完全相同的。

2、右边的结果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a.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

=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正弦和余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

数学公式高中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

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 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解题诀窍

1、已知两角及一边,或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三角形是否存在要讨论)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2篇

关键词:Excel;教学要点;应用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5-03

Excel in a Few Teaching Points

HU Xu-ying, HE Ming-rui

(College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 in the Teaching of points, such as the fill handle, cell references, formulas and functions, data chart,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and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oints.

Key words: Excel; teaching points; application example

Excel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套件中优秀的组件之一,是电子办公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Excel不仅能够方便地制作各种电子表格,还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制作图表等。由于Excel系统庞大、应用面广,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向学生讲授哪些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Excel的使用,并以此为起点,深入应用Excel?

1 几个教学要点

1.1 工作表的管理

在默认情况下,新建的工作簿中只包含3个工作表。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在一个工作簿中建立多个工作表。为便于识别工作表中的数据,可能要对工作表重新命名。因此工作表的操作也是必备的操作技能。工作表的管理包含工作表的重命名,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或复制以及打印等。

另外,当工作表中的数据比较多时,表中的数据在窗口中只能显示一部分,应使用工作表的拆分与冻结,便于浏览表中的数据。

1.2 填充柄的使用

在Excel中,填充柄是个重要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填充柄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向填充柄,鼠标的形状变为黑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则可对其进行操作。

填充柄具有以下功能:复制文本与公式等内容、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填充序列数据。具体表现为:

1) 在同一行或列中复制数据或公式:选定包含要复制数据的单元格,然后拖动填充柄经过需要填充数据的单元格,再释放鼠标按键,则复制来的单元格数据将替换被填充单元格中原有的数据或公式。

2) 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对于数值(如1、2、3…)、数字串(如2009180501、2009180502、…)、日期(如2010-4-1、2010-4-3、…)、数字/文本组合(如师范1班、师范2班、…)等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利用填充柄可以方便地填充数据区域。

在待填充数据区域的起始的两个单元格中输入序列的初始值,两个单元格中数值的差额将决定该序列的增长步长。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再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经过待填充区域即可。如果要按升序排列,则从上向下或从左到右填充;如果要按降序排列,则从下向上或从右到左填充。

3) 填充序列数据:序列数据包括系统内置的序列和自定义序列。系统内置的序列有Sun,Mon,Tue,Wed,Thu,Fri,Sat、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自定义序列通过执行“工具”菜单下的“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进行建立,如建立“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自定义序列。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某序列中的第一项值,拖动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则循环产生该序列中的数据,从而达到自动填充。1.3 单元格(或区域)的引用

单元格所对应的列标号与行标号的组合称为该单元格的地址,单元格的引用是指单元格的地址。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因此,单元格的引用是一种告诉Excel如何计算地址,并从工作表中提取有关单元格数据的方法。

在Excel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相对引用:在公式中,基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与被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单元格地址。如果复制公式,相对引用将自动调整。相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相对引用在公式的移动和复制时非常地方便和实用。

绝对引用:公式中单元格的精确地址,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的位置无关。绝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

混合引用:是指在单元格地址的列标或行号前加上“$”符号,如B$6、$C20。当公式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单元格的相对地址部分会随着改变,绝对地址部分不变。

1.4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最具特色的地方,电子表格中的数值运算正是通过公式和函数来体现的,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才能真正把Excel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1.4.1 公式

公式是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的等式。公式以等号(=)开始,并常常和函数一起使用。例如“=A2+B2+C6”就是一个公式。

要正确列出公式,除了理解计算公式的应用含义,还要掌握运算数和运算符的正确书写。

1) 运算数:Excel公式中的运算数可以是常量(常数、字符常量、逻辑常量等)、单元格(区域)引用、函数。

2) 运算符:在Excel具有以下几类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乘方、*乘、/除、+加、-减、%百分号。例如,2^3+A3*2/D5。

文本运算符:&。例如:B2&B3、"总计为:"&G6。

比较运算符:>大于、>=大于或等于、

引用运算符:联合运算符(,)、区域运算符(:)、交叉运算符(空格)。例如,SUM(B2:B8,D3)、SUM(B2:B8)、SUM(B2:D3 C1:C5)。

1.4.2 函数

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

函数的引用格式是: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参数必须放在圆括号中(只能用圆括号),最多为30个参数;参数可以是数值、字符串、日期、单元格引用、函数等;在引用时要注意参数的个数、数据类型、书写顺序。

Excel中提供了240多个函数,很复杂,功能也强大。根据函数功能或运算数的特点,分成数据库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找函数、数学函数、外部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等11大类。不同的专业可以重点掌握相关的函数,比如,工商类专业侧重介绍财务类函数、统计函数等函数,理工类专业则侧重介绍工程函数、数学函数等函数,但基本的常用函数,如SUM(SUMIF)、AVERAGE、IF、COUNT(COUNTIF)、MAM(MIN)、SIN、PMT、STDEV等,应是所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

1.5 数据图表化

图表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它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表征数据之间的关系,凸显数量的变化,昭示事物的变化趋势。用Excel可以制做一个独立的图表,也可以将图表嵌入到工作表内。无论是嵌入图表还是独立图表,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变化时,图表也会自动进行更新。

1) 图表类型:Excel提供了标准类型和自定义类型,其中标准类型有14种,自定义类型有20种。表现不同事物的特征应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比如,柱型图用于比较相交于类别轴上的数值大小,饼图用于显示每一数值相对于总数值的大小,曲面图用于在连续曲面上跨两维显示数值的趋势线,等等。

2) 数据标志和数据系列:数据标志是图表中的条形、面积、圆点、扇面或其他符号,代表源于数据表单元格的单个数据点或值。图表中的相关数据标志构成了数据系列。每个数据标志都代表来自于工作表中的一个数字。具有相同样式的数据标志代表一个数据系列。

数据系列是在图表中绘制的相关数据点,这些数据源自数据表的行或列。图表中的每个数据系列具有惟一的颜色或图案,并且在图表的图例中表示。可以在图表中绘制一个或多个数据系列。

在生成的图表中,可以向其添加数据系列,也可以删除数据系列。

3) 嵌入图表和图表工作表:图表工作表是工作簿中具有特定工作表名称的独立工作表。当要独立于工作表数据查看或编辑大而复杂的图表,或希望节省工作表上的屏幕空间时,可以使用图表工作表。

嵌入图表是置于工作表中的图表,它作为工作表的一部分进行保存。当要与工作表数据一起显示或打印一个或多个图表时,可以使用嵌入图表。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图表都会链接到工作表上的源数据,这就意味着当更新工作表数据时,同时也会更新图表。

1.6 数据的筛选

筛选是查找和处理区域中数据子集的快捷方法。筛选区域仅显示满足条件的行,该条件由用户针对某列指定。Excel提供了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1.6.1 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是按选定内容筛选,它适用于简单条件。当使用“自动筛选”命令时,自动筛选箭头 显示于筛选区域中列标签的右侧。

对于每一列,自动筛选提供了“全部”、“前10个”、“自定义”等筛选方式,也可以显示列中的某一个值对应的数据。

1.6.2 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适用于复杂条件。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必须先建立一个条件区域,用来指定筛选的数据需要满足的条件。

条件区域的第一行是作为筛选条件的字段名,这些字段名必须与数据清单中的字段名完全相同,条件区域的其他行则用来输入筛选条件。同一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与”,不同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或”。

注意,条件区域与数据清单之间必须用一个空行或空列隔开。

1.7 数据的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1.7.1 数据的分类汇总

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使用到分类汇总,像统计每个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统计仓库里各类商品的库存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首先进行分类,将同类数据放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求和之类的汇总计算。

Excel的分类汇总是对数据清单按照指定的字段(称为关键字段,或汇总字段)进行排序,然后对这些汇总在一起的同类数据进行数据汇总。

对Excel的分类汇总,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

① 汇总方式有求和、计数、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乘积、数值计数、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方差、总体方差等;

② 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对数据清单按汇总的字段进行排序。

1.7.2 数据透视表

分类汇总适合于按一个字段进行分类,对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汇总。如果要求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每个系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用分类汇总就有困难了。Excel为此提供了数据透视表来解决该问题。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交互的、交叉制表的Excel报表,可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并快速汇总,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也可显示不同页面来筛选数据,数据透视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组织数据,提供多层面、多方位的信息。

1) 数据源: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来源可以选择工作表列表和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是指存储在Excel之外的数据,例如,在Access、dBASE、SQL Server或Web服务器上创建的数据库。

2) 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在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图上,有页区、行区、列区和数据区等四个区域,并在布局图的右侧列出数据清单的所有字段。

页区放置页字段,页字段用来指定页方向的字段。

行区放置行字段,行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行显示的字段,并作为行标题。行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行。行字段一般是大的分类。

列区放置列字段,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列显示的字段,并作为列标题。列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列。列字段是大分类下的小分类。

数据区放置在数据透视表中要汇总的字段,一般是数值型类型。如果该字段是字符类型,只能采用计数汇总方式。

3) 汇总方式:数据区中的汇总方式与分类汇总中的汇总方式相同。

4) 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创建的数据透视表既可以放在包含数据清单的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单独的工作表里。

2 简单应用示例

下面以表1中的数据简单介绍Excel的应用。

2.1 求总和、总评和优秀率

1) 求总和:在单元格G2中插入函数“=SUM(D2:F2)”,计算赵一的总成绩,然后拖动G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G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成绩。

2) 求总评:假设三门课程的总和成绩大于或等于270,则总评为“优秀”,否则什么都不显示。

在单元格H2中插入函数“=IF(G2>=270,"优秀","")”,计算赵一的总评,然后拖动H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H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评。

3) 求优秀率: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利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优秀人数,COUNTA函数计算出总人数。因此,在单元格H8中插入函数“=COUNTIF(H2:H7,"优秀")/COUNTA(H2:H7)”,再通过“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数字”选项卡的“分类”项目中选择“百分比”,并设小数位数为2。

最后操作的结果如图1所示。

2.2 高级筛选

筛选出英语成绩≥90的男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B10区域中,同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与”,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2所示。

筛选出数学成绩在70~79之间(包含70、79)或性别是“女”的所有学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C11区域中,异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或”,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3所示。

2.3 分类汇总

计算每个学院的数学平均分、英语平均分和计算机平均分。

先对数据清单按“学院”升序排列,然后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学院”、“汇总方式”选“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中选“数学、英语、计算机”。设置如图4所示,分类汇总结果如图5所示。

2.4 数据图表化

用柱形图创建姓名、数学和英语的图表,如图6所示。

2.5 数据透视表

利用数据透视表统计每个学院的男、女生人数。在“布局”对话框中,将“学院”字段拖动到“行”区,将“性别”字段拖动到“列”区,再把“性别”字段拖动到“数据”区,由于“性别”字段是字符类型,仅对其计数。创建的数据透视表如图7所示。

3 结束语

Excel的教学并不是面面俱到,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它的几个教学要点,并辅以适当的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实现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超成,赵勇,林蓉华,赵晴凌.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3篇

关键词:Excel 招聘 简历 汇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38-02

招聘是人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除了浏览、筛选简历,也要对应聘人群结构有所了解,汇总、统计其相关信息。但是,应聘人员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人,即使是最简单的整理统计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籍贯等基本信息,也要面对大量的数据,靠人工录入填写,不仅耗费时间精力,而且容易出现误差。在此情况下,为了减轻工作量,提高准确率,可以统一设置简历格式,制作简历模板,要求应聘人员同时填写纸质版和电子版简历,利用Excel公式对电子版简历进行信息采集,统一填写录入汇总表,这样比人工录入节省时间,而且减少录入误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一、建立规范的简历模板

因最终需要利用Excel统一采集信息,所以电子版简历也要做成Excel格式。新建的Excel工作簿默认含有Sheet1、Sheet2、Sheet3三个表格,为去掉点选工作表步骤,提高操作速度,建议将Sheet2和Sheet3删除,并将Sheet1名称改为“简历”。一份基本的电子简历包括标题、人员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奖罚情况等项目,就应聘人员信息汇总工作而言,一般仅需要汇总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三项内容即可,因此,可以以此三项为重点,对简历进行统一规划,简历模板,如图1:

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应聘部门、岗位、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籍贯、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可以根据招聘要求对以上项目进行排列,每个项目占一个单元格,并在旁边预留一个空白单元格以便应聘人员填写。同时,为方便统计,明确招聘信息,可以通过设置数据有效性的方式把填写应聘岗位及部门的空白单元格设置成下拉菜单,将填报出生日期的空白单元格设置成日期格式,并标注“yyyy-m-d”字样以提醒填写人员注意日期格式。

2.教育经历。相比其他招聘单位,对各阶段教育经历都很看重的招聘单位在汇总应聘人员信息时需要录入更多关于学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招聘单位简历中的教育经历从最近最高经历写起,即纵向填写,逻辑顺序从上到下,如:博士――硕士――学士,而汇总简历信息一般将人员的所有信息从左到右汇总到一行,即横向汇总,逻辑顺序从左到右,如:学士――硕士――博士,因此,在设置电子版简历时,需考虑到简历填写和汇总的逻辑顺序是否一致,建议将教育经历按照从左到右的时间顺序排列,从招聘岗位对学历的最低要求写起,为横向汇总提供方便。

3.工作经历。工作经历在简历上显现得更为直观、详细,可直接作为招聘参考,而横向汇总仅作为统计项使用,无需面面俱到,所以承担的信息量较少。另外,应聘人员工作经历各不相同,若将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全部汇总到一行,有的人工作经历丰富,有的人尚无工作经历,相比之下信息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视觉误差,且横向汇总信息不宜过多,因此,仅记录最近工作情况与更换工作次数即可。

二、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的基本思路是把被采集的简历工作表、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和汇总表放在同一个工作簿中,通过公式将特定单元格的值采集到相应单元格,最终选择性粘贴到汇总表中。格式设置以行为单位,如图2:

1.对于少量的简历,可以通过分别打开并复制到汇总工作簿的方式进行,如以图1中的简历为被采集对象,在图2的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中,B2公式为“=简历!C2”,C2公式为“=简历!F2”,D2公式为“=简历!C3”,E2公式为“=简历!E3”,F2公式为“=简历!G3”,G2公式为“=简历!C4”,H2公式为“=简历!E4”,I2公式为“=简历!G4”,J2公式为“=简历!C5”,K2公式为“=简历!E5”,L2公式为“=简历!G5”,其他各项以此类推。因公式的固定性,无法同时完成多个简历信息采集,因此每采集完一条应立即选择性粘贴到正式汇总表中,避免信息流失。

2.对于大量的简历,即便可以利用公式进行信息采集,逐一打开简历复制并粘贴的方法也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同时采集多份简历信息成为了汇总工作的最终目标,根据信息采集的基本思路,想要同时采集多份简历信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多份简历与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在同一个工作簿里;二是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中每一行的公式都随引用简历名称的不同而变化。下面就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KUTOOLS插件。要满足第一个条件,可以使用KUTOOLS插件,利用KUTOOLS插件中的汇总功能快速将独立的简历工作表全部放入汇总工作簿中。安装KUTOOLS插件后,打开Excel,在KUTOOLS选项卡中打开“企业”面板,点击“汇总”按钮,汇总类型选择第三项“复制多个工作簿中的工作表到一个工作簿中”,点击“下一步”,选择相应的简历,工作簿中有多个工作表的则需要注意点击右侧工作表列表中“相同工作表”按钮,点击“下一步”,设置相关条件,最后点击完成。如果按照上文建议将工作表名称设置为“简历”,则汇总后的所有简历工作表将以“简历(2)”、“Sheet1”、“Sheet1(2)”、“Sheet1(3)”……等名称排列,为方便后续操作,建议统一工作表名称,将“简历(2)”改为“Sheet1(0)”,将“Sheet1”改为“Sheet1(1)”,如图2。

(2)INDIRECT函数。经过上面步骤,所有简历工作表已全部放在一个工作簿中,针对一个简历工作表时,仅用“=”即可完成采集,当工作表数量众多时,采集公式需要根据工作表名称的不同进行变动,因为“=”无法达到同时采集的要求,所以需要采取新的办法――INDIRECT函数。

INDIRECT函数是间接引用函数,可以把一个字符表达式或名称转换为地址引用,在不更改公式本身的情况下,通过对公式中引用单元格的更改而引用不同值。例如:

单元格中A1值是10,A2值是20

=A1返回10

=“A1”返回的是字符串A1

=INDIRECT(“A1”)返回10

=INDIRECT(“A”&1)返回10

=INDIRECT(“A”&1+1)返回20

由此可见,INDIRECT函数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变换引用地址,从而达到批量引用不同工作表、单元格的效果,下面以此为基础,对INDIRECT函数在多工作表信息采集工作中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以图2的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为例,对公式进行分析如下:

B2采集第一个简历,即“Sheet1(0)”工作表中C2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0))'!C2")”,C2采集“Sheet1(0)”工作表中F2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0)'!F2")”,D2采集“Sheet1(0)”工作表中C3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0)'!C3")”……

B3采集第二个简历,即“Sheet1 (1)”工作表中C2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 (1)'!C2")”,C3采集“Sheet1 (1)”工作表中F2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 (1)'!F2")”,D3采集“Sheet1 (1)”工作表中C3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 (1)'!C3")”……

B4采集第三个简历,即“Sheet1(2)”工作表中C2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2)’!C2”)”,C4采集“Sheet1(2)”工作表中F2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2)’!F2”)”,D4采集“Sheet1(2)”工作表中C3的值,公式为“=INDIRECT(“‘Sheet1(2)’!C3”)”……

根据以上的公式的排列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每列公式中,只有“Sheet1(*)”中的“*”是变量,其他皆为固定值;(2)“*”以“0”为起点,以“1”为间隔,依次向后排列。由此,在公式引用地址中插入变量并用“&”连接起来,可以简写成“=INDIRECT(“‘Sheet1(“&*&”)’!相应单元格”)”。想要达到公式向下拖拽一键完成全部简历信息采集的效果,需要把行数和变量“*”联系起来。在“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中,A2是第二行,相应的“*”值为0,A3是第三行,相应的“*”值为1,A4是第四行,相应的“*”值为2……由此可推断出,行数与变量“*”之差为2,即“*”的生成公式可以写成“ROW(相应单元格)-2”,则最终公式为:

B2=INDIRECT(“‘Sheet1(“&ROW(B2)-2&”)’!C2”)

C2=INDIRECT(“‘Sheet1(“&ROW(C2)-2&”)’'!F2”)

D2=INDIRECT(“‘Sheet1 (“&ROW(D2)-2&”)’!C3”)

……

在采集数据的第一行横向设置好每个单元格的公式之后,向下拖拽即可完成所有简历的信息采集工作,方便快捷,准确无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信息汇总

“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仅作为信息采集的工具,无法进行改动,因此,将“信息采集公式”工作表中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全部复制后,选择性粘贴到汇总表,并对文本、数值、时间格式进行相应调整,方可完成本次汇总。

综上所述,设置电子版简历模板并运用Excel公式、函数等功能进行信息采集、汇总,可以显著提高简历统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对招聘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Excelhome.实战技巧精粹:Excel2010函数与公式[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 Excelhome.Excel2010实战技巧精粹[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 王国胜,李春晓编.Excel2010公式与函数辞典606秘技大全[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4篇

【关键词】电子表格;排序和筛选;数据图表;数据汇总和分析

电子表格是一款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灵活便捷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是一种高科技的工具。在办公业务处理中,影厂需要使用电子表格来描述某些信息,有时候,甚至“一个电子表格胜过一千个文字”。从电子表格的定义上来看,电子表格就是一种利用某种软件在计算机中绘制出来的或者是该类软件本身自带的,并且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填充汇总的表格。在现代办公的实践中,有很多使用电子表格的地方,例如,学校统考过后对于学生综合成绩的统计,排序,在公司中,职工工资管理中的工资计算、汇总和分类分析以及对公司财务状态的汇总,对公司销售额的统计和汇总,计算和前景分析,以及人事考勤中职工工作的情况,请假,旷到,迟到早退的情况的统计等。在使用电子表格的情况下,用户不仅可以省去手工绘制、填写、计算的麻烦,而且还增加了前景分析的正确性和准确率,提高了起草、修改、分析数据的速度和效率。

一、电子表格的分类

根据对办公中的电子表格的调查和分析,主要可以将电子表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字表格,另一类是数字表格。文字表格又可分为规则的文字表格,例如假日值班表、日程安排表、会议议程表等,和复杂的文字表格,例如个人求职申请表、项目开工审批表等;数字表格又可分为四大类,数字不参与计算的表格,数字统计报表,数据库格式表格和数据关联表格,数字不参与计算的表格主要包括出货单、发货单、退货单、价目表等,数据统计报表包括商品销售统计表、损益表、统计报表等,数据库格式报表包括学生成绩表、公司销售表、人事档案表等,数据关联表格则主要包括由各个月份考勤表格组成的年度考勤汇总表等。在进行现代办公业务处理和使用电子表格的过程中,只有对这些常用的表格类型心中有数,才能在办公中对于需要用到的表格对号入座,不至于显得手忙脚乱。

二、电子表格的功能

电子表格虽然被称为电子表格软件,但并不代表电子表格的作用仅仅就是绘制表格,实际上电子表格更重要的功能,最主要的作用,电子表格的精髓在于对各种数据的管理、统计、分析功能。

1.电子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功能

在电子表格的单元格中可以输入的对象,主要是普通文本、数字、日期时间以及逻辑值等各种类型的数据,通常进行的是用户直接输入,就是用户直接将单元格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在数据输入中,也可以采用记忆式输入法,记忆式输入法是指用户在输入单元格数据时,系统自动的根据用户已经输入过的数据提出建议,在进行单元格数据输入时,如果键入的起始字符与该类的其他单元格中的数据的起始字符相符,电子表格会自动将符合的数据作为建议显示出来,并将建议部分反白显示,如果用户接受建议,可以选择“enter”键,建议的数据就会自动的输入,如果不接受建议,可以直接输入,不必理会提出的建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用户的输入工作,提高了做事效率。在办公中,如果需要建立多张结构相同的电子表格,可以通过建立工作组,实现多张工作表中相同数据的快速输入,电子表格在工作组中数据输入的过程中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功能:如果工作组没有输入数据,而现在多张工作表需要输入同样的内容,只需要在保持在同一工作组的情况,对其中某一工作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内容的输入,就可以让工作组中所有的电子表格拥有同样的数据内容,如果其中一张电子表格已经输入内容,则可以通过复制直接粘贴到工作组中的其他电子表格里,这就大大提高了办公的工作效率;在输入大量带有零和小数位的数据的时候,通过电子表格中小数点自动定位的功能,让小数点自动定位,可以提高数据的输入效率;在输入数据内容后,可以通过电子表格“数据有效性”的功能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的审核;在对电子表格中一些有规律的序列,可以通过电子表格自动填充的功能,将选中工作区的内容数据复制或数按照序列规则延伸到同行或是同列的其他单元格中。同时,电子表格还可以对单元格添加“批注”,对其中的数据或者其他对象进行解释。

2.电子表格使用公式和函数的功能

公式是指使用运算符和函数,对工作表数据以及一些数据常量进行计算的方程式,电子表格对于函数和公示的利用,才能够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公式和函数功能的应用是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和核心。电子表格可以通过输入公式和使用函数对电子表格的数据进行数学运算,还可以比较工作表数据或者合成文本,在电子表格的公式中,不但可以对常量进行计算,还可以引用同一工作表中的其他单元格、同一工作簿不同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或者其他工作簿中的单元格,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同时,电子表格也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有非常实用的小功能,那就是自动计算功能,如果想要了解单元格区域的和、平均值等计算结果,不需要输入公式,可以使用电子表格中的自动计算功能,得到的数据既快速又有较高的正确性。

3.电子表格关于数据的排序的功能

电子表格除了上述介绍的两种功能外,还提供了自动配需的功能,可以对数据按照数字顺序、日期顺序、拼音顺序、笔画排序进行排列,甚至可以按照用户自动以的序列进行排序。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的排序,另一类是复杂排序。简单排序通过电子表格升序降序按钮就可以对电子表格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复杂排序则是使用工具按钮对数字单个关键字或者说是电子表格中某一项内容进行排序,

4.电子表格筛选数据的功能

对于有些数据较大的办公内容,往往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按照某种天剑对需要的数据记录进行筛选,电子表格根据这一特点,还提供了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功能。通过自动筛选的功能,电子表格中的某个字段名的右边便会出现筛选箭头,此时便可以对数据或者内容进行各种方式的筛选;通过自定义筛选的功能,可以在自动筛选的状况下自定义与两个比较条件来筛选数据,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如果对数据要进行更为详尽的筛选,则可以用到电子表格高级筛选的功能,使用高级筛选的方式,即可以对单个列应用多个条件,也可以对多个列应用多个条件,从而筛选出特定值的记录,还可以对于同一字段或者不同字段进行逻辑运算。

5.电子表格转换成数据图表的功能

电子表格有这一项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转换成数据图表的功能。通过对电子表格中数据和内容的分析,可以将电子表格转化为数据图表,数据图表可以分为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四大类,通过将电子表格转化为柱形图表的功能,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某段时间内数据的变化,或者比较各数据项之间的差异;通过将电子表格转化为条形图表的功能,我们也可以得到各数据之间的比较;通过将电子表格转化为折线图表的功能,我们可以很快的了解各数据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趋势情况;通过将电子表格转化为饼图的功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组成数据系列的各数据列与数据列综合的比例。

6.电子表格数据分类汇总的功能

汇总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某列数据做清河、求平均值等计算,分类汇总是根据电子表格中的某一列数据将所有的记录分类,然后对每一类记录进行分别汇总。电子表格可以通过计算单元格中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总计值来自动汇总数据,通过分类汇总的功能,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按照某种特殊的需要提出有效的信息,分类汇总主要有三种汇总方式,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数据汇总,一种是利用数据表格进行分类汇总,另一个是通过多工作表数据进行合并计算。

7.电子表格透视分析的功能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特殊的交互式汇总的电子表格,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动态工作表,也是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分析手段,用户可以通过旋转其行或列以查看对源数据的不同汇总,还可以通过显示不同的页来筛选数据。数据透视表这一种电子表格可以将杂乱无章的明细数据按各种方式进行汇总、筛选,从而使用户直观的查看到各种有意义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这个形象生动的图标,制造不同格式的数据透视报告。

参考文献:

[1]邱福林,周健业.电子表格EXCEL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9,9.

[2]潘兰敏.excel电子表格筛选功能的基本用法[J].农村电工,2010,6.

[3]薛中年.Excel和Access软件功能比较[J].商情,2012,4.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5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成绩;管理;Excel

作者简介:杨广武(197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石飞飞(1981-),女,辽宁盘锦人,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讲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C04-0832)、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3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64-02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实践课程,一般为独立设课,成绩由多个实验成绩及考试成绩等按比例合成,但是由于实验项目、指导教师、授课班级较多,往往一届授课学生达数千人,所以成绩的合成与统计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目前各院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很少有用于实验成绩管理的功能模块,理论课的模式不适合实验成绩的汇总,所以大学物理实验的成绩一般是由实验中心或实验室汇总出总评成绩后再次录入学校的教务系统中。有些高校购置了网络化的选课系统,实行网络选课和网上汇总成绩,但这需要增加软件、硬件以及相关维护人员的投入。我们对成绩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摒弃了传统的手工方法,采用当前普及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Excel,运用其强大的自动计算功能,编制了实验成绩汇总表格,并且在多年的应用中不断改进和提升,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能够准确、高效、灵活地实现成绩的汇总、管理和统计。[1]

一、工作簿整体设计

使用Excel进行实验成绩汇总,需要将一个工作簿中的几个工作表互相引用才能完成。工作簿包括三个工作表:一是成绩汇总表,是工作簿的主体,用于录入和显示学生成绩;二是设置与统计表,用于设置百分制到五级分制的转换标准,同时统计五级分制成绩分布情况;三是填写说明,向各位教师说明成绩录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工作簿中的“成绩汇总表”和“设置与统计”两个工作表相互关联。“成绩汇总表”根据“设置与统计”划定五级分制的等级,“设置与统计”对“成绩汇总表”各等级成绩的人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供管理人员核查科级划分是否合理。

二、成绩汇总表

1.评分规则与管理分工

以我校面向理工类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第一学期课程为例,学生要上一次绪论课,做10个实验。绪论课上进行考试,满分10分,每个实验100分,则每名同学的百分制平均分为:

平均分=绪论分+(十个实验平均分×0.9)

百分制平均分按统一标准换算成五级分制,为学生的总评成绩。另外,有违纪或旷课者,总评成绩不及格。

绪论考试和每个实验的成绩由相应任课教师录入,然后经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汇总转换为五级分制。

2.汇总表格式

大学物理实验A(1)的成绩汇总表格式如图1所示,每一行为同一名学生的成绩,共包括从A到Q的17列。其中A、B、C三列分别为学生的班级、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D列为五级分制成绩,由E列平均分转换得来;F列至P列为成绩录入区,由教师输入绪论课和每个实验的成绩;Q列对特殊情况造成的不及格成绩进行备注说明。

3.原始成绩的录入

每个实验和绪论的成绩由相应的任课教师录入完成,然后形成汇总表。录入规则:有分数者正常录入;对于特殊情况,旷课录入“-1”,违纪录入“-2”,不得录入其他数值或文字。

为了突出显示特殊情况,避免出现成绩录入错误,对G列至P列十列录入实验成绩的单元格进行了条件格式设置,如图2所示,图中由上至下的3个背景颜色依次为:黄色、绿色、红色。[2]这样设置的效果是:如果未输入成绩或成绩为0,则单元格背景为绿色;如果旷课或违纪,即输入“-1”或“-2”的情况,单元格背景为黄色;如果成绩不及格,单元格背景为红色。F列绪论成绩的单元格条件格式也做类似设置,不同之处是低于6分为红色。总评成绩不及格为红色。在图1中,I4和F6单元格均为不及格成绩,所以背景为红色;K4和5行F至P列均为“-1”,表示旷课,背景为黄色;N6单元格“-2”表示违纪,背景也为黄色;第7行空白,F至P列单元格均为绿色。这样的设置利用了醒目的颜色提示,更有效地避免教师的录入错误,方便查找有问题的学生成绩。

4.百分制成绩的生成

根据评分规则,在甲同学的“平均分”单元(E3)格中输入公式:[3]

“=F3+((AVERAGE(G3:P3))*0.9)”

然后用下拉的方式将公式应用到该列所有单元格就实现了百分制平均分的自动计算。对平均分和总评成绩所在的单元格,通过条件格式设置将“不及格”的单元格背景显示为红色。

5.特殊情况的备注说明

对于因缺课、违纪等特殊情况导致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备注中要进行必要的说明,在“成绩汇总表”中这一功能是通过公式自动实现的,在“备注”一列的单元格Q3中输入公式:

“=IF(COUNTIF(F3:P3,-2)>0,"违纪",IF(COUNTIF(F3:P3,-1)=11,"全未做",IF(AND(COUNTIF(F3:P3,-1)0),"未做全","")))”

然后下拉应用到该列所有单元格,功能如下:如果录入成绩中出现“-2”,则备注中显示为“违纪”;如果录入成绩中有但不全是“-1”,则备注显示“未做全”;如果录入成绩全部为“-1”,则备注显示“全未做”。

三、设置与统计

1.五级分制成绩的转换

百分制平均分最终要转换成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表示的五级分制,然后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尽管学校对每个实验以及每个老师的打分进行了限制,如平均分应在80~85分之间,整体成绩应在65~95分之间正态分布等,但是评分的随机性然不可避免。如果按一般的等级成绩划分方法,即优、良、中、及格分别对应90、80、70、60分,将使大部分学生成绩为良,平均分的分布并不是正态的,如图3所示,所以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等级划分标准进行重新设置。

“设置与统计”工作表格式如表1所示,在相应五级分对应的“百分制”一列中输入各等级的划分界限,与“成绩汇总表”数据的相互引用计算,在“人数”和“百分比”两列分别显示出每一等级的总人数和所占百分比。表1等级划分标准为: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分至69分为及格;70分以上按2∶4∶3比例划为优、良、中三个等级,通过适当调整分数界限可以使课程的成绩分布趋于合理。

表1 “设置与统计”工作表格式及内容

A B C D E

1 五级分 条件 百分制 人数 百分比

2 优 大于 85.5 525 21.70%

3 良 大于 82 1041 43.03%

4 中 大于 69 785 32.45%

5 及格 大于 59 4 0.17%

6 不及格 小于等于 59 64 2.65%

7 合计 2419 100.00%

实现“设置与统计”对“成绩汇总表”中等级成绩的控制,是在“成绩汇总表”中“总评”单元格(如D3单元格),输入公式:

“=IF(COUNTIF(F3:P3,-2)>0,"不及格",IF(COUNTIF(F3:P3,-1)=11,"不及格",IF(AND(COUNTIF(F3:P3,-1)0),"不及格",IF(E3>设置与统计!$C$2,"优",IF(E3>设置与统计!$C$3,"良",IF(E3>设置与统计!$C$4,"中",IF(E3>设置与统计!$C$5,"及格","不及格")))))))”

用下拉的方法将此公式应用到“总评”列所有单元格,把“平均分”按统一标准轮换为五级分,并在“总评”栏中显示出来。另外,上述公式对特殊情况也进行了处理,即只要学生十一列录入成绩中出现一次“-1”或“-2”总评成绩就不及格。

2.总评成绩的统计

实现“设置与统计”对“成绩汇总表”中等级成绩的统计,是在“设置与统计”中“人数”单元格(如D 2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成绩汇总表!$D$3:$D$2421,A2)”

式中“2421”是成绩汇总表最后一行的行号。应用下拉或下拉功能,把公式应用于所有成绩等级就实现了对成绩的宏观统计,如表1所示。表中C列用于设置“成绩汇总表”中五级分制的转换标准,D列统计出五级分制各等级成绩对应的人数,E列统计出各等级成绩所占的百分比。重新划定等级分数标准后,成绩分布如图4所示,这一分布符合实验教学的正常规律。

四、实施效果

天津城建大学用Excel管理大学物理实验成绩已经实行了多年,经过不断地改进,其功能也日趋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首先,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通过统一的表格各自在计算机上录入成绩,不受网速限制,也不会出现使用在线登录系统同时在线人多而拥堵的现象。成绩录入后可能通过邮箱或其他在线通讯工具传递文件,由管理员直接汇总,通过自动计算直接转换为五级分制,在期末工作较繁忙的情况下用时少、效率高。

其次,操作简单。所有教师对Excel软件都能够熟练运用,不用专门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筛选功能,从几千行数据表格中直接找到自己的任课班级进行录入。对于管理员,也只是根据总评成绩分布进行合理的五级分制转换标准设置,再进行适当检查即可。

再次,便于检查,不易出错。老师录入成绩时要自行检查核对;五级分制转换以后,管理员要对整个成绩汇总表统一审核。这一工作通过检查单元格颜色即可,主要检查特殊成绩,如不及格、旷课、违纪等情况与教师的原始记录是否一致,有无漏报的成绩。面对几千人的教学规模,多年来成绩汇总一直准确无误。

最后,在不改变学生百分制成绩以及名次的前提下,通过手动设置五级分制转换标准可以适当调节各等级成绩的人数,从而使总评成绩分布更加合理,避免了以往“优秀”等级几乎无人、大部分同学集中于“良好”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刘云.基于Excel平台的成绩录入及统计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6篇

期末考核即将来临,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一线教师,无一不在总结自己的工作、筹备自己的述职报告和年度考核,张老师也不例外,可在编辑文档时,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全文出现了不少“软回车”符号,但又不知道怎么修改,因此她通过协同编辑求助聂老师,此外还需要聂老师帮忙添加页眉域,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如下。

1.修改“软回车”符号

(1)打开文档,点击右上角,将文档保存到OneDrive后邀请聂老师,再点击“获取共享链接”选择“创建编辑链接”将生成链接发送给聂老师。

(2)把光标定位在文档中任意位置,选择“开始编辑替换查找和替换”,在“查找内容”中输入软回车代码“^l”,在“替换为”中输入“^p”。

(3)选择“全部替换”,出现替换提示时,点击“是”,完成对“软回车”的修改。

2.添加页眉域

(1)双击页眉区,进入页眉编辑状态。

(2)选择“插入文档部件域”,打开“域”对话框。

(3)域类别选择“StyleRef”,域属性选择事先设定好的。

函数应用

郑州市对重点中学组织数学统考,并提取每位考生和每道题目的得分情况,市教育局安排张老师根据现有数据,整理和分析每所学校及每个班级的考试情况。“统考成绩文件”由聂老师通过Excel 2016共享给张老师,其中包含成绩单、小分统计、分值表、按班级汇总、按学校汇总等工作表,整理分析后通过“OneDrive”共享给领导。具体操作如下:

①保存并重命名文件。打开“统考成绩文件”,单击“文件”选项卡下的“另存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文件名设为“郑州市2016年八年级数学统考情况分析”,保存并共享。

②计算“按班级汇总”工作表的“考试学生数”。光标定位到相应单元格,此处为C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S(成绩单!$A$2:$A$950,按班级汇总!$A2,成绩单!$B$2:$B$950,按班级汇总!$B2)”,按下回车键,进而把光标放在C2单元格的右下角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号”时,双击鼠标左键,完成自动填充。

③计算“按班级汇总”工作表的“最高分”。光标定位到D2单元格,输入公式“=MAX((成绩单!A$2:A$950=按班级汇总!A2)*(成绩单!B$2:B$950=按班级汇总!B2)*成绩单!D$2:D$950)”,按下回车键,进而把光标放在D2单元格的右下角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号”时,双击鼠标左键,完成自动填充。

④计算“按班级汇总”工作表的“最低分”。光标定位到E2单元格,输入公式“=MIN(IF((成绩单!$A$2:$A$950=按班级汇总!$A2)*(成绩单!$B$2:$B$950=按班级汇总!$B2),成绩单!$D$2:$D$950))”,进而把光标放在E2单元格的右下角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号”时,双击鼠标左键,完成自动填充。

⑤计算“按班级汇总”工作表的“平均分”。光标定位到F2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IFS(成绩单!$D$2:$D$950,成绩单!$A$2:$A$950,按班级汇总!$A2,成绩单!$B$2:$B$950,按班级汇总!$B2)”,把光标放在F2单元格的右下角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号”时,双击鼠标左键,完成自动填充。

⑥计算“按班级汇总”工作表的“主观平均分”。光标定位到G2单元格,输入公式“=SUM(小分统计!$C2:$AP2)”,把光标放在G2单元格的右下角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号”时,双击鼠标左键,完成自动填充。

⑦计算“按班级汇总”工作表的“客观平均分”。光标定位到H2单元格,输入公式“=SUM(小分统计!$AQ2:$AZ2)”,把光标放在H2单元格的右下角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号”时,双击鼠标左键,完成自动填充。

⑧依次用相应的公式计算“按学校汇总”工作表的考试学生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主观平均分和客观平均分。

在进行相关项目查找时,VLOOKUP是Excel中的常用函数之一,函数VLOOKUP可以进行模糊查找、反向逆向查找、多条件查找、区间查找、多项查找等,而在查找时,为避免发生错误,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函数参数错误。根据学号查找班级时,参数区域设置错误会出现 ,原因是第2个参数B1:D6没有包括E列的班级,因此公式应改为“=VLOOKUP(A9,B1:E6,

4,0)”。②数字格式错误。被查找区域为文本型数字,而查找的是数字,VLOOKUP则无法成功查找,会产生 错误,则需要把查找的数字在公式中转换成文本型,因此公式应修改为“=VLOOKUP(A9&"",A1:D6,

2,0)”,然后再查找。③空格多余错误。工作表单元格中含有多余的空格时会造成查找错误,出现 ,此时,建议手动删除空格,解决错误。

演示文稿

一年级期末考试后,班主任需要组织开班级家长会,希望借助PowerPoint创建一个相册,用来展示班级风采和表现突出的学生,每张幻灯片包含4张图片,并将每幅图片设置为“居中矩形阴影”相框形状,并且包含有超链接和全程音乐播放,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创建相册。新建空白演示文稿,选择“插入图像相册”,点击“相册”下拉三角,选择“新建相册”,打开“相册”对话框,插入图片来自选择“文件/磁盘F”,选择班级风采相关的12张图片,点击“插入”,相册中的图片位置出现12副图片。

②在相册版式位置,点击“图片格式”选择“4张图片”,在“相框形状”中选择“居中矩形阴影”,主题设置为自己喜欢的主题,出现新的演示文稿后,关闭原来的空白演示文稿。

③插入蛇形图片题注列表。将文本转换为SmartArt图形,选中需要转换的幻灯片的相关文字,选择“开始段落转换为SmartArt其他SmartArt图形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图片蛇形图片题注列表”。

④插入图片。在相应文字上方插入图片。

⑤设置超链接。选中需要设置超链接的文本或图片,选择“插入超链接插入超链接对话框本文档中的位置选择跳转的幻灯片”。

⑥设置背景音乐。光标定位到第一张幻灯片,选择“插入媒体音频PC上的音频”。

⑦设置音乐播放。选择“小喇叭”形状,选择“音频工具播放跨幻灯片播放”,即可实现放映时全程有背景音乐。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第7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期末自动转账 思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现在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软件,以企业相关案例进行实验。在近几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综合性和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些业务的处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以自动转账功能的运用最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意义

期末自动转账是财务软件中一项强大的特殊功能。不同于传统手工转账,而是根据会计期末工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将繁琐的期末手工转账转化为信息化自动转账。它的运用更适应现代高节奏的企业财务工作特点,以最简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财务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流程

会计核算期末结账前,有许多成本、费用需要结转,转账分为外部转账和内部转账。外部转账指将其他子系统(如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存货核算等子系统)生成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中;内部转账是在总账系统内部通过设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的凭证。下面以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为例对自动转账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自定义结转

会计月末时,经常需要重复做一些转账业务,比如:结转各种费用、计提折旧、计提借款利息等。自定义转账就是在转账设置时由自己设计一个凭证模板,包括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方向及金额计算公式等。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结转”命令,进入“自定义转账设置”窗口,在此设置“计提短期借款利息”的转账凭证。设置成功后,选择“期末―转账生成”命令,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保存后凭证左上角显示“已生成”字样,这是自动转账凭证的标志。

(二)销售成本结转

销售成本结转是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商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企业销售多种商品,又必须分别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时,若采用销售成本结转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转账。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成本结转”命令,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只要选择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科目对应的科目编码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选择“销售成本结转”。

(三)汇兑损益结转

汇兑损益结转用于期末自动计算外币存款、外币现金、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账户的汇兑损益,并在转账生成中自动生成汇兑损益转账凭证。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汇兑损益”命令,进入“汇兑损益结转设置”窗口,系统列出所有具有外币核算的会计科目。输入“汇兑损益入账科目”,并对需要计算汇兑损益的科目进行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操作方法同上,选择转账类型“汇兑损益结转”和外币币种。

(四)期间损益的结转

期间损益结转是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以便计算当期经营成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中,企业期间损益结转业务原理一致,共性较强,因此软件开发商已在系统内部设计好结转规则,用户只需输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编码,系统即可自动定义该凭证模板。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结转”命令,进入“期间损益结转设置”窗口,选择本年利润科目。转账类型应选择“期间损益结转”。

四、期末结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期末自动转账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对转账设置和生成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了解和注意,在实践环节经常出现错误,致使上机操作无法正常进行。现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自定义结转公式错误

进行自定义结转定义时,需要设置分录公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公示设置错误”的提示。这是由于公式理解错误、公式设置格式错误导致的。公式设置作为自定义转账设置的关键环节,就算一点小失误,都会造成自动转账生成的凭证与应得到的正确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取数函数和不同公示的设置讲解。

(二)销售成本结转无法正常进行

进行销售成本结转设置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集中出现两种错误:一是提示“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科目结构不同”,造成设置不成功;二是提示“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库存科目期末数量余额”,造成无法生成转账凭证。出现上述原因在于“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这三个科目的结构不相同及期初余额没有录入库存商品的数量。销售成本结转设置要求科目结构必须相同,即所有明细科目一致且都是数量核算,将三个科目增加明细账时可以使用会计科目维护中的“成批复制”功能,它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上述要求。此外,在数量核算下,期初余额中必须录入库存商品数量及手工录入“确认销售收入”的凭证时必须输入产品的销售数量,才能在月末自动生成销售成本结转凭证。

(三)汇兑损益结转数据错误

汇兑损益结转的设置需要两个汇率:记账汇率和调整汇率。月初操作时,在“基础档案--财务--外币设置”中设置记账汇率,月末汇率发生变化,在外币设置处设置调整汇率,调整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额,即可作汇兑损益凭证。有些同学在汇兑结转时没有数据生成,是调整汇率没录入,到“外币设置”中录入即可。

(四)期间损益转账生成的金额错误

损益转账定义设置正确,生成凭证后发现数据与实际不符,期末转账业务的数据大多来源于账簿,在生成期末转账凭证前必须先将其他业务登记入账。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在处理期末转账业务前,必须将其他经济业务审核并记账,相关转账凭证才能生成,否则就会导致取数错误。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将本月填制的所有凭证审核记账,其次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这样生成的凭证数据才不会出错。

五、结论

教学过程中期末处理自动转账,可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但在设置和生成过程中不注意数据间的关系和转账生成顺序,会造成凭证无法生成或生成数据错误,影响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了解程序,掌握操作要点,力争全面掌握这一重要功能,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