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无形资产的盘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9-07 17:29:36
无形资产的盘点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1篇

定期清查与不定期盘点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资产盘点、清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多出账面记载的资产,则称之为资产盘盈。资产盘盈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资产记载的疏漏,盘盈实际上是对资产数量的再确认或者重新登记,此种情况本文称为形式上盘盈;另一种是真正的盈余,该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而是对他人资产的实际占有,此种情况本文称为实质性盘盈。

一、实质性盘盈的法律概念

对于实质性盘盈,按照道德观念来看属于“拾金不昧”,应当将他人财产及时归还,不能据为己有;而以法律视角来审视,资产的实质性盘盈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属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或财产侵权之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而为他人利益所进行的管理或服务。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该行为同时伴随着他人利益的受损,因为物权取得应当有合法途径,通过占有取得利益必然导致他人利益的受损。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共同的特征是对资产的占有、管理或者获利,并且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属于对于该资产所有权人的法定之债。两者差别在于:如果仅是占有该资产并进行价值维护,则称为无因管理;如果还通过对该资产使用来获得利益,则属于不当得利。

但是,当企业财务部门根据股东会、董事会等内部机构审批,不是返还资产而是单方面进行所有权变更,并转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管理后,由于该资产所有权变更缺乏法定或依法约定的依据,虽然有会计制度的支持,但会计制度毕竟不是法律,资产所有权人仍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对盘盈资产的处理属于对所有权人的资产权利的侵犯,是财产侵权之债。

二、实质性盘盈的处理程序

对于实质性盘盈,要么有确定的所有权人,要么通过一定程序才能够确认所有权人,但无论如何该资产不是企业的,按理应当归还财产、返还利益。

无因管理常常发生在货物购销、运输中,对于购销往往是供应商多发送、客户少装运,对于运输往往是托运人漏卸货物。这时盘盈该资产的企业作为无因管理人,一方面在尽管理义务时,应及时通知其真正所有权人;另一方面在归还财产时,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发生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当然,如果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如果属于不当得利,则企业不但应当归还财产,还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返还的利益包括原物及其孳息。因为通常企业对该资产使用是善意的,所以在返还利益时以现存利益为限,对于之前已经不存在的利益,则不负返还义务。

如果该盘盈的资产属于所有权不明确或者无所有权人的财产,则一般认定为无主财产。此时,企业应当向财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在受理、审查核实后财产认领公告,找到其所有权人后,按照前述办法处理;如果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就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而对于所有权人暂时无法知道的,企业可以按照债务履行的有关规定,对该资产进行提存,超过20年保存期限无人领取的,视为无主财产,同样上交国库。

三、形式上盘盈的实质

形式上盘盈-对于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财产,怎么还会盘盈呢?笔者认为除了计量原因外,其他的都应当归于管理不善或者制度问题。

计量原因导致的资产盘盈,一是基于永续盘存制的存货计量方法;二是存在于连续生产的资源开采(如煤炭开采)等类型企业中,由于无法为了计量而暂停生产,在不间断生产及带有估计性的计量方法下,计量结果自然存在偏差。随后,在定期大清查中或者根据销量倒推产量时,一般会产生存货盘盈现象,但是该盘盈只不过是更为准确的再计量,不涉及会计处理。另外,盘盈也会存在于材料的申领与发送、资产的借用与调配中,一般甲部门的盘盈就是乙部门的盘亏,属于资产管理问题,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制度约束过强也可能是资产盘盈的原因,比如资产已经实际交付使用,但因为采购、验收、领用等单据无法满足刚性财务制度要求,故而未记入会计账务系统。当企业按照会计账簿进行资产清查时,就可能产生盘盈现象,其实质是资产的预付账款化,补足手续即可正常入账。当然,这类形式上盘盈存在多种可能,但是除了计量技术导致的资产盘盈外,其他的都应当归于管理问题,不应进行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指引

我们在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最主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行清查盘点,为保证清查盘点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学校各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指导。梳理清查盘点中的重点、要点,指导和规范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编写了本工作要点,供各资产使用单位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中参考借鉴。

1 盘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各单位需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至少一名主管领导进行总的统一协调工作,依据本单位资产实际情况实行统一盘点和分组盘点,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盘点准备工作

1)在进行盘点工作之前,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应通过资产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待处理的事项进行处理,保证后续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2)明确从账到物,从物到账的盘点方法,对需要使用计量器具盘点的存货准备相关计量器具。

3)实施实地盘点工作之前召开盘点工作布置会,使所有参与盘点工作人员了解盘点计划和工作内容。

1.2 实地盘点工作

各单位盘点工作人员在进行盘点时基于系统资产卡片,选择相应的盘点方式进行实物盘点(采用人工实物盘点和条码扫描枪盘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盘点而未粘贴条码的补充粘贴条码或其他盘点标识,保证所有资产均被清点,且无重复盘点的情况(对批量购置的家具、设备,需打印出相同条码逐一粘贴,防止遗漏;对于无法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将标签做好备案与设备存放一起)。另外,在实地盘点时注意观察资产的实物状态(在用、闲置、报废、毁损等),并做好记录进行注明。

1.3 盘点结果的确认

1)对实地盘点情况进行整理,考虑清查日和清查基准日的变化,勿将基准日后的资产重复盘点。

2)将盘点结果进行导入或录入资产清查系统,对盘点结果进行检查(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初步确定盘盈、盘亏数额。

3)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各项资产需查明原因,提供技术鉴定资料及做出文字说明。

4)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盘点结果,并由单位负责人及自查管理员签字确认。

2 固定资产损溢应提供的佐证材料

2.1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提供的内容。

1)固定资产盘盈汇总情况(包括盘盈的数量、金额等)。

2)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的说明(逐项说明)。

3)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发票、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相关凭据)。

4)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盘盈,单位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经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委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

2.2 盘亏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盘亏情况说明(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3)单位内部核批文件(附本单位会议纪要)。

4)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2.3 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报废、毁损情况说明(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3)单位内部核批文件(附本挝换嵋榧鸵)。

4)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鉴定报告。

5)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2.4 被盗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单位内部有关核批文件。

4)如涉及保险理赔的,附理赔资料。

5)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3 其他说明

3.1 定期沟通制度

各单位定期(具体按照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要求执行)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邮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至国有资产管理处。内容主要包括各单位目前的工作进度,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协调的事项。

3.2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单位在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各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科)报告。

3.3 工作简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不定期形成工作简报,向相关单位就有关事项进行通报。

3.4 实地核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实地核查。

固定资产专项损失情况表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3篇

关键词:移动盘点管理;电力资产;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8-0137-03

1 系统实施背景

一方面,电力企业资产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变动频率高,经常由于时间推移形成账实不符的情况,资产信息的快速采集、资产状态的动态维护,缺乏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直接制约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成效。另一方面公司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分布位置分散,资产实物与财务固定资产账实之间的比对工作难度很大,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盘点核对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基于这些需要,本文提出了开发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移动计算技术、手持端设备技术、射频读卡技术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保持固定资产账、卡、物实时联动,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并为后续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系统设计情况

2.1 总体思路蓝图

图1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为资产盘点管理系统,硬件部分为PDA、RFID卡片、PET标签及标签打印机。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主要用来进行设备台账和盘点人员的维护,制定盘点计划,下达盘点任务,对盘点后的数据形成盘点报告;RFID卡片和PET标签主要用来与系统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其粘贴到设备上以代表该设备,每一个标签对应的是独一无二的资产物品。标签的使用方便了公司对资产的短缺、损失等情况及时了解,更好地掌握各部门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确保对资产实行实时监督和管理。粘贴到设备上以代表该设备。PDA主要用于盘点任务的下载和执行,对盘点任务范围内的设备进行RFID卡片或者PET标签的扫描,进行相关设备信息的修改,盘点完成后上传盘点数据到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中。

2.2 系统操作流程设计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移动计算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手持端设备技术、定位技术、射频读卡等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以信息识别终端对固定资产上的RFID(射频识别卡)卡片进行扫描,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方便现场作业,大大提高资产移交、盘点、清查或巡检工作的效率,提高盘点的准确性,及时对资产增加、减少、转移、租赁、停用、封存、闲置、报废和调拨等状态管理,及时准确反映资产变化,及时发现账物不符,减少资产流失;系统通过资产的动态跟踪以及对资产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管理,以满足公司资产账、卡、物一致管理的需求,提高电网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系统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生成盘点任务。登录资产盘点系统,输入盘点计划名称、计划时期、资产位置等信息,生成盘点任务。

第二步:现场盘点操作。将盘点任务下载到移动盘点仪即PDA设备中,利用PDA对已粘贴专门制作的、电子标签的资产进行扫描,完成现场盘点及信息收集工作。现场盘点过程中,可在PDA中对盘点状态进行维护。盘点状态包括有卡有物、有卡无物、有物无卡、不确定及报废五种。

第三步:上传盘点数据。当盘点任务完成率达到100%时,此次盘点任务结束,将PDA设备与电脑连接,将盘点数据上传到盘点系统服务器中。数据更新后,输入对应资产编号即可查看变更后信息。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盘点报表,并可穿透查询到各类资产的详细信息。

第四步:更新资产信息。通过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与SAP系统的集成接口,将盘点数据回传至SAP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更新资产卡片信息。

2.3 系统实施情况

系统实施前,需完成固定资产清查、数据核实、硬件配置、员工培训和标签制作五项先期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核对工作。项目组制定基础数据收集标准规范及模板,由省公司财务资产部审定后下发各项目实施单位,实施单位成立资产台账清查核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按项目组提供的模板收集整理基础数据,由各专业部门签字确认后,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组对最终数据进行审核,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完整。二是将ERP资产数据导入资产盘点系统。项目实施人员从公司ERP系统中将实施单位的存量资产数据导出,实施单位相关人员配合完善数据信息,项目组通过层层审核,逐条确认,将数据导入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中。三是完成硬件环境安装、打印机、PDA、卡片采购工作,对资产盘点模块实现的功能制定详细的测试用例,参照公司业务管理方式进行实现测试,并得出详细测试报告,以确保所作的系统与需求匹配,实际结果能够与期望结果一致,保证资产盘点模块顺利上线应用。四是对系统最终用户进行培训。为了帮助最终用户熟悉资产盘点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项目实施方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维护、资产拆分、数据整理、数据导入、盘点计划、PDA盘点、数据上传、数据下载、数据同步等。五是现场粘贴资产标签。项目组制作好RFID卡片和PET条形码后,与各实施单位关键用户商定现场粘贴方案,并到资产坐落地点开展标签粘贴工作。粘贴工作完成后,项目组成员配合实施单位关键用户对粘贴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粘贴工作质量。

3 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实施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

一是在实施人员粘贴卡片过程中,对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等多数高压带电设备进行粘贴时,无法停电作业,导致粘贴RFID卡片无法粘贴到本体上,只能粘贴到设备基础或铭牌上,设备改造或迁移时需重新写入RFID数据,如不及时更改信息,会导致盘点数据不准确,加大了日后维护数据的工作量。

二是在实施人员粘贴卡片过程中,实施人员与关键用户均不是生产技术专业人员,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所有的实施工作都需要生产专业人员陪同,增加了生产部门专业人员的工作量。

4 取得的成效

4.1 提高了管理效率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大大提高了资产盘点清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对资产有卡有物、有卡无物、有物无卡、不确定及报废五种状态的动态维护,盘点报告的自动生成,与SA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集成联动,使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到资产的变化情况,保证了资产账、卡、物的一致性。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清晰展现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并可从多个维度统计各类设备的数量、结构等信息,提高了管理人员资产统计分析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2 增加了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资产盘点管理系统,减少了资产盘点工作耗用的人力和时间,降低了盘点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资产丢失等损失,有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4.3 降低了工作强度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应用该系统,盘点人员只需利用PDA设备扫描电子标签,即可在10米以内轻松完成现场盘点及信息收集工作,减少资了产管理人员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资产盘点工作的危险性,节省了盘点工作时间。

5 结语

针对电力行业资产种类繁多、数额巨大、位置分散、变动频率高的情况,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和经济性高的解决方案。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是实现财务数据与资产实物高效链接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途径,借助条形码技术使信息流和实物流完全统一起来,动态跟踪资产变化情况,实现财务资产精益化管理,同时也为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面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水平,随着该系统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苑司坤.基于综合识别的便携式电力资产盘点装置[J].

科技前沿,2012.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4篇

近几年在白酒界很是盛行“盘中盘”营销模式,无论您走到哪里,无论您接触的是白酒厂家还是商家,无论您遇到的是各级销售经理还是基层业务人员,只要谈及目前白酒市场如何运作?开口必是“盘中盘”或者类似“盘中盘”的运作模式。这一点尤其是在以终端运作而见长的皖酒界更为突出。可见“盘中盘”理论对当今白酒界影响有多么深刻。

何谓白酒营销的“盘中盘”模式?

目前白酒营销界风行的“盘中盘”营销理论,通俗的讲就是:企业把资源首先重点投入到核心酒店终端,以核心酒店终端(小盘)为营销平台,对市场中的领袖消费群和领导消费群进行精心的公关与推广活动,培养以上两种核心消费群对产品的偏好度,并通过核心消费群的消费来带动产品在核心酒店终端的消费热潮;当产品在核心酒店终端(小盘)畅销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要迅速利用产品在小盘畅销的影响力,辅助之其他相关的市场宣传推广策略,把产品有计划的向类核心酒店终端、普通酒店终端、其他销售渠道(大盘)放货;最终达到通过产品在小盘的畅销,抢占市场制高点,进而影响带动整个市场(大盘)销售的目的。

怎样看待白酒营销的“盘中盘”模式?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精细营销理论在白酒实战中的运用。精细营销讲求的是对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的精确细分,并围绕细分市场和消费群进行有效传播和施加影响,以确保营销活动的“精确制导”。而“盘中盘”模式,就是建立在对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目标核心酒店终端为舞台,以领袖消费群和领导消费群的需求为出发点,凭借广告、公关、促销等立体手段形成对目标酒店终端和目标消费群体的有效包围和俘获,使其对产品形成强烈消费偏好,并逐步成为产品消费的倡导者和忠实消费者。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一种终端拦截战术。有效的终端拦截实际上是对两个方面的拦截,一是在终端形成对竞品的有效阻隔,最大限度或者彻底限制竞品的活动,使竞品无法于您同台竞争,二是在终端场所对目标消费群形成有效包围,使其完全陷入利我的销售氛围中;“盘中盘”营销模式,就是一方面通过对目标消费群比较集中的核心酒店终端的买断等形式,形成对主要竞品的渠道封杀,最大限度的降低主要竞品在核心酒店终端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核心酒店终端通过终端陈列、宣传造势、促销推广等营销手段对目标消费群形成最诱人的消费刺激。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资源分配遵循2/8原理的体现。大家都知道少数的重要客户,会承担绝大多数的销量这样的一个现象,即2/8原理。“盘中盘”模式,实际上就是把资源优先投入到少数重要的酒店终端和少数重要的核心消费者身上,通过对这些重要目标的掌控和有效开发来带动整个市场的启动。同时,其在资源使用策略上讲求的隐蔽性、灵活性和聚力效应三原则,也是促销资源在实战操作中应遵循2/8原理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就是强调促销资源要使用到关键点上。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一种终端强推战术。是建立在对核心酒店终端有效掌控的基础上,以终端场所为平台,强调的是动员终端的各种力量把产品推荐给目标消费者。而非强调依靠传播的力量树立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消费产品。是以对渠道的大量投入和对消费者巨大利益诱惑为代价的,一种自外而内的强迫式销售行为。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竞争模式,白酒企业应视之为战术手段而非战略手段。“盘中盘”模式作为一种市场运作方式,是每个白酒企业都可以模仿采用的,他本身并不能塑造企业和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也并能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其运作特点是在对终端网络资源的有效抢占为前提,而终端资源是相对匮乏的。随着竞争的加剧使得通路的门槛越来越高,销售各环节的费用成本都不断攀升,企业的投入逐渐加大,承担的风险越来越高。在实际的区域市场销售预算中,销售人员经常会发现促销费用还没有花到消费者身上时,钱已经没了,因为您首先要卖店,还要组建销售队伍。怎么办?除非企业抱着先亏后赢的思想,先投入把市场运作起来,寄希望于市场能够顺利的开发出来,但这种成功率,现在是越来越小。因此,如果现在白酒企业还把“盘中盘”模式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全面开展的话,无疑会使企业陷入万劫深渊,毕竟企业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当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资源的现实情况,把“盘中盘”模式作为一种战术手段,选择部分重要市场有计划的实施,以达到企业阶段性的目的。

当前白酒“盘中盘”营销模式的新发展?

由于白酒企业对核心酒店终端资源的抢占,使酒店的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白酒甚至无法完成进店工作。而且,即使完成进店,但店内的促销竞争也是高度激烈,要想在终端店内对消费者形成有效诱导是越来越难。于是,业界的营销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酒店终端之外,能否在终端之外就对消费者行成有效拦截呢?实现店内拦截与店外拦截的有效结合呢?这就是“KAD”一对一营销,这是在“盘中盘”模式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以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为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传播、公关活动,以物质与情感两种手段,在店内和店外同时开展产品的推广活动,实施对重要客户一对一的贴身服务与沟通。目前,这种方式在许多市场已经尝试,效果多数比较理想。

现实的白酒市场中“盘中盘”理论遇到的挑战?

挑战之一:众多白酒企业对于“盘中盘“ 的营销模式的模仿跟进,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励,“盘中盘”营销模式的市场效应在迅速下降。显然,这种一窝蜂竞争的结果,直接会导致三个方面的负面效果。一是,企业的运作成本不断攀升;二是,多头竞争必然使市场格局变得复杂, 早期“盘中盘”模式那种所向披靡,快速实现市场启动的现象越来越难见到。三是,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模式,必然导致企业采用高加价高促销的产品策略,过度的加价会使产品与其真实价值不相符。而且一旦其高促销撤销,再加之竞品不断干扰,消费者将会很快背离,市场随之迅速下滑,这种现象在以终端运作而见长的皖酒界已出现多例。

挑战之二:“盘中盘“的营销模式,使得酒店终端成为稀缺资源,通路的成本费用猛增,市场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风险增高。许多企业早已发出,“做终端找死”的呼声。

挑战之三:出现小盘畅销,但大盘仍无法启动的现象,对于终端的持续投入成为企业不堪重负的黑洞。按照“盘中盘”的理论,当小盘畅销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扩展到大盘,并带动大盘的销售和畅销。而现实市场中,由于多家竞争的因素,使得产品在小盘的推广会受到或明或暗的干扰,在大盘里会受到竞品疯狂阻击,有时甚至是渠道的堵杀;使得市场形成割裂局面,不同竞品各自占领一定的终端,谁也无法拓展,市场形成相持局面。而考虑到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市场已经形成的销量,许多企业又不忍放弃,只有咬牙坚持。但将来是死是活,谁也不清楚。

挑战之四:出现市场畅销后,有销量无利润,或者销量越大亏损越多的情形。白酒厂家在促销方式的设计上先天不足,或者后期在促销费用退出方式选择不当,会使消费者和渠道商把促销(而非产品)当为主要的利益点 ,使促销费用在产品畅销以后仍无法退出。这样企业前期的大力度促销模式将会成为企业无法摆脱的枷锁。

挑战之五:“盘中盘“营销模式,可以使企业取得一时的一地的成功,却无法成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独有核心竞争力。这种高投入的风险性营销模式,并不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

结论,白酒营销需要超越“盘中盘”模式!!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白酒行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白酒广告战、促销战、终端战之后的一种高级竞争形式;它使白酒界的营销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所体现的许多营销理念对白酒界的实战操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适应性、局限性和阶段性,“盘中盘”营销模式也不例外,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众多白酒厂商的模仿与跟进面前,它只会加深企业之间的非理性竞争,严重消耗企业的资源,进入恶性竞争的怪圈。而白酒企业要解决其长期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之路,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从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看就是品牌,白酒企业的营销方向应该从目前过度注重产品、渠道、促销等方面向品牌运营方面转移。

从长远意义上讲,只有品牌营销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从厂商之间市场职能的天然分工上讲,提升传播品牌和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企业的根本职责,渠道分销是经销商的天生本能。厂商之间不应该越俎代苞,互相干涉,而应发挥各自优势集中资源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厂家就是要做好品牌,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使产品好卖。经销商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分销网络,做好产品的分销陈列工作,在厂家的助销和指导下维护好价格和渠道,赚取合理的利润。近期部分白酒企业开始试行的产品裸价销售,以及在区域市场放弃终端竞争,转而尝试广告传播+核心消费群公关营销结合的方式,实际上就体现了以上思想。甚至业界的一些人士已经发出“我的品牌我作主,您的渠道您当家”的营销主张。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对策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物质条件。如何管好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发挥出其该有的作用,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培养全校师生爱护公物、勤俭持校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利于提高国有财政资金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但现在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教轻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管理不善、职责不清、核算不实”现象,特别是每年固定资产的盘点成了学校最困难的工作之一,量大人少工作不力,常使盘点无法达到资产管理的严格要求。

为此,便捷的条形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资产管理技术,有充分的理由推向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因它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本系统在几所学校试点实施条形码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对推行的必要性、推行中的问题、建议,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与大家共勉。

一、推行的必要性

1.资产管理现状的必需性

目前,学校在“重教轻资”观念的影响下,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并不到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明确的盘点制度。对目前的学校实际情况,各相关中小学校对清查盘点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要求、口头上的谈资,对如何进行盘点操作还缺乏具体的盘点操作细则,更不用说学校能提供出更细的盘点方案。

(2)缺乏相应的盘点人员。有的单位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清,资产管理职责不明,不少是有财务人员而没有资产管理人员;有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而其人兼职过多;有资产管理人员而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造成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流于形式。

2.管理技术改进的必然性

面对当前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当我们一踏进大的超市,总会看到,面对超市中琳琅满目、数以万计的商品,工作人员竟然管理是井然有序的,无论什么商品的进出都在工作人员的监管范围之内,这就是条码管理的威力。

针对国有资产盘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国有资产条码管理的新思路,在已经建立的动态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基础上,建立资产与条码的一一对应关系,每件资产都与一个唯一的条码对应,利用条码的信息优势,一把扫描枪就能轻松完成资产盘点工作。

3.管理制度要求的必须性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清查盘点,各单位每年至少应当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一次,清查盘点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做为事业单位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多,分布在学校的角角落落,以往每年的盘点工作,完全由手工完成,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力,就连盘点结果也是误差较大,效益不高。故中小学校有必要引入条形码管理技术,通过使用条形码管理,省去每次盘点手工输入的流程并实现实时上传最新信息,使盘点实现电子化,并可实现对任何固定资产的随时查询。

二、推行条形码管理的试点做法

因区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要求,本教体系统首先选了区内较大的、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积极主动的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目前已在全区中小学校全面推开。

1.硬件设施。试点阶段,条码打印机我们选用的是Argox(型号CP-2140pb)的专用条码打印机,条码采集器选用大陆用友专版(型号Newlandmt-903k)的采集器。这两件设备的优点是专业、小巧,安装简便。

2.软件系统。我区从2006年开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使用区财政部门推行的用友政务公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此管理软件中已经具备了条码管理的功能。资产录入后可以自动生成条码,系统在查询状态下可以进行单个或批量的条码打印,专门设计的盘点卡管理程序可以方便地用于全区中小学校的资产管理。

3.操作过程。区财政部门将试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条码管理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本系统也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要求下,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制定了严谨的工作计划、推行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召开动员会等相关工作。

各试点学校按照“规范管理、保障实效”的思路,认真组织落实。在集中动员培训后,各学校又做好组织动员,制定相关制度、工作计划、工作安排,由多部门配合协调,并指定专人做好具体试点工作。

初始条码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资产清查、完善卡片信息和条码粘贴上。试点学校一般在2个月内完成清查、粘贴条码工作。通过各试点学校的共同努力,前期试点学校的国有资产条形码管理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三、推行过程中的对策

1.推行前,进行资产清理。应由财务室按资产大类分别汇总盘点清单,将盘点清单按不同的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盘点责任分解,对照清单进行各类资产的实物清查盘点,做好相应标记,注明存放地点,该报损就报损,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清理,需按新固定资产的标准做一次清理盘点,切实做到财、卡、实相符,为下步工作做好基础。

2.推行中,利用科学方法。

(1)可利用批量管理。部分单价较低的设备可以进行批量管理,抓大放小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就是同一类资产,大批量的可以集合起来。如一个教室中有多张椅子,价值、规格等完全一样,可将此批椅子做为一批管理,生成一个条码,在扫描该条码时可以方便地盘点全部。相反,实行单个管理则只能增加盘点难度,使条码成为管理效率的障碍。

批的大小需要根据管理需要来确定,并不是所有的批量资产都适合于做成一个批卡片,如果一批购进的桌椅全部做成一个条码,而实物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就难以保证扫描与盘点的准确对应。

(2)可引进科学技术。学校引入条形码技术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取得很大效果,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浅缺,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来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例如:室外的体育设备,长期风吹雨打日晒,设备上贴的标签很容易受潮损坏,就会影响条形码阅读器的读取,这时我们就要用其他技术加以辅助,确保使阅读器能够正常读取。因此,我们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及时更新管理手段,才能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3)可合理利用替物。由于条码打印设置困难,打印出的条码大小一致,一些小型设备的条码粘贴不便,而小型昂贵的设备应当是资产管理的重点,可把此条码粘贴到设备旁的替代物上;有的设备存放地点特殊,如放在专用柜中的交换器等,粘贴到设备上操作不便且不利于后期盘点,可将存放该设备的保管箱等作为设备条码粘贴的替代物。

替代物条码管理在保证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的全面性同时,方便了盘点操作,取得不错的管理效果。一些不会丢失的固定资产,如房屋,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选择任何便利盘点操作的替代物。

但大量使用替代物进行条码粘贴也存在问题。有的单位专门设置粘贴条码的资产账本,如果O督不到位,资产盘点成为账本扫描。设置条码粘贴资产账本的单位,应将该账的保管与盘点操作岗位按不兼容要求分别设置,由不同的人履行相应的职责,防止出现条码管理的形式化。

3.推行后,明确管理职责。引入了条形码技术后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强度,但再好的技术没有人去执行也不行,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

比如,资产管理员把条形码标签粘贴在对应的资产设备上后,如果资产设备的保管责任人把标签随手弃掉,那尽管引入了条形码技术,也会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是全体教职工必须共同参与的事情,而不是仅仅事关几个管理员的事情。每个教职工在领用学校的设备资产时就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将来不管他是轮岗,离职、退职,离开原工作岗位之前都必须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

四、结语

在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使用条形码技术,并结合现有区财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区教体系统的财务软件系统,能成功实现对全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盘点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学校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预见,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在全区教体系统全面推行后,必定会取得令人满意预期效果。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6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资产盘点;内部控制

一、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特征

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0号印发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指出: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从定义上不难看出,会计的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体,它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会计活动的学科,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将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传输和分析。会计信息化涉及多个行业和专业,且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全方位考虑。

2.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全面性。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日常业务、会计处理工具和会计管理。就其知识构成涉及到会计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互联网科技知识。会计信息化覆盖了全部会计学和大部分的现代信息学,所以具有全面性的特征。

(2)多元性。会计信息化具有收集信息多元化的特征,通过网络通信系统收集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信息包括货币形态信息和非货币形态信息,其信息渠道多元化:提供信息的期间多元化,会计信息的提供不再被传统的会计期间所约束,不仅可以按月、季、年来披露信息,还可以随机快速的披露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周信息、日信息等:处理会计信息的方法多元化,比如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选用其他的加速折旧方法进行试算,用以比较差异。

(3)兼容性。由于会计信息多元化引起的货币形态多样性,导致获取会计信息的渠道增多,在处理来源于不同渠道的会计信息时,为了满足所有操作者的需求,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要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4)开放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会计信息的开放性逐渐明显起来,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信息的查询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系统软件来完成,决策者通过电子窗口就可查询其所想获取的信息,了解企业相关业务的发展现状,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

(二)信息化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现状

我国已经进入会计信息化时代,绝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都能或多或少的建立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应用水平不是很高。具体表现为:

首先,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企业只是将传统手工记账模式改成电算化记账模式,会计只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日常核算处理,其他的一些分析、统计、管理工作还要靠人工去处理,这种简单的电算化并没有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

其次,模块应用偏核算、少管理。在企业中,“总账核算”和“报表编制”两大模块应用占的比重比较大,基本达到90%左右,而其他应用诸如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等模块应用占的比重较小,更深层次的软件模块使用者就更少了。

最后,在信息化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很大欠缺,传统的会计制度在信息化下有些不匹配,有些制度的规定对于信息化下的会计是多余的,例如:要求字迹清晰,严禁刮擦挖补等,而有些方面却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例如:反结账的相关规定。传统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化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这也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信息化功效的发挥。

二、资产盘点制度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资产盘点制度内涵

所谓资产就是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资产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资产是一项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它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就是说资产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有价值的,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保证资产的安全可控,就要靠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盘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等,盘点就是对企业所有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临时清查、清点的作业。而为了保证这项作业能够顺利完成,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加以约束,资产盘点制度就是对资产盘点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的制度规定。

(二)传统盘点方式及制度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资产盘点方式包括实地盘点法、抽查盘点法、技术推算盘点法等,而各个企业也会根据自己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盘点方法,制定相应的盘点制度。上述传统盘点方式和制度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传统的盘点方式费时费力、影响生产、缺乏准确性。由于传统的盘点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尤其举行全面资产清查的时候,需要大量人员参与,且需要停产停工,这样也就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经济损失,而这样大型的盘点活动一般都在年底进行,年底各部门工作都比较繁重,对待这样的清查很难全力以赴,做到精准无误,这也就势必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盘点问题的处理不及时。由于传统盘点耗用时间相对较长,可能会一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对盘点结果的收集、汇总、分析也就比较滞后,发现的问题再去基础数据中寻找原因,可能由于当时的基础数据已经丢失或不完整而搁置,或者即使有完整的基础数据,由于相隔时间较长,需要重新进行核对才能找出原因,再次耗用人力物力,影响盘点的效率。

第三,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功能不健全。资产盘点制度的制定,前提是需要有相关制度为基础,在非信息化的环境下,其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而两项制度的不健全,很难保证基础数据的安全与准确,这也导致了盘点制度只能疲于应付,被动执行。

第四,人员素质的问题。非信息化下的会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更新较慢,缺乏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且不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手段的问题,这样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先进的理念,对资产的盘点工作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无法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资产盘,最制度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需求,而资产的盘点活动属于会计的一项重要业务,它使得企业的资产安全得以保证,在全面信息化的会计活动当中盘点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盘点的信息化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提高准确率,各部门之间紧密联动,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不遗留历史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摸清家底,实时掌控资产情况。盘点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它的建立能够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内控提供制度支持。

三、会计信息化下资产盘点制度如何建立

(1)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建立的作用

第一,为信息化资产盘点活动提供制度保障。相关制度的制定能够规范信息化盘点活动,确保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制度的建立能够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归属,防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推诿、相互包庇、隐瞒事实,确保盘点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在资产盘点业务中的各项技能。在实现盘点信息化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技能体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而技术水平是关键性因素,只有技术水平提高了,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要求参与盘点活动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学习和掌握资产管理相关知识、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这些对于如何快速有效的识别盘点资产有很大帮助。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盘点信息化的实现和规范直接受益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提升滞后,需要不断通过专业知识再学习,专业性培训,以及加强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的保证各项盘点工作的有序规范进行。

第四,健全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盘点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管理者在制度的建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设置每个人的管理权限,使各个岗位都明确各自的职责与责任,通过制度建设提升岗位工作效率,并不断完善,定期检查各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效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二)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建立的原则

1.讲求实际原则。企业制度的订立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务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性,制定盘点制度,尤其是信息化下的盘点制度,在追求高科技应用的前提就是要掌握事实。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制度,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其资产数量、类型、管理水平各有差异,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盘点制度,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进行专门制定。

2.岗位胜任力原则。在盘点信息化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岗位资格与能力规定,不仅要有本岗位的资格,还要有本岗位的能力,在信息化盘点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与该岗位的能力相关的规定,并要做出进一步的测量和测评,以保证其胜任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整个制度的可操作性。

3.科学有效原则。信息化盘点制度的建立要有科学合理性和积极有效性,虽然信息化时代大部分工作就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但是盘点这一实际的活动,必然需要人工参与,制度的设计就是要提高人工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流程设计,保证生产经营的前提下,科学有效的完成盘点工作。

4.与时俱进原则。企业资产管理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制定的,而事务是发展的,企业是不断进步的,再好的制度也不是一次制定终身受益的,当情况发生变化以后,问题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产生新的问题,那么就要及时修改制度,使其保持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功能,这样制度才能在不断执行的过程中得以完善,这也体现了讲求实际的原则。

(三)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建立的内容

信息化下资产盘点制度除了传统制度内容以外,还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岗位职责的设置。岗位职责中不仅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胜任力,还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包括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符合制度要求的岗位人员才能安排在资产的管理岗位,避免以不熟悉非本专业技能为借口而影响盘点的进度和结果。

第二,盘点工具的使用与技术保障。制度中应明确盘点所使用的工具,信息工具软硬件的配置标准,以及工具的使用人和维护人的职责,如何操作使用,如何传输信息,如何存储信息,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与稳定,这些都需要以制度的形式予以明确。

第三,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信息化下资产的盘点几乎是所有部门同时进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资产盘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为了降低盘点对经营带来的影响,因此要求盘点制度中规定详尽的部门分工及职责,明确盘点的时间段范围,以保证盘点高效有序的进行。

第四,盘点结束后信息的传递和使用。对于盘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程序,对盘点信息的上报和反馈要做出时间上的规定,并规定盘点处理结果的审查职能,保证盘点工作的及时有效。

第五,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加强岗位责任,保护资产安全,确保会计信息正确可靠,在盘点工作中组织分工、业务处理、衔接手续和程序安排等方面规定及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风险,避免制度漏洞,内部控制制度可根据企业大小、资产多少等因素量身定制,并运用到资产盘点制度中去。

四、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建立的要求

第一,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的建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养。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上,要求会计人员应不断全能化,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管控能力,不但要具有会计知识,还要具有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知识,这也是会计信息化的一个特点。

第二,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对计算机及其软件系统的要求。信息化下要求对信息的传输保证快速和安全,因此对网络安全和网络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安全的目标就是在各个环节中确保信息不泄露、不丢失、不修改,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稳定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对信息的快速传送能力是检验系统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

第三,信息化资产盘点制度要求企业制度健全。盘点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基础,盘点制度是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是可靠保障,当然还要有其他的相关制度予以支持,因此,企业要建立结构合理、科学有效、统一规范、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其中每一项制度的有效运行。

无形资产的盘点第7篇

(一)固定资产盘盈的定义与性质

要理解固定资产盘盈的性质与定义,就要了解什么是固定资产和盘盈。1、固定资产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为生产产品而持有,在个别非生产企业中,固定资产担任提供劳务的任务,以及进行经营管理或出租的有形资产;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该较长,一般都超过一年,即一个会计年度。以上即为固定资产的定义。在现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资产中占重要部分的,就非固定资产莫属了。劳动资料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料。固定资产就是企业重要的劳动资料,它的实物形态可以在若干个较短的生产经营周期内保持不变,其使用价值也几乎不变,所以,它是一种可被重复使用的劳动资料。但是固定资产的价值(此处不同于使用价值)则会渐渐的丧失或减少,因为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会有磨损和消耗的情况。因此,定期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与盘点,是企业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企业在财产的清点中,出现会计账面的记载价值少于仓库里事物的价值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就叫做盘盈。资产在保管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自然地增加,比如奶牛场的奶牛,作为生产工具被列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但是由于奶牛是一种生物,随机会出现生病、死去或者产仔等无法预知的情况,导致奶牛数量的增多或者减少,当奶牛出生的速度和数量大于其死去的速度和数量,就形成了“奶牛”这项固定资产的盘盈。所以在进行会计记录时,错记和漏记以及计算上的错误在进行会计记录时很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形成固定资产盘盈的主要原因。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形成原因与分类

总的来说,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有以下两种:漏记与错计。如果企业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对所有的业务都进行了及时的登记,那么固定资产盘盈就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一些没办法做到及时登账的特殊企业除外)。所以在此,本文就以错计与漏记为前提,把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细分为以下八种情况:

1、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时漏记,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2、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时错计,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3、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已经提够,但却仍在使用,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盘盈

4、由于经营需要而租入固定资产,未能偿还,从而造成了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盘盈

5、由于接受捐赠时漏记,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6、由于出租固定资产后接受赔偿,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7、由于前期差错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8、未知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为了使理论思路清晰,我把以上八种原因归为三类:

1、由于本期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和由于上期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2、重要的固定资产盘盈 和 不重要的固定资产盘盈

3、错计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漏记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以及因其他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二、分析所有种类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税务处理

(一)分析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1、国际上对固定资产盘盈的看法

在固定资产的盘查中,除了处理盘盈所得应该通过的会计科目外,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入账时也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值。国外会计行业的人员在早些年间就开始关注固定资产价值的入账问题,在帕特尼?道布鲁的《固定资产价值与会计政策的选择》一文中,就针对固定资产的种类,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他们用问卷的形式证明了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应该是它的市场价值是受大多数人认可的,并且评估固定资产的机构也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国家现行准则中统一规定的做法

首先,应生成有关记账凭证,录入有关账簿。查清固定资产的盘盈数后,先制作生成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这样的顺序可以使账实相符。

然后,根据领导批准的处理方案,据此生成记账凭证,并录入账簿。

按照国家现行的准则中统一的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通过两个账户来做分录,分别是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固定资产”账户。“固定资产”在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贷方。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录入账簿时应该确定其价值,该价值应该是这项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或者同类的固定资产在市场上的价格减去这项固定资产的磨损和消耗后剩余的价值。

通常来说,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视为以前会计期间的差错,我认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首先应该被设立,该账户下还可设立一个“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明细账户。按照其原价减去估计折旧额后的差额计入该账户,以对企业在固定资产财产清查中的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其处理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再计入营业外收入。

若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它的借方,则意味着固定资产的盘亏的价值没有被上级批准,需要进行批准处理;若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它的贷方,那么就意味着固定资产的盘盈的价值没有被上级批准,需要进行批准处理。该账户的借方用来登记固定资产的盘亏额和盘盈的转销额,贷方则相反,用来记录固定资产盘盈额和盘亏的转销额。

同时应做如下次分录,以确认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和结转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下面是一则关于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税务处理的例子:

制造企业在期末的固定资产盘点中,盘盈车床一台,市场价为7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全新。该资产处理情况尚未批准。

业务分析:固定资产有盘盈,应按原值借记“固定资产”,以估算的折旧贷记“累计折旧”,同时,在批准之前该盘盈应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贷方。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7000

贷:累计折旧 4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

盘盈的固定资产经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转销。

业务分析:账外盘盈固定资产经管理部门批准后,应计提补缴企业所得税,例如税率为25% 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0

贷:应交税金 -应缴所得税 750

然后进行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5

贷:盈余公积?C法定盈余公积 225

最后调整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25

3、国家现行准则中做法的理论分析

在国家现行准则中,无论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小,使用时间长短以及固定资产盘盈所属的会计期间,统统一律作为以前年度的差错,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但是根据会计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反应企业在某个时点和某段时间内,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信息。

因此,在价值较小的存货盘盈时,我认为可以无差别的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会计科目核算,用来冲减当期损益而保持上期财务报表内容不变。相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较大,流动性也差,盘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前年度的错误,并且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较大。所以,应视为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需要对前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调整,通过录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来进行核算。

但是企业有时也有偶然的特殊状况,比如固定资产盘盈的数额较大,产生的影响较为重要;又或者是固定资产盘盈是因为本期的差错。所以根据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认为在遇到类似这种偶然情况时,企业应根据具体业务情况对相应的科目进行冲减,不能继续照搬现行准则的规定。根据前文分析的三类情况,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建议:

(1)属于当期的固定资产盘盈:

由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属于当期差错,不涉及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因此不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而是相应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管理费用”等科目。

1)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未知原因形成的情况,应以其用途为依据进行处理。若该固定资产继续用于生产相应产品,则将其作为营业外收入冲减当期生产成本。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2)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未知原因形成,应以其用途为依据进行处理。若该固定资产用于办公室或者管理层,则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冲减当期费用。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管理费用”。

3)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购入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应付账款,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应付账款――XX公司”。

4)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欠债公司以资抵债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减少应收账款,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应收账款――XX公司”。

5)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投资者投入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实收资本,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实收资本”。

6)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经营性租入但到期无法偿还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确认为本期利得,增加营业外收入。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7)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折旧已计提完毕但仍可以投入使用而形成,应以估计重置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营业外收入,确认为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8)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自建却未及时记账而形成,应以建造成本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从生产成本转出,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此时要进行会计处理,则要做借“固定资产”,贷“生产成本”的分录。

(2)属于前期的固定资产盘盈:

1)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零或为正,则应以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基础,以企业所得税率和盈余公积率为计提比率,分别补缴企业所得税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并结转未分配利润。

2)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负,且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刚好能够弥补上期亏损,或者还不够弥补上期亏损,则不应补缴企 业所得税,也不应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只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3)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负,且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足以弥补前期亏损,是企业前期利润由负转正。则应以弥补利润亏损后的盘盈固定资产价值作为计提基础,分别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二)分析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的税务影响

1.在我国税法中分为两种情况:(1)该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不能确定(2)该固定资产有可以确定的市场价格。对于两种情况下盘盈的固定资产,其价值有不同的确定方法。在情况(1)中,固定资产应用其未来能带来的现金流入计量它的价值,这种计量方法与现行税法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计价理论相同;在情况(2)中,固定资产应用其市场价格减去按照其新旧程度估计的损失后来进行计价,此种计价方法异同于税法的规定。

2.固定资产盘盈所影响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于税务的调整也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1)在本期盘盈的归属于上期的固定资产,应调增加期企业所得税和上期的增值税抵扣项目(2)在本期盘盈的归属于本期的固定资产,应增加本期的所得税和本期增值税抵扣(3)对于盘盈的未使用于经营生产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进项抵扣

三、对于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

在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方法简单方便,并且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大多数情况,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盘盈,即使盘盈也不会有大额重要的盘盈。所以准则选择了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调整以前年度的利润和所得税。

四、总结分析结果,提出新的建议

总之,我认为固定资产的盘盈不应该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溢调整”科目来进行组织核算,应分别根据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和其价值的大小等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会计方面的处理。还要考虑税法的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盘盈所得的处理问题

不同期间形成的固定资产会计差错,从而造成的固定资产盘盈,要记入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中去。由于上期原因形成的本期固定资产盘盈所得,应调整上期报表;而若是由于本期原因形成的本期固定资产盘盈所得就不能再调整上期报表了,只能按照形成原因的性质来调整本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

第二:入账时,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确定的问题

在新会计准则规定中,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减去其应提的折旧之后的价值来确定。这个问题在袁有斌和李昕诺的文章《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异议》中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是因为会计记录差错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盘盈,本来就没有计提折旧,再以重置成本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会对以前年度利润的重复记录,造成利润虚增和重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