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石油化工前景(合集7篇)

时间:2023-09-06 16:54:06
石油化工前景

石油化工前景第1篇

关键词:伊拉克;石油生产;供应前景;有利因素;限制因素

文章编号:1673-5161(2013)05-0011-16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码:A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的积极变化

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变化。供应方面,世界石油新版图正在悄然改变,新的世界石油版图的轮廓正在形成。美国的天然气革命、加拿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巴西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尤其引人注目。然而,在人们津津乐道于世界石油新版图将改写全球政治、中东产油国的实力和重要性将走上下坡路、中东石油因素在美国能源安全和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将继续下降、美国的全球和地区战略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将增强等热门话题的同时,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发展也在悄然发生重大和积极的变化。

2012年,伊拉克石油产量自1990年以来首次超过了300万桶,超过了伊朗,成為OPEC(欧佩克)成员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产油国。2010~2012年间,伊拉克石油产量增长了13%,每天的产量和出口增加了50万桶。IEA(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指出:“伊拉克在供应全球石油市场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伊拉克那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增产如此多的石油。”伊拉克一体化国家能源战略(INES)分析认為,到2020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将超过900万桶/日,除国内消费150万桶外,每天大约还有750万桶的石油可供出口。IEA《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强调伊拉克石油对世界石油市场稳定和国际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根据IEA《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有关伊拉克油气工业发展的展望(见表1,中心预测方案),2020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将分别增长到610万桶/日和440万桶/日,2035年进一步增长到830万桶/日和630万桶/日;IEA的高预测方案认為,2020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甚至可能分别增长到920万桶/日和710万桶/日,2035年进一步增长到1050万桶/日和790万桶/日。同期,IEA延缓预测方案的预测数据分别是400万桶/日和270万桶/日、530万桶/日380万桶/日,增速极為缓慢和悲观。

IEA比较认可的中心预测方案,仍然低于伊拉克国家能源战略(INES)2020年预期900万桶的发展目标。即便如此,IEA认為,到2035年,伊拉克仍将成為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支柱之一,并“在全球石油供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和关键的作用。”IEA分析认為,到2035年,世界上能够生产石油比2011年还多的国家将只会有12个,其中,2035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将比2011年增长560万桶/日,不仅多出巴西的200万桶/日,也将多出加拿大的一倍。重要的是,伊拉克将取代俄罗斯,成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在IEA中心预测方案中,伊拉克国内石油需求将从2011年的80万桶/日缓慢增长到2020年的170万桶/日和2035年的210万桶/日,从2015年到2020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将加速增长,可供国际市场的石油出口将从2020年的440万桶/日增长到2025年的520万桶/日和2035年的630万桶/日。《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认為,随着石油产量和供应量的增长,“伊拉克将成為全球石油出口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家,因此,大约到2030年,伊拉克将取代俄罗斯,成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因此,伊拉克对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贡献和作用。如果《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的高预测方案能够实现,伊拉克石油供应和出口高速增长,则伊拉克对国际能源安全的影响更大。

伊拉克总理顾问委员会主席Ghadhban认為,2020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水平还可能包括一些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增强伊拉克应对国际和国内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IEA也认為,伊拉克未来对全球石油市场和国际能源安全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其产油能力,而且取决于其通过产量调节反映市场需求的潜力。这意味着伊拉克在石油产量稳步和大幅度增产的情况下应该保持部分剩余产油能力,以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需求。目前,全球剩余产油能力的绝大多数要靠沙特阿拉伯。剩余产油能力是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供缓冲和保险作用,以应对国际市场突然发生的供应短缺和石油冲击等风险,不仅有利于消费国,而且有利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产油国。近几年内,伊拉克的剩余产油能力不大可能实现,但从长期发展的眼光看,特别是到2020年前后,随着伊拉克产油能力和供应能力的大幅度增长,伊拉克拥有剩余产油能力并对国际市场发挥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潜力也是可能存在的。总之,战后伊拉克恢复重建和油气工业的优先发展战略正在使这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逐渐变成名副其实的产油大国。有迹象表明,伊拉克有可能逐渐发展成為国际石油市场的极其重要和关键的角色,其对国际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西半球能源新版图的贡献。

二、伊拉克石油工业加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

从历史记录来看,伊拉克从来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大国,其石油供应对国际能源安全的影响一直相当有限。20世纪七十年代,伊拉克政府曾经制定过石油工业发展计划,其战略目标是到1983年使石油生产能力增长到550万桶/日水平,由于两伊战争,这一目标从未实现过。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石油工业发展计划是,到九十年代中期伊拉克石油产量达到600万桶/日水平,由于海湾战争,这一目标也没有实现。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最高纪录是1979年的390万桶/日。伊拉克原油生产在过去数十年中经历过剧烈波动,1979年原油产量短暂到达390万桶/日的最高纪录后,两伊战争爆发,产量急剧降至1981年的90万桶/日。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石油产量缓慢恢复,1989年恢复到280万桶/日。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产量再次开始下降,1992~996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制裁,使伊拉克石油产量长时期内低于100万桶/日水平。联合国通过石油换食品协议后,2000年伊拉克石油产量恢复到260万桶/日。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虽然对石油设施破坏不大,但随后的抢劫和对石油设施的破坏,对石油生产能力仍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2003年伊拉克石油产量跌至130万桶/日。2003年以来,国内政局不稳,加上叛乱分子持续以石油设施為攻击目标,包括对从基尔库克通往土耳其杰伊汉的主要的石油出口管道的攻击,导致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恢复极其不稳定,2003~2006年石油产量增长极為缓慢。显而易见,持续近三十年的战争、国际制裁、经济管理不善和腐败,抑制了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几乎摧毁了伊拉克经济,导致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近年来,经过长时期的制裁、战争与动乱之后,伊拉克以崭新面貌开始了其石油和天然气的重新开发进程,伊拉克政府為此制定了宏伟和野心勃勃的油气工业发展战略,计划到2020年将把石油产量增长到900万桶/日水平。2012年IEA的中心预测方案和高预测方案,也表明伊拉克石油供应的光明前景。从历史记录和经验来看,伊拉克成為全球石油供应的重要和关键角色的希望不大,伊拉克加速发展石油生产、提高产油能力的限制性因素和问题较多,但伊拉克政府和IEA几乎一致认為,伊拉克能够成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拉克石油工业加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何在?

(一)仔细分析伊拉克石油部、IEA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AI)的有关报告和资料,伊拉克未来石油产量稳步甚至大幅度增长的有利因素和条件充分存在,其中,IEA和伊拉克联邦政府看好伊拉克石油生产和供应前景的最主要的依据,恐怕是2008年以来伊拉克联邦政府和库尔德地区政府(KRG)与国际石油公司签署的碳氢化合物勘探和开发协议所规定的石油生产和储量增长指标。

战后重建工作中,油气工业发展成為了伊拉克的最主要的国家战略,為此伊拉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油田开发和增产计划,自2008年以来伊拉克举行了至少四轮碳氢化合物勘探与开发招标活动。2008年11月和2010年5月,伊拉克石油部与包括美孚、英国石油、中石油等在内的国际石油公司签署了长期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合同。按照协议,签署合同的国际石油公司第一阶段要进一步开发已经生产的大油田(成熟油田),第二阶段,投标公司要开发已经勘探但尚未充分勘探和进行商业性生产的油田(新油田或绿色油田)。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资料(见表2),这两个阶段覆盖的油田探明储量超过了600亿桶,如果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到2020年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200万桶/日水平,比2012年产量增长900万桶/日。伊拉克政府预计,随着这些合同的签署和实施,到2010年,伊拉克每天石油产量将增加20万桶,到2011年底,新增产油能力40万桶/日。这些油田全部开发后,2017年伊拉克产油能力将增长到1200万桶/日,比目前产油能力增加960万桶。按照2009年两轮招标合同要求,到2017年,伊拉克石油生产目标就要达到,后期进行了调整,伊拉克向下修改了2017年的石油目标产量為950万桶/日。

IEA《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看好伊拉克石油供应前景的主要依据也是伊拉克与国际石油公司签署的碳氢化合物合同指标。IEA认為:“开发计划与生效的合同意味着未来数年内伊拉克石油产量将有巨大增长。”迄今為止,伊拉克联邦政府与国际石油公司签署了19份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规定了三项关键指标:“初期生产目标(initial target)”、“高峰期生产指标(plateau target)”以及每桶石油开发的“最大补偿费(max.fee)”。初期生产指标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刺激和鼓励作业公司迅速达到预计的生产水平,实际上,到2012年,Ahdab、Rumaila、West Qurna和Zubair四个油田的初期生产水平指标已经达到。高峰期生产指标也称為顶峰产量承诺,是合同作业者同意将努力达到的生产数量,虽然实际生产数量可能低于计划和合同规定的水平。目前伊拉克石油产量的70%来自签署了技术服务合同的国际石油公司正在作业的油田,这些技术服务合同涵盖了所有伊拉克主要的南部油田以及伊拉克其他地区的一些较小油气田。此外,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地区政府(KRG)与一些中小国际石油公司也签署了大约50份产量分成合同。IEA由此分析认為,“如果所有这些合同实施达到了石油高峰期产量承诺,结果将是未来数年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到2020年,仅是这些合同实施产生的伊拉克的潜在生产能力将超过1200万桶/日”(见表3)。

(二)丰富的油气资源基础,為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的资料,1991年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為1000亿桶,2001年增至1150亿桶,2004-2009年探明储量仍然為1150亿桶。2010年《油气杂志》采纳的伊拉克石油探明储量也是1150亿桶。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修改了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储量数据,从1150亿桶提高到1430亿桶,增长了25%,大约占世界的9%。2013年1月,《油气杂志》估计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為1410亿桶。新的探明储量数据使伊拉克成為世界上第五大探明石油储量国家,以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后的第三大常规探明石油储量国家。伊拉克南部有5个超大型油田(储量超过50亿桶),这5大油田储量占伊拉克全部探明储量的60%。北部估计有17%的探明储量。在2012年平均300万桶/日的产量中,3/4的伊拉克原油产量来自南部油田,剩余产量主要来自靠近基尔库克的油田。短到中期内,伊拉克新增产油能力还将来自这些主力油田。

业界普遍认為,当前伊拉克石油储量估计的可信度要低于其他中东北非(MENA)国家,伊拉克的石油储量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当前的探明储量估计数据大多是基于近30年前的2-D地震数据的基础之上。伊拉克大部分地方尚未进行认真勘探,迄今為止,伊拉克只有大约10%的国土面积进行过充分的勘探,其最终可采的石油资源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伊拉克或许是世界上油气资源勘探严重不足的国家之一,地质学家估计,伊拉克西部和南部沙漠地区石油勘探相对不充分,可能蕴藏着450~1000亿桶的可采石油储量。HIS能源信息咨询公司估计伊拉克探明储量还可能增长987亿桶,《美国地质调查》估计伊拉克最终可采石油资源在1600亿桶,法国石油研究院估计伊拉克尚未发现的石油储量约在600亿桶至2000亿桶之间。伊拉克石油部估计,伊拉克最终可采石油资源為2150亿桶,伊拉克政府正在重新评估其探明石油储量,预计还会向上修改其探明石油储量数据。在伊拉克现已发现的73个油田中,9个可以归為大型(至少10亿桶探明储量)或超大型油田(至少50亿桶探明储量)。大多数油田和大部分探明石油储量位于伊拉克南部。三分之二已发现的油田仅钻探到第三纪和白垩纪地层,这些地层含有99%的剩余探明储量,北方的储油层不到1000米深,南方的储油层介于2000米~4000米之间。九十年代进行的更深的钻探证实了伊拉克北部地区蕴藏丰富的轻质原油和凝析油,根据独立咨询公司的估计,西部未勘探沙漠地区发现石油的几率更大。伊拉克西南部超大型油田的地壳中,拥有世界上最集中的储油层,占伊拉克石油储量的70-80%。

尽管伊拉克最终可采的石油资源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IEA根据2000年《美国地质调查》2320亿桶的伊拉克最终可采资源计算,除去2011年底已采出的350亿桶,伊拉克剩余可采石油资源还有1970亿桶,其中3/4的石油资源由探明储量构成,这意味着伊拉克仅生产了其最终可采石油资源的15%,还有85%的剩余可采石油资源可以利用。IEA认為,随着伊拉克雄心勃勃的扩大产油能力计划的实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纷至沓来,未来数十年内,伊拉克探明石油产量还将大幅度增长。因此,丰富的石油资源基础能够為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伊拉克未来数十年扩大油气生产的野心和伊拉克未来对全球石油供应的贡献,“并不受其碳氢化合物资源的限制,也不受其生产成本的限制。这个国家的探明石油储量已经足够支持石油生产的重大扩张,并且仅代表了其全部碳氢化合物潜力的一小部分。”

(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参与和促进以及不断改善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利于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发展。

外国公司的参与意愿和程度,对于伊拉克恢复重建、石油工业发展尤其是其产能扩大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伊拉克政府原初认為,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在没有外国资本帮助和支持情况下,通过新油田开发获取的租金以及伊拉克国有石油公司以石油资源作抵押从银行获得项目资金贷款,自己也能够推进石油工业的恢复重建和进一步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伊拉克石油工业的恢复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不仅资金来源是大问题,而且项目管理、技术提升和人力资源均面临巨大的瓶颈。伊拉克确实需要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获取国际资本的资金、技术和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来推进油气工业的发展。伊战之后,伊拉克政府成立了一个委员会,重新评估萨达姆政权时期外国公司,包括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和中国的中石油公司,与伊拉克签订的开发伊拉克油田的合同和法律地位问题。伊拉克已经制定了相关能源投资政策,外国石油公司获得了投资伊拉克油气领域的机会,国际资本可以以补偿合同协议和产量分成协议的形式进行投资。政治和安全形势的逐步稳定,以及石油工业重组和新的法律与商业架构的逐步落实,有利于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发展。从国际石油公司的角度看,尽管参与伊拉克油气工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伊拉克油气工业的合作条款和财政条款也非完全具有吸引力和竞争性,但BP、ExxonMobil、Shell、Lukoil和中石油等国际大公司还是纷至沓来,原因在于,这些国际大石油公司看中的是伊拉克的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伊拉克也许是“21世纪最大的石油机会之一”。

当前伊拉克形势仍然具有不稳定性,政治局势也充满了风险,但总体来说,伊拉克政治经济形势在逐渐趋于稳定,伊拉克新宪法也于2005年通过。无论是当前还是将来的伊拉克政府,开发其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都是优先考虑的工作重中之重和战略目标。唯有油气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重建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支付社会福利开支,而这对于争取民心支持、稳定局势至关重要。伊拉克能源领域的自由化程度和进展是一个关键因素,当前的伊拉克政府已经表示,支持外国公司公平参与开发伊拉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改革和鼓励竞争的市场机制已经在进行中,伊拉克政府逐步放开石油产品市场,过渡期之后,零售价格将逐步提高,与国际水平相一致。石油工业的重组不仅是当前伊拉克政府面对的主要挑战,同时也是该国石油工业发展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伊拉克的能源政策由2004年成立由总理领导的石油和天然气政策最高委员会负责制定,该委员会负责生产规划、投融资、石油产品的销售、国内石油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与外国公司的合同签订等。2005年5月成立了能源委员会,负责执行最高委员会的决定。目前伊拉克上游石油生产由国有的南方石油公司(SOC)和北方石油公司(NOC)控制,二者由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INOC)演变而来,INOC在1987年被萨达姆拆分。伊拉克政府计划重建INOC,并在石油部的监管下,由INOC接管SOC和NOC以及国有的石油销售组织。美国支持将伊拉克这些公司私有化或合并,虽然不可能获得政治上或大众的支持,但外国公司在协助恢复现有油田生产和参与开发新油田方面,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共识和支持。

三、伊拉克成為石油生产与供应大国的限制性因素

然而,伊拉克在扩大石油产能和满足增产计划的时间表问题上,仍然面临许多重大问题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限制是最大的挑战。

首先,目前伊拉克大幅度增产的原油缺乏出口销路,不论是炼油还是出口设施,伊拉克都存在瓶颈限制,需要尽快升级其炼油设施以加工更多的原油。在南部地区,伊拉克石油出口已经在开足马力进行,而北部地区的出口能力饱受蓄意破坏一直受限,需要扩大出口能力,增加出口数量。其次,大规模增产计划同时需要大量天然气和水的注入,以维持油田压力和提高原油产量。伊拉克拥有伴生天然气可以利用,由于缺乏天然气加工能力,伊拉克目前大量的伴生天然气白白烧掉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署的报告指出,2010年伊拉克是全球第四大天然气白白烧掉的国家。这一巨大的浪费,不仅导致伊拉克电力供应的短缺,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发展天然气收集和加工设施,建立天然气输送网络,特别是发展天然气发电,是伊拉克政府面临的紧要和优先问题。再注水是另外的选择,但伊拉克可用水资源主要在伊拉克南部,淡水资源是中东的重要商品,油比水贵,而大量海水使用不得不通过输水管道运输,伊拉克输水管道尚未建设。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估计,对于伊拉克增产计划而言,1000~1500万桶/日海水注入是必需的,需要超过100亿美元的花费。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原先负责该项目,2012年退出,致使这些注水工程项目延迟。IEA估计,最早到2017年,这些项目才可能实现。最后,伊拉克油气工业是电力的最大用户,大规模原油增产计划需要电力生产的大量增长,然而,伊拉克在努力保持电力需求增长同步的同时,电力短缺和电荒却是伊拉克社会生活的常态,电力部门的现代化也需要额外的电力供应。伊拉克计划2015年增加20GW的电力,发电项目的延迟意味着电力供应难以满足预计的石油工程项目需求。发展额外的电力能力,确保充足的电力供应,也是伊拉克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其四,伊拉克政府大幅度提高石油产能战略目标的实现,仍然有赖于国内局势的逐步稳定,并确保石油设施的安全,修复油井和历年遭到破坏的石油生产设施。伊拉克许多油田的开发相对容易,成本较低,但这些储量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得到开发,取决于国内安全、法制和现代商业环境的形成。在安全逐步改善的情况下,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预计将会逐步增长。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石油生产恢复计划主要涉及地上设施的修复和现代化,目的在于将持续生产能力恢复到战前的280万桶/日。修复工作一开始主要由美军工兵部队和一些美国公司负责进行,由于恶化的安全问题和缺乏足够的电力和劳工,再加上行政管理的低效率,到2004年4月实现280万桶/日的产能目标仍然没有达到。叛乱分子对基尔库克一杰伊汉管道的攻击导致了一些油井的关闭和原油的回灌,这些都阻碍增产目标的实现。2003~2004年,石油工业就遭受了200次炸弹袭击,造成石油出口收入的巨大损失和约100亿美元的维修花费。下一步的修复计划主要涉及老油井的修复、钻探新的油井以及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以支持新产量的增长。此外也需要建设新的油、气分离设施。到目前為止,已有数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石油生产恢复计划,大多数资金用于修复被叛乱分子造成的损害以及加强安全措施。其五,更大的挑战来自资金短缺问题,伊拉克石油增产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安全局势的改善,同时资金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发展。根据美国政府机构、多边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估计,仅是伊拉克重建经费需要的资金就多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伊拉克不得不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来加速发展油气产业。IEA的中心预测方案估计,要实现油气增产目标,2012~2035年间伊拉克石油和天然气投资需要分别為3190亿和710亿美元,两项相加近4000亿美元;IEA高预测方案的伊拉克油气投资需求更大,分别為5030亿和810亿美元,两项相加近6000亿美元(见表1)。对于伊拉克来说,实现持续的投资增长将是一项长期的战斗。虽然有所改善,伊拉克能源运输、储存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仍然是严重的限制性因素。此外,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人力资本能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吸引私人和国际资金的参与等,对于伊拉克的油气产能扩大计划,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上述限制性因素长期存在,或改善不大,伊拉克雄心勃勃的产油和供应大国的战略将难以实现,此种情况下,其结果可能就是IEA增速极為缓慢的延缓预测方案。

(二)伊拉克石油工业发展的另一重大挑战是伊拉克石油资源并未按宗派人口平均分布,大多数已知碳氢化合物资源集中在南部什叶派地区和少数库尔德人北方地区,逊尼派少数控制的石油资源较少。

伊拉克北部估计拥有伊拉克石油储量的20%,石油资源控制权是库尔德人与其他集团之间矛盾与冲突原因之一。2007年,作為伊拉克联邦的官方统治机构的库尔德地方政府(KRG)通过了自己的碳氢化合物法。在缺乏伊拉克管理碳氢化合物投资的国家法律的情况下,KRG与一些外国企业签订了石油生产分成、开发和勘探的合同,开始勘探自己的石油资源。根据KRG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挪威DNO和中石化/Addax公司目前正在生产石油,产量可能分别达到10万桶/日和20万桶/日。2009年,KRG终止了石油出口,但其恢复出口的计划引起了伊拉克政府的不满。库尔德地方政府(KRG)与国家政府在问题上的冲突继续不断。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扩大基尔库克油田产量的计划一直受到KRG的反对,KRG坚持认為,基尔库克的增产计划需要得到KRG的合作和批准。伊拉克石油部坚持认為,所有碳氢化合物合同必须与联邦政府签署,KRG地区生产的石油也必须通过联邦政府的石油运输公司统一运输和出口。2011年末,KRG再次挑战联邦政府,与Chevron、Gazprom、Total等国际石油大公司签署了额外的勘探和生产合同。KRG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原油出口计划,2013年KRG原油出口日均将达到25万桶,2015年增至100万桶,2019年进一步增至200万桶。但来自KRG地区的直接石油出口一直悬而未决。一开始,KRG是通过卡车向土耳其每天出口1.5万桶的中质油和2万桶的原油,近来KRG一直计划建设自己的输油管道,通过土耳其直接出口石油,从而避开国家出口输油管道。其能源发展计划是建设一条输送能力為42万桶/日的“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原油出口管道”(KICE),将KRG库尔德地区的油田与土耳其边境联系起来。

(三)伊拉克新的联邦碳氢化合物法至今未达成共识获得通过,能源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也将影响到伊拉克的油气工业发展。

2005年伊拉克通过了宪法,决定建立联邦民主制国家。根据宪法,油气资源“属于所有地区人民和政府所有”,联邦政府的任务是对伊拉克油气资源开发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决策,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进行管理。然而,宪法并没有明确涵盖碳氢化合物勘探与开发的司法权问题,在电力生产与分配、环境与水资源等问题上,宪法在联邦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负有同等的责任。2006年以来,联邦石油和天然气委员会一直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新的联邦碳氢化合物法案,但迄今為止一直难以达成共识。碳氢化合物部门的控制权和决策权问题,与更加广泛的问题,特别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石油收入分享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复杂和利益各表。目前正在争论的一揽子碳氢化合物法案同时包括对能源部门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的内容,特别是是否需要重新建立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INOC),作為国有公司,管理所有国家能源事务。新联邦碳氢化合物法的延缓通过意味着,联邦系统的资源开发与地方政府的资源开发只有暂时共存,中央政府的技术服务合同制与地方政府(KRG)产量分成合同制也只有暂时共存。在缺乏统一的联邦碳氢化合物法的情况下,伊拉克油气工业的发展战略、政策、组织机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变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能源与利益上的矛盾也暂时难以改变。这对伊拉克雄心勃勃的增产和扩大油气供应计划显然不利。

总的来看,伊拉克雄心勃勃的石油增产计划发展道路仍然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从短期来看,国内政治持续不稳定阻碍了现有生产设施的恢复和发展:从长期来看,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引进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即使政治和投资气氛已经足够吸引庞大的资金,但项目真正推进时还会碰到一些现实障碍和困难。政府目标项目推进得越快,伊拉克就不得不越依赖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引进。而目前伊拉克的石油合同条款仍然没有较大的吸引力,相关石油法仍然没有获得通过,吸引国际资金和技术的统一和具有吸引力的合同条款和财政条款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四、余论

石油化工前景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应用前景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飞跃式进步,对应而言,企业规模的扩大化要求匹配高水平的技术,材料、工艺和技术应用不断翻新,加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自动化控制技术越来越重要。然而,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还需要遵守化工企业的发展规律,在应用和发展中不断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水平。

1 石油自动化控制历程

技术发展在石油化工自动化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乎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呈现出的水平。石油自动化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甚为引入关注。石油行业的发展实践经验告诉人们,自动化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驱动力,尤其是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并应用于现代企业之中,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企业信息管理自动化等多种自动化控制组成了现代企业自动化控制的概念。具体来说,从过程控制与管理,从仓库管理到市场营销,从生产计划到财务统计,设备管理到人事管理,自动化控制已经贯穿到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化工涉及自动化已经经历了半百年的发展,通过引进自动化技术的手段,首先对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吸收消化其中的精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石油行业的自动化水平。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石油行业的自动化进步主要体现在操作现场已经从传统的手工劳作转变为当今的自动化控制,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已经被予以淘汰,高级复杂系统控制推向市场,直到炼化管控一体化。自动化控制已经蔓延至中国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之中,虽然在水平上有所差异,但从总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行业操作,自动化控制已经帮助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小型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中,也有很多骨干企业拥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较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并且,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常规仪表性能大大提高,已经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主要检测手段。我们了解到石油自动化控制历程,还需对石油自动化控制应用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2 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把化工过程的控制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控制的目标对象,自动化控制技术、算法和方案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可以有机调和控制理论,把整个生产过程纳入到自动化控制体系,实现化工过程中各种模拟量的自动化控制。为了使得自动化控制的全过程得以有效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自动化控制打造控制平台。高素质的操作人员也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对科学管理、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将设备和体系、方案和人员进行科学的结合的前提下,才能使得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控制过程得以顺理成章地完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化工行业中,其不仅对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水平有所要求,还对自动化控制过程的匹配性有所要求。最优化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降低企业所需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成品质量,从而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科学生产。因而,对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研究,然后使用先进的系统设备和技术,为化工企业提供服务,是化工企业前进和发展的驱动力。

3 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化工自动化控制网络和信息控制网络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技术调节等各个环节,都有化工过程的控制体现,通过化工过程控制一体信息平台集中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这要求自动化控制硬件需要更加具有可供挑战的性能。过程控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拥有各异的硬件设备,分别由不同的生产经营商家供给,而开发商对硬件设施进行自主经营。之所以,在多种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不兼容,接口不统一也时常出现,因而,技术产品的更新升级也会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化工自动化控制硬件需拥有多种优点,如较好的兼容性、便于升级换代、速度快等。化工过程控制技术设备只有具备上述特点,才可以在控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从而实现化工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系统之间的完美联合,保证任何的化工过程控制设备在升级换代的时候不会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有所影响。控制硬件只有具备灵活性、精确度、抗干扰等各个方面的优点,才能够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化工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是信息集成,信息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数化工企业使用流程管理模式,需要通过软件平台处理和管理化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使用哪一种软件决定着化工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信息有效集成性和共享性。

4 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愈加重要

我国化工自动化控制操作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原因在于我国自动化控制理论研究较为落后,存有的化工自动化控制研究成果不多。很多化工自动化控制操作技术人员不够了解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原理,对化工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甚少,化工自动化控制复合型人才欠缺。在化工自动化控制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实现对整个化工过程的最优化自动化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引导广大的职工及时更新观念,化工企业领导层需要对化工自动化控制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切实行动引导更新全体职工的化工自动化控制观念,从而开放思维,培育出强烈的责任心来对待化工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化工自动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发展职工培育方法,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措施相结合,促进化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还需要对化工自动化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给予更多关注。其充分体现了化工企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电子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化工企业自动化设备的采购、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这个特点,之后结合企业自动化控制现状,加大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化工自动化控制应用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整体使用水平。

5 结束语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一直关注于新技术的开拓和应用,这促进了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飞越。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石油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开拓创新。因而,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在节能降耗、增加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解怀仁.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选用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褚健,荣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4]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石油化工前景第3篇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lue gas drive oil is briefly discussed. From aspects such a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gas source condition and oil increasing potenti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spect of Shannbei light permeability oilfield's implementation of flue gas technology. At last, despite of the certain development of flue gas oil drive technology,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straints for its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and the work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many areas.

关键词:烟道气;EOR;腐蚀;气窜;数值模拟

Key words: flue gas; EOR; corrosion; gas chann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318-02

0引言

面向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如何高效、清洁、经济地开采油气资源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油层的最终采收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向油层注入CO2、N2和烟道气开采原油国内外有了较大发展。据报道,美国、加拿大已有33个油田注CO2气开发,有5个油田注烟道气二次采油,预计采收率可提高到65%以上。在所有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注CO2气强化采油应用最广泛,效果较好。但气源有局限性。烟道气的注入效果介于注CO2气和N2气之间。特别是注烟道气适用于浅层稠油开采,在气源保证的条件下成本低,切实可行。

1烟道气驱油基本原理[1-5]

烟道气驱油是将高压蒸汽锅炉烟道气经过处理、增压后,作为溶剂注入油层,与油层中的残留原油混溶成一种流体而驱替产出的三次采油方法。类似于生活中用汽油清洗油污,使原油从油层孔隙中洗出。国外油田注入烟道气,大多用于提高油藏采收率。烟道气通常含有80% ~85%的氮气和15% ~20%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也称排出气体,处理过的烟道气,可用作驱油剂。烟道气的化学成分不固定,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烟道气中所占的比例。烟道气具有可压缩性、溶解性、可相性及腐蚀性。根据烟道气中所含气体的组成,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二氧化碳产生的溶解气机理和氮气产生游离气机理。

1.1 增溶作用烟道气溶于原油之后,会使原油体积膨胀。从而增加了弹性能量。气体使原油体积膨胀的效果与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越高,原油体积膨胀效果越好,获得的弹性能量就越高。

1.2 降粘作用烟道气中的CO2将使原油和水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增加了原油的流度。而CO2溶于水中,水碳酸化后,水的粘度也要增加,从而降低水的流度。这样油和水的流度趋向靠近,所以它能够改善油与水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面积。

1.3 混相效应气体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当前缘气体G1被富化到一定程度时,会与地层油之间形成溶解一抽提过程的动态平衡,即达到混相状态。达到混相的两种流体能以任何比例构成混合物,并呈单相存在。驱替相和被驱替相间不存在界面(界面张力趋于零),若原油与烟道气达成混相消除界面张力后,残余油饱和度将降到最低值,可动油比例增大,提高原油采收率。

1.4 增强岩石的渗流能力烟道气中的CO2溶于地层水中可形成弱酸――碳酸。CO2的酸化作用会使岩石中一些矿物成分(如方解石、白云石等)被溶蚀,使得矿物颗粒间隙变大,增强了岩石的渗流能力,使注入井周围的油层渗透率提高。

1.5 重力分异作用若油层垂向上的连续渗透率较高,向油藏顶部或已存在的气顶或者气顶下的油柱注烟道气时,气体与原油间存在密度差而产生油气对流作用(重力分异作用),从而保持油藏压力。

2陕北油田注工业烟道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2.1 从延长油田的油藏特点看,开展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巨大首先,陕北属于典型的低饱和、低渗透、低产量的浅油层油田,以背斜圈闭为主。烟道气混相驱替要求的压力和温度介于N2和CO2之间,因此较浅层适于注烟道气。背斜圈闭利用重力分异作用在油藏顶部注烟道气,以利于油气分异。低渗透油藏可提供更充分的混相条件,不易导致早期气窜,而且陕北油田油层非均质性和裂缝非均质性程度较低,注烟道气较为适宜。其次,陕北油田中70%的原油藏在有“磨刀石”之称的岩石中,而且在已探明的储量低渗透储量占80%。在已开发的油田中都已经进入二次采油的后期,大多数油田进入了高含水、高压力、高采出程度的临界开发阶段,但是有85%未能开采出来。如果不采用新的技术,单单依靠开发新的油田已经不可能满足提高原油产量的目标。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形成条件、孔喉特征、渗流机理等方面与中高渗透油藏有显著的区别,使油藏在开采方式、油井生产动态等方面也表现出某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单井产量低,甚至不压裂就没有自然生产能力;产量下降快,稳产状况差;注水压力高,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开采速度和采收率都比较低。另一方面,延长油田一些开发较好的老区块(指中高渗透油藏),其综合含水接近90%,个别单元综合含水已达97.9%,已达到或接近注水开发极限。这些老油区也急需开展三次采油工作,以寻找继注水开发后的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因此,从延长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发现状来看,开展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巨大。

2.2 从延长油田气源和经济条件看,开展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巨大陕北是国家计委于1998年批准的我国唯一部级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包括陕西省榆林、延安两市。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由府谷火电区、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工区、延安石油化工区和靖定天然气化工区等工业区组成,这些工业园区内主要以火电石化企业为主,2007年不完全统计全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约927.36亿标立方米,工业SO2排放量约11万吨。因此油田矿区及其周围城市烟气资源十分丰富,延长油田烟道气回收不仅改善了对当地环境污染造成的压力,还能为油田带来创收,开展烟道气在油田应用意义重大。

2.3 宏观计算注烟道气提高产油量前景巨大目前,延长油田各主要油区一次衰竭式采油和二次注水采油的采收率平均为10%-15%左右,而临近的同一整体区域构造上的长庆油田通过区块综合治理开发,总体采收率一般为15%-25%左右,按照国外目前油田的开发技术水平,低渗油田的一次、二次和三次采收率累计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30%~40%左右,延长油田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截止2007年底,延长油田的采收率按11.24%计算,可采储量为1.56×108吨。如果能将现有采收率高5%,将新增可采储量0.6945×108吨;如果将现有采收率高10%,将新增可采储量1.389×108吨,相当于几乎将延长油田现有可采储量翻一翻,新建成一个延长油田。若按照12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相当于可将延长油田的稳产开采年限再延长10年以上。

3结论与建议

开展烟道气驱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污染,又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无论是从环境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烟道气驱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因素,还需在多方面加强工作。

①防止溶解气腐蚀。烟道气与原油混相压力比CO2高,杂质中含O2、NO、CO、SO2等, 当含有水分时易造成设备腐蚀,而不含水烟道气基本不具备腐蚀性,所以应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烟道气组分情况下,含水量对管道设备腐蚀速度以及腐蚀机理。

②加强烟道气对低渗透轻质油藏(如陕北油田)在注水开发后期三次开发经济适应性进行评价研究,如进行室内岩心驱替试验,研究达到混相驱替条件以及机理,国内目前为止只对蒸汽吞吐或蒸汽驱后稠油油藏就行烟道气驱研究,对低渗透轻质浅层油藏研究较少。

③应分析烟道气对地层原油组分岩心驱替效率的贡献率,研究原油组分对采收率影响,可以揭示地层原油各组分在驱替过程中相态变化,从而在微观上了解N2和CO2驱替机理和区别。

④对于渗透率较高的油藏,容易产生气窜,不易见效;在应用前,应对油藏进行详细描述,充分了解油藏状况,选择合适油藏开展工作

⑤烟气的关键在于烟气的净化处理工艺,应包括脱硫、脱硝除氧、除尘、干燥以及输送等环节,针对本地区烟道气和油藏特点,对流程和关键设备进行筛选研究,对含氧量、水量以及泄露报警进行不间断PLC自动控制监管。

⑥对输气管网进行优化,在油田引进并建造1座专业富集烟道气注入站,提高系统注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Robert M.Tittle .Success of Flue Gas Program At Neale Field [J].SPE1907.1967,1-4.

[2]Harish R.Anada.State-of-the-art-review ofNitrogen and flue gas flooding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J].U.S.department of energy DOE/MC/08333-2,december,1980.

[3]Bjorn Fossum.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t-Water and Flue-Gas Injection UnderTypical North Sea Reservoir Conditions[J].SPE24168,1992.

石油化工前景第4篇

【关键词】勘察;岩土工程;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76.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和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其建设和运行过程够需要应用合理可靠的技术,岩土勘察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和石油化工产业联系紧密的勘察技术。

二、勘察与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现状

1、勘察人员素质差异大,应变能力低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决定岩土工程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之一。为了规范施工过程,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勘察人员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其素质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岩土勘察时,经常存在工作量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导致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岩土勘察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方案和原则,导致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往往出现数据不一,勘察结果大不一样的情况。如: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在地底下进行勘察时,明明是一级工程的一般勘探孔要不小于15米,却只是随便钻个洞,随意填写数据。

2、勘察的仪器设备具有落后性精密度,是在岩土过程中的岩土勘察一直追求的东西。只有高的精密度,才能有高的准确度。要保证岩土勘察的数据具有高的精密度,才能更加正确了解工程的各个施工,为其提高一个科学有用的数据参考,使施工方案在设计时更详细、更准确。但是,如今我国的岩土勘察机构仍发展缓慢,运用的岩土勘察仪器和设备比较落后,使得勘察数据的精密度较低,让岩土工程得不到一份准确的勘察数据。

3、监理力度的不足让岩土勘察错漏百出岩土勘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提高岩土工程质量而进行的,其勘察结果十分重要。因为岩土勘察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这就让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某些勘察人员为了达到工作目标,对数据乱编乱猜,弄虚作假。对于地下的勘察,究竟钻了几个洞,钻了多深,这些都是没人监督和检查的。如:有些勘察人员甚至连洞都不钻,根据经验就把数据“一猜、一填、一交”。这种不正当的做法会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使施工设计不完善,不详细,不准确。更重要的是,这样出现颇为严重的工程事故,如:坍塌事故。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足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事内试验的主要日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部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

四、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使用质量

1、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人员准备、施工人员的准备、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机具的准备、现场办公设备的准备、现场简易生活区的准备等工作。施工前的准备是工程勘察、基础施工、施工工程的基本保证。认真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较好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2、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以便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勘察单位内部要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专业的技术交流以及知识渗透,积极地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以便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知识深度的目的。

3、加强过程检查。在作业人员自检的基础上应该对生产过程以及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在检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任务书以及勘察要求来检查。在过程检查中,要注重工程使用设备、作业方法及作业程序的检查,加强对照检查。在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仪器、工具、材料,其性能、规格,应符合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程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程以及勘察纲要要求;原始资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在对照检查中,和地层划分应与岩样对照检查、工程地质测绘形成的工程地质图件中的地层岩性界线设计孔位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与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位置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五、岩土勘察和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前景规划

1、开设培训课程,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

岩土勘察所需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这就决定了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才能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为了使岩土工程的顺利完成,必须先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因此,在勘察人员在工作之前,可先参加培训课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再进入实习期,学习到相关经验之后,最后还需通过考核,才能正式参加工作,进行勘察。这样提高了勘察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量分配不均和数据不一等问题。

2、逐步改善岩土工程勘察仪器设备

二十一世纪的岩土勘察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这就迫使岩土勘察也向科学发展方向靠拢。陈旧的设备仪器已不能在市场上继续使用,必须引用新设备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的数据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了岩土勘察需要多方面的测量地底下的岩土实况,产生大量有效的数据。然而,陈旧的大型勘察仪器只能大约的得出数据,已经遭到市场的淘汰,因此,引入新技术,提高岩土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是岩土工程者的唯一道路。先进的设备能使岩土勘察的结果更加准确,这不仅提高了勘察工作的效率,也为岩土工程提高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岩土工程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岩土勘察的前景未来一定会更好。

3、建立岩土勘察相关的监理法律

岩土勘察的工作复杂多样,它所涉及的工作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测量。若没有完整体系的法律,就会缺乏岩土勘察的规范和原则,也不能惩罚那些从中取利的不法商人还有对工作不付责任的监察人员。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也日新月异,岩土勘察更是重中之重,在未来,法律的制约是对岩土勘察的又一促进发展的因素。健全监理的制度,保证岩土工程中的各个施工有其相应的工序和规则,是提高岩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让勘察技术更加先进,才能更好的设计岩土工程施工的方案,才能使工程更加有效的进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地质勘察质量,从而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前景第5篇

关键词:阀门;在线检测;泄漏;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32-02

在机械产品中,阀门是比较通用的一种器件,其安全性更是受到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阀门作为流体管道系统的一种控制元件,主要是用来将设备与管道系统进行隔离,同时调节流量控制回流,并且对压力进行调节与排泄。在石油化工炼油的装置中,阀门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为所需阀门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也很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阀门经常会出现泄漏,这主要是因为石油生产中都是具有较强腐蚀性、容易燃爆甚至含有毒性的介质。在很多时候,阀门泄漏是不容易被人察觉的,得不到及时补救,往往会使大量石油遭到浪费,污染了环境甚至对周围相关人员带来无法抹灭的危害。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发现阀门的泄漏故障。

1 阀门泄漏

1.1 阀门泄漏的种类

阀门泄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漏,另一种是内漏。所谓外漏,就是介质通过一些结合面时由内向外泄露,比如法兰、螺纹等等,或者介质在阀杆至填料之间时向外的泄露;而内漏主要是因为阀瓣、阀芯等阀件在与阀座进行密封时,由于封面关闭不够严实,致使介质依然在内部流动直至泄漏。

1.2 引起阀门泄漏的主要原因

1.2.1 阀门外漏

在阀体、阀杆、填料函以及阀体的连接部位,阀门经常会出现泄漏现象。因此,致使阀门外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阀体的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通常情况下,阀体是通过铸造而来的,而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比如砂眼等等。一旦阀体有砂眼形成,就会致使介质透过砂眼渗漏而出,这种情况下的泄露不会有很大的流量,只要进行水压试验就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

②阀杆制作不合格。当选取的材料或者设计有疏漏时,阀杆就容易在某一处被固定住不能动,这就使得阀门没有办法关闭或者关不严实,随之介质就会泄露而出,这种情况下的泄露会有较大的流量,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

③所选用的填料品种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填料使用时间过长直至老化或被磨损、填料压盖有所松动、填料在密封时不严密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介质渗露而出,虽然这种情况下的泄露流量不大,但是因为泄露的途径特殊(沿着阀杆从管道流出),会直接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污染。

④阀体连接部位的密封不够严实。此处的密封就是阀盖与阀体两者之间的密封,通常情况下采用法兰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因此,致使密封不到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垫片制作不合格、密封面质量差等,这些都会导致阀体连接部位有介质泄露而出。

1.2.2 阀门内漏

在隔断介质的过程中,经常采用阀芯、阀座来进行密封,密封一旦出现问题阀门就会出现介质渗透出来。因此,致使阀门内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密封面制作不合格。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应有的值,或者所选取的两密封面的材料无法匹配,致使抗磨损或擦伤的能力比较差。

②由于介质是以非常之快的速度流动,在荷载的作用下,坚硬的粒子会产生冲蚀,同时液体会产生气蚀,这些都会影响密封面的有效性,致使阀门泄漏。

③操作不正确。在关闭阀门时,力度过大或者速度过快,亦或是阀内还沉积着固体杂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擦伤密封面,致使介质泄漏,而在介质高速流动下又会给密封面造成更大的损坏。

④如果装置中的液态介质含有坚硬粒子、析出结晶,或者在局部范围内出现汽化现象,也可能一些温度较高的阀门关闭之后温度立刻变低,这些都会造成密封面的损坏,从而发生阀门泄漏现象。

⑤阀圈与阀座或者阀圈与阀瓣之间的结合不够严实、阀杆变形等等也都会致使密封面无法贴合得紧密,造成阀门泄漏。

2 检测阀门泄露的主要技术

2.1 阀门泄露中常采用的检测方法

①依据在检测分析中所采用的媒介,可以把检测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检测法,另一种是间接检测法。在采用直接检漏法进行检测时,检测器是安装在阀门的外面直接检测阀门外是否有漏液,像气体检漏法、光纤检漏法等等都属于直接检漏法;而在采用间接检漏法时,是通过阀门的运行参数来检测是否有泄漏,当出现泄漏现象时,流体压力或者流量这些运行参数就会发生改变,像运行压力法、实时模型法等等都属于间接检漏法。

②依据检测分析中的方位角度,同样可以把检测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检测法,另一种是内部检测法。

③依据检测的手段,检测方法分为基于硬件的检测方法、基于软件的检测方法,像直接观察法、光纤检漏法等等就属于基于硬件的检测方法,而平衡法、声发射法等等就属于基于软件的检测方法。

2.2 石油化工装置中常采用的阀门检测技术

由于石油生产的特殊性,需要及时且准确地发现阀门的泄漏,从而避免因阀门泄漏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等这些不利影响。因此,在石油化工装置中所采用的阀门检测技术就得具有准确性、及时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检测方法。

2.2.1 质量平衡法

检测流入阀门介质的质量以及流出阀门介质的质量,并计算差值以此判断有没有发生泄漏。此种检测方法在泄露流量不大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其不能够及时检测出泄漏现象,而且对于阀门内漏现象无法检测。

2.2.2 直接观察法

所谓直接观察法就是相关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目测、听闻等方式判断是否出现阀门泄漏现象。因为检测人员不可能一直处于检测状态,所以就很难及时发现阀门泄漏问题。

2.2.3 负压波法

当阀门出现泄漏时,介质的压力就会因局部液体的密度变小而在瞬间出现降低情况。而负压波法就是利用这一点,通过传感器检测发生泄漏的位置,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阀门泄漏问题且操作方便。负压波法的原理也十分简单,主要就是压力变送器,当压力变送器的数量过少,就容易发生泄漏误报;当压力变送器的数量过多,自然就有些一些变送器起不到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如图1所示。

2.3 应用前景

阀门泄漏必然会给石油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不利于企业日后的发展,同时也不适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如果只是靠人为地定期检查阀门相关设备来防止石油的泄露,必然无法解决阀门泄漏的根本问题,因此需要在线检测技术及时且准确地判断阀门泄漏的位置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是流量较小的泄露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补救,这样就会避免流量更大的泄露问题,能有效控制能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了工作人员或者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

3 结 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仅关注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阀门泄露不仅仅会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还会危害环境,甚至危及周围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注重阀门的检测是当下不可避免的任务。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阀门泄露的问题,就要加强阀门设计的结构优化,同时不断改进阀门检测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满红.阀门在线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应用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石油化工前景第6篇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 石油化工行业

在我国,虽然石油资源总量较大,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就目前的石油产量并不能使人们对石油的需求得到满足,需要进口的石油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石油化工产业需要在不断研究和引进新技术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不仅能避免人工操作的危险,而且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企业分布、节能降耗、延长运转周期、增加资产利用率、安全生产发挥了更大作用,同时推进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转型。

一、石油化工企业人工操作的危险性

1.现场人工操作用人多,一旦发生事故件直接造成人员伤亡。

2.人工手动控制中很难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稍有不慎即会出现投料比控制不当和超温、超压等异常现象,引发溢料、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3.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很容易造成职业危害。

4.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增加了现场人员机械伤害、触电、灼伤、高处坠落及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直接威胁现场人员安危。

二、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运用历程

石油化工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发展关系到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十分引人关注。多年的经验证明,自动化已成为企业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代企业自动化的概念已不单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包括企业信息管理和实验室灾难性等的综合自动化,具体包括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计划、仓库、设备、安全、财务、人事、市场和经营等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经过50多年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不断创新,自动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现场已从手工操作发展到自动化控制,从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发展到高级复杂系统控制,直到炼化一管控一体化。中国的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主要乍产过程在不同水平上均已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小型骨干石油化工企业的主流程也已具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低成本自动化成套技术,并实现了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常规仪表性能大大提高,已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主要检测手段,电子仪表、数字仪表、智能变送器与执行器的使用数量逐年增加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取得进展,近年来已成为石油化工自动化领域发展的热点之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安全性控制、生产调度和管理中的开发与应崩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自动化控制的几种方法

1.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自身特性的反馈控制系统以使系统能按照一些设定的标准工作在最优状态。一般地说,自适应控制在航空、导弹和空间飞行器的控制中很成功。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自适应控制适合没有大时间延迟的机械系统;对设计的系统动态特性很清楚。但在工业过程控制应用中,传统的自适应控制并不如意。PID自整定方案可能是最可靠的,广泛应用于商业产品,但用户并不怎么喜欢和接受。传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要么采用模型参考要么采用自整定,一般需要辨识过程的动态特性。它存在许多基本问题:需要复杂的离线训练;辨识所需的充分激励信号和系统平稳运行的矛盾;对系统结构假设;实际应用中,模型的收敛性和系统稳定性无法保证。另外,传统自适应控制方法中假设系统结构的信息,在处理非线性、变结构或大时间延迟时很难。

2.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个典型的最优控制问题描述如下:被控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初始条件给定,同时给定目标函数。然后寻找一个可行的控制方法使系统从输出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并达到最优的性能指标。动态规划、最大值原理和变分法是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常用方法。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和贝尔曼动态规划是在约束条件下获得最优解的两个强有力的工具,应用于大部分最优控制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最优控制很适用于航天航空和军事等领域,例如空间飞行器的登月、火箭的飞行控制和防御导弹的导弹封锁。工业系统中也有一些最优控制的应用,例如生物工程系统中细菌数量的控制等。然而,绝大多数过程控制问题都和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控制有关,用传统的最优控制技术来控制它们并不合适。

四、自动化控制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趋

石油化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趋势将必然和智能控制在石油化工领域里面的应用研究相关。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一些控制难点与解决对策石油化工自动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维护,其内容较为主富,涉及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如石油化:亡对象的特性分析、建模方法、控制器原理与相关计算,以及自动化仪表工具(如变送器、控制阀等)。其研究对象既包括简单控制系统,又包括复杂控制系统及先进控制算法,还涉及控制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过程控制系统则是其重点各种过程及设备,如储罐、储槽、流体管道、换热器、加热炉、精馏塔、反应器、泵和压缩机都足被控制对象。这些对象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应当说,炼油和乙烯领域里面的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甚至于石油化工领域里面的大多数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其控制难点都是和系统中的强耦合、大滞后、多惯性及慢时变等非线性系统环节相关。

五、结语

石油化工行业从未放弃对新技术的开拓和追求,这促进了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同时推进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转型。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企业分布、节能降耗、延长运转周期、增加资产利用率、安全生产发挥更大作用,使得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跃升为世界范围内的强者之一。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前景第7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发展;挑战

0.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同时,石油化工产业也为国防工业提供技术材料和战略物资。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双向互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来中国投资,而中国的企业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现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全球的石化产业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2009、2010两年的经济平稳回升后,近两年全球的经济环境都开始慢慢有所好转,但是,国际市场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石油化工产业又属于资产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想“走出去”有所发展,更是要更加谨慎。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石油产业经历了不寻常的变化,在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石油的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然而,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缺是率先走出了经济低谷,石油消费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炼油行业也是转亏为盈,使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稳步发展。

1.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石化产业生产能力已据世界前列,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去”。

直到2010年,我国的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8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6倍。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来到我国开展业务,我国的公司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与世界石化产业进行了深度合作。

(2)石化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我国是石化产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经济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我国每年都需要进口才能满足我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

(3)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增加值也在逐年上升,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是逐年提高,在201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石油巨头企业,都进入了前十,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4)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通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的石化产业布局得到明显调整,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我国相继建成了一大批石油化工基地,曾经的“北油南调,西油东运”已得到了明显改善。

(5)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调整技术装备,改造生产技术,提高了高含硫石油的加工能力,适应了进口原油加工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石化产品的加工质量,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6)拥有先进的石油化工开发技术。

我国拥有先进的石油化工开发技术,炼油工业基本上是靠自己建设发展起来的。目前,我们可以自己建设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我国的重油催化裂化和渣油加瓴处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还拥有独创性的催化裂解技术,这些技术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7)石化产业重组后大力发展销售网络。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1998年战略性重组,各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按地域划归到中石油或中石化,两大集团加快收购、兼并,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销售网络,努力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8)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生产化工产品的技术得到不管提高,进而使得化工产品的质量和结构得到很大改进,使得国内的石化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1.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喜忧参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产能扩张过快,新建产能相对需求增长过快;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危险;区域布局较为分散。

(1)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风险。

我国的石油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国内石油供应量有限,目前没有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国内的石油产量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的需求,所以还要从国外进口石油,原油的进口主要是依靠海洋运输,而我国的远洋运输船队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原油进口运输有90%要依靠外国运输船队,这就加大了原油供给的风险。

(2)化工产业区域布局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有炼油厂一百多家,除了少数几个省市外,其余的各省市都建有炼油厂,分布较为零散,这样一来,就很难发挥集群效应,既不环保,也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不符合世界石化产业的较为集中布局的趋势。

(3)行业垄断严重,改革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国内石油行业的三大巨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垄断了国内的石化产业,国外的大型石化公司很难进入国内市场,如此一来,就降低了外国石化企业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冲击度,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国内的石化企业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而当今石化产品的更新速度和速率很快,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技术方面的成就,但是我们缺少一流的研究人员,所以新产品和高新技术品的开发环节很薄弱,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分析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虽然有许多发展优势,但也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2.1“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石化产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由于原油的价格提高,导致石化行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增大。

(2)目前国际大型石化公司几乎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3)我国石油人均占有量低,对外国进口石油依存度高,资源问题任然是个大问题。

(4)我国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低碳、节能减排,环保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石化企业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2.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的石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今后的问题是,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做到以下几点:

(1)扩大我国的原油贸易,建立稳定多元化的原油进口渠道,保证充足的资源供给。

(2)有效的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充分发挥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落实节能措施。

(3)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它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尽快寻找替代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成为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

(4)我们要坚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节能,实施“绿色化学”工程。

(5)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不断的实施战略调整,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6)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技术,开发高品质的清洁燃料。

3.小结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我们仍要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断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能力,以加强资源保障为基础,促进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分析.商务中国,2009,(3).

[2]荣健宾.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描施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3]洪定一.我国石化产业展望[J]. 石油科技论坛,2008,(5):19-28.

[4]孙武.探究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