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9-05 16:32:12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1篇

基于市场分层需求对如皋港物流园进行规划预测。通过综合考察港口腹地的经济和港口的运输能力等因素,将如皋港的市场需求划分为四个层次。对不同需求层次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了如皋港物及腹地的物流需求和目标市场,并对其进行定量预测,以期寻找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区域物流规划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如皋港口;市场分层需求;物流规划预测

1引言

目前对港口物流需求的定量预测通常采取时间序列预测或因果预测等。本文以如皋港为例,考察其港口腹地的经济和港口的运输能力等因素,按照市场需求划分层次,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预测未来如皋港物流市场的需求量,以寻找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为区域物流规划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2如皋港市场需求层次划分

市场需求层次的划分,是指确定其所服务的地区范围以及相应的层次结构。首先,划分出腹地范围,然后,综合考量腹地的经济因素、港口因素以及港口集疏运能力因素,确定出市场需求的层次。

2.1海向腹地的界定如皋港外贸货物主要涉及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东亚地区,以及孟加拉国、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地区,还有部分货物来自加拿大和美国以及南美洲等部分地区。

2.2陆向腹地的界定陆向腹地主要包括直接腹地和间接腹地。主要采用圈层法和点轴法对腹地进行界定。首先以圈层法为主要原理,分析如皋港周围不同区域的经贸情况、交通情况和与如皋港之间货运联系,确定出与如皋港密切程度,确定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确定为如皋港的直接腹地。将周边苏中、苏北地区部分地区划为如皋港外层腹地圈,作为如皋港的间接腹地。其次以点轴法为主要原理,以长江经济带为轴线确定如皋港的腹地范围。考虑到交通距离的因素,长江中上游地区为如皋港的间接腹地。

2.3如皋港市场需求层次如皋港可划分为长江中上游产业、苏中苏北产业、如皋市产业以及临港产业四个层次。不同层次市场需求对预测产生影响随着空间距离的变化以及港口物流发展阶段而变化,其中临港产业发展始终对市场需求影响发挥主导作用。

3不同需求层次下主导产业的识别与分析

对如皋港市场需求四个层次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与分析,能够确定不同主导产业的物流需求和目标市场,以拓展如皋港现代物流园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3.1主导产业识别与分析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的主导产业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基本都布局了汽车产业。而长江上游经济带不同梯度的产业体系也正在形成。苏南和苏中地区均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而苏北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皋、如东、海安、淮安、泰州、盐城六大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在三大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具体如表1所示。

3.2不同主导产业物流需求分析与目标市场的确定根据不同产业物流需求的特点与类型进行行业资格分析和吸引力分析,可进一步筛选出具有较高物流需求、更适合于物流园区市场。

3.2.1行业资格分析图1为依据中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给出的行业统计数据和相关物流调查报告所做行业资格分析图。由图1可以看出,通信设备、家电、建材、机械行业是“增长率”和“物流费用”双高行业,是物流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行业;饮料与食品、冷链以及计算机的物流费用较低,但是行业增长率已超过25%,可能出现大量物流需求。综合以上分析,将通信设备、建材、钢铁、化工、汽车、家电、计算机、机械以及食品和饮料、冷链市场确定为资格标准较高的市场。零售行业中对于本项目所研究的地区的商贸企业而言物流需求较高,应该纳入资格标准较高市场。

3.2.2吸引力分析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选择自营物流而不是外包。计算机、汽车、零售、通信设备、建材以及冷链的外包率很高而且预计竞争程度较低,因而具有较高的物流需求;食品和饮料、家电具有较高的外包率,对物流构成较高的吸引力。基于以上对行业资格分析和吸引力的分析,可初步确定如皋港物流园区的主要目标市场如下:①集装箱货;②化工、日化产品;③杂货,包括钢材、废钢、矿建材料、石材、汽车零部件等;④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

4不同目标市场物流需求量预测

如皋港不同目标市场物流需求量主要从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预测。煤炭刚性需求主要包括临港产业的华电以及如皋市内的相关耗能产业,长江深水航道开通,煤炭中转量会持续增加。石油及制品吞吐量主要来自石化码头,预计石油每年增长率在10%左右。化工园区主要打造四条化工链,预测2020年为494万吨。根据吞吐量占南通港吞吐量比例,未来如皋港将分担大约20%的天然气需求量。金属矿石需求主要来自如皋市,需求增长率将维持在8%。钢材是如皋港区主要作业的件杂货货种,主要供临港产业以及市内相关产业使用,预计需求增长率相对缓慢。南通市沿江、沿海港口建设项目和临港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将使建筑市场回暖,预测矿建材料需求量增长率在每年10%左右。木材刚性需求主要来自如皋市内相关企业,近年来替代品越来越多,需求量不会有较大变动。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相对稳定,化肥农药需求也比较稳定。棉花需求增长率为5%左右。石材需求量主要来自东升石材城,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93万吨。集装箱需求主要包括长江中上游中转和苏北部分地区,考虑到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限制,未来增速保守估计在6%左右。综上所述,预计2020年如皋港物流总吞吐量将达到5563万吨,较2014年的2930.76万吨翻了近一倍。根据对目标市场分析,如皋港物流产品规模和结构也更加多样化。

5结语

通过分析如皋港的基本特点和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将如皋港口物流系统划分为港区、临港区、近港区和远港区四个层次,不同层次服务功能和发展规划结合如皋港腹地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了未来的港口物流需求规模和结构,以判断项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凤娇.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09,(10):77-80.

[2]刘芳,高波,Golinova5.F.灰色序列模型在物流园区货运量预测中的应用.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5,(4):22-24.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2篇

关键词:物流业;市场需求预测;线性回归模型

一、引言

物流业是“第三利润的源泉”,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湖北地处中原,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其地理区位得天独厚,适中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构成了湖北省在全国经济地理布局中“承东联西,南北交汇”的区位优势,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枢纽。物流业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湖北省发展物流业的独特优势,使得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到物流业的发展,并将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到服务业发展规划之中。

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了解物流市场的需求规模是做出科学规划的一项先行性工作。为了确定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所需能力和建设规模,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对湖北省物流市场的需求进行定量的预测。

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能够通过市场交换而消费的物流服务的数量。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物流的需求预测做了一些定量的研究,如王新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物流量增长的变化进行预测,选取货运量作为因变量,人口数、居民消费水平、GDP、三个产业的产值和消费品零售额为自变量,对大庆市的物流需求作实证分析,陈智刚、朱鼎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需求预测,他们的因变量也是选取的货运量,而自变量也和王新利的选取相似,最后得到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33%。杨帅用一元回归模型对武汉市的物流需求做了定量预测,他所选取的自变量只有GDP,最后预测武汉市的物流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为5.371%。蔡虹、钱敏则是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同样也是选取货运量为指标,对南京市的物流需求规模进行了定量预测,并提出物流需求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4%为合适。

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选取的货运量为指标对物流市场需求规模进行预测,因此,本文也选用货运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二、湖北省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的建立

设物流量{Y}与影响因素{X1,X2,X3,…Xm}存在线性相关,则可建立模型Y=α+β1X1+…+βmXm+ε,其中Y是因变量,X1,X2,X3,…Xm为自变量,α,β1,…,βm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常假定ε~N(0,σ2)。以此模型为基础,对物流市场需求作预测模型。

(二)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用货运量来反映物流市场的规模,虽然它不能全面反映物流市场的综合需求量,但是在特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货运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市场的需求量,因此,本文选择全省货物运输量作为湖北省物流需求规模的指标,设为Y。在自变量的选取上,由于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全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因此,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物流需求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设为X1。此外,消费的不断增长也会带来物流需求的增加,因为社会消费决定着物品的流通,流通过程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因此,消费需求会引起物流需求,本文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另一个指标来衡量物流市场的需求规模,设为X2。所以,Y为货运量,X1为国内生产总值,X2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1为1999-2008年反映物流需求状况且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数据。

从表中反映的数据看出,2000年和2001年湖北省的货运量相较于1999年来说,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货运量波动太大,为了保证分析的有效性,客观反映湖北省全社会货运量的发展趋势,本文选取2002-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模型的相关分析和线形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SPSS软件,采用前向逐步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分析,分析得到以下数据(见表2-表7)。

1、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得紧密程度。相关系数低于0.4,为低相关,0.4-0.7为较显著相关,0.7-0.9为显著相关,0.9-1为最高相关。从表2的相关系数表中,我们可以看到,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货运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7-0.9之间,为显著相关,且货运量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与GDP的相关程度。

2、回归分析。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运用逐步回归法,剔除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货运量的直接影响,只考虑GDP与货运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关系。

从表5中看到,判定系数R2为0.778,调整判定系数为0.733,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D.W值为2.001,通过了D.W检验,说明残差项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从表7可以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838.660+7.126X1

由于在前面的相关系数表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货运量的相关度也较高,在这次的模型运算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货运量没有影响,可能需要用其他的统计方法才能得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货运量的影响。根据表3-表7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该模型对物流市场的需求进行预测。

三、我国2010-2014年物流市场需求预测

利用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将湖北省2010-2014年所预测的国内生产总值带入方程中,可以得到湖北省2010-2014年的货运量,即物流市场的需求规模(见表8)。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6%。

四、结论

选取货运量来反映物流的市场需求规模,这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五年,湖北省物流市场的需求还是会保持持续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8.6%。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货运量的影响在线性回归分析中无法预测,在进行物流需求预测时需要特别注意。目前,物流市场的运行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这将对湖北省物流市场的需求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加强管理,提高物流的有效需求,促进湖北省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帅.武汉市物流需求[J].当代经济,2007(10).

2、王新利.计量经济模型在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6(4).

3、陈智刚,朱鼎勋.基于SPSS的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

4、蔡虹,钱敏.南京市物流需求规模的预测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4).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3篇

艾美杰:助教,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分院物流管理教研室教师,长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仲泽,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摘要:物流市场需求复杂多样,企业应分析自身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集中资源在物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就物流市场细分进行分析,期为我国物流市场竞争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流市场;市场细分;市场定位

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物流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独特性等特点也日益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物流市场细分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流市场细分是物流企业按照特定的标准,将对物流不同需求特征的客户划分为若干个内部需求特征相对一致的小市场的过程。通过物流市场细分,物流企业可以针对该细分市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该目标市场的物流需求特征和要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在物流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物流市场细分标准

物流市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细分:

1、物品种类。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过程中,物流物品种类的差异对物流各个功能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对应的物流成本和经济收益也会有所差异。按物品种类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物流、生活资料物流和其他资料物流。

2、客户类型。这里主要是物流企业所服务的目标顾客的类型,包括目标顾客所处的行业、客户的业务规模、客户的所有制形式等。按客户所处行业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物流;按客户业务规模可以划分为大客户、中客户和小客户;按所有制形式可以划分为民营企业物流、国有企业物流、三资企业物流和其他组织物流。

3、地理区域。物流活动所处的地理区域不同,则物流的成本、物流技术、物流运输方案等也会存在差异。按地理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区域性物流和跨区物流。

4、服务内容。根据不同客户所需的物流内容不同进行划分,有单一方式物流服务(如只提供仓储、运输或配送等)和综合式物流服务。

5、其他因素。如可以按照物流侧重点等进行物流市场细分。

二、物流市场细分的方法

1、单一变量因素分析法。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客户需求也呈多样化趋势,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要仔细找出客户某一特地需求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例如仅按照客户所处产业将客户划分为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商业物流和服务业物流。

2、多个变量因素组合分析法。客户的需求差别往往极为复杂和具有差异性,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才能更加准确的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需求特征群体。比如同时按照区域和物流属性进行联合划分。

3、系列变量因素分析法。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范围也在随市场而调整,并且影响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因素也在增多,从发展初期的物流到至今的细分物流方向,从之前单一物流到现金多个影响因素都会让物流市场再次进行细分,大而全的方式已经开始不合适市场发展。所以根据企业物流目标市场进行细致明确的划分是有意义的,从而也方便物流企业按照市场发展需要改善自身经营范围和调整适合市场客户的营销策略,利用好自身优势来最大化的满足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例如在农业物流里面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物流等,而种植业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粮食、水果、蔬菜物流等。

三、物流市场细分的步骤

在进行物流市场细分的时候可以按照下面这七点进行尝试。

1、找准物流市场范围。企业第一要明确为哪个行业中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清楚自己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物流产品,需求的规模有多大,服务的对象选准了是谁。

2、根据选定的企业分析物流市场以及客户潜在需求,要服务好该市场就得清晰其背后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比如客户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客户特点和市场区域范围等。

3、精心设计出不同的需求服务让各类客户进行选择和沟通,确认出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哪些,并收集好客户对这些服务的要求,最后确定出市场细分的标准作为自己区别其他的特色。

4、罗列出每一个物流细分市场背后的相应需求,总结出他们的共同需求、特征,并针对其特殊细分要求设计出该市场的标准有哪些。

5、每一类细分市场背后都有相应的消费客户,分析其独特特征,取一个能反映其需求特征的名字好区别其他物流子市场,做到自己有特殊不同的服务。

6、找准即将进入物流子市场,确定其需求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以及消费的原因,考虑到该细分市场会发生的变量,以至于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市场发生的变量进行调整和改变。

7、评估细分市场的物流规模以及后期发展出多大的潜力,并从中挑选出使企业能够长期发展和提供服务的精准目标市场。

四、物流市场细分的作用

1、有利于物流企业把握市场机会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企业的营销策略的制定也是以有效的市场细分为始点的。企业通过物流市场的细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的发掘出哪些顾客有哪些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企业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物流服务及时采取措施,抓住市场机遇。

2、有利于选择目标市场

有效的市场细分可以将庞大的市场划分为具有典型不同物流需求特征的小市场,这样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针对不同的物流需求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更具有竞争力的目标市场。

3、有利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通过市场细分选定有效的目标市场的同时,便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而且在细分的市场上,企业更加容易可以了解和反馈物流需求的变化,企业可以迅速改变营销策略,制定相应对策,提高物流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不进行市场细分,企业的营销策略是盲目的,企业营销策略组合是企业在综合考虑产品、价格、促销形式和营销渠道等各种因素后制定的营销方案。

4、有利于企业合理的利用资源,增加竞争优势

企业能够使用的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包括资金、服务等,所以企业需要充分认识自己拥有的资源种类和能够提供的服务,这样才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用自己的优势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在市场变化过程中不断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了解更多的物流需求,获取细分市场客户的消费需求特征,消费心理,进而集中企业拥有的核心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各种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赢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从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5、有利于更加准确的认识客户需求

企业通过对市场细分,不仅可以了解整个物流市场的状况,而且可以具体了解不同细分子市场的不同物流需求,如细分市场客户的满意程度、客户的潜在需求等。使企业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物流服务,从而满足顾客需要,提高顾客满意度。

有效的市场细分是市场定位的前提,只有进行科学准确的物流市场细分,广大物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集中精力,合理利用内外部优势资源,针对目标市场的物流需求特征,制定营销策略,更好的为目标市场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作者单位:1.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分院;2.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4篇

摘 要:为了研究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对社会物流需求的影响,假设在研究某一因素对社会物流需求影响时,其它因素不变。在使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的边际社会物流需求呈现递减规律,B2B市场的交易规模的边际社会物流需求呈现递增规律,得出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改变和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社会物流效率。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 社会物流需求 边际分析 供应链 效率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服务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日常生活中人民的衣食住行到各行各业都渗透着电子商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市场与社会物流需求的关系

1.电子商务市场划分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推广,在竞争压力和政府引导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根据电子商务的模式把电子商务市场分为B2B市场与网上零售市场两大部分。B2B市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的市场。网上零售市场指通过互联网或者其它电子渠道,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需求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属于针对终端客户(而非生产性顾客)的电子商务活动市场。

2.电子商务与物流需求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而物流是不能通过网络来实现。所以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物流提供低成本、高效、及时的服务。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物流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发展对社会物流的影响定量分析

1.分析模型的选用和数据的取得

虽然影响社会物流需求的因素很多,但为了分析需要,我们假定在分析一种因素对社会物流需求影响的时候,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成了单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可以用曲线回归分析来研究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对社会物流需求的影响问题的研究。

结合正望咨询、艾瑞咨询、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历年调查数据得到样本数据如下:

另外,为了提高分析效率我们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社会物流总额与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B2B市场交易总额、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等数据分别进行分析。

2.不同电子商务市场对社会物流需求的影响

首先,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绘制以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横轴,社会物流总额为纵轴的散点图,根据图中样本点的分布规律,我们初步判断因变量社物物流总额与自变量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存在如下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经验,网上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必然带动对社会物流需求量增加,Power幂函数模型表明网上零售市场规模与社会物流需求成向比关系,结果满足人们的经验和常识。

从SPSS软件的分析结果上得到判定系数R2=0.974,很接近1,拟合度很好,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模型显著性也很好。所以,模型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同理得到,因变量社会物流总额与自变量B2B市场交易规模存在如下关系:

Y=403319.868exp(2.857E-5t)

因变量社会物流总额与自变量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存在如下关系:

Y=325688.5+19.965t

且模型也都通过假设检验,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解读

从网上零售市场交易额与社会物流需求的关系模型及其曲线图形中我们得知,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的边际社会物流需求呈现递减规律。其主要原因网上零售交易市场的发展改变和缩短了供应链,剔除了社会商品流通许多中间环节,在提高了物流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物流的产生。

从B2B市场交易规模与社会物流需求的关系模型Y=403319.868exp(2.857E-5t)及其曲线图形中我们得知,B2B市场交易规模的边际社会物流需求呈现递增规律。其主要原因是B2B交易市场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刺激了企业投资欲望,导致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使社会物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与社会物流需求的关系模型Y=325688.5+19.965t我们得知,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上与社会物流需求成正比关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导致社会物流活动规模增加。

参考文献:

[1]黄平,姚坤.电子商务物流需求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70-271.

[2]欧阳小迅,戴育琴.社会物流需求的非线性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09,(20):23-26.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5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出现于工商企业市场营销之后,是发生在物流领域内的市场营销,对于物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的市场营销相类似,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也需要根据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目标,做好市场营销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应该以市场的顾客需求为主,并且通过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市场调研、细分市场、产品开发、促销意思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满足市场上的顾客需求。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概述

国际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当前的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也不断发展。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逐渐受到企业、学术界、政府的重视,为了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进行深入认识,从而解决市场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物流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与一般的市场营销相比,第三方物流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都包含产品、顾客、渠道、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与一般的市场营销不同的是,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提供的无形的服务产品,在市场过程中,需要通过物流等方式,将有形的产品传递到客户手中,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既包含无形的服务产品,也包含有形产品营销,但是与两者并不不同,具有本身的特质。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当前的营销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合资企业的市场营销已经接近国外的先进水平,而一切国内的企业的营销水平还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主要表现在:(1)对营销物流产品的认识不足,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是作为物流专家出现的,其市场营销应该展现出个性化、专业化水平,但是当前国内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的认识不足,所以在开展营销的过程中,难以发挥物流整合信息以及服务管理的能力。(2)缺乏服务于营销理念,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从事物流服务,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必须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管理规范,提升管理质量,但是当前的我也经营管理粗放、管理规范化不足,而且服务质量较低,不能够应对国际综合物流公司的竞争。(3)营销手段较为单一,第三方企业的营销手段是实现营销价值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的营销手段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基于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分析沟通不足,无法实现市场化需求的促销方案。(4)竞争策略主要以低价竞争为主,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对当前市场的发展。但是当前的一些企业主要将低价作为竞争策略,在市场竞争中采用价格战的方式进行竞争,影响物流企业发展,创新以及企业服务意识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但是当前的物流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主导的4P营销策略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需要根据国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制定市场营销发展策略。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分析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在于客户,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市场营销。提供优质客户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开衫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环境对客户需求的影响、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以及宏观环境下自身优化,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促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1.市场分析

市场是客户需求的宏观体现,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而言,需要通过市场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当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国际化程度以及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当前具有生产和零售领域的大量企业在我国建厂并且设立销售网络,这些企业是第三方物流行业潜在的客户群。同时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对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不仅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也为国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管理理念。(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主要为承担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对供方和需方意外的物流活动进行专业组织与管理,提供仓储、物流加工等服务性工作。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国外物流企业以及一些生产商、零售商逐渐成为第三方物流的竞争者,而且一些传统的储运企业也开始了转型实践,这些都使得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3)社会化基本压力已经形成,从企业的成本、服务的角度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是一些企业在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存在差距,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2.客户分析

传统的物流企业主要是被动的接收客户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合理化的建设为客户开展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降低客户经营成本作为根本的经营目标,从而促进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当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第三方物流客户运作现状,第三方物流客户主体部分是工商企业,其中的一部分企业自身能够承担物流业务,造成物流的成本高、产品积压、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造成了企业成本提升,这类企业本应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但是这些企业构建物流子公司,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者。

(2)第三方物流需求特征,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动机不足,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产生的因素包括跨国企业的投入、国内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以及国家的激励政策,当前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市场潜力较大,但是客户的需求层次不高,而且当前的第三方物流的行业与地域的分布非常明显,不同行业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的要求为及时配送、服装业的需求为最大程度的缩短周期。随着国际化建设与发展,对于第三方物流全球化和快速响应的需求逐渐增强。

3.环境分析

从上世纪90年开始,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物流配送工作,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重视第三方物流行业,当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环境表现如下:(1)政治环境,2001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此为标志,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同年《物流术语》开始实施,国务院研究室翟凯物流问题座谈会,而且随着铁路、公路的建设发展,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提供必要的条件。当前河北省、云南省、上海市以及深圳市都已经开展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研究,为地区的物流发展提供保障。(2)法律环境,当前我国各个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运输条例》、《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等,为第三方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但是当前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而且法律位次较低,效率较弱,各法规的协调性不足,造成当前的法规规范性不足,而且各个部门的行政法规存在冲突现象,不利于形成物流业行业优势。(3)经济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是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除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之外,产品流动的需求引发了物流业的需求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都极大的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与发展。(4)技术环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引入物流企业建设中,为第三方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与准确传递,能够实现订单处理、仓库管理以及采购一体化,同时采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物流行业的统一化管理,提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与技术化水平。近年来国内的死单方物流整体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代物流理念逐渐深入物流技术中,而且企业的物流系统集成、技术装备水平与系统设计能力得到提升依次构建合理的存储模式、存储规模以及物流建设水平。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市场营销需要以对市场的认识为基础,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并且根据市场细分选择营销战略选择,从而构建符合市场建设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1.进行准确的市场划分

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购买习惯以及行为等因素,将已有的顾客或潜在的客户分为不同的集群。市场细分过程中,应该以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类,当前消费市场越来越复杂,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所以物流服务市场细分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在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企业的核心能力,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到一个细分的市场,才能够更容易取得成功。随着第三方物流市场以及社会经济多元化与多层次的发展,市场细分是满足物流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效益的关键,为了提升市场细分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市场细分:(1)采用模糊与精确两种方式细分市场,对不具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时进行模糊细分,而针对一项具体的市场时,采用精确市场划分措施。(2)当前市场与潜在市场细分战略,仅仅对于现有的市场进行细分以及渗入不能够满足物流市场建设的需求,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潜在市场,能够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特性、变化趋势,从而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2.物流营销战略选择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销战略包括无差异营销、差异营销、集中营销、一对一营销等多种方式,营销战略选择,应该根据企业资源、物流服务寿命周期、产品同质性、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根据相关因素选择合理的营销策略,确保市场营销满足市场的需求。

3.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体系

第三方物流产业具有产业链较长、合作方案复杂、协调成本较高的特点,这就要求该产业必须创新风险,做到产业融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验、修订,才能实现产业共赢。根据当前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环境,建立一只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市场营销专业化队伍。确立用人标准,明确职责定位,制定有效激励政策,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打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品牌,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同时做好企业品牌的宣传工作,制定一个中长期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企业的品牌。

五、结语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良好,当前的经济、政策以法律都给第三方物流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对于第三方物流建设提供便利,但是国内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完善,为了实现第三方物流市场影响发展,应该根据当前的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规律,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符合市场发展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保证物流快速、准确的运行,促进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燕,杜劭平.浅议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意义[J].内蒙古经济出版社,2007,320.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6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产业组织 评述

一、前言

第三方物流,英文中表达为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同时也简称TPL。在物流术语中,一般将发货人称为第一方,将收货人当做第二方,而3PL则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按照产业的定义,大量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构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

产业组织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经济运行过程中产业组织状况的分析研究,得出市场效果和竞争秩序状态的判断,从而为政府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的意义在于希望通过比较国内外学者对第三方物流产业研究的成果,为下一步利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国内第三方物流产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1.第三方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国外文献中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专门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结构的文献比较少,但通过部分国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文献,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寻觅到涉及到第三方物流产业市场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从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两个方面来归纳:

(1)市场集中度方面的研究

在市场集中度的测算方面,Valentina Carbone和Marilyn A.Stone(2005)通过欧洲1999年到2004年实际业务数据,认为在这个期间欧洲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产业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但与集中度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市场绩效的明显提高,处于前八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没有达到兼并重组的财务预期。

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过度提高也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方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过度的集中将带来市场垄断。Daugherty(1997)在分析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和建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关系时,认为高的市场集中度使用第三方物流需求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降低了需求方的谈判势力,同时高的市场集中度将会给物流外包后的供需双方的合作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对于第三方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有利于基于供应链上的整合。Richard(2001)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同时认为只有高的市场集中度才能更好的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基于供应链的合作反过来又会促进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2)进入退出壁垒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分析第三方物流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时主要是从业务网点规模、IT系统和IT经验等方面来进行研究。Lemoine,W.和Dagnaes,L.(2001)认为,由于第三方物流需要大范围的业务网点,而在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成熟的运输枢纽、完善的辐射结点和已经相对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经验,通过这些因素,在位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一方面可以更容易来获取新的业务和新的客户,另一方面也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进入壁垒。Piplani,R.和Pokharel S.(2004)阐述了IT系统在第三方物流中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调研新加坡第三方物流的实施情况,认为IT技术专家和经过良好训练的IT系统使用人员是成功实施IT系统的关键因素,同时认为这些因素实际上构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进入壁垒。De Sousa(2007)分析了澳大利亚第三方卡车物流行业的进入壁垒情况,从现实看,卡车行业的进入壁垒非常低,从而引起了海运、陆运、空运的价格下降,加剧了不同运输行业的竞争。但令人意外的是,这种低壁垒进入的反而引起了卡车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和市场的集中度的提高。De Sousa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澳大利亚所采取的产业政策,即合适的产业政策可以避免由于进入壁垒低而出现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

2.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为和绩效的研究

国外学者针对市场行为方面重点研究的是兼并行为,这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系。Carbone和Stone(2005)就分析了欧洲前20家第三方物流厂商的市场行为,重点介绍分析了他们采用收购兼并和建立物流联盟的战略举措,认为在第三方物流市场,兼并和重组的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发展和扩散。

在第三方物流需求方决定是否进行物流外包前,需要鉴别自身物流外包需求、设计和管理物流外包过程,同时还需要预估物流外包效果即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市场绩效。Bagchi和Virum(1996)提出了三个重要步骤:鉴别自身物流外包需求、设计和管理物流外包过程和评估物流外包效果。Sink和Langley(1997)进一步建立了购买第三方物流业务外包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五个阶段:明确物流外包需求、建立可行性目标、选择和评估第三方物流厂商、物流业务外包实施和效果评估。在这个外包决策的评估阶段,虽然是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进行的预测和分析,但对于市场绩效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研究。

成功运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可以对供需双方都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具体的讲,可以给第三方物流需求方经济层面、企业组织层面和实际财务层面等多方面优良的收益,可以降低第三方物流需求方的物流成本,减少在自建物流上面的投资,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最终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提高产量和增强员工的士气,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这方面的内容,Bowersox,(1990)、Daugherty (1996)、 Ellram (1990)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上所形成的长期物流联盟和深度的物流链整合也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厂商的市场业绩。Halldo和Larsen(2004)认为,尽管第三方物流厂商为了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需要进行设备设施和专用人力的投入,这可能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但通过长期的物流联盟而得到的业务量,第三方物流厂商依然可以实现优异的经济效益。

这方面的研究同时还扩展到了针对整个物流供应链上的第三方物流效果分析。Gentry(1996)就认为,紧密的物流战略联盟关系(表现在第三方物流需求方,第三方物流厂商和所运送商品的最终用户这三方的关系)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物流供应链各方的市场竞争力。为强调和验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建立物流战略联盟的重要性,Bhatnagar和Viswanathan(2000)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一家制造企业和一家全球第三方物流厂商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深度整合,从而提升第三方物流市场供需双方市场竞争力的情况。Panayides和 So( 2005)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供需双方的相互适应(并非第三方物流厂商无条件满足需求方的所有个性化要求),良好的第三方物流供需双方的关系可以营造供需双方积极的学习和业务变革氛围,从而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

(二)国内研究状况

1.第三方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反映和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这几个主要的方面。下面将按照这些因素的分类来综述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1)市场集中度方面的研究

关于市场集中度的分析中,无论是基于物流产业,还是基于第三方物流产业,各位专家学者按照高端低端方面、运输物流、仓储物流或者综合物流方面、区域物流等不同角度,都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市场处于低水平的竞争状况,影响了市场的绩效。

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集中度,李芳(2004)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未形成物流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市场集中度相当低下。物流的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制度化层层制约,发展条件较为恶劣,并在整体上还处在极为幼稚的阶段,已经相当程度地制约了我国市场的成熟和经济的发展。周昌林、文启湘(2004)通过比较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市场结构,通过市场集中度的对比,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市场处于激烈竞争的状况,同时他们建议要通过高中低端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寡头主导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龚晓丹(2009)利用市场集中度指数测算方法和贝恩市场结构分类表的界定,根据2007年有关数据,认为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为竞争型,市场集中度极低。同时还利用了赫弗因达尔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出2006年我国物流市场的HHI指数为0.00361916,同样也得出了我国物流市场处于极低市场集中度的市场结构。

具体到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方面,秦薇薇(2006)分析了绝对集中度测算指标和相对集中度测算指标的方法,并指出了传统测算物流产业集中度的缺陷和误区,认为传统的物流产业集中度的计算方法忽略了各种业态的分工互补性和物流产业地区市场的相对独立性两个重要因素。建议按照运输型物流、仓储型物流和综合型物流分别计算产业集中度,否则会引起集中度计算结果失真的情况。同时该文章还认为需要区分在不同区域内不同的物流市场的集中度,因为在物流的整个流动过程中,如果综合性物流公司不能再整个区域完成物流服务,势必会在不同区域内外包物流服务,这就会人为在不同区域内本来是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变成为竞争关系的物流企业,从而引起物流产业集中度计算的失真。该文在考虑了业态集中度和区域集中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物流企业集中度的测算模式,认为我国物流产业整体的集中不高,表明物流市场份额分散在大部分物流服务提供商手中,部分己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无法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并形成较为紧密的服务网络体系,整体的物流市场处于一种割据甚至局部还呈现出零散的状态。王晓东(2008)也根据线性回归的方法测算出影响物流产业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规模经济性、市场需求量、企业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其中市场需求增长率和企业进入壁垒两个变量与集中度是负相关关系,且市场需求增长率对集中度的负向影响最大,管理部门需要将物流市场规模的增长控制好,以防增长过快导致集中度下降。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集中度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且规模经济性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最大,所以扩展物流企业规模是提高集中度的有效对策。文中同时也根据影响物流产业集中度的因素相应进行了政策建议。

不可否认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市场开放后外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给本来激烈竞争的时候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市场集中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是很多学者在探讨的内容。王树婷(2008)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存在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低廉的价格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在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中得以存活,但这些物流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由于自身体制机制的原因,虽然在业务增长率中有一定发展,但离整个产业的增长率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外资的物流企业虽然具备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但由于限于其自身战略部署、政策限制、市场发展等多方面原因,世界物流领先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整体来看,第三方物流产业的集中度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李智翔(2009)也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集中度是处于逐年提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自身竞争优势的中小物流企业被市场淘汰;二是基于资源、战略、管理者利益驱动等多层次因素,大企业加快兼并与重组。此趋势反映了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物流服务新需求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国际物流巨头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和人员优势,通过投资的扩张与机构的提升逐步转向独资经营,并根据需要并购本土中小企业,以加快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另一方面,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整合度要求提高,仅提供单一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面临着巨大市场压力,摆在它们面前的只有一条出路-整合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

上述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集中度分析中,本文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这表现在基于国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和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务分类的的市场集中度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从国内国际业务方面分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国际业务主要是被外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垄断,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此领域所占的业务量极其少,同时这些国际业务基本上被国际DHL、UPS、FEDEX等几家国际著名企业所瓜分。

(2)进入退出壁垒方面的研究

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的研究,不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阐述。

在进入壁垒高低的判断方面,李芳(2004)在论述第三方物流产业进入壁垒时认为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需求方的物流合理化为目标,不一定要有物流作业能力,可以没有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不直接从事运输、保管等作业活动,只是对物流系统运营承担责任,其具体的作业活动可以采取再对外委托的方式由专业的运输、仓库企业等经济单位去完成。因此第三方物流的进入壁垒不高。王树婷(2008)认为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实际的发展潜力,虽然每年进入物流产业的企业非常多,即便是没有太多的技术优势、没有先进的技术设施和先进的管理优势,相当一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进入壁垒非常低。

在对进入壁垒的类型方面研究方面,王 玲,曹宏蕊(2004)分析了产品差异化壁垒和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他们认为市场开放后,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外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具备资本优势、多渠道融资优势,同时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提高了产品的差异化壁垒和规模经济方面的进入壁垒。邓梦云(2010)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进入壁垒分为结构进入壁垒和行为进入壁垒。具体到结构进入壁垒方面,认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必要资本量壁垒并不高;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形成全局性的寡占局面,大部分都是地域性的,尚未由一家企业能对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运输系统进行控制,无法阻止新企业的进入,加上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成本优势不明显,对潜在企业构不成进入威胁,因此结构性进入壁垒不高;在行为进入壁垒方面,认为我国物流业的行为性进入壁垒基本上不存在。因此总的来看,第三方物流产业的进入壁垒不高。

部分学者将第三方物流划分成高端和低端两个层次来分析进入壁垒。刘秉镰(2007)分析物流进入壁垒的时候就指出,高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较高,新企业要想进入,必须突破人才、技术、服务、资金以及客户网络资源等一系列进入限制。低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较低。因此,大量潜在进入者首先选择进入低端物流市场,造成了高端物流市场进入不足、低端物流市场进入过度的状况。二者悬殊的进入壁垒也同时导致低端物流企业向高端物流企业转型的流动壁垒很高。进入低端物流市场的企业既不能成功转型到高端物流市场,又难以顺利退出低端物流市场。两方面的窘境,迫使低端物流市场的企业数目迅速增加,市场过度拥挤。龚晓丹(2009)也认为我国物流行业中低端物流市场的进入壁垒低,大量企业进入物流市场,这导致中低端物流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物流市场恶性竞争现象的大量出现和物流市场秩序的混乱。而高端物流市场的进入壁垒却极高。企业要进入该细分市场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而且需要大量专业性的物流人才,同时还要面对已在中国市场占领绝对份额的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

关于第三方物流产业的退出壁垒,邓梦云(2010)认为由于物流投资的资产专用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的劳动密集型状况和《劳动合同法》造成的解雇员工的高成本、体制退出壁垒这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退出壁垒高,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组织结构分散。

(3)产品差异化方面的研究

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产品差异化方面的研究,大部分专家学者都趋向于认同第三方物流市场产品差异化程度比较低的结论。李芳(2004)在论述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的差别时候,提到虽然在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狭窄,只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性活动上,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在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及保管和配送等领域,仍然以自营物流为主。这既反映出我国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物流业还不具备向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又说明目前国内现有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更是罕见。支燕、刘秉镰(2007)基于2002年到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领域明显单一,大多数企业仅限于低端的运输服务,2005年,我国85%的物流企业从事运输与装卸业务,而真正拥有庞大物流网络、先进设备及管理体制的物流企业还很少,目前仅有17.3% 的物流企业从事流通加工等增值物流服务业务。相对单一的物流业务特征和雷同的服务产品使得众多物流企业在低端的物流服务领域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竞争的结果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龚晓丹(2009)认为我国物流产业是一个中低产品差异化的产业,物流企业产品差异化战略是物流企业自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需要,同时可以避免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王树婷(2008)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和价格差异化这几个维度,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产品差异化状况,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中的不同企业在产品差异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认为第三方物流产业的产品同质化特征明显,企业间恶性竞争明显,行业利润率偏低。

在第三方物流市场差异化发展趋势上,王 玲,曹宏蕊(2004)认为随着外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WTO进入中国后,跨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这种多样化、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丰富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产品种类,满足了不同客户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选择,将会提高我国物流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2.第三方物流产业市场行为与绩效的研究

市场行为指的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为适应市场要求而不断调整其经营管理决策的行为。市场行为有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对于价格行为的主要竞争方式是以价格为主导的竞争,而非价格行为则主要是兼并行为和其他非价格行为。刘文胜、李严锋、康兆妍(2006)从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两个方面对物流产业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市场集中度低,企业之间的价格行为主要是价格的竞争,非价格行为例如广告等策略使用的比较少,企业竞争策略比较单一。崔敏、王伟(2005)从价格行为、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这个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认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低价格的竞争,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在广告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利润率不高,因此广告行为也不明显;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内的兼并行为离欧美发达国家尚存在很大的距离。

所谓市场绩效,指的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利润、成本、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的是整个市场运行的效率。

在第三方物流产业的经济效果方面,李芳(2004)认为第三方物流产业是社会化专业分工的结果,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提高物流配送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都是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的表现形式。

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实际市场绩效,张译匀(2009)通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和产值利润率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具有一定初始规模,发展速度较快,运行效率较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也较明显。但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产值利润率以及现代物流技术采用率目前还比较低。奉小斌,、郭宏湘(2007)通过比较2003年,2005年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同时通过货物周转效率、物流速度和物流运作成本分析,认为我国的第三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虽然有所提高,但比起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崔敏、王伟(2005)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认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市场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由于第三方物流产业在国外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相对于国内比较成熟,虽但国外的文献中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方面的文献则相对非常少。例如在分析第三方物流形成与发展方面,部分国外的学者提到了政府管制放松,使进入壁垒降低,从而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产生;IT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但同时又为第三方物流建立了新的进入壁垒。但这些分析的深度还不够,并且较少使用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国内的专家学者在第三方物流产业的研究就相对相对比较深入和详尽,从影响市场结构的各个因素都进行了比较综合的研究,同时在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应该是国内专家学者在有关第三方物流产业研究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国外学者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不足。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尚存在部分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分析范式就是SCP框架分析,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同时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同时也会产生反作用。但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这三者的关系具体是如何,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论证。

(2)具体到市场结构而言,影响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和产品差异化这三个因素,但这三个方面哪一个因素是决定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的最关键因素,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3)产品差异化的程度可以影响市场集中度的高低,但同时太大的产品差异化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三方物流作为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可能性。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比较少。事实上从第三方物流定义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属于契约物流,即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通过合同契约的约定,供给方为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的定制的物流服务。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第三方物流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应该非常高,但大部分国内专家学者却认为市场产品差异化程度低,这与第三方物流的个性化服务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4)大部分国内学者都对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建议,但从产业组织政策层面分析的比较少,相应的政策建议就比较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是对第三方物流产业数据模型分析比较少,较多的使用规范性研究,但实证研究比较少。

参考文献:

[1]Berglund,M.,van Laarhoven,P.,Sharman,G.,Wandel,S.,1999.Third-party logistics: Is there a futur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0 (1),59-70

[2]Sum,C.C.,Teo,C.B.,1999.Strategic posture of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in Singapo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9 (9),588-605

[3]Yeung,J.H.Y.,Selen,W.,Sum,C.C.,Huo,B.,2006.Link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al prioritie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36 (3),210-230

[4]Hertz,S.,Alfredsson,M.,2003.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2,139-149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7篇

论文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分析;功能体系

论文摘要:为建立起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的一套方法体系,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首先指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概念,接着对参与物流活动的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以此为基础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总体定位分析,包括平台用户主体定位、服务市场类型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和服务功能定位;从而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体系,描绘出平台系统的功能蓝图。

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物流生产作业单位及中介服务组织在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在网络通信、协同作业业务规范和物流信息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物流系统整体协同作业效率并未大幅提高,数据处理重复进行,大量内容相同的单证在各自流转,信息分析加工成本高效率低,直接影响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速度。物流生产作业单位,中介服务组织及政府执法监管部门迫切需要一个开放、标准、高效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并实施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于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和加快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复杂系统,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定位,在于确定平台系统的总体定位、功能定位等总体性把握问题,这些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概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为充分发挥物流系统功效,实现物流合理化、物流网络通达化、物流流动一体化、物流信息电子化、物流系统运行高效化运用系统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技术,以物流信息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通信网络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为实现最佳的功能结构和体系架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构筑起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分析是要明确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性能要求,也是建设完善且可操作性强的平台的基础与先决条件。物流活动参与者对信息平台建设有不同的需求,应从不同角度分析、识别各类用户的真实需求情况,识别用户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需求,明确用户显在与潜在的需求,从而明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征应体现平台所在地区、城市的现代物流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跨组织协作性;②层次性;③开放性;④动态性;⑤网络化等;而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要建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全面反映需求的多目标性、复杂性和用户群体思想。

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物流相关各单位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分析,识别系统各用户主体的关系和信息需求,考虑其期望的服务和需要平台提供的服务,综合各相关单位对信息平台建设的各方面要求,由此来最终确定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基本信息与功能。

2.1业务系统分析

由于参与物流活动的单位较多,主要考虑企业和政府两大方面。

1)企业。从事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业的业务涉及市场调查、生产计划、采购、定购、运输、仓储、运输、销售、反馈等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市场信息、货物信息、资金信息和单证凭据的流动。

2)政府。政府是物流行业的管理者,主要物流行业的规范,对相关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监督物流市场情况,并制定政策、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各管理部门需完成的诸如接受或检查企业的申请,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活动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第3方物流与工商企业物流、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运作关联性、互动性以及相关信息的共享性。

2.2信息需求分析

从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部门3方面调研分析信息需求情况:

1)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资源,物流业务运作信息资源,其他物流咨询服务等信息资源。

2)工商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物流供应商的资料,物流业务交易管理,货物跟踪及其他增值服务等。

3)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区域物流运行基本数据处理,物流企业信息,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支持功能,区域物流分析及规划支持等。

2.3信息需求特点

物流信息的需求情况和需求特点决定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综合各方面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有以下特点:

1)物流系统内外信息的依赖性。物流企业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外部信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求公共信息平台的存在,以提高物流信息获得性和减少信息成本。

2)物流信息需求的差异性。物流企业、使用外购物流的客户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差异性、内容差异性和程度差异性。

3)物流信息交换的复杂性。集成物流服务涉及客户在内的多个经营主体,各主体经济关系、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及信息系统模块的差异性,导致了物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数据交换是在不同企业、不同隶属关系管理体制下,采用不同运行模式在不同的系统间运行的,各系统的数据结构、存储形式和接口协议不一样,对物流数据共享、物流资源整合带来困难。

4)物流数据共享的有限性。部分物流企业对其特定用户是按封闭系统运行的,物流内部信息与外部共享范畴非常有限。

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总体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代表了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上,需要深刻分析和全面规划。

3.1平台用户主体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必须依靠提高市场主体档次来提升市场层次品位和实力规模,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成为企业物流交易和运行平台,其平台用户主体应该定位于大中型物流企业、大中型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提高平台进入门槛。大中型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个体货运人员和小型货运企业所不能满足的,所以不能较轻易地找到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因此客观上也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市场中介。而大型物流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对客户的物流需求规模和收益回报要求高于其他货运从业者,同样需要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覆盖率和概念内涵扩展优势来寻找商机。

3.2平台市场类型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虚拟市场,需要借鉴传统货运市场的成功经验,实现市场功能的跨越,因此发展公共信息平台上的特色专业市场是重要思路。从货物类型角度,可以发展钢铁、煤炭、电子产品、农产品等专门货品市场;从物流功能类型角度,可以发展联合运输、多式联运、航运、配送、仓储等功能型市场等。进行市场细分以后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能把信息流与物流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通关、质检、结算等诸多环节利用信息网络优势,缩短物流时间和降低物流费用。

3.3平台服务区域定位

物流只有紧密依靠区域产业经济,才能创新优势、巩固阵地,公共信息平台只有抓住区域物流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吸引客户,实现自身应用价值。不同的经济区域需要不同特色的物流服务,如海港需要航运物流、保税仓储加工物流,而内陆需要汽车、铁路运输物流、转关物流,特色经济区需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水果深加工物流,等等。缩小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区域,使定位更加明确,服务更有针对性,能够争取到地方物流供需客户,有效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3.4平台服务功能定位

在平台的服务功能定位中,整体考虑服务功能的相互支撑作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平台系统;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辅助手段、配套体系,使平台逐步良好运行起来。可积极利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多科信息化成果,将市场监督管理、法律、银行、公证等多种交易服务引入公共信息平台,从而增强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建立诚信体系,从而确立市场优势。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体系定位

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不仅要考虑成熟的市场支持功能定位,还应该考虑新业务培育的功能定位和未来业务支持功能定位。

4.1平台功能体系总体定位

平台功能体系总体定位:以数据获取、整合和共享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基础,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及信息,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满足和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多种功能的实现;促进企业群体间协同经营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为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市场规范管理等交互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供多样化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4.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定位

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功能总体定位进行扩展,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物流企业与客户要对各种信息作全面了解和动态跟踪,通过平台将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范围内对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2)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重组,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社会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产品运营成本和运输周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政府管理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问的信息沟通。规范和加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市场管理,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物流业行业管理、发展与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现代物流整体运作效率、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平等发展的舞台与空间。

4)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通过平台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提高现代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5)优化供应链。对现代物流市场环境快速响应,形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固定电子物流和移动电子物流2种模式共同支撑的平台体系结构;解决行业问信息互通、企业问信息沟通、企业与客户问信息交流,使现代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

4.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功能部分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还应该有车辆管理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在此,我们初步介绍前两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本功能是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形成一个有机平台系统整体。

4.3.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汇接全市各相关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它既是全市物流信息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窗口。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包括如下功能:①门户网站功能;②公共信息与查询功能;③交易服务功能;④相关部门服务功能;⑤用户信息服务功能。

4.3.2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担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数据格式转换功能。通过数据规范化定义,支持各类不同格式和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实现各常见数据库、Web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格式之间的自定义相互转换。

2)实现物流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功能。在交易双方进行询报价、网上磋商、订单签订等活动中,传输和转换数据,并确保交换数据的可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作为ASP服务管理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的功能。采取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实现ASP服务的应用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平滑衔接。

4)与其他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网络互联和数据转换功能,建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与信息共享。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