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10 14:58:31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1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管理 考试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29-02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l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向全社会颁布实施,《纲要》在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人才评价标准”。教育部于2012年3月16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以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在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介绍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管理实践,注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物流企业管理》课程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特点,是一门边缘科学。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考试就像是指挥棒一样影响着教学工作,如果不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即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考试环节作为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物流企业管理》课程却一直都没有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所以,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考试现状

目前《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采用的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然而《物流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现有的考试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1.重理论轻实践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前的考试成绩主要由期末的闭卷考试来决定,而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查的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评,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其实并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刻理解,考核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平时考核比重低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这个比重比较低,导致学生的出勤率比较低,即使出勤了,课堂上回答问题、与教师互动等表现也不积极,影响教学效果。

3.容易出现作弊现象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强调以机械记忆为主,这就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比重比较大,这就使有些学生为了能够及格,或者为了拿到高分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之前制作小抄,容易出现作弊现象。

二、《物流企业管理》考试改革方案设计

改革后《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过程贯穿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当中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且能够更灵活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提高平时各种考核方式所占比重,充分发挥平时考核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中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理论和实践并抓,以百分制计。即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平时考核、阶段测试和实训考核相结合来综合考评,以综合总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是否通过该课程的考核。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30%,阶段测试占30%,实训考核占40%,如图1所示。

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即30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其中平时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课纪律、出勤、平时课堂积极性、回答问题情况等,此部分占平时考核成绩的三分之一,即10分。在《物流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题目,用来考核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学生上交作业的次数、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是否准时上交就构成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一部分的成绩,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占平时考核成绩的三分之二,即20分。

2.阶段测试

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安排三次阶段测试,从而分阶段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尽可能地避免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每次阶段测试占总成绩的10%,即10分,三次阶段测试共占30%,即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一共是30分。其中,第一次阶段测试的内容为:认知现代物流企业、认知企业管理的性质、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第二次阶段测试的内容为:现代企业制度、经营决策与计划管理、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第三次阶段测试的内容为: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题型涵盖单项选择、判断、不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等。

3.实训考核

《物流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从而通过实训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共设计五个实训项目,分别为:

模拟物流公司组建、头脑风暴法、物流企业形象(CI)设计、因果图方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模拟物流企业招聘。每个实训项目占总成绩的8%,即8分,实训考核共占总成绩的40%,即40分。

三、结语

通过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进行考试改革,能够使学生的出勤率得到提高,还能够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改革思路也可以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考试改革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关于构建高等“教学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3,29(3):40-44.

[2]聂建峰.“教考合一”还是“教考分离”――对两种大学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3):101-102.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2篇

一、《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课程简介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主要是基于北京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物流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开设的实训课程,其特点主要是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把物流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物流市场预测与开拓、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与运营、财务核算等部分设计为物流沙盘模拟实训的主要内容。同时把物流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12个相互竞争的物流企业,通过模拟物流企业三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运营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了解物流企业的管理规律,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经营物流企业,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既能从战略高度来观察物流企业管理的全貌,也能从执行角度来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如何解决实践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

二、《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营造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竞争对抗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该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以物流企?I运营为主的实训内容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其他实训课程,该课程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模拟物流企业的三年运营。在运营过程中,有些学生经营的物流企业可能一年未到就已破产,所以这就要求团队成员认真进行市场规划,采用战略战术,打败对手,利于市场的不败之地。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基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物流企业运营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实训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实训项目与学时分配安排如表1所示。

(二)运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ITMC物流沙盘模拟》是利用北京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物流企业经营软件模拟物流企业的经营运作。每个物流企业由4―6人组成,可组成分成8―12个物流企业,由每个小组组长担任企业总裁,其他组员分别担任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总监,小组共同协作完成物流企业模拟经营。

在基于ITMC物流沙盘模拟的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自主操作与学习的答疑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介绍物流企业沙盘的运营规则和操作流程,并结合沙盘的内容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同时教师在熟悉物流企业真正的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将实际运营关键点与物流沙盘运营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领和指导。在后期,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实际运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物流企业沙盘。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讲解的角色,而是“教练”的角色,让学生在小组竞争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进行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由于学生的特长与思维各不相同,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差异化的指导。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建立以对抗演练赛为主的考核体系

《ITMC物流沙盘模拟》是一门以学生实训为主的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对抗演练赛为主。以往的实训课程大多以学生个人操作成绩为主,而该课程主要是以团队比赛成绩为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探讨策略,争取最好的成绩。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每人提交一份“ITMC物流沙盘对抗演练总结报告”,让学生通过实训报告的撰写,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并加强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年的经营对抗赛,其中小组经营竞争对抗赛成绩占40%。根据各组模拟经营企业的权益总分排名进行打分。第一名40分,第二名35分,第三名30分,第四名25分,第五名24分,第六名23分,第七名22分,第八名21分。

3.小组平时考勤占20%。小组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通过平时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平时测验成绩等项目完成,按百分制记分。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带薪课程实习;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高专

一、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带薪课程实习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物流行业一线需要的要素质技能型人才。带薪课程实习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完美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尽早的进入企业经营过程中学习实践的课程实习。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学校、企业、学生等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岗位职业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因为,带薪实习的以上特点,使在这个阶段学生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到准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不适应;二是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及沟通技巧;三是学生对自己课程实习目的不清楚,认为是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四是对课程实习的艰苦性准备不足;五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理论和实际对接;六是学生在参加带薪课程实习中的自身权益如何得到保障。(2)企业方面的问题。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政府、学校层面上,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校在与企业联系学生课程实习上,表现出有较高的主动性。但作为带薪课程实习主体之一企业,对接受学生实习并无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这种提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可以说,一方面企业对高职高专学生缺乏认同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不了解,对学生有顾虑;另一方面企业担心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安全责任划分问题,即学生走出校门,学校认为学生是企业中的特殊劳动者,理应受到试用期员工的权益保障,企业认为学生是生产岗位的特殊学生,学校还是主要责任人,而学生家长认为顶岗带新课程实习是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的劳动者,如果学生有问题,学校和企业都有责任。二是缺乏能承担较多学生课程实习的岗位与生活条件(特别是住宿条件)。三是缺乏学校与企业结合的双赢机制。四是政府对企业在带薪课程实习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带薪课程实习的对策

(1)实习前的准备。带新课程实习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我们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准备:一是指派经验丰富、有责任感的中青年教师,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内容等向同学们介绍,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本次实习的目的;二是实习教师应与班主任一起,及时向参加本次实习的同学家长联系并告知实习情况;三是实习教师应联系本次实习企业相关部门到学校进行实习前的动员,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使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企业。(2)实习过程管理。一是带薪课程实习期间,学校应安排指导老师入驻企业,代表学校配合企业对学生在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进行第一时间的指导和管理;二是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监督,及时与学校领导、企业和学生家长建立多方面的沟通机制;三是指导教师多方面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立足企业岗位进行实习工作;四是指导教师应多与企业的各主管部门部长、经理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3)实习后的交流与总结。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们除了重视实习前的准备、实习中的过程管理工作,我们还应该把实习后的交流与总结放在第一位。因为,如果我们把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得以总结并记录下来,将对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例如:认真听取,指导教师、企业主管部门和实习生所在具体部门的意见,总结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做的好的方面。

总之,带薪课程实习,是一种新的课程实习类型,它能帮助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尝试具体的工作岗位;为将来的就业充分准备。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做好学生带薪课程实习工作,提升实习实际效果,并将带薪课程实习、学生就业等相结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提高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就业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高职教育 培养理念

高职学生的培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实际从事作业的能力,尤其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而言,更要重视和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我们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物流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改革探索。

一、课程开发设计思路

1、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结合物流企业工作特点,以及高职学生就业的方向,将来从事的岗位要求,注重对学生毅力、学习能力、刻苦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职业生涯发展的通用能力结构。

2、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根据物流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技能需要的知识体系提炼专业能力,作为知识培育的切入点和考核点,重组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3、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整个的学习构架以工作结构为基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框架,构建学习机构,安排在学校三年要进行的课程结构,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围绕工作流程而展开。让学生进入专业初始就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流程有清楚的认识,根据工作过程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5、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完成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工作者,变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吸取,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去探索去追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采取物流专业课程开发角度是面向整个物流职业,而不是单纯面向职业岗位能力,见图1。

该构架模型中层面划分基于物流理念、物流活动、物流过程、物流流程、物流信息、物流决策、物流分析及物流优化。层面的递进针对学生认知规律而设定,能带上去的同学尽可能推送到比较高的层面,带不上去的则力争在较低层面有所收获。每一层面有相对应的出口(岗位层面和岗位类型)。不论哪一层面教学,均以现实物流活动及应用为导向,构建有内容(数据、案例、项目、任务等),有方法(调查、建模、演绎、归纳),有工具(project、excel、word、PowerPoint、flexsim),有成果(方案、模型、分析报告)的多维、但清晰的教学空间。

二、培养理念革新

让学生了解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企业背景,了解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时可能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些职业需要掌握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解惑者,必须要让学生贯穿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来。将“爱”、“懂”、“会”始终贯穿于学习中,让学生因为爱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而去不断探索,寻求发展这个行业的新的领域,为了发展就要求懂,这样自然就会不断的遇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再是老师提问,而变成学生提问,在这种反复提问,不断总结的过程中,许多的知识就消化和吸收了,从而达到会,自然就想去应用,整个培养过程从校内实习、实验室实训转向企业现场实习,自然而然从一个学生转为一个物流行业的从业者。

三、课程的设置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学院1+4+1的培养模式设置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安排如下。

1、讲座和参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大延伸,一方面邀请企业界物流从业人员走进来,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走出去,现身说法,身临其境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物流企业、职业和行业,开阔视野,激励学生学好专业。

2、社团活动。由学生组建物流专业社团,由教师引导以项目小组形式开展物流市场调研、企业联络、培训考证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近的认识物流行业与企业;推动物流专业持续建设。

3、市场调研。一方面设计有关物流岗位分类与要求、物流业务类型、物流市场状况等有助于认识物流业的课题,促进学生自主的去认识物流;另一方面在物流专业社团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承接社会需求的市场调研课题,锻炼学生的做事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岗位,作业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按照工作过程开设课程实训,分别设置运输模块、仓储模块、配送模块的实训环节,利用校内实训室通过软件模拟操作,完成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设计及解决作业方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熟悉常见物流硬件,能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模拟相关业务流程。

在二年级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到一起,三年级则以实际企业为背景进行应用与创新实习,完成毕业设计。

4、企业实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开展不同类型的实习。早期安排短期的企业认识实习,带领学生走访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的物流业务和岗位,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后期则安排较长期的顶岗实习,每个学生选择一家企业为宜,实际承担岗位职责。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努力尝试各类实习工作,以锻炼基本素质和能力。目标在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多了解社会,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反馈和经验总结,我们已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重点。课前提问上节课内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意知识点,每次课都设计出重点和难点,还要保持内容的完整,注重知识的一贯性,课后总结。不断的变换切入问题方式,使学生感觉新颖有好奇心,想要去探索答案。

2、“案例和实务操作”法。 根据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物流人才,在课程教学中引用大量物流作业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解释基本概念,通过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训软件,将现场作业引入课堂,实现一对一的技能训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互动教学法和激励机制法。课程教学按照学生的感知性、运动性、思维性、记忆性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主动发问,主动参与课堂内容的学生给予奖励,允许答案的发散性和非确定性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现场认知加视频及图片法。在教学过程安排物流市场调查、物流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走进工作现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书本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加感性认识。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5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沙盘;教学改革;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11-02

一、《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课程简介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主要是基于北京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物流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开设的实训课程,其特点主要是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把物流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物流市场预测与开拓、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与运营、财务核算等部分设计为物流沙盘模拟实训的主要内容。同时把物流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12个相互竞争的物流企业,通过模拟物流企业三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运营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了解物流企业的管理规律,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经营物流企业,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既能从战略高度来观察物流企业管理的全貌,也能从执行角度来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如何解决实践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

二、《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营造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竞争对抗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该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以物流企I运营为主的实训内容

《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其他实训课程,该课程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模拟物流企业的三年运营。在运营过程中,有些学生经营的物流企业可能一年未到就已破产,所以这就要求团队成员认真进行市场规划,采用战略战术,打败对手,利于市场的不败之地。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基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物流企业运营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实训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实训项目与学时分配安排如表1所示。

(二)运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ITMC物流沙盘模拟》是利用北京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物流企业经营软件模拟物流企业的经营运作。每个物流企业由4―6人组成,可组成分成8―12个物流企业,由每个小组组长担任企业总裁,其他组员分别担任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总监,小组共同协作完成物流企业模拟经营。

在基于ITMC物流沙盘模拟的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自主操作与学习的答疑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介绍物流企业沙盘的运营规则和操作流程,并结合沙盘的内容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同时教师在熟悉物流企业真正的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将实际运营关键点与物流沙盘运营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领和指导。在后期,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实际运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物流企业沙盘。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讲解的角色,而是“教练”的角色,让学生在小组竞争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进行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由于学生的特长与思维各不相同,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差异化的指导。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建立以对抗演练赛为主的考核体系

《ITMC物流沙盘模拟》是一门以学生实训为主的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对抗演练赛为主。以往的实训课程大多以学生个人操作成绩为主,而该课程主要是以团队比赛成绩为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探讨策略,争取最好的成绩。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每人提交一份“ITMC物流沙盘对抗演练总结报告”,让学生通过实训报告的撰写,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并加强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年的经营对抗赛,其中小组经营竞争对抗赛成绩占40%。根据各组模拟经营企业的权益总分排名进行打分。第一名40分,第二名35分,第三名30分,第四名25分,第五名24分,第六名23分,第七名22分,第八名21分。

3.小组平时考勤占20%。小组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通过平时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平时测验成绩等项目完成,按百分制记分。

三、结束语

《ITMC物流沙盘模拟》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利用ITMC物流沙盘软件的实训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物流企业运营的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趣味性的形式,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体验到物流企业完整的真实的经营过程,领悟到企业经营思路及管理理念。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加强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训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操作、运营管理等专业技能水平,还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以后创新创业能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泓.高职物流专业沙盘模拟教学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

[2]潘常虹,刘猛,夏天娇.基于ITMC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45-146.

[3]胡].浅谈ITMC物流企业模拟沙盘经营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48-49.

[4]孙凯.ITMC物流沙盘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120-121.

[5]宋丽.以赛促教 以教提质[J].中国市场,2016,(12):164-165.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6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物流企业 绩效评价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绩效评价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有效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往往针对传统物流发展模式而提出,存在忽视企业战略和信息化等不足。因此,构建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的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本文认为,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建立起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准。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发表《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衡量体系》一文,标志着平衡计分卡正式问世。平衡计分卡自问世以来,迅速风靡全球,成为近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之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全面地阐述了组织获得高绩效的管理框架,即描述战略、衡量战略、管理战略、协同战略以及整合战略(链接战略与运营)。平衡计分卡具有始终以战略为核心、重视协调一致和强调有效平衡的特征,它的设计包括了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指引下的四个层面: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有其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同时也会因组织形态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就平衡计分卡的层面而言,财务层面是对过去业绩的总结和评价,反映了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指标能显示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成果的改善做出贡献,主要有利润、现金流量、资本报酬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经济增加值等具体指标。顾客层面的评价主要针对为企业提供长期盈利能力的顾客群,包括现有顾客、潜在顾客。评价时主要衡量企业吸引和保持顾客的能力与程度。顾客评价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新顾客的获得与顾客营利性等指标。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设计重视对顾客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包括长期革新和短期经营。这些过程能够创造企业未来的价值,提高企业未来的财务业绩。主要包括创新流程、生产流程和服务流程,涉及到的指标主要有生产率、合同兑现率与新产品开发速度等。学习与成长层面包括企业投资于员工培训、改进技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活动。企业的技术改进和学习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发展能力,它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有三个来源: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主要指标包括培训次数、员工满意度、员工挽留率与技能学习频率等。

平衡计分卡不但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评价,也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它将结果(如利润或现金流量)与原因(如顾客满意度)联系在一起。“财务”是最终目标,“顾客”是关键,“内部业务流程”是基础,“学习与成长”是核心。因此,平衡计分卡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通过这个具有因果关系的链条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散到企业各个层次,勾画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根据因果关系,可以继续细分直至形成最终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业绩目标。

二、物流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可以迅速提升其绩效管理水平

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除了有物流服务是派生需求、物流服务属于即时、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物流业的经营规模零散等传统特征,还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背景下呈现除了一些新特征。本文将这些新特征归纳为如下三点。其一,坚持顾客满意导向。上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经济信息化、多元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因此,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物流需求也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订货周期变短、时间性增强的新特征。而物流活动应满足顾客所要求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通过适当的服务形式得到适当商品的要求。其二,信息化要求加剧。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和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物流提供了企业减少非增值的物流活动,提高物流效率的必要支撑。其三,物流一体化进程加速。物流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直接影响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来看,自接受顾客订单开始,采购、生产、库存及配送等活动都是其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过程。此外,企业还要与原材料的供应商、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商高效配合,实现物流活动的统一和协调。因此,现代经营环境既要求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又要实现外部物流一体化。

2.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新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目标之后,我国物流企业在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是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路径。而采用何种绩效管理工具,有效避免传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困境是绩效评价的突破口。平衡计分卡是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一方面,随着我国物流行业井喷式发展,传统运输、仓储和货运等企业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物流企业更加需要通过提高自身长期的竞争力在竞争中获取更高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使用的传统财务衡量手段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如单一的财务衡量指标致使物流企业只看重短期的结果,忽略了对长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非财务指标。物流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从而实现较高程度的自我管理,可以克服我国物流企业在传统命令与控制管理模式下所面临的难题。同时,将员工的行动与战略保持一致,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物流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在物流企业中引入平衡计分卡,可以形成三方面的管理优势。第一,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平衡计分卡不仅能反映出过去的经营情况,还反映出与财务绩效相关因素的业绩水平。而且,四个层面相互影响,实现最终战略目标,这是单一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所无法实现的。通过应用平衡计分卡,我国物流企业可以避免传统绩效评价方式带来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绩效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实施战略管理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促进战略实施。无论是作为新型的绩效评价系统,还是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都有广泛的适用性。平衡计分卡理论将战略加以描述、传播和沟通,通过目标设定、业务规划和战略预算,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衡量指标,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最后通过定期的评价来检验战略实施效果及战略的有效性。平衡计分卡对战略施以动态管理,既是我国物流企业所需,也是其价值所在。第三,链接管理实践。物流企业通常有大量的一线员工,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物流企业帮助一线员工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卡,鼓励员工设立同组织战略一致的个人长期目标,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一线员工的具体行动。企业通过培训、建立信息系统、塑造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等内部服务来支持一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三、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平衡计分卡应用

1.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核心。只有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原则指导下,才能设计出科学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综合目标管理(MBO)及关键绩效指标(KPI)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全面性。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评价物流运营各个环节的绩效情况,并把影响企业运营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不能孤立对待其中的某一环节。第二,战略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通过绩效评价,能促进物流企业战略的实施。第三,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繁简适中,方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的含义应该清楚明了,尽量避免产生歧异和误解。同时,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尽量与现有资料兼容。第四,责任性。绩效评价的结果可用于物流企业相关部门绩效的改善、相关责任人的降职或晋升。因此,设计绩效评价系统时应明确绩效评价结果的责任归属。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随着交互性更强的供应链网络体系的形成,信息流的传递和处理速度大大加快,而资金流和熵流的流通速度受物流的流通速度制约,物流的流通速度决定了供应链的效率。为了提高物流的运转效率,企业纷纷寻找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商,专业的物流服务商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从仓储到运输的传统物流服务,而且还可以提供物流设计和信息服务等客户订制服务。基于此,本文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和物流企业自身顾客导向、信息化和一体化的特点,我们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对物流企业的绩效做出评价(如表1)。

财务层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显示了物流企业的战略及其执行对于股东利益的影响。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涉及盈利、股东价值实现和增长。平衡计分法将其财务目标表示为净资产收益率等具体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的净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资产周转率:综合评价物流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包括存货成本、运输成本、供应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等。这是物流企业绩效较为直接的反映。物流成本率=评价期支付的物流成本/评价期产品服务总量×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流动比率=物流企业报告期内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上期利润×100%-1。

顾客层面。顾客层面的绩效评价是对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绩效进行衡量,是企业进行客户开发的绩效和对从客户处的获利能力的测量。平衡计分法将物流企业这一层面的指标具体设计为客户满意度等六个。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总服务次数-客户抱怨数)/物流企业总服务次数×100%。客户保持率=(企业当期客户或业务量-企业当期新增客户或业务量)/企业当期客户或业务量×100%。客户获得率=当期新增客户或业务量/上期客户或业务量×100%。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市场占有率=本期物流企业的营业额/本期物流市场的总营业额×100%。客户利润率=该客户利润额/企业总利润额×100%。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绩效来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如何保持持久的市场领先地位、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技术与策略、营销方针等。此层面最能反映物流企业的行业和企业特色,需结合物流企业特点和客户需求共同确定。具体评价指标的设计包括产品破损率等五个。产品破损率=物流过程货损货差数/产品总量×100%。库存准确率:反映库存管理规范程度。库存准确率=评价期内盘点帐实相符数量/评价期内盘点总数量×100%。车(船)满载率:反映运输管理规范化程度。车(船)满载率=车(船)实际装载能力/车(船)装载能力×100%。系统纠错处理时间:物流系统出错(如客户收到订货的时间被延迟,货物交付到不正确地点等)后恢复运行的时间,反映整个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研究开发投入率: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能力。研究开发投入率=企业研究与开发的经费/销售收入×100%。

学习与成长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强调了物流企业不断创新并保持其竞争能力与未来的发展势头。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推出新的物流产品和服务,且迅速占领市场。这一层面的指标可以具体设计员工满意度等四个。员工满意度:反映员工士气以及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可以通过意见调查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员工保持率:通常用关键员工流失率来衡量。员工生产率:可通过薪资报酬率来衡量。薪资报酬率=员工产出/员工薪资×100%。员工持续学习能力。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与整体水平关系着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员工具有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企业又提供了这种创新的机制,则企业获得了持续的竞争源与发展动力。可以通过测评企业培训与交流的效果等方法来获得。

平衡计分卡专注内部与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领先与滞后等各类指标的平衡,努力将现代物流企业的顾客导向、信息化和一体化等突出特征的指标构建出来,引导现代物流企业在其战略下高效协调的运转。但是,物流企业在采用平衡计分卡时,应该注意需要取得物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培育高绩效物流企业文化,在平衡计分卡实施中加强沟通、宣传与培训,与激励机制的挂钩等问题。

参考文献

[1]Robert・S. Kaplan, David・P. Norto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12)

[2]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物流企业实习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86-04

我国物流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相伴而生的物流经济也越来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为89.9万亿元,国内物流增加值为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6.6%。2012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国内物流增加值为1.6万元,占上半年GDP的7.2%。国内物流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增大凸显出物流业发展对做大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物流领域中,涉外物流的发展尤为显著。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 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同时,伴随我国物流业的涉外业务的发展以及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英语,其应用与发展无疑成为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重庆市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作为目前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它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身;驻区企业已增至百余家,进出口物流业务频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据统计,2011年西永综合保税区共计新招聘员工200万左右,其中物流相关岗位招聘中的高职生比例达到13.4%。据我校毕业学生进驻园区企业工作数月后的反馈情况来看,高职物流毕业生在熟悉新环境,掌握设备操作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岗位上发展较快。但随着在岗时间推移,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无法适应企业物流运营具体需求,呈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熟练填写企业物流运营中的外文单据;(2)不能及时处理企业的涉外物流业务;(3)不能很好地与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日常业务交流。

这些表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首先是学生在校学习时没有掌握必备的物流专业英语知识;其次则是学生没有通过在校学习掌握物流专业英语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对于这类高职学生而言,企业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相应培训,既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目标,也影响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的职业发展前景。

综上,随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其自身发展的速度也会提高,物流企业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员工的英语技能要求将会逐步提高。此外,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物流专业必须根据中国当前物流领域的发展,及企业在发展中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物流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条件和方法进行改革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职物流专业中许多课程,如《进出口报关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货运》等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这些课程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及单证绝大多数都是用英文书写的,制单、审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均是英文表述,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规原文也是英文,并且在相关业务环节中需要用英语对外交流。

其次,从学情分析,大多数高职物流学生具备了双语学习基础。近几年,我院招生分数线都在三本或以上,物流专业的本科生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合格率为60%~70%,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好的双语学习基础。

再次,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素质。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可提高自己的择业竞争力,并且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符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学习特点

通过对我校物流专业全体学生行双语学习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双语学习特点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结果可以发现,当下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教学存在以下特点:(1)双语教学学习积极性不高;(2)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认识不充分,强调中文教学,通常只期望顺利通过考试;(3)对双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存在较高要求,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学习;(4)对双语教学的考核偏向于传统方式。

结合上节所述的企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可认为表1中所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学习特点的成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从全国来看,近年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招生保持在三本分数线以上,因此在生源基本素质上要于本科院校。以我校为例,近年来物流专业新生的进校英语水平测试5%左右为优秀,75%左右为合格,大约20%的新生成绩位于及格线以下。这表明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双语学习的一个特点是基础薄弱,起点较低。

其次,学生双语学习主动性不高,不重视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畏难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的双语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即使引入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往往都是对理论教学方法的补充。高职学生对于理论教学普遍缺乏积极性,对以英语为载体的理论教学缺少学习动力。

再次,对课程理论及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能很好地把握。由于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的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策略,并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加以体现。但由于存在企业需求定位与学生学习特点匹配不到位,不能正确预估企业需求,以及将企业需求转化为知识点等方面存在障碍,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考查方式存在瑕疵。最终导致学生主要根据考试要求把握课程理论及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方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企业的需求对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综合上述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和企业需求、学生学习特点,针对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

(一)加强双语教学多媒体硬件和软件建设

多媒体英语教学具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省时多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创造具有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等特点。传统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只是将多媒体用作纯粹教学硬件如“白板”和“放映机”,一味以文字或者视频为主,忽视了其与课堂理论教学、情境讨论等方式的结合,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没有及时总结归纳,或者只对多媒体的形式和表面内容感兴趣,忽视了知识点的把握。另外,许多多媒体教学内容没有经过整理和总结,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同时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点。因此,我校从硬件和软件上对物流专业的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在软件建设上,首先,将企业生产、服务的知识需求转化为课程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转化为独立的模块,并根据企业各个具体流程将知识点进行重组。知识点分为概念性知识点和操作性知识点。其次,在双语教学时以英语进行概念知识点的教学,例如物流领域中货运的各个参与方的名称、定义、特点。然后,概念知识点以操作性知识点进行连接,组成企业的具体流程。例如,在货运参与方基础上进行信用证的开设、通知、流转和结汇等流程讲授。在这一步中则以中英文教学结合为主,在学生把握企业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以中文教学复习归纳所学习的英语知识点,并在下节课开课时进行提问。

在硬件建设上,要求物流专业的双语教学课件必须具备多种表达形式,如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和学习规律,要求电子教学课件中文字的比例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由于PPT篇幅限制,中英文教学内容可以分开,并且着重点可不同。但在针对企业需求的知识点讲授上必须有相对应的中英文内容。此外,以流程图辅助文字表述的步骤说明,以动画解释文字阐释的企业物流运营。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前提下,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二)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双语教学条件和方法

高职学院应把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作为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在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中,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现场教学。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调研组的调研数据,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办学历史大部分不超过7年,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而言,应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把握双语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点、双语教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企业对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反馈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我校物流专业已经和重庆市西永保税物流园区的多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除了定期和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开展讨论以及进行员工培训外,还通过让学生参加物流业务实习及时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巩固双语教学成果。并且根据参与学生和企业的意见反馈,对相应课程的双语知识进行调整。至2012年10月,我校物流专业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中有20%左右进入西永保税物流园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部门进行工作,而从事物流岗位工作的学生比例达到84%。其中,约25%的学生反映自己从物流专业双语教学中所学知识帮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需求,并希望进一步在双语教学中增加实践知识的案例情境教学。而上述接纳实习学生的企业中有66%的企业建议学校还应加强在物流单据、企业公文和产品流通等过程中的外语教学比重,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和知识。针对这些要求,我校物流专业对已有课程知识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实践教学中应广泛采取现场、情境、案例、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其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的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物流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一直在转换,致使经营者和所有者忽视了企业的硬件升级。新上马的物流企业往往受资金的影响,无法对基础设施、网络技术、物流设备进行规模投入,物流企业层级提升缓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对就业人员的能力的要求。因此对于高职物流专业而言,企业一定要在人才实训上进行配合,保税物流园区由于其业务具有国际性,如果能与高职物流专业开展合作,一则有利于物流园区内各企业的人才培养,二则有利于物流园区自己选拔管理人才。

(三)改革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考试只着重于期终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物流专业学生上课时“第一次课”和“最后一课”到勤率最高,出现了学生双语笔试合格,而一旦进入企业后若与外方进行日常交流则表现不佳的问题。另外,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也从填报单据、熟悉流程、器械操作等操作能力基础上向着熟悉进口器械操作,开发涉外物流业务,开展国际物流合作等学习能力产生转变。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传统物流双语教学知识基础上,培养物流双语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因此,我校物流专业对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如下改革。

首先,一改以往期终考试决定成绩的考核形式,转为对每个物流单项项目进行考核,最终的期末考核只占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每个项目的考核分为双语笔试口试和双语知识实践操作。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单据填写和业务流程等知识的双语掌握能力,口试则通过聘请企业物流员工的外籍人员与学生开展业务衔接交流以及让学生根据外语说明书指出设备的操作步骤等考察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双语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最后,通过让学生在工厂中通过阅读外语设备说明和外语业务合同等进行实践操作考核。

其次,在日常双语教学中,将知识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划分。一般知识点通过双语课堂教学完成讲授,通过日常作业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水平。重点知识点则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共同探讨学习,上课时随机选取小组进行双语资料演示和讲解,并回答教师和学生提问,根据课堂讲解和提交的双语资料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再次,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企业需求不定期课后作业。其中,既含有单据填写、流程业务、器械操作等客观知识的双语题目,也包括让学生自己就企业物流业务中的难点问题——如库存水平与服务质量,合作企业选择与维系等话题——展开阐述,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国际最新的物流知识和操作设备进行回答,并要求在阐述中含有用外语描述的目标、方法、步骤等内容。这样,在培养学生双语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向物流管理领域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秀丽.基于业务流程的《进出口单证实务》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8):69-70.

[2]刘红.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1):85-86.

[3]朱占峰.论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就业导向[J].价值工程,2011(21):177-178.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陶杰.谈学生自主创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之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44-145.

[6]康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137-138.

[7]王萍利.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29):252-253.

[8]徐丽,李梅,王冬梅.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32):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