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可持续建筑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3-09-01 16:37:34
可持续建筑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物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我国现在的建筑来看,资源型和生态型的建筑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可持续建筑受重视的程度较低,所以,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建筑的认识,引导并且鼓励建筑单位进行可持续建筑施工的试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的建筑法律法规,利用政策指导可持续建筑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一、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分析

传统建筑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人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建筑能耗占据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3%,其中生物能源的消耗量占商业用能总量的52%。不仅如此,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化严重的污染,针对建筑本身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减少这一影响因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建筑和环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建筑施工的不同环节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要求走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建筑材料的选择尽可能使用绿色建材产品,使用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绿色能源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使用,其次,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可以借助于自然风光和通风条件为建筑物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重点及方法

(一)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重点分析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四个设计重点,首先是坚持重点目标,当今社会发展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发展和环境的主要矛盾,因此,可持续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高效利用洁净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设计重点;其次是坚持重点部位,通过对建筑室内设计目标和室外设计要求的平衡,加强建筑内外空间维护结构的分割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所以,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点部位是对建筑结构的研究和设计;紧接着是重点方式,建筑设计中以被动设计方式为主,机械设计方式为辅,最终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资源节约目的的实现;最后一个是重点内容,可持续建筑的重点内容就是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洁净能源在采暖、制冷以及通风方面的使用。

(二)可持续建筑的主要设计方法

1、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坚持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原则,强调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配套设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不增加土地利用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加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地下空间的微气候稳定对防风暴和防尘的作用,意识到微气候对生态平衡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环境质量。建筑设计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优先发展地下车库以及地下商场等。

2、选择生态材料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

生态材料是生态建筑的物质基础,生态建筑材料主要是指环保性材料、安全性材料等。生态材料的利用对地球的负荷最小,同时对人们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将生态材料主要分为天然建材和人工材料两种形式。生态建筑建设在材料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选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材料的使用目的。建筑设计中采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材料可以增强生态效益,同时也可以加强现有资源的使用,利用地方资源来取代外来的特殊资源。

3、建筑设计中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可以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建筑生产中的相关处理程序。建筑构造中可以使用钢材、铝材等一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建筑物垃圾。此外,新型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强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加强自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使用。在建筑物布局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效果能够增强建筑内部能源的消耗量,自然通风可以解决建筑内部空气流通问题,确保建筑气候的良好,从而增强建筑内部的空间质量和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投资改善建筑内部的小气候,使整个建筑的环境更加协调舒适。

结束语: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建筑数量的增加,当前的建筑设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建筑设计也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考虑到可持续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建筑的所有环节,同时也涉及到建筑的使用者以及建筑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加强能源的有效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建筑建设中的不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取代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增强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建筑施工中因为材料使用问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树立科学的建筑设计目标,确定建筑设计的重点,将建筑艺术和人类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建筑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侃.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412-2413.

[2]褚冬竹,魏书祥,塔战洋等.可持续建筑计IMGESB方法的建立与实验[J].新建筑,2013,(4):20-26.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2篇

关键词:墙体自保温 中空遮阳玻璃 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

1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现状

可持续性建筑和可持续性发展一样,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可持续性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建筑业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可持续性建筑的主要问题往往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当前的一些经济政策也不利于可持续性建筑的推行,必须通过建立环境评估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重新思考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重新审视某些传统的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业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建筑物都是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的产物,而且在其使用过程中还将继续不断地消耗能源与材料。我们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新认识建筑,实现对建筑的“再认识”,减少建筑物对大自然的伤害和不良影响。

2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建筑的基本技术原则――“整体适用性”。建筑是一个动态非线性的“大系统”,可持续性建筑应强调系统集成。城市地区可以比非城市地区多使用更为高层次的技术,农村地区更可以结合生态村、生态庭院的建设来实施可持续性建筑。从建筑类型讲,奢侈类建筑可相应采用中、高技术来实现可持续性建筑,其运用的一些技术可以和西方可持续性建筑看齐。非奢侈类建筑可以通过中、低技术措施实现其可持续性,但是可持续性建筑标准不可降低。

3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探索

3.1 精神层面上的设计

在精神层面上,除注重对空间布局等的感受,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人类意识的精神平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类的自然观等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基础之上。在建筑外环境创造中,尽管环境生态设计把“改善人居条件,提供更舒适优美的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倡导适度消费思想,运用科技手段改造自然,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无原则地为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去破坏环境。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本土化设计,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限度之内,体现出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价值观。世界各民族各地域文化都是人类历史累积的结果,作为设计师应当提倡在创作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营造更为和谐的室内环境,在持续发展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多元化,保持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只有本土化的设计才具有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更能融入原有的地理景观之中,承载情感的记忆与象征意义。

3.2物质层面上的材料使用

设计应当尽量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更新出的旧材料能够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生产出新产品重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而降低使用能耗更是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

1.外墙:

优化外形、减少凹凸,外墙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浅色外装饰能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充分利用绿化以降低地面附近室外空气的温度,降低热、冷负荷。护保温节能分组合外保温节能体系和单一墙体节能体系。组合外墙节能体系是在外墙外侧设置保温层,外面再做装饰层,此类保温形式突出的优点是保温性能好,轻型保温材料与重型墙体材料复合既保温又隔热,但是该体系最大缺点墙面容易开裂、脱落,材料无法循环使用,对环境不友好,妨碍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单一墙体节能体系在墙体的应用主要用作非承重的填充墙,像框架结构的外墙、横墙承重的多层建筑中的承重外墙,在短肢剪力墙体系中的效果不是太好,因为剪力墙所占面积比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多麻烦,增加开裂的可能性。单一墙体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应该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结合建筑造型只要在冷热桥部位局部设保温隔热层就能达到节能要求。像图中所示,在夏热冬冷地区,如果采用240厚的砂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B05传热系数可以达到0.69,热惰性D值为4.45;B06传热系数可以达到0.81,热惰性D值为4.34;B07传热系数可以达到0.91,热惰性D值为4.26。在热桥梁、楼板、柱外加40厚岩棉板传热系数可以达到0.87,热惰性D值为2.82;两者成为一体,完全能达到节能要求,由于使用面积不多,减少施工工作量的同时,又减少了外墙大面积使用保温板带来的开裂、渗水弊病。在多层、框架结构中是完全可行的。虽然墙体本身造价会提高,但大大降低了保温材料的应用、施工成本,综合造价差不多。由于保温材料无法重复利用,而墙体可以重复利用,增加自保温墙体的应用应该是可持续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寒冷地区、严寒地区也同样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墙体厚度370、490,冷热桥部分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应退出保温层厚度,同样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2.门窗:

门窗材料是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占建筑能耗的40~50%。门窗节能需从框和玻璃两种材料考虑。框料有铝合金、铝塑复合型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材料,玻璃钢框材的热膨胀性能与墙体和玻璃相近,衔接性好,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气密性优于标准等级,有利于窗扇间断桥,使用寿命长达50年,属新一代高档门窗隔热保温新材料。这种玻璃采光效率高,热能反射率高,冬季能有效阻止室内热能外泄,夏季则阻挡窗外热量进入,适用于夏热冬冷等地区,采用中、真空的玻璃与普通单层玻璃相比,每平方米窗10年可节油1.4吨,对建筑节能的贡献20~30%,发展双层、三层中、真空玻璃窗可有效解决大面积采光、隔音和建筑节能之间矛盾。

外遮阳是实现门窗节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遮阳通过阻挡阳光直射和漫反射的热,控制热量进入室内,降低室温,降低能耗,尤其对于夏热地区。据计算,外挑1.2米的织物相当于6+20A(夹百叶)+6的窗户遮阳效果,外挑活动遮阳的缺点在于受环境影响,使用寿命不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玻璃窗中间可调百叶遮阳初始造价较高,但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隔热、降噪和采光调节效果,遮阳百叶也不用清洗,非常环保,应大力推广。

3.屋顶:

屋顶的传热、耗热量,大于任何一面外墙或地面的耗热量。因此,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提高抵抗夏季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尤其重要,这也是减少空调耗能,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建筑面积的急剧增加,建筑能耗将更加巨大,“城市热岛”现象将更为严重。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当平屋面上的找坡层平均厚100mm,再加上覆土厚度为80mm的屋面,其传热系数K

屋顶绿化可明显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温度(0.5℃―4.0℃),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每降低1℃,建筑物内部空调的容量可降低6%,种植屋顶有很好的热惰性,不随大气气温骤然升高或骤然下降而大幅波动;另外屋面绿化可使城市中的灰尘降低40%左右;可吸收诸如SO2等有害气体;对噪声有吸附作用,最大减噪量可达10分贝;绿色植物可杀灭空气中散布着的各种细菌,使空气新鲜清洁,增进人体健康。这是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的一部分。

3.3技术层面上的设计措施

虽然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不能确保我们所处环境真正可持续地发展,但是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智能技术的引导,才能真正地从本质上实现生态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之前应考虑减少住户二次装修时造成的材料、人工和经济浪费。建筑物中很多构件,如钢、木等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这需要我们在设计中树立新的选材思想。建筑构件具有的寿命应与建筑物寿命相匹配,以减少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材料替换,导致浪费、污染环境及贻误建筑物的利用;同时必须替换的材料应考虑其重复利用率,真正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

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使用,因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又没有地方性,只要有太阳就有能量。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等,以减少人工电源的使用,节约能源。

分质供水主要是将饮用水与非饮用水分开供应,以减少不必要的水处理费用;废水处理常表现为中水的利用。使水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另外对垃圾的生物降解处理也取得了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运用将更加普遍。在工厂采用人工复合环保材料加工制作产品而后现场组装,用洁净能源既满足所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减少噪音污染、材料损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4结束语

新的时代,是人们更多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在建筑设计中,要求依托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政策上应该鼓励发展节能材料、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3篇

关键字:建筑设计可持续性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准确的概念,是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在其1981年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1983年,在联合国主持下,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会成立后,就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报告的关键概念使用,并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经济、生态、社会、人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的现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三者应相互协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运动,具有持续性、整体性、协调性、选择性等多方面的特征。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即有萌芽,我国传统哲学一直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力求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一直强调要有长远眼光,为子孙后代着想,即含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发展,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维持了较高的消费水平,带来了财富和文明,但却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人类处于能源匮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艰难境地。至20世纪70年代初,资源对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体现了出来,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了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三大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些问题迫使人们从更广泛的视角重新认识发展问题。

“技术悲观论”和“技术乐观论”两派关于资源与发展关系的激烈争论,使更多人在“发展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质量为代价”、“为保护资源环境应当控制人口增长”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急剧尖锐起来,不少学者深切地感受到,不论是从实现全球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还是从维护本国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都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1972年的世界环境大会提出了“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的概念;1980年联合国制定的《世界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持续不断发展”的概念。

1.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因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从体制、制度、管理、科技进步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大力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新科技、新能源、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就是要使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其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已经不是那种“今年瓜好卖,明年多种瓜”式的临时的、分散的、局部的适应性调整,而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整体协调性的重大调整。

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2.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注重建筑节能

目前,在建筑业中,空调的滥用是造成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一方面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太阳能进行转化,为建筑提供取暖、制冷和生活热水;另一方面必须强调自然通风,因为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因此,建筑设计时,应将建筑尽可能地与周围气候条件和周围地形,地质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自然采光与通风, 减少人工照明与机械通风, 从而减少物质与能量的消耗。

2.2 采用新材料,发展钢结构

建筑设计师要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首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避免使用破坏环境的建筑材料,以维护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

2.3减少建筑的能耗,注重对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

除了传统的墙体内保温做法外,还可以对外墙采用外保温的方法,以减弱热桥的影响,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墙体外侧用玻璃覆盖, 两者之间有空隙,透过玻璃进入的太阳能被储存在墙体中,冷空气流经墙体时,被加热后引入室内。这种方法在热带和寒带都有保温隔热作用。

3、生态建筑的发展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人类聚居环境可持续性建设的研究。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建筑及其建筑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4、结语

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将生态环境优先考虑。建筑设计时,建筑师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形体美,还必须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索建筑的美,在努力创造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同时,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4篇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低碳设计;碳抵偿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可持续建筑的定义发展

通常,可持续建筑与1987 年《布伦特兰报告》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互相联系,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但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宽泛,常被批评为过于模糊。

可持续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所有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都关注两大方面:一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

二、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战略呼之欲出。此种战略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层面,同时强调了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而这点通常在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忽略。

1.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 系统)和照明系统,占了建筑总能耗的绝大比例。低碳节能技术手段也聚焦于此,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保证照明舒适度的同时,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创新型产品,降低建筑能耗。

(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过程早期,应将当地气候条件、太阳高度角、采光条件等考虑入设计概要中。建筑从屋顶、外墙到窗户可应用智能玻璃立面、建筑遮阳设备、创新型隔热产品等先进技术与材料,降低整个建筑的屋顶、外墙、窗洞等传热系数,从而减少住户用于取暖和消暑的电费支出。

(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标准的相关规定,使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与灯具,并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采用时控、光控或者智能控制器进行调光,在一个空间内依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创造不同的场景,适应多功能的用途。智能调光系统在保证光环境舒适宜人的同时,也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使用灯光,节省电力消耗,充分展示在照明运行环节最大限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2.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用效果。如今,光热建筑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技术大多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而用于已建建筑的改造,还亟须技术改进。

(1)光热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的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包括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除湿式制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等。但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占地较多,在推广中难免受到一些限制。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体化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需将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提下,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安装有着多种方式,包括在建筑屋面(平、坡屋面)、阳台拦板、建筑立面等。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平面屋顶上是最为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其优点是安装简单,可放置的集热器面积相对较大,且可以调整集热器的朝向,对于东西朝向的建筑极为便利。而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建筑外立面上会使建筑有一个新颖的外观,能弥补屋面(尤其是坡屋面)上集热器面积及安装角度受限的缺陷。

(2)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和碳减排效果。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就能成为绝大多数家用电器的电能来源。但在实际应用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目前仅为15%左右,即使采用聚光技术的电池片,最高转换效率也只能达到35%左右。而许多办公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又要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能量损失最高可达50%。事实上,大多数电气设备,包括照明设备,都能依靠直流电有效工作而不需要交流电源。鉴于此,更多地使用直流分配网络(DC distribution networks),可减小不必要的能量转换,提高可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

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相对于传统煤炭等发电手段,价格依然比较昂贵。如果每千瓦时的电能价格能够降低,那么将光伏产品用于建筑发电的低碳潜力巨大。随着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的扩大、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光电转换效率不断在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也不断在下降。现今的研发重点也聚焦于传统晶硅电池片的替代品研究,采用不同基质材料(比如薄膜聚化物)尝试光电转换,使得CIGS 等各类低成本电池片的效率仍在提高。与此同时,专为建筑集成而开发的光伏组件双面玻璃的封装方式在逐渐流行,为建筑商将光伏组件直接组成玻璃幕墙,扩大电池片覆盖建筑的面积,从而为提高电量输出提供着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这些都预示着光伏技术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重要一员。

(3) 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发电效率高、成本较低。小程机器,其应用价值还有争议,而中程机器(5~50 kW),若装置适当(如成为新型建筑或高层建筑的一部分),则贡献巨大。比较典型的例子如2007 年6 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WTC),3 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这3 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足够给300 个家庭用户提供1 年的照明用电。

3.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

在很多情况下,意识提升对于实现节能和碳减排的目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既节约成本,又行之有效。可持续建筑的扩展,需要利用政府立法和企业政策的影响力,提升建筑用户的意识,促使行为转变以实现节能。比如鼓励建筑用户,当离开房间的时候,关闭不必要的照明和电器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又比如,在中国很多的商业建筑中,有近50%的能量用于供热和制冷需求。如果在任何一座建筑中调整1 ℃的室内温度变化,可在建筑年度能耗中,带来非常可观的节能效果。

4.碳抵偿措施

碳抵偿,即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专案、可再生能源工程等方式,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建筑节能领域可以考虑推动碳抵偿措施的实现。建筑在采取了高效能源管理、节能技术应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后,可以针对建筑全寿命期间的碳排放量进行合理的评估,采取一定的碳抵偿措施,以实现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碳抵偿仍旧富有争议,自愿减排项目不仅缺乏统一认证标准,客观上造成认证、监测的难度,还无法保证其真正实现项目所在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应该在前述措施都已有效开展后再考虑碳抵偿措施。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5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含义;设计;可持续

一 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学它使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建筑生态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是立足于生态学原理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建筑生态设计力求在人,建筑,自然之间建构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生态建筑的创作受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影响,所以要根据生态建筑的内在逻辑,发挥地方技术,材料的美学特性,关注地方文化传统,创造独特的建筑艺术形象,实现功能实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文化性的结合。

二 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从设计目标上看,一般现代建筑以功能和空间设计为目标,满足功能的需要,创造适合公众需要的空间;生态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大致归纳起来,生态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基本目标有:第一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第二把环境直接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第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第四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第五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第六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在生态建筑基本目标当中,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节俭和适用的目标。比如在挪威,在冬季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是25 度左右,从环保和能源角度考虑,挪威把冬季环境温度定为23 度左右,节约的能源达到20%到30%。

三 利用外部环境实现生态设计

3.1自然通风。外界气流连同其能源潜力是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原则上均应自然通风以减少由于升温、加湿、冷却所需的机械通风时间。机械通风在冬季时使用较多,可以高效率地回收热能,为使建筑物得到自然通风,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及高度的一系列可能性使建筑的正压区、负压区得到利用,同时在建筑中充分利用热功学原理。自然通风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有利于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如果希望利用风压来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首先要求建筑物有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平均风速一般不少于3―4m/s),其次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房间进深较浅(一般少于14m 为宜),以便形成穿堂风。此外,由于自然风变化幅度较大,在不同季节、不同风速、风向的情况下,建筑应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室内气流状况,如适意的构造形式,可开启的气窗、百叶等。利用风压进行自然通风的典范之作当属皮亚诺设计的Tjibaou 文化中心。常年光顾南太平洋的强劲西风是大自然的恩赐。贝壳状的棚屋背向夏季主导风向,在下风向处产生强大的吸力(形成负压区),而在棚屋的背面开口处形成正压,从而使建筑内部产生空气流动。针对不同风度和风向设计者通过调节百叶的开合和不同方向上百叶的配合来控制室内气流,从而实现

完全被动式的自然通风,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风的垂直分布特征使高层建筑比较容易实现自然通风。对一些大型建筑由于单纯依靠自然的风压热压往往不足实现自然通风,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来加速室内通风。

3.2 雨水。洁净的饮用水是生活中不可代替的物质之一,建筑清洗花园浇灌等也消耗了大量珍贵的饮用水。其实利用雨水进行厕所冲洗建筑物清洗花园浇灌等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因为它可以节约大量珍贵的水资源。雨水不仅可以用来清洗同时可以冷却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如:通过建筑周围的人工水面来进行蒸发降温;通过人工瀑布和喷泉提高蒸发降温的效果;通过细腻喷洒的水雾来直接冷却室外空气等。

3.3植物。以正确方式布置的植被会在盛夏的烈日下形成自然阴凉,使得建筑避免被暴晒而降低制冷量。树木同时还能使靠窗部分的光照强度降低,以利计算机的使用操作等。树木、灌木、草皮等还会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觉,起到改善建筑周围微观气候的作用。

3.4土壤。为了减少使用制冷机产生冷能和通过加热设备形成热能,在自然冷却和加热外还有地热和地冷的利用。通过地下管道制冷水时应注意循环过程进水温度不低于18℃,回水温度不高于22℃。利用地热意味着将建筑物排除的余热引入地下,地下热量的流动交换在整个年度内总体是平衡的。夏天时引入地下的热量在冬季时又会在地热利用时被消耗。

四 利用建筑形式和建筑结构实现生态设计

4.1 建筑材料吸热降温。通过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的共同协作而形成的建筑体量吸热设计,可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建筑的空间质量在主观和客观上均得到很大改善,即不仅是室内实际温度,同时感受温度都处于一个较理想状态。1992 年建成的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英国馆即是因为格雷姆肖独到的设计而成为利用高技术来达到生态目的的典型代表。格雷姆肖在分析了当地的日照情况后,针对不同的日照情况在各个立面使用了不同的建筑材料。东立面由一面65m 18m 的富有生气的水幕墙构成,建筑结构藏在内部,外面的水紧贴着玻璃,流下时形成有韵律的美丽抖动。用降低玻璃表面温度的方法来减少辐射热进入建筑物,用蒸发冷却法以喷雾水冷却周围空气。格雷姆肖考虑到西立面的墙面将在白天最热的时候接受热量,所以特意采用了比传统的石墙隔热效果更为显著的1. 2m宽的钢制蓄水集装箱作为外墙材料。集装箱白天吸热,经过一夜就冷却了,以热飞轮效应调节每天温度范围。南墙的里层和单层的北墙是用快艇制造技术,由曲面钢桅、扩展杆和索具组成,有半透明聚氯乙烯涂层的聚脂织物铺展于桅杆之间。这样的构造可使柔和光线进人内部空间,并且可以在大型展品就位后于现场迅速安装。所有这些技术所需的能量均由屋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提供。在这里水成为一种调节温度的有效手段,而可怕的日照也转化成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并且这里的一切在运行时不会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旦高技术被用来为生态和环保服务时,将会使生态和环保建筑达到一个新高度。

4.2 建筑形式和位置。不同的建筑布局及平面形式将形成不同的热量需耗(冬季)和热量盈余(夏季)。可以通过降低热耗、自然通风的再完善以及降低技术设备消耗等方法来实现。一方面,降低热耗以及调整热量吸收不仅和建筑的朝向,同时和建筑的形状、建筑表面积与体量的比例关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应使建筑表面形成足够压力差,以便开启窗户后形成穿动气流。

4.3开敞的室内空间(中庭)。如果要降低能耗,开敞式空间将在特定的条件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补充。与这个开敞空间相连的房间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热量流失同时可以减少制冷需耗。开敞式空间特别适合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将其功能在建筑物内充分扩展。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成室内花园进一步改善室内小气候。开敞式空间还应尽量设计成为不需人工通风和降温的空间,从而降低投资成本。

4.4 灵活的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使用者各种要求的同时,还要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建筑立面不仅是室内外空间的分隔,同时还应满足许多其它功能:视线的联系;引入日光照明;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适宜的表面温度;充分预防眩光。如人的皮肤一样建筑外立面应对室内外变化灵敏的做出反应,要求高度的创新性和革新性。休斯顿曼尼尔博物馆是皮阿诺为数极少的建于美国的作品。皮阿诺从太阳伞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根据采光调节、阳光辐射、结构和细部构件四个方面构思屋面构造。屋面上的挡板将室外自然光经过两次反射巧妙地投入室内,既解决了博物馆设计中棘手的自然采光的问题,同时也防止了直射光线对于陈列物品的伤害。此外挡板的造型就像天然的树叶那相轻柔、完美,在视觉上也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运用现代技术创造了一个有生命力的、能“呼吸”的高情感的空间。还有“可呼吸的皮肤”的双层维护结构,如法国电力公司办公楼为了防止建筑过度晒热,在立面上安装了固定的遮阳板,由未经处理的杉木制成,不仅为建筑提供了阴影,同时,从外面不易看到建筑内部。

参考文献:

[1]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2]陈顺和.人性化与当代设计生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94-96.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6篇

关键字:系统设计;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地提高,不仅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层次。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有所改进,保护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已是建筑建设必须重视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方针。可持续性建筑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周围的环境,因为它既能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同时还兼顾了建筑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因素。本文通过详细的阐述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对未来建筑设计起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2、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概述

2.1 我国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现状的研究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国内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起步较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我国的可持续建筑性设计深受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不仅为可持续建筑提供了经验参考,同时也逐渐的影响人们的观念,使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促使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成为当今社会建筑的主流。据数据显示,通过采用系统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建筑在能源的利用、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成效,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建筑设计理念,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国家相关部门对可持续性建筑要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法律和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策略方针,更大程度的推动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应用。通过国家大力的支持与推动,建筑设计已逐步的发生变化,除了技术层次的要求外,还要求更多的生态环境因素的运用。

2.2可持续性建筑发展趋势的研究

我国提出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设计是基于国内发展的基本情况,参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研究,可以看出,这一战略的提出,既符合国内建筑设计的设计要求,更符合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国内基本国情相吻合。目前,国内可持续性建设设计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等非物质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分析,可持续性建筑发展前景光明,在下面展开进行论述我国可持续性建筑发展趋势层次。

(1) 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空间大

虽然我国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起点较低,但由于我国一直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对的正由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建筑性设计起点较低,因此发展的空间也就较大,这种现象在尤其是在开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条件较好的地方更容易进行超前建筑理论与技术应用探索,接受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理念的概率提高,更具有推动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的潜力。

(2) 可持续性建筑发展具有阶段性

我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国内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中也就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建筑设计中,各种建筑的设计理念都是由专门的研发人员不断分析设计的。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设计技术水平和研究条件,因此,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策略。

(3) 可持续性建筑发展具有对立性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但人们期望值却很高,对建筑建设的要求相对较严格,必然会出现对立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建筑高标准的期望与经济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以及低投入和高产出之间的矛盾。

(4) 可持续性建筑综合性特性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是一项宏伟的建筑设计方法策略,所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与多学科技术相关,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特性。

3、可持续建筑系统的设计分析

3.1 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过程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以前的建筑设计实践中,有一些设计人员就提出了涉及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设计意见,这些设计建议被关注的程度不大,往往还是优先考虑建筑的概念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建筑设计人员错过实施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最佳有效的时期,同时,要想再融入可持续发展因素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这种观念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推行。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策略本身具有较高的层次性要求,具体体现在对建筑的总体与细节的把握、整个建筑的低层次目标与高层次目标的定位、简单设计与复杂设计的控制以及一般作业与高度专业操作的应用等都要做到位。具备清晰的层次性设计步骤,是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必然要求。针对每一层次的需要,可持续性设计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随着设计层次的不断提高,融入可持续性因素的程度也不断地深入,它们之间是逐步结合的过程,就好比螺旋的形状,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过程从中心向周边逐渐延伸,最终使可持续因素完全贯穿到建筑建设中,体现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

3.2 系统下的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探讨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为目前的建筑工程提供了有效地设计理念,而利用系统的方法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可持续性设计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在系统下,可以将建筑看做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效果远优于个体特色,整体之间的比较效果也更能体现建筑风格的差异,整体模型的指标相对于个体指标来说也具有参考价值和说服力。虽然系统整体设计具有更多的优点,所呈现的结果也更加的有效,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系统整体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统筹兼顾,切忌顾此失彼。因此,对待系统整体设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目的性与阶段性

系统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要有清晰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阶段性。明确设计的目的,针对不同的阶段,具有相对应的设计重点。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实现系统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步骤,对于融入可持续性理念的建筑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考虑不同设计阶段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可持续的基本问题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进行合理的建设步骤安排。同时加强系统下不同部门的沟通交流,最大程度的提高合作效率,降低设计偏差,提高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设计水准。

(2) 系统简化性

目前,系统下的可持续建筑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如何降低难度、提高系统的简洁性是设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参数选择的工作,参数的数量直接影响着系统分析的难易程度。同时,要求所建立的模型尽量的准确,只有精确的模型才能保证系统的精度。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系统简化的原则一般侧重设计变量的变化值和弹性属性。

(3) 系统的清晰性和可靠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家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黑箱”行为。特别是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提出,令更多的人感到不理解。因此,提高系统的清晰性和可靠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提高系统的清晰性,就必须加强对系统技术策略的研究,进行合理的评估与预算,包括各种细节的分析都要做好充足的工作。透化系统的一些部分,能够监督建筑设计逻辑的合理性,能够提高系统的清晰性和可靠性。

4、小结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技术也越来越人性化,建筑风格已不单纯的只为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还体现到了更多的人文因素,特别是与自然生态的结合,走可持续性设计道路,标志着建筑设计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介绍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系统下的可持续性设计过程,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曼夫雷多·塔夫里,郑时龄.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佩夫斯纳·尼古拉斯,Pevsner·NukoaluS,理查兹·J·M.Richadrs·J·M.,夏普·丹尼斯,Sharp·Dnenis,邓敬,王俊,杨矫,崔晰.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爱德华·布赖恩,Ewdards·Brina,周玉鹏,宋哗皓.可持续性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可持续建筑设计第7篇

关键词:系统设计;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1我国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现状

较之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较晚,而且在新世纪以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这就致使可持续建筑设计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生态环境利用与建筑材料选择等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除此之外,我国关于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法律规范并不健全,这严重阻碍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可持续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之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且也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培养了一些专业设计人才,这为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而且,我国可持续性建筑相关理念与法律等也逐渐完善,有关部门在不断努力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评估与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等得以有效的实现。

2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趋势

2.1起点低、空间大

因为我国的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并且缺乏相应的可以参考的经验,所以其发展的起点较低,因此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空间较大。而且,受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以及随着区域人才资源与技术水平的积累与提高,会使得可持续建筑设计得以有效的发展,将其发展潜力有效的激发出来。

2.2阶段化发展

和别的事物相同,可持续性建筑的不断发展也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且依据具体的发展水平情况,可以把这一发展使其分为不同的阶段。就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而言,因为受到研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水平的设计方案,但是一般而言这些设计方案的水平是不断升高的,一直到最后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因此,可持续性建筑通常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然后取得较快的发展。

2.3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问题

通常而言,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基本上会和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保持一致,所以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可持续性建筑工程的发展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人们对可持续性建筑抱有较高的期待值,但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种矛盾,而这一矛盾也同样是将来我国在可持续性建筑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要予以解决的一个重要矛盾。

3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3.1环境系统设计的概念

环境系统主要指的是在开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时候,把建筑工程整体和附近环境当做一个统一的动态发展体系,进而对整个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开展环境系统设计工作主要注重的是建筑和环境之间的一体性,所以工程设计师在开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建筑附近环境的科学规划予以综合性考虑。在环境系统设计之中所提及的环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气候、土地、水体、花草等自然因素;而人工环境指的是通过人工改造之后的环境,比如说:道路桥梁、广场、楼房等城市基础设施。除此之外,环境系统还包含建筑物之中的家具、装饰等要素。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师在开展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整体、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分别进行设计,之后在将其予以融合,使得环境系统的设计得以有效实现。

3.2进行环境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在设计的理念而言,环境系统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其主要是从建筑物和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等方面,对建筑物的环境展开分析的,这是建筑设计施工的一种新型理念,能够有效的推动可持续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

3.2.1为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过了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设计思路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改变幅度不大,可以说建筑行业的设计思路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慢慢僵化,这样很难有效优化建筑工程的系统功能,所以也很难使得人们对建筑系统的要求得以有效的满足。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的转变一定要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方向相符,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总趋势,所以建筑设计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环境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建筑设计师了解环境系统整体的特征,有助于工程设计师从整体着手进行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进而有效避免传统建筑设计与环境相脱离的弊端。除此之外,环境系统设计还应该与建筑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应用功能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协调。

3.2.2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这要求社会各个部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从而用最小的资源代价获得最高的经济成果。环境系统设计主要的观点是把环境和建筑予以整体结合,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

4系统设计理念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4.1系统设计理念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要求

在现代建筑行业之中可持续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设计理念,其充分发挥了建筑和附近环境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建筑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进而使得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实现。但是要实现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一定要坚持系统设计理念的重要指导,所以必须要坚持系统设计对其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一定要仅仅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予以慎重考虑与科学安排。可持续建筑设计一定要坚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建筑设计时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而且包含众多阶段,所以工程设计师应该在不同阶段制定出相应的设计目标。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该根据建筑的关键部位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提出科学的施工建设方案,切实有效的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进而使得建筑总体目标得以有效的实现。②有效降低系统设计的复杂度。为了有效确保工程施工的效率,设计工程师一定要有效简化建筑设计的程序,切实保证建筑设计的简洁性与精确性。③切实有效提升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可靠性。

4.2系统设计理念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要素

在开展系统环境设计的时候不仅应该对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予以充分考虑,还应该考虑工程施工技术工序与施工环节等,所以在系统环境的设计理念之下开展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工程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①设计师应该把可持续建筑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应该考虑到系统空间、时间变化与系统构成的增减情况,唯有如此设计师才可以把建筑和环境有效的融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的实现。②工程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系统环境的时间变化性,从而进行适当的研究。③工程设计师应该对空间对建筑系统环境产生的影响予以充分的考虑。建筑系统环境空间可能会由于工程设计施工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进而改变过去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切实将建筑设计与空间变化情况相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建筑工程不仅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要求,还应该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所以一定要重视可持续性建筑,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这需要充分考虑建筑附近环境,所以应该将系统设计理念当做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攀秀芬.从系统设计看可持续性建筑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10):53~54.

[2]王绍刚,李磊,满乐.从系统设计看可持续性建筑设计[J].四川建材,2014(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