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3-08-18 17:26:18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1篇

一、研究缘由:探求真正体现“教学生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为改进教学提供现实载体

萧山三中领导深入一线“接地气”,在长期的听课观察与分析思考中,还真听出了不少课堂教学问题:如教学设计随意、教学目标不明、教学结构模糊、教学方法不清、灌输式教学多、启发式教学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少等等。这些问题致使学科教学经常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一条“高消耗高污染”的路,因此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一)强化常规落实,需要教学变革的创新行动

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内容模块的重组与整合,充分考虑教学段落与时间的安排,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与方法、作业布置的设计,因此,三中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与时效意识,推进备课、上课、作业等关键性教学常规的有效落实。

(二)改善教学关系,需要教学变革的切身举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三中的教学改革,就是在整体把握课堂的前提下,探索一项改革坡度不大、难度不高、容易操作的教改行动,使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为改善教与学的关系提供切身举措,为教师提升教学境界、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载体。

二、研究设计: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分段式模块教学”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一)概念界定及设计要素

根据课程改革理念,一门学科、一个单元、一节课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体把握学科课程,整体把握学科课堂。如果我们把一堂完整的课看成一个平面,那么“分段式模块教学”,就是指具体在目标落实中,以教学时间为x轴,教学目标为y轴,将一堂的总的教学时间切分成几个时间段落,在每个时间段落分别完成相应内容模块的教学任务与段落目标,以分段落实教学任务,分步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分段式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等要素。时间段落,是指将整节课45分钟的教学教学任务划分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学,每个段落的教学时间,就是一个时间段落,每个时间段落中需完成的教学目标,称为段落目标,每一时间段落中需完成的相应的教学内容,称之为内容模块。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根据脑科学研究成果,脑的特点之一具有高潮与低谷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根据此研究成果,说明教学设计需要有段落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变化,比如教师应在课堂45分钟的第一个时间段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在脑进入低谷的时候换一种活动。又由于脑还具有对环境要求很高的特点,脑需要情绪安全,情绪不安全的时候不产生认知,由此,本研究倡导课堂上要保持一定的“缄默”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缄默状态下进行充分的学习与思考。

(三)教改价值与理念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的教改价值,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优化,教学程序更加科学,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本课题的研究理念,包括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理念,“以学定教”“分步施教”“学生主学”“少教多学”等理念。

(四)处理好教学设计的几大关系

1.课堂教学整体与分段关系,虽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但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中的时间段落,是以一节课总的教学目标引导下的段落,是为整节课的整体教学服务的。

2.教学内容与内容模块的关系,并不如有些专家或教师认为的是将课堂教学内容随意分割成一个个内容模块的“碎片”,而是为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大脑认知规律而进行的对教学原材料的精加工。只有将每个段落的内容模块教学好了,才有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达成。

3.课堂教学与课堂缄默的关系,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这里所指的“缄默”,并不是教师真正的沉默,并不是教师完全不参与课堂,而是通过创设教师“缄默”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境,这既是对课堂上“以教代学”方式的一种制约,也是对教师疲于讲解的一种控制。

三、优化设计策略:整体性把握,模块化设计,分段式达成

根据“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的研究理念与设计思路,本课题组着重强调对课堂教学的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要素进行精心设计的重要性。

(一)规划好时间段落

一节课通常分成三段或四段,比如在“三段”式新课学习中,第一段通常是新知识的自主学习,第二段可以是教师引导下的疑难问题的解释,第三段可以是练习巩固与反馈。段落的划分,可以根据具体学科、班级实际、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与教师个性等进行规划。

(二)确立好教学目标

本课题所指的教学目标,将原来的“课时目标”转成了“段落目标”。对段落目标的陈述主语必须是学生,而且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作业化、可测性、全面性特点,促使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

(三)构建好内容模块

在构建内容模块时,教师要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现有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开发,要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发挥教书育人的最大功效。比如教师可以按教学章节、篇段或不同学习材料等进行构建,也可以通过编辑“问题链”来构建,也可把要讲评的题目重组在同一模块。

(四)编制好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编制教学过程。如教师可按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也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既可按讲义题型的变化来确定习题讲评顺序,也按难易程度来确定顺序,还可按主观题与客观题的繁简来确定顺序,或按学生解答的正误率高低等来确定顺序等,要尽力避免“以教代学”。

(五)应用好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运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手段等,这些要连同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起重点设计。比如教师在缄默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思考具有思维含量和跨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可以让学生进行整理和书面解答,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归因和矫正等,以保障学生学习思考的广度、深度和专注度,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实践推进:专业引领,备课带动,和平推行,研讨提升

(一)专家引领,初步尝试

2011年初,三中创造性地提出“分段式模块教学”改革思路,多次邀请区教科研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不同层面的教师们作有关此项课堂教学变革的专题讲座,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教学改革,把握“教学生学”教学灵魂。如2011年3月28日,我校邀请区科研专家作“分段式模块教学”小课题专题讲座,提供相应理论与科研指导,部分教师很快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建立了小课题,在实践尝试中,深感收获颇丰。

(二) 以点带面,和平推进

“分段式模块教学”教改行动,先从教学理念比较新、教学改革意识与能力比较强的三中名师、名师协会开始进行实践尝试,然而将此活动延伸到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年级部全体教师,这样以点带面一步步铺开,实现了由教师不以为然,到渐渐认同,到参与实施,到欣然研究的思想与行动的和平转变与实施推进。

(三) 格式带动,全面推行

2011年9月,“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新备课格式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使用,从形式到内容,要求教师按新备课格式对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设计要求进行备课。在备课格式改进带动下,不经意间,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行为也在改进,学科课堂发生着由“教师主教”到“学生主学”的质的改变。

(四)比赛引领,研讨交流

三中多次举办“分段式模块教学”比赛活动,如2012年12月举行的“风华杯”“中坚杯”“伏枥杯”“三杯”比武活动,包括备课本考评、最佳一例教学设计评比及教学展示三项活动,发挥了教改能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此外,在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三中还多次举办的“分段式模块教学”论坛,为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提供了有效平台。

三中每周都安排有校内“分段式模块教学”观摩研讨课。我校各年级部、各类研究会、教研组内每周均安排有“分段式模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们可以在观摩研讨中分享教学智慧,领悟教学精髓,共同提升执教水平。

(五)检查促进,考评导向

三中出台了《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要求、《谋求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功在课前、赢在课堂、成在习题――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等实践指导理论体系,组织教师学习、指导教学实践。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通过课堂常规检查、教师互相测评、学生问卷调查与座谈测评等形式,坚持每月对教师落实“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让教师在教学常规中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实现从教学设计形式到课堂效率的真正改变。

目前该项研究的理论体系已成为三中教学管理的纲领,备课检查的标准,评课交流的依据,教研活动的主题,课堂展示的范式。

五、研究成效:凸现了教改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优质发展

(一)“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优势已经凸现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教改行动,原本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创新行动,而如今,教师们已渐渐体悟了此项改革的魅力。如胡需恩教师说,“课堂45分钟分段模块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目标段落化,课堂上各个时间段应让学生完成什么任务有了更明确的规划,这样,课堂教学就更易操作,教学目标落实就更到位了。”此项改革也受到了萧山区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吸引了不少区内外兄弟学校前来学习考察、参观取经。

(二)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学质量

“分段式模块教学”使教师的教案更加简约、精致,教学设计更加优化,教学行为得以改进,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高,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教师还善于运用“缄默”艺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开口”“动手”,不经意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了。切实,近年来三中的教学质量美誉度连年提升,2013年高考重点上线数已达464人。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2篇

关键词: 分段式模块备课 地理教学 备课格式

一、传统备课格式下的问题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传统备课格式在使用时越来越显露其局限性与弊端,根据多年对备课的思考与分析,我认为传统备课格式下的教学设计存在粗糙、随意、模糊、应付等缺陷。

1.内容格式粗糙,教学安排混乱。

传统教案格式一般包括课题、目的要求、重难点分析、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是属于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统一格式。因此,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整体框架、备教学计划、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与重难点把握等,教案中的大量篇幅是用来写教学过程的,因此,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存在教案内容随意,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混乱等弊端,致使课堂教学内容混乱,教学品质低下。

2.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品质低下。

传统备课格式由于撰写教学目标的空间有限,因而不可能写全具体的、明确的、可测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就比较模糊、随意,而且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等都是对整节课而言的,显得比较粗糙、模糊,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教学比较模糊,效率品质不高。

3.时间设置缺乏,教学过程随意。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十分宝贵的,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然而在传统备课格式下,由于教案格式中没有备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常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没有把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安排在内,致使课堂上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方法简单、过程无序、教学随意等教学面貌普遍存在,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精心预设课堂45分钟时间。

4.备课脱离学生,应付现象严重。

在传统备课格式中,通常教师只重视有形教材的备课,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准备,强调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技能、能力等的准备,忽视对学生情感、兴趣、个性等的思考,教案只起教学备忘录的作用。再者,按传统格式拟写教案时,助长了教师在备课中抄袭、下载、剪辑与拼凑的现象。多数人写教案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备而不用、先上后备、盲目照抄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分段式模块备课”的基本要素

所谓“分段式备课模式”是指将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组合与切分成几个段落,相应的教学时间、目标和程序也切分为几个区段的备课格式。“分段式模块备课”要求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备好每一节课”,运用该新备课格式进行备课,关键是将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分段,确定各段落中教学内容模块,有效选择教学方法,以分梯度、分步、逐级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具体介绍新备课格式中的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后反思五大要素。

1.时间段落。

所谓课堂教学的时间段落,是指在整节课中完成每一块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就是时间段落。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一节课大致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大致用时多少分钟。建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三段”为宜,每段时间可因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

2.段落目标。

分段式备课格式中的“课时目标”转换成“段落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转换,目的是使课堂教学的每一时间段中均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促使课堂教学从“低效”转向“高效”。

3.内容模块。

“分段式模块备课”中所指的内容模块,是指教师把一节课的总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切分而形成的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几小块教学内容。凡是教师按合理方式放在同一时间段一起教学的教学内容板块,称之为内容模块。

4.教学过程与方法。

所谓教学过程与方法,是指在每一节课中,教师对于自己设计的各个内容模块的教学过程,必须事先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设计。如对于任一内容模块来说,教师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需设计哪些问题?是通过教师自己讲解,还是让学生回答?

5.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实际上是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如何,尤其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在那些使自己一时难忘的教学细节、教学事件上,然而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悟与得失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要求教师善于从鲜活的教学实践案例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以及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修正。

三、“分段式模块备课”的优化策略

根据“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课题组强调该教学设计改进的关键在于备课格式中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要素的优化设计与实践改进。

1.规划时间段落。

由于一堂课时间段落的划分与确定,反映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与时间结构安排的精细化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节的教学段落与时间安排进行仔细设计。我们建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三段或四段为宜,比如在“四段”式新课学习中,第一段通常是新知识的自主学习,第二段可以是教师引导下的疑难问题的解释,第三段可以是课堂知识的提升,第四段可以是练习巩固与反馈。

案例: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巨大垂直温室设计。

问题设计:这个垂直温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3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教学过程:

活动二:阅读楼兰古城案例、新加坡案例。

问题设计:

(1)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亡,说明什么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2)新加坡这么个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6分钟,后小组讨论4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

设计意图:“分段式模块备课”要求教师预设每个段落几分钟,教师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几分钟,提问几分钟等。通过时间的精细化预设,控制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促使课堂中教师精练语言,教师对时间的把控从随意挥洒到分秒必争,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以充分解放思想,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真实有效。

2.明确教学目标。

“分段式模块备课”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教学目标由原来的“课时目标”转变成“段落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具体内容模块相结合,不求大而全,应更有指向性,更细化,使之更明晰,要求段落目标的陈述主语必须是学生,而且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作业化、可测性、全面性特点,体现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的过程,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从“低效”转向“高效”。

案例: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说出目前全球面临的人口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引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人口观念。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炸”的特点。

(2)能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和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

设计意图:“分段模块备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将目标模块化。教学目标更明确、清晰,更细化。对哪几分钟教师应该努力促使学生实现什么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而不再是一盘散沙,教学实际过程更容易操作,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构建内容模块。

在构建内容模块时,教师要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方向转变。对于内容模块的陈述,有时对完整模块内容加以陈述,有时用“指示牌”的方式指清内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分段式备课要求教师从呈现目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选择地呈现,使教学内容呈现的布局既合理又明晰。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案例:中亚的自然特征。

内容一:中亚地理位置。

(1)土尔扈特回归路线。

(2)第二亚欧大陆桥。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内容一:中亚的河流和地形地势特征。

(1)河流发源地、流向、流经地区的流速和地形。

(2)中亚地形地势特征。

内容二:中亚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1)哈萨克斯坦东、南、西、北四个城市阿拉木图、乌尔根奇、阿斯特拉罕、阿斯塔纳的气候直方图对比。

(2)中亚降水特征和水汽来源。

(3)中亚总体气候类型和特征。

……

设计意图:对于内容模块的构建,有时是按教学章节、篇段或不同学习材料等进行构建的,有时通过编辑精致问题链构建内容模块的,还有把所有要讲评的题目重组在同一模块,重组依据除了原本编排的题型、题序外,还有按题目的难易程度重组的,按知识点类别重组的,按解题方法似同重组的,按学生答题正误率重组的等,具体使用哪种重组整合方式,完全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实际确定。

4.编制教学过程。

“分段式模块备课”明确每个段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一个模块过渡到另一个模块,块块相连,井然有序,上课流程自然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抓住教师的上课节奏,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安排,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按课本(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有时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课堂上我们尽力避免“以教代学”,必须遵循“少教多学”、“学生主学”的操作要领,尽力做出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从“教师主讲”到“学生主学”的调整。

案例:农业的区位因素(课时一)。

时间段落:第1段20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活动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设计:

(1)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何能生长高质量的长绒棉和哈密瓜?

(2)南方地区是我国的水稻种植区,为何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种植单季稻?海南和珠三角却能实现一年三熟?

(3)古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何西安不能实现荔枝的种植?

(4)杭州的“明前龙井”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6分钟,与同桌讨论4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某某同学,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纠错和总结。

……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运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手段等,这些要连同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起重点设计。以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这一细节为例,事先需设计课堂上能供应多少时间思考,让哪个学生回答,还是哪几个学生回答,叫几个学生板演以暴露共同问题,还是叫学生站着回答,教师一边听,一边讲,一边问,一边板书,一边诱导唆使。因为分段,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更胸有成竹,对课堂的驾驭更轻车熟路,对课堂的重点更心中有数。

5.总结反思心得。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撰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是很重要的,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自我,需要每一位教学实践者执著尝试,勇敢反思。通过“分段式模块备课”的教学反思撰写,在实践中渐渐掌握新备课格式背景下课堂“缄默”的操作要领:缄默不等于放任自己看书,缄默并不等于阅读理解,而是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下自主学习、思考、训练、学习顿悟的过程。

案例:非洲自然地理特征。

问题:刚果河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学生自主学习6分钟)

在这次缄默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能产生很多问题,学生的思维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且仔细倾听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多是有一定道理并且经过理性思考的。有的人考虑了地形,有的人考虑了气候和植被,有的人还考虑到人为因素。学生各抒己见,整个环节精彩纷呈。过去,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维强行灌输给他们,不仅没有让他们得到思维的锻炼,反而阻碍并且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将“缄默”教学调控得更好,使课堂变得更高效、更活跃、更自主。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3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课标要求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8-01

1 引言

优化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的设计过程,也可以说是让教学尽可能和课程标准形成一致的过程。为了促使初中物理教学得到优化,本文将主要对物理教学设计同新课标一致性展开个案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个案研究

2.1案例:对自由落体运动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等。首先提出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质量小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是否一定慢于质量大的物体。为了证实猜想,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相同的两枚硬币和两张表面积和硬币相同的纸片,让它们根据以下几种情况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对其下落的速度进行观察。第一种情况,将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能够发现纸片下落速度慢于硬币,由此证明,下落速度更快的是质量大的物体。第二种情况,选择两种相同的纸片,并将其中一张卷紧之后再同时将其从同一高度释放,发现纸团下落速度要快于纸片,由此证明,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小的东西下落速度越快。最后一种情况,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粘了纸片的硬币,发现两者下落的速度一样,由此说明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速度一样。根据上述三种情况可得出结论即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其次利用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在完成实验之后,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呈现怎样的运动轨迹;(2)中午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是否发生了变化;(3)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根据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直线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

(3)阻力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因素。总结上述结论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利用课件展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相关公式。最后做出课堂小结并布置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2.2案例评价

通过分析该案例,发现该教师是尽可能根据新课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案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1]。第二,在设计教学内容上,教师结合了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对教材加以处理,对教学资源展开了二次开发和整合。第三,在进行合作与实验探究的时候,教师充分预测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

3 促使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得到增强的相关建议

3.1教师方面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将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来,这比经验的总结、方法的更新以及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物理教师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知识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前提下,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知识就更能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教师设计课程的基础就是知识[2]。再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在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传递给学生。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那么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3.2学校方面

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能够对教学设计和新课标的一致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物理学科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所以新课标对教学资源具有更加广泛的要求。其次,加强指导年轻教师的力度。很多年轻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通常都难以将符合自身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出来,因此,学校必须对年轻教师加大指导力度。再次,保障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新课标提倡教师展开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结合众多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够实现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恰巧能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重视。最后,鼓励教师展开教学改革活动。教学不能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才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应该支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多于一些为教学改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3.3政府方面

首先,增加有意义培训。当前有很多培训都实施一种形式上的培训,没有切实的意义,为了让教师学到更多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知识,就应该增加有意义的培训。其次,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促使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中畅所欲言。最后,改革选拔制度。对学生的考察不再仅限于笔试的成绩,还需要对学生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观察。

4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或者是政府都应该为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的增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落实

广西新课程改革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新课改实施至今,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关于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研究并不多,而对于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探索则更少。我们学校是县普通高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能力较城市的学生差,而有的初中学校三维教学目标很多都没落实,只是为了中考成绩,进行的“强化”学习,什么目标都仍到一边去了。还有的是学校条件差,有些学生连实验都没做过,所以到高中这里要进行新课程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我就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浅谈一下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如何实施。

一、要对三维教学目标有足够深的认识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现的是学科的人文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生成与发展,那我们就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忽略其中的一个,而只有将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有自己的要求,下面是目标要求与我校学生情况的分析。第一,知识与技能中的“要求学生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完成并设计一些化学实验”,这一点对我们学生确实觉得困难,原因是实验基础差,没动手做过实验,所以我们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第二,过程与方法中的“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对农村的学生来说也是困难,原因是初中学习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与他人合作少,更不用说团队精神了,对信息加工要运用一些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要多互助学习,掌握一些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学生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辩证唯特主义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态度”,这个也需要我们老师花大心思去做,因为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落后,留守的学生多,都由爷爷奶奶带大,思想上多少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上一辈老人们的影响,一时难以转变。

二、精心设计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实施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如何设计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实施方案由为重要,并要符合我们学生的情况来设计,这需要我们老师花一定的精力才能完成,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把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好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我们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并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则,所以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作细致的调查,包括他们的知识起点,能力层次,行为习惯等方面,然后根据具体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操作能力,是否能完成。目标过高,学生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还会使他们害怕学习,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第二,选择更多的教学媒体,创设好教学情景。好的教学情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和改造来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体验的过程。利用本校的一些资源,如图片、计算机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来设计一些特殊的情景,更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学习的程度,也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序。另外,也可采用当今的社会热点、日常生活、工农业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和解决,破除一些封建迷信现象,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上都有新的体验,使三维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在课堂上落实。

三、课堂上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有依据我们设计好的实施方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目标的落实,不能流于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全体学生都共同参与。通过设计好的问题和情景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放下架子,转变观念,给能力较低的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们完成任务后也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教学情景中来。第二,要让学生做一些探究式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要给学生充分提供实验的机会,但还要考虑到安全和可行性问题。第三,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无论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还是情感态度上都要进行评价,在学生交流反馈时,我们要注意他们回答的准确性,同时也要用赞赏或委婉的批评给他们一定的评价,同时也要从评价时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时的改进教学,确保三维目标的落实。

最后,在课后还要做一些反思,认真总结三维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比如时间的分配,或者是目标落实到位的情况等等,要为今后设计和实施时进行改进,也是我们一种宝贵的经验。总之,我们普通高中在课堂中真正、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资源设备等,另外还有我们老师的思想上也要有改变,不能只是以前的老一套教学了,要跟得上新课改的要求,确实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真正正的在课堂上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5篇

经过一年的“理论实践理论”教学经验探索,撰写了探究式教学理论、五环节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教学效果测评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形成了具有较好实效的应用理论。在历时一月的应用推广中我课题组的理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升了业务素质和研究技能,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五环节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效果测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既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也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于三维目标的研究是数学教学者的迫切需要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支持,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使新课程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推动教学效益和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本课题组承担这项浩大工程中关于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第2章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将教育学中教学设计理论加上数学的例子组合而成,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很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确定并分析数学问题、合作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和重视方法的选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奠定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2)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预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问 题解决设想方案、检测问题解决效果、分析存在原因、提出改进设想)。

(3)抽样调查法(第二阶段教学效果检测过程采用抽样调查法,确保对象具有代表性、结果具有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结论)。

2、研究的意义

(1)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章节中,实现数学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寻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教学设计理论。

(3)通过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2节3个小节6个课时教学内容做教学设计研究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4)为研究其他教学内容的课题组提供借鉴素材,推动整个新课改教材的教学设计研究。

(5)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研究过程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制定分工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方案认真研读理论书籍、相关论文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奠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校承接课题后,积极组织我校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于当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方案。明确了以下分工:

安尊朝: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

黎祥权、罗实强:重点研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实施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实施上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的撰写。

谭益强、叶正悠、赵丽娟:重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实施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安飞、徐亚明、陈庆芬: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及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

刘来兵:负责各次会议的记录、摄像、图片收集、资料收集,协助完成结提报告和论文。

介于对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下列书籍、理论材料:

《课堂教学论》、《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

2、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收集旧教案,认真编写新教案并对编写的新教案共同研究、修改,进行课堂实施并对课堂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信息反馈(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课题组成员对实施的课题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案例)并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文本)(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4、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对研究的课题申请结题(上交记录、图片、教案、论文等),课题完成(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六、研究结论

1.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探究性教学是增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空间,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设计结构、促进知识结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课堂教学环节:①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②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③ 组织变式训练;④ 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⑤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3)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对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深度发掘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准、找全问题成因有者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亲身实践、积极反思,确定了回归分析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应用成果

(1)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诊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的、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改进设想、运用开展实地授课方式验证设想优劣、提出改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完善设想。通过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上提出改进设想回到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 课题组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五环节教学设计方法,有侧重地开展重要环节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分析看出,学生在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五环节教学设计引导下,较大幅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较大幅度增强了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较大程度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对落实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能够较好地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切实地将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来。

(5)我课题组经过实践、反思设计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之探究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采用多指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致谢

感谢贵州省、铜仁市相关领导对我课题组的信任、指导和支持!

感谢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同志对我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亲切指导!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6篇

【关 键 词】新课改;数学模块;教学探究;学习方式;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66-02

为配合新课改的认真落实和顺利推进,结合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积极开展(获省级优秀课题),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以及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研究了高中新课程五个必修模块的功能、价值和教学特点,经过教改实践和探究有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同行们交流。

一、模块的认识及应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明: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间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的。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的载体。因此,如何理解模块及实施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模块作为新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单位,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有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知识,比较系统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模块的基本特点: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开放性,对于模块的教学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综合难度较大,可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次的方式进行组织,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和相互联结。

二、模块课程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探寻一种跨学科的、兼具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优势的课程结构,力图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学科融合与沟通,促进课程功能的发挥,使模块课程有预期的教育价值,并体现在:

(1)以主题的形式来分解学科、组织课程,使核心课程与学科课程两种不同课程类型合理渗透,既有利于教师组织实施,又有利于学生从事专题探索。

(2)关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沟通,普通高中原有的课程设置较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课题被纳入了学校课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们开始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从事自主探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许多科目将内部的课程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学生可以在选修模块中自由选择。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课程的设计思路既是对学生心智的解放,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认可。

三、数学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1. 研读课标和教材,准确理解模块教育价值和教学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模块教学实施中,教师必须对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理解每一个模块的教育价值,掌握其教学要求,才能真正完成模块教学的目标,落实新课程理念。

2. 关注学情,重视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3. 开展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特别关注内容的定位和目标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高效课堂。

4. 以课程主线统帅模块教学,处理好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科内容的系统性问题。

5. 鼓励课堂探究的设计和课题研究的开展,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落实新课程理念。

6. 模块学习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尝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分认定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四、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成效

1. 课堂结构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和课堂互动,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模块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制作课件,利用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创设问题情境、呈现动态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学教研活动呈现活力。实施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讲是个全新的开始,配合新课改的教研活动也应赋予新的内涵,教研突破旧的模式,要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正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理念,关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把握模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使新课标的要求能真正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单元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研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配合新课改可作为周教研、学期教研长期的主题,对教研工作赋予了新的活力。

3. 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学科教学更多、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研工作经验,使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迅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主动、自觉地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在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恰当的融为一体,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注重自己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 共同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通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促进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提高数学教师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程能力与水平,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1)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模块课程的特点,准确解读模块课程的价值与功能,确保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课程的正确理解上。

(2)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的新要求,积累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探索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规律和方法,形成相应的规则和可操作程序,使其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为一线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

(3)通过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研究,帮助教师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主线,促进教师对课标的深化理解,提高教师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能力。

(4)通过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中课题研究和探究活动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落脚点。

在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的实践中,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和运用;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和反思,对数学模块的认识、理解就会全面系统、完整到位,教改实践游刃有余,教学应用得心应手,在新课程实施中真正做到: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成效,课改有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第7篇

一、基本思路及要领

说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包括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目标达成度预测”,其要领是,说教材要重点说清楚教材与课标的关联点;说学情,重点说清楚学生达成目标的优势与劣势及学生达标的困难及对策;说教学目标,要重点说清楚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及本课三维目标的要点及学生应达到的水平;说教法与学法,重点说清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重点要说清楚落实教学目标的环节中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步骤、手段和这样设计的理由;说板书设计,要说清楚这样设计对落实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说教学目标达成度预测,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的情况。

二、具体要求及做法

(一)说教材,明确教材与课标的关联点

1.说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对落实课标所承担的任务。要说清楚例题、情境图及习题等都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而安排的,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这一环节要说清楚教材与课标的关联点,明确本课教学所承担的落实课标的任务。注意不要叙述课标原文。

2.说这一课时的教学对于达成本节或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作用。

3.如果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与重组或有内容的补充,应加以说明并说清理由。

(二)说学生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可能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就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目标的达成这一项,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

(三)说目标,明确本课三维目标要点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说的时候,一种方法是先概括地说出三维目标,再具体说出本课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目标水平;另一种说法是,先具体说出本课三维目标要点及应达到的目标水平。

至于重点和难点,可以单列一项来说。按照课标和教材要求确定重点目标,也可以按照学生达到目标的难易确定重点和难点。如果说,全班学生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轻而易举的达成,那么,这堂课就不存在重难点了,有可能是目标低了。另外,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在说教学流程中也应结合那一环节的设计说出来。

(四)说教法和学法,拟定达成目标的最佳策略

(五)说教学流程,抓住落实教学目标的环节重点说

说教学流程中课标的落实,明确课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着陆点。就是说课堂上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说教学设计的重点。

在写到每一环节是如何落实课标的时候,要简要叙述做什么,怎么做的,特别是怎么做的,要交代方法与步骤。还有写出这样设计的好处。在这个环节,或者是在这一步里,要落实什么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要说清楚,这是本次说课的重点要求。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环节中去,哪几个环节承担着落实教学目标的任务,就说哪几个环节,其它环节不说。我们说的时候,可以按总分关系来写,先把本课基本程序说出来,交代一下本课主要有哪几个环节;再说教学目标重点落实在哪几个环节中。

每个环节落实的是什么目标,采取了什么手段和方法,是怎么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对于非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环节,如“揭题板书”“布置作业”则不说,说的时候,提到的例题、习题、课文片断、思考题、图解、学生自学提纲、学习方法指导等用课件显示,简单说明即可,不必细说,重点说这些设计要完成什么目标,为什么这样设计。

例如:说二年级数学《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本课我采用三环四步法实施教学,第二环节教学例1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点环节,我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生成问题。

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主题图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我出示“同学们站成整齐的方阵,做广播操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抓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这一步,重点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使学生经历并感知会观察、会发现、会提问的过程。

第二步:尝试解决。

这也是课标的要求,这一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先提示学生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导学生动手做,借助点子图来分析,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理清每一步的数量关系,这一步也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点子图的运用,突破了“先求什么?”“怎么求?”这一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三步:交流方法。

学生完成后,我布置同桌交流,说一说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第四步: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的过程就是讲解、板书几种不同解题方法的过程,强调我们学到的这个新的方法,就是先求中间问题的方法。并使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能够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说这样设计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七)说预设效果,关注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