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合集7篇)

时间:2023-08-15 16:55:11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毅力培养;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04-01

由于特殊原因,在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做事草草了事,凡事得过且过,甚至半途而废的缺乏毅力现象。家务不做不说,就连学习也严重缺乏毅力,很多时候都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导致学习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一、点中信心之“穴”

留守儿童之所以失去毅力,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失去信心,又没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毅力培养时,首先要想办法树立孩子的信心,只要我们能点中信心之“穴”,就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毅力训练。

1.经常沟通。父母要通过多种途径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做到一周至少要打一次电话,一个季度至少回家看孩子一次,每年的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尽量和孩子在一起。通过一起对话,一起交流,一起活动等形式鼓励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实实在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要一气呵成完成作业,不能拖拉,最好是家长能陪孩子一起作业,并给予孩子适当鼓励。

2.转变思想。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爷爷奶奶要转变教育思想。爷爷奶奶是隔代长辈,不能溺爱孩子,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一定要教育孙子(孙女)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做作业时,爷爷奶奶尽量在旁边陪着孩子,在这段时间里,爷爷奶奶不要看电视、聊天,更不能打麻将、玩游戏,做其他有诱惑力的事情。要定时和老师做好沟通,了解孩子的第一手资料。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毅力。

3.及时鼓励。教师要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并及时鼓励。通过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做事的重要性,并且规定孩子在单位时间里完成任务。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留守儿童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到位的孩子要帮助分析原因,鼓励其下次一定要到位。不能让任务留到明天,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二、打通思想之“筋”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毅力培养。万事起于思想,“要我做”和“我要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孩子们在自己的思想认识里有争先恐后的意识,做各种事情有时间观念,有质量意识,那么孩子的毅力培养就能取得显著效果。但如果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认识里对毅力这个概念毫不在意,对自己的言行毫不在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效甚微。因此,从主观认识的角度来打通留守儿童的思想“筋脉”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打通留守儿童思想认识的“筋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是家长和老师平时都要做到多和他们沟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意识到按时完成任务光荣、拖拉落后可耻的观点。还要帮助孩子及时解决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帮助他们培养毅力。

三、筑牢习惯之“脉”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有一段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习惯对于留守儿童毅力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就要教育留守儿童早上按时起床,一起床就把被子叠好,床上整理干净,洗漱、读书、做饭、吃饭等都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固定下来,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做好在学校的各种事务,养成好习惯。学习的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就要引导留守儿童养成相关习惯。比如,主动做值日,看到老师主动问好,主动捡拾地面的纸屑杂物,主动擦黑板,主动把自己的书包、桌面整理得干干净净等,这些都是学校生活的习惯,如果能都养成了,孩子的毅力也会得到发展。

3.通过多种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比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记录习惯、写作业习惯、思考和回答问题习惯等,留守儿童能坚持做到这些,那么,孩子们的毅力就一定能得到培养。

毅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我们只有做有心人,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鼓励和鞭策留守儿童,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上好毅力培养的“必修课”,才能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好毅力。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苏北留守儿童毅力培养案例研究》阶段成果。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2篇

点——培养兴趣点,激发毅力

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只是我兴趣所在,我感到是件其乐无穷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干下去。”当然,人的兴趣有直观和内在之分,二者可以相互转换。中(4)班的孙蕴竺小朋友,以前,老师一直反映她上课坐不住,容易分心,自从对苏绣感兴趣后,老师抓住她的兴趣点渐渐培养她的自控能力。参加苏绣活动一个学期后她变了,变得文静有耐心了,幼儿园自主区域里常常可以见到她专心的模样。当她的作品成功展示出来时,高兴劲和兴奋度又进一步激发了她继续学苏绣的毅力。由此可见,当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某项工作发生内在的稳定的兴趣,那么,令人向往的毅力就会不知不觉来到他的身边,坚持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

线——由易入难,锻炼毅力

不能善始善终把某件事情完成的原因往往是难度太大。因此,对毅力不太强的人来说,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由易入难的原则。我们的课题计划中要求老师在开展苏绣活动时从一针一线上让孩子认识,再从针法到绣法让孩子喜欢,最终促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成功和收获,孩子们也因此特别开心和愿意接受。孩子的信心有了,毅力也得到了锻炼,那一幅幅孩子亲手绣的画就是最好的见证。记得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过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的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起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每天可以记三四个生词了。要是一开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提出过高的指标,结果计划很可能实现不了,信心也必然锐减,纵使平时有毅力的人,也可能打退堂鼓。

法——方法诱导,磨练毅力

幼儿参加苏绣活动时,老师可采取多种诱导的办法,通过讲故事、做示范、多表扬等方式促使孩子对苏绣活动感兴趣,并慢慢养成习惯。此时,幼儿需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需要静下心来做绣品,倘若幼儿不能完成苏绣活动,老师也不必急忙去帮助,而是先等一会儿,让他们自己发现困难——寻找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从而让意志得到锻炼,也就磨练了孩子的毅力。当孩子战胜了困难,达到了目的,会显示出一种经过努力终于胜利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在苏绣艺术教育中,我们设计了中、大班的孩子欣赏苏绣名人的成功经历和残疾绣娘录像等活动,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和真实地画面使孩子们深深懂得:名人和残疾人的成功离不开她们的努力,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坚强的毅力,才能生存,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同时我们要多创造锻炼毅力的机会,循序渐进地磨练幼儿的毅力。

情——情感激励,培养毅力

赞扬、鼓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帮孩子克服缺点,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苏绣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并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期待的目光、赞许的点头、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对幼儿都是一种鼓舞。在小班宝宝开设的苏绣活动中培养目标就是形成一种兴趣和一种爱好,当看到教师提供的那些五彩的线和珠子、吸管时,很多宝宝都愿意去尝试,此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大胆参与活动的宝宝;当宝宝成功完成一条吸管项链时更要给以鼓掌,并鼓励孩子送给自己的妈妈,那时的快乐充满了你我她。于是幼儿更愿意去参加苏绣活动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毅力也得到了培养。

坚持目标,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引领孩子们增强毅力,这中间也需要家长的毅力。要求家长要有恒心、不放弃,哪怕是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要“铁面无私”。或许当时孩子并不能理解您的苦心,但我们坚信,坚强的毅力有助于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这才是他们一生受益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36。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7.189。

(3)邵丽娟著:《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几种方法》,2000年《幼教博览》第12期。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3篇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毅力、竞争与性格五要素。什么是智力因素呢?即学习、研究、理解、分析、判断等的能力,称智力,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智商由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个方面构成。

有许多家长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家长们不明白,人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会集中。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再看看你的孩子看动画片时注意力怎样,是注意力不集中吗?儿童最爱看的是动画片,肯定非常集中的,因为看动画片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要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关键是要让孩子对学的东西感兴趣。

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向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清理战场。孩子做作业,除了笔、作业本之外,其他东西都撤掉,让桌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手里玩着学习的铅笔啊、卷笔刀啊,等等。这些物品干扰了孩子的学习,使他的精神不集中,撤走一了百了。

2、清除杂音。孩子做作业前,其他人不要大声吵闹,不要看电视,听收音机,以不让孩子听到别的动静为宜。

3、及时奖励。对于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都要鼓励,如果孩子过去注意时间仅5分钟,现在能坚持8分钟了,就要立即表扬。孩子是夸出来的。

4、专门训练。感觉综合失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专门的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由人指导作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这类训练的方法很多。比如:珠算、心算就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

5、调动兴趣。这是克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根本的办法。一个上课注意力十分差的孩子,为什么在游戏前十分专注,甚至忘记吃饭,就是游戏吸引了他,使他注意力自然就专注了。相同,老师讲课,家长辅导,如果把枯燥的概念、定义等基本知识讲得生动活泼,自然就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所以,父母、老师在指导孩子做功课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让孩子感到有兴趣,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毅力、竞争与性格五要素。

这里,先举一个例子,一个妈妈死于癌症的孩子,从小下决心学医,攻克癌症,这积极的动机,加上他对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浓厚兴趣,这几个非智力因素便会激励他发展,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医学院。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有时超过智力。

再举一例:有一家三个兄弟,这3人中,老大智力最为平平,基础也差。但他最刻苦,毅力惊人,结果比他两个弟弟的高考成绩都好,毕业后,又攻读研究生,现全家定居德国柏林搞民俗学。这就叫“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所以,为人父母,决不可只看测出来的智商,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动机的端正。有许多孩子没有明确而具体的学习动机。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怎么会刻苦读书?

2、兴趣的调动。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句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确实这样,一个高智商却迷恋游戏机的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他的智商高过180,也不如喜欢听歌的智商为100的孩子功课好。

只要教材好,讲得好,老师、家长配合好,循循善诱,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上来。对孩子正确回答问题、取得了好的成绩,父母及时表扬,才是孩子得到学习成果的好报酬,从而增进其学习兴趣。对幼儿、小学生要培养广泛兴趣。可以通过看电视、参观、游泳,由家长诱导而培养。带孩子到海边看潮涨潮落,变可激发他对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激发他的好奇,唤起他的思索及探讨学习的兴趣。

3、毅力的培养。要让一个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坚忍不拔、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孩子的最大乐趣是玩。学习与玩是矛盾的,所以,培养毅力,先要培养兴趣,让枯燥的学习趣味化。

毅力是自觉的,被强迫干的不叫毅力。毅力不仅是兴趣带出来的,毅力也是大人夸出来的,也是大人的毅力感化出来的。家长的毅力很容易感化孩子。爸爸每天晚上不看电视,不玩麻将,吃了饭,做家务,马上在灯下写作、看书,而且一言不发,不受外界干扰,一写三五个小时,这种毅力对孩子肯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反,有的妈妈,晚饭一推就开始筑长城,打麻将。那么孩子能有自觉学习两个小时的毅力吗?

4、竞争的激发。现在有许多家长向学校老师诉苦,说孩子没有激情,没有竞争心。这类孩子,家长们反映孩子不调皮、不捣蛋,学习也过得去,智力也不差。这类孩子学习没有激情,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这类孩子得的是衣食无忧,一切由家长包办的现代儿童综合症,也就是竞争缺失症。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有什么,还竞争干吗?针对这类孩子,建议家长们不能再包办代替,许多事由他自己干,如洗衣服、买课外书,有意识安排他买菜、买米,教他讨价还价,让他融入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他们懂得生活不容易。

怎样培养孩子的竞争心呢?首先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给孩子选择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家长们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的要求要循序渐进,适当加强心理辅导,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先选择与自己孩子稍好一点的孩子比,鼓励孩子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再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

另外,要多鼓励,多为孩子讲名人成长的故事,向名人学习等等。家长稍微用心,能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都会取得成效的。

5、性格的塑造。在非智力因素中,性格是个最复杂的因素。有的孩子能自觉地学习,有的孩子非得大人三番五次地催。

怎样让孩子自觉学习,树立自律的个性呢?

1.疏导。给孩子讲明学习的具体而可信的意义,不要空谈大道理。

2.诱导。与孩子一起学会自觉找参考书上的难题。

3.指导。指导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安排好假期生活,让孩子懂得劳逸结合。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4篇

让孩子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

年幼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兴趣容易转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好某件事。

如在看书时,让他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玩具时也不一下子放一大堆。如果玩具成堆或书成堆,就容易使他一会儿玩这,一会儿看那,没有坚持的习惯。又如,在和孩子种植植物时,无论他怎么着急,今天播下的种子,也不会明天就长大,要想有收获,必须耐心等待,给它浇水、施肥,让它享受充足的阳光才可以生长发芽。

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小事,让幼儿养成做事一心一意、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让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做起

培养孩子做事有毅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善于从小目标上开始培养孩子的毅力。

如培养孩子阅读这一习惯,我们不能泛泛地督促和考察孩子“坚持阅读”,而要将“阅读”这一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可先从亲子阅读开始,坚持每天20分钟时间陪孩子阅读,然后让孩子坚持十几分钟的时间自己阅读等。

随着每一天的坚持,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从而不再恐惧较高些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定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低的话起不到训练意志力的作用;太高的话孩子很难达到,就会放弃,致使锻炼变成了打击。

帮助孩子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欲速则不达,很多目标是无法一下子就达到的,这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将长远的目标按进行的过程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

如孩子学习自己吃饭,我们不能盲目地、不分工具地使用和饭菜地种类而坚持让孩子自己吃,而要将独立吃饭这一目标分阶段进行,可先让孩子坚持每天自己喝牛奶、用勺子,而后再学会使用筷子等。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达到目标的喜悦心情下,充满热情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当然,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意志消沉是难免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鼓励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当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

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遇困难的机会,让孩子知道,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当孩子遭受障碍时,鼓励并陪孩子坚持完成任务,让孩子找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在走平衡木、跳很宽的小沟、爬网等体育游戏活动中,对大部分年幼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完成,而且要有一定的胆量。孩子在多次遭遇挫折和战胜困难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养成了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去克服困难的正确态度,提高了孩子们的抗挫能力,锻炼了坚强的毅力。

遇困难鼓励孩子再坚持一小步

从某种程度上说,毅力就是坚持一小步,兴趣是坚持的前提,但我们都知道年幼的孩子兴趣广泛,但没有中心兴趣,在某个时候他会对原本很感兴趣的事情厌倦了,并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欢,而只是兴趣疲劳了。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孩子一直在学习舞蹈,突然有天她说:“我不想学跳舞了。”父母可以用“不是好久没见刘老师了吗,她一定又会给你一个小奖状……”等类似的语言稍微鼓励一下她,让孩子坚持下来。然后你再继续说:“你刚才还说自己不去呢!去了以后你跳得多开心啊!老师还表扬了你……”这样孩子就会一下子理解了坚持其实就是一小步,是一种快乐,一种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Grit教育;初中教育;践行

1. Grit(坚毅)教育的基本内涵

1.1 Grit(坚毅)教育的具体含义

Grit教育,即坚毅教育,指的是在对长期目标追求的过程中,有着无比坚定的心,即使经受磨难也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Grit(坚毅)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不同,其更加注重学生坚毅品格的培养。坚毅的品格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只要有了坚毅的品格,有了追求目标的坚韧的心,就意味着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Grit(坚毅)教育尤为重要。

1.2 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意义

Grit(坚毅)教育在中小学课堂的运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Grit(坚毅)教育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培养坚毅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坚毅品格;另一方面,Grit(坚毅)教育的运用对老师以及家长而言也同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即有助于家长以及老师重视坚毅品格的教育,从家庭以及学校两方面入手,从而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培养坚毅意识。因此,Grit(坚毅)教育的践行对学生,老师,家长这三方而言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需要注意的题

2.1精神方面的锻炼

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要结合中国初中生的实际状况以及特点来开展,即要具有中国本土化。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过程中要注重初中生的精神方面的锻炼,譬如,增加“挫折锻炼”通过磨难来锻炼学生的精神,使之更加坚毅。注意学生精神方面锻炼,使得学生具有强大的精神力,从而在面对磨难以及挫折时,学生能够平常心去对待,而不是烦躁,暴躁,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只有精神强大的学生,才能在浮躁的社会中寻求自我的发展,而不再轻易被外界所干扰。

2.2体能方面的锻炼

精神方面的锻炼固然重要,体能方面的锻炼也不能忽视,Grit(坚毅)教育在我国初中教学的运用要注意学生体力的锻炼,即学校可以增加体能锻炼,一个强健的体魄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办运动会来调动学生健身的积极性。Grit(坚毅)教育中的体能锻炼的意义在于,通过强身健体,来使得学生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充满活力,充满朝气,传播正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抵御各种挫折。

3. 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运用

3.1课堂上的运用

Grit(坚毅)教育在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常见,譬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习有关坚毅品格的课文,老师让同学们以“坚毅品格”为中心而开展作文的写作,以及语文课堂上分享有关“坚毅品格”的寓言故事等,课堂上围绕着“坚毅品格”而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其目的就是向学生们展示“坚毅品格”对个人成长以及成功的重要性,更进一步的推动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多方面全方位的人才。

3.2课堂下的运用

Grit(坚毅)教育在课堂下的运用也是随处可见的,在课下Grit(坚毅)教育要体现在日常的教育中,从身边,从小事体现。譬如,家长以及亲朋好友,以身作协,为孩子树立榜样,除此之外,让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去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或者是走“红色路线”,即沿着长征的步伐体会坚毅的长征精神等,这些活动都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坚毅品格的重大意义,是孩子们深受启发。

4.促进 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的措施

4.1学生角度

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要自觉的培养“坚毅品格”,自觉的向榜样学习,向正能量靠近,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学习有关“坚毅品格”的小故事,虚心学习,互相督促,从而进一步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坚毅品格”的人。勇敢的面对各种的挫折与失败,端正心态,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严格律己,宽容待人。中学生要树立坚毅意识,从自己做起。

4.2老师角度

身为老师,一方面,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自己坚毅品格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坚毅意识,譬如,举办关于“坚毅品格”的演讲,辩论赛以及主题班会,也可以展开以“坚毅品格”为主题的板报等,其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对坚毅品质的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坚毅品质”的深深烙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们对“坚毅品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坚毅品质的学习潜力。

4.3家长角度

家长这一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注重榜样力量,注重言传身教,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注重“坚毅品格”的培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适当的进行鼓励以及引导,帮助孩子树立坚毅意识,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又不能干涉过多,帮助孩子树立“坚毅品格”,注重家庭氛围,为孩子培养坚毅品格营造气氛。

5.结束语

Grit教育的提出以及运用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文章通过对Grit(坚毅)教育的基本内涵,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需要注意的问题,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运用,以及促进Grit(坚毅)教育在中国初中教育的践行的措施,这四大方面的研究,其意在指出促进 Grit(坚毅)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强调了“坚毅品格”对个人发展的重大的作用,呼吁学校以及家长各方重视起Grit(坚毅)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丽君.Grit教育视域下辩论式主题课堂翻转教学的思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第5期总第277期.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6篇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基本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城市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大人甚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等到你需要他或她劳动了,才发现孩子怎么这么“懒”、这么“笨”,很多事不想做也不会做。殊不知这些都是因家长疏忽导致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也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孩子家务劳动时间要少得多,甚至只是美国的零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按说劳动应多于发达国家,却为何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呢?最根本的就是观念问题。许多家长这样要求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其含义是分数决定命运,一切为了考试,什么道德呀、体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那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劳动,劳动对于儿童成长有何意义?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刘亦婷的母亲讲述了刘亦婶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开始,刘亦婶就承担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的时候,问路、问价钱、请售货员过来,提要求等简单的事,都是由她出面去办。母亲有意识的让刘亦防从小多做事,并不是因为需要她分组家务,只是因为多动手、多办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他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的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的充实美满,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成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劳动,谁也没办法超脱。与其说等到长大了,面对许多事情束手无策的时候再培养他的劳动习惯,倒不如从小开始,微风细雨、循循诱导。应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长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劳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密切相关。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勤俭的品德。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劳动和制作都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过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伴随着思维和想象,促进智力发展。因此,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的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并给于具体帮助,使他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乐趣与丰富多彩。

现在的孩子与以前的孩子不同,遇事没有耐性、浅尝辄止,是他们的通病。家长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毅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战胜困难。同时,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上培养孩子的顽强毅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性格。

有人说“天才就是勤奋”,也有人说“天才就是毅力”。不断的勤奋就构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幼儿成人后能否成为有用之才,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8位考生特点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学习有毅力、勤奋、刻苦、独立思考,碰到困难能坚韧不拔。毅力,是成就事业的保证,是一切成功的必备条件。然而,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它对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强与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以生活习惯为例,可规定合理的制度,要求孩子必须遵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是十分重要的。马卡连柯指出,规定儿童在一定的时间起床,是对于意志的最根本的训练,它可以改正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的意志也有权为重要的意义。孩子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家长、教师要为孩子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自信和不畏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当他们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时,应鼓励他们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守。那么,如何培养孩于的毅力呢?

激将法。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的情况下,对于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故意这样说:“我不相信你能独自完成这件事情!”“这道题可能要过段时间你才能解得来。”听了父母的话,有的孩子会不认输,悄悄地就把事情给办了,绞尽脑汁把习题想出来,以证明自己能干。这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故事熏陶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为了培养孩子具有顽强的毅力,父母可有意识地控集一些古今中外因坚毅魂强而成就事业的名人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受到了熏陶,得到感染,从而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榜样示范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要以良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给孩子一个有力直观的榜样力量。

竞争比赛法。有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凡事都要比个胜负高低,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赛局”,可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品尝快乐,在竞赛中磨练意志。

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能自觉地搞“富门寒教”。在美国,家长让孩子们从小“自找苦吃”,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瑞士,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给人家当佣人。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在家里要承担一些义务。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不起磨难、没有顽强的毅力,是成不了栋梁之材的。

与人交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性、宽容性,及时矫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再加上住房的封闭性,人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一部分家长出于种种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走动,使得孩子之间交往减少。应当指出,这已经构成扭曲孩子人格的危险因素。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第7篇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基本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城市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大人甚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等到你需要他或她劳动了,才发现孩子怎么这么“懒”、这么“笨”,很多事不想做也不会做。殊不知这些都是因家长疏忽导致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也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孩子家务劳动时间要少得多,甚至只是美国的零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按说劳动应多于发达国家,却为何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呢?最根本的就是观念问题。许多家长这样要求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其含义是分数决定命运,一切为了考试,什么道德呀、体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那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劳动,劳动对于儿童成长有何意义?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刘亦婷的母亲讲述了刘亦婶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开始,刘亦婶就承担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的时候,问路、问价钱、请售货员过来,提要求等简单的事,都是由她出面去办。母亲有意识的让刘亦防从小多做事,并不是因为需要她分组家务,只是因为多动手、多办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他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的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的充实美满,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成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劳动,谁也没办法超脱。与其说等到长大了,面对许多事情束手无策的时候再培养他的劳动习惯,倒不如从小开始,微风细雨、循循诱导。应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长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劳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密切相关。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勤俭的品德。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劳动和制作都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过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伴随着思维和想象,促进智力发展。因此,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的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并给于具体帮助,使他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乐趣与丰富多彩。

现在的孩子与以前的孩子不同,遇事没有耐性、浅尝辄止,是他们的通病。家长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毅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战胜困难。同时,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上培养孩子的顽强毅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性格。

有人说“天才就是勤奋”,也有人说“天才就是毅力”。不断的勤奋就构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幼儿成人后能否成为有用之才,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8位考生特点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学习有毅力、勤奋、刻苦、独立思考,碰到困难能坚韧不拔。毅力,是成就事业的保证,是一切成功的必备条件。然而,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它对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强与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以生活习惯为例,可规定合理的制度,要求孩子必须遵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是十分重要的。马卡连柯指出,规定儿童在一定的时间起床,是对于意志的最根本的训练,它可以改正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的意志也有权为重要的意义。孩子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家长、教师要为孩子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自信和不畏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当他们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时,应鼓励他们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守。

那么,如何培养孩于的毅力呢?

激将法。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的情况下,对于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故意这样说:“我不相信你能独自完成这件事情!”“这道题可能要过段时间你才能解得来。”听了父母的话,有的孩子会不认输,悄悄地就把事情给办了,绞尽脑汁把习题想出来,以证明自己能干。这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故事熏陶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为了培养孩子具有顽强的毅力,父母可有意识地控集一些古今中外因坚毅魂强而成就事业的名人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受到了熏陶,得到感染,从而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榜样示范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要以良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给孩子一个有力直观的榜样力量。

竞争比赛法。有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凡事都要比个胜负高低,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赛局”,可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品尝快乐,在竞赛中磨练意志。

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能自觉地搞“富门寒教”。在美国,家长让孩子们从小“自找苦吃”,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瑞士,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给人家当佣人。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在家里要承担一些义务。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不起磨难、没有顽强的毅力,是成不了栋梁之材的。

与人交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性、宽容性,及时矫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再加上住房的封闭性,人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一部分家长出于种种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走动,使得孩子之间交往减少。应当指出,这已经构成扭曲孩子人格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