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8-09 17:17:59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前言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教学重点,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重点了解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知识范围的拓展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根本上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较多的收获。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短文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同时还应当从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有效的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做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满足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上获得全面的提高。因此,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围绕着这一教学重点,应当开展相对应的短文阅读训练、古诗词阅读训练以及经典美文阅读训练,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及完善的教学指导,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必须做到夯实语文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基于对语文教学的了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够有广泛的语文知识面,那么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将会比较吃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应当认识到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知识范围拓展的重要性,做到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采取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夯实和拓展,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教学质量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得到有效的开展。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基于语文的学习难度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正常的语文知识教学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方式有正确的认识,在长期的培养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常识,进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使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在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上获得有效的提升,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指明发展方向。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教学,才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基础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如何有效地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教学生成[J].现代语文,2011,(03).

[2]肖家芸.切合的才是好的———谈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3]朱则光.教什么和怎么教———语文教学设计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4]胡仁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J].教学月刊,2011,(11).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阅读有效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与应用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客观要求,而且还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与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有极大关系,在大力推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和必须做好的事。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教师感觉很难教、教得痛苦,另一方面是学生感觉很难学、学得费劲。教师希望通过详细解析几篇典型课文就能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方法,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读懂天下所有文章;而教学方式却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以备课代替学生阅读的方式,学生很少有诵读、分析课文的时间和表达自己思考成果的机会。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换来的却是讲台下学生的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学生根本就没时间去思考、没兴趣去学习、没动力去领会、没能力去感悟。

(二)有效教学理论简介

教学有效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其基本认识是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也是一门科学。目前教学有效性研究已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问题,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判的依据则是学生的表现和收获。早期的教学有效性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后来延伸到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行为。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也提出“阅读应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应使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去吸取知识素养,去掌握读书方法,去养成读书习惯,进而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思考

从知识体系的建构规律和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说,初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方法、历练学习能力和确立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因此,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显得极为迫切和意义重大。

(一)重点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是其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后才能发生的行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自主建构的内化过程。这就是说,有效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要强调学生个体的参与和表现。而实践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要求更高,只有主动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有选择地去感知内容和体味情感,学生才能与文本进行平等而积极的对话,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围绕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就不可能是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科学处理好“重点教导”和“梳理辅导”的关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既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又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高质量地实施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准备阅读教学资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将“重点教导”和“梳理辅导”相结合,而非简单地对每篇文章都平均用力。所谓“重点教导”,是指在每学期都根据文章类型和题材内容,分类选择 。“ 篇无论是主旨、内容、结构,还是遣词造句、修辞运用都具有特点的典型文章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

(三)妥善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关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认真读、反复读的过程中去领会文章的含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去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为博览群书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和活跃思维,而且会增加素材、知识和表达方法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以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实施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哲学家也告诫我们“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时也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兴趣对学习者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兴趣能使学生自愿付出努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二)加强指导、促进思考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对于刚开始涉猎与小学完全不一样的课内外阅读书籍的中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保证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尤其是要能够根据选材的不同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朗读与默读、速读与精读、口述与背诵等多种方式,对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进行各种阅读技能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评价是提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质量的保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重点教导”阅读课上要予以重视和应用好这一“指挥棒”。注重对学生思考成果和阅读结果进行及时恰当、富有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课堂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深层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参与深层阅读的体验感与成就感。要把全班作为一个团结进取、热烈活跃的学习团队去激发、去指导、去鼓励、去评判,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3篇

提升教学成效的核心就是创新、改革,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才能促使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往的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找出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和改革,力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兼顾学生发展,改革教学活动要求统一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如果在教学要求和教学活动中只是单一的“一刀切”,那么将会制约学生的整体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充分兼顾到各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三个层面分别设计难度要求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探究提纲、课堂提问与练习考核环节上也是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主要考虑到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不足,对应地降低难度,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分层教学管理中,以后进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主,鼓励学生“跳脚摘桃”,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率,防止边缘化;对待优秀生也相对地提高难度要求,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促使其重视学习,防止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丧失学习上进心。

二、前延教学关口,改革课前预习不足现象

大多数初中生只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前并没有充分地预习功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针对性,即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也不能形成良性互动。笔者针对这样的学习状况,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预习功课进行了科学的指导。首先,笔者让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是语文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笔者重视教会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预习活动,提高学生的预习技巧,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成功的预习经验,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另外,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预习难点搜集整理出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引导和点拨,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难点,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通过预习,笔者有效地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前延,改变了学生学习准备不到位的现象。

三、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传授,教学活动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成效也举步不前。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并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仅生动了教学活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还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影、音营造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纪录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学习活动中。其次,多媒体能提供巨大的教学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开展《中国石拱桥》的教学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的图片等等,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提高学习能力,改革师生交流互动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良好互动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也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能只是接受者。而以往的教学活动,只注重教师的单向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降低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笔者非常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在教学设计中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现象,让学生在教师主导的辅助下,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笔者根据均衡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设计循序渐进的探究思考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学习活动。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时,笔者没有听之任之,在学生遇到难点疑点时,及时地给予点拨和启发。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和完善。通过与学生之前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不仅提升了学习成效,也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创建立体模式,改革过于狭隘的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笔者通过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立体的教学空间,如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再如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生活为源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找准改革重点,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和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教学成效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4篇

一、 静态重点、难点

静态重点、难点又叫做预设重点、难点,是语文课程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难点。教师在撰写教案,编写教学进度的过程中,总体要了解本学期语文课的知识难点和基本知识要求,这是教师教案中预设的重点、难点。

1.吃透课程标准,清楚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吃透课程标准是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教学重点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语文教师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分类设定不同题材语文阅读素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预设静态目标。

2.理清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之间的联系。

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关照好这种联系,让语法知识与阅读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语法目标在这里是预设的复习重点,也是预设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分类好这些重点与难点。

3.阅读主旨。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信息的接收、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养成、思想的建构。这几个目标在不同题材语文素材中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题材的语文素材,设计好阅读教学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二、动态重点、难点

1.了解学生阅读困难层次。

从阅读的目标层面,不同学生遇见的困难不同,但对于同一题材的阅读素材来说,也会遇见一些静态难点重点之外的随机问题,而预设的静态难点重点反而不是学生的难点重点,甚至多数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些重点难点。比如语文基础知识、语法修辞等阅读,这些知识由于属于另一个训练范畴,学生在其他类型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而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备课虽然将这些作为难点重点预设,但实践中却不能作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发现这些难点重点,同时也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前预设到“这些意外”。其主要的针对措施就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层次。

2.了解共性问题。

要了解共性问题,必须是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完成阅读引导问题之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心得,对于学习小组中多数学生阅读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作为动态难点重点做讲解,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养成阅读习惯与兴趣。

3.了解个性问题。

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动态难点重点可能会更多;同样对于差生来说,以前的静态阅读难点重点也可能依旧会成为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在这些地方。同样题材的阅读素材,学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接受问题,也会提出不同类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预设这些动态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88-01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却因为教学效率低效而饱受诟病。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他们未能准确定位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角色,学生在学习时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探究,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帮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目前语文的相关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真正科学有效的语文学习不能将记忆作为全部,而是应该适当地进行自主性的实践操作,将自主分析探究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语文学习法。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切实地感受到自身地位的提高,以便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的效果。

一、主动探究为主,积极引导为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知识和灌输思想为主,忽视学生自动的学习,给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很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孩子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伟大的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创造和谐、舒适、欢乐的教学环境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就会乐衷于学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积极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语文阅读,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及时纠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和温情。比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时,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将不懂的词语、句子画下来,查找资料直到最终理解为主,然后提出自己对这篇课文的初步认识和体会。课堂上,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后进入评估讲解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景,鼓励想象和创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好问题情景教学,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这种目的任务型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让思想任意驰骋,发散性思考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核心含义。尤其是阅读一些内涵丰富,文体却短小精悍的文章时,设置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挖掘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由于好奇心较强的缘故,假如对某件事或者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将课文内容转变为有趣且易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体育世界》一课时,可借助录音机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各种体育运动的声音,并让学生说出答案。在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出今天的主题《体育世界》。教师可在课前先使学生收集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图片,由教师在课堂上展出,并举办体育项目展。在举办体育项目展时,首先学生需要认识这些体育项目,了解体育项目的名称,并讲解项目的功能与作用,由学生积极发言,并上台给体育名称标上名字,假如其他同学发现有讲解不完整的地方,可进行补充。由此教师便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了解了各个体育项目,也深刻的理解了《体育世界》的内容,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理论结合实际,丰富课外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内容,其是一种以人的主观意识与所接触的事物达成共识的理解活动,而思维就是理解的工具。要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阅读中去,加深认识和运用,因此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关键途径。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比如经常举办一些朗诵诗会、读书笔记汇报展、创办图书角等;二是,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动手写读后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三是,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创立语文兴趣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举办一些

五、积极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假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写作比赛、读书交流、文艺展示等活动。

就能够有效的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更加积极的应对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学习中遭遇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假如学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教师不能当众指责学生,可使用委婉的语气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以此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卑或者必反心理。培养学生自信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在讲解《学步》一文前,每位学生都问问自己的父母,自己学步的经历,鼓励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说出自己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使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心内,建立自信。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多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6篇

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

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知识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重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这些正是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农村初中教学是很必要的。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二、充分展示感性化、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但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三、通过合作模式,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

在农牧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出师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征前,诸葛亮为什么反复强调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你觉得诸葛亮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课堂发言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关注,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五、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农牧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开展朗诵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喜欢的篇章,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加深对语文作品的理解。2.举办读书交流会。初中语文教学可适当地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交流会。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衔接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 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会觉得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导入,通过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豪迈的风格,并在理解鉴赏词的时候,把两首《沁园春》进行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到“必修一”的写人写事时,可以联系《背影》、《老王》、《散步》、《羚羊木雕》等初中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写人写事的课文,回忆写人写事文章的特点和要求,把高初中有关写人写事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训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地提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举一些初中学过的例句,如讲到文言句式时,可以举“微斯人,吾谁与归”、“甚矣,汝之不惠”、“莲,花之君子者也”、“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等学生熟悉的句子来讲解,学生重译这些句子,容易找出规律,自然会对各类句式的特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以熟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整理归纳,点拨启迪,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加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步伐。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能力层次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它把课标的要求具体化了,老师要熟知初高中在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在初中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学上盲目的重复或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