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大概念(合集7篇)

时间:2023-08-06 10:45:35
初三化学大概念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课 重难点教学 方法突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46-02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化学概念掌握不到位会对化学知识的精准把握产生阻力。学生解题出错,多是在化学概念的精准把握与灵活地运用上。如何让化学概念课不流于形式化,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课的学习中,厘清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突破。

1、关于初三化学概念课的教学反刍

1.1 初三的化学知识,化学概念是基础

化学概念在每节课都要会涉及到,化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反应形式和变化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理论体系性。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的学习,能真正地掌握住化学知识的精髓,必须从对化学概念深刻的理解,牢固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对化学概念进行应用。

1.2 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果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住的话,那么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牵绊,学习就会受阻。可见,学生基本概念的牢固掌握,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突破化学概念重难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牢固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尝试,势在必行!然而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化学概念的强调,教材概念语言组织不够严密。在概念教学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必须反复强调,对比总结。

1.3 初三学生对化学术语掌握不熟练,懒于探究区别近似概念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感觉,尤其是化学概念中存在一些描述性材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就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产生畏惧,误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理科。但由于一些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词意相近实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正确地把握运用。

2、初中化学概念课教学现状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化学能力的前提。对于化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概念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普遍欠缺那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习惯。目前,由于初三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张,对于概念多数师生在挖掘深度上欠缺。通过概念“打眼点”,去把握概念的精髓还是缺乏力度的。

2.1 课堂上概念教学剖析方法欠妥

初三化学是一门“理科中的文科”的误解,原因之一就是化学课本各个章节里的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是学习化学、掌握化学学习要领、规律等方面知识的基础。这些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难点,需要学生大量记忆。多数学生停留在机械的背诵上,对于化学概念内涵,并没有做到理解基础上,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课上,对于概念突破方法选择的不适当,造成对概念教学剖析不深入。初中生能对周围的事物形成初步的认识,对自然科学方面高度概括的概念性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更系统地归纳,较严密地接受科学概念观念。他们对实验性操作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概念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教学实施时应当充当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不能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2.2 实践中概念教学未做到“以生为本”

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对概念学习感到难以掌握。原因在于学生阅读能力弱;认知结构脉络不清。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能效,通过灵活驾驭教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深度,随课程总数增加而增多,但都突出了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必须善于对知识的自己积累。老师在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与化学知识内容掌握的准确性上大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原理与公式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实际的简单的应用。

大多数学生的依赖性较强,遇到难于理解的概念,存在机械掌握――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重复记忆就能够轻松应付。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对于概念也就产生了厌烦,不愿、不能准确的记忆和运用。

2.3 僵化的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融会贯通

初中生独立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但教师普遍存在让学生对概念死记硬背的现象,对概念学习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关注不够。以至于学生脱离开课堂遇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

初三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一定的加强,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应有的耐心与定力,不能把握住自己。老师关注不够就会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偏离概念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化学概念的掌握。需要加大力度克服学生依赖性与被动性,培养初三学生的自觉性,明确学习目标,能够主动地深入学习。

3、厘清化学概念教学重点,靶向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概念共有200来个,这些概念可以分为几大类,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易混的概念区分开,牢记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对重难点的突破,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概念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概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初中化学课概念时,对概念课重难点突破的教学方式,需要因“概念”而异。

3.1 准确到位、多角度剖析概念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形成,多数是从大量的同类事物具体例证中概括发现的某事物的共性的过程。教师对化学概念的讲解时,需要在对概念深刻含义的理解上,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个化学概念都有各自的关键词,教师需要对化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到概念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概念教学准确到位才能深入到化学概念的实质,多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学生读透抓住化学概念的精要。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全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灵活地运用,才能将化学概念真正地掌握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剖析、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领会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如,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中所产生的不同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概念。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巧,形成概念。如概念“催化剂”学生在理解“改变”一词时,存在片面性,理解为只有加快。笔者在突破这一概念中的两个词“改变”和“不变”,帮学生深入揭示关键词一一一不仅包括加快,还包括减慢;其中的“不变”,不仅包括质量的不变,也包括化学性质的不变。笔者让学生实验一组,做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加快速率实验;实验二组,做负催化剂减慢速率的实验演示;实验三组,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残留固体进行溶解、过滤并烘干二氧化锰,让学生彻底理解“改变”和“不变”两个词意。

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学生误解为氧气,笔者在教学中,对概念中的氧,帮学生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氧气,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笔者对概念进行多方法剖析,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靶向概念含义实质,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3.2 利用语言的准确性,精准捕捉概念易混靶向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有的比较相近,容易造成学生因不能准确的比较而造成混淆。对于这些易混淆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比较,慧眼区分,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准确捕捉到语言表达上的易混点。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学习这一课时,有两个易混的概念就是“氧化物”和“含氧的化合物”。

氧化物的概念应强调两点:第一、必须是两种元素组成,第二、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才叫氧化物。像氯酸钾(KclO2)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它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在“氧化物”的概念上,有些同学会误解为“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突破概念重难点,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给出氧化物的定义并分析:“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为了绕过学生能够准确捕捉到概念之间的易混点,笔者趁机提出问题:“是不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叫做氧化物?”,为学生留白比较“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者之间的异同。(1)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都是化合物。(2)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矗E意到易混点是: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H2O,CO2,CO。而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意: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超过了“氧化物”的范畴。举例:H2O,CuO,KCIO3,HNO3。由此可以看出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是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但它们都是化合物。

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比较高度类似的概念,突破的概念教学重点的方法是,抓牢概念自身特点,及时比较发现概念间易混点。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概念的内涵,在复杂多变的化学概念学习之中才能屹立不倒。

3.3 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绎解析概念本质

不少化学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验,需要将概念还原到实验中,实验可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透过有趣的实验现象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自觉对概念作出正确的推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如,初三化学教材的绪言部分,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对于初学者而言,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洞悉概念本质。如“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变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水,再如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学生自然总结出整个变化的本质,――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3.4

用直观法突破概念教学重点,让难点层层剥落

在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理解困难,单靠语言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难点。必然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为突破概念教学难题,选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化难为易,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强调以人为本,初中生的思维仍然是以直观为主。较微观的化学概念学习可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原子、分子的结构,这些微观粒子学生难以想象的。借助模型演示的形象和直观性,在理解原子、分子的概念会很轻松。不少同学错误认为“分子就一定会比原子大”,为突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难点,笔者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将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给学生: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突出本质,突破概念教学重难点。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系统性

一、重视初中数学概念的系统性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关系,在数学概念知识的设置更是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依靠教材对学生数学概念问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系统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既不会感到吃力,而且愿意深入学习。如,对于浙教版数学第一册《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中先通过对有理数概念的学习,最终引导出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等衍生概念的学习,从一个概念到多个概念,从单一概念到最终建立“有理数”这个系统化概念,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建立初级概念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深层次的数学概念学习,有利于学生各个击破,逐个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科学引入概念,重视内生外延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概念的引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概念特点,采取事例引入、复习引入和类比引入,如对于浙教版中“数轴”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直尺”等生活化的物体,找出共同点,最后引入数轴的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轴概念。教师要充分借助生活中的物体,将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快速、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在浙教八年级下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找出未知数最高次数的差别,再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类似概括”,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且还能区分二者的异同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浙教版数学概念学习中有许多可以运用类比引入的方法,如对圆锥与圆在体积上的类比,可以得出圆锥体积的概念;通过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类比,最终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知概念的对比分析,从而引出全新的数学概念,更有助于学生掌握。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概念进行深挖和延伸,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关于正方形、矩形、菱形等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几种图形的概念经常出现在数学判断题中,概念高度相似,让学生很难把握。所以教师要从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入手,逐个添加特殊条件进行概念的深入挖掘和向外延伸,帮助学生抓住几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更清晰地掌握它们的概念。

三、运用数学概念进行解题练习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本概念;体系化;教学研究

经历了小学数学学习以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雏形,在数学基本概念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这也是继续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对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探究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首先要接触的就是概念,而数学概念往往是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去描述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理解起来非常单调、枯燥无味。教师完全可以从数学概念入手,通过展开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全方位的掌握数学概念[1]。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数学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三个村子分别呈三角形的状点分布,问,如想在村子附近建一所小学,应该建在哪里才能让三个村子的学生上学所走的距离相等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开始发挥想象并且画图去探究,应该设在哪里才是最合适的建校距离。再比如,在谈到用方程式解决问题时,可以结合商场甩卖库存积压商品举例。如某商场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两件皮上衣,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在这次买卖中商场是盈利还是亏损?通过这种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价值,还增进了对数学的感情。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形象地掌握了各种数学基本概念,而且能够对这些概念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对数学概念进行主动性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对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体系化构建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仅仅只是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初中数学的特点概括地说,主要有三大特点:知识的抽象性大、知识的密度增大、知识的独立性大。因此,必须进行体系化构建。而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概念是约定而成的,学生掌握概念的方法只有死记,对此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反,只是让学生记住教材上的概念,再通过讲解教材上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这种状况在提倡素质教育,且对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是不适宜的。数学基本概念的体系化构建不仅仅是知识的体系化,而且还指思维的体系化、层次化。初中数学主要是思维与技巧的学习,技巧可以通过记忆和多做习题来掌握,思维的锻炼却是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渐进式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锻炼需要分阶段进行。思维的发展遵循“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以及“多向思维”的过程,而学习兴趣是贯穿整个思维发展过程的最好的老师。

三、初中数学教学体系化构建中应遵循规律

初中数学基本概念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等鲜明特点,数学定理、定律、公式是对一般规律的揭示,具有普遍性,我们发现有些数学问题由具体进到抽象更易理解。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用“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学生用合适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立体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尽管同学们之前已经有了两年平面几何的学习,但初次接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寻找3D教学素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形成立体的概念。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便于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初步知识。

1.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思维

抽象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教师怎样把抽象的概念清楚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通过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直观感性材料呈现给学生,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不但使学生容易理解深奥的概念,而且能与生活衔接起来,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书本的学问。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思维的多向性,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G633.8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集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和思维方法为一体的,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生动有趣的学科。[1]初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程,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并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不会学或学不好。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化学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与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设灵活的教学活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重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时,往往只对概念本身进行讲解,忽视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以及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孤立地学习概念,不能理解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导致学生会背但不会用,无法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即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化学基本概念的增多,化学知识的累积,学生无法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构架,导致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会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知识,是构建化学知识大厦的地基。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角度,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从教师教学角度看

将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领进化学世界的大门,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2]只有当学生正确理解并深入掌握了化学基础概念之后,教师才能将化学教学扩展和延伸,即从点扩展到线再扩展到面,从而完成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

(二)从学生学习角度看

化学基本概念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因此,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之间的化反反应和化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所以,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更影响了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容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本质的概念一时难以理解接受。而化学基本概念则是对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如果用理论讲解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认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直观教学方法包括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可乐饮料、白糖水、净水、铜丝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查看可乐瓶上的成分表,让学生知道可乐饮料是由水、焦糖色、柠檬酸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同时让学生分析白糖水是由白砂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而纯净水只由水一种组成,铜丝只由铜组成。最后教师总结,以上四种物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像可乐饮料、白糖水等是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另一类像纯净水、铜丝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这样,通过展示实物和分析物质成分,可以让学生直观具体又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概念,学会判断哪种是混合物,哪种是纯净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括精髓,形成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语言精练,有的学生会背诵却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精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基本概念分解成若干要素,找出其中的核心,对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剖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溶液概念时,化学教师应提炼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概括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稳定性。通过对基本概念精髓的掌握,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

(三)比较分析,加深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混淆记错等问题,因此,化学教师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应该将具有比较关系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分析讲解,通过比较基本概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对两种概念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即“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学生通过理解区分这一关键部分,就能够正确分辨出哪种变化是物理变化,哪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联系现实生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化学运用能力,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挑选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从身边发现化学,参与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从而掌握化学概念。由于这种将实际生活融入到化学课堂之中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热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白色的水垢,将白醋放入水壶中煮沸,就能够有效清除污垢,这是因为白醋中的醋酸能够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镁盐、水和二氧化碳,将水垢被反应而除去。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小窍门引入“酸和碱”的知识讲解,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并鼓励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学习。

五.利用现代科技,宏观化学基本概念

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比较抽象、微观的化学基本概念宏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4]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和离子时,因为受其微观特性的限制,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比较抽象,而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成熟,还需要感性认识和具体化认识的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微观的、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用图片、Flash以及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等形式展现出来,就能够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难题。

六.错例对比,完善化学基本概念学习

随着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增多,化学基本概念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往往会出现记混、记错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温习旧的概念和知识点。从侧面或反面的对比,加深理解、牢记概念,完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可先给出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的,叫氧化物”。然后教师列举出含氧的物质,如“H2SO4”“KMnO4”“CO2”“NO2”“CaO” “O2”,让学生分析哪些是氧化物,哪些是含氧的物质但不叫氧化物。通过对比纠错,学生可以确定“CO2”“NO2”“CaO”,是氧化物。而“H2SO4”“KMnO4”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有三种,不是氧化物。“O2” 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只有一种,也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有且只有两种元素。教师进行总结:氧化物是一定含有氧的化合物,而含氧的物质不都是氧化物。通过这种反例纠错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从而完善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结束语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多种教学策略的辅助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同化和运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进而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将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思维锻炼和实际运用等融入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峰.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89-92.

[2]祝远梅.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J].神州(中旬刊),2013,(11):192-192.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5篇

为了探究初中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对于化学概念的学习情况,研究者采用试卷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探究了三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方式对三个平行班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课堂观察结果与试卷分析的比较,对于化学概念的学习而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结果有较大影响。教学中应当善于引导,使学生重视关键词的学习,同时注重概念内涵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增强概念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化学概念;教学方式;初中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化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及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校教育存在教和学两方面,初中生化学概念的“学”是否也受“教”的影响呢?研究者运用作业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对三个班级的三名教师进行了研究,对比学生的概念困难点和教师的上课方式,探究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了探究不同教学方式对化学概念学习结果的影响,采用试卷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相结合,收集某中学初三三个平行班三位教师的课堂录音以及三个班的作业进行研究。

二、实践研究

通过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录音进行分析发现:1班教师课堂教学用词严谨,概念的内涵讲解与练习并重,同时概念教学中善于运用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同时渗透练习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知识讲解覆盖面广,注重概念间的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结构图,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但是教师课堂练习题目较为基础,应用型较少,仅是核对答案忽视题目的讲解。2班教师课堂教学注重教,概念的关键词和内涵讲解十分详细,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并辅以实例、类比进行讲解,但是讲解过多,对于学生的学缺乏引导,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主学习和课堂练习时间较少,概念的应用性较弱。3班教师采用在练习中掌握概念的教学方式,主张“从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上课善于引导,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但是课堂分配中过于注重练习与探究,“教”与“学”缺乏同步性,概念的讲解环节较为薄弱,且概念描述不完整,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过关,没有关键词的辅助讲解,学生依靠大量练习学习概念,对概念的内涵理解存在困难。通过试卷分析,三个平行班的试卷总成绩1班居首,2班居中,3班较差。其中1班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及简单应用型题目错误率低,迁移应用型题目错误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对概念关键词的理解掌握度较高,但是对于概念间的迁移存在困难。2班学生对概念的识记及理解型题目错误率低,应用型题目错误率较高,可见学生对概念充分理解,对于概念的应用存在较大困难。3班学生应用型题目错误率低,概念理解型题目错误率较高,学生仅限于知道核心概念的使用范围及条件,对于概念不予理解,造成本末倒置,无法从根本上学习、理解化学。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课堂观察结果与试卷分析的比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概念的学习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于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一不可,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同时在概念间进行联系,并与练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王茹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东移,沈理明.对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11,10:65-68.

[2]吉彦军.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化学中的概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96-97.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6篇

【关键词】化学概念 分化 途径

初中的化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学习化学知识与方法,初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加工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等都会引起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性变化。一般而言,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中所涉及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导致学生初中化学学习成绩产生分化。

一、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界定

分化本身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科领域,指某特定正在发育的个体细胞中进行形态的与功能的特殊变化而建立起其他细胞所没有的独特特征。运用到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化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而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与难度的加大,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会变得日益明显,通常就称为学习分化。初中化学学习分化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化学概念的发展与增多,化学概念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大,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相应的学习化学兴趣逐渐减少,因此表现为其学习化学的能力逐步下降。

通常指的初中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进行概括所得的化学语言,通常包括初中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与反应规律等。化学概念的每个字、词与每句话,甚至每一注释都是经过慎重的推敲而得以确定特定的意义,从而能够保证化学概念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因此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必备基础知识,完整而准确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好化学的必要前提。比如在初中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化学式与溶解度,物质的量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均是化学概念。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初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掌握了特定化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应该说,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核心,它既包括相关化学知识结构的静态内容,同时又包括其形成化学知识结构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加工动态过程。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概括能力的差异,对初中化学教材可以分化具体性表述化学概念与定义性表述的化学概念两个大类。

二、初中化学概念学习的分化过程

初中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导致产生学习分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几个方面。不同初中生在学业水平上产生的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必然导致各层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存在着较大较为明显的差异。化学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同一化学概念的学习分化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记忆特征和言语表征,以及简单推断。化学学业中等初中学生和学业困难初中学生比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和简单推断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层次的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与能力自然产生分化的具体现象。

初中化学在经历一年的系统学习以后,针对不同的化学概念学习产生分化现象,随着化学知识内容加深,初中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的差异性得以显著增大,化学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在整个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却会减小。在初中学生中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存在显著性相关,化学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具有促进和提高的明显作用。在化学概念中的具备记忆特征的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言语表征中的简单表述与完整表述,简单推断中存在的一步推断与多步推断等领域主要是不同学业水平的初中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产生分化的明显特征。

三、减少初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途径

首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愉快地让初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形象地感受到有关的化学概念。初中生在化学概念形成的重要感知阶段,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演示实验和实物模型或者视听媒体等来展示化学概念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初中学生从中立刻形象地了解有关化学概念的信息,从而为自身内化这一化学概念奠定扎实的感性基础。

其次,可以运用合适的语言表征来描述化学概念的定义,从而能够清晰界定化学概念的外延,并且能够透彻分析出化学概念的内涵。化学教师可以用明显的生活化与口语化特征,促使能够反映一目了然的化学信息,从而非常容易被化学初学者掌握的、能够直接观察或罗列比较的具体语言来顺利对化学概念进行表述,非常科学地界定化学概念的基本外延。初中阶段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化学概念,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并不强求与教材文字表述的完全一致。但是对于初中阶段重点的化学概念,则需要教师运用去伪存真和去粗存精的抽象思维过程,进行严格、科学与准确的定义,力求能够全面反映出化学概念的深刻内涵。教师应该突出化学概念中那些明显而至关重要容易忽视的关键字、词和构成化学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条件。

第三,设计多种多类化学关联例证,进一步强化化学概念的对外普遍迁移能力。初中化学概念形成的初期通常都是呈现典型实例以概括出精要的定义与明显特征,以便能够从多个侧面将某些化学无关或关键特征设计成思考问题要求初中学生进行辨认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清晰回答来形成概念。还可以促使初中学生的正向概念,亦可以通过反例来显示概念的关键特征等。

总之,初中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吸收蕴含着初中学生的能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在形象认知的场景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从感知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实际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静.化学学习优等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8(l):29.

初三化学大概念第7篇

关键词:物理概念;巧妙引入;概念形成;巩固

事实说明,很多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不能按照教师设想的那样顺利地发展,常常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物理概念时遇到了困难,这是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概念数量多,而且涵盖面广,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将认知性的物理概念分成三个水平:(一)了解,是对概念的初步认识,只要求说出概念的要点、大意,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二)认识,是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含了解的要求外,强调应知道概念的确切含义,要会用它来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三)理解,除了包含认识的要求外,主要是运用知识的要求更高一些。因此,要想更好地做好物理概念的教学,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物理概念的教学能否成功,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若教师能下点工夫,做点功课,用新颖的方式引入物理概念,吸引学生的兴趣,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1.精心设计生动的演示实验,刺激学生感官神经

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从生动入手。生动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值得的。例如上《静电现象》这一课,讲到摩擦起电的概念时,我用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放在一个同学头上吸引该同学的头发,同学们很快被吸引住了,发出“咦……”“啊……”的声音,当我看到同学们瞪大的眼睛、张大的嘴巴时,我就知道我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2.精心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引导初建物理概念

新课改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学生活动引入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我让一位同学用两只手压住同座位同学的一只手,被压住的同学用力抽手,两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手之间产生的力,从而引入“摩擦力”。学生活动除了动手操作实验外,也可以用问题讨论的形式,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

3.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从生活走进物理

对于初中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引入“惯性”概念时,让学生观察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从而引入惯性,贴近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引入物理概念

概念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不能忽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用一段录音、录像、图片、动画等,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概念动态化,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如在引入“速度”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一只大公鸡和一只蜗牛同时从起点出发,慢慢地大公鸡会走到蜗牛的前面,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将要学习的概念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概念的巧妙引入,一方面能引起听课学生的注意,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概念用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1.应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帮助形成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中涉及许多研究方法,诸如“类比法”、“对比法”等都对物理概念的教学有一定的作用。如在定义“速度”、“功率”、“密度”等概念时,思路是完全相同的,即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教师通过类比,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

2.重视学生对概念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在概念形成的初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甚至还存在某些错误的认识,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对学生出现错误应高度重视,切不可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例如,当像如图那样截去一半后,长方体密度将如何变化?或许有学生回答质量减少一半后密度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了。针对这种错误认识,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截去一半后,长方体质量m如何变化?体积V如何变化?那根据公式ρ=m/V可知,密度ρ如何变化?最后再加以强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虽然可以由质量和体积进行计算得到,但与质量和体积均无关系。通过错误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不断释误,理解和反复认知的过程中,将会促进自身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长久记忆。

3.注重物理知识前后迁移,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很多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能够理解到位,却从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从而收到一石数鸟之效。

三、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只有通过运用、练习,才能加深理解,使新学概念与已有的其他知识链接起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教学方法,具体可分为三个梯度,下面以“杠杆平衡条件”为例,简述这三个梯度:1.初步的直接运用,如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概念和规律对物理性质直接判断等。2.逐步提高的间接引申,如公式的变形使用,隐含条件的挖掘,推论的形成等。3.与其他物理概念和知识的交叉和整合,如利用其他知识为本概念、规律提供条件或运用本概念、规律为其他知识提供条件。一般在章节复习或总复习中提出,应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