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贸易业务风险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8-02 16:18:42
贸易业务风险点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1篇

在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国际贸易融资方面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居高不下。文章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类型及主要存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几点针对性较强的融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开展融资业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措施

就理论意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就是指各大银行基于贸易商自身资金的流动规律和需求,与国际结算工作的各个细节充分结合,以满足各大贸易商各方面资金需求的服务总和。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所主要体现的业务类型有很多,包括进口保证金减免开证、押汇进口、进口保函、出口保函等。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及贸易融资各项业务的不断扩展,其内隐的融资风险也开始慢慢显露出来,且事态越发严重。

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1.1风险类型

就国际贸易融资而言,其风险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汇率风险。汇率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国际贸易融资在业务上的经营特点体现出来的。在融资业务上,其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着国际业务,所以汇率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融资风险的变化。在具体的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由于各银行在流通货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币种汇率呈现动态性变化,故此,汇率风险由此而来。二是银行自身内部风险。就银行本身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效率,从而大幅度增加国际贸易在融资业务方面的各种风险。三是贸易商进出口信用风险。在贸易交易的各项融资业务中,如果交易人无法根据交易合同严格履行合同义务,那么势必会影响和阻碍各项既定目标的完成和实现。四是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这种风险出现的概率较低,但还是不可不防。在具体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如果交易合作的双方国家在政局上出现较大变动,或者出现偿债拖延情况,那么银行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的风险。

1.2主要风险

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上的整体业务现状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风险可重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押汇托收风险;另一类是放款打包风险。就押汇托收风险而言,又可详细分为三种。第一种,单据获取过程中产生的欺诈风险。在押汇、托收等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单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实际的融资业务中,针对单据产生的欺诈行为不可避免。第二种,贸易商进口、出口时自身内隐的风险。作为回收押汇、托收等业务款项的主要保证,进、出口贸易商自身的能力以及信贷情况至关重要。如果银行没有对贸易商的资信、竞争力等进行深入了解,相应的押汇、托收风险便会产生。第三种,银行在融资业务进行和办理时出现的操作性风险。在具体的押汇、托收业务办理过程中,银行必须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严格进行职责和义务履行。一旦银行所兑现的承诺或履行的职责不符合既定要求,那么,银行便会受到法律的指控,从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操作风险。就放款打包风险而言,其风险也可具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汇率风险。在实际开展和进行放款打包业务时,银行往往会提前结汇,这样便会产生相应的汇率变动风险。第二种,信用证风险。在信用证方面,客户如果不能充分保障其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银行便会在债务追偿的困境之中不断深陷,从而产生大量的信用证风险。第三种,企业资信风险。在实际的放款打包业务办理和进行中,一旦企业出现资信不良情况,企业便会面临一系列的资信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针对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加强融资风险科学管理体系建设

想要针对贸易融资建立科学化、高效化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银行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作为各项贸易融资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及抵御各种融资风险的重要载体,银行内部各项组织机构的科学化、合理化设置至关重要。针对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只有为其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职责明确,才能真正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约束。另外,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其自身外汇业务管理上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想要真正实现科学化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还需要充分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是彻底打破传统管理体制中的“行中行”,从而推动和促进本币业务和外币业务的同步发展,实现其业务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双层次发展。二是对统一的授权、授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为科学管理体制的建设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对客户进行统一授信。三是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规定,寻找符合其业务标准的意向客户,并建立相应的审批、审查授信等级委员会,从而成立对应的融资服务以及信用审批中心。四是针对信用证相关业务进行经营模式的建立和创新,打造高度集中化的经营模式。

2.2加强进出口企业的资信审查力度

首先,对进出口的贸易双方进行审查,重点检查和审核其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其借款申请人进行深入调查与核对,重点核实其基本情况。其次,彻底贯彻落实隶属于信用证之下的各项贸易业务的真实性,从而充分做好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最后,对客户资信进行重点审查。其审查应该重点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在银行中,客户的具体授信、业务往来记录以及信用基本标准;二是客户在财务方面的基本状况、管理效率和质量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三是客户的职业质素、业务水平、道德品质以及管理水平等;四是核心业务成员的业务技能。

2.3全面提升融资业务管理者的素质

提升贸易融资相关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扩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当务之急。首先,严格把控入职关口,最大限度地招纳和吸收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其次,重点做好岗位教导和培训,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此,可以将外汇政策、外汇业务管理等作为定期培训的基本内容,以此不断提升各大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思想品质等,减少和避免业务操作上违规、失误等现象,真正实现融资工作者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最后,积极强化各员工的风险意识。特别是针对隶属于国家结算项目下高风险的融资业务,必须始终保持严谨、慎重的态度,不断加强和提升员工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防范能力。

3结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全球化、经济危机不断扩展的今天,人们不得不认真且严肃地面对风险。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和进行贸易融资时,需要承担的风险极大,但是,只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相关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就一定可以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核心竞争力。

作者:王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严冬.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成因及控制策略[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9-11.

[2]李泽.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5):18.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2篇

在当今经济趋向全球化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国际贸易融资已经广为应用,但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影响,使得银行贷款融资中国际贸易融资量逐渐攀升,带来的融资风险也随之增大。本文详细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开拓国际贸易融资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措施

0 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具备重复性、短期性及高流动性的特征,注重的是操作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持续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国际贸易融资与其他信贷业务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融合了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于一体,不管是对进出口商还是对银行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并成为不少跨国性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然而,国际贸易融资所涉及到的资产业务、信用担保业务,不但具有风险,而且根据不同的业务其风险的大小也是各有不同,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国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物流风险、单据风险等。所以在国际贸易融资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其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措施仍然采取的是传统信贷模式,其对企业考核的指标重视的是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净资产、盈利能力、负债比率、现金流及担保方式和还款来源等方面。长期使用传统的信贷模式来管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1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银行内部存在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用证或其他融资业务时,操作过程中没有实施严格的管理,或者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造成大量缺乏管理、监察不力、制度松弛等不当操作的现象出现,从而导致资金蒙受损失,产生了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操作风险集中表现为:一是缺少必要的信贷监控系统;二是缺乏严格的贷款审查程序;三是贷款保障机制不健全。

1.2 银行内部存在的管理失控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的开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方式监控管理整个操作业务中的每个环节,并且促使银行内部有关部门及各分支行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外汇业务的程序上相对滞后,在不同的部门及分支行之间业务运作比较独立,在管理方面缺乏协调统一性,网络资源缺少共享,业务操作流程缺乏规范性,对各项业务没有进行细分统计,这就难以实现互相制约、监控风险及资源共享的目标。具体而言:一是对市场客户缺少深入了解,发现控制能力比较弱,风险预警不到位;二是有些商业银行中的分支行开展的进出口业务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融资业务没有必要的风险补偿;三是有些商业银行中的分支行内部考核机制存在问题,在年末进行考核时面临着完成国际结算业务总量的压力,对国际贸易融资降低了资产质量的要求。

1.3 进出口商存在的信用风险

我国进出口商总体效益欠佳,普遍存在多头开户结算、融资押汇与贷款现象,缺乏良好的信用状况。但是出于资金压力,经常孤注一掷,利用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国际贸易融资工具,从银行套取资金挪作他用,导致银行信贷资金体外循环,在名义上虽然贸易融资拥有追索权,但与信贷部门开展的依法收息一样,其实际收效甚微,难度非常大。

2 商业银行开拓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问题

2.1 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对风险进行早期防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快速预警制度、风险预警模块等方面还不完善,特别是一些重要风险指标暴露出非常严重的问题,如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水平等,缺乏真实的数据为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其次,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专业性高的中间机构较少,导致无法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难以提高工作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最后,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摊机制。当前有些银行尚未建立起一个涵盖金融同业、保险机构及总行在内的风险分摊机制,单一银行难以实现由风险分摊机制来有效化解流动性清偿问题。

2.2 国际贸易融资中缺乏灵活的授信额度管理

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包含了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在统一授信管理中往往是依据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资信水平等因素,最终为企业核定一个最大的综合授信额度,并且根据不同的授信业务品种给企业核定出分项授信额度。但是在我国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中小企业、贸易类企业,基本都是规模较小,这种情况下使传统企业的财务分析对其核定授信额度就失去了指导意义。虽然中小企业一般都忽视了报表的作用,但它们重视有形的房产抵押。可见,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类企业进行融资时所选择的策略比较滞后,跟不上国际贸易融资的前进步伐。此外,与传统授信审批的方式和重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并没有太大区别,时效性差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一旦确定了企业的授信额度,一年之内办理的业务只能在额度以内,而不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对授信额度进行随时调整。同时贷后管理不到位,没有从贸易融资的具体特点出发对物流与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

2.3 国际贸易融资缺乏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还没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办法,现在大部分客户经理对贸易融资业务依然按照以往的贷后管理模式进行贷后管理。这样就会容易产生两个风险:一是企业一旦出现违约,企业已经将充当第一还款来源的实物处理掉了;二是银行手里虽然控制着物权,但是对物权处理缺少应有的经验和能力,最终财产保全只能以追索担保方式进行,这样银行就处于被动的境地。然而事实上以其业务自身来防范风险是贸易融资业务所具有的特点,在对贸易融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强化定期审核前提下,同时要注重将贸易融资业务的特性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此外,贷后管理还存在一个明显问题,银行相关信贷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责任划定不明确,一旦出现风险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3 商业银行开拓国际贸易融资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3.1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防控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曾颁发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指导文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能够涵盖全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全方位强化风险防范体系,使得国际贸易融资中能有效防范风险。一是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能不断完善,就需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独立性的内部审核监督机制。内部审核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事后评价活动,它是对金融机构内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不定期、定期评价的同时,还要及时评价内部控制状况。二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就是要强化安全、信息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信息处理,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还要严格管理各种业务的档案,对相关资料建立起完整的保全制度,保障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及其相关事项能够随时被监督与检查。

3.2 创新信贷模式,促进国际贸易融资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的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强,在实践中能否获取业务的关键就在于便捷的审批流程。贸易融资业务需要重视的是贸易的真实性与连续性,审查交易方、信用记录、操作手续及贷后管理等方面,并且对贸易中产生的销售收入要引起重视,以及在期限方面要与贸易周期严格匹配等。依据业务自身的特点,以贸易融资的授信额度作为一种参考,实行全方位动态化的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首先评定授信额度时不能仅仅关注那些财务报表上的传统指标,可以运用一些更能表现出贸易业务特点的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以此作为授信额度的测算标准。其次,针对贸易融资强化授信额度评级的灵活性、时效性。针对价格波动较快的进口商品,可由季度、半年评级来代替原来的年度评级的套路,这样对授信额度可以随时减少或增加;更加灵活的方式是直接参与制定企业贸易流程及控制货权,临时给予企业单笔授信。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对于用静态数据核准的授信额度只能作为参考,贸易企业应该适用动态化的财务审核指标。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难以确定的风险,包括复杂的贸易和票据交割背景,对贸易融资业务来说必须坚持动态化的审查原则。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考虑到环境和企业本身的变化,只是单纯的、机械化的使用原有的授信额度,最终将使自身置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3.3 针对国际贸易融资强化贷后管理

首先,以动态审批为前提,按照不同贸易融资产品的差异化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贷后动态管理制度。建立这样的制度需要体现出以下两点:第一,要切实进行动态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随时跟踪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会对企业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当出现风险后,或是风险即将发生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尽量降低银行资产损失。其次,对银行来说贸易融资能掌握的货权。所以在贸易融资中掌握货权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银行对货物的监控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所以需要引人第三方监管机构,由专门的第三方代替银行监管质押物,控制风险的关键就在于此。此外,银行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质押物所具有的变现能力和企业自身的信用,如果货物有较大的价格波动,银行就应该要求企业及时追加保证金,或者尽快处置抵押物。最后,为了防范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强化联动机制。如果进出口商办理的业务是在相同银行,银行内部的联动机制就会发挥有效作用,保障银行对企业上下游情况及时了解,从而准确判断出贸易的真实性,贸易双方一旦出现信用风险,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加深,致使我们必须正视风险的存在,虽然商业银行开拓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较大的风险,但只要根据贸易融资的具体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备的贸易融资运作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使业务操作得到规范,就能将贸易融资所具有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终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3篇

国际贸易融资由于涉及了信用担保和资产业务,不仅存在风险,而且依业务的不同,风险的高低也有所区别,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单据风险、运输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因此,在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而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信贷的模式,即注重企业的财务实力、担保方式、企业规模、净资产、负债率、赢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综合现金流、新的负债等。长期以传统信贷的思维和方法来控制贸易融资风险,会产生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的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2.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3.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二、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1.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2.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将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3.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的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银行还要考察企业本身的信用以及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一旦货物价格波动较大,应要求企业追加开证保证金或银行及时处置质押货物。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1.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沿海城市到近年来的内地城市,出口企业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对贸易融资意识的缺乏使企业发展壮大受阻;另一方面,融资机构对融资风险缺乏有效预测和控制,直接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或大量的贸易融资只是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不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融资就是指资金的融通,是银行的一种信用行为。贸易融资是银行以出口商或进口商信用为基础,为其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可由融资银行直接提供融资,也可以由银行提供担保,使客户获得融资。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量也持续增长,从而对贸易融资需求也大幅增加。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在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模式上,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或信用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打包贷款、进口开证、出口商票融资、进出口信保融资等。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中,为国际贸易融资主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起到了剂的作用。早在中世纪,国际贸易融资就已经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贸易融资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逐渐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金融服务之一。各国政府也纷纷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调节外贸政策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引导商业性融资机构的发展,从而发挥贸易融资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金融资机构必须发展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从而带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和改革。国际贸易融资也逐渐从票据贴现、打包贷款等传统的金融服务,逐步创新出共应链融资、应收账款保理等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

2.风险预防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使得我国的外贸发展和银行业竞争加剧,国际贸易融资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发展的重点业务。国际贸易跨国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因此在贸易融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做到“风险可控”,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它可以使银行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金融业的风险特征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国际贸易融资中,才能保证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只有风险可控才能使业务顺利开展,这是风险预防的核心思想。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完善和发展,增强企业或银行的风险意识,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最大优势就是低风险、高回报、资金占用少等,而这些优点也是其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关注的主要原因。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对企业和银行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银行和企业在如何发展这项业务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假如风险将至,银行和企业就会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中银行和企业拓展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是目前中国融资机构的首要任务的。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首先源于对国际贸易业务缺乏经验和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融资机构一般过多的关注企业本身的财务能力,忽略了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对进出易过程业务知之甚少。在没有深入了解贸易背景、客户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客户资信的情况下,降低了融资条件,这些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由于融资对象都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导致风险相对集中,虽然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一旦发生利率、政策风险或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3.2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出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等。对这些风险占的防范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将银行的相关部门和总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的信用业务起步晚,国人的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中国监管部门认可的中资评级公司仅有5家,即便取得了评级报告,其可信性也大打折扣。在这方面,世界其它国家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如澳洲的Veda、南非的Experian、美国的PayNet第三方征信机构,可直接了解客户在银行的评级和信用得分,评估其潜在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的外汇业务处理模式比较单一,信息共享度差,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缺乏统一管理,相互制约机制,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监控风险的目的。在实际业务中,此类问题屡见不鲜,贷后管理不够深入,信贷人员只注重公司的财务实力和担保情况,对交易双方的贸易进程不太了解,在信贷资金拨付之后,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按时归还以及以什么形式返回都没能很好的掌握。

3.3 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较国内贸易融资,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国的国际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管理人才缺乏早已是众所周知。员工的知识结构单一,相关从业人员往往只熟悉与一些国际结算、信贷管理相关的知识,缺乏财务和金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其无法从财务资料和企业经营信息言面来掌握和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

4.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4.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的灵活性和适应广泛性,是促进外向型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企业大多是从国内销售转向出口导向型企业,缺乏外贸经验,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所以在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时,还要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贸易背景的审核。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外贸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企业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会随之降低,除了要严格审查融资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还要结合贸易业务背景来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意识还在于要有转移风险的意识,利用对客户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捆绑,跳出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控制风险。

4.2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和厂商系的融资公司先后都在借签国外的经验,开发信用评级模型,KPMG、德勤等都走在前列。

除此之外,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做好前期调查,找出融资主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和稳定的海外市场,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等。要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企业的信用情况,如企业的客户信誉。其次,要关注企业选择的贸易结算方式,因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在对应的国际结算方式下(汇款、托收、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而具有不同性质的结算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融资的风险。最后,还要加强贷后的管理,根据不同的贸易融资业务特、进出口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等特点,采取灵活的评级制度。

4.3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增加对贸易相关信用保险的支持

伴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已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贸易供应链担保融资,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其次,除了银行自有平台融资以外,还可积极开展第三方担保融资等。再次,由单一产品开发转变为提品组合或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根据企业需求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包服务方案,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需求、获得最佳效益。

为降低融资风险,融资主体可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达国家均有出口信贷机构,如英国的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加拿大出口开发公司(EDC),奥地利财政担保公司(FGG)等,而中国对应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4.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具备国际结算业务相关知识的从业人员,能够清晰辨别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要具备分析和识别能力,以便明确辨别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和银行双赢。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提高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形势迫切需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商品市场的变化情况,增强对国际贸易的市场洞察力。

5. 结束语

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分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它在外贸企业的业务中运用日益广泛,贸易融资存在其优点,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商业风险。风险无法杜绝,但是可以尽量避免,并不是大企业融资风险才小,只要规范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融资产品,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带来新希望。

参考文献

[1]焦利,《信用证融资风险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J],《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6

[2]周玮,徐铁人,《进出口贸易融资与外汇风险防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金融;风险;解决对策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我国的海关统计,在2011年我国的外汇收入达到了32755.77亿美元,增长了32%还要多。出口几乎增长了27%,进口增长了43%还要多。但是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少外贸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状况,外包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国内的金融机构,应该迎合外贸企业的需求并根据外贸企业的业务特点,对以往的传统的融资方式进行创新,为对外国际贸易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这种新的业务方式是根据对外贸易企业的订单来开展的,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所以解决外贸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是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1国际贸易融资的定义与优势

外贸企业的融资是在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下金融机构针对外贸企业资金短缺所开展的一项业务,目的就是解决外贸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这项业务中金融机构向外贸企业贷款是以外贸企业的订单为基础的,然后为企业提供一定量的资金帮其渡过难关,还可以为外贸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提供一定的担保。目前金融企业针对从事外贸的企业所采取的融资方式由票据兑换,信托的收据以及贴现等。在国内金融企业针对外贸企业的这种融资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进行金融业务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以传统的业务领域为主。目前有一些银行也针对外贸企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融通的方式,但是作为银行审查方式较为严格、刻板不灵活等特点。在国内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以传统的业务为主,比如信用证以及保函等。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以及全球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不断影响下,对于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的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层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金融机构针对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创新了融资的业务模式,这对于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企业融资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融资的渠道也更为广泛。贸易融资是金融手段的一种,对银行和企业都有利益,其对各方的优势有以下方面。(1)银行方面。贸易融资对银行业务来说具有风险小的特征,其业务过程的时间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以内完成资金周转,因此对资金进行了较为安全的操作。它是一种面向企业提供的普通贷款,是进行资金运作的理想手段,因为通过贸易融资贷款业务银行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其收益方式有多重来源,如各种手续费的收取、本币和外币的差价收益、追索权、跟进企业的联系,赢得更多企业的业务。它是现代银行之间增强竞争力的业务手段。(2)企业方面。企业能获得资金支持,拓展海外市场,是扩充出口的途径。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那就是血脉,能为企业带来生计的发展。若一个企业缺乏发展资金,也就不能完成更大规模的发展和赢利点,无法创新技术和购买设备,以增强企业在圈子中的竞争力。通过向银行贷款企业可以满足自身的经营活动,完成商品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帮助其开拓国际市场,化解资金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目前国际金融机构所开展的业务使得外贸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的灵活融资也更加的方便,但是也形成了更多的较为复杂的风险,包括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国家政局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客户的违约所可能造成的风险,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银行所可能存在的风险。

2.1汇率风险

由于外贸企业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国际间的贸易那么由汇率的不稳定以及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这种变化是由外汇的经济主体或者是持有方所做的某方面的决策所对企业造成的汇率波动所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外贸企业融资的过程中,由于订单所获得的资金非常有可能是外币,外币的汇率的波动和变化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有外汇汇率的波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那么就很可能会造成外币的贬值因而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2.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指的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银行的利率也是变化的和波动的,这种变化和波动所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上的不稳定性就是利率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使银行的收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银行的利率风险相比,国际贸易所形成的利率的风险要复杂的多。国际贸易企业融资所形成的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和银行的风险类似,也就是由于银行利率的变化会对企业形成一定的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受到利率的影响要更加复杂,其受到的不仅仅是本国利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国家利率的影响,也就是各个国家利率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很多国家的利率水平都是千差万别的,国家对于利率所采取的政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外贸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如果与外贸企业相关的某个国家的利率发生变化,那么国际间的贸易就会面临更大的融资风险。

2.3客户违约风险

目前金融机构所针对外贸企业的融资都是以外贸企业的订单为基础的,外贸企业需要金融机构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考察,那么这就很可能会造成企业违约的风险。这种由于外贸企业签订订单的客户的违约所造成的违约也叫诚信违约,一旦违约外贸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会导致破产。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客户的违约,最为常见的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对于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大型企业来讲如果其资金链断裂将会给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贸易的双方在贸易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和谐行为也会造成客户的违约。所以在进行外贸活动的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客户的违约行为。

2.4操作风险

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进行融资的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这项业务的特点使得在企业融资的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风险。目前在我国银行针对国际间贸易的融资业务还处于初始阶段,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在针对国际贸易提供金融支持的初始阶段,各个银行为了争抢这份业务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这些漏洞会对银行的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

2.5银行资信风险

在外贸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外贸订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国际间的结算方式更加便捷的情况下,在企业与客户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银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银行的资信问题也是造成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的管家因素之一,资信较好的银行能够保证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2.6国家风险国际间的贸易和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企业有着重大的关联,双方在其本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外汇以及各种金融政策是否稳定,都会对国际间贸易的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向一些战事较为紧急的国家出口物品如果得不到联合国的允许,那么这笔交易就很难收到货款。如果在进行国际金融贸易的过程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就很可能会出现国际间贸易的坏账。所以外贸企业所在国家的政局以及经济金融政策是否稳定对于企业的融资风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3防范对策与建议

3.1丰富资产结构,化解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外贸企业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如果想要尽量避免这些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金融衍生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的丰富来降低风险,使得汇率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我国国内的绝大多数银行都针对国际贸易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业务,银行逐年所涉及的国际间贸易的金融服务也是越来越多,如果银行所开展的针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是单一的,那么就会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在为外贸企业进行融资提供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要保证外币的非单一性,这些外币的多样性会对利率的变化起到对冲的作用,进而有效地降低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3.2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

目前在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银行在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金融产品的同时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利率风险,这种利率风险一方面是由国内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造成的,另外,国外货币的利率变化也会给银行的金融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控制与对冲利率风险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通过合理的利用金融工具能够有效地减少利率变化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随着金融业务不断的创新,我国的国债业务也在不断发行,这对于融资过程中风险的规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慎重选择银行

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银行对于国际间贸易的融资风险的规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好资信的银行能够使得企业融资的业务顺利进行,具有较差资信的银行就很有可能会给贸易融资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开展这项业务之前,要对贸易所涉及国的金融政策进行了解,避免由于国家的金融政策所给企业带来的融资的风险。

3.4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国际间的贸易金融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金融业务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使国际间贸易金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作为我国的相关法律部分应该加强对于涉及到国际间贸易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找出国际间金融业务可能存在的缺陷,以解决协调问题,使得国际间的金融业务有法可依,使得国际间的金融业务得到有效规范。

4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国际贸易融资这种业务方式为企业的融资降低了风险,也使得融资的渠道更加多样融资的方式更加灵活,这种国际间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才刚刚开展,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但是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来讲其具有较高的风险,只有认清这些风险,找到降低风险的方法,才能使得这项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民,李季刚.“一带一路”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2]郑雅元,罗雪梅.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4).

[3]陈晓桦.基于供应链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2016(23).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6篇

摘 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领地,但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商业银行 贸易融资 风险管理 对策

一、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种类简述

1.贸易融资的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及监管当局的政策法律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规定,对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来说还包括交易对手国的政策法律风险及我国与交易对手国的贸易政策。

2.贸易融资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行业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销售收款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来说还包括汇率风险。

3.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如贸易背景、所提供单据的真实性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与融资企业相串通,或融资企业利用虚假交易或关联交易骗取银行资金等风险。

4.贸易融资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指业务操作流程及操作环节存在的漏洞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融资业务发生前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调查,融资业务过程中的单据真实性、有效性、一致性的审核,还有融资业务发生后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跟踪与监管等环节的风险。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及风险认识不够

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在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开办贸易融资业务的紧迫性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次,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贸易,是一项必须掌握国际惯例、国际法律、国家风险、银行间的结算知识、市场的准确把握、信用风险的识别与操作方面的合法合规知识的一项业务,专业贸易融资业务人才的匮乏成为困扰各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与创新的瓶颈,专业人才的短缺对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中小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高效的沟通与运行机制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而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开办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比较落后,没有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得不到高效处理。又因为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历史数据较少,在数据分析及风险权重设定方面都没有优势,这也是缺乏有效风险管理的原因之一。

3.中小商业银行的无序竞争破坏了风险管理标准

因为贸易融资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利益的新战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优质客户,各家商业银行都给出了优惠的条件,若是为了争取客户给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办理融资业务,则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不良竞争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标准越来越低,增大了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4.贸易融资业务的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增大业务风险

贸易融资业务涉及法律的范围很广,包括票据法、物权法、抵押担保法、外汇管理法规等,因为一旦发生违约或纠纷行为,就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贸易融资业务的纠纷服务,但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落后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存在法律风险。

所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要一一解决,以推动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加强中小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制定严格的贸易融资业务内控制度

制定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首先要有完善的业务操作规程,对每一项开展的业务都要有操作规程可循,操作规程的设定要具有方便、易懂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操作规程中要明确每类业务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各个部门及各个人员的权限及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对于重要业务要完善三级授权机制,对业务流程也要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对业务中的权利义务进行分配,明确各岗位职责,责任到人。

2.进行部门设置改革,实行综合授信循环额度管理

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是采用综合授信模式,为了增加业务的处理效率,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客户的授信额度采取循环管理,当一笔业务终结后其所占用的相应的授信额度即被释放,这样的授信额度管理模式可以增加业务的处理效率,但风险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实时的风险跟踪与预警管理。

3.完善业务流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公司业务部门负责客户的挖掘及产品的市场营销,由客户经理将客户的融资需求上报贸易金融部(或国际业务部),由其出具相关业务意见后,客户经理撰写相应的授信额度申请,由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在确定授信额度后由结算部门进行业务操作,在这几个部门之间沟通的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应当注意风险控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共享,严格按流程办事,杜绝各部门内部闭门造车现象。

4.建立强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监督检查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业务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也包括业务终结后的定期检查,这项工作应由业务部门自查和风险管理部门检查两部分组成,贸易融资业务的监督检查机制是对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一个补充,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督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对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漏洞进行弥补,用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贸易业务风险点第7篇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2.3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