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德育基本途径(合集7篇)

时间:2023-07-31 16:42:18
德育基本途径

德育基本途径第1篇

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途径;缺陷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3-0069-05

立本明道、化民成俗、自修自得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3个基本途径,法纪不明则是它的根本缺陷。

孝悌一端连着血缘亲情,一端连着仁爱精神,通过以孝悌为核心的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的训练从小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提出君子最根本的德性是孝悌。

孝悌是根本首先因为家庭伦理关系是一个人最先形成的道德关系,孝悌是沟通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纽带。孔子认为人性是由“命”和“仁”组成的。命是人生来所具有的本性,“天命之谓性”(《中庸》);而仁则是后天所形成的德性和情感。如何从“命”出发达到“仁”呢?有一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具有自然的、命的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命,这种情感就是孝和悌。家庭成员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血亲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割舍不了的。人不能直接从爱自己生发出爱他人的情感,但可以从生命中本有的爱父母,爱兄弟姐妹之心生发出爱他人之心。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推及爱他人的父母兄弟,孝悌的根本上就生长出了仁爱。李泽厚认为,仁的结构包括4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血缘基础”,孝和悌通过血缘从纵横两个方面把氏族关系和等级制度构建起来 [1 ]。“孝悌”一端联系着“命”,一端联系着“仁”,是沟通命与仁的道德情感,是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本。

其次,“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古代一个基本的政治理念。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祖祖辈辈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在7 000年以前,半坡人就有了稳固的家的概念。孝的文化不是从孔子的时候开始的,传说中的尧帝就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他的母亲去世以后,他守孝3年。以孝著名的是舜帝。正因为舜很孝顺,才被尧帝选中做了帝位的继承人。中国文化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文化,孝悌是中华美德的根本。

因此古代的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是孔子所说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而亲仁”(《论语·学而》)的家庭伦理道德和日常交往道德规范的教育。这是立本的教育。《周礼·地官·司徒》里说:“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朱熹深得周代小学教育思想的精髓,亲手编定《小学》和《童蒙须知》等小学教材。他在《小学书题》中写道:“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亲爱、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

一个社会,到了父子成仇、兄弟相残、夫妻反目、朋友成仇的地步,道德的根本就彻底动摇了,道德就彻底堕落了。“”中,孝悌谨信被认为是必须铲除的封建道德,这对我们国家的道德教育伤害极大,伤到了根本。那时,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相互揭发,人伦关系被彻底撕裂。1978年以后拨乱反正,但无论从道德教育的目标到道德教育的内容,都没有把孝悌放在第一位,孝悌只在1988年颁布的《小学道德教育纲要》中在“爱人民”的主项下提到。五千年“孝悌为根本,以孝治天下”的道德教育传统断绝了!根本动摇了,我们怎么可以期待学校的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小学的道德教育要树立孝悌、谨信、亲仁的根本,大学的道德教育则要教育学生明道。小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大学的道德教育则是道德理性的教育。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礼记·王制》)“乡三物”是行,“四术”是文,是经典。六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人的和谐品格。《礼记·经解》云:“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孔子以六经教弟子,是要培养弟子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洁静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的品性。

中国古代的经典十分丰富,六经之外还有诸子百家、正史野史、文人文集、佛藏道藏,可谓汗牛充栋。如此巨大的宝藏蕴藏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为学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智慧提供了无限选择的空间。在西方也是这样,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提倡者都主张用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理性。在美国最早提倡通识教育的赫钦斯发起了一场名著阅读运动 [2 ],对二战以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们的大学里,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科学技术知识,很少接触探讨人生和人类社会的人文经典。作为必修课的人文社会知识只是西方某家某派的思想。

中小学阶段缺少孝悌、谨信、亲仁的行为训练,大学阶段没有明道修身的经典名著教育,做人没有根本,做人缺乏理智,怎么可以期待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呢?

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这是中国古代礼教的精义,通过礼仪和节俗教化百姓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乐文明的国家。余英时说:“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礼乐传统上面,也可以单以‘礼’之一字概括之。” [3 ]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宗教文化的礼乐文化。礼教与宗教的最大区别是:它没有对唯一神的崇拜,只有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以及对尊者长者的恭敬;没有神秘的宗教仪轨,只有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和日常交往中的一整套礼仪;没有至高无上的宗教经典,只有《诗》《书》《礼》《乐》等世俗的文化经典。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教的作用在于建立和谐的内心秩序和社会秩序。其化民成俗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说,礼教比宗教更加理性化和人文化。人的道德行为礼仪化、习俗化之后,也就真正地社会化和理性化了。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符合他所生活的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他才是真正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夷夏之辨不在肤色,而在文化。被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所化的人才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历代都有移风易俗,唐与汉的风俗就很不一样,但无论怎么变,礼乐文化所体现的仁爱精神不会变。在礼乐文化中,存在于教育关系中的仁爱精神具体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师爱生”。这是一种有差等的爱,既维护了父兄师长的尊严,又要求父兄师长以一种仁慈、友好、关爱的态度对待晚辈、弟妹和学生。

比如大学的开学典礼。《学记》里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天子派官员祭先圣先师,祭典上穿白色的皮弁服,祭芹藻之类的蔬菜,质朴简素,表示学生在先圣先师面前谦逊恭敬。先圣先师原就是志存高远,箪食瓢饮不改其志的人,死后也不会接受奢华盛大的宴请,祭祀时献上一把芹菜就行,他们仍在教育后来的学子,要淡泊,要谦逊,要敬重先圣先师之道。远古的祖先茹毛饮血,筚路蓝缕,所以要穿白色的素淡的皮弁服。这也是在教育学生要艰苦卓绝,质朴无华。《宵雅》即《诗经》里的《小雅》。开学即要学习《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这三篇是君臣宴饮的音乐,郑玄说这是为了勉励学生做官,并且要做上下和厚的官 [4 ]。在鼓声中打开书箧,是警醒学生收心,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业上来,告诫学生对待学业要恭顺谦逊。夏楚二物则是告诫学生,如果有谁违反礼仪就要受罚,目的是收摄学生的骄纵散漫,教育他们专心学习。

礼仪活动之所以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是因为礼仪活动将圣人的思想情境化和情感化了。受教育者身临其境,亲感其情,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被感化。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这是中国古代礼教的精义。

再比如中国的节俗。节日里家人要团圆,要吃特定的食品。“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离家多远,到了春节,在外的游子就是想回家。孝悌不只是一种道德观念,更重要的它是亲人之间的一种深厚情感,没有节俗,亲情不会那么浓烈地被体验到。故乡的黄花麦果,那么让人回味无穷,是因为清明节里,存有古风的人家要用它作供的。

所以无论怎么把传统节日当成“四旧”批判,节日中的情感依旧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不是那么容易被革命的洪流冲刷干净的。现在一些传统节日又有了假期,但节俗慢慢被人们遗忘了。还有人用黄花麦果作供吗?那蚕茧般大小的点心到底是什么味道?

美好的心灵是从小在醇美的习俗中浸染出来的。课堂上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传授道德知识,道德情感的培养离不开风俗习惯和日常礼仪的浸染。如何在新时代里创造性地复兴传统的礼乐文化,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大事。

个人私德要自修自得,用统一的、很高的私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是对个体生命和个性的不尊重。用统一的、很高的私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这是道德理想主义。道德理想主义的做法其本身就是不道德的。道德理想主义只会伤害道德教育。但每个人自己则要持之以恒地、不懈地追求完美的人格。过有德性的生活,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社会公德要有统一的要求,是因为社会公德所规定的行为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能做到的。个人的私德则不同,有忠道,有恕道。“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道,是做人的底线,做人的底线是不害人。做人的上线是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帮助别人,为他人谋利益。儒家的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在忠与恕之间行走。超过了恕道,就会是己所不欲亦施于人,坑蒙拐骗,专门害人。超过了忠道,就会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坑蒙拐骗的人是坏人,其实超过了忠道也不见得都是什么好人,很可能也是坑蒙拐骗。过犹不及嘛。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孔子说,圣人我是没有见过的,能见到君子就不错了;善人我也没见过,能够见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不错了。仁、善、君子、圣人都是一些理想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无限接近它,但要持之以恒。孔子并不是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他觉得能持久追求就很不错了。能持之以恒地追求也很难,因为人有许多弱点。这些弱点概括起来都是虚荣心在作怪。本来没有,却装作有;本来空虚,却装作充足;本来穷困潦倒,却装作富有得很。人很容易被虚荣心蒙蔽,不再追求更高的境界。人既有虚荣心,还有诸多的缺点与无赖,如果推行理想主义的教育,很容易把人培养成为虚伪之徒。

儒家的中庸之道,子思表达得最准确。《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有“天命之性”,天命之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率性之谓道”,只有根据每个人的本性率性而为,才是符合人道的。我们每一个人,包括父母和老师,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在私德方面按照我们自己的愿望去做人。教育部门更没有权利在私德方面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修道之谓教”,教育只能对率性之道作些修整。一是使每个人所具有的善良本性扩充壮大,二是制定公共的生活准则,避免每个人因个性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小学阶段的行为训练主要是公共行为规范的训练。而大学阶段则要自觉地养成中庸之德。“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情感没有发出是“中”,发出来而不过分是“和”。“致中和”就是修得一颗平常心。人有一颗平常心,不凭个人的喜怒哀乐干预他人,天地万物才会处在其本来的位置上,按照各自的本性自由自在地生长发育。许多人因为有偏爱或偏恨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干预了他人的自由。大爱无痕。天地无私,万物生长。致中和,其情足以容物,故其功足以成物。中庸之德,是为大德。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更应该对他人的私德保持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因为网络很容易将一种情绪放大,让个人承受强大的舆论压力。

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要反复申论,是因为有很多的历史教训。

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历史中,从容中道的理想有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某些时候部分教育思想家的思想中表现得非常浓厚,义与利的矛盾难以调和,个人的情感和需要难以取得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在两汉和宋元明清时期。教育应有止于至善的最高理想,但这样的理想成为一种普遍要求之后,只能导奖虚伪,因为没有人能止于至善,至善仅仅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的理想目标。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教育一方面导致文质彬彬、“不愧于屋漏”的真君子圣人一般高高在上,不可企及,另一方面导致天下率以为伪而不知耻,见不到人真实鲜活的一面,而人的欲望却又在阴暗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或在内心纠结成阴险毒辣,最终使教育走向了理想的反面 [5 ]。中国文化最要警惕的是理想主义。一要警惕理想主义的伪装,二要警惕理想主义的浪漫。

其实,我们日常的道德格言中就包含了这样的智慧。对待他人,要隐恶扬善:“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朱子家训》)不要揭人家的短,而要多多夸奖他人的善言善行:“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弟子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但对于自己,我们则要持之以恒地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格。这叫“严于律己”。大学阶段明道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性完美的过程。在中国,个人自我修养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儒家、道家、佛家都提出了许许多多的修养方法。儒家的修养方法有:安贫乐道;反身而诚;推己及人;动心忍性;保其赤子;持志养气;惩忿窒欲;格物致知;戒慎恐惧;以物观物;识得东风;民胞物与等等。道家的修养方法有:致虚守静;见素抱朴;柔弱胜刚强;后其身而身先;无为而无不为;齐物;逍遥;材与不材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等等。佛家的修养方法有: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净观;不净观;破差别智;破执着等等。孔子告诫学生,不要画地为牢。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佛家说:“人皆有佛性。”自修自得,时或不至,曾经努力过,不愧此生;一旦豁然开朗,成就人生,则不枉过此生。

社会风气容易被金钱和权力败坏。一旦社会风气败坏,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有所不能。做人的底线要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教育只能在人的道德完善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一个法度废弛的国家,无论怎样加强道德教育都是徒劳的。因为道德教育是导人向善的,法律制度是阻止人为恶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坑蒙拐骗、欺行霸市,这些行为已经不只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制问题,法律和制度惩处不了这些为非作歹的行为,由政府主导的道德教育就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由学校主导的道德教育也会因无法解释理想和现实的荒谬反差而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社会生活缺乏正义,老百姓的价值信仰就会动摇,产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疑问和冲天怨气 [6 ]。一旦价值信仰出现危机,就没有了必须要这样做和一定不能这样的事情,丛林法则就会取代道德准则。当丛林法则盛行时,受苦受难的总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可以收买权力的金钱,总是在无序的竞争中失败。而那些在丛林法则中取胜的人,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丛林法则中失败的人会因为不公平引起的失败而产生仇恨,一个被多数人仇恨的人没有尊严和安全感,总是担心仇恨的火焰会燃烧到自己的头上,只能在醉生梦死中麻痹自己的灵魂。“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众目所视,众手所指,其严乎!而最终的结果是,被压迫的老百姓起来造反,腐败的政权,重新建立新的秩序。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在一治一乱的循环中发展过来的。没有哪个腐败的政府最终不被。

在这一问题上,儒家“仁义”皆内的思想是存在缺陷的。孔子做过鲁司寇,抓的是鲁国的法制,但他并不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认为这样会“民免而”,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因为这样老百姓就会“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在西周,“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分别用两套制度来管理贵族和平民。到春秋时期,贵族统治开始衰落,孔子主张用礼来整齐老百姓,将礼乐文化推广到所有的人身上,这是一个进步。但孔子把更多的热情倾注到了仁政和德治上,并没有同等重要地强调刑政的作用。子思明确提出仁内义外,主张内外双修,但他的这一思想并没有得到他的继承者孟子的认同。孟子明确提出仁义皆内的观点,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尽其心知其性就够了。儒家中,荀子最为重视外在法规和制度对人的规范作用,但他的学生直接转向了法家,他自己也被排除在正统儒家之外。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建立起西方那样的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总是诉求于内在的良心,正义的原则常常遭到践踏,一个朝代到了后期整个社会的制度体系和道德体系崩溃,以至有千千万万窦娥那样的感天动地的奇冤。人作不了主,最后只能是天来做主。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始终是正统,其实,中国古代的盛世都是因为在推行儒家思想的同时加强了制度建设。秦代的一整套法制被汉代继承,汉家的传家宝是“霸王道杂之”。北魏和隋朝有很多的制度建设,这些制度也悉数被唐代继承,包括教育制度史上著名的科举制度。礼乐与刑政,同为国之大宝,不可偏废。

做人的底线是不犯法,做人的底线当然要靠法制来维持。道德的底线是遵守公共道德,道德的底线同样需要法制来维护。作为道德的底线,确立公共道德的原则是不损害公众的利益,所定的公共道德的条款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能做到的。公共道德要从小培养,但在未成年之前,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主要是进行批评教育。而对于已经成年的人,发生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就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是文明国家维护公共道德的通行做法。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生活的公共空间很大,个人的行为能影响的人很少,没有城市生活那么多的公共行为准则。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在农村养成的不良习惯带到了城市。此外,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城市管理者无暇顾及那些公共道德行为。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公共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力,使中国人的市民素质出了名的差。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大力宣传外,恐怕只有加大处罚力度了。

今天的中国,如果我们希望国民的道德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单靠加强道德教育很难取得更大的成绩,只有首先加强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建设,同时继承传统,加强立本明道的道德教育和敦风化俗的礼乐文化建设,在个人私德上让人自修自得,文明的中国才是可以期望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德育基本途径第2篇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当前,社会经济、政治、道德、文化以及精神等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在这种变化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新时代的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中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单纯的语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的政治化,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等等。因此,该文对中学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析,有利于语文学科中道德教育的

发展。

1 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1.1 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正确深入理解学校道德教育内涵,是开展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首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当今,中学道德教育中,要着重突出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开展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其次,进行理想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理想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再次,幸福观教育。当今的青少年普遍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对于幸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存有一些不健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此,应加强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幸福观教育。同时,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展生命道德教育,有效改善学生对于生命认知的不足,这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对中学生要进行挫折教育,使中学生获得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1.2 道德教育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德育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就语文学科来说,首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材因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这是促进道德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也为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次,以中学德育目标为指南。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也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再次,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完善和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使课堂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开展和落实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2 道德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2.1 学识素养的要求

现代语文教育对教师的学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和教学论,从中获得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其次,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研究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再次,加强实践性能力的修炼,提高自身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表达以及教学应变等能力。

2.2 心理素养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实践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到自信、乐观,角色定位正确。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向,对待学生友善。其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以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再次,教师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尤其不应在学生面前流露出因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与挫折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除此之外,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具备高尚的道德风范,才能为学生树立堪称表率的楷模,以自己的示范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2.3 道德素养的要求

首先,强化教师意识,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要有法制观念,自觉地法律法规。其次,强化改革意识。当前,语文教师要可持续发展,要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强化实践意识。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锤炼意志,使自己的修养意志逐步坚强起来。

3 中学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

途径

3.1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语文教师应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的道德情操。首先,通过学习学习作品,学习作者的伟大人格。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让学生体会作者疾恶如仇的品格。其次,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如通过学习《荷塘月色》可对学生迸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背影》、《纪念白求恩》等文章,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3.2 重视语言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多样内容的语言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字、词、句,使学生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姿。同时,加强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在语言教育中,书法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书法教育本身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它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情感品质和情感的教育活动。语文学科具有突出的情感性,即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格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中。比如,以“母爱”题材为例的作品,就在于情感真切浓郁,以情育人,使学生受到作品中所流溢的崇高情感的熏陶。

3.4 加强语文课外活动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讨论、辩论会等。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阅读有着重要的德育意义。比如,阅读《史记》等名著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文化;阅读《读者》等可以对提高学生的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次,重视传统文化传播。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德育基本途径第3篇

作为一名电大学校班级管理者,在多年从事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一直非常重视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的研究,并积极探讨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在探究中,我深刻体会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关键在于改变其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从德育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德育只有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具体途径有: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育

学科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和心育的渗透,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身感觉知识中涵盖的人生哲理,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和索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强烈欲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各学科的授课过程中,注意上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点,避免游离于传授知识之外或单纯的就知识讲知识。教师应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少一些理论上的架空论道,多一些对学生思想状况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

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联系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又要结合自己身边学生的思想偏差,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具体生动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例如中文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渗透,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特征,通过优秀的古典诗词歌赋的讲授和对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配合开展讲故事、朗读、演讲等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理想和道德情操。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习杰出人物的进步思想,像北宋范仲淹,身为封建统治阶级官员,在自身“处江湖之远的境地中”仍然坚持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思想境界及高尚的人格。在语文的字、词、句、篇的讲解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通过传情激情,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灵的期望无疑起着真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都有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可作为心理健康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利用。

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和心育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曾讲过“老师的秘密在于掌握学生的心理世界。”学校教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的渗透即是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校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心育的渗透即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考试、升学的心理指导,情感、性心理教育,健全人格,耐挫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

例如在解决学生问题行为时,就要遵循德育与心育的渗透统一规律。这里谈的向题行为是指违反校规,违规范,阻碍自身健康成长的行为,学生问题行为有的是品德性问题行为,有的则是心理性问题行为。因此处理方法上有所区别,才能取得好效果。

其实,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德育与心育方式并非矛盾,如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是通过处分产生的震慑制服作用,使他不敢再犯,这是德育的做法;对犯错误的学生除了通过处分产生感悟和震慑作用使其痛改前非外,还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帮助认识产生伤人行为的实际原因,帮助学会恰当地排除抑郁情绪的方法,讨论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处境,消除产生抑郁情绪的源头,从而振奋精神,改变学习落后的状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事实说明,“心理素质是基础,思想素质是关键”,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了新途径,例如对一位因考试失败而自卑的学生只说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人生观、世界观不正确”;对一名因有行为障碍而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只批评他“努力不够,意志不坚强”等等。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而且还会加大学生的思想负担,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

因此,在严格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做出处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指出克服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如让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一些高雅的音乐曲目,拓宽其视野,陶冶其情操,使他们对社会生活、人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

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在学校的德育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与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生理卫生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容忍力、承受力和自我磨练竞争进取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远大的志向。

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期望值,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法,处理好管和教,爱和严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基本途径第4篇

日常养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是德育生活化的有效突破口。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方向引导和训练强化而逐步形成的。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开展“我是小主人,争当小明星”活动,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主动为班级承担责任,每月一次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在争当小明星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串串进步的足迹。

课堂生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课堂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因素,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德育分为三方面:一是教材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二是相关学科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三是班队活动课,它是一种更为自由的德育课,也是一种以德育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由班主任老师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专题活动。课堂上教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等,教书和育人两大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到了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教育作用。

文化引领。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引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旗帜,是学校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学校要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优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文化环境的熏染,往往沉淀在他的性格、习惯和人格深处,为此,在校园里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的标语,可以展示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每位师生以启迪。学校将争创“书香校园”、争当“读书小明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家校互动。只有家校合力才能真正搭建起了孩子成长的“德育场”。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的近期工作,与家长交流教书育人的思路,努力使学校倡导生活德育的理念、做法在交流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每个月我们都要布置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脚,并要求写成日记,还要家长反馈。结果从日记中了解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触摸、感知家人,明白了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还发现虽然自己只给妈妈洗过一次,却让妈妈激动不已,有的一个劲地夸自己长大了;有的吃饭时不断给自己夹菜……从孩子们的话中,读出他们知道了该如何去孝敬长辈,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反馈学生实践认真,不仅学会了理解父母,还学会了关心别人。在生活中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对人有礼貌了,不任性了。

社会实践。实践活动是德育由静态的、单调的活动走向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的良好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感悟到道德生活的意义。每年的清明节带领学生到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会宁县大墩梁听老红军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向上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一些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艰辛。只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典型的事例中去体验成人工作生活的甜酸苦辣,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碰撞出勤俭节约的火花,激发出勤俭节约的真实情感,才会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零花钱。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会宁“苦甲天下”!但会宁人却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改造自然,生息繁衍。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

离开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教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育就成为一个与生活隔离的孤岛。生活既是学生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道德践行的土壤。生活德育不但要贯穿学校生活的所有时段,而且超出这一时段向前向后延伸,是终身德育。为了弥补德育与生活的断裂,“生活化”便是合理的思路,生活化德育模式是当代德育的主流途径。

德育基本途径第5篇

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拓职中德育的新途径##县__职中党支部根据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职中办学宗旨和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开办业余党校,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开拓了职业高中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近五年来,通过业余党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1696人,其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968份,发展新党员150人。其作法是: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职高生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坚实的共产主义者”。通知中指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是“造就好公民”,高层次的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党支部通过认真学习《通知》,充分认识到,强化职高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慎重发展党员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我国已顺利加入WTO,二十一世纪影响国际市场战略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觉悟。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技巧熟练、作风良好、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高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可塑性很强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候,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从国际比较,帝国主义照旧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人身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吸取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务必在青年人中培养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他们纯净的心理筑起反对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加强了党的教育,什么时候党员带动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根据南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农村,党的观念淡薄,党的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对新科技、新观念难以接受。如何能跟上突飞猛进的改革开放新形势呢?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增加兴学连续新鲜血液。党支部反复分析、研究,在职高生中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一批不但有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否则的话,职业教育就偏离了办学方向,违背了办学宗旨。基于这样的认识,支部于1993年初成立了业余党校。学校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政教处制订落实业余党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人员、教学内容。业余党校的学员由团支部推荐,班主任老师同意,政教处批准。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激发职高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业余党校每周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学习一个小时,从不间断,由学校党支部聘请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政治课教师、中共党员为业余党校教员。在教学中,以党史为经,以为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要选用《中国共产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邓小平文选》、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为教材,以青年教职工和全体职高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目标、地位、作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知识教育。每月进行一个专题演讲,如“长征为什么会胜利”、“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焦裕禄是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鼓舞了我”等。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视为学习成绩不合格。每年的七·一都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全校的竞赛活动。校园广播站每2月开展一周的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广播讲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正确灌输为主,结合批判当前的典型错误观点,以增强基本教育的时效性,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时事政治课以活生生的事例论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普通的教职工教育,职高生教育和重点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相结合,对的辅导讲课,校园广播站的党课教育周是全校师生都听,但对入党积极分子则经常性的指定培养联系人进行过别谈话,指定专题发言等;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和党史教育,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送科技下乡,给农民讲种、养专业知识课,定点帮助几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还组织他们给学校附近的村民嫁接果树,指导科学养猪,搞黄羊专题讲座,搞良种猪、牛的人工授精等;传统教育与考察培养相结合,职业中学教育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机会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职高生回家后如何送科技下乡,调查当年红军的典型事迹,当地老百姓的革命斗争史,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变化等,开学后在业余党校进行交流。通过以上的三个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注意在实践中考察培养,这样将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到职高生个人的言行实际和思想实际,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化祖国的今天”。3、搞好跟踪调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德育工作。我们支部在抓好在校生培养教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跟踪继续教育,解决他们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我校职高生党员谭宏毅同学回乡后被当地党委指定为村支部负责人,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很有特色。在校内,我们及时报告了他的事迹,并请他回校讲课,一讲农村的旧貌换新颜,二讲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三讲他今后的打算:“户平一口塘、人平一头猪,户平两亩果,人平千斤粮,修通山村路,家养1000只羊,赶着猪牛羊,致富奔小康,人人都“普九”,10年创辉煌”。学校还专门派人到国防教育专业毕业生当兵入伍的河北、河南、广东、内蒙古、贵州、成都等地的部队去调查了解学校发展的党员入伍后的情况:河北的朱峰、岳风,一进入部队就被抽调到师部当分务员;内蒙的李树诚一个月新兵结束训练、就当上班长,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后被录取到某军事院校。成都部队的杨勇、何靖新兵训练结束调到阿坝军分区司令部工作,杨青松、粟超被选送参加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仗队。女学生党员吴欣考进四川轻化工学院,一进校就当上了班上的团支书、校学生会副主席。考进西南农业大学的周建昌、王定超等同学,一进校、院党委书记亲自接见他们,并委以重任。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的发言,就是我校发展的预备党员马建华、蔡丹同学。20__年6月份发展的岳丰丽同学考进川农大,江总书记视察该校时,亲切的会见了该同学,并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多作贡献。学院党组织高度评价职高生“政治、学习全面发展”,在他们的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到广东务工的李荣尤同学是学校发展的中共预备党员,在一个外资工厂干了两个月,就因为人忠诚、老实、勤奋肯干、认真负责,三个月试用期一满,就当上了组长,工资由800元提到1500元。后又提升为主办会计,月薪在2千元以上。支部调查的同志见到该厂老板,老板说:“你们的中共党员就是跟其他职工不一样,这位学生,他担任组长很不错,我很感谢你们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以后无论送来多少我都欢迎。”通过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许多学生逐步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一个勤学奋进、催人向上的局面已在全校形成,校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奖励。四、努力抓好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促使党员做好群众的表率,起好先锋模范作用。校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总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当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传达上级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号召每个党员定期和不定期地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党员要做群众的表率。为了密切党群关系,当支部提出了“六必访”:一是教职工工作有变动时必访,二是思想有严重波动时必访,三是受奖励、表彰、批评、处分时必访,四是有婚丧嫁娶时必访,五是有重病时必访,六是教职工有重大困难时必访。近年来党支部非常注重自身的凝聚力的核心作用,提出:一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二要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三是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四要前景激励、忠于职守。每两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按“四要”对照检查,找差距,添措施。党支部作出决定:学生党员要强化七种意识:政治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奉献意识,先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人人按照这七种意识写出书面总结,在支部会上交流,评比。对学生党员编撰“修养歌”:学生党员,讲究形象,一言一行,注重修养;自信自立,开拓向上,自重自省,自立自强;纪律严明,勤勉不忘,公正清廉,心底坦荡;富贵不淫,人品至上,威武不屈,挺直胸膛;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互相帮助,爱心献上;团结奉献,保驾护航,工作学习,不负众望。学校支部抓党建、促发展,以创建部级重点职业中学为目标,围绕“培养新型适用人才,创办职教特色名校”为工作思路,按照“抓骨干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培养各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00多名,为高校输送新生980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专业”,“__省重点职业中学”,“省级校风示范学校!”,“__市名校”。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党支部,“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__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__市市优秀共产党员”。职教任重道远,德育工作为先。学校党支部将进一步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把学校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建工作抓得更扎实,更有特色,更上台阶,努力把学校办成“山区职教的典范,致富农民的摇篮”,力争20__年创建成部级重点职业中学。

德育基本途径第6篇

##县**职中党支部根据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职中办学宗旨和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开办业余党校,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开拓了职业高中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近五年来,通过业余党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1696人,其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968份,发展新党员150人。其作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职高生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坚实的共产主义者”。通知中指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是“造就好公民”,高层次的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党支部通过认真学习《通知》,充分认识到,强化职高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慎重发展党员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我国已顺利加入wto,二十一世纪影响国际市场战略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觉悟。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技巧熟练、作风良好、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高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可塑性很强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候,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从国际比较,帝国主义照旧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人身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吸取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务必在青年人中培养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他们纯净的心理筑起反对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加强了党的教育,什么时候党员带动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再根据南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农村,党的观念淡薄,党的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对新科技、新观念难以接受。如何能跟上突飞猛进的改革开放新形势呢?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增加兴学连续新鲜血液。党支部反复分析、研究,在职高生中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一批不但有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否则的话,职业教育就偏离了办学方向,违背了办学宗旨。基于这样的认识,支部于1993年初成立了业余党校。学校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政教处制订落实业余党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人员、教学内容。业余党校的学员由团支部推荐,班主任老师同意,政教处批准。

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激发职高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业余党校每周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学习一个小时,从不间断,由学校党支部聘请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政治课教师、中共党员为业余党校教员。在教学中,以党史为经,以为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要选用《中国共产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邓小平文选》、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为教材,以青年教职工和全体职高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目标、地位、作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知识教育。每月进行一个专题演讲,如“长征为什么会胜利”、“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焦裕禄是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鼓舞了我”等。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视为学习成绩不合格。每年的七·一都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全校的竞赛活动。校园广播站每2月开展一周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广播讲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正确灌输为主,结合批判当前的典型错误观点,以增强基本教育的时效性,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时事政治课以活生生的事例论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普通的教职工教育,职高生教育和重点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相结合,对的辅导讲课,校园广播站的党课教育周是全校师生都听,但对入党积极分子则经常性的指定培养联系人进行过别谈话,指定专题发言等;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和党史教育,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送科技下乡,给农民讲种、养专业知识课,定点帮助几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还组织他们给学校附近的村民嫁接果树,指导科学养猪,搞黄羊专题讲座,搞良种猪、牛的人工授精等;传统教育与考察培养相结合,职业中学教育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机会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职高生回家后如何送科技下乡,调查当年红军的典型事迹,当地老百姓的革命斗争史,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变化等,开学后在业余党校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的三个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注意在实践中考察培养,这样将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到职高生个人的言行实际和思想实际,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化祖国的今天”。

3、搞好跟踪调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德育工作。

我们支部在抓好在校生培养教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跟踪继续教育,解决他们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我校职高生党员谭宏毅同学回乡后被当地党委指定为村支部负责人,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很有特色。在校内,我们及时报告了他的事迹,并请他回校讲课,一讲农村的旧貌换新颜,二讲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三讲他今后的打算:“户平一口塘、人平一头猪,户平两亩果,人平千斤粮,修通山村路,家养1000只羊,赶着猪牛羊,致富奔小康,人人都“普九”,10年创辉煌”。

学校还专门派人到国防教育专业毕业生当兵入伍的河北、河南、广东、内蒙古、贵州、成都等地的部队去调查了解学校发展的党员入伍后的情况:河北的朱峰、岳风,一进入部队就被抽调到师部当分务员;内蒙的李树诚一个月新兵结束训练、就当上班长,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后被录取到某军事院校。成都部队的杨勇、何靖新兵训练结束调到阿坝军分区司令部工作,杨青松、粟超被选送参加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仗队。女学生党员吴欣考进四川轻化工学院,一进校就当上了班上的团支书、校学生会副主席。考进西南农业大学的周建昌、王定超等同学,一进校、院党委书记亲自接见他们,并委以重任。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的发言,就是我校发展的预备党员马建华、蔡丹同学。2001年6月份发展的岳丰丽同学考进川农大,江总书记视察该校时,亲切的会见了该同学,并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多作贡献。学院党组织高度评价职高生“政治、学习全面发展”,在他们的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到广东务工的李荣尤同学是学校发展的中共预备党员,在一个外资工厂干了两个月,就因为人忠诚、老实、勤奋肯干、认真负责,三个月试用期一满,就当上了组长,工资由800元提到1500元。后又提升为主办会计,月薪在2千元以上。支部调查的同志见到该厂老板,老板说:“你们的中共党员就是跟其他职工不一样,这位学生,他担任组长很不错,我很感谢你们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以后无论送来多少我都欢迎。”

通过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许多学生逐步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一个勤学奋进、催人向上的局面已在全校形成,校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奖励。

四、努力抓好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促使党员做好群众的表率,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校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总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当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传达上级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号召每个党员定期和不定期地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党员要做群众的表率。

为了密切党群关系,当支部提出了“六必访”:一是教职工工作有变动时必访,二是思想有严重波动时必访,三是受奖励、表彰、批评、处分时必访,四是有婚丧嫁娶时必访,五是有重病时必访,六是教职工有重大困难时必访。近年来党支部非常注重自身的凝聚力的核心作用,提出:一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二要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三是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四要前景激励、忠于职守。每两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按“四要”对照检查,找差距,添措施。

党支部作出决定:学生党员要强化七种意识:政治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奉献意识,先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人人按照这七种意识写出书面总结,在支部会上交流,评比。对学生党员编撰“修养歌”:学生党员,讲究形象,一言一行,注重修养;自信自立,开拓向上,自重自省,自立自强;纪律严明,勤勉不忘,公正清廉,心底坦荡;富贵不淫,人品至上,威武不屈,挺直胸膛;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互相帮助,爱心献上;团结奉献,保驾护航,工作学习,不负众望。

德育基本途径第7篇

##县**职中党支部根据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职中办学宗旨和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开办业余党校,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开拓了职业高中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近五年来,通过业余党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1696人,其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968份,发展新党员150人。其作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职高生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坚实的共产主义者”。通知中指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是“造就好公民”,高层次的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党支部通过认真学习《通知》,充分认识到,强化职高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慎重发展党员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我国已顺利加入WTO,二十一世纪影响国际市场战略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觉悟。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技巧熟练、作风良好、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高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可塑性很强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候,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从国际比较,帝国主义照旧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人身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吸取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务必在青年人中培养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他们纯净的心理筑起反对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加强了党的教育,什么时候党员带动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再根据南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农村,党的观念淡薄,党的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对新科技、新观念难以接受。如何能跟上突飞猛进的改革开放新形势呢?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增加兴学连续新鲜血液。党支部反复分析、研究,在职高生中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一批不但有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否则的话,职业教育就偏离了办学方向,违背了办学宗旨。基于这样的认识,支部于1993年初成立了业余党校。学校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政教处制订落实业余党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人员、教学内容。业余党校的学员由团支部推荐,班主任老师同意,政教处批准。

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激发职高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业余党校每周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学习一个小时,从不间断,由学校党支部聘请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政治课教师、中共党员为业余党校教员。在教学中,以党史为经,以党章为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要选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邓小平文选》、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为教材,以青年教职工和全体职高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目标、地位、作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知识教育。每月进行一个专题演讲,如“长征为什么会胜利”、“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焦裕禄是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鼓舞了我”等。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视为学习成绩不合格。每年的七·一都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全校的竞赛活动。校园广播站每2月开展一周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广播讲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正确灌输为主,结合批判当前的典型错误观点,以增强基本教育的时效性,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时事政治课以活生生的事例论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普通的教职工教育,职高生教育和重点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相结合,对党章的辅导讲课,校园广播站的党课教育周是全校师生都听,但对入党积极分子则经常性的指定培养联系人进行过别谈话,指定专题发言等;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和党史教育,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送科技下乡,给农民讲种、养专业知识课,定点帮助几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还组织他们给学校附近的村民嫁接果树,指导科学养猪,搞黄羊专题讲座,搞良种猪、牛的人工授精等;传统教育与考察培养相结合,职业中学教育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机会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职高生回家后如何送科技下乡,调查当年红军的典型事迹,当地老百姓的革命斗争史,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变化等,开学后在业余党校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的三个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注意在实践中考察培养,这样将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到职高生个人的言行实际和思想实际,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化祖国的今天”。

3、搞好跟踪调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德育工作。

我们支部在抓好在校生培养教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跟踪继续教育,解决他们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我校职高生党员谭宏毅同学回乡后被当地党委指定为村支部负责人,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很有特色。在校内,我们及时报告了他的事迹,并请他回校讲课,一讲农村的旧貌换新颜,二讲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三讲他今后的打算:“户平一口塘、人平一头猪,户平两亩果,人平千斤粮,修通山村路,家养1000只羊,赶着猪牛羊,致富奔小康,人人都“普九”,10年创辉煌”。

学校还专门派人到国防教育专业毕业生当兵入伍的河北、河南、广东、内蒙古、贵州、成都等地的部队去调查了解学校发展的党员入伍后的情况:河北的朱峰、岳风,一进入部队就被抽调到师部当分务员;内蒙的李树诚一个月新兵结束训练、就当上班长,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后被录取到某军事院校。成都部队的杨勇、何靖新兵训练结束调到阿坝军分区司令部工作,杨青松、粟超被选送参加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仗队。女学生党员吴欣考进四川轻化工学院,一进校就当上了班上的团支书、校学生会副主席。考进西南农业大学的周建昌、王定超等同学,一进校、院党委书记亲自接见他们,并委以重任。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的发言,就是我校发展的预备党员马建华、蔡丹同学。2001年6月份发展的岳丰丽同学考进川农大,江总书记视察该校时,亲切的会见了该同学,并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多作贡献。学院党组织高度评价职高生“政治、学习全面发展”,在他们的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到广东务工的李荣尤同学是学校发展的中共预备党员,在一个外资工厂干了两个月,就因为人忠诚、老实、勤奋肯干、认真负责,三个月试用期一满,就当上了组长,工资由800元提到1500元。后又提升为主办会计,月薪在2千元以上。支部调查的同志见到该厂老板,老板说:“你们的中共党员就是跟其他职工不一样,这位学生,他担任组长很不错,我很感谢你们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以后无论送来多少我都欢迎。”

通过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许多学生逐步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一个勤学奋进、催人向上的局面已在全校形成,校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奖励。

四、努力抓好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促使党员做好群众的表率,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校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总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当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传达上级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号召每个党员定期和不定期地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党员要做群众的表率。

为了密切党群关系,当支部提出了“六必访”:一是教职工工作有变动时必访,二是思想有严重波动时必访,三是受奖励、表彰、批评、处分时必访,四是有婚丧嫁娶时必访,五是有重病时必访,六是教职工有重大困难时必访。近年来党支部非常注重自身的凝聚力的核心作用,提出:一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二要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三是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四要前景激励、忠于职守。每两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按“四要”对照检查,找差距,添措施。

党支部作出决定:学生党员要强化七种意识:政治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奉献意识,先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人人按照这七种意识写出书面总结,在支部会上交流,评比。对学生党员编撰“修养歌”:学生党员,讲究形象,一言一行,注重修养;自信自立,开拓向上,自重自省,自立自强;纪律严明,勤勉不忘,公正清廉,心底坦荡;富贵不淫,人品至上,威武不屈,挺直胸膛;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互相帮助,爱心献上;团结奉献,保驾护航,工作学习,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