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合集7篇)

时间:2023-07-31 16:42:07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1篇

中国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82-0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媒体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人的开始接触、了解新媒体并成为其忠实的粉丝。在为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新媒体也日益凸显出自身的缺陷。本文就以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例,谈谈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播色情、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

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播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

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播色情、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

播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播

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WWW.133229.COm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

播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利与弊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播

色情、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