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空气污染的论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7-30 10:10:40
空气污染的论点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1篇

关键词:环保检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

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一直都是重点研究内容,同时也是节约型社会注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将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工作做好,目前已经成为业界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1布设采样站的原则和要求

首先,采样站点的布设,应结合所在区域污染的实际情况,将其分成不同等级(低级、中级及高级),然后站点将其作为依据展开规划和布置;其次,下风向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是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注意采样点分布一定要集中,同时选择上风险少量设施采样点,将其作为上风向采样数据的分析依据;第三,按照人口密度的不同,可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污染采样点的布设[1],例如工况企业密布地区采样站的布设应该比较密集,这样可以为提升采样准确度提供有利支持;第四,尽量保证采样点布设在开阔地带,并注意周围不能有大规模的绿化带、树林等可以吸附污染物质的生态群落;第五,在设置个采样点的过程中,应对其规模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确定设计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得到数据是有一定现实性意义的。第六,结合监测目的设定采样高度,从总体上来看,通常采样口应在地面上面1.5~2.0m的位置。如果需要深入分析大气污染对器物或者植物造成的影响,其采样口的设置应该和器物或者植物的高度相接近。此外,需要在一些特殊地区布设采样点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污染特点和污染情况对相应指标进行修改。

2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的相关问题

在监测空气环境的过程中,与布设监测点相关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2.1监测目的

在整个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论是在城市中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还是在乡村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这些监测工作都非常重要,和整个城市污染问题直接相关。但是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更多的会将工作放在城市中空气污染问题的监测上,不会过多关注乡村空气污染监测工作。其中,监测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是为了对城市中的污染物分布情况和空气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充分揭露出空气中敏感性污染物,这样可以为城市环保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效依据[2]。从当前的工作情况来看,为了加强对污染源变化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城市环境污染监测多采用多种网格法以及功能区域划分两种方法,而乡村空气污染监测主要采用圆形或者扇形布点法布设监测点。

2.2污染源情况

在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的过程中,必须提前对该区域及与其邻近区域的污染源分布及构成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上问题都会对空气污染造成影响,例如对于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区,可以选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此外,还要对污染源产生及形成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2.3地理条件

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及风场情况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在布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对以上几方面内容加以重视,结合不同地理条件和不同地貌选择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设计和布设采样站点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并注意结合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展开布设及采样。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当地的地理条件、污染源情况及人员密集程度对分布点的数量与方式进行确定,加上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对数据及相关策略进行分析。从现阶段的工作情况来看,我们通常可以利用环境保护的相关原理展开分析,尽量避免由于采样站数量的确定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及影响。[3]从当前环境监测点布设工作中可以看出,常用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结合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及人口密集度等为基础展开的。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以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起到辅作用的采样站建设方法,并逐渐发展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关键内容。

4布设采样点的常用方法

在布设采样站的时候应注意严格按照解学技术策略进行,通常设计方法中应包括模拟法、统计法及经验断定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及地理特征对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进行选择,特别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因为受到当地地形条件及交通条件的限制,我们很难利用模拟法、统计法等方法进行布局,因此经验法的优势开始明显突出出来。

4.1功能分区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极为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常规环境监测工作中,利用这种布点法对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其应用可以达到综合性、经济性效果,并为多种不同污染的同步监测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这种方法现阶段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它主要以区域作为主要标准展开划分,并结合实际检测条件展开科学布局,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利用以上原则对采样站的数量进行设置。

4.2网格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在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将整个监测区域地面分成不同的均匀的网状方格,将采样点设置在两条直线之间相交的位置上,这样完成整体布设工作。通常情况下多数情况下会将测控点设置在下风向上,上风向只会设置少量的监测点,这样对比起来比较方便。同时网格大小对网格布点法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意义,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将城市的具体数据作为出发点,对网格大小进行合理规划。

4.3扇形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多应用在一些孤立、偏僻的山区,以高架点为主,对主导风向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供以前所在位置的构成中,通常将主导风险作为主要轴线点,并选择下风向设置扇形地区,将其作为布点的主要范围,然后在这一范围中将45°的角度展开空气监测点的布设,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保证监测效果可以有效发挥出来。从客观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能找到非常理想的应用环境,所以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综合思考多种布局方法,促进中整体监测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为收集和整理空气污染数据提供有效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我国环保事业正快速发展,在这一形势下对环保监测点布设问题进行分析很有意义,在实际空气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中,监测站点的布设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克继,浅谈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科技与企业》2014年14期62-63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2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布设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选择是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制定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探讨和总结。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

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3.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3.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3.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3篇

“科学家历来就知道,中国污染物和尘土会不远万里飞越太平洋来到美国西海岸。不过他们一直无法得知共有多少污染物和尘土飘到了美国,直到现在才终于搞清楚了。”日前,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最新登载了一个地球化学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东亚污染物占加州北部总污染物的比例是29%。而东亚污染物,被直指来自中国大陆。 2008年1月1日拍摄的加州洛杉矶上空的大气污染。

2006年时,美国环境保护部门曾大规模向大陆提出过有关污染物扩散的议题,当时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说法是,“在某些时候,洛杉矶的空气污染中有25%来自于大陆。”当时这个精确的比例,就曾遭到大陆环保部门的强烈反弹。当年明的一次新闻会上,时任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在回答完美联社记者的提问后,特别提到了这一新闻,希望美联社给予澄清。

李新民说,空气污染物的传输比较复杂,其成因、传输的规律都在研究之中,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美方有一些新闻报道在炒作污染物有25%来自中国,结论有点令人怀疑。”

而这一次,的确有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加州学者,在对当地的污染测试中,陆续发现了东亚污染物的身影。美国舆论将“加州污染来自中国制造”这一观点逐步放大,接连触发美国本土的担忧情绪。

然而,自2006年开始跟踪加州污染状况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克利夫(stevenCliff),日前接受了《凤凰周刊》记者的专访并表示,虽然在加州的边远地区,目前也已检测出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污染,但将其归咎于中国的观点并不准确,“我们可以在美国三分之二的西部边远地区检测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污染,一些人就此认为加州的污染与中国有直接关联,这都是不真实的,本地污染依然占主导地位。”

不同试验,相同结论

部分日本学者也曾表示,在大陆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污染物“高速公路”――他们分析,大气环流将来自大陆的酸性沉降物输送往日本,加剧了日本的酸雨侵蚀。不过一般认为,大陆酸性污染物对日本施加的影响有限。

而此次来自美国的“指控”,涉及的“远程污染链”显然长得多,也更难准确定位。位于洛杉矶北部的塔玛佩斯山(Mt.Tamalpais),原本只是一座海拔仅776米的小山,但由于2006年5月山上设立了一间污染空气收集站,并在这里首次发现可能来自中国的微小颗粒污染物,塔玛佩斯很快被称为“污染物高速公路”的重要出口。

尽管美国研究人员称,在气流的影响下亚洲任何一个地点的空气污染物随着气流达到美国,其用时都不会超过两周,最快5天就可以抵达,但事实上,这一条从亚洲出发、横跨太平洋、通过大气层流动、远距离输送污染物的跨国“高速公路”,其污染传播链一直未得到最终证实。

克利夫和他的团队,在海拔609米的地方建造了这个污染空气收集器。这个高度处于大气层的末端,比较贴近对流层的边界,也就是当地污染物与空气微小颗粒集中存在的地方。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另外两个地点建立了污染检测站。

克利夫说,他们使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设计制作的专用采样系统(RotatingDrumImpactor),当空气进入系统后,经过一个小范围的环境空气流作用,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从直径10微米到100纳米)会被分拣为8类。回到实验室后,克利夫再将这些颗粒进行X射线照射,从中获知颗粒的元素浓度。

这样的试验一年四季不间断,通过对三个检测站的汇总数据进行比照,使克利夫可以判断出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

2007年,克利夫对外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团队认为从这些颗粒中,找到了与亚洲地区沙尘成分一致且在本地并不存在的污染物。时值北京奥运前夕,这一发现获得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将这些极可能来自中国的污染称为“不带护照的客人”。

这一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尤因(Stephanie Eweing),也开始了一项污染物测试。尽管验证原理不尽相同,但结论完全一致。她在洛杉矶选取了两个污染空气收集站,其中一个就是塔玛佩斯山的这个站点。

尤因认为来自东亚地区的煤炭中,铅同位素208PB的比例要远高于北美地区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这种铅同位素,也就可以做出基本判断,这些污染物来自于东亚。为了试验的严密性,尤因还参照了来自大陆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这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合肥、香港的空气污染记录。

至2008年明,尤因的试验出现了预想中的情――2008年3月与2008年5月,空气中微粒污染物的铅同位素含量水平,出现同步跃升。尤因认为这是污染物来自东亚的一个有力证明――3月与5月正是东亚的沙尘暴密集发生的时间。经过6个月的调查数据汇总,他们根据208PB的含量变化,统计出加州空气中,来自东亚的微粒污染物占到了29%。

这一研究在2010年11月被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以后,很快出现在美国《化工与工程新闻》上,报道称,中国大陆的电力供应70%靠电煤,电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是沙尘暴的主要组成部分。

之后,部分主流媒体跟进报道,来自中国的污染物成为报道中的关键词。美联社报道称,克利夫搜集到大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是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烧煤的工厂、熔炉、柴油机和沙尘暴中飘来的。”

被曲解的测试结果

截至目前为止,尤因的试验原理还未获得广泛认同。一般认为,其用铅同位素测试污染物来源的方法,为科学界研究大气环流的路径提供新思路的贡献或许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无论是克利夫的X射线照射方法,还是尤因的铅同位素方法,其研究对象都只是空气中的微粒污染物,而并非全面的大气污染。换言之,尤因所取得的29%的数据,只是说明在她的研究中,加州当地29%的微粒污染物来自东亚,而这并不是其占整个大气污染的比例,微粒污染只是大气污染中的一种。

尤因的试验主体是在2008年进行的,已经过去两年时间。而其参照的大陆污染物历史数据,则更早――尤因在论文中引用的合肥市的污染参数,就是2002年的记录,其数据来源也已经稍显滞后。

事实上,美国媒体大部分报道的解读,也脱离了克利夫的研究本身。

针对更多媒体将这个常规的科学研究与日益严重的大陆工业污染联系在一起,克利夫本人感到这项研究“was misconstrued”(被误解了)。他并不相信来自中国的微粒污染对于美国本土的大气污染来说是一个问题。

克利夫说,尽管来自上风的污染物会混合进入到当地空气中,并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在他眼中,目前本地污染才是决定性因素。他说,空气污染是世界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下设的气候项目办公室也撰文指出:“媒体错误地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当地空气质量为何下降。”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4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监测;建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不断发展的企业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我国的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治理空气污染就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要治理空气污染,必须要先做好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和建模工作。通过对空气污染的监测数据进行建模,从而根据监测数据,对污染环境的工业进行整治,最终提高空气质量。

1浅谈空气污染监测

1.1空气污染监测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森林面积减小三方面上,其中,空气质量下降是对人们影响最为广泛的,例如:pm2.5、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有害气体可以进入人体,对人的消化道以及肺造成较大的损害,而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会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严重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由此可见,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要治理空气污染,而要治理空气污染,就必须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这样才能对空气质量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关部门才能正确做出决策,选择正确的方法来改善空气污染的现状。

1.2空气污染监测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工业,综合国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却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为了改善环境污染,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条例,并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形成了较全面的监测范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已经在各地方设立了环境监测站,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空气进行监测,测定空气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等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现阶段,我国的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目的应急监测等三种,在整体的环境监测上并没有漏洞,但是由于采取的一些监测手段,设备等较为落后,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更为科学的监测措施进行弥补,同时还要加快对监测技术的革新。

1.3加强空气污染监测的方法

空气污染监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监测内容,当对空气污染源进行监测时,主要监测的是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物质;当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时,主要监测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悬浮颗粒物等物质。其次,工作人员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的护理,防止因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无法收集数据或监测结果出现偏差。除此之外,监测工作的准确度还取决于使用设备的先进程度,所以环境检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引进先进的空气污染监测仪器和空气质量分析设备,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总结出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等数据,这样才能切实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准确度。

2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概述

2.1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必要性

首先,对空气污染数据建模是对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补充,因为一组空气污染数据只能代表该地区在某一时间的空气质量,而不能反映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但是空气总是相对流动的,每个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化都会对其他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这就体现了对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进行建模会大大的提高空气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建模得到的数据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大片区域在近些时间段内的空气质量变化。这样虽然在前期的工作量会加大,但是在建模之后,就会大大减少监测工作的工作量。

2.2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注意事项

空气污染数据建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不同的因素,这其中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明确空气污染监测的监测对象,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包括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这两种应该分开进行讨论,如果是前者,建模所考虑和调查的主要因素就是污染源,从污染源出发讨论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如果是后者,应当监测的数据就变成了空气质量,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探讨该片地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从而进行治理。除此之外,还要确定污染源的状况,不同的污染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建模工作,相关人员应该事先调查清楚污染源的状况和分布,确保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取原则

合理地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是空气污染建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监测点应当具备不完全相同的地质地形条件,每个监测点都应当由其代表性,例如: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土壤条件等等,只有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建模的结果才会更加准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建模工作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是间实行的进行监测,就需要多设置一些监测点,防止出现偶然情况,使得建模结果出现较大的偏颇;如果是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就少设置一些监测点,毕竟过多的监测点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监测点的选取,形成一个覆盖全地区的监测点网,更好的完成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3结束语

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虽然也在迅猛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作人员对于空气质量的预报总是不那么准确,但是,相信当空气质量的监测部门做好空气质量监测与建模工作以后,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会逐步提升,只有这样,环境保护部门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使得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得到控制,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希灿,程汝光,李克志空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趋势灰色预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4)56-58.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5篇

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各国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仅是人类社会飞速的发展,更伴随着对于自然环境更大的破坏。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大气,森林,海洋,土壤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工业革命的破坏,而这其中对于人们影响最大的就要数对大气的污染了,一直到现在,大气污染仍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了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正常进行,气象部门对于空气污染程度进行准确的报告,以便于控制空气污染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严格的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对空气污染数据进行建模。

关键词:

空气污染;监测;建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不断发展的企业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我国的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治理空气污染就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要治理空气污染,必须要先做好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和建模工作。通过对空气污染的监测数据进行建模,从而根据监测数据,对污染环境的工业进行整治,最终提高空气质量。

1浅谈空气污染监测

1.1空气污染监测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森林面积减小三方面上,其中,空气质量下降是对人们影响最为广泛的,例如:pm2.5、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有害气体可以进入人体,对人的消化道以及肺造成较大的损害,而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会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严重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由此可见,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要治理空气污染,而要治理空气污染,就必须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这样才能对空气质量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关部门才能正确做出决策,选择正确的方法来改善空气污染的现状。

1.2空气污染监测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工业,综合国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却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为了改善环境污染,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条例,并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形成了较全面的监测范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已经在各地方设立了环境监测站,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空气进行监测,测定空气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等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现阶段,我国的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目的应急监测等三种,在整体的环境监测上并没有漏洞,但是由于采取的一些监测手段,设备等较为落后,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更为科学的监测措施进行弥补,同时还要加快对监测技术的革新。

1.3加强空气污染监测的方法

空气污染监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监测内容,当对空气污染源进行监测时,主要监测的是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物质;当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时,主要监测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悬浮颗粒物等物质。其次,工作人员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的护理,防止因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无法收集数据或监测结果出现偏差。除此之外,监测工作的准确度还取决于使用设备的先进程度,所以环境检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引进先进的空气污染监测仪器和空气质量分析设备,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总结出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等数据,这样才能切实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准确度。

2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概述

2.1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必要性

首先,对空气污染数据建模是对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补充,因为一组空气污染数据只能代表该地区在某一时间的空气质量,而不能反映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但是空气总是相对流动的,每个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化都会对其他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这就体现了对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进行建模会大大的提高空气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建模得到的数据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大片区域在近些时间段内的空气质量变化。这样虽然在前期的工作量会加大,但是在建模之后,就会大大减少监测工作的工作量。

2.2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注意事项

空气污染数据建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不同的因素,这其中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明确空气污染监测的监测对象,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包括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这两种应该分开进行讨论,如果是前者,建模所考虑和调查的主要因素就是污染源,从污染源出发讨论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如果是后者,应当监测的数据就变成了空气质量,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探讨该片地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从而进行治理。除此之外,还要确定污染源的状况,不同的污染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建模工作,相关人员应该事先调查清楚污染源的状况和分布,确保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取原则

合理地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是空气污染建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监测点应当具备不完全相同的地质地形条件,每个监测点都应当由其代表性,例如: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土壤条件等等,只有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建模的结果才会更加准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建模工作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是间实行的进行监测,就需要多设置一些监测点,防止出现偶然情况,使得建模结果出现较大的偏颇;如果是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就少设置一些监测点,毕竟过多的监测点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监测点的选取,形成一个覆盖全地区的监测点网,更好的完成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3结束语

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虽然也在迅猛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作人员对于空气质量的预报总是不那么准确,但是,相信当空气质量的监测部门做好空气质量监测与建模工作以后,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会逐步提升,只有这样,环境保护部门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使得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得到控制,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希灿,程汝光,李克志空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趋势灰色预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4)56-58.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6篇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虽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实践应用中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所涉及的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国内外学者在森林、农田、湿地、河流等领域都提出了生态补偿相应机制,并且配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获得一定的成功。

 

然而,目前国内外专家对空气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较少,与此相应的法律法规更是存在空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地不断向前推进,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雾霾、颗粒物污染等。

 

综合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可以得出,专家学者对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研究还不完善,也主要由于经验不足,虽然我国已在环境领域研究深入,但对如何进行生态补偿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较为缺乏。并且由于生态补偿机制覆盖面不全,仅在某些个别领域,补偿主体、客体、对象范围较狭小,方式单一,对空气污染的规定不明确,所以在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这方面出现了漏洞,需要加紧研究并确定相关措施。此外,生态补偿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到位。至于监督工作一直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体系不完善,再加上缺乏监督,就会造成这个理论没办法在实践中很好的实现。对于应用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较单一,没有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对实践也是较大的阻碍。据了解,补偿机制效果的评价和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均存在问题。

 

二、研究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现状

 

关于现行的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状,主要问题体现在理论研究不足,得出的具有可行性的理论较为缺乏。在理论困乏的状态下,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事实现状更是出现较大问题,没有理论做铺垫,何谈实践。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也较为突出,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法律。我国空气污染重点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及试点地区的经验不是太丰富,试点较少,只是出现在一些生态实验区。因此,我国需加强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研究,针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对应的完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使之覆盖到生态的全部领域;另一方面,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弥补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推动生态补偿机制法律体制的发展。

 

三、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

 

目前关于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这个领域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不完整,而且没有明确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地位。空气污染生态补偿体制在《环境法》中没有被包含,仅仅出现在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公平负担原则中。此外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通则》对违反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空白会造成某些企业单位,组织、个人等钻法律的空缺,肆意污染空气,破坏环境而且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目前也没有建立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监督体系,无监督无实施的实践现状将会带来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生态质量的进一步破坏。

 

四、如何解决我国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问题

 

首先,确定生态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宪法中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法律问题作出一定的说明,部门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实现最终的目的。制定《生态补偿法》作为生态补偿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法规。这个提议主要针对制定专门的法律给予约束,部门法的制定将有助于增强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地位,在法律层面上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重视。努力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在《环境保护法》中的确立,使它不仅仅只处于一个简单原则的规定。此外还要制定空气污染生态补偿专门性法规,确保刑法和民法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空气污染生态补偿制度监督体系,其中监督人员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监督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五、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的具体运作

 

明确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的执行主体,权利、义务及责任主体。主体的明确才能保障具体行为的实现,才能使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同时理清《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和《宪法》、《刑法》、《民法>》、《环境法》、《经济法》、《税法》等多部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法律之间的联系决定了法律之问的区别,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明确具体实践中如何适用各个法律。合理划分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所涉及的刑事、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发挥消费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开征生态税、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对环保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发挥。同时保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奖惩制度和举报监督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在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先例,使我们在实践应用方面达到完善。

空气污染的论点第7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分析变化规律防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腹地,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年来,随着敦化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增大,城市人口逐年密集,各类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尾气污染加剧,大气污染从构成到防治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敦化市一项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2006~2010)环境空气质量年度对比分析

(一) 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2006~2010年敦化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统计表分析,全市三个监测点位的五年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均没超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三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二氧化硫年均值从2006年的0.02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5 mg/m3;二氧化氮从2006年的0.02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6 mg/m3,可吸入颗粒物从2006年的0.09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5 mg/m3。

根据各年度采暖期与非采暖各污染物浓度数据变化来看,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采暖期,市区两监测点位(国税局、进修学校)的污染程度要高于江东地区,呈现出市区人口密集区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显增高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可吸入颗粒物在2006年度采暖期的0.106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3 mg/m3,说明敦化市在空气污染防治效果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变化趋势详见折线图。

(二) 污染物综合指数及构成变化情况分析

通过对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比较结果可知,5年来敦化城镇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较2010年下降了0.130,详见表1-2-1。

表1-2-12006-2010年敦化市大气污染物构成统计表

从大气污染物构成变化情况来看,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构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保持平稳,在2010年出现五年来负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主要原因一部分供热取暖锅炉老化,设备有等更新,另外敦化市机动车辆由2006年的27226辆增到2010年的50037辆,因此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有所加剧。

二、分析结论

(一)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敦化市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冬季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值高于非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值。在空间上,市区两处环境空气监测点污染物浓度高于江东监测点位,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成为本市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的特征污染类型,呈现出市区人口密集区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显增高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

通过对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比较结果可知,5年来敦化市城镇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较2010年下降了0.130。

从大气污染物构成变化情况得出结论,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构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保持平稳,在2010年出现五年来负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

敦化市上述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供热取暖锅炉老化,设备有等更新,部分小型洗浴锅炉的烟尘排放也为敦化市环境空气污染做了很大“贡献”,几处存在于市区的全年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生产性锅炉烟尘,也是导致市区非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难以下降的原因所在。另外敦化市机动车辆由2006年的27226辆增到2010年的50037多辆,因此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有所加剧。

(二) 环境空气污染原因分析

除上述社会因素外,气象条件起到很大的作用。敦化市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采暖期与采暖期几乎各半,因此采暖期长为这一地区的空气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敦化市市区所处地形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大气稳定度多以中性和偏稳定度情况出现,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对这一地区逆温发生频率统计分析,无论是非采暖期还是采暖期,该地区的逆温出现频率较高,非采暖期为75%,采暖期为80%,导致市区污染在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污染特点,因而控制人为空气污染源成为影响敦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

三、大气污染防治建议

根据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五年评价结果,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非常接近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年平均的标准值,因而控制此项污染物的产生量是确保敦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根据敦化市污染源分布情况,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严控燃煤污染,实行集中供热,推进脱硫、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

2、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取缔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对违规“小炭窑”等大气污染源依法予以,强化环境源头治理力度。

3、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治理和检查,加强对经营性小煤炉、露天烧烤等行为的执法检查,治理低空污染。

4、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对市区内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堆放推行仓化、棚化储存;对建筑工地采取渣土车加盖遮篷等多项措施,禁止道路遗撒。

5、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严格在用车排放监管,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6、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扩大城乡绿化面积,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改造城区土路,提高城区硬覆盖率和绿化面积。

7、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