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合集7篇)

时间:2023-07-25 16:33:50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1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这导致了居民的理财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居民理财成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居民在理财过程中出现了理财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投资方式传统、保守等问题,现以杭州地区为例,针对居民的投资理财习惯和理财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居民对于投资理财的认知和投资方法的偏好,从而引导居民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及防范。

一、杭州地区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及特点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2015年杭州实现GDP1.005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2015年杭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642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8。总体呈现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随着杭州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都希望个人资产能够得到保值和增值。因此,大多数居民都通过银行、网络等途径进行理财,使用投资房地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理财手段实现财产的增保值。

现就以杭州市居民的理财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总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4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80%。问卷收回后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杭州市居民理财有如下特点:

(一)银行存款占比大

通过调查的数据和分析,杭州居民主要的理财方式有银行存款、基金投资、股票投资等。其中,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最大,占32.38%,说明储蓄是深受普通居民家庭欢迎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次是基金投资,占了总比重的22.54%。基金具有购买费用相对低廉,透明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所以购买基金的居民比重在上升。位居第三的是股票投资,占19.67%。股票投资的收益虽高,但其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股票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理财方法,加之近期股市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很多股民纷纷从股市中退出,所以股票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期货投资、外汇投资和金银投资所占的比例则较小。详见表1:

(二)成本与个人负担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

成本与个人负担能力成为居民选择理财产品的主因,占26.64%。基于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不同,会考虑购买其负担能力之内的不同成本的理财产品。其次考虑的因素则为投资风险的大小,占23.36%。投资理财具有不确定性,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也意味着将面临不同的风险与收益。预计收益占18.85%,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大小。另个人偏好,投资观念对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而对于市场热度,变现能力,政策影响等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小。详见表2:

(三)投资收益为理财主要目的

投资收益成为杭州居民理财的主要目的,占总比例的45.49%。很多人认为参与理财就在于获得与投入的资产相对应的或者更高的收益,理财就是收益。其次是出于资产保值、为自己养老准备,分别占15.57%和13.93%。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投资理财的居民占12.70%,另外有11.07%的居民选择投资理财是出于资产的安全性考虑。详见表3:

(四)组合投资为主要投资方式

选择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组合投资方式的居民占41.28%。选择少选或规避高风险投资,以稳健性投资为主的居民占24.20%。根据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提高判断能力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所占比例为18.86%。另有少数居民选择见好就收这种投资方式来回避风险的仅占11.74%。理财方式要多元化,往各方面发展,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这才能使资产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详见表4:

二、杭州居民个人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杭州居民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仍存在大部分居民的理财观念落后,理财目标不明确,理财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这些都是杭州居民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将面临的难题,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一)杭州居民个人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居民个人理财观念落后

据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居民的理财知识来源于网络和金融宣传的各占59.43%和34.43%,来自专业知识的占比为36.07%。由此看出,更多居民的理财知识是从杂乱无章的互联网或者书报中获得的,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有42.35%的居民对理财还处于不太了解的阶段,对各类投资工具均有深入了解的居民仅占13.88%。这说明杭州市居民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人人都需理财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普及。详见表5、6:

2.居民理财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规划

选择短期投资规划和中庸投资规划的居民分别占50.53%和30.25%,而仅有19.22%的居民对理财制定了长期的投资规划。不少居民认为在短期获得最大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对市场的长远认识,因此没有确立适合自己的理财目标和合理设置理财计划。详见表7:

3.居民的理财方式较为传统

杭州市居民大部分都选择了风险中等或较低的理财方式,所占比例为51.60%和37.72%。只有10.68%的居民选择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所以风险低,投资便捷的储蓄成为了大众居民最喜爱的理财方式。居民之所以会采取比较保守的理财方式,主要体现在居民对于理财产品的不熟悉,从而导致居民难以选择合适的,风险较低又有一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详见表8:

(二)影响杭州居民理财收益的因素分析

正因为居民理财方面存在观念薄弱,目瞬幻魅罚方式保守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金融机构未做出积极的引导和决策,以及社会宣传力度不足所致。

1.政府部门未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居民在选择理财工具时受政府政策影响的因素仅仅只占了总比例的2.05%,这足以表明政府未对居民理财做出积极的引导。如果政府出台一些支持居民理财的相关政策,居民投资的需求就会增加。作为政府,有责任为居民的投资理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理财政策,保护各投资者的利益。

2.金融机构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虽然各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不在少数,但都大同小异,种类单一。目前,金融机构还未能提供一些富有特色,能满足客户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而金融机构的员工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很难做到耐心为客户讲解,没有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方案,而是简单的将客户的需求进行整合。金融企业缺乏专业理财人员也是影响居民理财投资的一道阻碍。

3.社会宣传力度欠佳

虽然居民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理财的相关信息,但大多数介绍没有把各类产品明确的区分,也没有将各类理财产品的优劣性,风险与收益做总结归纳。某些中介机构则是挑选一些收益较高的或近段时期内投资热度比较高的产品向居民介绍,而并非所有的理财产品。社会的宣传不到位,就会造成居民做出不正确的选择,从而缺乏对理财的热情。

三、加强杭州居民个人理财收益的对策建议

(一)杭州居民应树立理财意识,科学规划理财方式

要加强杭州居民个人理财收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可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渠道学习各种关于理财的知识和技巧,也可参加理财知识培训加强对理财的认知能力,保证在投资前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同时要树立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着眼于未来的理财态度和思维方式,有时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往往可以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杭州居民要根据现阶段自己的资产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符合自己的的理财目标,做好精细的收入和开支规划。并且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些,不要只着眼于投资所带来的利益,而要正确分析各种投资的特点;最后,杭州居民要改善自身的理财方式,做到正确识别风险,分析各种理财产品的利弊,风险大小和收益状况,从以往单一的理财方式向多元化理财方式转变。

(二)政府应当发挥积极的引导、调节作用

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到科学引导,首先,应当积极出台一些有利于理财投资的政策,进一步完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和改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做好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针对部分银行存在的信息不透明、运行情况不公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最后,政府可引进国外的先进思想和个人理财管理制度,以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机构丰富理财产品,提高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首先应该针对不同居民,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能满足居民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金融机构所做的一切政策变化,都要以居民的理财需求为导向,在提升自身业务的同时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职业道德高尚、投资经历丰富的理财师。最后,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做到让客户满意,让居民对不同的理财产品有更深的了解。

(四)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首先,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理财知识的宣传,在居民们常用的渠道对产品做详细的介绍,做到把产品明确的区分,把优劣势、风险和收益做归纳总结,让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各种产品的异同;其次,社会也可通过相关媒体单位在电视、报纸上刊登相关理财信息,引导居民更好的进行理财;最后,相关机构也应该让居民了解每种理财产品的功能,真正让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

四、结论

杭州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理财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时俱进。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加入理财的队伍中。投资理财是使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居民需要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和相应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投资,要避免因盲目投资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参考文献:

[1]马良,孙春来.关于我国居民个人理财有关问题的探讨[A].大庆社会科学,2006,(4).

[2]王芊.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思考[B].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

[3]李亿平.我国城镇普通居民个人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4]华金秋.中国居民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

[5]林元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2).

[7]张贵华,石青辉.居民理财产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0.

[8]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8).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2篇

关键词:农村居民;理财行为;农村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居民理财现状

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其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三农”发展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丰富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推进。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已经走向城乡对接。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生活开始富裕,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可以储蓄下额外资金,改善生活。

1.1 农村居民理财内涵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武汉市作为全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农村居民也较为富裕,有理财基础和发展空间,除去生活所需,农村居民的储蓄也逐渐增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看,对自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可以防止因外部原因人民币贬值或国内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同时,使资产增值,获得额外收益,提高生活水平。除了将资金储存在银行以外,应该丰富自身理财知识,合理规划资产,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理财产品,自身受的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金融理财的角度来看,农村经济可谓是未来最有发展空间,切无人开采的市场,我国的三农政策利农惠农富农都将使农村居民逐步富裕起来,若银行或金融类的理财公司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合理切有效的理财方案,集合融通众多小额资金,金融机构管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正确妥善管理将获得巨大收益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理财理念,和金融知识的普及。

本小组以武汉市江夏区的部分村落为研究对象,村子里的常住农村居民大多以种田耕地为生,年龄分布在45岁以上及10岁以下。家庭条件不算富足,但拥有少量储蓄。这类居民大多对理财概念不熟悉,没有合理的资产规划,对金融的基础知识并不了解。还有部分较为年轻的成年人,其中个体户占多数,生活较为富足,对理财产品有所了解,购买各种保险提高生活质量,但认为金融投资风险太大不愿涉险。对此,农村居民现处于对理财有所了解愿意尝试,却没有好的理财产品选择,对金融的认知较少,从各方面有待提高和改进。

1.3 农村居民基本收入情况

从国家统计年鉴得到的资料可看到,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各项收入都逐年以较快速度递增。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于2013年为8867元。

本文旨在研究农民理财行为,因此我们着重看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财产增值收入。该项指标在2013年仅占总收入来源的1%,虽然有一定收益,但收益不高。这表明两种可能:第一,农民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本金较少;第二,由于其对理财方式了解不够,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因此购买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亏损,而不是完全的收益。

目前农村居民收入相较而言偏低,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比少。银行利率偏低导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较少且获取困难。因此要改变此现状首要是提高当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

1.4 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情况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为教育、生活及医疗支出、购买大额商品、生产资料、奢侈品、盖房子及其他等几大类。我们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农村居民消费状况。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化及其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经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食品和医疗支出,恩格尔系数较高,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教育和住房的消费也逐渐增长,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村居民理财相关的分析

2.1 农村居民的理财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或个人都有理财理念,尤其是高收入群体,他们都有理财计划。通过调查发现,80%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投资理财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些家庭或个人每月大概会拿出一半的收入用于投资理财支出,比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

调查资料显示,50岁至60岁的公众中,51%的人赞同“勤俭持家,节约生财”,但同时也有43%的人不同意“节俭生财”。现财专家认为,节俭毕竟是抑制了自己的消费,一般来说,支持“节俭生财”的人群占比应较少。这项调查结果还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居民由于CPI指数居高不下,在生活基本开销方面的花费过多,导致生活压力过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家庭成员的医疗、住房等费用逐年不断增长,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中国居民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感,造成中国居民储落一直居高不下。 调查显示,各商业银行理财顾问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被完全认可,受访者中有65%的人质疑银行理财人员的行为,有些理财顾问为了推销理财产品,会不择手段,一天到晚发短信、打电话,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受访者中有56%的人表明自己不敢相信理财顾问,并认为他们推销理财方面的产品是以自身的利益为目的,他们不会将自己的资产情况如实告诉理财人员,尤其是高学历的居民更有防范之心。

2.2 农村居民理财产品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有储蓄、实业投资、股票、基金、房产、保险、民间借贷及其他。储蓄、基金、保险、民间借贷所占比例较大,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理财产品的选择有如下特点:

(2)进行实业投资的人群占比为6%,因为实业投资要求个人掌握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投资风险较大,投资的回报率也不稳定,所以选择实业投资的人占比相对较小。

(3)股票的比例为5%,基金的比例为21%。因为股票和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好,并且投资收益率也比较高,所以有不少居民选择参与,尤其是那些不满足于储蓄增值的居民更是投身其中。但是因为它们的风险也比较高,并且还需要其参与者具备比较丰富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或者有专业理财机构的投资经理人进行指导,特别是近几年股票波动幅度较大,大部分人套牢,没收益,所以更多人选择投资基金作为理财方式

(4)有8%的居民购买房屋,投资房地产。

(5)有25%的人购买保险,选择保险投资。保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它是一种风险转移,当未来意外事故发生时,当事人为减免意外事故对个人或家庭造成的财物损失,而考虑是否需要购买保险。保险投资更主要是一种保障,而不是收益,这种投资方式平时没什么收益,所以在农村家庭的投资活动之中,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往往可以获取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金,为自己或者为亲人将来的生活买一份保障,因此参与保险的意识正逐步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植。目前有稳定收入的家庭,一般会考虑购买一些保险,如:养老保险、教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6)有27%的居民选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城市居民中相对较少,但颇受农村居民欢迎。因各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部分农民手中闲散资金较多,他们资金有剩余,而有部分农民资金不足又急需用钱,在各农户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时,那么民间借贷就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民间借贷主要是以信用为借贷基础,很少需要抵押或担保,没有僵化的规章制度,借贷手续简便,并且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所以,它大范围存在于农村地区,是农民之间独特的理财方式,也是个人之间比较重要的融资渠道。另外,在收益方面,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这种方式的收益率较高,所以,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受利益的诱惑以及理财环境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高收入高学历的农村居民也热衷于民间借贷。

3 农村居民理财的原因

3.1 城乡居民理财差异原因分析

由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投资理财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我们通过探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理财方式的差异,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全面的认识农村居民理财的特点。

通过对城乡居民对于理财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别。城市居民偏向于选择储蓄、基金、保险等方式进行财富的保值与增值;而农村居民则主要选择:储蓄、民间借贷、保险等方式进行理财。另外,在储蓄、民间借贷等方式的选择中,农村居民的比例比城镇居民更高,且农村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单一,理财也是以传统的储蓄、民间借贷为主。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城乡居民理财的差异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

(2)城乡居民获得理财信息的途径的差异。

城镇的金融机构发展较成熟,不仅各类银行的网点比较多,像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比较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间的竞争较为激烈。纷纷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进行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使城镇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多的理财方式并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较少,服务项目单一,居民的理财选择也较少。

(3)城乡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城镇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农村居民,对新兴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力都较高于农村居民。在对农村居民的调查的过程中,多数表示,不想采取新的方式去理财,认为许多新的理财方式都是骗钱的戏码。

3.2 农村居民理财原因分析

在小李村和蔡甸,理财业务悄无声息、产品十分匮乏,面临着严重缺失的尴尬处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3.2.1 内部原因分析

3.2.2 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理财服务门槛过高,城市一般“门槛”在5万或5万元以上,而农村居民收入低,闲钱少,农村理财服务的门槛并未有相应的调整,造成金融理财行业在农村地区无法推行实施。

(2)农村金融理财环境不完善。近年来,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潜力巨大,但能够深入到农村的金融机构很少,如证券公司几乎没有到农村去设计或销售符合农民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同时能为农村金融理财提供服务的专业人才资源甚少,因此也极度缺乏到农村地区宣传正确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的相关人员。在理财品种上,大多都以保险、基金为主,除此以外,农村地区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到城市的三分之一,许多投资理财产品不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难以在农村地区宣传推广。而农民的收入带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较难满足商业银行现推出以闲置资金增值为主要内容,期限固定、周期较长的投资要求。

(3)农村金融理财科技型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对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有巨大影响。从趋势上看,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已逐步退出农村居民的视线,许多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服务的盲点,农村居民的理财服务逐渐被淡忘。与大中城市相比,农村地区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计算机普及率低、互联网建设缓慢,金融投资环境较差,缺乏适合农民投资理财的渠道。银行卡、电子银行、衍生产品等目前大中城市已十分普及的业务品种,在农村仍然处于准备起步阶段。

4 对改善农民理财行为的相关建议

4.1 对农村居民进行理财知识培训以及教育,培养起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

4.2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居民的投资渠道

农村居民缺少完善的金融理财环境。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空间很大,但很少有金融机构深入到乡镇,比如证券公司在乡镇中几乎没有营业部,也没有去销售其理财产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银行网点数量很少,在理财方面也没有主导机构,仍以农村信用社、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为主,缺少股票、债券、基金等工具以及产品,使农民不便于了解和购买理财产品,也阻碍了金融机构理财服务的推广。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农村的推广,改善农村居民的理财环境。

4.3 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的理财创新服务

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开发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很缺少,在产品种类上,大多以保险为主,除此之外,在城市中可以购买到的理财产品在农村无法买到。因此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关注农民的具体理财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在操作上简单方便,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等特点的理财产品。城市居民大多了解和购买的基金等理财产品,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很陌生,因此基金业应该深入乡镇,取得农村居民的认可,既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进入证券市场的途径,还成为分流储蓄转化为投资基金的载体和工具。农村居民在学习了理财方面的知识后,在理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家庭经济条件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在风险小的情况下获取稳定收益。

4.4 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抵抗风险能力更差,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的低保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政府在农村居民的民生问题上应该重视的。只有在较为完善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下,农村居民的理财行为才不会仅仅局限为高储蓄低消费,农村居民才能更合理地支配个人收入,从而更合理地理财,达到真正的富裕。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金融;农民;理财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10-02

0 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指数均大幅提升。由于农民手头持有的可分配财产增加,因此使得居民的理财意识和需求逐渐增强。而新农村居民对理财知识的贫瘠,使得居民的理财效益达不到理想值,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研究新农村金融市场状况及新居民的经济状况以及理财方式,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对新农村居民金融理财市场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居民提高理财能力,使得财产保值甚至增值,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方向、理财方式可以了解目前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农村居民在金融理财方面存在的缺陷与障碍,以帮助农民有效地利用自有资源,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同时也可以有效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通过调查新农村的金融市场设施及服务可以了解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以便于发现新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为发展农村金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居民及农村金融市场的调查。主要采用上街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主要针对当地20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了调查。发放试卷300份,回收试卷263份,其中全部选一个选项的定为无效问卷,调查结束后,收回了221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试卷率为84.03%。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且新农村农村居民的人均月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周边普通农村居民收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新农村的收入比以农村未建成之前高出不少。

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583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5516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入7942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1373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1273元。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属于全国中等偏上。

1.1 新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消费支出方向存在很大的差别。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为例,除了必需的衣食住行以外,未婚青年13%左右的支出用于教育费用,20%左右用于其他商品和服务。已婚家庭多用于购置房屋及家庭设备,20%用于子女的教育费用;退休老人的支出多用于衣食和医疗保健,如医疗保健占25%左右,其他商品和服务占15%。据调查结果看来,与过去相比,新农村居民、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支出有所增加,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平稳增加,表明新农村环境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农民对理财需求增加。

1.2 新农村居民理财方式

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居民的理财方式仍以储蓄为主,未婚青年所持现金约占11%,固定资产投资占24%,储蓄占30%,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占36%,已婚家庭所持现金占24%,储蓄约占27%,固定资产的投资占20%,保险投资固定资产约占15%,等理财产品占33%,退休老人所持现金占30%,投资固定资产15%,储蓄约占37%,其他理财产品占20%。

1.3 新农村居民对理财的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有83.5%的人认为理财很有必要,11.8%的人认为无所谓,4.7%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而在对新农村居民目前的理财状况是否满意这个问题调查中,有17.4%的人选择很满意,25.1%的人选择一般,43.8%的人选不满意,13.7%的人选择不知道。在对新农村居民理财第一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人选择储蓄或国债,19.7%的人选择购买固定资产,12%的人选择购买其他理财产品,15.4%的人选择其他用途。在理财途径调查显示,新农村居民表示他们主要通过独自操作和亲朋好友帮助。在理财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有57.4%的人认为是投资所占收入比,14.3%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13.5%的人认为是收益及风险的平衡,12.1%的人认为是相关政策和理财知识的因素,其他因素占2.7%。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新农村居民大部分缺乏理财意识,虽然他们的闲散资金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理财需求更加旺盛了,但是他们的理财能力及理财方式都很欠缺。另一方面,其中有一部分人心里还是比较接受理财产品,有意识要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 影响新农村居民理财因素的分析

2.1 受教育程度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他们现在看待理财的态度与看法。由于新农村家庭普遍决策人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辨证的看待理财产品。例如,在大连甘井子区某新农村调查显示,因为农民的受教育程不同,理财方式差异很大。调查人数中约有10%的农民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他们理财方式多元化,其中大部分选择组合投资,分散风险;而约占50%的人初中及高中学历,他们的理财方式更加集中,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职业和社会经验不同,一部分人选择实业投资,一部分人选择储蓄,少数一部分人选择股票等理财产品。其余的人具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多为老年人及退休者,他们的理财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集中选择储蓄或者国债。受教育程度越高,了解理财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及相关政策信息变化的渠道更加广泛,理财观念比较开放,因此更能理性理财。

2.2 决策人的年龄

决策人的年龄不同在选择理财方式的过程中有很大不同,青年人对理财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最强,尽管他们的收入不高,社会经验也不丰富,但是他们的经济压力小,可支配资金占收入比重大,因此更加追求高收益,去选择股票,实业投资等,而放弃那些低收益产品。中年人收入水平比青年人高而且比较稳定,但是中年人因为要赡养父母,抚养儿女,经济压力大,他们一面渴望改善生活条件,一面又追求生活的稳定,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收益风险均适中的理财产品,或者选择组合投资。而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收入减少,同时又考虑到年龄的因素,更加追求资产的保值,在选择理财方式过程中更加小心谨慎,规避风险,一般倾向于选择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如储蓄、保险、国债等。

2.3 新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的透明度

新农村居民的信息来源少,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大多愿意选择知名度高的理财产品,如定期储蓄和国债,而像“约定转存”、“教育储蓄”、“分项储蓄”、“交替储蓄”等这些储蓄方式很少被人知晓,而事实上,人们通常选择的都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储蓄方式,活期和定期通常情况下都不能使资产得到保值或者增值。而想股票,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的透明度的原因,更少为人所知,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居民理财发展,更加阻碍了新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3 新农村理财发展建议对策

综合考虑新农村居民目前的收支与消费状况、理财市场发展及新农村金融市场建设需求,针对目前新农村居民的理财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农民合理规划理财。

3.1 增强投资理财教育

目前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消费偏低,理财意识不强。主要是农民对理财还是很陌生,跟愿意把钱储蓄存放在银行理。政府应加大力度对农民理财教育,新农村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宣传推广工作做到位,增强理财产品的透明度。农民应该树立理财意识,增加理财投资,增强资产保值意识,拓宽理财产品与知识的信息获取渠道。

3.2 开发适合新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

新农村的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经济实力处于城镇和农村之间,因此针对这种现状,金融机构应多开发适合新农村居民购买的理财产品。尽可能多地开发迎合农村居民心里,操作简便,风险低,手续费少的理财产品。同时金融机构应注意产品的服务及推广。做到理财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取得新农村居民的信赖。

3.3 实现组合投资

农民理财普遍选择储蓄投资,储蓄虽然风险低,收益稳定,但是却无法保证居民的资产实现保值甚至增值。新农村当前的收入日益增加,农民应该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尽可能多的涉及理财产品,对于每一种理财产品的详细情况要掌握清楚,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都可以实行组合方式,选择最适合的投资组合方式实现合理理财。

3.4 政府加强新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

新农村金融市场开发不足,很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一些非法机构钻法律的空子,欺骗广大农民。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理财交易的氛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金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健全。

4 总结

新农村居民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要想新农村推广理财产品和理财方案,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想方设法让农民从心里重视理财。新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市场。只要不断改善新农村理财设施及服务,开设适合居民的理财产品,提供专业的理财团队,和农民自身理财意识及能量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就会有大好的前景。

通过对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分析,了解当地新农村目前的收支状况,理财观念,影响因素及金融市场状况。并就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地新农村金融理财市场。对金融机构以及居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增加新农村居民收入,随着农民手中可支配的财产的增多,决定金融理财产品的抗风险能力的越强,可支配财产越多,抗风险能力越强。(2)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填补金融理财知识。(3)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渠道,避免出现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目前社会中的电视,网络等媒体时有报告错误虚假信息,或者向公众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的存在。导致新农村居民不敢轻易相信理财产品。(4)针对新农村居民,制定适合新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农民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加农民理财份额,同时增强他们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洪生.欠发达地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黑龙江金融,2009,(02).

[2]程彩君.我国居民理财现状和理财风险防范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3]金融时报.拓宽农民投资理财渠道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金融时报,2008-11.

[4]中国新闻网.拓展理财渠道为农民的理财服务“添把柴”[EB/OL].中国新闻网,2011,(02).

[5]任成龙,张乐柱.农村金融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J].南方农村,2010,26(9).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4篇

关键词:农村居民;理财模式;理财建议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降低贫富差距,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不断地出台一些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居民长期受到传统理财理念的制约,农村居民的实际理财状况与其收入增长状况并不协调。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将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理财模式,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度,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鱼台县农民经济收入现状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周楼村现有农户100余户,村民近500人,以种植大蒜、棉花、玉米、小麦等为主,还有很多农户以种植蔬菜、喂猪养羊为辅业。此外,很多农户在闲暇时会外出打工,甚至还有一些常年在外打工。因此,他们的收入包括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两部分。无论是纯农户还是外出打工者,2013年到2014年其收入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外出打工者的收入要比纯农户高一些。通过对农户访谈可以发现,2014年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2013年的人均收入,其中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随着近几年养殖业热潮的推进,周楼村一些农户还通过饲养猪、羊以及各种家禽来进一步扩大收入,由于饲养规模并不是很大,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所以收入也比较稳定。

二、鱼台县农村居民理财模式分析

本文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周楼村居民如何处理可支配收入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几种主要的理财模式,其中包括银行储蓄、房屋投资、保险、民间借贷、股票等。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理财方式选择现状具有其明显的特点。

1、银行储蓄在农村居民的理财模式中仍占据着

不可撼动的地位据统计,将近95%的受访者都选择了储蓄这一方式,几乎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储蓄。农村居民之所以将储蓄作为其首选的理财工具,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低,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而储蓄又被认为是最安全稳定的理财工具,具备风险低、手续简单方便、变现能力强、收益稳定的优势;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形式不够稳定,相比银行储蓄,其他的一些理财方式风险较大,对于思想普遍保守的农村居民来说,对于其他的一些理财方式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2、选择投资房产

随着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居民都陆续在城里购买了房产。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城里购买楼房,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年轻人不愿再从事田间劳动而选择进城务工,并且在城里生活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的楼市给了他们信心,随着近几年房价的不断上涨,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限价政策,但对于那些小县城的房价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房价依然是逐年上涨,因此这让很多农村居民认为,买房子总是不会吃亏的,从而选择投资房产。

3、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逐渐提高

保险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近些年受到农村居民的普遍追捧。保险实际上是对未来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转移,以减免对个人或家庭带来的财产损失。目前农村居民选择的保险种类主要有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意外保险等。虽然在农村居民的理财活动中,保险投资并没有占据很大的份额,但确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农村居民普遍意识到,意外无法预知,而一旦意外发生,其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他们难以承受的,为了减少意外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他们愿意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一份保障。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收入较低的居民而言,保险显得更加重要。

4、民间借贷逐渐活跃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特殊的理财模式,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其手续简便、灵活,不受时间、地域等的限制,只要经过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即可实现快速借贷。由于农户之间收入的不平衡以及特殊状况的发生,一些农村居民自有的资金可能一时无法满足其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这个时候民间借贷就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与正规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期限灵活,可以任意约定借款数额和借款期限,且交易费用少、要求门槛低,主要以信用为基础,很少需要抵押或担保,因此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

5、股票投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也逐渐了解到了一些其他的投资方式,如股票。股票投资收益率比较高,流通性也比较好,使得那些不满足于储蓄增值的农民也投身其中,但较高的回报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也需要比较丰富的理财知识作为支撑,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年轻人选择这种投资方式。而且,他们在进行投资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财知识,往往是靠运气和跟风购买,因此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三、农村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居民理财行为和理财方式的因素有很多,居民家庭本身的条件,如年龄、职业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市场和政策都能够对其理财行为和理财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1、收入水平是决定理财模式的最主要因素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影响着他们的理财程度和理财方式,而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理财的资金来源于其资金闲余部分以及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收入,这都为农村居民理财提供了资金保证。而不同层次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理财方式有很大影响,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也有很大区别。对于那些高收入者,由于他们的结余资金较多,生活压力较小,因此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理财方式和新鲜的理财产品,除了储蓄外,他们还会选择保险、购买房产,甚至是股票,因为较高的风险也伴随着较高的收益。而对于那些低收入者,其生活支出本身就占据了他们收入的大部分,因此他们能用于理财的资金较少,相应地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只能选择一些收益低但较为稳定的理财方式,如储蓄。

2、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具有不同的投资理财行为

在农村居民投资理财中,青年群体占绝大部分。一方面,青年群体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们的收入水平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投资理财提供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青年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理财市场认知较多,做事比较大胆激进,因此大多主要选择房产、股票这类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那些中老年群体,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且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他们多选择一些稳健的理财方式,如去银行储蓄或购买医疗、养老保险等。

3、受教育程度也会对居民选择理财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学历居民的理财意愿更容易受专业金融机构广告的影响,而对于学历较低的居民,他们更多的是盲目跟从,理财行为更容易受到亲戚朋友的影响。通过访谈发现,选择投资股票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学历较高的年轻人,而那些学历较低的居民大多选择储蓄、保险等。分析其原因,高学历居民由于自身的一些知识储备,使得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去研究一些金融业务,也会去试着了解相关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情况;而学历较低的居民由于自身知识上的一些欠缺,使得他们很难对一些金融业务有较准确的认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只能选择一些稳健的理财方式。

4、市场和利率水平对农村居民对理财模式选择的影响

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储蓄意愿不断上升,考虑到利息所得税和上涨的物价指数,目前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对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指数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使得农村储蓄存款仍然持续上升。

四、改善农村居民理财状况的建议

1、提高农民居民的学习意识,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素质

为了改善鱼台县农村居民现有的理财水平,首先应该让农民朋友认识到知识对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为自己今后选择正确的理财方式奠定基础。尤其是对于年老的农村居民来说,由于时代的限制,导致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就需要加大对其的基础知识教育,比如在子女的引导下学习科学的理财知识。

2、基层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加强对投资理财的宣传、教育

首先体现在理财观念上,地方政府应当重视对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宣传教育,为农民朋友灌输新的理财知识,转变他们的投资理财观念。比如政府可以组织聘请专家为农民朋友开办一些培训课程,促进他们对其他投资模式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当重视农村居民的理财行为,向农村居民大力宣传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使农村居民对其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和理财意识的提高。

3、根据农民的理财需求,设计符合适宜的金融产品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对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理财观念和资金状况进行充分地调研了解之后,并结合农村居民收入支出季节性强、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制定出符合他们需求,迎合他们心理的理财产品。比如开发操作手续简单,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能随时赎回的金融理财产品,如短期债券、基金等,让农村居民轻松理财,稳定收益。

4、规范理财市场,打击违法行为

随着理财手段和理财工具的日益繁多,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不免出现一些假借“理财工具”之名的虚假信息。由于农村居民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对理财知识理解甚少,且辨识真伪的能力欠缺,使得他们很容易被所谓的高额回报蒙骗,从而蒙受巨大损失。为此,政府应对于违法的理财渠道,如违规高息揽储、和,加大打击力度,没收其不正当收入,遏制其不良风气的传播,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采取教育和批评的方式,引导农村理财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总结

农村居民理财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状况的优劣。我国农民数量多,社会普及面广,如何做好农户理财的改革和实践,教会农民理财、服务农民,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农村收益的持续增长,需要相关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完善农村理财模式,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

作者:薄建奎 周明明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栾宇:庆安县农户理财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2013(6).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5篇

关键词:农村居民;理财行为;农村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117-04

1 农村居民理财现状

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其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三农”发展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丰富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推进。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已经走向城乡对接。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生活开始富裕,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可以储蓄下额外资金,改善生活。

1.1 农村居民理财内涵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武汉市作为全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农村居民也较为富裕,有理财基础和发展空间,除去生活所需,农村居民的储蓄也逐渐增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看,对自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可以防止因外部原因人民币贬值或国内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同时,使资产增值,获得额外收益,提高生活水平。除了将资金储存在银行以外,应该丰富自身理财知识,合理规划资产,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理财产品,自身受的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金融理财的角度来看,农村经济可谓是未来最有发展空间,切无人开采的市场,我国的三农政策利农惠农富农都将使农村居民逐步富裕起来,若银行或金融类的理财公司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合理切有效的理财方案,集合融通众多小额资金,金融机构管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正确妥善管理将获得巨大收益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理财理念,和金融知识的普及。

1.2 农村居民理财的状况

本小组以武汉市江夏区的部分村落为研究对象,村子里的常住农村居民大多以种田耕地为生,年龄分布在45岁以上及10岁以下。家庭条件不算富足,但拥有少量储蓄。这类居民大多对理财概念不熟悉,没有合理的资产规划,对金融的基础知识并不了解。还有部分较为年轻的成年人,其中个体户占多数,生活较为富足,对理财产品有所了解,购买各种保险提高生活质量,但认为金融投资风险太大不愿涉险。对此,农村居民现处于对理财有所了解愿意尝试,却没有好的理财产品选择,对金融的认知较少,从各方面有待提高和改进。

1.3 农村居民基本收入情况

从国家统计年鉴得到的资料可看到,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各项收入都逐年以较快速度递增。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于2013年为8867元。

本文旨在研究农民理财行为,因此我们着重看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财产增值收入。该项指标在2013年仅占总收入来源的1%,虽然有一定收益,但收益不高。这表明两种可能:第一,农民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本金较少;第二,由于其对理财方式了解不够,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因此购买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亏损,而不是完全的收益。

目前农村居民收入相较而言偏低,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比少。银行利率偏低导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较少且获取困难。因此要改变此现状首要是提高当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

从调查江夏区村民得到的样本数据可知,2014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7.60%;年收入在1-5万,占总人数的47.06%;年收入为5-10万的,占总人数的29.41%;年收入为1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88%。该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该地居民每个月在现有物价水平下,解决一家温饱之后会有部分闲置资金。该地区居民有一定的能力对闲置资金进行合理理财。

1.4 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情况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为教育、生活及医疗支出、购买大额商品、生产资料、奢侈品、盖房子及其他等几大类。我们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农村居民消费状况。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化及其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经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食品和医疗支出,恩格尔系数较高,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教育和住房的消费也逐渐增长,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村居民理财相关的分析

2.1 农村居民的理财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或个人都有理财理念,尤其是高收入群体,他们都有理财计划。通过调查发现,80%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投资理财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些家庭或个人每月大概会拿出一半的收入用于投资理财支出,比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

调查资料显示,50岁至60岁的公众中,51%的人赞同“勤俭持家,节约生财”,但同时也有43%的人不同意“节俭生财”。现财专家认为,节俭毕竟是抑制了自己的消费,一般来说,支持“节俭生财”的人群占比应较少。这项调查结果还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居民由于CPI指数居高不下,在生活基本开销方面的花费过多,导致生活压力过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家庭成员的医疗、住房等费用逐年不断增长,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中国居民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感,造成中国居民储落一直居高不下。

调查显示,各商业银行理财顾问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被完全认可,受访者中有65%的人质疑银行理财人员的行为,有些理财顾问为了推销理财产品,会不择手段,一天到晚发短信、打电话,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受访者中有56%的人表明自己不敢相信理财顾问,并认为他们推销理财方面的产品是以自身的利益为目的,他们不会将自己的资产情况如实告诉理财人员,尤其是高学历的居民更有防范之心。

2.2 农村居民理财产品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有储蓄、实业投资、股票、基金、房产、保险、民间借贷及其他。储蓄、基金、保险、民间借贷所占比例较大,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理财产品的选择有如下特点:

(1)储蓄仍是居民主要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农村。受访者中有92%的人选择了这一投资工具,几乎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储蓄。

(2)进行实业投资的人群占比为6%,因为实业投资要求个人掌握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投资风险较大,投资的回报率也不稳定,所以选择实业投资的人占比相对较小。

(3)股票的比例为5%,基金的比例为21%。因为股票和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好,并且投资收益率也比较高,所以有不少居民选择参与,尤其是那些不满足于储蓄增值的居民更是投身其中。但是因为它们的风险也比较高,并且还需要其参与者具备比较丰富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或者有专业理财机构的投资经理人进行指导,特别是近几年股票波动幅度较大,大部分人套牢,没收益,所以更多人选择投资基金作为理财方式

(4)有8%的居民购买房屋,投资房地产。

(5)有25%的人购买保险,选择保险投资。保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它是一种风险转移,当未来意外事故发生时,当事人为减免意外事故对个人或家庭造成的财物损失,而考虑是否需要购买保险。保险投资更主要是一种保障,而不是收益,这种投资方式平时没什么收益,所以在农村家庭的投资活动之中,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往往可以获取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金,为自己或者为亲人将来的生活买一份保障,因此参与保险的意识正逐步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植。目前有稳定收入的家庭,一般会考虑购买一些保险,如:养老保险、教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6)有27%的居民选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城市居民中相对较少,但颇受农村居民欢迎。因各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部分农民手中闲散资金较多,他们资金有剩余,而有部分农民资金不足又急需用钱,在各农户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时,那么民间借贷就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民间借贷主要是以信用为借贷基础,很少需要抵押或担保,没有僵化的规章制度,借贷手续简便,并且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所以,它大范围存在于农村地区,是农民之间独特的理财方式,也是个人之间比较重要的融资渠道。另外,在收益方面,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这种方式的收益率较高,所以,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受利益的诱惑以及理财环境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高收入高学历的农村居民也热衷于民间借贷。

3 农村居民理财的原因

3.1 城乡居民理财差异原因分析

由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投资理财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我们通过探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理财方式的差异,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全面的认识农村居民理财的特点。

通过对城乡居民对于理财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别。城市居民偏向于选择储蓄、基金、保险等方式进行财富的保值与增值;而农村居民则主要选择:储蓄、民间借贷、保险等方式进行理财。另外,在储蓄、民间借贷等方式的选择中,农村居民的比例比城镇居民更高,且农村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单一,理财也是以传统的储蓄、民间借贷为主。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城乡居民理财的差异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

在本次调查中,农村居民的家庭年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7.60%;年收入在1-5万,占总人数的47.06%;年收入为5-10万的,占总人数的29.41%;年收入为1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88%。而在城镇居民中:年收入1万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12%;年收入在1-5万,占总人数的18.72%;年收入为5-10万的,占总人数的43.03%;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5.13%。由于收入的差异,城镇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来进行理财和分散投资。

(2)城乡居民获得理财信息的途径的差异。

城镇的金融机构发展较成熟,不仅各类银行的网点比较多,像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比较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间的竞争较为激烈。纷纷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进行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使城镇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多的理财方式并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较少,服务项目单一,居民的理财选择也较少。

(3)城乡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城镇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农村居民,对新兴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力都较高于农村居民。在对农村居民的调查的过程中,多数表示,不想采取新的方式去理财,认为许多新的理财方式都是骗钱的戏码。

3.2 农村居民理财原因分析

在小李村和蔡甸,理财业务悄无声息、产品十分匮乏,面临着严重缺失的尴尬处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3.2.1 内部原因分析

(1)农民理财意识薄弱,缺乏理财规划能力。一些农村居民有了钱,却不懂得如何进一步运用理财手段使钱生钱。大多数农民喜欢把闲置资金交给亲友打理或从民间借贷中获利,或者以传统的存款方式获得利息收入。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投资理财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对金融投资政策不熟悉,不了解金融投资原理及收益计算、收益方式和风险分散方法。所以,即使有了适合农民投资的理财产品,农民的理财行为普遍具有投机性、盲从性的特征,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发展。

(2)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现状决定其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较弱的抗风险能力。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普遍较差,也成为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收入总体水平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大部分农村居民来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再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缓慢,农民所积攒的资金主要用来应付日常生产生活、住房、养老、教育等开支,因此余钱所剩无几。所以,由于农户经济实力有限,其个人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弱,承受市场风险的心理素质差,难以应对和防范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风险,难以掌握其运行规律和预测收益的最佳时机。

3.2.2 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理财服务门槛过高,城市一般“门槛”在5万或5万元以上,而农村居民收入低,闲钱少,农村理财服务的门槛并未有相应的调整,造成金融理财行业在农村地区无法推行实施。

(2)农村金融理财环境不完善。近年来,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潜力巨大,但能够深入到农村的金融机构很少,如证券公司几乎没有到农村去设计或销售符合农民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同时能为农村金融理财提供服务的专业人才资源甚少,因此也极度缺乏到农村地区宣传正确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的相关人员。在理财品种上,大多都以保险、基金为主,除此以外,农村地区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到城市的三分之一,许多投资理财产品不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难以在农村地区宣传推广。而农民的收入带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较难满足商业银行现推出以闲置资金增值为主要内容,期限固定、周期较长的投资要求。

(3)农村金融理财科技型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对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有巨大影响。从趋势上看,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已逐步退出农村居民的视线,许多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服务的盲点,农村居民的理财服务逐渐被淡忘。与大中城市相比,农村地区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计算机普及率低、互联网建设缓慢,金融投资环境较差,缺乏适合农民投资理财的渠道。银行卡、电子银行、衍生产品等目前大中城市已十分普及的业务品种,在农村仍然处于准备起步阶段。

4 对改善农民理财行为的相关建议

4.1 对农村居民进行理财知识培训以及教育,培养起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

我国农村居民当前普遍为低消费,高储蓄,政府应该引导农民建立投资理财意识,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期刊报告,以及讲座等宣传方式对农民进行投资理财教育,以促使农民从高储蓄转向多投资;(2)政府有关部门聘请专家讲课,开展技能培训,使农民学习了解更多有关理财方面的知识。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活动,是金融、财务、经济、保险、税收、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的融合,对于普通的大众家庭来说,门槛较高,因此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为普通的大众家庭提供咨询与管理服务;(3)通过各类媒体方式,向农村居民灌输理财意识,普及理财知识。(4)农村居民可以将自己的闲钱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在近年来,金融市场各类投资工具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专业机构对于风险的管理已较个人投资者有了极大的专业性,农民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财知识之后,更适合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打理,如购买各种类型的基金。

4.2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居民的投资渠道

农村居民缺少完善的金融理财环境。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空间很大,但很少有金融机构深入到乡镇,比如证券公司在乡镇中几乎没有营业部,也没有去销售其理财产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银行网点数量很少,在理财方面也没有主导机构,仍以农村信用社、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为主,缺少股票、债券、基金等工具以及产品,使农民不便于了解和购买理财产品,也阻碍了金融机构理财服务的推广。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农村的推广,改善农村居民的理财环境。

4.3 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的理财创新服务

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开发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很缺少,在产品种类上,大多以保险为主,除此之外,在城市中可以购买到的理财产品在农村无法买到。因此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关注农民的具体理财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在操作上简单方便,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等特点的理财产品。城市居民大多了解和购买的基金等理财产品,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很陌生,因此基金业应该深入乡镇,取得农村居民的认可,既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进入证券市场的途径,还成为分流储蓄转化为投资基金的载体和工具。农村居民在学习了理财方面的知识后,在理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家庭经济条件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在风险小的情况下获取稳定收益。

4.4 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抵抗风险能力更差,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的低保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政府在农村居民的民生问题上应该重视的。只有在较为完善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下,农村居民的理财行为才不会仅仅局限为高储蓄低消费,农村居民才能更合理地支配个人收入,从而更合理地理财,达到真正的富裕。

5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在普及理财知识方面以及逐渐培养理财意识的基础上,农村居民理财方式的优化空间非常大,从而能有效地使农村居民过上真正富足稳定的生活。农村居民理财业务深广的发展前景将会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基础。农村居民如能合理的进行理财,定能从中实现个人财富稳定增长,早日实现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骄,根锁,张心灵.密云县农民家庭理财现状问卷调查分析[J].北方经济,2011,(1):60-62.

[2]刘焕钦.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拓宽农户理财渠道是关键[N].金融时报,2007-08-02.

[3]陈黎明.农村理财孕育着巨大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7-10-12.

[4]程彩君.我国居民理财状况和理财风险防范探析[N].武汉科技学院报,2008,(12).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6篇

[关键词]居民理财;保值增值;理财规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5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而且使居民理财的生机和活力开始爆发出来,居民理财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区发展、传统观念、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居民理财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居民理财观念薄弱、理财模式单一、理财专业知识缺乏,理财产品没有针对性,金融机构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因此文章希望通过对居民理财现状的调查分析,掌握扬州市居民理财现状以及影响居民理财规划的主要因素,为扬州市居民理财事业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2研究现状

对居民理财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借鉴国外居民理财学方面的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对居民理财问题做了许多研究,主要成果有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特点及居民理财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成果稍显零碎。华金秋在《中国居民理财研究》中对居民理财研究历史与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价,主要探讨了居民理财特点、行为、过程,并研究了居民理财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以及未来居民理财的发展趋势。于斐在《居民理财问题研究》中主要从中西方居民理财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入手,结合居民理财环境和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主要包括扩大中间阶层人数、减少家庭储蓄比例、实现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等。彭见琼在《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业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中主要从需求角度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理财现状,侧重于对商业银行提出可行性建议。而本文则通过对居民理财个人行为的分析,使读者对居民理财整体概况有个了解,同时对影响居民理财规划的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得出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如今居民理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改善居民理财状况切实可行的建议。

3问卷设计及实施

31调查的样本统计

扬州市居民理财现状调查问卷的样本是扬州市部分居民,采取随机派发的方式保证样本的随机性与代表性,而且主要面向成年人且有固定收入的该地区常住居民。

32问卷的框架与编排

(1)确定研究范围:依据调研目的,将调研对象确认为扬州市居民,主要以城镇居民为主,把调查的范围确定在市中心主要街道及其周边区域。

(2)构建问卷框架:为了研究居民理财现状,我们借鉴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决定从个人基本情r、理财状况调查这两个方面构建框架。

(3)提出具体问题:首先,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理财习惯上可能有所区别,为了考虑这些因素对理财行为的影响,我们在个人基本情况里专门设计了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这三个基本调查问题;其次,为了充分反映每一个个人具体的理财情况,我们特别地在理财状况调查里选择了包括投资方式、理财目标、理财知识水平、财富管理习惯、风险偏好、对理财产品满意度等基本问题。如对居民投资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居民在理财方式上的差异,对理财知识水平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居民理财知识储备情况,从居民对理财产品的满意度可以反映当前理财产品的缺陷。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样本特点、理财概况及影响理财规划的一些因素,为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4)问卷反复修改:我们特地选取几名扬州市居民进行试填,对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测试,并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33问卷的实施

本次针对扬州市居民理财现状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市中心流量较大的商场、公交车站牌处、主要街道等,调查过程采取随机和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且我们在发放问卷时询问被调查者是否为扬州市常住人口,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及用途,以此尽量保证问卷结果的科学真实性。本次调查始于2017年3月1日,结束于3月20日,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28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3%。

4问卷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我们分别对影响理财规划的因素进行指标取值,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居民理财的现状。假设可能对理财者理财规划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理财目标、理财知识水平、财富管理习惯、风险偏好和满意度,理财目标分为稳健保障型,品质生活型,兴趣事业型;理财知识水平分为在行,略懂,不懂;财富管理习惯分为好,还行,欠妥;风险偏好分为保守,中庸,进取;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描述性统计特征如下表所示。

表中平均值代表的是各个因素的整体平均水平,标准差代表的是各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由上可知理财目标的均值为20299,标准差为08171,即居民理财目标的平均水平基本属于品质生活型,且每个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理财知识水平的平均值为22711,标准差为08503,即居民理财知识程度平均处于不懂和略懂之间,理财知识有较大欠缺,个体之间具备的专业知识也有所差异。财富管理习惯的平均值为20094,标准差为08165,说明财富管理习惯不如人意,有较大改进空间。风险偏好的平均值为14019,标准差为10121,反映了扬州市居民对风险平均持保守和中庸的态度,但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满意度的平均值为03084,标准差为05354,表明居民对理财产品平均倾向于满意,但是仍有较多不满意的情况。

42整体数据分析

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扬州市居民在投资方式选择、理财能力、理财理念上的概况以及理财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帮助我们大体上了解居民理财现状。

(1)投资方式较为保守和理性。在扬州市理财者的投资方式调查中(见下图),我们发现,近几年扬州经济发展速度平稳增长,扬州居民考虑更多的是理财方式。但是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7477%的扬州人仍倾向于储蓄,其中包括教育、防病、养老等储蓄目的。股票基金债券吸引着4485%的投资者。3084%既对稳定有需求又期望获得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的投资者更青睐银行理财产品。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215%选择其作为投资方式。保险也是理财者较先考虑的投资方式,有2336%的比例。选择收藏品和黄金外汇投资的有467%。

扬州市理财者的投资方式调查

(2)理财能力有限。问卷进行了对理财知识的认知程度的调查,如对理财理念的理解,对金钱时间价值的理解,对保险功能的理解,对不同金融a品收益率大小的认知程度。数据显示,理财知识水平很好的居民只有467%,理财知识水平较好的居民有635%,而理财知识水平较差的居民有317%。在对财富管理习惯的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居民是否投资前会做项目比较,跟踪财富市值波动,清楚财富分布的情况等。数据显示,财富管理习惯较好的居民只有2897%。

(3)理财理念多样。在理财目标的调查中,应对通货膨胀实现资产保值,投资组合获取收益,当作兴趣或生活追求这三种目标都占了很高的比重。在理财理念的影响因素上,亲人朋友的想法和规划、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的信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宣传和其他因素等多样的因素都影响了居民的理财理念。

(4)理财专业人才欠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理财机构和理财产品不满意。在对于理财困惑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最使人困惑的是理财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不知如何在多样的理财产品中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专业理财人针对不同需求者提供的有效帮助是稀缺的。

43影响理财规划因素的交叉分析

我们选取了影响居民理财规划的因素中有较显著关系的两两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帮助我们找出居民理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为针对性的建议提供了依据。

(1)年龄与理财目标。在年龄和理财目标的交叉分析中,20~40岁理财者中收益型理财者占比最高达5357%,兴趣型理财者也有4464%的比例。而40~60岁理财者中保值型理财者占比最高达4889%,60岁以上理财者中保值型理财者占70%。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递减,理财者呈现更主动更多样的理财意愿。

(2)所受影响因素与知识水平。在做规划时所受影响因素和理财知识水平的交叉分析中,4486%人易受亲人朋友的想法和规划影响,4299%易受金融机构宣传的影响,而其中理财知识水平很低的人占3178%,在行的只有467%,说明理财不能充分考虑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回报率,而易盲从他人的人数很多。

(3)知识水平与财富管理习惯。在理财知识水平和财富管理习惯的交叉分析中,理财知识水平较差的理财者拥有较差的财富管理习惯的比例高达6471%,理财知识水平很好和略好的理财者明显拥有更好的财富管理习惯,其中理财知识水平很好的理财者没有较差的财富管理习惯。由此可知,理财知识水平对财富管理习惯有促进作用。

(4)财富管理习惯与满意度。在财富管理习惯和对理财产品满意度的交叉分析中,财富管理习惯很好的理财者对理财产品的满意度最高,达8387%,财富管理习惯较好的满意度也有70%,而财富管理习惯较差的理财者满意度和不满意度比例持平。由此可知,财富管理习惯的提高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理财者对理财产品的满意度。

5对策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扬州市居民理财事业发展的并不理想,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这种不理想的局面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改善和发展扬州市理财事业方面需要多方共力,因此我们结合影响居民理财规划的因素,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51培养专业理财人员,提升理财服务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专业理财人员缺口巨大,因此理财机构可招募或培训专业的理财人员,这是获取居民客户信任的必备条件。在理财服务水平上,机构应给予服务人员定期的培训测试,使理财人员的服务更为优质,增强客户对机构理财产品的信心。比如银行可在大厅设立专门的理财服务窗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52发展创新型理财产品

金融机构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年龄特征、理财目标、风险倾向、认知水平,对不同理财产品的满意度等因素,发展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个性理财产品,以期提高不同偏好的居民对理财产品的满意度,从而可以改善居民理财方式单一的现状。

53增强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

首先,居民要改变传统观念,懂得风险与收益同在的理念,尽可能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其次,在做一项理财规划前,要对理财有一定的专业认知,加强理财知识储备,比如看一些理财的书籍,听专业讲座等;最后,要培养良好的财富管理习惯,在做投资前要进行项目比较,经常跟踪财富市值波动,对财富分布情况有一定的认知。

当然,增强居民理财意识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需引起关注,定期举办理财宣讲会,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做宣传,以此激发和增强居民理财意识。

54结合年龄特点,做好理财市场营销

由调查结果可知,不同年龄的人群投资风险偏好不同,因此金融机构在制定理财规划、推销理财产品时可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对于年轻人,金融机构可制定一些风险偏好型理财规划,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则可制定一些风险保守型的理财规划。

参考文献:

[1]彭见琼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业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2(6).

[2]李善民,毛丹平高净值财富个人理财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0(S1).

[3]程晖居民理财的投资组合分析[J].理论建设,2009(3).

[4]王积田,陈彤望奎县城镇居民投资心理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8).

[5]程彩君我国居民理财现状和理财风险防范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8(12).

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第7篇

【关键词】 居民家庭理财;理财产品;问卷调查;城乡差距

一、引言

城乡差距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学者们更多的是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或是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进行探讨。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居民家庭收入逐渐增加,可支配收入大幅度的增长,除满足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之外,居民手中还有了结余资金,选择理财产品或进行投资理财成为个人与家庭积蓄财富的主要手段,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呈现出理财行为的一定差异。本研究选取泉州地区居民作为调查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结果,比较分析泉州地区城乡居民家庭的理财产品选择及数量状况,进而提出改善城乡居民家庭理财的建议,以期有助于城乡居民进一步明晰理财产品的选择情况,改变理财意识,优化理财行为,更好地运用手中的资金,使城乡居民家庭财富在保值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值,提高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保障。

二、居民理财的相关文献回顾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战后复苏,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个人积蓄的财富随之增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社会各阶层产生了理财需求与“理性用钱”的居民理财观念,居民理财研究因此逐渐深入,涉及广泛,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霍尔曼和诺森布鲁门(2003)论述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多种理财产品如股票、债券、寿险、基金、房地产、信托等的介绍,并以大量实例、图表、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建设并保护其家庭的长期财务规划。夸克和克里斯(2004)对个人理财策划进行系统论述,内容包括货币时间价值、预算、目标设定、风险管理、税收筹划、保险、抵押融资、债务管理、投资原则和实践、退休计划、职业道德等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备知识。卡普尔从理财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财决定的步骤,理财的各种产品、方法,及投资理财的各种手段。汤姆 (2006)详述各种理财方式、投资产品、投资观念等,为人们解开隐藏在具体数字和投资理财环境背后的重要原则和成功之道。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个人理财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学者们主要借鉴国外个人理财学方面的成果,结合国情对居民家庭的理财需求、特点、影响因素及规划策略等方面分析和研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财金系学生(2006)通过对北京市16个区(县)78个乡(镇)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户理财情况的调研,显示城市居民与京郊农户因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选择存在差异,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应重视改善农户的理财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王亚娟和陈希敏(2007)通过对西安市城区居民家庭理财需求的问卷调查,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中低收入家庭对理财的需求更强烈,学历比较低的个人对理财需求比较弱,也倾向于认同目前国内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郭崇罡(2008)提出居民参与金融理财产品的目的主要在于赚钱、筹资、结算、风险、资产流动性,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居民的个人需要开发金融理财产品,对每类经济活动与生活开销等对应的金融保险产品予以满足。李勃阅(2008)对成都市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居民理财需求实证分析,得出中低收入个人的理财需求比较弱,调查发现低学历的人理财需求更加强烈。肖尧和林竹等(2008)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成都市居民理财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历、家庭成员结构和税后年收入。尹阳和蔡敏等(2008)提出影响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因素主要有学历、性别、职业及对产品的认同程度。马良和孙春来(2006)认为目前居民理财具有偏爱于对储蓄和不动产的投资、越来越重视教育投资、不满意目前的理财产品、看重风险性小的中短期投资以及投资理财知识来源缺乏专业性等特点。何丽华(2005)指出个人理财规划在建立个人资产的阶段,最好是采取储蓄的方式;在采取获得不动产的行动之前,认真考虑自己的资金支付能力和支付方式,建立家庭资产情况一览表等问题。吴云鹏,温红梅(2007)提出针对各种不同的居民收入状况,在市场弈的理性人要有衡量自己有多少资金实力来选择品种组合的基本能力,同时要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增加收益。邓平和余学斌等(2005)提出储蓄和保险是制定理财组合的两大基础,并给出储蓄+保险+债券的低风险稳定收益型、储蓄+保险+债券+基金的低风险收入型、储蓄+保险+股票+房地产的积极增长型、储蓄+保险

+债券+股票的收入型和储蓄+保险+股票+期货的高风险收入增长型五种组合模式。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总体来说,从宏观经济调控和个人理财实务角度研究的居多,针对一定区域城乡居民理财的比较研究较少。

三、问卷调查设计

居民家庭理财是从居民家庭角度,对其可支配收入,在满足生活需求以后,考虑如何通过银行储蓄、投资股票基金、购买保险等各种理财产品的合理选择,实现手中剩余资金的保值增值。本文选取泉州市区及八县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并事先进行样本的分配与安排,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为了方便调查的进行和调查数据的整理,将县级以上常住人口划分为城镇居民,县级以下划分为农村居民。同时,为了保证对城乡居民家庭理财状况比较的有效性,调查对象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比例各占50%,各发放问卷1 000份。由于市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设置了较大比例的样本,城镇居民的样本比例是市区占40%,八县为60%。农村居民的样本比例各县平均分布,同样,考虑到收入是影响理财方式的首要因素,因此农村居民调查样本的选取基本上分布在各县的乡镇中心。此外,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问卷的分发也做了设置。工作日选择市区及各县政府所在地的写字楼、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进行蹲点发放和回收,而周末则到菜市场、超市、公园及乡镇等一些人群密集的比较让人放松的场所以及不同档次的住宅区进行调查,并与一些愿意交流的居民进行深入的交谈,以此加强样本信息的可靠性。

问卷调查历经三个多月,采用无记名的调查方法,主要是在暑假利用学生资源通过实地发放填写。同时,在被调查居民愿意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访谈,以得到更加详尽的信息。此外,调查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以电子版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 742份,有效率为87.1%,其中城镇居民有912份,农村居民为830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状况和理财产品选择情况两大部分。其中,家庭状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所处人生阶段以及家庭供养人口等;而理财产品选择包括家庭年收入和主要支出,所选的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居民对自己的定位、对理财的看法、调整策略的原因以及理财中遇到的困难等。

四、居民家庭的理财产品选择及数量的差异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泉州地区城乡居民选择的理财产品主要有储蓄、实业投资、股票、基金、房产、、保险和民间借贷。但是,城乡居民的理财产品选择及数量都存在差异。

(一)城乡居民家庭理财产品选择的偏好不同

从图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选择的理财产品偏好于储蓄、基金、股票,被调查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44.3%、40.35%、30.92%,其他选择依次为保险、房产、民间借贷、、实业投资等。农村居民则明显偏好于储蓄,占63.5%。其他依次选择基金、民间借贷、股票、、保险、房产和实业投资。调查结果也显示,储蓄成为城乡居民理财产品的首选。城乡居民普遍认为储蓄没有风险、收益固定、变现力强,是所有理财产品最安全、最稳妥的。

农村居民选择储蓄、民间借贷、的比例高于城镇居民。一是农村居民家庭首选的理财产品是储蓄,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居民19.2%。调查中了解到,储蓄以其安全稳定、低风险、收益确定的优势而深为农村居民接受,选择储蓄生息,将其作为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种方式。二是民间借贷是泉州地区城乡居民家庭理财的特色,农村居民将民间借贷作为中长期投资方式。但由于农村居民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彼此之间借贷靠的是信任,没有借贷单据,民间借贷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城乡居民选择购买的比例较高,且农村居民选择比例高出2.45%。购买由于成本低、操作简单,偶尔还能碰碰运气,因此很多居民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财富。

农村居民选择金融产品、房产、实业投资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程度相对较低。其一,选择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理财产品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12.72%、16.75%、10.2%。但随着农村居民对理财产品的认识不断增加,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强,20%左右的农村居民选择了这些产品。其二,城乡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比例相差悬殊,城镇居民高出4.5倍。调查中了解到,城镇居民投资意识较强,加上房地产的繁荣景象,收入高的城镇居民必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资产的增值。而农村居民主要将资金投入到翻建房子,或是增盖楼房,是对自己住所的一种投资。仅有小部分农村居民利用所处地区的经济情况,通过增盖楼房出租,赚取租金而回笼资金。此外,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实业投资在泉州地区相当普遍,主要投资于经营服装、鞋业、茶业、房地产、建筑等,农村居民所占的比例略低。城镇居民的资金更加富足,投资意识更强,即使没有足够的资金也会想办法筹集去搞实业投资。

(二)城乡居民家庭理财产品的选择数量存在差异

图2表示城乡居民选择理财产品数量的情况。其一,选择一种及两种理财产品的比例,农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11.36%、10.51%。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单一选择储蓄的比重最大,选择两种产品组合则以“储蓄+民间借贷”的比例最高,与前述储蓄和民间借贷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理财产品基本一致。城镇居民选择两种理财产品组合的比例集中在“储蓄+保险”,说明城镇居民的理财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其二,选择三种及以上理财产品组合的城镇居民超过了农村居民,其中选择三种理财产品组合的比例,城镇居民是农村的两倍多,主要集中在“储蓄+基金+房产”组合,农村居民是以“储蓄++民间借贷”组合为主。比较而言,城镇居民更懂得使用新的理财产品及其组合,更具备分散投资风险的意识,能够通过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选择来实现资金增值。

五、居民家庭理财产品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表明,影响城乡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及数量和组合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理财产品本身的因素,包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期限和手续费等,是城乡居民所不能掌控的,暂不进行分析。而主观因素,主要是来自城乡居民自身的,问卷调查发现,包括居民收入以及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等方面因素,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悬殊,被调查者中47.8%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在4―8万元之间,82.5%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在4万元以下。从表1可以看出,收入水平高低影响居民选择理财产品数量及组合的情况,城镇居民凭借其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较高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手中较多剩余资金,理财产品选择的范围更广,对理财产品的选择更具多元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经济实力有限,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理财产品的余地较小,选择的理财产品组合数量相对集中在两种或以下。收入水平低于2万元时,城乡居民都倾向于选择一种理财产品,农村居民高出13.3%。收入在2―4万元、4―8万元之间,选择两种理财产品的农村居民比例逐渐上升,且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在8万元以上,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两种或三种理财产品,其他方式则无人问津。而城镇居民选择更多的是三种理财产品,选择四种及以上理财产品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

城乡居民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集中在“一般了解”和“了解”,占73%,其中农村居民理财知识相对匮乏,对理财产品一知半解,72.5% 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了解”和“一般了解”。城乡居民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理财产品组合数量的选择。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城乡居民对理财产品了解程度的加深,从很不了解、不了解、一般了解、了解到很了解,居民的投资分散意识逐渐增强,理财产品选择更具有多元化。城乡居民对理财产品了解时,选择单一理财产品的比重明显下降,此时选择三种及以上理财产品的居民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理财产品很了解时,选择四种及以上理财产品都有了成倍增长。

(三)获得理财产品信息的途径

金融市场是为居民提供理财产品及其信息的重要渠道,金融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居民的理财行为及方式。城镇地区拥有相对完善的银行系统、股票交易市场和保险市场,为城镇居民进行投资理财提供良好的理财环境及获取理财产品信息的途径。而农村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农村居民信息来源渠道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理财产品的了解途径更为广泛,被调查者通过网络、亲戚朋友介绍、银行宣传册、理财人员、媒体等渠道获得理财产品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2.6%、34.4%、37.06%、25.6%、37%,农村居民获得理财产品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75%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有30.8%的被调查者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获得,其他渠道获取的只有10.7%、15.1%、13.8%。农村居民对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够充分,对一些金融理财产品比如基金、保险、债券等也缺乏认识,导致农村居民选择的理财产品只能停留在传统的储蓄和民间借贷,不利于实现资产增值和投资风险分散。

(四)城乡居民的理财目标

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且在家庭开支、子女教育、婚嫁以及建房子和家庭耐用品等方面的支出比重较大,家庭负担较重。56%被调查者的理财目标倾向于生活理财,选择家庭储蓄,以实现收入在日常消费、子女教育、婚嫁等生活需求得到更好的安排。相对来说,城镇居民的收入较高,而且也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用于日常消费、子女教育、医疗等生活需求比重较低,有更多的闲置资金,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加关注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43.64%的被调查者选择更多地寻求有投资收益的理财产品,如股票、基金、保险等。其次是对理财机构的服务和品牌比较关注,分别占18.3%和15.5%。由此可见,城镇居民的理财目标更多倾向于投资理财,为了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寻求有高投资收益的理财产品,同时为了分散投资风险,使用多种理财产品组合,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实现资产增值。

结语

总之,城乡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及其选择数量都存在一定差距。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异是影响城乡居民家庭理财产品选择的主要因素,但是,城乡居民的理财状况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在信息与财富时代,城乡居民应该进一步增强理财意识,更新理财观念,客观地审查家庭的财务状况,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调整理财投资及存储积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有效运用自身有限的资金,进行组合投资,规避理财风险,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金融机构应当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扩大理财服务的范围,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理财环境,使更多居民享受到应有的理财服务,进而提高居民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 G・维克托・霍尔曼,杰利・S・诺森布鲁门.个人理财计划[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加拿大】夸克・霍,克里斯・罗宾逊.个人理财策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 卡普尔.个人理财(第7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汤姆・道尼.标准普尔教你做好个人理财[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5] 财金系团总支学生会.北京城市居民与郊区农户理财状况的调查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6):32-35.

[6] 王亚娟,陈希敏,等.大中型城市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经验研究[J].济南金融,2007(4):8-11.

[7] 郭崇罡.居民个人需要与金融理财产品开发[J].生产力研究,2008(16):21-22.

[8] 李勃阅.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基于SPSS的成都市居民理财需求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9] 肖尧,林竹,等.成都市城镇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商,2008(12):86-87.

[10] 尹阳,蔡敏,等.影响居民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行为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城镇居民为例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8(16):59-61.

[11] 马良,孙春来.关于中国居民个人理财有关问题的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06(4):42-43.

[12] 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J].审计与理财,2005(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