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交流沟通机制(合集7篇)

时间:2023-07-14 16:25:41
交流沟通机制

交流沟通机制第1篇

关键词:“一对一”工作法;有效沟通;企业党建

长庆油田公司采油四厂自2007年3月以来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对一”工作法,成功地发挥了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实践探索出的一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机制,明显提升了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运行机制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为了解决用工严重不足而将单井的看护工作委托社会劳务公司承担。由于劳务公司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极强,地处深山,单井看护,导致员工孤独寂寞,思想波动,导致看护工流失,队伍不稳,个别看护工动机不纯,出现与当地不法分子勾结倒卖原油的现象。2007年3月,采油四厂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综合治理实践中,尝试开展支部书记与看护工定期不定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的活动,深入了解看护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工作实际困难,并及时加以引导和支持,化解思想波动,稳定队伍。“一对一”工作法试行半年后,成效显著。2007年末,“一对一”工作法受到油田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推动了采油四厂不断推广、深化和拓展“一对一”工作法,提升管理绩效和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进程。目前,采油四厂一方面对“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内容、运行机制、谈话要求做出统一的基本要求,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方面与基层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拓展了“一对一”谈话的参与主体和沟通内容;同时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探索拓展“一对一”工作法的应用领域。部分作业区出台了《“一对一”谈话共性问题汇总表》《“一对一谈话”问题整改表》等管理工具。至此,“一对一”工作法不断发展,其工作机制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一对一”工作法形成初期主要是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定期地与看护工交流和沟通,谈话对象主要是看护工;谈话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一对一”的走访;谈话内容主要围绕“护油”主题。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谈话内容逐步走向多元化,向工作状况、企业管理、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扩展;谈话主体由原来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拓展到各级党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谈话对象则拓展到基层全体员工;沟通模式逐步从下行沟通,即由上一级沟通主体向下一级沟通对象单一传送信息为主,转变为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流通;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逐步从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向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征集员工意见建议方面拓展。同时对谈话时机、谈话内容等做了基本的规范性要求。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作用与效果

(一)有助于强化沟通,推动信息交流

调查显示,60%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36.5%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基本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6.5%。在细分类别的信息传递效果评价中,满意度较高的依次是工作问题、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信息、厂务民主管理信息、党务发展信息、家庭生活信息和个人发展信息。

(二)有助于凝聚队伍,增进感情融合

通过干部与员工“一对一”的交流,增强了干部对员工的了解,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调查显示,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对情感交流作用效果非常好的占比为22.42%,认为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比较好的占比为41.59%,两者总计占为64.01%。30.15%的员工对“一对一”工作法的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持中性评价,持消极评价的仅为5.85%。

(三)有助于稳定队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通过“一对一”谈话,干部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去感染和促动员工,有效激励员工的斗志和士气,鼓舞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奉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一对一”工作法中领导干部的对员工的工作感染作用很强或比较强的员工比重为67.29%,这说明干部在“一对一”工作法中确实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感染、促动员工。

(四)有助于消除误解,释疑纠错

在“一对一”工作法中,干部针对员工提出的厂务管理、薪酬、企业文化、工作等各种提问进行解答和释疑,多半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在释疑纠错,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方面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其中22.01%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的释疑纠错作用效果非常好,37.29%的员工认为其释疑纠错作用效果比较好。

(五)有助于了解情况,推动问题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

座谈发现,在“一对一”工作法的直面交流中,干部能够根据员工个别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深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影响员工工作的问题。18.68%的员工认为通过“一对一”工作法能够非常好地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43.6%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两者合计占62.28%。可见,“一对一”工作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比较明显。谈话中员工反映的问题63.36%都能得到解决,近三成的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都及时得到了反馈处理意见。

三、“一对一”工作法对企业党建机制的创新

“一对一”工作法在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了领导机制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加强了各级党组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提高了企业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与同级行政组织和技术骨干的协同互动,增强了企业党建的党政互动能力;强化了上级党委与下级党组织的及时沟通,增强了企业党建的上下联动能力。“一对一”工作法用人文关怀团结员工、凝聚员工,初步建立了多管齐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强了工作责任机制建设

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一样,“一对一”工作法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界定了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组织(作业区综合管理组)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一对一”交流工作的完善和落实状况认真进行考核。在“一对一”工作模式下,党务工作者、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三种力量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发挥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与员工开展谈话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

(三)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通过交流实现了解员工思想状况,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实现思想政工作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员工队伍凝聚力,传播企业文化,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同时,“一对一”工作法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考核管理机制,把刚性制约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之下努力工作,实现了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四、“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科学的沟通原则

1、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平等性是指沟通主体与沟通对象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沟通的主导性,是指沟通主体应该对沟通系统内容要素及沟通的发起和发展速度、模式、信息等做出适时的调节和必要的控制,使双方交流向预期方向运转,最终达到教育者所预期的沟通目的。

2、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及时性是由思想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要求沟通主体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与沟通对象交流。沟通的经常性强调沟通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沟通要保持一定的频率。经常性原则要求及时发现员工矛盾、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要求沟通主体经常性与员工进行“非正式沟通”,在不拘泥形式的条件下增进感情沟通,增强理解和信任。

3、坦诚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坦诚是沟通的基础。沟通作为双方心灵的交流,离开了坦诚,交流也难以继续。坦诚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在沟通过程中,沟通主体首先要投入真感情,讲真心话,绝不讲假话。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把谈话上升到谈心乃至交心的境界。保密是坦诚引出的要求,是爱护他人的表现,也是实现坦诚沟通的保证。要把“一对一“工作法引向深入,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二)完善沟通运行机制

1、构建全方位、完善的沟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继续加强领导机制与工作责任机制建设。建立多管齐下的思想交流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明确“一对一”工作中各级领导与干部(作业区、井区)的沟通职责,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形成定期的沟通交流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工作监督机制建设。应该继续完善“一对一”工作法中“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委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及基层组织在“一对一”交流工作中的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覆盖,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沟通要素,创新沟通模式。一要拓宽沟通对象。“一对一”工作法沟通实践中,沟通对象扩大到公司正式员工。随着发展的需要,沟通对象还将进一步扩展。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员工进行群体划分,以便实施差异化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二要推进沟通主体的分工与专业化。根据沟通主体的专长和岗位对沟通主体进行适当分工,可以从制度设计上要求技术骨干、行政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分别负责技术沟通、管理沟通、生活沟通等。三是继续拓展沟通内容,实现沟通内容的细分与专题化。“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内容包括厂务管理、企业文化、个人工作、技术培训、生活等各方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有必要将沟通内容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的沟通主题,选择合适的沟通主体进行专题化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多样化的沟通需求,又可以保持一个沟通中心,防止话题过散。四是推进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与差异化。在“一对一”工作法中要实现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有会议、走访、座谈等传统沟通方式,还要有网络、手机等现代沟通方式;不仅有口头,书面交流,还要通过文娱活动沟通;不仅有庄重严肃的正式沟通,还要有轻松活泼的“非正式”沟通。五是保证沟通环境(氛围)的轻松自由化。

(三)提高沟通主体沟通能力

要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沟通作用和效果,沟通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16.84%的员工认为作为沟通主体的干部综合素质对沟通效果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关于沟通效果的首要影响因素,10.96%的员工选择“主动热情性”,7.8%的员工选择“谈话艺术性”,6.7%的员工选择“地位平等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交流主体的沟通能力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少兰.浅谈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2、高智勇.人际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党政干部论坛,2003(2).

交流沟通机制第2篇

关键词 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21-1

1 中国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意义

1.1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自身的内部要求,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互动和交流是由管理的需求特点所决定的,沟通是联系人们思想交流的有效手段。没有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没有平等对话的机会,企业管理只能是机械的命令。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想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效地实施,沟通就是关键,一方面,企业发展的灵活性较大,需要企业管理不断地进行交流,这是它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是企业管理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自身不断发展的成果,因此,企业沟通是企业管理的自身要求,对企业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创新和融入市场的前提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创新和融入市场的前提,企业是不断发展着的,企业的动态发展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不可能是静止不动或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创新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就在于此。

企业管理的沟通是全方位、多视角化的,它较为全面的特点也让企业意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和市场发展的走向和动态,以便于企业随时跟进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是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3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思想的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企业的管理沟通也能带给企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企业管理交流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这对企业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的发展的生命力来源于沟通交流中各种智慧的结合,在合理有效的交流中,领导者可以取其精华,运用较为先进的理念到实际的企业发展中。

2 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现状

2.1 企业对企业管理的沟通问题不重视

在企业管理中,许多管理者都存在这样一个通病就是只注重高层领导的决策和意见,而忽视企业中其它非领导层面的员工想法,其实不然,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领导者是具备的是高屋建瓴的开拓视野,而真正处于其中的就是企业中的实际管理者和广大的员工,他们是最了解企业某方面具体情况的人,他们的意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管理者普遍认为领导的地位不容撼动,领导的思想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思想,以至于对于管理沟通层面历来不受重视,企业的其他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表达个人意志的机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2.2 企业管理缺乏系统的沟通机制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还存在着缺乏系统的沟通机制这一特点,一方面,由于领导者长期的不重视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的不作为所产生的结果。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管理者为了迎合领导而忽视其它交流沟通的必要性,或是员工有好的意见或建议都被管理者间接剽窃,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赔偿,这就失去沟通的公平性,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平等性的缺失将会导致员工工作和交流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缺乏系统的沟通机制具体体现在,沟通过程的无组织、缺乏核心的领导、没有形成一种趋势,员工表达意见的意愿不强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所致,主体的不作为会导致企业整体不具有沟通积极性的意愿,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健全沟通机制非常必要。

2.3 企业管理沟通渠道不畅通

企业管理还存在着沟通渠道不畅通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重大问题的交流和沟通主要是领导层面和管理层面相互进行,员工与领导的直接交流很少或是没有,就即便是管理层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沟通交流也不直接或是存在种种弊端,总之,企业管理沟通渠道不畅通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

企业管理渠道的不畅通主要体现在,员工缺乏向企业表达意愿的渠道,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缺少交流管理的方法和渠道,企业的沟通大多是横向的交流,而缺少纵向的沟通,使得企业的管理存在着弊端,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公司发展。

3 解决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对策

3.1 企业要正确认识管理沟通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重视管理中的沟通交流作用,把企业的沟通管理纳为企业发展发展的轨道中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交流。作为企业的管理来说,沟通是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在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企业才能长期发展,所以应该把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

3.2 管理者应强化沟通意识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识到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进行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不是简单的交流活动,而是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一方面,管理者要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激活企业内部的沟通,让企业内部人员主动参与沟通活动,提高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让企业的沟通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沟通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提出一些能对企业发展有建设意义的意见,这需要管理者自身不断强化管理能力的过程。

3.3 健全沟通管理机制

企业沟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一度处在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有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意愿,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这就是体制不健全的结果。想要是沟通管理与企业发展相协调,就必须健全沟通机制,企业管理者可以开设沟通信息平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董玉芳,何大伟.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5(28).

[2]肖志兵,徐阳.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0(15).

交流沟通机制第3篇

【关键词】企业 银行 经济发展

一、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性质

是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通过建立有组织、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形化和具体化,有效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密切相互关系,推进政银企互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政、银、企“多赢”的目的。

二、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组织体系,成立政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工作结构。

第二,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机制成员单位建立日常联系机制,畅通联络渠道,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议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产业项目情况等;经济主管部门向银行机构介绍首都企业融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银行机构对政府工作的需求和建议,推介创新产品和服务,金融市场信息等;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提出融资的具体要求,帮助银行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情况,促进银行业与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不定期联席会议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分专题随时召开。

第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1)加强政府部门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听取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发展的建议。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区域金融业发展情况,研究重点问题,制订工作方案并联合推动实施。帮助银行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应由北京市解决的重大问题。(2)加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听取银行发展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协调落实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市与区(县)一条龙、一体化、一站式立体金融服务体系。(3)加强与银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和窗口,为银行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4)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为银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和融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2)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及时交流银行的创新产品、业务发展动态、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及企业诉求等。(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手段,逐步构建成员单位专用网络信息链接平台,方便成员单位及时交流信息。

第五,建立奖励创新和风险共担机。探索建立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奖励机制和政银企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六,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评价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定期编制金融发展报告,综合分析银行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等,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探索建立银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分析,评价银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鼓励银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服务,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银行服务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搭建银行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快速通道。

(二)有利于引导银行业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服务本市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促进银行业为首都文化创意、节能减排、新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三农”及社会民生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有利于鼓励和支持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开发金融产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银行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并在京先行先试。加强研究,探索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和规避金融风险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和有效结合的方式,激发银行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同业合作,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金融局和北京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超前谋划北京市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在京银行开展业务交流,分享先进服务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促进首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引导银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促进银行与北京市各类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创造性地开展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深化银行业对北京实体经济的认识,促进金融与北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银行关注首都经济、社会和民生,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运行

成立政银企沟通交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机制的日常工作,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依小组成员需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整理并印发会议纪要;负责小组各成员间信息的收集和;负责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开发、运行与维护更新;负责与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各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研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议召开不定期联席会议等。

五、目前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状况

交流沟通机制第4篇

对于生产企业来讲要想与商达到这样的沟通水平,必须要建立起一种良性高效的沟通机制。我们公司设有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专职负责商的沟通管理工作,定期的拜访商,在管理的机制上将企业与商的沟通落实下来。并不单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拜访,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拜访或打电话与商客户进行沟通是最基本的事情,这种交流不能称之为机制。企业必须要不断去开发一些系统化的制度,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流程。我们在不断偿试各种手段和方法与商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如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反馈流程,关于订货的沟通流程,商务活动的对接流程等等。通过这种制度和流程来保证企业与商的有效沟通。

在我们与核心客户的沟通机制中,公司的审计部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部每年都会定期到各地市场进行审计工作,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拜访客户,跟客户进行访谈。审计部门与商客户的访谈主要是了解客户需求,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当地是否有违反公司政策的事情发生,公司给商配备的各种资源有没有到位等等。审计部门访谈的结果会与公司的管理层共享,而且每季度还要做总结研讨会。这些制度化的工作流程使我们与商形成非常密切的沟通,也使企业与商的沟通是多层次的。

而企业要想做到与商客户的无障碍对接,离不开商的密切配合,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实现与商无纸化、电子化的沟通流程,让商与企业的沟通简单化。在我们的管理系统中,商的每一个卖场、每一个专卖店,甚至每一个导购员的销售额,商卖的每一台机器是什么型号的,销售到哪个小区,什么时候安装的等等商与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管理的平台让我们与商之间的对接更加透明化,这种沟通更有效且成本低,沟通的效果好。

企业与商的沟通机制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沟通机制是最有效的,对企业是最合适的,并没有特定的模式,不同的企业可能需要不同的沟通机制。如果企业重视与商的沟通,那么就会想尽办法,有意识地去开发和调整自己企业与商的沟通流程,将一些无效的沟通流程去掉,将好的沟通流程引进。

如我们华北三省的总河北南华工程配套有限公司,其A.O.史密斯热水器的年销售规模已经超过3亿元,拥有下级客户200多家,它自身与商企业的沟通也是比较复杂的。今年二季度南华公司将自己公司的季度总结会放到南京的工厂来开,把自己200多家商带到工厂,这些商很多都没有参观过我们的工厂,也没有与我们进行过系统化的交流,而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对我们企业的感受更真实,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更为了解,对回去以后把自己的销售规模做大更有了底气,增加了信心。我们感觉这种与商沟通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就把它扩大,把它模式化,制度化,每年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商客户与工厂联动的会议。当然这种模式我们也都是在不断探索当中。

交流沟通机制第5篇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本文中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下文简称污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污水主要来自科学园、大学城、科学园研发区(内含工业污水),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4万吨,2008年初工艺调试成功。污水厂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7℃,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

表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质指标

本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DE型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氧化沟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等三大类型。连续式氧化沟进、出水流向不变,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系统设有二沉池,常见的有卡鲁塞尔氧化沟、帕斯韦尔氧化沟等;交替工作氧化沟是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作为沉淀池,不需要单独设立二沉淀,常见的有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半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设有二沉池,使曝气池和沉淀完全分开,故能连续式工作,同时可根据要求,氧化沟又可分段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工作运行的特点,常见的有DE型氧化沟[1]。

图1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经过统计本污水厂2008年06月~2010年06月进、出水中BOD5、COD、SS、NH3-N、TN、TP的情况,结论如表3中所示,经过半交替式工艺(厌氧池+DE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达标率为100%,BOD5、COD、SS、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1%、84.18%、91.31%、89.19%、59.15%、67.15%,由数据可以推断半交替式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NH3-N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水中TN、TP有较高的去除能力,本污水厂的去除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交替运行时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C/P>17才能满足生物除磷要求,在此时间段本厂BOD5/COD、BOD/TN、BOD/TP的平均值分别为0.364、1.86、22.79,显然,污水厂的进厂水中碳源较少,在此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缺氧段运行时间,以及修改交替模式(将第二段均设置成硝化反应状态)、调整水停留时间以及外回流量等就可以提高脱氮、除磷的去除率。

表3 污水厂2008.06~2010.06期间水质统计分析情况

2、DE型(交替)氧化沟生物脱氮和除磷机理

DE型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是通过特殊的运行方式,利用逻辑程控系统使污水交替进入氧化沟,并利用曝气转刷或曝气机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在沟中交替发生,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氧化沟中部分活性污泥絮体内外层存在浓度梯度,活性污泥絮体表层,由于氧的存在而进行氨的氧化反应,污泥絮体内层的溶解氧逐渐下降,此中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典型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就是氧化沟[2];氧化沟前设置了厌氧池,从二沉池至厌氧池的回流污泥中存在NO3-、NO2-,在厌氧条件下,以NO3-、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氨转化为N2[3],此种厌氧氨氧化脱氮模式可能对本工艺脱氮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才能确定。

对于生物除磷,由于聚磷菌好氧吸磷比厌氧释磷要多,因此污水中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来去除,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也正是此原理,通过在氧化沟前加厌氧池,达到除磷的目的[2];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同时除磷和脱氮双重目的[4],反硝化除磷技术是否在本污水厂除磷过程中发挥作用,仍需更深入研究证实。

3、运行时序

图2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本污水厂DE氧化沟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污水进入氧化沟前端的厌氧池,经配水井的切换,两条沟交替出水,再此过程中营造出厌氧、好氧区和缺氧区,且不存在污泥回流。DE型氧化沟生物的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周期(4~8h)与运行程序,同时重新组合厌氧池等池体在工艺中分布顺序就可得到不同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进厂污水的特性,组合合适的操作程序(双沟式氧化沟操作模式可以在4种最基本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开发出具有多种交替程序和组合模式),本污水厂运行时序如下:

1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沟I中搅拌机转动,使悬浮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沟I处于缺氧状况,缺氧对于反硝化反应很重要,反硝化反应使硝酸氮转换成自由态的氮,同时在沟中,大量的有机物被除去,沟I出来的水进入沟II。在沟II,污水处于好氧状态,转刷的快速运转为生物反应、有机物氧化、由生物群进行的硝化和大量磷吸收,提供了所需氧气。同时,沟II的自动堰开启,使经处理的污水连续排入沉淀池。在沟II,有溶解氧控制转刷的操作,当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数值时,部份转刷停止运转,减少了能量消耗。2段:历时15分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同时污水分别流往沟I,沟I进行硝化反应。污水从沟II排放到沉淀池。3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污水流往沟I,进行硝化反应,沟I的自动堰开启,污水从沟I排放到沉淀池。4段: 历时15分钟,在4段,氧化沟的操作与2段相同,但污水从沟I排放。在此交替缺/好氧环境中会出现溶解氧浓度梯度,局部环境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有可能30%~50%的脱氮由于同时反硝化而完成[5];反硝化除磷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厌氧池容积,通常厌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左右,一般规定最少不低于0.75h,回流污泥量与停留时间成正比,同时厌氧污泥量占反应池总污泥量的比值不低于10%,才能有较好的除磷效果[6]。,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在这个运行时序中,1、3两个阶段是主反应,主要通过相互切换,达到不用内回流就可以具有较高脱氮效率;2、4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含有较高的溶解氧,保证二沉池不会出现厌氧池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好氧时段占56%,缺氧时段占44%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较高。如果改变1、2、3、4时段的时间,从而改变缺氧时段所占比重,就可以设计成多种适应脱氮要求的工艺;当脱氮效率要求不高时,缺氧时段比值较低时,加长2、3段时间可以实现;按照以往经验,在8h周期的控制时序中2、3段时间最少需要30min,才能保证出水[6]。

刘俊新,王宝贞等人通过调节转刷的充氧能力可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当缺氧段的容积占氧化沟总容积的45%~55%时,总氮去除率高于90%。通过加入厌氧池,可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7]。

本污水厂厌氧生物选择池内配有推流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二个氧化沟相互连通,串联运行,可交替进、出水,沟内曝气转刷高速运行时曝气充氧,低速运行时只推动水流,不充氧。,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通过两沟内转刷交替处于高速和低速运行,则两沟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同时,氧化沟内还设置了推流搅拌器,主要起到推流作用。污水由厌氧池至二沉池的过程中,经历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沉淀的工况,经过微生物生化反应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具体交替工况如表2所示:(注:——进水、——出水、——搅拌器运行、——低速运行、——高速运行)

表2 污水厂半交替工况运行模式

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在实质上是一个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但是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切换运行状态的特点。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按空间顺序依次在各个反应器(区)中完成好氧、缺氧(厌氧)和沉淀等处理过程。而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中,分别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运行状态的各个氧化沟,按规定的周期相互切换运行状态。适当控制各周期长短与比例以及其运行条件,就可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这种工艺上的灵活性使系统优化比较容易实现,应用微机自动控制运行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现有的交替模式工艺有交替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SBR系列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相关具有交替模式的工艺等。一般情况,交替工艺利用都具有2组以上池体组成;均可以至少2点以上交替进、出水;生化池池体均能交替组合进行好氧/缺氧/厌氧/沉淀工况处理污水;基本上不需增加泵作为内回流系统动力,只需要控制闸门的开/关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

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按时序分别进入交替廊道,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周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交替工况运行中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闸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曝气系统根据工艺不同可选表曝机类似系列曝气设备和鼓风机房—曝气管路系统等鼓风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可选主要有:推流器、搅拌器、推流搅拌器等;闸门最好能选用开启速度快的设备。,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崔志峰等人提出了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该工艺已在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山东日照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佛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占地省、土建费用低、运转灵活、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其它活性污泥法[9]。

通过对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运行情况分析,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总结出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TN、TP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该工艺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做为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参考文献:

[1]娄金生,谢水波,何少华等,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41

[2]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

[3]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等,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7-11

[4]万金保,王建永,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8,34(3)7-10

[5]王诚信,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磷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1990,6(6),56-60

[6]周雹,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168

[7]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等,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8]崔志峰,王凯军等,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9]陈贻龙,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1),40-45

交流沟通机制第6篇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本文中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下文简称污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污水主要来自科学园、大学城、科学园研发区(内含工业污水),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4万吨,2008年初工艺调试成功。污水厂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7℃,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

表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质指标

本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DE型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氧化沟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等三大类型。连续式氧化沟进、出水流向不变,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系统设有二沉池,常见的有卡鲁塞尔氧化沟、帕斯韦尔氧化沟等;交替工作氧化沟是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作为沉淀池,不需要单独设立二沉淀,常见的有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半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设有二沉池,使曝气池和沉淀完全分开,故能连续式工作,同时可根据要求,氧化沟又可分段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工作运行的特点,常见的有DE型氧化沟[1]。

图1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经过统计本污水厂2008年06月~2010年06月进、出水中BOD5、COD、SS、NH3-N、TN、TP的情况,结论如表3中所示,经过半交替式工艺(厌氧池+DE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达标率为100%,BOD5、COD、SS、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1%、84.18%、91.31%、89.19%、59.15%、67.15%,由数据可以推断半交替式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NH3-N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水中TN、TP有较高的去除能力,本污水厂的去除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交替运行时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C/P>17才能满足生物除磷要求,在此时间段本厂BOD5/COD、BOD/TN、BOD/TP的平均值分别为0.364、1.86、22.79,显然,污水厂的进厂水中碳源较少,在此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缺氧段运行时间,以及修改交替模式(将第二段均设置成硝化反应状态)、调整水停留时间以及外回流量等就可以提高脱氮、除磷的去除率。

表3 污水厂2008.06~2010.06期间水质统计分析情况

2、DE型(交替)氧化沟生物脱氮和除磷机理

DE型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是通过特殊的运行方式,利用逻辑程控系统使污水交替进入氧化沟,并利用曝气转刷或曝气机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在沟中交替发生,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氧化沟中部分活性污泥絮体内外层存在浓度梯度,活性污泥絮体表层,由于氧的存在而进行氨的氧化反应,污泥絮体内层的溶解氧逐渐下降,此中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典型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就是氧化沟[2];氧化沟前设置了厌氧池,从二沉池至厌氧池的回流污泥中存在NO3-、NO2-,在厌氧条件下,以NO3-、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氨转化为N2[3],此种厌氧氨氧化脱氮模式可能对本工艺脱氮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才能确定。

对于生物除磷,由于聚磷菌好氧吸磷比厌氧释磷要多,因此污水中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来去除,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也正是此原理,通过在氧化沟前加厌氧池,达到除磷的目的[2];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同时除磷和脱氮双重目的[4],反硝化除磷技术是否在本污水厂除磷过程中发挥作用,仍需更深入研究证实。

3、运行时序

图2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本污水厂DE氧化沟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污水进入氧化沟前端的厌氧池,经配水井的切换,两条沟交替出水,再此过程中营造出厌氧、好氧区和缺氧区,且不存在污泥回流。DE型氧化沟生物的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周期(4~8h)与运行程序,同时重新组合厌氧池等池体在工艺中分布顺序就可得到不同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进厂污水的特性,组合合适的操作程序(双沟式氧化沟操作模式可以在4种最基本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开发出具有多种交替程序和组合模式),本污水厂运行时序如下:

1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沟I中搅拌机转动,使悬浮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沟I处于缺氧状况,缺氧对于反硝化反应很重要,反硝化反应使硝酸氮转换成自由态的氮,同时在沟中,大量的有机物被除去,沟I出来的水进入沟II。在沟II,污水处于好氧状态,转刷的快速运转为生物反应、有机物氧化、由生物群进行的硝化和大量磷吸收,提供了所需氧气。同时,沟II的自动堰开启,使经处理的污水连续排入沉淀池。在沟II,有溶解氧控制转刷的操作,当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数值时,部份转刷停止运转,减少了能量消耗。2段:历时15分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同时污水分别流往沟I,沟I进行硝化反应。污水从沟II排放到沉淀池。3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污水流往沟I,进行硝化反应,沟I的自动堰开启,污水从沟I排放到沉淀池。4段: 历时15分钟,在4段,氧化沟的操作与2段相同,但污水从沟I排放。在此交替缺/好氧环境中会出现溶解氧浓度梯度,局部环境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有可能30%~50%的脱氮由于同时反硝化而完成[5];反硝化除磷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厌氧池容积,通常厌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左右,一般规定最少不低于0.75h,回流污泥量与停留时间成正比,同时厌氧污泥量占反应池总污泥量的比值不低于10%,才能有较好的除磷效果[6]。,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在这个运行时序中,1、3两个阶段是主反应,主要通过相互切换,达到不用内回流就可以具有较高脱氮效率;2、4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含有较高的溶解氧,保证二沉池不会出现厌氧池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好氧时段占56%,缺氧时段占44%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较高。如果改变1、2、3、4时段的时间,从而改变缺氧时段所占比重,就可以设计成多种适应脱氮要求的工艺;当脱氮效率要求不高时,缺氧时段比值较低时,加长2、3段时间可以实现;按照以往经验,在8h周期的控制时序中2、3段时间最少需要30min,才能保证出水[6]。

刘俊新,王宝贞等人通过调节转刷的充氧能力可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当缺氧段的容积占氧化沟总容积的45%~55%时,总氮去除率高于90%。通过加入厌氧池,可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7]。

本污水厂厌氧生物选择池内配有推流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二个氧化沟相互连通,串联运行,可交替进、出水,沟内曝气转刷高速运行时曝气充氧,低速运行时只推动水流,不充氧。,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通过两沟内转刷交替处于高速和低速运行,则两沟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同时,氧化沟内还设置了推流搅拌器,主要起到推流作用。污水由厌氧池至二沉池的过程中,经历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沉淀的工况,经过微生物生化反应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具体交替工况如表2所示:(注:——进水、——出水、——搅拌器运行、——低速运行、——高速运行)

表2 污水厂半交替工况运行模式

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在实质上是一个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但是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切换运行状态的特点。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按空间顺序依次在各个反应器(区)中完成好氧、缺氧(厌氧)和沉淀等处理过程。而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中,分别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运行状态的各个氧化沟,按规定的周期相互切换运行状态。适当控制各周期长短与比例以及其运行条件,就可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这种工艺上的灵活性使系统优化比较容易实现,应用微机自动控制运行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现有的交替模式工艺有交替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SBR系列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相关具有交替模式的工艺等。一般情况,交替工艺利用都具有2组以上池体组成;均可以至少2点以上交替进、出水;生化池池体均能交替组合进行好氧/缺氧/厌氧/沉淀工况处理污水;基本上不需增加泵作为内回流系统动力,只需要控制闸门的开/关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

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按时序分别进入交替廊道,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周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交替工况运行中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闸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曝气系统根据工艺不同可选表曝机类似系列曝气设备和鼓风机房—曝气管路系统等鼓风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可选主要有:推流器、搅拌器、推流搅拌器等;闸门最好能选用开启速度快的设备。,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崔志峰等人提出了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该工艺已在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山东日照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佛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占地省、土建费用低、运转灵活、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其它活性污泥法[9]。

通过对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运行情况分析,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总结出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TN、TP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该工艺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做为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参考文献:

[1]娄金生,谢水波,何少华等,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41

[2]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

[3]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等,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7-11

[4]万金保,王建永,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8,34(3)7-10

[5]王诚信,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磷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1990,6(6),56-60

[6]周雹,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168

[7]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等,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8]崔志峰,王凯军等,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9]陈贻龙,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1),40-45

交流沟通机制第7篇

【关键词】高校 危机管理 危机沟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33-01

危机沟通涉及到学生、教师等高校主要组成人员,也涉及到学生家长、媒体等高校之外的人员,同时,政府部门在危机过程中也起到决策和控制事态的作用。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在危机沟通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和沟通途径,从而达到最好的消除危机的效果。

一、危机管理的目标与作用

1.危机管理的目标

有效地解决危机事件是危机沟通的首要目标,而危机沟通的过程是危机处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危机沟通包括危机事件处理中和危机处理后的沟通管理。按照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jesster提出的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危机沟通要遵循以下三步来进行:首先,以我为主提供相关的情况;其次,提供全部的情况;最后,尽快提供相关的情况。他认为通过这种沟通能有效完成对危机事件的处理,避免由于小道消息流窜,流言四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这样就会不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解决处理。

2.危机沟通的作用

沟通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危机沟通是组织在消除危机的过程中利用一切有助于危机消除的手段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传递。通过这些信息的互动和交换,组织可以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双向交流的机制,这种机制便于对危机的形成过程和根源进行详细的了解,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使大众更直观、简捷的了解危机的状况和发展态势,促进公众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以便于增加在危机解决中的相互理解;另外,这种直观的交流,更有利于决策者了解群众的困惑和不解,减少了间接传话的易变性,从而更有利于双方消除误会,互相合作,更好地达到危机消除的结果。对于高校爆发危机的处理,在处理原则上要紧紧地把握住即时、诚实、负责、展现同情心、信息一致性这五个特点,尽最大可能的将危机消除,而且不造成任何的负面效果,使公众满意。[1]

二、针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对于和危机管理事件相关的群体,应该结合不同的利益情况,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沟通。对于学校内部的职工,学生等学校内部公众,应该做好充分的工作,缓解学校内部的矛盾;对于新闻传播媒体、外部公众,应该从他们不同的利益信息需求出发,将其心目中的不良影响进行彻底的改变。本文对学校及其和主要利益有关的群体进行内容、途径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的归纳总结。

1.与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沟通

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危机进行处理时,危机管理机构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沟通协调,这样更有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也有利于行动上的统一。否则,没有整体统一的力量实现对危机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很容易造成混乱局面的出现。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与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确认危机爆发之后,危机管理小组应该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及时的向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通报危机的相关进展,通过让师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危机正在被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解决来控制危机的继续扩大,为消除危机延缓时间。同时,这种手段也有利于消除师生的恐慌心理,稳定师生的情绪,有利于减少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化,增强师生与组织的沟通,便于问题的解决。同时,高校的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纪律管理,防止谣言或者小道消息传播造成的不良影响产生。

在与学校师生进行沟通时需要把握几个原则:(1)迅速及时。在消息进行传播之前,学校的师生就应该对危机的情况进行彻底透彻的了解,把信息进行合理的划分,不论危机是什么情况,师生都有知道真相的权利。(2)多了解。向师生尽可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事实的真相。(3)提供机会。让师生更多的参与到危机处理之中来,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师生和学校的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2.加强与主管和相关部门的沟通

有效的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对危机的解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级的态度和措施无疑会加快危机的解决,同时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发展。所以,在危机发生后,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将危机的情况报告给上一级部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必要时请求上级部门给予帮助,不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揭露危机事件的真相。如果危机的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求助的申请,在资源上为处理危机做出保证。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生家长在危机事件中既可以扮演调节者,也可以扮演怂恿者,这就要看高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向学生家长提供真实可靠的学校信息是解决高校危机,争取家长帮助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尊重学生家长知情权的表现,有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相互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在长期不断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形成的,家长的态度在危机的解决中扮演者不可小觑的角色,但是如果等到危机出现了才意识到需要沟通与交流,其效果往往难遂人愿。因此,学校领导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与家长不间断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面对学校发生的危机,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详细了解事件的进展,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尽可能多的情况。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减少家长对事件的抱怨,从根本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对于受害者的家长或亲属,管理小组要及时进行慰问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受害者家中遇到的困难。

4.积极与媒体交流

媒体的正确引导和报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危机事件的解决。因此,在高校危机出现以后一定要积极地寻求和媒体的合作,与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向媒体透露和公开关于解决危机的正面消息,主动地寻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等媒体,通过媒体对信息的传播,让公众了解危机的真相,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潜伏危机。

5.及时的进行信息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