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红色文化的传承(合集7篇)

时间:2023-07-05 16:12:40
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1篇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最终取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很多,如学校教育,影视作品等,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红色旅游寓教于乐,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通过红色旅游使广大国内旅游者对“革命圣地”慕名而来,在游览、观光革命历史遗迹、遗物,聆听导游员讲述英雄事迹、革命故事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就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按照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即“情感”产生于“认知”之后。通过对革命战争的思考,从而在圣地净化了灵魂,同时获取一种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红色旅游载体的物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纪念地、旧址、遗址、纪念碑、陵园、故居、纪念馆、惨案遗址、历史遗产等。“旧址”类载体文化内涵丰富且时间长,虽然分属全国各个根据地、解放区,但是正好可以从这里感受到中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变化多端、革命道路的曲折和环境条件的艰难,可以亲自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的奋斗历程。“遗址”类载体具有强烈的视觉直观性和心理震撼性,可以明显感受到战争的惨烈程度。“祭奠”类载体文物资料丰富,适合观瞻,在这里能够净化心灵,缅怀先烈,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发图强。红色旅游的载体承载了丰富而厚重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和支撑,也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质性载体。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元素,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实力提高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其重要。在红色旅游的大潮流和背景下,作为红色旅游的灵魂和核心,红色文化是以真实反映革命历史,向人们传递这些红色文化遗存所承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无疑受到了特别的关注。红色旅游是一项实施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伟大工程,红色旅游是一项抢救、挖掘、保护和展现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遗产的品位,扩大红色文化遗产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建设工程。

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的规律

红色旅游资源中凝结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传承红色文化的功能,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有着极其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功能,必须掌握红色文化传承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当前,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应运而生的红色文化,其价值是红色文化存在的根据,是红色文化生命力的标志,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前提条件。作为主流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红色文化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在当代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提,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党的自身建设。文化内涵能体现红色文化的本质要求,是红色文化重要的价值体现,是红色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价值内核。

一个民族要想振兴,必须以文化觉醒为先导,并依赖于先进文化的繁荣。政府主导是主流文化传承发展的动力和一种保障机制。无论在社会发展的任何历史时期进行文化建设,都必须重视国家政权和政策的作用。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相伴相随,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选择了红色文化,继承了红色文化,创造了红色文化,创新了红色文化。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文化,是代表中国先进阶级的先进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其中包括成熟进步的政治主张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义务要传承红色文化,因为它不仅会主导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决定着各个时期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文化,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族凝聚力和改革创新为鲜明特质的红色文化,更加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传播,才能更好地彰显其科学内涵和发挥它的应有价值。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红色文化可以各种方式将革命战争年代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传达给当代人,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这种转化。社会教育的方式很多,红色旅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方式,通过让人们在革命纪念地现场或者看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实物等,进行感官刺激,再由进行导游讲解,激发人们产生回忆或者联想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必须研究游客的心理需求,依据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规律,注重游客的利益诉求,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开发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还有其他方式如红色经典影片、纪录片等,以高度的视觉、听觉刺激和情感触动,将人们置身其中共同感受和体验,从而发人深省产生认同。

当代,文化离不开媒介的助力。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的载体,是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策划者、实施者和推动者。为了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必须以主流媒介为主,整合各种媒介资源,构建立体的红色文化优势媒体传播网络平台。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应该承担起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责任。同时充分组合运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媒体,和大众传媒一起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要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要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主题和目的。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红色旅游规划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红色文化传承强有力的支柱和动力。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就是要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展示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作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扩大红色文化震撼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对红色文化创新的过程和途径。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结合游客心理、需求和审美,将凝聚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打造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既有历史感、又贴近生活的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目的地更具有经典性、思想性和时代感,从而激发人民奋发向上,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中去。

红色旅游景区是红色文化的承载者和展现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在空间上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内容上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在服务上强化红色文化元素,尊重、还原、活化红色历史,提升红色旅游质量,方能达到有效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首先,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硬件”建设。红色旅游景区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不断创新展陈内容,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其次,要以红色旅游景区服务为载体,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就是红色文化的洗礼经历,红色旅游服务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旅游企业、红色旅游服务和管理人员都有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应传承红色文化。

要做好红色旅游营销就要掌握红色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知晓红色旅游者的需求,遵循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辅之以活性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让红色旅游者亲自去信服的事实面前感知,最终让旅游者达到情感共鸣,最终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2篇

人生无时不面对选择,孩时面临选―个好学校,成年时,面临选择一个好工作。我退休时,同样面临着选择,一是有人邀请我到他公司任职;二是组织上已安排的公益事业,做老区工作,担任广元市利州区老促会会长。到私人公司酬{金不菲;到老促会工作,除财政每年给2万元运转经费,别无其他资金来源。老促会就是做实事,做好事,靠宣传思想工作,争取别人的支持帮助。虽没有什么钱赚,但这是为老区、为人民服务。在利益面前,我选择了公益。而且,连任四届,一干就是近20年。

这20年,有收获、有喜悦,也有酸甜苦辣。这20年,我没有后悔过、退缩过,工作热情不减,越干越有劲。虽然穷了口袋,但富了脑袋,感到非常充实,每天有干不完的事情。

这20年,我以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跑破脚皮、磨破嘴皮的“四皮精神”,为老区人民跑项目、找资金、鼓与呼、推与促,在老促会的积极协调下,老区农村的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南新公路(南陵至新民)、罗茶断头路(利州区的罗家至青川县的茶坝)、工农小岩村小、荣山和平村小、龙潭乡元山村的微水工程,老促会筹资数百万元,硬化道路20公里,修通断头路15公里,重修小学一座,建起微水池500个,使荣山和平村小拖了8年之久的烂尾工程划上了句号。

以走遍干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听取千村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四万”精神,围绕党政工作中心、经济发展难点、社会热点和群众反映焦点,我带领利州区广大老区工作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上百篇调研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有情况、有过程、有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翔实具体,实施起来有可操作性,为促进老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是老区工作志愿者,以乐当红色文化宣传员为荣。老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主题歌,就是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老促会以搞好利州老区宣传工作为抓手,挖掘红色资源,弘扬老区精神。围绕红色文化主题,以办报、办刊、办专栏、召开论坛会、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同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深入红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体悟感受战火纷飞的情景,加以深入地挖掘。通过不懈地努力,编撰了《红军在广元市中区》《红军足迹在利州》《红色印记》《利州革命老区》《笔耕沃土》《老区工作手册》等红色人文专著,为传承红色基因、存史资政育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3篇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革命战争遗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纪念地及其珍贵实物等;制度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创建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精神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包括: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宝贵结晶,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色文化的特征

(1)观念性。红色文化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信念,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红色文化是典型的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

(2)先进性。红色文化是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大胆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核心思想。红色文化的本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符合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红色文化倡导“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所有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红色文化是一种科学文化,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无神论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等。正是基于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我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建设者和维护者。

(3)价值性。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此为载体构建的以政治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都能够以此作为教育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所展现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一代代建设者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时代性。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由此形成了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

红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承要遵循文化传承的一般规律,同时红色文化也有自身特殊的传承规律。

1.内核吸引规律

深挖文化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自身的内涵。传承红色文化必须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既要重视红色文化器物层面的展示,更要注重凝聚在器物上的精神品质,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内涵,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提升、总结凝聚在红色文化物质层面上的精神品质,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增强红色文化的价值吸引力。

2.外力推进规律

政府强力推进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动力。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特别是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红色旅游呈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红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承。如,红歌会、红运会、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红色影视剧、红、红色诗歌、红色绘画等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极大喜爱。例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在湖南第一师范的革命故事为蓝本,再现了以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群体追求真理、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由于政府的强力推进,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及著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该剧获得“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3.物化感知规律

红色文化物态化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以红色文化物态化为基础,以其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文化遗产的物态化,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让人们回归到历史情境中,感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针对韶山同志故居周边的环境,我们要注重恢复到1959年回乡时的历史风貌,改善周边环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游客感受到韶山故居的真实性。通过故居的文物陈列和导游的解读,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代伟人出生、成长的历史环境,体会到一代伟人的伟大情操和音容笑貌。

4.优势扩散规律

红色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渗透作用。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我们一定要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弘扬精神品质,让先进的红色文化来影响和熏陶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使他们能够自觉学习、深刻体会、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引导人们在旅游休闲中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受到教育,进一步认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信念和信心。

5.媒介传递规律

积极构建优势媒体传播网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平台。媒介传播是红色文化重要的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现代传播网络进行传承,现代传播网络具有虚拟性、真实性、直观性等特性,是红色文化传承必须依赖的重要载体平台。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策划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节目,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凸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展示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可放映电视连续剧《长征》;又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再现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旅游频道开办的“红动中国・长征路上我成长”的大型公益活动,让55名湖湘子弟寻访韶山故居,在铜像前举行宣誓仪式,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走泸定桥,与沿途的藏族同胞交流,使他们从中受到很好的体验教育。通过电台的现场连线,请红色旅游专家和前辈的后人畅谈红军故事,以新闻博客的方式展现在电台、电视和网络上面,进行立体式宣传,既有音频,又有视频,还有画面文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听众、观众的热烈欢迎。

6.同振共鸣规律

产生情感共鸣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研究游客的心理需求,依据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规律,注重游客的利益诉求,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开发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从而传承红色文化,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例如,通过国家一号工程改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现的朱毛会师场景颇具吸引力。会师的场景通过电影片段的展示,把、、及红军战士会师时的热烈欢乐的场面表现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游客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又如,井冈山大型实景演出背景音乐为《十送红军》,歌词以叙事为表现,并借叙事来表达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游客感到红军与当地群众难舍难分的情感。通过演员情真意切的表演,将游客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以深情的音乐与游客的心理达成了强烈的共鸣。

三、红色文化传承的建议思考

传承红色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红色文化传承的规律,促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品质

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只有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探寻红色文化的传承规律,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揭示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红色文化才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红色旅游也才具有生命力。一是要加强党史研究,深挖文化特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史实为依据,充分挖掘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事件、故事等,感知、提炼、总结和概括红色精神,挖掘文化特质。二是外化红色文化,解读文化内涵。要以艺术的手段外化红色文化,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艺术包装。每一首红歌、每一个经典、每一个故事、每一句箴言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三是要抓住文化主题,凸显景区特色。红色旅游景区要突出红色文化的特色,注重个性化产品的开发,提升导游讲解水平。

2.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打造品牌

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作用。一是要重视红色文化整体形象的推广,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对区域内的红色文化整体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二是要注重红色旅游内涵的挖掘,提升红色文化的品位,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红色旅游的规划,拓展红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重视从文化的传承方面创新旅游产品。四是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联合、整合、融合,开发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精品,创新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发挥功能优势,强化辐射渗透

红色文化是一种优势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渗透功能。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旅游使广大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就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形成优势文化。如游客参与井冈山“朱毛挑粮小道”的体验项目,在参与体验中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更加敬仰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加强媒介宣传,增强传播效果

现代传播网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户外广告和现代传播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应在城市建筑、公共汽车、高速公路上设立大型户外电子广告宣传展示牌;在城市中心、广场和街区搭建红色旅游宣传长廊。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要通过官方网站――旅游信息网整合全国各地的红色网站,构建红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专题网站――红色旅游信息网挖掘历史内涵,形成品位较高的红色文化网站。要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策划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节目,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5.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情景交融。

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使红色文化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是得到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才能真正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根据情感共鸣规律,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利益诉求。必须通过内涵的挖掘、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以贴近人们心理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化的手段来展示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6.积极开发创新,丰富产品类型

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坚持走开发创新之路,要通过开发创新凸显特色,创新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注重理念创新。红色旅游要突破红色发展红色,在红色为主的前提下,衍生各类旅游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井冈山提出了“红、绿、蓝、金、古”的概念,并以此统领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焕发青春光彩。二是注重体制创新。旅游景区要注重管理体制的创新,组建管理委员会,把归属于文物、旅游、民政等部门的红色旅游资源统一进行管理,赋予执法权及相关职能。三是注重产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红色旅游景点“一根棍子、一张桌子、一栋房子”或“一个铜像、一个故居、一个纪念馆”的过于简单的展陈方式,根据游客的心理和需要,创新红色文化产品。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4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承 路径

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形成,在中国革命的红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红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意蕴,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追求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红色文化既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又以大众文化的形式流行与传播,在此意义上,红色文化又具有大众文化的特性。目前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大行其道,模糊了大众应该秉持的价值诉求,使得大众文化缺失应有的道德责任和使命。面对大众文化的迷失与诸多乱象,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的红色文化负有引领大众文化走向、推动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如何寻求红色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的契合点,使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传承、渗透进大众文化的内容与主题之中,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文化课题。笔者认为,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走向,传承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其方式与路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与推动。

1 以多种形式开发生产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这一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表达。也许是因为一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的热播(例如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产生的“轰动效应”)唤起了出版人的历史记忆,使他们推出了“红色经典”。而“红色经典”出版以后在舆论界引起的热烈反响又促成了一批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如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红旗谱》、《林海雪原》、《沙家浜》等都有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就这样,在影视人和出版人的互动下,“红色经典”再度走红,重返当代人的文化生活。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虽然那段红色年代早已成为过去,但长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熏染也使得年轻一代渴望了解红色文化背后那段峥嵘的岁月与先烈奋斗的历程,并以此构建自己心中的英雄传奇与社会理想。前辈人的怀旧情愫与后辈们的好奇心理,共同为红色经典再度创作、改编开辟了较大的空间。红色经典也因其长久不衰的经典气质被广大影视界所追捧。重拍红色经典是对红色原著的激活和重建,有利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原著所蕴含的红色精神的传播,并对今天的时代精神、大众精神追求和文化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在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中,呼唤红色原创,创造新的红色经典,需要文化工作者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作红色影视文化精品,以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这一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

2 以“红段子”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渗透人们的思想,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面对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面临新的挑战。“红段子”以互联网、通信网为传播媒介,以短信、视频、彩信、彩铃、动漫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联手政府、媒体、客户开展一场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手机网络文化运动。“红段子”是指与黄段子、黑段子等相区别,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效果催人奋进,受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红红火火”的段子。“红段子”不仅仅包括红色革命段子,还包括祝福问候、寄托思念、励志奋发、表达情思、人生哲理等等类型,具有思想性、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红段子”已经成为一个传递健康、传系情感、传播知识、传送理想、传承文明的网络文化品牌。温暖人心的“红段子”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红段子”对网络黑色、黄色、灰色文化进行堵截的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疏导模式,用符合网络文化传播规律的方式引领新文化风貌的产生,从而达到使主流的、健康的文化占据人们的生活空间,占据主流文化的至高点,使不良信息和垃圾短信丧失生存空间的目的。“红段子”作为和谐文化的承载者、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新思想的先行者以及作为网络文化的精神品牌发挥着塑造、弘扬民族精神的功能。“红段子”以其短小简单明了的特点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形式,成为了网络互联时代主流文化传播的最好、最快方式,也展现了互联时代红色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传承方式的新尝试与新探索。“红段子”以其倡导的积极、健康的精神内涵,通过成千上万的创作者和更多的传播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普通大众。

3 以形式多样的红歌会唱响时代主题,传播红色精神,弘扬先进文化,凝聚时代人心

近年来红色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红歌会就是一个代表。当岁月的长河流转到今天,红歌再次如春潮的涌动奔流之势在中国大地上被广为传唱。红色歌曲诞生于各自特定的年代,反映特定的情感,但是就革命歌曲的艺术美来看,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一种激情和动力,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时下每个个体最为需要的精神甘露。“一支歌可以催生一股精神”,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丰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红歌会所表达的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对理想信仰的执着、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正是代表了一种主流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观众形成了强烈共鸣,这也是红歌会为什么会受到各阶层、各年龄段观众广泛欢迎的根本原因。红歌会为人们燃烧理想、释放激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人们把内心那种阳光的、高尚的、健康的、主流的东西表达出来。有专家认为,“中国红歌会是对弘扬红色文化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文化。她以一种振奋向上的风格品质,引领着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体系建设,用一股‘红色旋风’缔造出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正在成为中国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名品牌。” [1]2008年6月起,重庆陆续启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出群众的参与热情,彰显出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对于重庆的唱红歌现象,清华大学崔之元教授实地调研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重庆的唱红,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执政党对塑造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寻找。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她以丰富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向年轻一代诠释了红色文化的精髓,传承了民族精神,呼唤了民族文化的回归。

4 努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能使人们在旅游中领略自然景观、满足精神享受、传承民族精神,启迪思想觉悟,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功能。近几年来,我国红色旅游热蓬勃兴起,红色旅游路线备受青睐,印证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旅游让受教育者在领略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驻足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阅历,满足精神享受,启迪思想觉悟。红色旅游本身不仅成为生命健康之旅,也成为心灵健康之旅,更成为革命精神实践之旅。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成为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更是革命老区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带动力量。同时,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旅游局局长、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邵琪伟在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国红色旅游取得的成就时说,从2004年中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这七年多来,我国开发出30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20多个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4亿人次,给当地居民带来1000多亿元的收入。预计到2015年,红色旅游将带动直接就业50万人左右,带动间接就业超过200万人次。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千亿元。[2]红色文化的产业化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5 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创新发展

作为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传承的传统途径,红色文化图书的出版在今天也大有可为。文化宣传部门应制定并实施红色文化图书精品工程,每年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力作。鼓励文化机构和社会各方为少年儿童多出版展现红色革命历史风云和英雄人物的故事书、漫画等图书。随着网络时代电子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辟红色资源专栏,开设“红色文化”网站,开发设计具有时代特点,贴近现实,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文化”软件,构建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开展网上德育新形式,用“红色文化”抵制、替代那些格调低下、颓废腐朽的“灰色文化”。鼓励文化机构和社会各方创作编辑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电子出版物,包括适用于儿童的反映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电子动漫。如《八路军》是山西省首部红色历史文献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它通过多媒体手段收录了上千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三个多小时的声像资料、200余万文字资料,并吸取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史料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很多历史事件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还原了很多无法看到的历史细节,清晰重现了珍贵的文献档案,从而使该作品具有了史诗的品格,极具文献价值,也为历史文献类出版物提供了新的出版方向和渠道。[3]德育与红色文化网络资源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是今天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的一种时代创新。

注释:

[1] 红色经典魅力不朽:红歌会弘扬先进文化,凝聚时代人心[N].光明日报,2008-11-28 17:38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5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开发; 传承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53-03

一、“红色文化”在陕西文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自信力要求更加紧迫。做好新形势下先进文化对国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和时代任务。

从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筑牢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无论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历史事件看,还是最近中东、北非一些国家执政党下台的现实看,都给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不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新形势下,西方国家正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通过推行其价值观、意识形态,使民众对本国执政党的信仰动摇,达到执政党,扶持人的险恶目的。所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代都需要一种精神动力,一种信仰支撑,在新形势下传承红色文化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最大失误是对人的思想教育的淡化,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全党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加上我国目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也是矛盾多发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因贫富悬殊导致的仇富心理,一味追求利润带来的商业诚信消失,吸毒、、色情、暴力引发的精神危机,思想道德素质滑坡酿成的责任意识的缺失,腐败问题引发的人们对执政党的迷惑等等,这一切问题都呼唤以红色文化为主流的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引领。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思想文化建设。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他全面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新时期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节中指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先进文化教育人的高度重视。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口号,这是中央首次专门针对文化问题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其中对十七大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等做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显示了党中央对先进文化的高度关注。

总之,无论是从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分析,还是从破解当前我们发展中遇到的思想道德滑坡问题看,时代呼唤先进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承,陕西作为红色文化优势大省之一,理应在红色文化的传承方面,大胆创新,做强红色文化这一精品,为陕西乃至于全国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承探索出一条新路。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理论、经验、革命精神总结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新成果。它涵盖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内容实质;已成为中国人民最崇高信仰,是促进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陕西红色文化的特点、现状及问题

陕西省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据陕西党史部门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统计显示,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陕西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党史部门共普查遗址2155个(革命遗址2051个,其它遗址104个)。其中已确定为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8个。

(一)陕西红色文化的特点

1.数量大。延安留下了大量中国现代史史迹,是全国重点革命文物最多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关中的西安、宝鸡、铜川,陕南汉中、安康等地市也都有大量红色文化资源。

2.内容丰富。表现在有反映工农红军长征到陕北打的第一个漂亮战役--直罗镇战役遗址;有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史实;有反映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个人生活的遗存。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与会的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碑坝中学现任党支部副书记***。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并有机会向大家学习。首先,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诚如前面各位领导、专家、发言人所说,碑坝是一处革命圣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两千多年来,这块土地深受汉家文化的滋养,同时又兼收并蓄了巴蜀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遥想当年,蜀国与魏国在这里鏖兵,留下了“米仓道”、“回军坝”等著名遗址。“汉中王”张鲁派手下得力干将宏氏入山济难,教化民众,至今在碑坝境内还留有 “宏济宫”遗址。明朝建文帝也曾出逃避难此间,“寥落西南四十秋”,最终梦断佛头山,留下了“挂榜崖”天书,留下了 “北御河”、“东御河”“复成”“马园”等地名,让后世无尽地咏叹和追想。一九三二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率领下,由川入陕,转战大巴山、米仓山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为这片红土地播下了革命火种,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数千山乡子弟参加了红军队伍,无数群众为革命献出了财产和生命。新中国建立以来,这里又涌现出了各个时期、各条战线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代表,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为山乡建设事业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不朽诗篇,并将永久成为碑坝人民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碑坝山区的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对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的一代又一代孩子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碑坝中学历届领导和老师,对境内的红色文化资源都非常珍视。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对广大师生长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现择要向各位领导、嘉宾汇报如下:

1、在碑坝中学新建的教师宿办楼正面,醒目的悬挂着我们多年沿用的校训:传承红色遗志,弘扬时代新风。学校明确要求每一个就读碑中的学子,要坚持传承革命先烈矢志不渝、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奉献、特别讲团结、特别守纪律、特别重学习”的精神。我们在入学教育上对学生讲,在重大集会上对学生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对学生这样要求,久而久之,这已潜移默化成为碑坝学生身上的一种特征。

2、在校内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双高双普期间,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碑坝红色文化的文章、故事、史料、图片,制作成宣传展板和墙面喷绘,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专题讲座。几年来,我们先后邀请碑坝中学原校长田忠坤、原党支部书记刘玉泉、碑坝镇政府干部、南郑党史研究专家张青云等同志给广大师生做了《红四方面军在碑坝》、《碑坝的解放》、《川陕革命根据地上的红色交通线》等专题讲座,在广大师生尤其青少年学生中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4、开展“红色影视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在“影视教育周”集中观看了大量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如《闪闪的红星》《风云1927》《大会师》《红巴山》《建国大业》《血战湘江》《太行山上》等。通过观看电影、撰写影评,让全体学生重温峥嵘的革命岁月,体验血与火的艰难历程,感悟先烈的革命情怀,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其刻苦上进、自强不息、改变家乡、造福社会的志向和热情。

5、组织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赞英雄、颂党恩”系列文艺汇演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诵读、歌咏传唱、舞台表演中进一步感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在刚刚过去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中,我校的经典诵读《少年中国说》,大合唱《保卫黄河》《我和我的祖国》,舞台剧《林觉民》《红军过草地》获得了全体师生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6、开展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2019年10月,在江苏省如东县援建干部、原如东县教育局孙陈建副局长牵头下,碑坝全镇中小学校联合举办了“我骄傲,我是碑坝人”征文活动。广大师生和众多社会贤达都积极参与投稿。一年半后,由获奖作品集结而成的新书《大美碑坝》正式出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碑坝山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光物态、美食特产,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碑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本书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碑坝,对碑坝片区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都起到了宣传和促进作用。

7、组织学校支部全体党员、骨干教师和部分学生参观区域内外的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场馆。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党员、教师参观了南郑区红寺湖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四川通江县王坪的红四方面军总部、野战医院、将帅碑林遗址和纪念馆、利用中考前夕组织九年级学生瞻仰了何挺颖烈士故居,带领八年级学生参观了镇内的红江县苏维埃遗址。组织部分年轻教师和党史爱好者登临了西河崖、卡门、羊圈关、西河口、拦马山、石马寨等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点和红色交通线站点。通过参观遗址和纪念馆,让党员、教师和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革命事业的艰辛、先烈人格的伟大,让历史和文化在他们心中激活。

更多的时候,我们利用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融汇渗透在不同学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体现在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里,体现在日常管理的具体要求上。让红色文化在校园生根,在课堂发芽,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

各位领导、嘉宾: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全党、全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即使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碑坝镇也不例外。研学党史党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既是我们政治学习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天,您们不辞劳苦来到碑坝,为我们传经送宝,送来宝贵的精神食粮。我谨代表活动的受益者向您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新的百年征程已开启,乡村振兴的序幕已拉开。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红色文化是我们最珍贵的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诚恳的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议:在加强碑坝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开发、利用好我们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现有的红色遗址、历史资料为基础,建设一处甚至多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景观。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铭记烈火与硝烟的往事,永远传承先烈的红色基因,永远保持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碑坝精神!

红色文化的传承第7篇

[关键词] 红色影视文化;大学生;思想传承

红色影视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精神价值实体,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彰显了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所积淀形成的伟大精神,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形态,使传承与发展党的政治文化产生巨大的政治价值得以进一步巩固。红色影视文化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可以激发大学生对自身的存在和社会生存状况进行深入思考,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和价值变迁中,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传承价值。近些年诞生的一些比较优秀的红色影视,电影作品如《红高粱》《紫日》《我的长征》《集结号》《建国大业》等,电视作品如《亮剑》《潜伏》《激情燃烧的岁月》《雪豹》等,这些都得到了大学生们的广泛喜爱和认可。

一、红色影视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凸显民族性

红色影视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包含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等,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精髓,所以它具有一种特定的民族区域特征。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红色影视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属性,带有明显的中国人民面对强势不屈不挠、敢于抗争、最终夺取胜利的革命性;具有明显的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独立的斗争性;还具有明显的中国人民对新生活无比向往、对祖国对党无比热爱以及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尚忠诚性。

(二)张扬时代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思想、人格,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红色影视是中国时代的缩影,闪耀着旧中国人民艰苦探索、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光芒。它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失去生命和意义,而是在通过现代语境理性而批判地吸收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遗产,适当融入现代价值理念,使其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一部脍炙人口、昂扬着时代气韵且能催人向上的红色影视作品,张扬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精神,反映的是它与其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体现的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意义和作用。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塑造的是旧中国学生的青年一代青春、阳光、朝气蓬勃的青春形象,它所呈现的红色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传承与发展。

(三)商业大众性

作为大众文化之一的影视文化同样蕴含着大众文化的象征。红色影视文化作为特定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其不仅仅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更承载着宣扬革命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红色影视必然通过现代商业语境以求迎合大众文化的市场特征,它的潜在价值就是既具有广泛的大众感召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它所发挥的巨大商业市场潜力,有效地迎合了大众心理。例如,2005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启用港台明星梁家辉饰演独臂将军贺炳炎,梁家辉英雄气概十足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去年热映的《建国大业》更是出动100多位明星,以4亿票房傲视群雄,从而重新唤起人们对红色影视的热情。

二、红色影视文化在高校的思想传承价值的体现

红色影视文化为大学生注入主流的意识形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然能够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疏导功能,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导向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处在改革时期,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正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革和转型。这种转型和变革,往往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价值观也日益多样化;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各种思潮的相互碰撞,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越发繁重,大学生的思想凝聚力、抵抗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红色影视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履行社会义务,提高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其中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对当代大学生端正学习风气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二)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激励功能

红色影视不仅是一种艺术,而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它描绘的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成长历程为大学生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更坚定了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力的崇高信念。如:电视剧《八路军》、电影《太行山上》等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党领导人民为赢得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彰显了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电影《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电视剧《潜伏》等描述了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生活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这些红色影视无论是反映英雄、领袖等“大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还是通过“小人物”的平凡故事而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都对当今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使他们在灵魂深处受到思想陶冶,产生与革命先烈一致的、正确的现代价值观。

(三)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疏导功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政治体制的改革却未能及时跟上,随着西方思想的广泛引入,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心理问题应运而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消极的东西的传入,使得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呈现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冲撞、相互交汇、相互激荡,新生的、进步的东西不断地涌动、催生;而消极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也会沉渣泛起。红色影视所讲述的故事意境深远、积极向上,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困苦生活和艰难创业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既达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又有效地调节了大学生的不良心理。

三、如何发挥红色影视文化在高校的思想传承价值

(一)理解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形成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新内容

红色是共产主义革命精神的象征。“红色影视”主要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活动为主要内容而创作的影视作品。它通过影视传媒,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情怀、政治思想、价值理念和道德诉求,它所传导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有较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和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利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能简单机械地进行或者仅仅停留在观看影片、心得交流、写观后感等层面。要把这些红色影视中的红色精神,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深刻挖掘红色影视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并且把它融入新时期高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及我们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民族精神中去,形成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新内容。

(二)深刻挖掘红色影视文化中思想政治资源,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

红色影视文化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行为和感情倾向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因此要深刻挖掘红色影视中的思想政治资源,突破旧有教育模式的限制,注意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寻求红色精神与现代思潮的对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与大学生个人成才愿望结合起来。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高校利用红色影视文化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1)大学生在欣赏红色影视作品时,自觉地感受自己是在与影片主人公进行对话,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2)一部红色影视作品,会塑造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正面人物形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作为自己的“偶像”,使其在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思维中获得人格的锤炼;(3)红色影视的独特魅力强烈地感染着大学生,大学生会自觉地将情感融入其中,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通过反省和调控来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同时消除不良的人格特点。

(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开创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多元文化的日益渗透,寻找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着许多难题,特别是素质教育提出以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有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学生的要求。加上我国高校的红色影视文化起步较晚,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相对其他学科薄弱,因此利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例如《恰同学少年》以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储能、关心国家大事,最终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为主线,再现了、蔡和森等一批无产阶级领袖早年的革命生活。该情节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有着许多相似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该剧中得到启示,更是为多元、功利的大学生找回精神的寄寓所。另外,利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贴近实际。例如,可以根据实际,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多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一些影视欣赏方面的选修课;开设一些影视讲座;成立红色影视文化研究讨论会;利用节日、纪念日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纪念活动;把红色影视引进大学课程,使之成为与试验课程并列的第三类课程等,从而弥补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现状,发挥红色影视文化独特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郝英杰,赵治,王集令.谈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2] 黄一洪,魏远彬.浅析新时期如何发挥红色影视的教育引导功能[J].黑河学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