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7-04 16:00:57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1篇

每年各个国家都在防灾教育培训上花费重金,尤其是消防和地震逃生教育上。在国内无论是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学校环境中都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中国人口众多,在形式上大多以影音文字Y料的宣传为主,不要说大型实景逃生演习,甚至有机会亲身接受与消防官兵面对面讲解学习的人都很有限。而在这个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教育培训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校园安全教育为例,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园环境中的主体以低龄的幼儿和青少年为主,尚都是一些非行为能力人,在平时活动和安全演练中尚容易发生风险,更遑论真正面对突发灾难。

专业从事虚拟现实安全教育的东湃互动创始人梁德勇向《 中国信息化周报 》记者介绍到:“在传统的安全逃生演练中,老师会刻意告诉孩子们这个培训是假的,逃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慌张,以免发生踩踏事件。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逃生的培训教育中,没有灾难来临的真实感,完全达不到安全教育目标。”同时,就此相关问题《 中国信息化周报 》记者与梁德勇展开采访交流。

中国信息化周报:那VR火灾安全培训教育是更让学生能感受到一种真实感吗?

梁德勇:为了避免安全演练中存在的风险,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出一种高仿真火灾现场的虚拟三纬场景,并模拟火灾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突发场景。在演练火灾逃生的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更好更真实的体验,让安全知识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效率,寓教于乐。

中国信息化周报:地震环境是现实中很难模拟的灾难场景,如何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安全逃生,是中国地震局一直在进行创新的课题。东湃VR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震安全教育产品在培训过程中是怎样实施的呢?

梁德勇:目前结合东湃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虚拟头盔,让体验的人们在一个安全的培训室里,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震发生的情景,形象生动,每个体验者都很惊奇,体验完后都感慨自然灾难的可怕力量,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有机会掌握更多的地震安全常识。

中国信息化周报:同传统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相比,VR地震逃生产品有哪些优势?

梁德勇:大型自然灾难的来临,是普通人不能承受的经历,知识要点的传播只是VR虚拟现实安全教育的一个目的,更关键的是整个氛围的感受,心理上的抗压培训。 很多地震培训中心,有真实的地震后的场景复原。老师们反映,这种真实的地震场景在整个大的正常环境下,只是一种舞台剧,孩子们在体验现场地震课时,感觉也还是在演戏,不能从心理上让孩子们有真实的震撼,达不到培训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VR虚拟现实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零风险培训,成本极低,并且可以重复体验培训,在日常的培训中获得大数据,供后期分析预测。

中国信息化周报:VR安全教育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在这个市场上,除了消防和地震产品,还能做什么?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2篇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跑快一点,如何让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过去我们体育课程中曾经有人防教育与安全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在非常情况下求生存的技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体育课程已经不提人防教育了,所谓的安全教育往往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

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无可挽回。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课题,我谈谈自己的思路。

一、将“逃生教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自救互救技能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将“逃生”技能渗透到耐久跑练习中。在教学实践中可依据学校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地形跑练习,当灾害降临时学生便能迅速依据学校地形找到最佳的逃生路线;再如,将“逃生”技能渗透到技术教学中。体育课中的障碍跑、滚翻练习等与火灾中的逃生动作有相似之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重点点拨,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身体,又得到“逃生”的演练,一举两得。

二、开设体育自救与逃生课

我们可以直接安排体育自救与逃生课相应课时,让学生在实战模拟中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相关的灾害场景与氛围,设计一定的障碍,放置一些道具,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在火场、地震、暴力事件等中相应的逃生方法与技能,明白注意事项,掌握相对应的疏散路线,提高逃生生还率。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自救与逃生课,可以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

当突发灾难发生时,逃生的不会是一个人,也不会是一个班级,而是整个学校。要保证全校师生高效有序逃生,避免人流积压与踩踏,就需要全校师生通力合作,集体协调。如何合作与协调?如何安排每一个班级的具体疏散路线?根本没有统一的模式,因为各个学校的环境、特点、人数等都不相同,需要多次疏散演习才能找到适宜的方法。怎么才能把全校师生集中到一起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课间操是一个操作性较高的时间段。各校可先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若干次模拟疏散演练,找出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规划书并让师生熟悉,规划内容要突出细节,要固定到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固定到每个班级的疏散通道,固定到每个班级的疏散地点,固定到不同楼层学生的疏散速度,还要有疏散过程中一些紧急案例的处理预案,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全校师生进行实战演练,相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保证每次疏散演练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并井然有序地完成。

四、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进行教育

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向学生介绍一些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灾意识,明确防灾自救的重要性。讲解可以是联系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与分析,也可以结合幻灯片、多媒体影音资料等教学媒体进行,相关内容如《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知识100问》《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事迹》等可以去教育部门户网站(moe.省略)下载。利用这些影音资料,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向学生灌输更加正确、系统、规范的安全观念与灾害逃生自救方法。

五、如何确保“逃生教育”落到实处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3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根据我校的特点,特制定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各项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织机构

组 长:李兴仁

副组长:杨刚生

成 员:秦顺洪、何火森、张雄坚、彭 真、肖金宇、武利平及各班班主任。

(二)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职责

1、负责制定、落实防震抗震宣传教育方案和计划。

2、负责制定、宣传、落实地震逃生演练方案。

3、拟定地震逃生演练的时间和范围。

4、负责对地震逃生演练的组织、指挥、协调及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

5、负责地震逃生演练后对各项工作的总结及逃生方案的修改、完善。

6、负责与上级部门、专业部门及友邻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演练方案和总结的上报、归档等。

(三)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分工

1、总指挥:杨刚生

全面负责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保证演练的安全、有序、真实、有效。

2、宣传、教育、协调联络组组长:秦顺红、彭 真

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震抗震知识教育培训,向总指挥报告演练准备和进行情况,协调演练中的各项事宜。

3、职工工作组组长:何火森

参照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职工工作组的职责,负责做好教职工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4、学生工作组组长(兼计时员):彭 真

参照《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学生工作组的职责,负责做好本单位学生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5、安置协调工作组组长:肖金宇

在地震演练开始前,规划好安全避险区,并在演练过程中与几位体育老师一起负责学生达到预定安全区域后以班级为单位的集合组织。

三、安全避险区(疏散到达区域)

篮球场A区:部分班级撤离疏散至2号篮球场。

篮球场B区:部分班级撤离疏散至3号篮球场。

足球场C区:部分班级撤离疏散至足球场。

四、疏散路线:

教学楼共分6个楼梯口,

3楼:12计算机1班由3号楼梯口逃生;12 计算机2班由2号楼梯口逃生;12会计3班、4班由5号楼梯口逃生;12会计1班、12会计2班由6号楼梯口逃生。

4楼:12学前教育1班、2班由6号楼梯口逃生;12学前教育3班、4班由5号楼梯口逃生;12电子1班、2班与12数控2班由5号楼梯口逃生;12市场营销班、12数控1班由4号楼梯口逃生;12汽修1班、2班由4号楼梯口逃生;12汽修3班、4班由3号楼梯口逃生;12模具班由2号楼梯口逃生。

5楼:12综合办由1号楼梯口逃生;12服装1班、2班由2号楼梯口逃生。

在演练过程中,朱报抄老师负责1号楼梯口的秩序指挥;吴铁胜老师负责2号楼梯口的秩序指挥;柯洁清老师负责3号楼梯口的秩序指挥;陈燕顺老师负责4号楼梯口的秩序指挥;刘文峰老师负责5号楼梯口的秩序指挥;许春敏老师负责6号楼梯口的秩序指挥;高猛、王泽平老师负责学校四个柱子大堂的秩序指挥;刘文东、耿臣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通道口的秩序指挥;

疏散结束后,各避险区域的教职工和学生应尽快集中到A、B、C号避险区域(安全区)。

(三)疏散注意事项:

疏散时要遵循就近、优先、秩序的原则。要从六个安全出口的中间向两边楼梯分流,由近及远疏散。

五、地震应急演练的实施

(一)演练地点、时间与范围

时 间:2013年5月31下午2:30分

地 点:教学楼

范围与内容:上课期间在教学楼区域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地震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演练。

(二)演练程序

1、演练总指挥发出演练启动指令。

2、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第一声信号。

3、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全校停工停课,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就地避震(约1分钟)。

4、约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第二声警报信号,所有师生做好疏散准备。

5、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第三声警报)后,疏散开始,所有师生员工按疏散要求疏散,注意保持好疏散的秩序。

6、教职工和学生进入临时避险区域,学生以班为单位集中、教职工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各班班长、班主任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总指挥。

7、确定无异常后,总指挥向学校地震演练领导组组长报告演练结束,请组长指示。

8、总指挥按照领导组组长指示演练结束指令,学生以班为单位有秩序的返回教室或公寓,教职工返回工作岗位。

(三)演练步骤

以班为单位的教育与预演练,设立计时员在模拟地震警报拉响后开始计时,各班级迅速按照既定的逃生路线有序地离开教室,以快速集结,安全有序为标准。

(四)、演练准备

1、各班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有关地震、防震、避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场合下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懂得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我保护和安全逃生。组织好学生的应急避险演练和紧急疏散演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

2、班主任要向全体学生做好教育、解释工作,明确地震演练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认识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同时讲明演练的内容、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

(五)、演练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讲清楚地震应急演练的意义和要求,讲明是预防性演练,要使全体师生以积极、平稳的心态参与演练,避免因演练而引起的恐慌和混乱,防止各种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2、要强调演练的仿真性与严肃性,参加演练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要做到:严肃认真、不走过场;听从指挥、遵守纪律;遇事不慌、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动作迅速。

3、领导组、各班主任要向教职工、学生认真讲解避震和逃生的要领、技巧,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严密组织好地震预演练,让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熟悉掌握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方式方法和疏散逃生的方法、要领、技巧、路线、避险区域。

4、领导组在演练开始前要认真查看路线和现场,清除一切杂物,保证畅通与安全。

5、第三声警报后疏散开始,要迅速打开出口大门,确保疏散人流安全疏散;各教室离电源开关最近的学生要自觉关闭教室电源,离前后门最近的学生要负责打开教室门并看护好,严防疏散时教室门突然关闭。

6、疏散时要遵循靠右(楼梯间内要靠墙)、冷静、迅捷、秩序的原则;要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行动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疏散,不得串线;疏散时要注意不要靠近楼梯扶手,要远离篮球架、电线杆、树木和围墙等。

7、疏散结束后,领导组指挥已疏散到避险区域的教职工和学生迅速、有序地进入安全区域,防止二次灾害的危险,并做好人员登记、统计工作。

8、以最后一名学生到达安全区域为止,计时结束,各班班主任向组长汇报本班集合人数,对在演练过程中能够有序、安全与快速集结的班级给予表扬,对在演练过程中出现追逐打闹、秩序混乱情况的班级给予批评。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4篇

论文摘要:最近几年学生伤害事件不断上演,地震、洪水、泥石流、火灾、车祸、传染病、人为原因等,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不断炙烤着社会的神经。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全面防止灾难的发生,却能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逃生教育,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的发生。面对这一紧迫而又长期的系统课题,学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

1 前言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百上千的在校学生失去了生命(地震发生时正是大、中、小学的学生上课之时,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在校学生伤亡惨重,经核实遇难学生有5335人),有些学生是因为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来不及反应而遇难,有些学生却是因为在灾害面前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如何“逃生”,以至于生命之花过早凋谢,令人扼腕。而在日本、新加波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入学开始,小孩就开始接受非常实用的应急教育与训练,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尤其是在是日本喊救命比赛、烟熏体验和攀绳跨越等是小孩的日常培训。所以人们很小就有了逃生常识。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融入逃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基本的逃生意识和逃生技能,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应当关注的新课题。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走访法(映秀镇、都江堰等)、个案对比法、类比分析美国、日本逃生教育及我国逃生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 灾难逃生教育的意义

3.1.1 灾难的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灾难的解释是:“天灾人祸造成的苦难。”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种。自然灾难主要包括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气候灾难、生物灾难等。人为灾难包括家庭、工作、疾病以及人为制造的环境所派生出来的各种灾难等。

3.1.2 灾难的特征:各种灾难,对当事人来说,大都具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突发的、极富震撼性、摧毁性的特点,常会造成过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对不到成人年龄的学生而言,伤害几率更大,影响更深远。

3.1.3 灾难逃生教育的意义:当人们碰到紧急情况时,有无应急知识,能否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往往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生存。学生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自救能力有限,开设灾难逃生教育更显得重要。为减少或者防备灾难对学生身体、心理伤害,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教育让他们掌握灾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方式等,灾难逃生教育是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教育。人的生命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人的生命安企能够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维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学校体育

3.2.1 学校教育目的:我国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于学校教育来讲,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就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工作与生活,这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当面对学生伤害事件,教育部袁惟仁部长大声疾呼:生命没有,何谈教育!

3.2.2 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者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一门学科像体育那样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如此直接和紧密。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为了获得生存的条件,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攀登、游泳等技能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下具有优良运动能力成为种群或民族兴旺发达的象征。学校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积极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为宗旨,自然顺应时代之需,理应承担灾难逃生教育的重任。

3.3 灾难逃生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仅对个体而言,灾难逃生教育离不开对灾难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后迅速做出的应急行动,这点显然与学校体育教育培养目的不谋而合。促使学校体育成为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体育的日常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为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能正确判断,迅速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灾难逃生教育的深入,不仅发展学生的灾难逃生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又补充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手段,增添了学校体育教育在道德规范方面深刻意义的素材。在当前条件下,在我国,灾难逃生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灾难逃生技能与学校体育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有很大相关性,如灾难逃生技能中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力量、灵敏素质等,甚至是精神层面的勇敢、果断、坚强、团结协作也不谋而合,一种灾难逃生所需的技能可以像球类比赛那样看作是一个新的课题,进行分析,练习。反之也然,灾难逃生技能的练习同样对各项素质的提高也有显而易见的效果。即如整日进行火灾抢险训练的消防战士,身体素质同样达到超高的水平。

3.4 当前灾难逃生教育现状

本世纪以来,各种原因导致自然灾害数量增多,种类不一,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国灾害频繁,其中学生伤残触目惊心,凸显出我国灾难逃生教育的不足。有报载:汶川大地震当日,上海金茂大厦的中国员工也感到了摇晃,当他们知道发生地震时,连手机也不要,争相跑到电梯间拥挤推搡成一团,甚至出现电梯因超重而停止运行的现象,而日本员工面对地震的反应则是“立即拿起手机往桌底躲避,感觉会出现问题时往楼梯口方向逃生”。不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危机意识的认识,逃生常识的了解,逃生技能的掌握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大反差。总体上主要表现有以下特征:第一,缺乏忧患意识,对环境变化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应急反应滞后,如1980年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报道,同一楼层有9个中国人和朝鲜人全部丧生,而一个日本人居然成功逃生,原因在于他住进饭店后,立即巡视了周围环境,记清了安全出口,火起后,他凭白天观察的印象在黑暗中爬到安全出口;第二,逃生常识匮乏,面对突发事件,靠本能地~拥而至较多,有效措施应用较少;第三,鲜有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手段,一旦发生意外,第一时间内不能采取必要手段,延误救治时机;第四,升学率单一学校评价机制,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学生体质连续二十年下降;第五,学校教育在灾难逃生方面的常年缺失或不足,大多流于口头安排,或流于单调形式,效果可想而知。

4 结论

从农业越来越发达到工业越来越发达,人类面临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在缺乏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城市公共卫生与环境安全服务机制的情况下,面对高度风险的社会,最简单最有效的的方法,是提高对灾害逃生的认识,养成防范意识习惯,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显然不可一蹴而就。

4.1 灾难逃生教育列为体育课题,加快课程设置编排。灾难逃生教育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告诉我们,仅靠宣传栏,一次简单的模拟练习都很难达到实际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层次、分阶段的设置为课程内容,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结合体育课素质练习及合作练习,来有目的培养对灾难逃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判断。期末也可作为体育考评一项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

4.2 灾难逃生教育纳入学校体育常规,建立多元评价体制。“5·12”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紧邻地震惨烈的北川,但学校二千二百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却无一伤亡,归功于全校平时的紧急疏散演习。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雷打不动,时间长了,疏散自然变得井然有序。地震当天,全校师生只花了1分36秒,就全部冲到了操场。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可集中利用灾难纪念日来进行逃生教育活动地交流,安排一校或多校比赛,甚至把灾难逃生技能列入常规运动会里项目,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逃生技能的提高。珍爱生命,珍惜生活,不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吗!不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吗!

4.3 提高危机意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之中,导致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甚至认为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事,危机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更没有必要为危机进行各种准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火灾隐患、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时刻提醒我们危机的存在,未雨绸缪并非可有可无!

4.4 提高灾难逃生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所谓的安全教育经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是,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有时简单的救助不说学生,老师真正能做好的也并不算多。原因所致,无非例证了我们在灾难逃生教育匮缺。经过多年摸索,经济发达的很多国家在灾难逃生教育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教育界认为要使青少年茁壮成长,健康与体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走、跑、跳、攀、爬、越等素质的培养以及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更是如此,每年设有专门的“消防月”,在这个月里,全国的学生都会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危机时刻的各种技能培训,比如从高处跳下、掩鼻爬行、攀越障碍、垫上滚动、轮椅滑行等求生本领。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灾难逃生教育已经演绎为一种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在许多事件中得以体现,从日本北海道的地震几乎无人员伤亡,到美国“9.11”事件有序逃生!我们看后唯能感慨:外国人的生命即使比国人有价值吗?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4.5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增强体魄。健康的身体,无疑使我们学生灾难逃生的最大资本。体育教育,无疑是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发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跑快一点,应变强一点,如何让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始终是学校体育的紧迫课题。

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无可挽回。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记者,四川省政府召开“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会[N],成都商报,2009-05-08(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邵瑞珍,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3]凤淼,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之比较[D],南宁:广西大学,2007

[4]梁晓刚,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理论研究[J],体育学刊,2004,11-2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5篇

学校512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20xx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此之际,为了进一步遍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师生控制应急避震的正确措施,xx 小学于5月10日上午8点50分开展了防震减灾应急分散演练运动。

随着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师生紧急避险”。学生听到广播后首先在课堂进行地震避险,随着警报再次响起,同学们立即用手抱着头部,或者用书本护着头,依照规定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到达操场平安地带以后,随即向上陈诉请示人数,整个分散历程快速有序,共用时3分15秒。

德育处苏璐璐主任向师生们解说了有关地震逃生、躲避、自救的相关平安知识和逃生要领。副校长常开彬对本次防震分散演练的历程及演练的目的、紧张性进行讲述与总结。

此次演练整个历程既重要,又有序,达到了预期后果。通过这次演练运动,有利于师生控制基础的地震逃生技能和措施,加强平安意识。

学校512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每年的5月12日为我国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幼儿生命安全,我园于20xx年5月10日上午组织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了不定时防震减灾演练活动,现就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活动前:

在5月5日召开了行政会议,会上赵园重点强调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增强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在幼儿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在演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班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要求教师教育幼儿,听到警报哨声后,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演练,在下楼梯时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及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对于特殊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照和保护。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活动中:

5月10日10:10分,全园师生听到警报声后,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开始。各班教师指导幼儿不惊慌,迅速躲避到桌子下面,待情况稳定后快速撤离教室和楼内,到达户外安全地带,各班马上清点人数,报告副园长。最后,由副园长对演习活动进行总结。

活动后:

各班教师对幼儿进一步进行防灾减灾的安全教育,平台上的专题教育、安全儿歌、了解安全逃生常识等。

不足:

在本次演练前,我园特别召开了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的动员大会,在会上曾强调防震减灾演练的注意事项,其中,教室及楼内撤离后,要带领幼儿到达安全场地,要远离楼房、树木、围墙及旗杆等容易倒塌造成无畏伤亡的场地,但是在本次演练中,还是有几个班级因到达撤离场地时间较晚,选择了围墙和教学楼附近避险,这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最后对演练进行总结时,也特别对此类问题进行了修正,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通过这次演练活动不仅提高了我园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师生们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512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使大家了解防火、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xx年5月10日全校师生举行了防震疏散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老师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各位班主任老师要以演练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今天的演练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防震自救演练(发生大地震);二是疏散防踩踏演练(发生小地震)。在演练活动,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确保了演练活动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第一次警报响起,总指挥校长下达开始防震自救演练的命令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防震自救演练。第三次警报响起,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防踩踏演练,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听从楼层领导指挥,按疏散路线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科任教师按分工要求,在指定位置,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整个演练活动井然有序。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246名师生参加,一层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钟26秒,二层学生用了3分56秒,学前班用了4分16秒,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6篇

论文摘要:最近几年学生伤害事件不断上演,地震、洪水、泥石流、火灾、车祸、传染病、人为原因等,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不断炙烤着社会的神经。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全面防止灾难的发生,却能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逃生教育,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的发生。面对这一紧迫而又长期的系统课题,学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

1 前言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百上千的在校学生失去了生命(地震发生时正是大、中、小学的学生上课之时,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在校学生伤亡惨重,经核实遇难学生有5335人),有些学生是因为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来不及反应而遇难,有些学生却是因为在灾害面前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如何“逃生”,以至于生命之花过早凋谢,令人扼腕。而在日本、新加波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入学开始,小孩就开始接受非常实用的应急教育与训练,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尤其是在是日本喊救命比赛、烟熏体验和攀绳跨越等是小孩的日常培训。所以人们很小就有了逃生常识。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融入逃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基本的逃生意识和逃生技能,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应当关注的新课题。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走访法(映秀镇、都江堰等)、个案对比法、类比分析美国、日本逃生教育及我国逃生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 灾难逃生教育的意义

3.1.1 灾难的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灾难的解释是:“天灾人祸造成的苦难。”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种。自然灾难主要包括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气候灾难、生物灾难等。人为灾难包括家庭、工作、疾病以及人为制造的环境所派生出来的各种灾难等。

3.1.2 灾难的特征:各种灾难,对当事人来说,大都具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突发的、极富震撼性、摧毁性的特点,常会造成过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对不到成人年龄的学生而言,伤害几率更大,影响更深远。

3.1.3 灾难逃生教育的意义:当人们碰到紧急情况时,有无应急知识,能否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往往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生存。学生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自救能力有限,开设灾难逃生教育更显得重要。为减少或者防备灾难对学生身体、心理伤害,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教育让他们掌握灾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方式等,灾难逃生教育是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教育。人的生命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人的生命安企能够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维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学校体育

3.2.1 学校教育目的:我国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于学校教育来讲,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就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工作与生活,这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当面对学生伤害事件,教育部袁惟仁部长大声疾呼:生命没有,何谈教育!

3.2.2 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者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一门学科像体育那样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如此直接和紧密。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为了获得生存的条件,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攀登、游泳等技能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下具有优良运动能力成为种群或民族兴旺发达的象征。学校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积极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为宗旨,自然顺应时代之需,理应承担灾难逃生教育的重任。

3.3 灾难逃生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仅对个体而言,灾难逃生教育离不开对灾难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后迅速做出的应急行动,这点显然与学校体育教育培养目的不谋而合。促使学校体育成为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体育的日常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为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能正确判断,迅速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灾难逃生教育的深入,不仅发展学生的灾难逃生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又补充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手段,增添了学校体育教育在道德规范方面深刻意义的素材。在当前条件下,在我国,灾难逃生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灾难逃生技能与学校体育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有很大相关性,如灾难逃生技能中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力量、灵敏素质等,甚至是精神层面的勇敢、果断、坚强、团结协作也不谋而合,一种灾难逃生所需的技能可以像球类比赛那样看作是一个新的课题,进行分析,练习。反之也然,灾难逃生技能的练习同样对各项素质的提高也有显而易见的效果。即如整日进行火灾抢险训练的消防战士,身体素质同样达到超高的水平。

3.4 当前灾难逃生教育现状

本世纪以来,各种原因导致自然灾害数量增多,种类不一,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国灾害频繁,其中学生伤残触目惊心,凸显出我国灾难逃生教育的不足。有报载:汶川大地震当日,上海金茂大厦的中国员工也感到了摇晃,当他们知道发生地震时,连手机也不要,争相跑到电梯间拥挤推搡成一团,甚至出现电梯因超重而停止运行的现象,而日本员工面对地震的反应则是“立即拿起手机往桌底躲避,感觉会出现问题时往楼梯口方向逃生”。不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危机意识的认识,逃生常识的了解,逃生技能的掌握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大反差。总体上主要表现有以下特征:第一,缺乏忧患意识,对环境变化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应急反应滞后,如1980年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报道,同一楼层有9个中国人和朝鲜人全部丧生,而一个日本人居然成功逃生,原因在于他住进饭店后,立即巡视了周围环境,记清了安全出口,火起后,他凭白天观察的印象在黑暗中爬到安全出口;第二,逃生常识匮乏,面对突发事件,靠本能地~拥而至较多,有效措施应用较少;第三,鲜有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手段,一旦发生意外,第一时间内不能采取必要手段,延误救治时机;第四,升学率单一学校评价机制,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学生体质连续二十年下降;第五,学校教育在灾难逃生方面的常年缺失或不足,大多流于口头安排,或流于单调形式,效果可想而知。

4 结论

从农业越来越发达到工业越来越发达,人类面临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在缺乏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城市公共卫生与环境安全服务机制的情况下,面对高度风险的社会,最简单最有效的的方法,是提高对灾害逃生的认识,养成防范意识习惯,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显然不可一蹴而就。

4.1 灾难逃生教育列为体育课题,加快课程设置编排。灾难逃生教育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告诉我们,仅靠宣传栏,一次简单的模拟练习都很难达到实际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层次、分阶段的设置为课程内容,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结合体育课素质练习及合作练习,来有目的培养对灾难逃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判断。期末也可作为体育考评一项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

4.2 灾难逃生教育纳入学校体育常规,建立多元评价体制。“5·12”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紧邻地震惨烈的北川,但学校二千二百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却无一伤亡,归功于全校平时的紧急疏散演习。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雷打不动,时间长了,疏散自然变得井然有序。地震当天,全校师生只花了1分36秒,就全部冲到了操场。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可集中利用灾难纪念日来进行逃生教育活动地交流,安排一校或多校比赛,甚至把灾难逃生技能列入常规运动会里项目,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逃生技能的提高。珍爱生命,珍惜生活,不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吗!不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吗!

4.3 提高危机意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之中,导致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甚至认为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事,危机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更没有必要为危机进行各种准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火灾隐患、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时刻提醒我们危机的存在,未雨绸缪并非可有可无!

4.4 提高灾难逃生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所谓的安全教育经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是,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有时简单的救助不说学生,老师真正能做好的也并不算多。原因所致,无非例证了我们在灾难逃生教育匮缺。经过多年摸索,经济发达的很多国家在灾难逃生教育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教育界认为要使青少年茁壮成长,健康与体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走、跑、跳、攀、爬、越等素质的培养以及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更是如此,每年设有专门的“消防月”,在这个月里,全国的学生都会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危机时刻的各种技能培训,比如从高处跳下、掩鼻爬行、攀越障碍、垫上滚动、轮椅滑行等求生本领。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灾难逃生教育已经演绎为一种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在许多事件中得以体现,从日本北海道的地震几乎无人员伤亡,到美国“9.11”事件有序逃生!我们看后唯能感慨:外国人的生命即使比国人有价值吗?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4.5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增强体魄。健康的身体,无疑使我们学生灾难逃生的最大资本。体育教育,无疑是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发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跑快一点,应变强一点,如何让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始终是学校体育的紧迫课题。

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无可挽回。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记者,四川省政府召开“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会[n],成都商报,2009-05-08(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邵瑞珍,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3]凤淼,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之比较[d],南宁:广西大学,2007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第7篇

论文摘要:最近几年学生伤害事件不断上演,地震、洪水、泥石流、火灾、车祸、传染病、人为原因等,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不断炙烤着社会的神经。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全面防止灾难的发生,却能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逃生教育,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的发生。面对这一紧迫而又长期的系统课题,学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 

 

1 前言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百上千的在校学生失去了生命(地震发生时正是大、中、小学的学生上课之时,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在校学生伤亡惨重,经核实遇难学生有5335人),有些学生是因为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来不及反应而遇难,有些学生却是因为在灾害面前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如何“逃生”,以至于生命之花过早凋谢,令人扼腕。而在日本、新加波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入学开始,小孩就开始接受非常实用的应急教育与训练,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尤其是在是日本喊救命比赛、烟熏体验和攀绳跨越等是小孩的日常培训。所以人们很小就有了逃生常识。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融入逃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基本的逃生意识和逃生技能,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应当关注的新课题。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走访法(映秀镇、都江堰等)、个案对比法、类比分析美国、日本逃生教育及我国逃生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 灾难逃生教育的意义 

3.1.1 灾难的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灾难的解释是:“天灾人祸造成的苦难。”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种。自然灾难主要包括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气候灾难、生物灾难等。人为灾难包括家庭、工作、疾病以及人为制造的环境所派生出来的各种灾难等。 

3.1.2 灾难的特征:各种灾难,对当事人来说,大都具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突发的、极富震撼性、摧毁性的特点,常会造成过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对不到成人年龄的学生而言,伤害几率更大,影响更深远。 

3.1.3 灾难逃生教育的意义:当人们碰到紧急情况时,有无应急知识,能否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往往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生存。学生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自救能力有限,开设灾难逃生教育更显得重要。为减少或者防备灾难对学生身体、心理伤害,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教育让他们掌握灾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方式等,灾难逃生教育是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教育。人的生命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人的生命安企能够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维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学校体育 

3.2.1 学校教育目的:我国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于学校教育来讲,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就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工作与生活,这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当面对学生伤害事件,教育部袁惟仁部长大声疾呼:生命没有,何谈教育! 

3.2.2 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者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一门学科像体育那样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如此直接和紧密。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为了获得生存的条件,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攀登、游泳等技能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下具有优良运动能力成为种群或民族兴旺发达的象征。学校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积极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为宗旨,自然顺应时代之需,理应承担灾难逃生教育的重任。 

3.3 灾难逃生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仅对个体而言,灾难逃生教育离不开对灾难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后迅速做出的应急行动,这点显然与学校体育教育培养目的不谋而合。促使学校体育成为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体育的日常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为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能正确判断,迅速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灾难逃生教育的深入,不仅发展学生的灾难逃生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又补充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手段,增添了学校体育教育在道德规范方面深刻意义的素材。在当前条件下,在我国,灾难逃生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灾难逃生技能与学校体育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有很大相关性,如灾难逃生技能中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力量、灵敏素质等,甚至是精神层面的勇敢、果断、坚强、团结协作也不谋而合,一种灾难逃生所需的技能可以像球类比赛那样看作是一个新的课题,进行分析,练习。反之也然,灾难逃生技能的练习同样对各项素质的提高也有显而易见的效果。即如整日进行火灾抢险训练的消防战士,身体素质同样达到超高的水平。 

3.4 当前灾难逃生教育现状 

本世纪以来,各种原因导致自然灾害数量增多,种类不一,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国灾害频繁,其中学生伤残触目惊心,凸显出我国灾难逃生教育的不足。有报载:汶川大地震当日,上海金茂大厦的中国员工也感到了摇晃,当他们知道发生地震时,连手机也不要,争相跑到电梯间拥挤推搡成一团,甚至出现电梯因超重而停止运行的现象,而日本员工面对地震的反应则是“立即拿起手机往桌底躲避,感觉会出现问题时往楼梯口方向逃生”。不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危机意识的认识,逃生常识的了解,逃生技能的掌握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大反差。总体上主要表现有以下特征:第一,缺乏忧患意识,对环境变化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应急反应滞后,如1980年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报道,同一楼层有9个中国人和朝鲜人全部丧生,而一个日本人居然成功逃生,原因在于他住进饭店后,立即巡视了周围环境,记清了安全出口,火起后,他凭白天观察的印象在黑暗中爬到安全出口;第二,逃生常识匮乏,面对突发事件,靠本能地~拥而至较多,有效措施应用较少;第三,鲜有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手段,一旦发生意外,第一时间内不能采取必要手段,延误救治时机;第四,升学率单一学校评价机制,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学生体质连续二十年下降;第五,学校教育在灾难逃生方面的常年缺失或不足,大多流于口头安排,或流于单调形式,效果可想而知。 

4 结论 

 

从农业越来越发达到工业越来越发达,人类面临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在缺乏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城市公共卫生与环境安全服务机制的情况下,面对高度风险的社会,最简单最有效的的方法,是提高对灾害逃生的认识,养成防范意识习惯,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显然不可一蹴而就。

4.1 灾难逃生教育列为体育课题,加快课程设置编排。灾难逃生教育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告诉我们,仅靠宣传栏,一次简单的模拟练习都很难达到实际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层次、分阶段的设置为课程内容,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结合体育课素质练习及合作练习,来有目的培养对灾难逃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判断。期末也可作为体育考评一项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 

4.2 灾难逃生教育纳入学校体育常规,建立多元评价体制。“5·12”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紧邻地震惨烈的北川,但学校二千二百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却无一伤亡,归功于全校平时的紧急疏散演习。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雷打不动,时间长了,疏散自然变得井然有序。地震当天,全校师生只花了1分36秒,就全部冲到了操场。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可集中利用灾难纪念日来进行逃生教育活动地交流,安排一校或多校比赛,甚至把灾难逃生技能列入常规运动会里项目,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逃生技能的提高。珍爱生命,珍惜生活,不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吗!不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吗! 

4.3 提高危机意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之中,导致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甚至认为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事,危机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更没有必要为危机进行各种准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火灾隐患、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时刻提醒我们危机的存在,未雨绸缪并非可有可无! 

4.4 提高灾难逃生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所谓的安全教育经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是,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有时简单的救助不说学生,老师真正能做好的也并不算多。原因所致,无非例证了我们在灾难逃生教育匮缺。经过多年摸索,经济发达的很多国家在灾难逃生教育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教育界认为要使青少年茁壮成长,健康与体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走、跑、跳、攀、爬、越等素质的培养以及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更是如此,每年设有专门的“消防月”,在这个月里,全国的学生都会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危机时刻的各种技能培训,比如从高处跳下、掩鼻爬行、攀越障碍、垫上滚动、轮椅滑行等求生本领。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灾难逃生教育已经演绎为一种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在许多事件中得以体现,从日本北海道的地震几乎无人员伤亡,到美国“9.11”事件有序逃生!我们看后唯能感慨:外国人的生命即使比国人有价值吗?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4.5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增强体魄。健康的身体,无疑使我们学生灾难逃生的最大资本。体育教育,无疑是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发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跑快一点,应变强一点,如何让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始终是学校体育的紧迫课题。 

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无可挽回。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记者,四川省政府召开“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会[n],成都商报,2009-05-08(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邵瑞珍,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3]凤淼,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之比较[d],南宁:广西大学,2007 

[4]梁晓刚,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理论研究[j],体育学刊,20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