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合集7篇)

时间:2023-07-04 16:00:56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1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发展趋势;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2009)01-0027-03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瑞士,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它通过为高段的富裕阶层提供一系列私密性和个性化的服务,为银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目前己经被越来越多的银行所重视,成为国外一流银行的战略核心任务。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己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都为刚刚起步的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一、私人银行业务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

(一)基本情况

通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ATM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应运而生,并成为传统营业柜台的有力补充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电子化的进步,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银行的重大变革,银行也一改以往单纯靠机构扩张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模式为多渠道服务方式。在发达国家,除了现金业务,几乎所有的私人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电话解决,网上银行业务也发展成熟。仅2002年底,私人银行管理的全球27万亿总资产中,有2500万投资者的1.9万亿美元通过网络进行管理,每年产生约200亿美元的收入。2006年,汇丰集团网上理财客户迅速增长,网上客户己占全部个人客户的13%和企业客户的30%。

(二)产品和服务方面

9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保险、基金行业的兴起,商业银行不断推出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范围不仅包括了财务管理、咨询、委托理财等,还涉及到了健康、运动、旅游、娱乐利公益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一些银行更是推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客户人生不同阶段利重要问题诸如婚丧嫁娶、健康医疗、搬家、财产投资管理、旅游、退休计划管理等提供一站式全面金融服务。私人银行从单纯的出售传统的柜台金融产品转变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或“金融超市”。

(三)在岸业务发展快于离岸业务

近年来,各国监管机构加大了国际反洗钱的合作,各国的税收也趋于了一致,私人银行客户对保密性的需求减少,因此,离岸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一走的阻力。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越来越重视提供本地的产品和服务。

(四)私人银行之间的并购逐渐增多

在最近的银行并购潮中,零售业务成为银行业并购的重要争夺对象,而私人银行业务更是争夺的焦点。2002年,汇丰控股以103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三大零售银行纽约共和国银行及其在欧洲的私人银行分支机构。同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旗下私人银行子公司Coutts成功收购了BankvonErnst。而近年来最大的银行并购是2007年苏格兰皇家银行联合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SantanderCentralHispanoSA)利比利时富通集团(FonisNV)收购了荷兰银行。其中西班牙国际银行有意接管荷银在巴西和意大利的业务,富通则相中了荷银在土耳其的零售银行、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

(五)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随着亚洲地区财富的迅速增长,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心已转向了亚洲。目前,新加坡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己排名全球第二。全球30大主要私人银行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地区总部,其中标准渣打银行更是将其私人银行业务统筹中心和私人银行服务中心设在了新加坡,花旗银行业将其全球财富管理国际部设在了新加坡。此外,美林、摩根士丹利、JP摩根、高盛的私人资产管理部门也在这里开展业务。本地的新加坡发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同样设置了财富管理部门。“欧洲财富和私人银行业2005”调查预测,今后几年新加坡可能超越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离岸资产中心。

二、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高收入人士、富裕家庭数目激增。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拥有百万美元家庭金融资产的家庭超过31万,居全球第五位,波士硕预计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有望在2011年达到60.9万户。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国内外银行纷纷瞄准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在这方面,外资银行利用其母行的优势捷足先登,早在06年底就有汇丰等6家外贸银行在国内设立了代表处或业务部。中资银行方面,2007年3月,中国银行联手其战略伙伴苏格兰皇家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其后,国内其他中资银行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纷纷在国内发达城市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但与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相比较,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特别是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产品较为单一,产品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私人银行的核心是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理财需要,在国外,私人银行的产品都毫无例外地涉及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外汇等多个领域,而受制于我国金融体系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的综合化水平很低,产品创新机制不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合作日趋紧密,全国多家金融控股集团已初具规模,但无论是在合作的范圃还是深度上与国外混业经营模式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缺乏产品创新,不能跨市场设计产品,导致国内各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既无法满足富裕人士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进行分险分散,从而给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难度。

(二)私人银行系统建设落后,电子化渠道应用程度不高

尽管近几年国内银行业务电子化发展迅速,电话银行、网络银行、ATM等渠道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但远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国两多家银行正在建设新一代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将增加更多国际视角,实现海内外银行服务的联动,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资源进行交换、配置和共享,以随时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更优化的方案和服务,要求银行的系统必须超越时空利地域的限制,这对国内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来说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私人银行专业人才匮乏,培训体系尚不成熟

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私密性专属服务,决定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必须具备综合的高素质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不仅持有CFP(理财规划师)、CFA(金融分析师)等资质,而且通晓会计、法律、心理等学科的知识,更难得的是他们还掌握了一些高品质生活的软技能,象高尔夫球、艺术品鉴赏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得到客户的信任。因此,国外往往将这些优秀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称为私人银行家。而目前国内理财业务的发展也不过5、6年之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理财人员的认证体系也刚刚引入,私人银行培训体系还很不成熟,因此目前国内适合的私人银行人才普遍缺乏,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组织架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由于客户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流程设计必须要快捷和高度的人性化,充分体现出客户的个性需求,同时也要求私人银行服务的高度私密性利安全性,这决定了银行内部需要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灵活的市场创新能力,而我国大多数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组织架构是一种传统的宝塔型体制,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很高,决策链很长,对市场反应速度慢,条线和块块(主要指一级分行)之间的目标和激励往往出现偏差,这些都远远不能适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我国私人银行的对策

(一)改革分业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业务综合化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从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的趋势来看,私人银行均是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为客户提供集银行、保险、证券于一身的金融服务,并形成了“金融超市”。因此我国的私人银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得银行能广泛深入地与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二)加大产品创新,扩大本土化经营优势

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加大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国两银行本土化经营优势是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从国际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中也可看出,在岸业务的发展速度己经超过了离岸业务。而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地缘、人文、社会关系、网点渠道等因素是优势。在北京、上海等地己经出现了中资私人银行开业后,客户从外资私人银行转到中资私人银行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必须更加注重本土化的优势,加大对国内或区域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创新,弥补分业经营模式下产品创新范围和深度的不足。

(三)加快系统建设,提供多种服务渠道

国内银行必须加快系统的建设,将分散在银行各个部门的零散的客户信息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客户综合贡献度的细分,定位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从而更加有利于私人银行客户的挖掘和营销。

同时,扩大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渠道,尤其是电子化渠道的利用。美国银行界曾经测算,在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成本在1.07美元,电话银行的交易成本是0.54美元、ATM机是0.27美元,通过PC的是0.15美元,而在网上完成仅需要0.1美元。从国际私人银行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化渠道的运用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网上银行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私人银行的业务成本。因此,国内银行必须重视私人银行业务电子化渠道的建设,并纳入整体银行IT系统建设中,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私密的服务渠道。

(四)完善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推行事业部制

根据国际一流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和实践经验,发展专业化的条线管理模式,推行私人银行的事业部制。根据全国地域经济特征建立若干私人银行中心,区域性的私人银行中心直接由银行总部的私人银行部管理。通过实行私人银行事业部制,私人银行中心对区域内涉及私人银行业务的人、财、物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制订本区域私人银行发展的目标、计划利营销方案,并组织统一的考核。

(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私人银行家队伍

私人银行的发展最终还是归结到人才,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私人银行家,这是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根本。由于私人银行产品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元性,决定了国两银行除了引进投资银行、保险、个人银行等领域的金融专业人才外,还要储备法律、教育、健康甚至艺术等人力资源。同时,国内也要加大私人银行从业人员的认证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理财服务体系中贵宾理财、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三级认证机制,使得国内银行尽早建立一支合格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队伍,提高国内私人银行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旭彬,2005:《对中美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J],《市场周刊》研究版第5期。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2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中国的GDP已悄然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端客户,为私人银行发展的天然土壤。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私人客户的门槛定义为“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根据美林公布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富裕人士达到53.3万人。在《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中,对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也十分看好。总之,从高净值人群的规模上看,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前景都显得十分广阔。

2007年私人银行在中国生根发芽,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各大银行纷纷增设这一业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

虽然传统的信贷业务仍是银行的核心,但是私人银行业务同样可以给银行带来十分丰厚的利润,因此不失为银行长期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技术、经验、设备等不断抢占市场同时,国内银行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也纷纷向私人银行业进军。这都将导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更加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二、不断加深的中外合作关系

任何企业想再一个地区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还必须要对该地区的文化有详尽的了解。一方面,虽然外资银行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第一时间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市场的私人银行业务很难十分顺利的开展。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具有本土的文化背景,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民众心中有着良好的形象和品牌效应。但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因此,中外金融机构为了更好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相互扶持,在品牌文化、产品研发和业务经验等方面将积极的展开合作。

三、更多的专业人才需求

这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对于私人银行业来说,更多专业的人才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因为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私人银行需要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在了解客户的基本信息之后,能对客户准确的做出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为客户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熟知法律、掌握外语、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在各领域中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私人银行更为之迫切需要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成功营销到高端客户,并给私人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会大力培育自己的私人银行人才,并用更完善的薪酬机制来争夺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服务的地区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将会在我国变得更为普及。目前各大银行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富人数进行战略布局,从数据上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五大城市是各家私人银行首选之地,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沿海港口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城市延伸,但主要还是以东部重点城市为主。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原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已导致主要城市市场饱和,如何能快速准确的发掘新的中小城市拓展为新的市场,成为私人银行发展的又一个趋势。

面对这些趋势,我国商业银行想在私人银行业务上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应实现以下几个营销上的转变。一是实现从银行本位向客户本位的转变。银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保证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把营销的重点转移到客户,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坚持“客户为本”的经营理念,是保证银行经营有效的基本行为准则。二是实现从等客户上门到主动访客的转变。在传统的银行经营中,银行经营中,银行营销推行以银行为本位的营销观念,在营销行为中表现为“等客上门”。近年来,由于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客户经理制”为代表的主动访客制已被银行所接受,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显得营销理念。私人银行更应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以实现开发客户、巩固客户的目标。另外,在完成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后,应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工作,做好客户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不断为其提供服务。三是实现大众营销向差异营销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早起实行的是一种大众营销,不进行市场细分,用同一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特别是私人银行业务,更应该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通过细分银行客户,发现优质客户,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牢牢占领客户。形成自身特色,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促进银行差异化产品的开放,全面提升竞争力。四是实现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的转变。私人银行业务更多体现的是向顾客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产品,它体现的是银行对顾客的承诺。因此,品牌营销比产品营销更重要,商业银行更要注重品牌建设,可通过电视财经频道等媒介向目标客户持续连贯地强化私人银行业务的宗旨,树立银行在客户心中安全、稳定的良好形象,提高品牌竞争力。五是实现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的转变。私人银行的营销渠道不仅包括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商业银行,也应包括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机构。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如金融服务超市、网络私人银行、职业顾问等等新型分销渠道的应用,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因此,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然可以促进多元化的经营步伐,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高端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晓艳. 浅谈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0(15).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3篇

(一)发展概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带来了相当大挑战与机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逐渐成为传统柜台营业强有力的补充与运营手段。银行改变了传统以靠机构扩张来发展私人银行的模式,将多渠道服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

(二)具体业务发展

上世纪末,金融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具体业务涉及证券、基金以及保险行业等等领域。相应地,银行逐渐推出各种能够有效满足客户要求的特色金融相关的服务产品以及业务,产品业务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不光有委托理财、咨询以及财务管理等等产品业务,还包含着健康、运动以及娱乐相关的社会服务。有些银行甚至推出了全人生的一条龙服务,来有效应对用户在不同人生阶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用户的婚丧嫁娶、财产理财、健康医疗以退休计划等等方面的一条龙式的业务服务。因此,私人银行逐渐从以前的单纯的金融产品柜面销售模式转变成为了真正的用户可以有效自取金融产品的“金融超市”。

二、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产品机制创新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

对客户不同的个性化理财需求的满足使私人银行最核心的内容,近几年来,我国与保险、证券和之间合作日益密切,在国内也出现了很多家金融控股集团,但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范围上都与国外的混业经营模式相差甚远。因为创新意识的却反,使得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这就使得无法跨市场进行个性产品的设计,导致我国的许多私人银行的同质化现象的出现,既不能满足高端消费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个性需求,也无法为客户分散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我国私人银行的进程。

(二)银行电子化应用渠道程度低,银行系统落后陈旧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的普及度越来越广,但是还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国内很多银行正在逐步更新私人银行系统的核心项目内容,经过有效的系统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迅速形成来加快银行在经济市场中的相关竞争力。私人银行就很充分对这种模式的建立进行展现。我国私人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业务,其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有效实施了与全球银行直接的互动,这就提高了对国内私人银行的要求,必须超越时空利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交换与共享,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优化产业信息体系,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私人银行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一份可贵的机遇。

(三)银行培训体系生疏,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我国大部分私人银行会为其专属客户提供秘密的专业个人服务,这就要求私人银行的高层领导必须保持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经验以及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具体要求为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相关合格资质,比如理财规划师以及金融分析师等等,同时其还要精通会计、法律等等领域的学科技能,最好还能够掌握一些高品质的生活技能,像高尔夫以及艺术品鉴赏之类的。私人银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唯有具备了以上能力要求才能够更好地为专属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因此,发达国家经常把有良好才能的银行高层客户经理称作是私人银行家。到目前为止,我国私人银行才处在起步雏形阶段,理财专员的相关系统认证体系并不成熟,所以我国要满足市场需要的私人银行人才十分缺乏,这成了制约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我国私人银行再继续发展壮大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分业经营形式的改变推动私人银行业务综合化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业的迅猛快速的发展,各行业混也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私人银行必须设计其发展的长远之计,这就要求我国私人银行也必须打破现今其在国内进行分业经营的约束阻碍,将国内私人银行与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广泛的交流合作,通过灵活地开发满足各阶层消费者的金融业务产品来为客户提供个性优质的私人银行特色服务。

(二)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扩大本土化经营范围的优势

私人银行要通过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来充分扩大其本土化经营的相关优势,这就到目前为止,我国私人银行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可以从私人银行的国际发展中不难看出,离岸业务的发展远远不如在岸业务的相应发展速度。我国国内自有的私人银行相对于外资发展银行来说有着人文遗迹社会网点渠道多等等重要的优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等发达地区已经逐渐出现理科国内自有的私人银行,很多客户也越来越多地从外资银行转入到了我国自有私人银行。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中资私人银行的重心的发展,充分发挥本土银行的优势,努力创新,积极满足国内客户不断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此来填补分业经营模式造成的产品创新能力的缺失。

(三)私人银行多种金融服务渠道的建立加快系统的完善进程

我们应该积极整合银行各部门之间零散的客户信息,细分银行对客户做出贡献的综合度,加强挖掘客户的有效手段以及营销策略实施,从而加快国内私人银行系统建设的完善进程。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国内私人银行多渠道电子化业务的建设,并将这项项目建设到例如银行IT建设系统体系中去,从而让国内私人银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金融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长征, 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7).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4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 建议策略 发展趋势

一、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

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又掀起了一个高潮。从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据介绍,私人银行业务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去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今年以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启动满周年之际,中资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此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这项业务。“相比去年,今年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

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

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

2.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国内银行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

3.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监控框架

私人银行业务对于国内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三大风险的管理要以防范为主,立足于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定性管理基础。国内银行应该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以此管理操作风险,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对于流程之中的每一个程序及风险易发点,都要制定专门的操作准则加以预防。一个规范的操作风险监控框架可以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发生。

4.提供高效优质人性化服务

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而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服务更为注重。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在充分认识到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复杂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私人银行客户,应专门为其设定一套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并且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将其与普通地银行客户区别开来。参考文献:

[1]郭田勇,邓伟.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J].西部论丛,2012(1).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5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特征: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7-0085-03

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成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服务体系之一。私人银行业务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瑞士,18世纪,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伦敦的银行开始向经商的家族提供财富管理的特殊服务。其后不久,美国开始崛起,迅速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国,大量的财富创造出来,也同时涌现出了大量的富翁,他们需要特殊的银行服务,于是私人银行服务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Lvn Bicker把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是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私人银行业务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它是以投资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并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国际著名商业银行都把此业务当作拓展业务、扩大份额的市场切入点,曾经被国内外誉为“富人俱乐部”的私人银行业务,近两年来在国内开始崭露头角。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分析

(一)现状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近调查,中国的富人市场巨大,并且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根据数据统计,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富裕家庭大约有300万户,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数量约为30万人。不到O.5%的中国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拥有超过1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富有家庭中,又有70%的财富掌握在那些可投资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中,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来的。显然,如果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未来将会有更多富人从金字塔的中部向顶端挪移,并最终构成私人银行业务的主体客户。因此国内已成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银行高端客户市场,而且发展迅速。正是看到了中国私人银行这块诱人的蛋糕,2005年9月27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国际私人银行在中国的正式登陆引起了国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由此拉开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而后,国际上一些知名商业银行和中国部分银行也宣布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详细情况参见表1)。

(二)特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以下特征:

1.从发展历程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中资商业银行来说,私人银行是一项新鲜、前沿的业务,缺乏实践经验,其发展是近两年的事情。无论是从发展的规模,还是发展的速度,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几百年的发展实践看,中资银行高端专业人才、管理经验都很匮乏。通过借鉴外资私人银行成熟的管理模式、吸收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国内中资金融机构私人银行业务必将迅速发展。因此,目前表现出了国外金融集团与国内银行合作的趋势,这将是双赢的举措。

2.从服务对象看,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私人银行的门槛很高,其服务对象不是一般大众客户,而是社会上的富裕人士,或称其为高净资产客户。至于高净资产客户的标准是什么,各个银行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都是根据情况自我确定。从国外的发展看,国外私人银行客户最低金融资产规模要求,最少为20万美元,高的达到500万美元。从国内实践可以看出,私人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最为高端的理财业务,是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富豪服务的。

3.从服务内容看,提供更高的个性化、差异化及长期的全方位服务。私人银行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体现出独具尊贵性和私密性,并且允许私人经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从表1可以看出,提供的是一站式的、全方位的服务,向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规划、税收、信贷等资产管理服务。同时,由专职的客户经理队伍负责。

4.从发展地域看,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依托。北京和上海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大型城市,它们的综合经济实力属全国前列,是金融机构聚集地和财富的聚集地。经过这些年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这些地方成为中国经济、金融重镇,也造就和聚集了一大批超级富豪。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富人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而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又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土壤。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将会加剧。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对富裕客户的争夺正直线上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最高不超过lO%,最低的不足1%。商业银行由争夺存贷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争夺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银行业务领域的战略调整,已经势在必行。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国内的证券业、保险业等将来也会加入到高端财富管理服务潮流之中,抢占市场。私人银行业务是高端的中间业务,利润极其丰厚。根据权威数据表明,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超过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至15%,其中资产管理费占收入的45%,经纪费占20%,净利息收入仅占25%,远优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表现。外资银行进来之后,它们所看重的是国内的中高端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即私人银行业务,因而,下一阶段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将会加剧。

(二)将呈现出中外金融机构合作趋势。中资银行在个人理财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的优势是了解和熟悉内地的客户、市场及法律监管状况,有着大量的个人业务数据和人脉关系。但是对于海外市场缺乏了解,在个人理财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外资金融机构面临的情况则恰好与中资银行相反。因此,通过合作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共赢。目前中行已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合作开展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笔者相信,在短期内这是一种趋势。

(三)出现“平民化”趋势。由于管理富裕私人客户资金的利润丰厚,加上盈利主要来自较稳定的费用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因此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在国内超级富豪数量的约束下,国内商业银行会将私人银行业务的对象扩展至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客户。同时,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普及和推广的过程。在顶级财富管理与一般的理财服务之间需要一个“准私人银行”服务,兼顾中端客户,使私人银行业务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

(四)业务将逐渐在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拓展。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将会在广州、深圳、天津和成都等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富豪集聚地区展开竞争。

三、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虽然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可是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所要求支持科技系统的先进性以及对从业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要想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不能没有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加快银行业务转型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但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如制度约束、经验和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快制订针对私人银行私密性特点的法律法规,提高客户经理的道德素质,防止洗钱行为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的隐私尤其是财产隐私,是私人银行服务的基本特征。尊重客户的意见,并切实保护好客户隐私,是作好私人银行业务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根据国外经验,正是借助于这一特点,一些人士利用其进行洗钱活动。2004年花旗银行在日本私人银行业务被封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花旗银行允许开户人不按照正当程序开户,进行洗钱。为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应出台相关规定,同时客户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防止洗钱行为发生。

(二)需要细分市场客户,开展更加专业的营销。同是私人银行业务,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客户标准定义。各家银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保证相当的富裕客户群,而为获得这些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主动的市场营销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同是社会富裕人士,但是职业和性别年龄等不同,银行应当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群体,开展错位竞争。这样有利于对于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能够深入了解,同时降低竞争成本,避免市场上不健康的激烈竞争行为发生。

(三)与外资金融机构构建战略联盟。管理、经验、人才等是国内银行的薄弱环节,一时无法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受国内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限制,私人银行业务全面开展将受到制约。通过战略联盟,商业银行可以与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得全能银行的业务功能。此外,通过合作,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和分享客户基础,更快地积累经验、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扩大商业银行本身的地理、产品服务及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1]司徒大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新财富,2004,(2):14―16.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6篇

招行的AUM独占鳌头。分机构来看,2015年,招行、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私人银行部的AUM加总为4.55万亿人民币,占所有样本AUM6.32万亿的72.01%。从表2可以看出,2014年以前,招行与工行的AUM位列第一或第二,其中2013年和2014年招行的AUM略高于工行的AUM,二者之差的奇异点发生在2015年,招行的AUM为1.25万亿,而工行的AUM仅为1.06万亿,这表明招行AUM超越工行AUM的幅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17.29%。招行的“异常”表现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性的嬗变,有待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

国内家业治理和海外投资移民的两大战略定位。一个自然的问题是AUM前五名的私人银行为何能成为前五名?为此,我们想通过对前五名商业银行年报中关于私人银行的定位的文本分析来寻求答案。如表3所述,排名前两位的招行和工行以及在2015年增速较高的建设银行均聚焦于国内家业治理和海外投资移民两大定位,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虽然在其年报中都提高到国内家业治理和海外投资移民两项业务中的相关内容,但他们的缺陷则是不聚焦,而2013年起步的北京银行则深挖家族信托等国内家业治理业务,短短几年内也取得了不俗业绩。简言之,与国内的家业治理以及海外的投资移民相关的业务应是私人银行业务乃至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是下一波市场行情的主要推动力。如招商银行在家业治理方面的定位是“为高净值客户个人、家庭、企业三个层次在投资、税务、法务、并购、融资、清算等多元化需求提供专业、全面、私密的综合服务”,在海外投资移民方面的定位为“通过全权委托、税务筹划、境外股权信托、家族信托、并购融资和投行撮合等服务,推进私人银行业务全面升级,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建行的“双法人”资产监管业务模式。2015年,建行私人银行加强“私享环球”跨境产品服务联动业务的推动,与建行(亚洲)联合推出与私人银行客户境外资产配置的“私享建亚”业务,优化“私享联联”业务流程,将“私享联联”业务扩展到澳门、新加坡、悉尼和新西兰,如“私享澳门”、“私享狮城”等业务,创新丰富其他区域投资移民及留学、置业等配套产品服务。客户在办理业务时,只要提供内地建行人民币定期存单作为资金监管,即可向建行(亚洲)申请港币贷款,该公司提供的贷款金额最低为100万港币,上限为8000万港币。客户保留于建行(亚洲)认可资产的比例越多,贷款成数越高(最高达100%),享受的贷款利率也就越低。同时,建行(亚洲)发放的贷款为无抵押贷款,利息按季偿还,本金按年偿还,贷款结构设计灵活,贷款期限为1年,按年续期,业务流程简单、资金安全性高。建行“私享联联”的主要特点是建设银行和建行(亚洲)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境内是资产抵押,境外是信用贷款,目前看并不违背现有的外汇管理条例,同时,还非常有利于客户投资移民业务的发展。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第7篇

目标客户群体壮大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汇总权威数据而组建的高净值人群测算模型,在过去5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总体规模从2006年的36.1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6.7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05.8%,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5%。

根据模型测算与样本验证,在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也得以迅猛增长:由2006年的36.1万增长到2010年的100.3万,且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相对高速增长,年均增速为17%,预计在2011年达到118.5万,到2015年达到219.3万人 。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从2006年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万亿元,年均增速30.3%;未来5年增速将为20.8%,预计在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77.2万亿。

需要强调的是,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规模及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增长高度受益于投资性房产净值的增长。在可投资资产规模1000万~2000万人群中,投资性房地产净值占其可投资资产比例高达70%以上。而这一突出因素在未来将呈缓慢递减之势,因为投资性房产占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比例将因房地产调控等多种因素而逐步下降。

财富日趋集中

财富有着其天生的滚雪球效应,相对于中等收入群体,高净值人群掌握的财富基数大,较一般民众更易受益于过去5年间的房地产、信托、PE创投、黄金、民间借贷及艺术品等投资领域,故其投资回报率高。财富的集中体现为人群集中和区域集中。

从高净值人群掌握的可投资资产来看,在2006年,高净值人群占总人数的0.028%,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比28.7%;到了2010年,高净值人群占总人数比例为0.078%,人数增长了近3倍, 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比也增长到了34.5%。

从全民范围来看,在全民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中。攀升的基尼系数反映了收入不均等的状况,也说明了财富的日趋集中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平衡的区域和城乡发展,造成财富的区域集中性:半数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集中在6个主要地区,即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课题组测算的高净值人群占全国的比例,北京为最高占到18%,广东、上海、浙江其后占到16%、14%、13%,江苏、福建各7%、4%,其他地区占28%。

多为“第一代”或“一代半”富人

在中国创富版图上,财富持有阳光化、透明化、证券化的趋势正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而不断凸显。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融资额中近四成来自中国市场,创业投资催生了众多财富新贵。一、二级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国富人的创富主场,财富积累愈加阳光、透明。同时,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也在逐渐显现其积极作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文化传媒、医药生物等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迅速崛起打破了地产、能源等主导的传统创富行业格局。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的联合调查(深入调查1158个符合高净值人群定义的样本,其中有效样本1104个),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主体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30~49岁人群,平均年龄远低于发达国家,且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其中有超过半数为中国“”之后第一代大学生――以“60后”与“70后”为主。年轻的心态,良好的专业素质,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其成为勇于探索的创业者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成为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中坚力量。

由高净值人群的职业构成来看,私营企业主占比为71.6%,家族继承人比重为1.42%,这充分表明目前我国私人银行客户多为“第一代”或“一代半”富人。一方面,其创富路径高度个性化,需求特征不甚具体,有待进一步发掘;另一方面,财产的继承和发展成为第一代富裕阶层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营、私营企业管理层所拥有的企业所有权和股权成为财富市场的主体,管理阶层也因此成为高净值人群的第二大聚集地。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组调查发现,政府官员并未以“显性身份”出现在高净值人群的范畴,这与其政治身份相关,也间接证明以往高净值人群规模存在被低估的状况。

寻找新投资渠道

超过半数,即63.49%的受调查客户家庭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而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依赖度。

在不同资产规模下,高净值人群对其资产的配置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整体来看,高净值人群以中等风险投资为主,追求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但随着资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对中等风险的投资倾向略有分流,一方面注重调节低风险资产配置,以保值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可投资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相应提升,表现为对高风险资产配置的偏好,但同时有“高收益追求、低风险偏好”的矛盾心态。

随着高净值人群的投资观念日趋成熟,以及风险偏好在“牛熊更迭”考验下愈加稳健,其投资目标集中在“资产的稳健成长”,而不是激进的“资产迅速增长”和保守的“避免财产损失”。中国私人银行客户对风险的认知和财富的追求在逐步成熟、理性、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