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合集7篇)

时间:2023-07-03 15:50:35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1篇

关键词:典型竞争对手法;报价策略

1 引言

在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投标企业为了增大中标率,越来越注重投标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工程、市场、业主、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方案,以期在竞争中赢得建设项目的承包权。投标报价策略是企业参与投标致胜的关键,而报价策略与中标概率往往有着定量关系,立足于从大量情报和历史数据中研究报价与中标概率的关系,以数理统计方法来建立各种报价的定量模型。情报信息掌握越多、越准确,投标策略就越符合实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同,也应有不同的策略方法,均以中标概率为关键因素。通常的报价策略有最大期望利润法和具体对手法。具体对手法一般有四种报价策略,典型竞争对手法、多个竞争对手法、平均对手法及盖茨Gats)法。

2 典型竞争对手法的基本概念

中标概率大小除取决己方报价与项目成本外,还要受到竞争对手的数量及对方报价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竞争对手越多,对手报价低于投标者报价的可能性越多,则投标者中标概率越小,在众多对手竞争的条件下,该公司从较多竞争对手中选取最具有竞争力的对手作为典型“假想敌”,尽可能获取对方的有关情报,并针对该对手的可能报价进行“模拟报价”。自己报价越合理地低于典型对手报价,击败对手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击败所有对手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就是典型对手法的基本概念。

3 典型竞争对手法的投标报价基本步骤

(1)选中典型对手。公司分析A公司是典型对手,因该公司过去投标而命中该项目类似工程,人才济济、公司规模档次高;弱点是接手市政方面的工程较少。收集该典型对手历史资料及其报价策略是我们的关键任务。

(2)根据对方的历史资料,模拟分析这次投标的情况,估计这次典型对手各种报价可能数值及对应的报价出现次数,次数越多,其报价值可能性越大。

(3)自己制定多种报价方案,测算各种报价方案己方中标概率及盈利的可能幅度。

(4)根据不同中标概率和盈亏幅度作出权衡判断,选定最佳报价方案。

4 工程案例分析研究

(1)投标单位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本案例投标单位为某水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公司为水利承包贰级资质。

本案例投标项目为某防洪排涝河道的泵闸,该泵闸是某河道防洪除涝的主要骨干工程和最大的排涝口门。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按规划要求外移并扩建一座净宽为12米的节制闸和一座设计流量为90 m3/s的泵站;(2)拆除老泵闸,并依据河道规划断面,根据现状条件进行改建;(3)本工程为1等工程。泵闸主体建筑物―泵站(闸)、进水池(消力池)、外河防汛墙为1级建筑物,其他永久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本工程抗震烈度为7。

(2)工程预算

根据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单位的相关图纸,得出该工程的预算为5580万元,其中用于土建的为5400万元。

(3)投标报价方案比较

该工程预算低,投资不大,但社会影响较大,参加工程施工的单位较多,估计在8家以上。该投标公司对招标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反复研究,同时对可能参与投标的单位也作了分析,尤其是投标人可能的报价从概率方面进行比较,列出了几种投标报价方案的报价值与估算成本比值的百分数、期望利润等值。在投标报价策略方面考虑采用典型竞争对手法进行分析,以确定最合理的报价,争取中标。下面是具体分析过程:

根据自己的估价G、典型对手的各种可能报价Bi以及Bi出现的频率f,分析某一Bi小于己方的报价频率不应多,当然对手Bi远远大于自己的频率也不会多,也就是说对方的报价略低于己方的估价的频率可能较多,这时可计算出对手的报价B1与G的比值的概率P1。例如P1=1.18时,其概率等于其出现的频率/合计频率,即16/50=0.32,其他类推。

求出P1值,就可以计算出机房报价C低于对手报价的概率,为此,采用小于P1值的己方报价与成本估价的比值C/G,并求出相应的概率P。P为某一C/G值能成为最低报价的概率,故P等于所有高于C/G的Bi/G对应概率之和。则己方拟采用C/G值为1.15,则由表2可知,高于1.15的Bi/G值为1.18、1.25、1.30、1.35,其对应的概率值分别为0.32、0.18、0.1、0.02,故C/A=1.15的概率:P=0.32+0.18+0.1+0.02=0.62,同理,其他与C/G相应的各P值都可以这样求出。

有了以上数据,就可以分析确定己方的投标策略。此时取自己的估价G作为工程项目的报价基础,则计算出其每一报价的预期利润。计算依据为直接利润等于投标报价减估算成本G,因此在确定投标策略时,要以预期利润作为比较的依据,则预期利润E(A)等于相应的概率乘以相应的直接利润【4】。由结果分析可知,投标者按1.15G报价是最有利的。工程项目估价为5580万元,则应报价6417万元。考虑到落标的可能,投标者的预期利润为0.093G,即519万元。

(4)投标结果

经过运用典型竞争对手的分析计算,一旦认定这种分析的可靠性,那么就应该当机立断,而不能瞻前顾后。报出的投标价格就只有一次,只要击败了典型对手,其他竞争对手便不难战胜,后来,开标的实际情况表明,该公司以6420万元的价格中标,优势明显。

5 结论

投标是企业之间综合素质的竞争,它的胜负不仅决定于投标者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实力的大小,更决定于投标策略的正确性、预见性。投标单位应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凭借自己的实力,并正确运用投标策略方法来达到中标的目的,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锐,王树林.浅谈投标策略及其应用[I].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9).

[2] 谭德精,杜晓玲,吴宇红.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2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 案例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然而案例教学法又具有个别性、特殊性、局部性的特点,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性理解,甚至导致肢解、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危险,最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根本方向背道而驰。如何处理案例教学法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系?下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出发确定案例教学的适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教学体系的逻辑合理性、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致性。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由于其选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与生动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然而案例教学法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哪些内容适用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一些涉及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如何划清”等问题;一些涉及国家大政方针不容争论的问题;一些涉及政治敏感问题;一些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等,是案例教学难以“承载”和“驾驭”的,弄不好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甚至导致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有如下几类问题:一是有待加深理解的理论问题。例如“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感到特别抽象难以理解的一个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原理,我们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对话”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例,讨论分析中美之间的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表现,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的。这就不仅使理论的抽象性转变为具体性、生动性、可感知性,而且达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目的。二是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问题。例如“价值评价”问题,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评价体验来掌握正确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三是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容易产生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例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从理论上说学生都知道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往往在现实中又认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为了使学生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有正确的认识,我们以美国总统大选为例,用事实来纠正学生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认识上的偏差。又如,关于如何正确认识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的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学生是严重缺乏感性认识的,甚至老师对这个问题也难以三言两语说清楚,说不清楚就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给学生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苏联的《风云新途》一集和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了生动的史料为依据,再经过思考和讨论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四是学生普遍关心而且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民生问题、生态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网络问题、科技发展问题、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国际关系问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等等。这类问题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非常熟悉的材料中体验到实践中的理论意义,得到思想和理论认识的升华。

二、确保案例教学环节的整体性,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方法。

典型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常用的科学分析方法。如马克思不仅把当时的英国社会作为研究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式,而且把它作为剖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形式。从本质上看,案例教学方法就是典型分析方法的运用。一般来说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相对稳定的环节: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总结与点评。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第一,案例的典型性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进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有丰富的典型案例,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加以选择。依据什么条件在同类材料中选择典型呢?(1)“成熟、充分、完备”和“最少受干扰”。马克思之所以选择英国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首要原因就是这种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中,以英国发展得最为充分最为成熟,因而才在同类中具有代表性,即典型性。而且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少受干扰”,因为,只有最少受到外部条件或特殊因素干扰的地方,才能保证资本主义沿着自身的自然进程发展,才能准确地体现出同类对象的正常条件下的一般状态。我们的教学案例也应当符合“成熟、充分、完备”和“最少受干扰”的条件,所选案例要具有完整性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更不能是道听途说或胡编滥造的。(2)必要的资料条件。掌握有关对象的必要资料、材料,是该对象可以被认识的基本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如此。马克思选择英国作为典型,条件之一就是“不列颠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史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1],在有关英国工厂、社会情况方面,也有工厂视察员、医生、调查委员们“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所提供的统计材料,相比之下,“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社会统计,与英国相比是很贫乏的。”[2]我们的案例选择也应当满足这一条件,只有对相关资料掌握得越充分才能分析得越透彻。(3)普遍性。教学案例应当具有普遍性而不是偶然性的特例,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4)时代性。案例内容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的历史背景、时展主题、历史发展潮流、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价值追求、道德风尚、思想演变等。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价值评价时选择了歌剧《白毛女》,因为:一是它经过了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符合“成熟、充分、完备”的条件;二是它是师生所熟悉的,所掌握的资料也比较丰富;三是它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知晓,而且具备优秀作品的共性;四是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我们在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这样的背景下,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样的标准来谈《白毛女》,这就使它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

第二,案例呈现的生动性是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案例呈现有很多方式,如教师口述、文字显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音频、视频等。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生动地把案例展示出来,增强案例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口述的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既能够全面叙述案例内容,又要突出关键细节和核心内容;既做到言简意赅,又要声情并茂,以语言和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多媒体课件展示,则要求做到图文并茂、音像结合、动静结合,以画面和声音等艺术动感唤起学生的共鸣。同样的案例,不同的呈现方式,其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第三,案例讨论的有序性、启发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案例讨论,案例讨论不是学生自由发言,而是围绕着问题来展开的,所以问题设计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问题设计包括“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等环节。

关于“问什么”。“问什么”必须体现教学的主题、主线和主要内容,必须紧扣所授课章节或专题的重点、难点、主要理论观点、主要知识点,要深入分析案例材料,寻找材料与理论的契合点进行提问。切忌就事论事。例如,讲“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我们的案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的发展过程,我们的目的不是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因而提问就不能问一些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历史事件的细节,而是这些历史事件背后所体现的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因此我们的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矛盾斗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矛盾同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美两国关系为什么会时好时坏?”“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与双方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什么关系?”“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采取求同存异的处理原则,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采取存同求异的原则,在什么情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立场?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采取互利互让双方共赢的立场?”等等,所提的问题都围绕着“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原理。

关于“怎么问”。首先要求问题内容明确,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到位,从问题本身能够看出作答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问题无非包括三大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是要求进行定性判断或是非判断。“为什么”要进行原因探究,要进行推理论证。“怎么样”要求描述性状或提出解决办法。其次是问题的启发性和可答性。简言之,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且“有话想说”。要尽可能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使问题与学生的切身感受联系起来。例如:讲解“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问题,我们采用的案例是电影剪辑师迪迪·艾伦由于一次工作失误而带来一场电影剪辑革新的故事。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迪迪·艾伦,当你因工作失误而受到指责后,你怎么办?”这类问题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甚至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所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在个人的经历中也很可能有过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说出来对于其他同学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最后是问题的层次性。一般来说,问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式地进行。问题与问题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必须确定提问的先后顺序,否则就无法回答。比如要回答“为什么”必须首先知道“是什么”。

关于“何时问”。“何时问”讲的是提问的时机。在案例讨论之前,老师一定准备了相关的问题,但是不是在案例呈现之后就一股脑地倒出来呢?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时候可以摆出全部问题然后进行讨论,有时候则是逐个提问逐个讨论,有的问题则用于讨论过程中引导讨论的“走向”,有的问题用于应对讨论的僵局,等等。提问在整个案例讨论中就像风筝的绳子一样牢牢控制在老师的手里,又能够体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如何掌控讨论过程?关键在于老师对讨论问题的把握、对学生发言观点进行预测与引导。学生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五花八门,或是互相对立,或完全一致,老师必须作出恰当的引导,切忌讨论跑题,或进行无谓的争论,或简单重复,或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等。

第四,总结与点评的深刻性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老师必须对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概括特殊性案例的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性,使学生在理论认识和思想认识上得到升华,在实践中获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例如,讲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原理,我们选择的案例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围绕着“中国为何要开展载人航天工程”、“中国何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及如何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取决于哪些因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问题开展讨论。最后对讨论进行总结点评,归纳出如下理论要点:人类所有实践都必须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正确价值目标的形成以相关的真理为根据;价值的实现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真理的价值就在于指导人们实践取得成功;不仅是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重大科学工程需要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而且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需要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三、提高案例教学法对理论整体性的“驾驭”能力。

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空中进行的,选择的案例也只能是有限的或单一的。单一的案例如何能够“驾驭”理论的整体性?

第一,案例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概念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原理、原则等构成的。对概念的完整准确理解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要环节。例如“价值”概念是“原理”课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如何对“价值”概念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如何把哲学层面的“价值”和经济学领域的商品的“价值”统一起来,如何区分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有没有“普世价值”等问题。教材从哲学层面对“价值”作出界定:“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3]哲学上的“价值”是对具体价值内容和形式的最高抽象概括,反映的是价值的共同本质,是一个统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本范畴。为了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我们采用了案例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以“自然资源价值”为例,从价值的基本构成要素“什么有价值”、“对谁有价值”、“为何有价值”、“怎样实现价值”的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价值”定义中的四个关键词:“客体”、“主体”、“满足需要”、“意义关系”,所有的价值形式都包含这四个基本构成要素。(2)对价值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归纳,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等,这就为讲解商品价值问题做了铺垫,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显然是属于经济领域的价值问题,是价值的特殊形式。(3)从价值的表现形态看,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指出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人生价值,主要是指人对社会的贡献。可见人生价值也是价值的特殊形式。(4)关于“普世价值”问题。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观点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主体的同质性上看,在同一个党派、民族、阶级、国家里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从一定历史时期看,人类也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和需要,因而可以达成某些价值共识。但从价值观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来看,并不存在“普世价值”。哪怕是自然资源这种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价值判断也是不同的。

第二,以综合性案例统领相关理论问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在讲课时讲了很多的事例,但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少,这样就使得理论支离破碎。我们的体会是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丰富性”而在于“综合性”。例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问题。涉及实践的含义、特征、基本类型、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基本环节、实践思维方式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对实践问题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案例是世纪之交我国进行的重大实践活动——三峡工程建设。通过视频展现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过程。然后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至少要考虑哪些问题”。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从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实力、环保、文物保护、移民等各方面都讲到了。如果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学生的理论认识就不会得到提高,掌握实践观相关理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因此,我们把学生的发言归纳为6类问题:为何要建设三峡工程(实践的目的)、谁来建设三峡工程(实践的主体)、三峡工程建哪里项目(实践的客体)、能不能建三峡工程(实践的条件或中介、手段)、怎样建三峡工程(实践的实施过程)、建三峡工程应考虑的其他问题(影响实践进行的其他因素)。这6类问题概括了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实践的基本环节,不仅从事所有的实践活动需要考虑这6类问题,而且评价实践活动也需要考虑这6类问题。这6类问题还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二个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涉及的具体实践类型有哪些?”由此引出的是实践基本类型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实践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结合三峡工程建设,说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从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三峡工程建设的论证到建设、从建设到效益的发挥、三峡工程与古今中外著名水利工程的对比等角度进行分析。总之,以一个综合性的案例引出所有相关的理论问题,使所讲授的理论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以案例分析的特殊角度体现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五门课程,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统一的,但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又必须避免交叉重复,体现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都有专门的章节讲述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着重讲人生价值,解决如何创造人生价值的问题。《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章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理”课是在上述两门课之后开设的,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讲授应当具有整体性、概括性、总结性的意义,使学生对以往关于价值观内容的学习得到一个理论上的升华。这就使三门课中关于价值观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并且体现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每一门课都无法了解其他课程是否用上同样的案例。但是在案例的分析上却是可以大体上把握不同课程的特点的。例如雷锋精神这一事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般着重从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这个角度来分析,而“原理”课则从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又如自然资源价值问题,《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上讲到。而“原理”课则是从自然资源价值这种特殊的价值形式中概括出价值的一般定义及价值的特征。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教学体系的逻辑合理性、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致性。案例教学是其中一种方法,它与其他方法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考教分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51-03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模式,校企合作企业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基于校企合作的考教分离制度”,是指由专任教师进行授课,企业进行出题(典型的工作任务)和阅卷(过程考核)的教考过程。由企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评,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教与学的水平,是检验教学效果、取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丝网印刷工艺》课程改革中考教分离制度实践来做详细阐述。

一、基于校企合作考教分离体系构建与实施

1.课程教学目标的建立。各专业教学团队应该按照所制订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分析学生学习每门课程后应当掌握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方法能力等要求目标,并据此建立“课程教学目标”。专任教师在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素质拓展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均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

2.典型案例库建设。试题库建设是实施考教分离的前提,但是传统的试卷考试已经逐渐退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考核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考核。因此,试题库的建设也应该由传统的编写高质量的试题知识库转换为典型案例库的建设与过程考核表的制定。典型案例库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典型案例库的建设总体上要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案例的选择要与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素养、方法的培养目标一致。(2)典型案例库的案例力求全面,覆盖面要宽,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差异性和思维的灵敏性。(3)典型案例库中的案例应当有相应的能力层次和难度系数,能有效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4)每个案例必须有对应的过程考核表,将案例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素养、方法考核点进行分值细化,便于规范过程考核。(5)典型案例库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课程目标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不断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案例,不断增加和输入新案例。这样的典型案例库才能常建常新,具有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它在教学和考试中的作用。

3.过程考核体系建立。过程考核应注重以完成某项成果的过程评价。“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对典型案例工作过程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专业素质等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并且要求标准内容十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运算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的能力。无论哪方面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都是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4.考评团队建立。考评团队是考核学生是否达标的实施者,由企业的兼职教师、一线师傅及专任教师共同组成。在具体测评过程中,测评团队成员从典型案例题库中选题或随即现场出题进行过程考核打分。考评现场可以灵活设置,既可设在教室、实训场等场地,也可设在企业实训车间。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考教分离体系作用

1.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加符合企业标准。基于校企合作的考教分离制度,不仅在过程考核阶段需要企业的参与,在前期的课程目标、教学载体选择等方面都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保证了教学内容与质量符合企业需求与标准,使企业考核具有效度和价值。

2.鼓励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积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由企业作为评价方主导课程的过程考核,能促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及岗位要求,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强专业素质和方法的训练培养,经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

三、高校实施考教分离的建议

实行考教分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趋势,是评价高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考教分离制度。由于高校学科种类繁多,专业课程或公共课程各有特点,采用何种考核方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

2.适当考虑平时的考核。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评定学生能力、检测教学质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平时考核是主要手段,可在授课结束后、考试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给每位学生一定的平时考核分,送教学管理部门记录备案,最后汇总考试分,得出学生的总成绩。这样一方面刺激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时时“温故而知新”,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至于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忘得一干二净;另一方面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补充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方法,深化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考教分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是对传统考试模式的一大变革,必对高校教学工作起到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和积极激励的作用。相信基于校企合作的考教分离制度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极发挥其优点,最终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易.改革考试模式采取考教分离[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2,(1):35-37.

[2]张徐.高等学校考教分离制度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4):167-168.

[3]凌寿铨.高校考教分离考试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8):181-182.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4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 大学生先进典型 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F270;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8-02

一、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现状

当代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作为驱动未来时代迅速发展的重要群体,青少年的培养则显得极为重要。青年群体覆盖领域相对较为集中的高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塑造健全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基地,为了促进我国各项指标迅速发展进步,逐步增强中国教育领域的科教力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理应承担起培养社会楷模的重要责任。有关心理学家曾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独处时极易产生孤独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绪的出现,他们往往比其他群体更易结群。此外,大学生在群体生活中易受他人的行为与价值观念影响,即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同一个人生成长阶段,相互沟通时具有共同语言,彼此所传达的观念以及话语导向更加具有感染力,群体染化效应表现得尤为突出。

基于以上讨论可知,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显示意义,它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促进中国梦更快、更好的实现。回顾我国历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先进典型案例,都可以从中看到未来的希望:有“自强自立孝老爱亲”美誉之称的武汉大学黄来女不畏生活艰难,在保证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背着父亲上大学,孝感动天;优秀志愿者典型――杨子威,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献血捐髓的案例被人们牢记,其精神深入人心等等。这些优秀典型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续写一个个感人的诗篇,实为现代社会大学生的楷模,引导着同时代大学生更好地塑造健康的人格、素质与正确的义利观与道德观。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外元素交流频繁,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远比上一代人多,尤其现在正处于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学生借助手机、网络等电子媒介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更易于接受新的观念,因此大学生的人物性格与价值观念逐渐趋于多样化。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先进典型工作时却还以传统单一的“雷锋精神”作为宣传题材,虽然活动开展期间可见成效,但活动过后工作成效甚微。“雷锋精神”是应该作为我们宣传的典型和榜样,但是宣传内容和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时代相隔较远,多数学生无法从中产生共鸣。基于当代新的时代背景,国家在推进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时应改变以往过于单一、形式、老套的宣传方式,突破传统模式的框架,紧跟时代潮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创新发展新的宣传渠道,选择合适的先进典例代表。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培育工作道路曲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长期感染下,大学生遇到的先进典例都是被学校包装、改进过的完美型人格楷模,他们往往完美无暇,不存在一丝缺点,不过这种宣传形式却不被大学生所认同,完美型人格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学校所塑造先进典例的人物形象不够饱满,学生无法产生共鸣,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此外,传统高校更加偏重教育者的主体性,却忽视受教育者本身的主动性,强行向受教育者灌输他们不曾接触过的冰冷、无感的文本类道德思想知识,其工作成果收效甚微。

二、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

随着全球发展趋于多样化的大潮流,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与交流沟通的渠道十分丰富。在物质文化发达,精神文化多样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遇到的诱惑也随之增多,长时间处于温暖安逸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大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对塑造大学生坚韧、进取、勤奋、刻苦的精神造成消极影响,使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担当。为此,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紧抓主要矛盾,顺应当代社会发展潮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大力推进国家培育大学生先进典型工作的发展,使大学生受到先进楷模的典型事迹的感召,引导大学生思考社会所需要的正确义利观与道德观,并遵循社会需求积极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由此看来,高校积极推进培育大学生先进典例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导向价值、激励价值与文化价值。

1.导向价值。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流入对中国社会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西方文化倡导人性的张扬,提倡自由,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人们的人物特性得到充分释放,人们的个体意识、自主意识与权利意识逐步增强。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被过度宣扬,中国传统优良素质却被一部分人逐渐淡忘,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开始在社会中蔓延,这种现象会对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消极影响,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义利观、审美观发生扭曲,导致出现错误的社会行为。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滋生出许多不良风气使当代大学生深受其害,一部分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宣扬个人中心主义,毫不顾及他人的境遇与感受;一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冷淡,对周围所发生的事采取漠视的态度,漠不关心,并对志愿者等奉献精神不屑一顾,缺乏对同学、朋友或其他人的关爱,缺少社会担当精神;有些同学则将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即使他人无意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高校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大力宣传与开展培育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在保留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优良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张扬个性,塑造健康的人格。

2.激励价值。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所接触的文化、思想、人物与环境都有可能决定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与行为价值的选择。大学生目前的人生阶段尚不具有成熟的思想,年龄阶段、心理特征与精神面貌都不能使他们足够理性地对周围事物的价值观做出正确判断。他们行为大胆,思想开放,可塑性极强,相比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更易接受新的思想。因此在这个重要阶段,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人物楷模,激励他们大胆出发,积极为理想奋斗。高校在选择先进典型使应着重典型的真实性、时代性与鲜活性,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励大学生,感动大学生,使大学生从先进典例身上引起共鸣,并从中学习楷模的优秀素质与成才经验,不断激励自己向着梦想前进。高校积极培育大学生先进典型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价值。

3.文化价值。当代社会的一个鲜明标志是网络社会,网络将全球各地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不同地区与人民能够快速学习与引进其他地区的文化,但是从某个层面来讲,在物欲纵流的时代,多元文化冲击与新鲜元素的流行并不是一绝对的好现象。高校积极培育大学生先进典例,对于高校文化底蕴的传承与个性气质的发扬起到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此外,发展先进典型工作有利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优良的传统素质,促进中国社会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推进中华文明的宣扬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基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冲击的大潮流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高校应紧跟时代潮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以学生成长需求为着力点,积极推出合适的大学生先进典型,促进大学生更多地思考人生,以实际行动达到大学生先进典例培育工作的目的。

因此,高校积极推进培育大学生先进典例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导向价值、激励价值与文化价值。

三、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的探索

首先,积极开展大学生先进典例培育机制的前提是做好宣传工作。基于当代新的时代背景,高校应改变以往过于单一、形式、老套的宣传方式,突破传统模式的框架,紧跟时代潮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创新发展新的宣传渠道。高校可利用校园资源,在校园内开展先进典型表彰会议,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合理利用网络电子媒介,通过各大媒体平台或报纸杂志加大对先进典例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案例,避免形式主义,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应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深入交流,积极推动广大学生一起探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从中思考当代社会所需要的行为价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其次,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先进典例推广机制。高校可采取“传承”的形式积极推动典型先进推广工作,建立“老生带新生,一届带一届”的纵向传承机制,以典型来促进发展,不断激励各届同学为下一届同学做好楷模,实现先进典例宣传示范作用最大化。除了纵向传承机制,高校还可采取点面横向宣传机制,即构建网状体系。确立个人为先进典型代表,以此为圆心向外延伸,使个人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扬,以裂变的效果将先进典型的进步思想与优良精神手口相传,营造出人人学习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积极向上的气氛,促进典型培育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需要明确的是,高校选择先进典例代表时必须具有针对性、代表性与真实性,高校需要建立长期的考察制度,通过认真工作深入调查筛选出真正合适的先进典例。

再次,在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趋于多元化的时代,不仅出现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其价值观点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因此在选择先进典型形象时也需考虑多元化。虽然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同一个人生成长阶段,相互沟通时具有共同语言,彼此所传达的观念以及话语导向更加具有感染力,但是群体染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与人生价值发生改变。想要促进先进典型的多元化,需要选择不同领域的楷模,不仅仅需要道德楷模,还需要工匠楷模、生活楷模、创业楷模、政治楷模等。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合理利用群体感染效应,积极宣传工匠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楷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极呼吁同学学习楷模的综合素质,教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正确的道德观,使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标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优秀楷模,学习楷模的进步经验与优良素质,从而利用自身的力量与才华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最后,充分将网络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利用网络机制宣传先进典型,多采取交互流形式与网民进行实时沟通,深入网民内部,了解网民对先进典型的看法,为广大人民营造出更加和谐、积极、正能量的网络育人环境。目前大学生查找知识与获取信息的大部分渠道都是来自网络,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查找内容形象具体的特点。互联网可以通过动画、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综合界面传达给大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的知识信息,促进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导内容的理解与接受。再加上近年来电子产品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大多数人都可以接触到网络,通过网络可以使学生投入极小的成本换取极大容量的有效信息。高校应紧抓这一特点,加大力度推进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案例,教导大学生遇见问题时先从自身找原因,对他人宽容,对自己严厉,对身边的事物始终保持热情向上的生活态度,借助网络优势培育大学生自觉构建出自我教育良好环境。高校可利用各大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使楷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大学生实现沟通与交谈,以此消除大学生与先进典例的距离感,使大学生产生共鸣,由此促进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楷模所传达出来的优良精神。通过与楷模的沟通交流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由被动变主动地学习楷模的优良精神,以自身切实行动表明学习先进典型的决心。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广大学生推出各个领域多元化的先进典型人物及其相关典型事迹,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励大学生,促进典型培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极呼吁同学学习楷模的综合素质,教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正确的道德观。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典型示范效应研究(编号:16Q119)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何照清,袁以明.大学生先进典型形成群体示范效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 赵正洲.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3] 李炜.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浅析[J].高等教育,2013(12)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 湖北武汉 430200)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5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并已被实践证明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和利用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课应是一门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职业、择业、就业与创业知识、技能以及经验,促进学生选择、获得并准备从事一项与个体匹配的职业并力求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课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分中,更是体现在学生求职就业时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展示中。将案例教学引入就业指导课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典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有效性和系统性

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案例教学十分重视,但是在案例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缺乏有效性和系统性,使得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性有所欠缺。实际上,简单的举例或者引用数据,是无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的,更难以做出就业指导课所要求的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由此可见,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典型案例库的建设,能提升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案例教学内在要求。

2.保证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科学性和规范性

典型案例库建设的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备课,规范教学的过程。典型案例从选择、编辑、引用、评价,在于学生课堂互动中,发挥着启示、引导的作用。只有优质的案例才能体现就业指导课的科学性,才能收到学生的认可和参与。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对案例中的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思想和认识,通过这些活动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典型案例库的建设,能较大程度上树立科学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念,规范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典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发现问题,做出判断;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措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扩展了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范围。典型案例的建设,一定要贴近学生现实需求。通过学生参加讨论和分析自身关心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就获得了在短期内接触、处理各种各样问题的实践机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三、典型案例库的建设

1.典型案例的特点

(1)指导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均没有定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准确设计人生定位,把握机遇,使得他们能终身受益。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情景再现与角色体验,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种导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思想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局限于个别情景或者特殊问题。

(2)实践性。典型案例的选择应是真实可靠的,这就为在课堂上接受书面知识的学生提供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因此,实践性也是在选择典型案例时需要把握的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出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体验实践过程。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和点评,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典型案例的实践性,体现了就业指导的案例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的欠缺。

(3)针对性。典型案例库建设应是在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相对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要掌握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规律以及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实际需求,要做到对症下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理论脱离实际。同时,要注意把握本校学生或者授课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如,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需求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目标不同等。因此,在典型案例选择的时候要特别思考,“这些学生需要什么”“这个案例能达到什么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典型案例的针对性,并取得实效。

(4)启发性。案例之所以能称之为典型,必然有引发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因此,典型案例的启发性也应是重要特点之一。典型案例能记忆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学生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考量,更能启迪学生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典型案例本身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存在,切忌成为学生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和讨论,能够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典型案例库建设原则

(1)“分层分类”原则。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业由原来“统分统招”的模式过渡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掌握求职技巧,设计职业生涯,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基础。典型案例库建设作为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的基础,应把握分层次、分类别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年级、专业、目标、需求等方面进行区分,并配套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层分类”的案例库的建设,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6篇

目前来说,设计企业的管理模式是设计人员和技经人员分开工作,设计人员只管设计,技经人员只管造价。由于设计人员往往只关注技术,没有控制造价意识;而技经人员又往往只负责完成造价,也不会将造价信息反馈给设计,对其进行约束。因此就形成了你做设计,我造价的局面,导致技术与经济的长期脱节。另一方面是设计与施工脱节:再者,设计人员无法了解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对项目进行的后评价不能反馈真实情况。

1.1限额设计还处于较低层次,设计变更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已开始实行限额指标设计,也已经正式颁布了限额设计造价指标,但是由于对限额设计缺乏一定的强制性,目前还没有完全普及,加之设计变更的管理不完善,使得限额设计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

1.2设计阶段招标不规范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设计单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使公开招标成了一个围标的过程,失去了公开招标的意义,设计单位中标后,也不会有造价控制的积极性。另外在设计评标过程中存在评标因素不合理,只注重考虑设计单位的低设计费用报价,只注重外观造型,不重视设计方案的造价

1.3设计收费不合理,影响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积极性目前,设计的收费主要以工程预算作为收费的标准,工程造价越高则设计单位的收费也就越高,所以使得设计单位在设计时没有进行造价控制的动力。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2.1造价人员提前介入在设计阶段,技经人员较早地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使用价值工程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优选,并把相关造价信息反馈给设计人员,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2.2完善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第一步是通过规范的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及设计方案。建设单位首先通过各种公共媒介公告,尽量多地吸引设计单位参与投标竞选,然后由专家库的专家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分细则进行综合评定,综合使用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及效果评价的方法,评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功能齐全,经济效益最佳的设计单位。

2.3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优选设计方案的同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通过功能和价值分析将经济与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美观、成本、人材机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选出能同时满足功能和工艺需求及造价低的技术方案。价值工程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1)V:价值;F:功能(或效用);C:成本(或生产费用)。由于价值工程牵涉到产品或作业的各个方面,所以在应用该方法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包含有各相关专业的人员,如施工技术、材料供应、财务、施工管理等负责人,联合起所有人的力量方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2.4限额设计的推行限额设计是一种事前控制投资的方式,对投资额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师它的主要方法。具体做法为,首先按照专业将估算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然后再细分到各分部分项工程,使得设计人员在工作中有具体量化的技术经济资料作标准,时刻检验设计是否满足经济指标要求。这种方式要求在设计前就能合理地分配估算的投资额,以分配额度控制设计,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这样做,等到设计工作完成后才发现概预算超出指标,再被动地进行设计变更,设计的合理性同样得不到保证,投资控制状态也从主动变为被动。

2.5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从设计单位角度来讲,就是要尽量做到图纸没有设计变更,没有错误和漏项,因为由设计变更引起的投资失控通常难以补救。从建设单位角度来讲,要想从源头上防止设计变更的发生,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工程最终方案的确定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完成,且一经确定就不修改;②要留足时间给设计单位做前期工作,如勘探、测量等。时间不充足将直接导致设计深度不够,漏项严重等问题,施工阶段容易发生设计变更;③设计费用合理,提高设计人员的主动创造性,保证设计质量;④对于发生的设计变更,查明原因责任归设计单位的,应由设计单位承担责任。

2.6典型设计的推行及典型造价的推广使用典型设计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的科学依据,来自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积极采用,因地制宜实施建设,一般情况下除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施工图作局部改动外,均不得擅自修改原设计图。在南网范围内已经广泛地推广使用标准设计,大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总投资费用。但是在当下设计中,设计人员并不是很愿意使用标准设计及规范,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规范本身的不足外,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设计单位还停留在“构件———设计———绘图”的模式阶段,对标准设计仍然不信任。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根据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情况,设备材料的更新情况及时对典型设计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贴近实际,增强其适用性。典型造价以典型设计为基础,通过基本模块、子模块拼接,使用补充模块进行调整,快速形成典型造价条件下的工程投资。根据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典型造价中选取了五类单一典型地形,包含有平地、河网泥沼、丘陵、一般山区、高山大岭,每个典型方案都可以根据相关参数找到相应的或相似的模块,根据实际情况对选择的模块进行拼接、灵活组合,进行适当调整,加权求和后便可以得出工程总造价。典型造价本身形成的众多模块化指标数量通过与实际编制的造价数据相比,找出差异,分析发生造价差异的原因,可以快速衡量工程设计方案和造价编制的合理性,为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

2.7改革现行设计取费办法,建立激励机制现行的电力工程设计取费办法一般是以施工图预算作为收费的标准,造价越高,则设计单位的收费也就越高,这种计费方式使得设计人员从根本上是希望投资增多的,也更加深了设计人员只重技术而轻经济的观念。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改革现行计费办法,引进激励机制。具体实操作为,将投资按照专业分配,实行专业设计人员经济责任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方案比较,若因设计变更增加了投资,则按增加的投资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若因设计合理而节约了投资,则按照节约的投资给以一定比例的提成,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费办法。这种激励计费方式有利于增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更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3结束语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第7篇

“《案例集》的出版,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到今天的产物。对于社会责任实践案例的总结是推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案例集》的出版,也是中国优秀的电子信息企业创造、创新的成果。”《WTO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在会上表示。

在《案例集》中,8家企业分享了他们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典型实践,分别是:英特尔:创造社会责任的“摩尔定律”;中国普天:信息技术构建新能源汽车新生态;联想集团:IT资产环保处置(ATS)新模式;索尼(中国):梦想教室让孩子们体验科技美好;京东:以互联网创新驱动未来社会;佳能(中国):影响支点撑起文化未来;摩托罗拉系统:无线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安全;微软:“未来城市”计划连接未来城市生活。

此次典型实践案例的入选标准有“三个突出”特点:突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创造更广泛价值的社会责任实践;突出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深度融合,在挖掘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运用企业专业优势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突出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形成企业责任竞争力,实现社会创新。

在案例结构上,《案例集》力图反映企业实践的社会背景、战略思考、决策分析、行动深化、价值发掘等过程,让典型实践可追溯、可借鉴。同时,实践案例也具有开放性,期待企业未来进一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