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区块链实体经济(合集7篇)

时间:2023-06-29 16:41:37
区块链实体经济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1篇

作为新技术代表的区块链,正在争议和争论中慢慢进化,区块链通过复杂加密技术、共识机制设计和算法表现了其特征,一些模糊的特征开始明朗化。区块链可能将重新定义文化经济,并带来新文化变革和文化进步。这里不就区块链技术本身进行解析,而将结合新文化经济的特点,简要分析区块链思想对新文化经济将要产生的影响。

区块链与新文化经济的创新性特征

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的核心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以创新和创业为特征的文化产业业态既符合国家“双创战略”,也符合经济新常态的一般规律,所以尤其受到业界的重视。新文化经济发展中,区块链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其创新性。

第一,去中心化思想推动文化治理创新。区块链技术是不是去中心化是有争议的,但至少对现有僵化的中心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区块链能够建立一种弱中心、小中心集群,从而结束现有的中心化模式僵化、专制、笨拙的文化治理方式。区块链源于P2P(点对点、端对端)的网络技术思想,为文化治理这一重大命题提供新的视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以及文化消费者都是文化治理结构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旧的治理体制下,越向下越不具备治理权,但这种情况在互联网生态下开始改变。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文化主体更加分散,文化禀赋差异化更加明显,社会化文化自治势在必行。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被认为是区块链版本的重要形式,这是一种区块链技术平台支撑的治理模式创新,它不需要通过原有的中心实现有限度的社会自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仅为文化治理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契合了新时期文化治理的新特征。

第二,去中介化思想推动文化商业模式创新。“中介”在社会分工时代的巨大进步,在传统商业社会中具有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中,中介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不可替代”可能将成为历史了。文化商业生态原本通过可信的中介建立系统化的信任机制,但当中介成为一种垄断,“去中介化”反倒成为提高经效率的新诉求。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系统,每个节点能够不再通过中介实现交易,将文化产品流通和交易体系彻底扁平化,这将引发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变革。目前互联网线上交易仍旧是“强中介”模式,区块链实现的是“去中介”或“弱中介”模式,充分降低中间成本,更多实现文化生产者的利益。

第三,分布式思想激发创意阶层的创新动力。文化生产不仅限于文化产业领域,同时存在于泛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各个领域,共同构成了文化生产的巨型生态圈。文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产(产生版权和其他权利)、交易、传播、流通、消费等,同时存在个性化和非标化特征。分布式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思想内容。信息和数据在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式储存、分布式传播、分布式记账,并通过“代币”等激励来建立市场民主机制,而不再集中于某个中心的数据库或账本。分布式思想是“古老”而新鲜的思想,各个主体基于自有节点的能力决定参与民有、民治的深度,共同维护系统安全和利益,这种思想非常契合文化生产的特点。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文化生产的个性化、非标化特性得以保留,创意者阶层得以维护。同时,分布式技术有可能解决文化生产非标化与工业化的矛盾,形成文化生产的后工业化新特征。

区块链与新文化经济的要素性特征

要素性是新文化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文化”以要素的形式作用于经济发展本身,而在微观经济层面体现为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是知识产权,是版权,是任何一种可评估有价值的增值能力。科技和文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双动力,但文化动力到底如何实现其价值?笔者曾提出,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比较形而上,那么文化的要素性不如从产业的文化动力问题入手,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反复使用的边际报酬递增的要素投入已经受到产业重视。在这种产业实践中,区块链可能发挥的空间更加广阔。

第一,区块链的集体维护思想促进知识社会构建。区块链主要通过在数据层的加密技术和时间戳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不可逆和不可篡改。《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版)》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互联网应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阵地,但当下的互联网生态里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网络著作权官司纠纷频发,侵蚀原创精神、行政保护力度较弱、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等问题成为内容产业的尖锐痛点。”区块链以分布式、加密技术和时间戳实现不可逆、不可篡改,体现了区块链集体维护的思想。这是从业者最为感兴趣的一点,因为这与每个人的自身权益紧密相关。我国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已经20年,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确权和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知识经济的重要矛盾是知识产权和知识外部性之间的矛盾,区块链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路径。根据许多区块链研究专家的判读,除了金融领域,知识产权领域可能是区块链技术最具社会影响的领域。

第二,价值互联思想推动文化金融变革和文化产权价值化。互联网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是一种本质的飞跃,这使得区块链与金融体系关系密切。区块链能否实现价值互联目前还受到怀疑,但随着区块链项目的纷纷落地,价值互联已非遥不可及。区块链使文化生产领域和文化金融领域的价值传输具有了可靠的一种共性技术和“基础设施”。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发将利用区块链进行变革,这是区块链实现价值互联网转型对文化领域的直接影响。同时,互联网文化金融也将有具有文化领域特色的独特价值互联体系。区块链系统下,每个参与主体的相关数据都有了明确的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权,区块链服务每个环节并提供共识评价场景建设、消费参与、众创众包众筹等等平台,文化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能产生价值(形成数字资产)。

区块链与新文化经济的融合性特征

新文化经济的第三个特征是融合性,这一特征非常明显地体现在泛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上,文化产业的边界越来模糊,在非文化产业领域文化所带来的增加值日益明显。

2014年3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五大产业或五大产业群之一。这两个文件是与文化产业融合直接相关的最重要的政策风向标。

区块链如何影响产业融合性,是否能加速产业融合,还需深入观察和探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区块链视角下,突破产业边界首先是产业语境统一化。区块链的分布式、去信任和集体维护的特性,首先实现主体的话语权,各个主体具有共同治理的权利,那么不同产业领域将极大消除语境的壁垒。

在数字技术方面,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底层技术,将充分保障数字技术开发者、使用者、消费者的权益。唯有数字技术领域各方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另外,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体现的市场经济契约精神和治理理念,对新文化经济的市场机制变革将产生深远影响。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2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区块链;数字乡村;农产品供应链

1引言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同时,《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通过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增强农产品抵御风险能力,以形成稳定农村产业链。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区块链自出现后广受人们关注,通俗地讲,它可以作为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还具有数据库的功能,自身带有一些很好的性质,比如,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这些性质确保了区块链内容记载真实可信,使人们更加相信区块链上记载的数据。当区块链与农产品供应链相结合,有效改善了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各节点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防伪溯源,分配利润公平,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大数据农业”。本文立足于数字乡村背景下区块链与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这一主题,指出当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模式描述,指明这一模式对建设数字乡村的帮助。

2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在当下被提到显著重要的地位,保障粮食供给,减少粮食浪费是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由于耕地的原因,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只有91%,剩余不足的部分就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受外部现实因素影响,粮食进口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应将视角转到国内供给上来。目前国内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就农产品需求角度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更倾向于挑选绿色、安全、健康、多样的农产品。但就农产品供给角度讲,由于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足等情况,农户为了农产品能够进行远距离运输以及具备更长的新鲜保质期,会采取农药或者其他添加剂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这些手段均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自身风险因素。另外,传统的国内农产品供给模式很难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由于农产品种植需要成长期以及种植方法差异化调整,市场上的农产品供给不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建设数字乡村之势,运用农产品供应链与区块链结合的方法解决农产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业大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3区块链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合

3.1双链整合模式描述。将区块链应用到农产品供应链上,能够使农产品来源可追溯,人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查找购买的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到销售的全过程,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区块链技术不仅只是提供全程可追溯的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数据,而且还可以把这些数据转化为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信用信息,这些信用信息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用支持。由于区块链具有电子账本和信息共享的特点,它既可以监督交易的实施,又能够有效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只要加以运用,便能够在各个环节上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节点和路径选择上做到优化。3.2双链整合的应用设想。将供应链与区块链进行整合,设计出一个针对农产品的区块链应用软件,以提高信息流的传递速度,使农产品市场更透明即时,促进不同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的良性竞争。此应用程序包括以下两个系统。3.2.1多点实时上传系统。根据区块链“共享账本”的特点,交易记账可多点上传,由不同主体共同完成。农产品供应链节点繁多,从生产至销售,链条长且分散,不易于统一沟通管理,因此农产品区块链平台将设计不同主体的上传界面,包括农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大型商超等,从而使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与区分性,在同一个系统中,可以查询到产品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流通轨迹。3.2.2即时信息共享系统。根据区块链“信息共享”的特点,区块链各个节点的信息完全一致,且系统内数据能够自动更新,能够即时反映出当下的农产品信息、相关企业信息、流通运输状态等。因此农产品区块链平台将设计使用者的功能界面,包括产品溯源、流通状态、供需信息共享、政策信息分布、资质认证等面向普通消费者,从而使区块链发挥最大效用,惠及更多群众。此外,供应端即生产者也可以通过信息的及时共享,获取市场运营反馈,调整生产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跨部门、跨系统的协调运作,也使得传统农业发挥规模经济,提高合作效率,焕发新的生机。

4双链整合与数字乡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数字经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随着历史大变革,技术大发展与大融合,数字乡村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重大机遇,催生新的农业产业形态与经济格局,助力实现振兴乡村。4.1数字乡村。数字乡村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将网络以及新型数字技术应用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当中,提高农民的现代信息知识水平,让科学技术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在农业生产当中,让科技更好地惠及各方。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下数字农村发展主要形势是: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4.2双链整合对建设数字乡村的帮助。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村的发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实体市场。数字乡村的建设能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网络虚拟市场,扩充农产品销售渠道。但单一互联网销售的背景下,会存在农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降低消费者信心,让消费者不敢买,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区块链凭借其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特征,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结合,让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能够实现农产品溯源有效;区块链所储存的大量数据,可以为农户或经销商进行分析决策提供基础,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根据区块链各个节点运行状况,合理分配各环节利益,剔除中间商的交易平台,直接面向销售者,让农户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通过双链整合这一模式,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优势,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直接反馈给生产主体,拉动内需,实现定制农业,解放农村数字化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4.3双链整合在建设数字乡村中所面临的挑战。区块链与供应链的整合,是信息化前沿领域的新应用,是可以让农业大发展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一步,对于数字乡村也意义重大。经调查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一些落地应用,但农业区块链应用普及之路尚远。区块链技术和农业的融合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农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区块链发展“土壤”不充分。数字化是区块链发展的前提,区块链提供了新的数据记录方式,但只有拥有数据才能让数据记录方式发挥作用。目前,农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滞后,发展过程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此外,区块链技术发展尚未成熟,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还尚未解决,相关投入成本较大,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数字农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缺失。当前农村很重要的一个现状就是人才外流,青壮劳动力以及高科技人才外出务工,农业的经营主体大部分是年龄偏大、知识水平有限的群体,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尚处于较低水平,对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更是了解有限。因此,要实现区块链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发展,专业的人才储备是关键。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虽有所欠缺,但区块链与农业结合的这一新领域正逐渐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未来,随着农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规模、应用场景等将逐步扩大,发展模式也将进一步改变。

5政策意义

2020年5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支持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与融合,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建立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方面加快开发,有助于促进和深化农产品价值链与供应链,提升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对于国家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5.1构建区块链农业应用平台。组织科技人才,搭建适宜的区块链平台,帮助农户、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使用该区块链平台,发挥该平台最大的效益。农户方面,及时准确上传农产品信息,使得农产品能够直接追溯到源头,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经销商方面,正确上传农产品销售情况,以及销售价格,及时给农户以反馈,增强农产品供应链活力;消费者方面,可以根据该平台上传的信息,确定农产品质量以及价格等情况,使消费者更加放心,减少购买到以次充好的农产品的情况,有助于扩大内需。5.2应用推广。将储存的数据加以应用,给农户以反馈,引导农户及时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调节供求不匹配,减少资源浪费;该平台不仅可以应用在农产品供应链上,而且还可以与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应用在物流方面,减少物流等因素对农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合理配置物流资源,优化各方利益;该平台与互联网直播带货相结合,凭借平台优势,减少消费者心中顾虑,同时扩大农产品销量,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区块链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合,将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并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领域。实质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自治溯源的封闭体系,实行“区块链+农业”的战略组合,打开“大数据农业”的新大门,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深度优化改造,促进农业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型,不仅优化农业供给侧,而且也提升了农业运营效率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景娥.区块链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化动力机制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0(23):125-128.

[2]干梓悦,林欣瑶,周东.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机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118-122.

[3]陈炳才.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建议[D].开放导报,2020-12-08.

[4]何宛昱.陈翰笙与托尼的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0(01):24-38+158.

[5]刘建平.后疫情时代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的路径探索[J].西部学刊,2020(11):13-16.

[6]景娥.区块链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化动力机制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0(23):125-128.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

1引言

共享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最初主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发展,对社会中的闲置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经济循环化,这使社会闲散资源的剩余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仅依靠大数据技术,共享经济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拥有信息公开化、去中心化特征的区块链技术就具备了较高的利用价值,区块链技术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将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充分结合对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有着极为有利的作用与意义。

2区块链技术在共享经济中应用的必要性

2.1降低共享产品的交易成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社会上闲散的资源都能够被充分利用,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因为可以利用较低的成本去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将闲散的社会资源发挥出高于自身成本数倍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经济模式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共享经济企业逐渐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思想,那就是自身必须对推出的共享产品进行一定的补贴才能促使共享经济良好持续地发展。这就出现了一种共享经济发展现象,即在共享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时,共享经济企业对共享产品的补贴可能会高于共享产品带给企业的效益,提升了共享产品的交易成本。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企业通过与当地商家达成协议,将共享充电宝基站放在商家较为显眼的位置,用户自行扫码下单后,取出充电宝充电,而此时企业会为首次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提供免费充电服务,这样一来企业对用户的补贴就高于产品为自身所带来的价值,这就使得共享产品的交易成本被充分降低。如果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就可以为用户智能匹配距离最近的充电宝位置,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或过度投入,依靠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进而降低交易成本。

2.2提升共享产品用户的信用等级

对于共享经济来说,信用一直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基础。信用也是交易双方维持公平合理交易关系的重要基础,在传统经济和共享经济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价值。以共享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在被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为避免损毁丢弃现象的发生,会与用户的个人信用绑定,这样一来形成对双方的约束,不仅可以充分保护共享单车不被损坏丢弃,还能提升共享产品用户的信用等级。由此可见,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信用的作用是极大的。基于此,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能提升用户信用等级的准确性,充分解决用户伪造信用记录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对于共享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区块链技术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将用户的信用公开透明化,保障用户信用的真实性,有效杜绝用户信用造假的风险;其次,区域链技术可以为共享经济交易双方提供一份电子合同,这可以充分保障因为交易其中一方毁约而导致剩余一方利益受损的问题不会发生,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服务。

2.3实现全球经济信息共享

首先,在共享经济发展中融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帮助共享经济将大数据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充分融合,形成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其次,可以充分体现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中心化优势,将对用户的限制情况降到最低,并且还能将行业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消除信息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行业垄断僵局彻底打破,将全球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并充分应用于共享经济发展模式;最后,利用区块链技术还能充分利用国际认可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以此充分解决国家之间的交易差异化问题,实现全球经济信息共享[1]。

3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优势

3.1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征信领域的优势

共享经济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切实保障企业与用户的信用情况,并且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对信用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行保障,实现内部信息数据的安全共享。此外,当前共享经济中包含的信息数据是极为庞大的,因此,在处理这些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因为这些信息数据的储存方式过于集中,一旦发生泄露风险会出现极大的社会影响。而且由于数据量极为庞大,想要对某一部分信息数据进行利用时,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一些传统企业想要利用大数据发展共享经济时,往往缺乏相应的硬件支持,对信息数据的更新与处理效率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因此,倘若在我国金融征信领域中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切实解决以往金融征信领域的相应问题。第一,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以往集中化存储的信息数据变为分散式,这种储存方式可以充分将信息数据进行分散存储,在面对泄露风险时仅仅会以点的形式泄露,充分避免因集中式储存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的风险;第二,可以在共享信息数据时利用区块链进行同步,将信息数据储存在一个个节点之中,这样一来,节点数据可以被快速地查找到,实现信息数据的及时共享,这对于信息数据的传播效率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数据共享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数据都是以节点的形式进行储存的,因此,只有明确当前节点的地址与密码才能对该节点的信息数据进行查看,切实提升了共享经济中信息数据的安全性[2]。

3.2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不仅在便民服务领域发挥极大的作用,它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大型城市的医院基本已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等便利服务,充分节省了患者的时间成本。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如今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服务机构与场所对医疗资源的分配较不合理,很多医疗机构与医疗场所的患者流量是极大的,庞大的人员数量堆积在有限的医疗场所内不仅严重浪费了患者的就医时间,还造成了医疗场地资源的浪费,对于医院中各类资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不同城市的不同医院所使用的医疗服务网络都是不同的,因此,有些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也不能通过网络手段来将转院信息进行实时传达,只能通过传统的电话通沟确定转院信息。基于此,医疗领域就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医院信息数据共享平台,避免出现各个医院之间的沟通交流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充分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对于患者来说就可以充分节约自身的时间成本,便利快捷地在最近距离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避免出现大型医院中患者堆积,影响医疗效率与浪费医疗资源的情况;其次,对于一些中小型医院来说,面对一些自身没有治疗条件的病患,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将该患者的病情信息上传至医疗平台中,区块链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自动适配合适的医院进行就诊,充分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共享;最后,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与医疗服务明细进行检查,充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3]。

3.3区块链技术在能源应用领域的优势

随着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在能源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电力资源方面,众所周知发电站的主要用途就是发电,将电力资源进行输送,但是发电站一般都建立在郊区或者较为偏僻的地方,由于距离的原因,电力资源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情况。一般来说,发电站从发电到输电,最终将电力资源传送到消费者家中会浪费大约十分之一的电力资源,这种电力损耗对于电力资源利用率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电量不断上涨,对于电力资源的供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发电站一旦出现事故,在电力供应终端出现问题,将会为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城市一些对电力有充分需求的行业与活动都会因此出现相应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国电力能源由国家电网公司提供,因此,一些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企业或个人,无法将多余的太阳能供电资源分享出去,这也是电力浪费的其中一种。因此,在能源应用领域应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共享经济,充分改善当前电力资源产出与输送的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充分降低电力资源由于输送距离过长而导致电力消耗的问题,还可以充分保障城市供电的稳定性,区块链自身的节点式储存特点可以将电力能源分点式储存,可以充分提升电力储存的安全性。另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让通过太阳能发电的行业将多余的电量交易出去,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4“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共享经济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4.1客户隐私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目前,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数据数量逐渐提升,使得客户的重要隐私信息很容易发生泄露,而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一些共享产品的使用权也由多个人拥有,而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用户通过扫码来获取,并且需要填写相应的个人信息,但是在此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容易导致信息泄露问题[4]。

4.2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

在当前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利用程度较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容易对大数据技术产生依赖,但是大数据技术并不能面面俱到地处理全部事件,而且目前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度仍有待提升。

4.3共享经济基础数据尚未完善

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公开通明、去中心化等优势,安全性能是优于互联网的。但是目前共享经济基础数据该尚未完善,因此,在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阻碍,遇到发展困难等问题。

5“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共享经济中应用的策略

5.1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来发展共享经济

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完善的技术储备,技术也更为成熟。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其中节点进行加密的方法来形成一个以节点相连接的数据链条,每个节点中都具有一定信息数据,可以通过任意一个节点的数据信息找到信息来源。因此,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极具发展前景,也会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自身节点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对节点信息查询时仅需要验证一次,还可以将共享经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读取保存。通过这种方式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合,可以让共享经济充分发展,提升信息数据的共享程度,避免出现信息差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充分结合,可以切实提升共享经济的发展效率[5]。

5.2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在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展,对于共享经济来说,区块链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发展价值。区块链经济可以与社会经济发展充分结合在一起,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效率。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安全性极强的信息数据系统,然后充分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将信息进行共享化,以此将信息数据共享至全社会,让社会力量承担相应的信息责任。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发展。并且出台政策鼓励相应的科研院所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切实提升区块链在社会共享经济中的应用价值[6]。

5.3提升企业的重视程度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提升对大数据技术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目前,区块链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金融征信领域、医疗领域与能源应用领域。充分推动共享经济的内部发展升级,使得区块链技术可以从企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强化自身内部的数据信息管理,还可以充分与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加深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使得企业可以切实提升对信息数据的使用与管理水平,充分实现共享经济的发展与升级[7]。

6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共享经济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实现发展,充分依托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降低共享经济的发展成本,将资源的配置做到最优解。此外,其能够将自身的信息体系充分完善,保障使用共享经济的用户信息安全,将社会中的闲散资源充分整合,利用共享经济发挥其剩余价值。此外,为确保共享经济的良好发展,必须将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充分结合,实现协同发展。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既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结合下的共享经济能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缦.区块链技术下基于大数据的共享经济发展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0,35(12):63-69.

【2】张红雷,苏莹.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37):17-18.

【3】梁婵卓.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发展研究[J].营销界,2019(20):180-182.

【4】王冠.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的共享经济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84-86.

【5】付锋莉.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5):63-64.

【6】刘海英.“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J].大数据时代,2018(3):70-75.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4篇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行业;数字货币;数字金融;金融科技

2019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是区块链技术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高级别定位,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代表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区块链正在与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起来,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势必对经济模式、金融组织和社会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1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最初,人们是通过比特币了解到区块链技术的。尽管比特币目前面临较大争议,但是比特币的技术核心区块链却可以继续深加挖掘,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比特币也成为区块链技术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应用[1]。区块链技术主要由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和分布式存储三大技术构成。所谓共识机制,是指区块链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点,区块链节点由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共识结果需要各个节点达成一致。密码学原理是指区块链技术涉及私钥和公钥两种数字加密技术。信息加密发送时需要使用公钥,而解码信息则使用私钥。与传统的储存方式不同,区块链分布式储存的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布局,而且每个节点的存储都是独立的。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共享的共同维护的数据库,而这三大技术使得存储于区块链中的信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因此,区块链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技术增信,受到各行业的欢迎和重视。

2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路径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与各行业融合,形成区块链产业化,而金融行业以其先天优势与区块链技术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理财,还是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抑或是中央银行对资本的管控,都需要可信的数据为其决策做支撑。因此,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覆盖面广,模式多样,影响深刻。

2.1供应链金融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对经济贡献度高,被称作经济的“毛细血管”,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阻碍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大量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急需资金输血。供应链金融则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之一[2]。在不改变现有信贷模式的基础上,区块链平台覆盖整个供应链内的上下游企业,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等。小微企业的全部交易信息都上链记录和储存,并支持防伪溯源。至此,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情况的可信度得以保障。金融机构根据区块链内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降低风控成本,提高借贷业务效率。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强的小微企业便能够更便利地融资,形成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双赢局面。交叉验证是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可信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仓单质押融资是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手段之一。企业购买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加工后的制成品在交易物流中要经过多个仓库,仓单便是仓库管理人员在收到仓储货物后开具的凭证,存货人可凭此提取货物或者作为资产质押融资。在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前,仓单质押融资这种极具潜力的融资手段很少被使用,主要原因就是仓单容易造假,给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仓单造假通常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机构核查仓单真实性的成本太高,往往会拒绝仓单质押融资,使得小微企业又失去一个可以用作融资的工具。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尴尬局面,依靠的就是其交叉验证的共识机制。电子仓单必须多个机构交叉验证才能成功“入链”,成为数字仓单。当存货持有者发起创建数字仓单请求后,区块链各节点会在各自的数据库内查找相关证据,仓库出具库存照片,物流机构出具运输物流记录,质检机构出具货物质检信息等。各个节点的查证过程也就是交叉验证的过程,全部在区块链内完成,可以迅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一旦核验完成即达成多方共识,有效避免仓单造假。仓单质押融资成为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有效方法[3]。

2.2数字资产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一种新型资产和生产要素,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影响未来的财富分配。2.2.1数字票据作为金融行业的传统业务,票据市场的发展面临不少困境。一方面,大多数电子票据仍然需要与纸质凭证匹配生效,验证和交易流程复杂烦琐;另一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票据造假事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存在一票多报或虚报的欺诈现象,严重影响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区块链技术凭借其不可篡改和防伪溯源的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票据市场面临的困难。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向数据票据转变,成为新型数字资产,票据交易通过区块链平成。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时间戳和智能合约能够清晰地反映票据的签发、背书、流通等全过程,实现高效、便捷的资产存储、价值提取和转移,提升票据交易效率和安全性[4]。2.2.2资产证券化作为近20年最受关注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缺乏流动性,但可以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使之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而衍生出新型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多,流程较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材料披露,目前国内市场运作效率不高。此外,资产证券化依赖于对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但资产支持证券定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风险较大。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资产证券化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通过去中心化的联盟链,基础资产的准确信息可以实时上传和分享,数字化信息披露能够提高证券化资产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投资人风险,减少沟通成本。同时,方便监管部门的动态监控,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2.3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是人们在探索比特币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最初的设想便是创造一种数字货币。虽然比特币目前面临较大的争议,多数情况是作为一种投资产品被大众熟知,但是借由比特币诞生的区块链却可以成为新型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数字人民币(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币、硬币等价,具有国家信用背书,这种新型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区块链。首先,数字人民币可以与纸币、硬币自由兑换,不会对现有的稳定货币体系造成太大冲击。其次,数字人民币的区块链节点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控制的,便于金融监管,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性与安全性的兼顾。此外,区块链的防篡改、可追踪和私钥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范货币伪造、虚假交易和其他不法行为。最后,数字人民币使得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评估和分析,从而支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今,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使大众不需要携带纸币便能够便捷地购物消费,但是微信和支付宝属于第三方支付,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结算。数字人民币是央行直接发行的,安全性更高,摆脱了第三方电子支付所需的银行账户绑定限制。此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数字人民币则不受网络信号的限制,支持离线支付,简单便捷,对广大老年群体更加友好。2020年末,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苏州、北京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成效颇丰。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数字人民币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能够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有效保障人民币的体系和币值稳定,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必然会成为影响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明显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数字人民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并正式推出后,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2.4数字征信

自从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业管理办法》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征信业的发展。个人征信业务和企业征信业务的普及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金融经济稳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综合信用的评定需要各个部门多方参与配合,例如商业银行、税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等,效率低下,并且容易造成信息重复或错误记录。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征信系统目前的问题。各利益分散的部门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根据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共识机制原理,一项数据的成功上链需要多个相关节点的验证即可自动完成。而且,区块链内的数据透明、不可篡改,有效避免联合造假的情况发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各银行在区块链内共享客户信用信息,当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可直接查询区块链平台内的数据,而不用向央行申请征信报告的查询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5-6]。

3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投入

首先,在政策上要继续给予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大力支持,加快研究团队的建设,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和补贴。要密切跟进研究动态和阶段性成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技术突破和创新,尤其要注意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尽快将技术上的成就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区块链产业化。其次,应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交流,关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在全球处于前列,在保证这一地位的基础上应与国际学者展开合作,参与国际区块链应用规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3.2加强区块链数字金融的法律监管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受到研究人员和投资者的欢迎,但其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尤其是相关完整的法律还没出台,监管面临较大的困难。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必要的法律规范和适度的监管。尽管区块链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新动力,但是出现洗钱、非法融资等网络犯罪行为时,监管部门必须介入并打击,这就要求现行法律体系与区块链金融不断磨合,逐步弥合两者目前存在的鸿沟,必要时应出整的针对区块链金融的法律法规。此外,还可以通过牌照或许可证制度规范区块链金融业务,对运营者实行实名登记的备案制或审核制。总之,区块链监管需要审慎灵活的监管理念,既要给予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容错空间,又要严厉打击犯罪行为,需要把握好监管的尺度,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既有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3.3加大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

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推广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引导作用。一是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建设进程。货币是金融和经济的载体,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就必须尽快将数字货币法定化。目前,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第三轮试点,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成果颇丰,具有无限的前景。因此,在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逐步的试验和完善后,应趁热打铁进行推广。二是引导资本对区块链技术的商业性投入。企业也应将目光放长远,看清区块链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性作用,完善区块链研发与应用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三是加强对区块链数字金融的宣传科普。不了解会导致不信任,因此要提高民众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就应该普及区块链基本知识,在网络和社区宣传区块链金融的优点和好处,为将来区块链在证券交易、支付结算等领域的试点工作做铺垫。

4结语

在全球进入区块链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翻开了新篇章。区块链技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必将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其中金融行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区块链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和数字征信4个方面的应用模式。针对目前区块链金融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未来,金融行业将会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重构自身,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纳撒尼尔·波普尔.数字黄金:比特币鲜为人知的故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40.

[2]汤道生.产业区块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73.

[3]张恺怡.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29-30.

[4]乔海曙,谢姗珊.区块链驱动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新金融,2017(1):45-50.

[5]张荣.区块链金融:结构分析与前景展望[J].南方金融,2017(2):57-63.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5篇

资产价格决定“风口”来临

在资产价格变动加快尤其是快速上涨时期,金融机构可以“短平快”方式获得较高收益,特别是在科技跨越式发展下,几乎所有类型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并试图抢得站在下一个“风口”的先机,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类企业。过去多年,中国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帮助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了丰厚收益。资产价格上涨应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此外,信用(主要是货币)因素对资产价格上涨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正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创造了“风口”,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优质资产,在投向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如房地产)中,银行获得了较好的投入产出,体现在过去十年中规模、利润和坏账等指标的持续优化。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新兴市场光环基本消失,以及各类被认为经济增速较快的代表性国家(如各种“某某几国”)失去期待,资产价格或普遍将面临较大下降风险。当然,在货币超发、汇率体系变动异常(如英国“脱欧”对全球汇率的 急速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变动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在创造短期套利机会的同时,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也将增多。一方面,分化和波动的价格走势将对银行体量巨大的存量资产收益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从资产价格震荡中获得的“投机”收益,远不如更为灵活的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获,如对冲基金。实际上,资本金比例极少的银行业,长远发展之路是从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中获得风险系数低的收益,而维持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价值信心等诸多因素。

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银行收益”这一链条外,目前还没有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较好系统性解释。最近两年,全球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原油、大宗商品等主要资产价格经历暴跌;国内市场,房地产价格上涨波动强烈,而作为重要价格体现的股市则暴涨暴跌,当前仍停留低位。综合来看,目前影响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更为复杂,资金、增长、信心与价格的关系更不明朗,因而不会出现新的银行业增长“风口”,更何况国内普遍态势是“资产荒”。

区块链对资产价格几无影响

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如货币、汇率、人口等)都与资产价格变动紧密相关,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也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和市场努力找寻之所在。在诸多影响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中,科技或技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有效逻辑,实践中也很少见到相关案例。实际上,科技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是对资产交易或资产价值实现的便利性,而非创造或过多增加资产价值及价格。当然,技术进步增加“无形资产”是另一问题,如在会计层面;而最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对经济金融体系中“资产”价值也无太多影响,大浪淘沙后依然更多体现为增加交易行为的便利。

区块链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最新成果之一,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已经通过运行近七年的比特币得到体现。作为理念先进的技术,区块链的深入、完善及转化落地,必然对未来科技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效应,借助技术进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等宏观层面,进而对实体经济参与者、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带来变革,这也是区块链被认为“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逻辑。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将对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对微观银行业运行带来十分可观的正面效应,如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大幅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资产交易质量等。对于前者,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已产生并运行七年,这被视为区块链可应用于未来虚拟货币研发的技术成熟性之证据,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提供“数字货币”以替代现有实物货币。同时,借助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金融监管将更加精准,例如对特定资金划拨的编码将使资金只能被投向规定主体。对于后者,是区块链在银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设想。例如,第一,点对点交易,类似基于P2P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第二,安全记录交易信息,区块链可信、可追溯特征使其能被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如存储反洗钱资料及交易记录;第三,验证并确认各项权利,如土地所有权、股权等合约或财产的真实性验证与转移;第四,自动智能管理,如自动检测下一交易节点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若满足预先设定的程序,交易会被自动处理,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区块链包括最近两年火热的“互联网+”本质都是去中心化。如上,区块链被认为将“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两个层面中,宏观层面的数字货币依然遥远,金融中介进而金融监管去中心化不仅目前进展不畅,甚至金融监管中心化加强的趋势“若隐若现”,如国内市场所揣测的“一行三会”将改革且方向是合并,则我国的金融监管将在适应市场变动形势下更加集中和中心化。全球层面,各国央行对可能削弱监管的区块链在宏观经济金融的运用都实为谨慎。微观操作层面,在诸多设想场景中,银行短期内还无法替代对资产、资金转移和交割的传统式审查及监控,更何况交易运行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区块链技术全面改造银行业系统还十分遥远。而最关键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基础,虽然创造了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创造”实验,但新型货币长期内不会取代现有货币,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政治等综合方面;二是区块链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从微观主体角度,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的银行业也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研究,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综上,区块链从属性和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都几乎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金融与科技难以实质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理论上科技与金融“高大上”主体的结合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理论与实务届一直致力推进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互联网+”概念盛行前,“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重视和实践推进了多年,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都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如政府科技金融发展规划、银行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高校科技金融研究杂志及成果等。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科技金融被认定属于产业金融范畴,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落脚点是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强力助推,因而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互联网+”出来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迅速提出并成为热点,大量机构声称自身具备“互利网金融”属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努力拓展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如各类网上商城等,但仍然被市场认为在此领域的进展缓慢,不符合“互利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精神。从“科技金融”到“互联网+”的演进时间轴上,“金融科技”的概念随后出现并炙手可热,被称之为“金融圈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与科技已然紧密结合的某种肯定性判断。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即Finance加Technology的缩写,FinTech是目前金融圈、互联网圈最为风靡的概念,被认为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维基百科(Wikipedia)对其的描述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无论从字面还是具体定义来看,金融科技强调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帮助,且落脚点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此前的“科技金融”更多强调金融对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金融科技被认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各方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甚至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互联网金融”及归属于其的P2P都可被划定到金融科技概念之下,而目前区块链正是金融科技话题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在金融科技尤其区块链应用上,包括:美国证监会(SEC)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计划、纳斯达克在个股交易上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型与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应用);在中国,平安银行加入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全球区块链联盟R3,2016年4月、5月,国内分别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合作开展区块链在金融中可能的应用研究,但距离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仍为时尚早。

实际上,从“互联网金融”火热开始,都带有市场对科技与金融实质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期许,就像科技与制造业的实质融合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样,但效果不达预期。从金融本质属性来看,是资金融通以便利交易达成与价值实现,而金融创造的价值广义上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虽然侧重的主体不同,但并不能代表科技与金融的实质融合,如果前提是定义“实质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全新、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商业模式。因而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依据且言之过早,区块链同样不会带来银行业营运模式的彻底性变革。

仍要保持对区块链“憧憬”

在科技与金融寻找实质融合的过程中,区块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属性,其“颠覆”意义的社会属性拓展,还需要在社会认知层面和自我技术层面的不断调整和突破后,要在理念与实践皆切实达到被很多观点期许的那种“革命性”转变基础上。抛开“数字货币”等依然长远的话题,从微观层面的现实运用来看,区块链作为一项很好的中心化数据库和互联网协议,在银行业目前运营中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如在区块链技术成熟下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确认将更为便利和准确,银行间业务合作的清算、对账可以实时并显著提升效率,由此一些因技术手段受限于T+1类规则的交易可以做到实时交易,高效率带来的将是交易收益的增长。作为对科技最为敏感的行业,银行业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技术也是自然,更何况区块链概念自流行伊始就更多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但也如上文所述,银行业运行的基本逻辑,如风控理念与成熟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稳定性,这也是长期积累和投入布局的结果,虽然银行业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应对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最近几年迅速布局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区块链合作研究,但其运行体系及逻辑并未有重大乃至根本性改变,银行业传统业务内核依然稳固。如果区块链仅是从“技术属性”角度为银行业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而不是从“颠覆货币金融体系”的宏大愿景出发,则区块链将不会带来银行运行模式的变革及收益模式或商业模式的重大革新,但却有助于获取效率收益。或许,作为一项互联网协议,区块链目前首要的任务也正是从技术角度提升银行现有业务模式的效率与安全系数,而在此过程中衍生出的“商业模式”也更多是由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作为主体,由其承担银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技术升级外包”工作。当然,效率和安全层面的优化也会为银行带来收益,只不过相较银行从“资金融通”的核心商业模式中获得的收益,区块链目前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收益。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6篇

1、在区块链经济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账本,在每一个链上都有一个区块,账本也是无处不在的,同时这些账本并不是只记录交易,而是由一些规律的数据组合而成的。

2、从根本上来看,账本描绘了经济和社会关系。人们对事实及其变化达成一致(即对账本内容达成共识,以及对账本的精确性充分信任)是市场资本主义的基石。制度加密经济学给了我们一种工具用来理解区块链革命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我们无法预测的事情。

3、区块链经济也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一种现象,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所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产生的价值利益就可被称为是区块链经济,大环境下的经济体系也在发生变化,这些系统中离不开的都是账本,所以区块链经济有必然存在的价值。

(来源:文章屋网 )

区块链实体经济第7篇

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协定》等一系列世界范围的文件便是这种全球共识下的产物。我国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应运而生,而且其在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求不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必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者。绿色金融作为广义金融家族的一员,区块链技术对其发展必然能够提供创新变革的动力。同时,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又面临着很多独特的难题,比如信息不对称、覆盖规模要求高、评价更困难、监管挑战性更大等,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方面区块链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瞻方面,尤其是在传统金融、数字货币等领域。而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前景,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将以区块链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为基础,探究如何更好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为核心,创造性地分析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景。本文一方面能够为日后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对我国推动区块链技术进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G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绿色经济的资金融通。《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认为绿色金融是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护生态多样性,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俞岚(2015)认为绿色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增长和绿色治理水平,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应用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投入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参与下的,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为核心,围绕相关“绿色”项目开展的金融活动以及创造的金融形态的总称。

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是指将信贷准入门槛和执行标准建立在国家产业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企业的环保实践决定贷款发放。绿色信贷特点在于将商业银行贷款政策与社会责任紧密融合,构建惩罚-激励机制。绿色保险是为分散企业投资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而设立的保险类型,因此也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造成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的损害应承担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绿色证券是指核查上市公司环保政策并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据此在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券、股票融资时设立环保门槛,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此外,绿色金融还存在绿色风险投资,绿色基金等金融形态。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进程却比较迅速。近年来,中国绿色信贷飞跃发展,目前有接近十万亿元被列为绿色贷款,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中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在绿色债券方面,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5%。2016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征程。“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融资的规模预计将达到8.5-9.0万亿元。但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又存在诸多瓶颈,比如信贷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完善,监管商业银行及企业绿色项目难度大,环保项目投资额高、利润率低,缺乏绿色金融发展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

若要实现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变革创新势在必行,而区块链技术将极有可能成为推动这种变革创新的核心力量。因此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优势以及应用现状能够为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影响奠定良好基础。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及应用现状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优势

2000年起,互联网上构筑了庞大的应用系统,但是这些应用均基于庞大的单一中心结构,从而导致了信任缺乏以及中心维护成本高、抗毁性差等问题。而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依靠密码学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用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第三方中心的协调,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保证交易记录的存在性、合约的有效性以及身份的不可抵赖性。这也就意味着区块链技术能够实?F应用层面的多中心化、去中介化,其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系统结构能够保证近乎零成本,而“互联网+区块链”则可以将传统互联网改造成为价值互联网、可信互联网。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为:记录安全(可追踪历史,防止篡改,不可撤销);多方共识(共识算法建立信任,不依赖人和机构信用,多中心民主机制);算法开放(开源算法,可扩展)。

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因为它可以解决任何两个人之间信任与价值的低成本可靠传递问题。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看,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大大增加了物理及虚拟世界的流动性,其去中介化的本质导致了交易和运营成本的大大降低。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区块链底层技术带来的智能化可信任流程能够防止各种记录、交易处理、清算结算环节的欺诈与人为操控,区块链本身的时间有序可追溯性可帮助监管层鉴别发现违规操作。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信任和与价值低成本传递的最好方案,是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是互联网的必然演进,并且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鲂碌募际醺镄潞筒?业变革。

(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蚂蚁金服在以公益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场景中利用区块链解决信任缺失的问题,中信银行组织举办区块链与金融创新研讨会推动区块链与金融融合创新。

目前区块链技术业已全面进入以智能合约、虚拟机、去中心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区块链起初进入公众视野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随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除了金融服务领域,区块链正在被应用于物联网、政府公开信息、电子证据、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社会公益等领域。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以智能合约、DAPP为代表的区块链2.0,将不再仅仅只是支撑各种典型行业应用的架构体系,而是在组织、公司、社会等各种形态的运转背后,可能都能看到区块链的这种分布式协作模式的影子。区块链技术可能应用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协调,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人大胆预测人类社会可能进入区块链时代,即区块链3.0。

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和优势,为分析其为绿色金融带来变革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在部分领域的现有探索,则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并真正发挥作用的第一个领域。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记录安全、多方共识等特点,区块链具备重构金融领域基础框架的潜力。而对于绿色金融来讲,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像对传统金融那样重构其基础框架,而且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很多天然优势恰恰能够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和独有的行业痛点。从长远来看,将区块链技术引进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光明前景,将有可能真正给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创新性变革,从而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

绿色金融领域相比传统金融而言,项目投资额度更大,投资回收期更长,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新兴绿色产业不确定性更大。这些造成绿色金融领域信用风险更大,比如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信贷项目,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获取的企业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以及债项信用等级等存放于区块链上,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环境信息和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

同时,供应链金融普遍被认为是弱化绿色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而对供应链的监管,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和极好效果。任何企业包括绿色企业都处在一个供应链体系中,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关注某个绿色企业的信用情况转向关注整条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的整体信用上来,从而决定是否对相关绿色企业提供绿色贷款等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且畅通的信息流,确保交易能够在各方之间公开透明,并保证每次交易数据实现可追溯。同时,区块链能够将分散独立的各自单中心,提升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提高信任传递效率,促进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良性生态建设,为通过供应链金融来降低绿色金融风险创造更大可能。

(二)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及经营成本

首先绿色金融领域相关业务开展审批等流程仍比较繁琐,中间环节比较多,导致融资及交易成本仍比较高,同时效率低下。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授信审批流程的优化,提高绿色资金流通效率,杜绝中间环节不合理收费,从而降低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活动的成本。其次,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申请绿色贷款,或者在不同证券平台发行绿色证券时,不需要进行重复评估和认证,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效率。再次,绿色项目相比传统项目覆盖规模要求更高,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用极低的边际成本覆盖更多的点、面。

(三)提高监督、监管水平和效果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态,是国家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除了具备传统金融的特点之外,还兼有公益性、政策性以服务性。因此必须防止“伪绿”等现象出现,确保筹集到的绿色资金能够用于绿色项目,实现“阳光下的绿色”,而这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监管。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可以用来构筑监管部门所需要的、包含众多手段的监管工具箱,以利于实施精准、及时和更多维度的监管,可以及时准确鉴别绿色企业的违规操作。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多方共识的特点,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绿色项目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利益相关者反馈均可存放于区块链上进行公开公示。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方环境认证机构都可以加入进来作为区块链系统的节点,以联盟的形式运转,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助力绿色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比如,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发行前的认证和发行后的跟踪评估、监督,确保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项目。而这都要靠第三方机构实现,但跟踪监督过程成本非常高,上述信息共享、公开平台以及时间可追溯性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对于地处偏远的绿色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加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妥善监管。

(四)促进绿色企业公平享受绿色金融便利

绿色企业信用体系不完整、未建立历史数据信息链,使得政府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完整有效信息,导致一些企业无法享受绿色金融服务便利。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利用分布式账本,记录跨地域、跨领域的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信息,方便及时追踪绿色企业在从事绿色经营过程中正面及负面记录,建立绿色企业的公开信用体系,构建良性的、多方参与的绿色金融信用生态。在此基础上对有良好绿色经营记录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和奖励政策,从而保证绿色企业能够公平享受绿色金融带来的便利,进而鼓励这些企业往“深绿”方向发展,实现绿色金融发展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