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透析病人的护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6-28 16:52:16
透析病人的护理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1篇

【关键词】 腹膜透析;护理

1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多数因病情重、时间长,加上经济负担大,而情绪低落、消沉,有的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所以必须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用乐观的态度来生活,详细的向他们讲解腹膜透析的优点、介绍成功病例,可以把成功患者的具体地址告诉他们,让患者直接与患者沟通,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

2.1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腹膜透析的病人每天从腹膜透析液中排出约五克的蛋白质,相当于一个小鸡蛋或20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量,腹膜透析患者每天摄入高蛋白质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持继性非卧床患者推荐量为1、2g~1.5g/公斤/天。其中50%为优质蛋白[1]。

2.2水盐的摄入

腹透病人必须控制水盐的摄入,水指食物、水果、饮料等所有进入身体中的液体。少尿的腹透病人只有控制液体入量少于出量时才能减轻身体水肿,很好地控制血压,避免心衰。需少吃盐、味精等含钠高的食物,控制液体出入量平衡是腹透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原则为量入为出,我们指导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腹膜透析超滤量+500毫升。

2.3钾的摄入

腹膜透析液中不含钾,一般正常饮食的腹透病人无需再补充高钾食物,但应定期检查血生化,如果化验结果提示血钾偏低,应补充高钾食物,如木耳、香蕉、桔子等,如果血化验结果提示血钾偏高,应避免这些食物。

2.4磷的摄入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不能将磷排出体外,而易发生高磷血症,可继发肾性骨病及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骨脆而易折、皮肤瘙痒难忍,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往往含磷也高,因此要指导患者少吃零食、动物内脏、坚果、茶叶、蘑菇类、芝麻酱等,可多食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酸牛奶、鸡蛋、鸡肉、马铃薯、山药等,也可以在餐中嚼服磷结合剂,如:迪巧、氢氧化铝凝胶等。

2.5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因不被消化酶消化,不提供能量和营养辅助因素,被视为调节消化功能的第三类营养素,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杂粮、苋菜、芹菜等,使结肠运输时间加速,减少食物在肠道路的停留时间,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排泄时间,可抑制或延缓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等。尿毒症病人适量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血磷。

3透析时的护理

3.1告诉病人或家属准备好弹簧称、笔、纸,每次透析前后,均要称量透析液的重量,并做好记录,定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

3.2环境准备

条件允许要设单间,环境要清洁、干燥,关闭好门窗、风扇、空调等,操作前半小时,禁止打扫卫生,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尘土飞扬,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操作时不要让宠物在身边,不要接听电话。

3.3认真核对透析液包装有无破损,透析液的浓度、有效期,透析液是否清亮、有无浑浊、絮状物,无上述情况方可使用。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在37摄氐度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及无菌腹膜炎,均影响透析效果,尽量用专用加热保温袋加热。

3.4操作前一定要洗手、戴口罩

教会患者及家属七步洗手法及手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保持透析液的双联接头、腹腔连接管的接头、碘伏帽的内部必须无菌,操作过程中双联系统及碘伏帽与短管相接时应将短管朝下,防止空气中灰尘污染短管接头。

3.5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5.1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粉红色引流液,少量的出血没关系,妇女在月经前一两天有可能有粉红色,剧烈活动也可能使透析液变粉红;引流液浑浊:通知医生警惕腹膜炎的发生;蛋白凝块:提示透析液中细胞或纤维素增多,也是炎症的表现,及时通知医生;红色透析液:少量红色透析液为碘伏帽内的碘伏流出,大量红色要及时通知医生。

3.5.2引流是否通畅、堵管可以改变患者的;如果发生堵管可以在透析管内注入肝素、尿激酶、生理盐水、透析液等可使透析管的纤维快溶解。

3.5.3腹胀、腹痛、腹肌紧张度 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要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腹膜炎的发生。

3.5.4 神志如果患者神志淡漠要及时查血生化,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3.5.5其他如腹膜透析超滤过多引起的脱水、低血压等。 4 透析管的保护

术后2周内不要洗澡,之后可以在洗澡袋保护下淋浴,淋浴后将透析管周围皮肤轻轻拭干,消毒后重新包扎,不能盆浴,不能让出口浸泡在水里。注意观察管口皮肤,如果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状况,如果有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为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技术含量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确的仪器,如血液透析仪进行检测和透析,对血液中一些非常规的检测需较高的检测技术。(2)专科性较强。现在每家医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独立于其他科室,这说明血液透析专科性较强。(3)风险性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药物中毒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体患者资料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为322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在各个年龄段,急性肾衰病例数、慢性肾衰病例数以及药物中毒病例数为:(1)18―30岁:82例;(2)30―50岁:184例;(3)50―70岁:233例;(4)70岁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在已确认危险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特定性过程,其实质是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排斥反应、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血液透析机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护理上的缺陷。危险源的识别是较为复杂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仅需要收集各类可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要查阅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从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险源。总的来说,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2.2 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危险源识别后,就需以识别的危险源为基础资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流程为:(1)风险评估方法确立: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法律法规,查找透析过程中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患者既往发生过的护理安全事件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护理、透析机操作、护理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风险评估最终目的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摄入造成水潴留过多,透析当日注射胰岛素等;系统因素主要来源于透析机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监控制度的不科学等方面。

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经常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如组织透析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定期地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座以及一些定期的医学义务护理的社会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又在意识或思想层面提高了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对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措施:(1)恶心欲呕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务必要避免患者产生低血压,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时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如血管粗细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2)断电、断水时的策略:断电时,透析室应进行双路供电,定期地对透析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断水时,立即将透析机改为旁路或者单超程序。(3)血液时的感染策略: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的培养,对透析液进行检测。

3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评估过程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的实际应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有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护理管理上的经验,并将这些管理策略应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好转,而且护理缺陷完全减少(由往常的12例减少至1例),且护理满意度也由原来的89.9%上升至现在的99.5%。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科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较强的医疗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尤其是风险护理管理,是需要专科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继续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志红,周焕芝,肖威.透析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8(6).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3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6-01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表现为逐渐增多的趋势,糖尿病肾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改变表现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也称之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1]。该病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上选用的治疗手段在中后期主要是人工肾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较多,患者存活几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尤其是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帮助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6例,均为自愿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5岁,年龄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54.2±1.4)岁。其中25例为1型糖尿病,31例为2型糖尿病;其中有10例患者合并出现冠心病;6例伴随出现脑血管方面疾病;11例患者合并出现高血压;4例合并神经病变;4例患者伴随出现感染情况;8例合并视网膜方面病变。其中有23例患者合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均实行树脂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并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2护理措施

1.2.1给予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有人把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比作是阿基里斯的脚后跟,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的一个神,这个神刀枪不入,但是他有一个很薄弱的地方就是脚后跟,只要把它脚后跟这个地方捅一下,阿基里斯就没命了,所以对于血液净化来说,血液透析来说,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这个技术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出问题,一旦出这个问题,有些恐怕就会要病人的命。由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动静脉内瘘比较容易出现闭塞情况,并且血管病变比较广泛,所以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护理工作。护理具体方法:①在静脉系统充分扩张之后采用内瘘,从而确保内瘘效果一般要4-6周。②严密观察患者造瘘肢体血流量以及静脉压改变情况,防止力度过大对造瘘肢体产生压力,防止在内瘘侧肢体实行血压测量及药物注射,避免出现感染、血肿情况、同时避免患者腹泻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容量。③完成内瘘手术之后采用抗凝剂帮助避免内瘘血栓堵住,并指导病人锻炼手部,用握力器或柔软的皮球,也可以指导患者握拳练习每次循序渐进的练习,尽早促进静脉内瘘成熟。④发现血栓时应尽快进行外科治疗。在进行透析穿刺时必须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同时透析完成后按压要准确按压出血点,防止血肿出现。

1.2实行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由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血管病变,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获得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对于慢性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可充当永久性血管通道。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来说,它的并发症是比较多的,所以中心静脉导管是在所有的血管通路里它的并发症是最高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同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也是最高的,因为这些并发症都得处理。此阶段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预防血栓及感染情况出现。护理措施:①对于插管部位皮肤出现脓性分泌物、红肿或者渗液,应对患者采用庆大霉素进行湿敷,然后给予全身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②每周及每次透析都要对置管出口位置皮肤更换敷料,实行血液透析之前都要对导管处皮肤、导管以及皮肤外露管口进行严格消毒。③完成血液透析之后,为了有效预防血栓出现,采用15ml-25ml生理盐水分别对动脉、静脉进行注射,并使用1.5ml-2.5ml纯肝素进行封管。

1.3相关并发症护理措施在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糖尿病肾病病人容易合并出现心血管方面疾病,在血液透析之前也非常容易合并出现多种并发症。所以,在实行血液透析治疗中应密切检测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改变情况。在进行透析之前均要求病人停止服用降压药物,对于出现低血压情况者应采用胶体液进行补充治疗低血压,防止出现性低血压情况,使用抗凝剂时应做到准确、合理。在病人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治疗工作。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1.4实行饮食护理措施糖尿病肾病病人由于需要长时间的透析治疗,并且病程时间长,所以患者体质相对比较弱。所以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叮嘱患者监测、控制血糖、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不自己调用量遵医嘱调节。同时控制入量。可食用动物蛋白质高的、低脂的、低糖的高维生素食物。同时要保证患者的总热量供应。实行少量多餐方式,合理搭配食物,帮助改善病人体质。不食用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发生和病情加重的食物。如含糖份高的水果尤其含钾高的瓜果如西瓜、葡萄、结子,西红柿等。禁食油腻、辛辣的食物。重视控制患者体重,防止出现血压升高,从而有效缓解心血管负荷。

1.5实行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病人因为患病时间长并且病情相对比较严重,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害怕、悲观失望以及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多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所想,尊重病人意见及尊严。并鼓励病人家属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从而缓解病人孤独感,家属的配合对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及生存信心。帮助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患者忘记病痛,从而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生活态度,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针对病人关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认真回答,帮助解除病人疑问,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6实行环境护理工作舒适、宁静、温馨的环境能帮助改变病人情绪感受,可以同病种的患者在一起相互交流疾病相关的经验。使患者消除孤独感使其身心愉悦,提高病人康复效果。病房内应确保空气新鲜、氧气充足,控制好室温及光线,禁止在病区大声喧闹,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康复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病房中摆放一些小饰品、花卉等帮助修饰病房空间环境,从而帮助改善病人情绪,确保病人身心愉悦。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有9例患者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放弃治疗,有6例患者转院治疗,有15例患者因为发生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3讨论

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多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人,该疾病护理工作难度大且并发症多。由于病人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患者做好血压、体重、血糖控制及感染预防工作,从而有效确保病人透析疗效。由此可见,常规护理工作及血透析护理工作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指出,病人病情改善程度既与治疗药物有着密切联系,其还与病人心理及生理表现情况有着密切关联[2]。所以,在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血液透析治疗,处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之后,还应提高病人身体免疫能力,改善病人体质,从而使患者充分发挥自身康复能力及免疫能力。除此之外,针对病人不良心理表现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4小结

总之,针对糖尿病肾病病人实行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护理工作能帮助有效降低血压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控制病情加重,从而缓解病人病症表现,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2000年统计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12.5%,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展到尿毒症时大多伴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胃肠道疾患、周围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持续性糖代谢紊乱,因此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中极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同时对动静脉内瘘的制作、穿刺及护理都带来一定的困难[1]。存在着与非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特殊性。

1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血液透析病人59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38~75岁。糖尿病肾病患者脑出血死亡3例,心肌梗塞死亡1例,继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

2护理

护士要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原发病,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2.1高钾血症:透析间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缺乏及抵抗、醛固酮不足及高血糖时细胞内外液转移,极易发生高血钾症。应做好患者的饮食宣教工作,严格控制饮食,按照血糖浓度调整胰岛素剂量,如出现口角、四肢发麻,应怀疑高血钾症,立即进行血液透析。

2.2高血压: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并且多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应严格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好干体重。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透析前当天不服降压药,透析后可酌情服用。血压过高时防止降压幅度过大导致低血压,对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应警惕高血钾的发生。

2.3感染与营养不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周围血管硬化,血糖控制不好使糖原异生和肌肉分解,蛋白质合成障碍;尿液和透析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伤口不易愈合,较易感染。穿刺针眼处的修复也较慢,易造成渗血、血肿、穿刺失败、动静脉瘘闭塞和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严格消毒,穿刺前要看清、摸清,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动静脉内瘘伤口愈合较差的患者可以延长拆线时间,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皮肤感染和口腔感染。增强抵抗力,注意保暖,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增加营养的同时控制好水分、钠盐和钾的摄入。

2.4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展到尿毒症期往往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多伴有视物不清或失明,活动极不方便。应给与患者生活上细致的照顾,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有眼底出血的病人早期行无肝素透析,出血停止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2.5饮食指导:透析期间应限制饮食,且保证食物清淡易消化,严格限制饮水。按标准体重计算进食糖类食物,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每天0.7~0.8g/kg比例摄入。严格执行胰岛素治疗,告知患者饮食及胰岛素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糖尿病透析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症,故应限制单糖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要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食物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忌食动物脂肪、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伴有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患者应鼓励其少量多餐。

2.6胰岛素的应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因为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对胰岛素灭活受损,胰岛素代谢减慢,造成胰岛素蓄积,同时饮食欠佳,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易出现低血糖。护士应指导患者使用血糖测定仪测定指端末梢血葡萄糖水平,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包括注射时间、部位、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2.7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了肾功能衰竭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器官损伤,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炎、视网膜病变等,因而低落、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情绪都容易出现,尤其是大部分患者有视物不清的症状,生活上极不方便。易造成患者和家属丧失治疗信心。护士应该主动讲清血液透析的科学道理,做好有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要发现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开导。讲明治疗的长期性、必要性,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当其进入晚期肾衰阶段时,往往伴有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尿液中蛋白质的丢失及因糖尿病导致的蛋白质合成障碍,多存在低蛋白血症;肌肉体积总量下降,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符,血肌酐水平往往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此类患者由于蛋白质的缺乏及因肾功能衰退,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其贫血、水钠储留及全身中毒等症状均较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明显。其中水肿比较严重,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且胰岛素还可以直接增加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3]。当肌酐>325umol/L时,其进展异常迅速。由于其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护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劝导病人早期血液透析,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切实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燕文.最新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评分实用手册.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2008.10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治疗时间是漫长而固定的,而且长时间的透析治疗还会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因此,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并且产生焦虑、抑郁,恐惧,厌世等情绪,不良的情绪更加引发免疫力的下降,以致影响病人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心理护理在透析治疗中的重要性,所以,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细致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保证病人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疗,并且有大大地提高了血液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1 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早期否认心理最初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对血液透析有抵触心理,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等症状,让患者害怕,当病情稍有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少透析次数,致使氮质血症加重,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证出现过早,从而加重病情。

1.2 中期患者有暴躁,恐惧,焦虑心理,由于长期固定时间的透析治疗,使患者产生易激惹,失眠、头痛,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症状,从而影响透析效果。

1.3 晚期绝望,冷漠,自暴自弃心理,由于长期透析而疾病不能根治,并发症多,而家人的关心日渐减少,使患者认为自己是“废人”,产生绝望的轻生念头,在治疗上不配合,经常和医务人员发脾气,暴饮暴食,使透析期间体重大大增加。2 护理措施

2.1 给与血透患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患者是由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而产生心理疾病,所以对于初次透析的患者,耐心讲解血液透析的过程、方法及作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让病人不产生迷茫,恐惧心理;对于长期透析者,根据病人的化验指标告诉病人可以吃的食品有哪些,应该多吃什么,少吃什么,禁忌什么食品,甚至饮水量多少都要讲的很详细,从而达到,病人的体重控制在很理想的范围内。长期透析病人特别应注意内瘘的保护,告知病人保护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进行血透治疗,不至于惊慌失措。

2.2 长时间的透析,病人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给家庭和(或)单位带来负担,因此,他们很需要家庭关心,社会的支持,这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多做家属的工作,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细致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生活自理,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13-01

血液净化技术虽然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受经济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困扰,在治疗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

1 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早期否认心理 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由于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等,致使患者对血液透析有抵触心理,症状稍有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少透析次数,甚至拒绝,致使氮质血症加重,导致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人为的加重病情。

1.2 中期焦虑心理 其主要特征是恐惧、担心、暴躁、易激惹,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影响透析效果。

1.3 晚期绝望心理 由于长期透析而疾病不能根治,加上并发症多,影响透析效果,而家人的关心日渐减少,使患者认为自己是“废人”,因而表现冷漠、自暴自弃,甚至产生绝望的轻生念头,在治疗上不配合,有时会把怒气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暴饮暴食,使透析期间体重大大增加。

2 护理对策

2.1 知识宣教 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相关知识匮乏,即使是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因此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针对不同阶段的病人,我们宣教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比如对透析一个月以内的病人,要让他们明白此时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一旦进入尿毒症期,就只能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或通过移植重新获得一个有功能的肾脏,使病人放弃幻想,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继而告诉他们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必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维持性血透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瘘管的保护、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等,这样病人对怎样配合治疗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就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对透析时间较长的病人,宣教知识应更深入,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一些并发症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血压药物、维生素,注意食物中钾、磷、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等,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

2.2 尊重病人 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病人,大多不再工作,有些在生活上还需要家人的帮助,而长期的治疗又造成他们敏感多疑的性格,总觉得别人会把他们当做废人,会嫌弃讨厌他们。因此护理人员理解尊重病人,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在平时要注意言行的得体,把握好分寸。既要多关心多体贴病人,又要维护他们的独立人格。多给一些赞扬,不要责怪批评病人,即使病人哪些方面做到而不够好,如未能很好控制体重等,也要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使病人自觉领会其中的利害关系,主动改变不良习惯。

2.3 社会支持 家庭是病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透析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所以要与病人家属经常联系,加强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病人的重要性,同时关心体会家属的难处,使家属能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病人。

总之,一个完整的个体包括心身两部分,两者相互影响。每一个丧失健康的病人在疾病缠身时,总会伴随着精神心理上的重负,而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会对其疾病的转归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最佳的护理。恰当的护理可以使护患关系融洽,使病人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焕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然病人的心理问题不会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因此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也应是动态的。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第7篇

【摘要】血透患者由于需要长期的透析治疗,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不良的情绪可导致负面影响。所以,根据观察血透患者情况,因人施教,随时疏导,做好其心理护理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就根据实际临床情况对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 对策

引言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可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也不能完全纠正慢性肾衰患者的代谢紊乱,而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患者常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以致影响病人在血液透析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心理护理是透析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可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地提高了血液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 血液透析病人主要的心理问题

1 恐惧 透析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担心护士的穿刺技术不过硬,扎针时不能一针穿刺成功,给患者造成痛苦。

2 悲观和抑郁 病人长期被疾病缠身,在透析过程中,还要忍受穿刺时引起的痛苦和透析过程中的不适感;其次,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产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头痛、发热、恶心等均使病人遭受很大痛苦,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和失望,从而导致心情抑郁。

3 绝望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 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 心理护理的主要对策

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修养。血液透析病人一般具有治疗时间长、经济花费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急性透析指征以及外源性毒物急性中毒患者,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死亡危险性更大。所以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狂躁、焦虑、恐惧的心理,加重死亡威胁。相反,透析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能有力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利于康复,延长生命。

1 心理改变 :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改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显著不同。虽然两者都依赖透析机生存,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有恢复的希望,因此病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因建立血管通路及透析治疗时的不适感。当不适感消失后,病人及其家属转而担忧肾功能衰竭会持续多少时间以及透析治疗需要持续多少时间。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将终生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一开始,有些病人会拒绝承认肾功能衰竭的事实,并拒绝接受治疗。另一些病人在度过了一段“悲伤期”后,转而慢慢接受这个现实,开始漫长的治疗过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宣教,使他们了解所患的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计划,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护患关系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非换肾,否则需维持血液透析至终身。治疗费用很大,有严重并发症,费用更高。病人一进血透室,在心里变化很大,一方面但心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但心风险问题,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为了及时有效地调整控制患者情绪,我们大都在环境、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作努力。我认为医护人员亲和力的强弱对患者情绪影响非同小可。提高个人修养、学识、为人处事和沟通交流本领,加强工作态度、责任心,注重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有耐心、细心和爱心,真正把病人当亲人。提高医护人员的亲和力,优化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人才结构,重视选拔有亲和力的人到血透室从事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规范的考核考评制度并严格执行。作为一名血透室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要树立病人似亲人的品德,不要只想到经济利益,只想到自己的任务完成,更不能对患者的狂躁行为采取以非对非的作法。护理工作者要全面熟悉每一个透析患者的病情、个性、年龄、经济条件、家庭及社会关系,敏锐观察患者每一次异常的反映、举动,充分利用环境条件、病人的渴望有针对性做好沟通、化解工作,营造健康快乐,对生命充满信心的治疗氛围。

3 提高护理的水平 : 技术护理的水平直接作用于透析患者的心理,全面熟悉本院正在使用的各种血透设备的性能特点,熟悉掌握血液透析的基本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迅速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达到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纠正细胞生理功能的目的,很容易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等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危及病人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不同型号的机器设备,一旦遇到意外,要当机立断及时处置。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比如:凝血处置,漏血处置,机器各种报警处置,各种并发症处置等等。要通过对机器设备及患者病情的全面熟悉及动态掌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预测,制定预案,随时作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工作,对情绪狂躁者实施穿刺手术要准备约束肢体绷带或镇静药品等。做到有备无患,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练好血管通路穿刺基本功。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穿刺容易,一般不应存在多大问题,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使用安全,效果好。

4 加强心理护理 : 血透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对机器的依附程度多超过了其他疾病,出现不合作行为等。多数患者开始时对血液透析较紧张,有恐惧心理,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患者的心、肺、肝功能及出凝血情况等。在透析过程中要多与病人交谈,探知病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必要时给予多虑平等药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富有同情心,要经常和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延缓疾病的发展。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三 结束语

总之,心理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0-381.

[3] 徐俊冕,吴文源,赵介城,等.医学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6-99.

[4]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