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6-18 10:36:13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引言

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对我国目前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环境经济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对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简单理解

其一,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出发,要求经济活动能遵守生态学规律,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说,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能把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及循环利用。

其二,环境成本。对于环境成本,根据联合国的相关定义,可以简单的把环境成本的含义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们所进行的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产生的费用支出,也就是人们为了保护环境资源而付出的代价进行反映;二是对人们因环境资源的消耗以及其质量减退而形成的其价值的降低,也就是未能保护和恢复环境资源而形成的损失进行反映。

二、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循环经济更为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友好平衡,而传统的成本控制相比较而言,便缺少对社会成本的宏观考核,并不能实现经济的有效循环。所以其存在以下不足:

1.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会采用事后处理法,也就是对于环境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对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监管标准不高以及其处罚力度较为宽松,并且,因为地方政府考虑到地方财政税收收益而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缺乏管理。所以,如今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企业环境污染影响评价体系,也就没有办法测评和计算企业环境成本的高低。存在着很多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而缺乏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并且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治理也不积极,进而导致企业包括整个社会环境治理支出巨大,使不少企业甚至陷入财务危机。

2.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成本收益不相匹配

传统的成本控制只核算微观的经济成本,而忽略其潜在的环境成本,忽略了对宏观社会成本的考核,使企业产生效益增长的假象,导致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而更加忽视环境保o。并且,很多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差,不会主动的去考虑环境成本,制定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造成严重污染,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时,才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这种情况常常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并且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一个挑战。

3.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足

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不全面,往往不会考虑产品的设计、采购、消费等阶段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也不能将其纳入成本控制范围,进而影响了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并且,因为缺乏环境会计行为的具体规范,导致了其对存在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对的环境风险等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使投资者难能真正了解企业内在的风险。

三、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采取的相应措施

1.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为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把啊自然资源的初始价格进行提高。因为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初始价格较低而循环利用的价格却比较高。使节约资源并不能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对于企业来讲,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随着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而只有提升初始资源的价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有进行节约资源并且循环利用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循环利用。

2.关于提高污染排放成本探讨

污染物对环境就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往往会低估企业本身的环境成本,对于废弃物的治理成本和污染危害考虑的不全面。而只有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而能够实现循环利用。

3.要加强企业对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披露

只有对环境成本信息有效的披露,才能使人们结合其相关数据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相关的环境问题。政府应该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的建立,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统一的标准,以在法律层面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要求。使企业能够重视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

4.要增加环境贴补政策

良好的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本保证,现阶段下大部分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短期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并且进行环境保护对企业的效益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政府增加环境补贴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对环境的保护。也就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2篇

关键词:环境管理; 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 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 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 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了强制性约束; 同时,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要求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来自市民、环保团体、工商业机构内的股东、投资者、客户、监管机构、往来银行及保险公司的种种压力, 也迫使企业不得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处理好追求利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企业这种被动式的环境管理, 往往简单地将相关环保投入视为新增成本, 而忽视环境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种种收益, 进而导致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管理水平低下。

1企业环境管理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且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 从企业本位出发, 以传统的“利润最大化” 为目标制定和实施的企业发展战略还存在许多问题。如: 缺乏追求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缺乏权益、 资源分配的平等机制, 缺乏健全的环境价格体系, 缺乏经济、社会、环境三维效益协调等。但伴随企业环境管理的兴起, 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已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一些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展开。这一展开过程通过企业全方位、全过程运营中的环境管理来实现。企业环境管理渗透并结合到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 形成诸如环境设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绿色营销、绿色创新等内容。企业环境管理不再是停留在企业运用各种手段控制其污染源并对环境质量施加影响的传统管理上, 而是更多地要求企业环境管理要有助于其运营消耗的降低, 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和增加企业赢利。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环境管理视作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2企业环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环境管理与一般经营管理不同, 其效益并不能仅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为唯一标志, 而是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并重, 这是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的独特之处。在环境管理的成本投入方面, 企业需要考虑投入的方向、规模和成本结构的分布状况, 即如何划分环境成本的项目和数额。 一般说来, 按效益受益期限的长短不同, 企业可将其分为资本性环境成本支出( 环保投资成本) 与收益性环境成本支出( 环保经常费用)。在环境管理的效益方面, 其投入成本的产出表现为两种:

一是为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企业环境目标而取得的以物量单位计量的环境保护效果, 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 即以降低环境负荷为标志, 如环境污染物质排放量的减少, 废弃物的削减量和资源、 能源消耗量的节约, 还包括企业环境风险的降低、减少职工和附近居民的疾病率、降低建筑物的侵蚀和酸雨浓度等, 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予以描述。

二是运用环境成本管理, 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对策而获得的可以货币计量或表现的经济效益, 包括伴随企业环保活动而带来的资源、 能源成本的节约,废物再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 排污费和环境诉讼赔偿金的减免, 企业开发设计环保产品收入, 环境治理的咨询服务收入, 获得优惠利率环境保护贷款的利息机会成本, 企业形象的提高等等方面, 以增加企业利润和公司价值为标志。这些效益与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 可作为环境成本支出的抵减数来分析。

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一般采用增加环保投资的方法, 保持环保效果的持续改进。 这带来了两方面的效果: 一是环境负荷的累积降低, 使其达到或优于国家有关环境标准; 另一方面是经常性费用的累积减少,从而使得环境总成本得以降低。 此外, 它还减少了潜在环境损失。

环境管理的社会效益、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因为废弃物本身就是未利用的资源, 是一种浪费, 减少其排放就意味着资源消耗成本的节约,能带来经济效益。

3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的环境管理, 可以通过降低各项成本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一)降低能耗, 节约资源实施环境管理, 要求企业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及服务都考虑能源、 资源和原材料的节约、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环境因素, 并通过设定目标、 指标、 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对重要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这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能源、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资, 减少各项环境费用, 从而明显地降低成本。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实施管理, 主要通过控制和市场手段, 推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使外部成本逐步内部化, 企业的环境成本逐渐增加, 将影响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 评价企业对环境法规的符合性程度, 如若违反, 可能处以重罚。 随着监管规例日趋严格, 污染罚款或污染诉讼而引致的财务负担相应提高。 企业通过环境管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 甚至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进而减免排污税费, 降低治理费用, 避免罚款,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它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流程的革新, 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决污染问题, 或在保障同等环保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无费或低费方案预防或治理污染, 大大减少需末端处理的污染物总量或降低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 必然大量节约一次性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 有的措施甚至不用花钱。 例如,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永安火电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 无、 低费方案获益 111.35 万元,实施中、 高费方案获益 206.35 万元, 并减少了燃煤量, 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清洁生产方案的制定、执行及考核, 与环境管理中的成本效益变化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三)其它成本节约环保意识融入企业文化, 能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 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环保承诺和行动, 将有力的改善企业形象, 使更多的人欣赏企业的文化, 认可企业; 有利于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 减少摩擦, 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企业也更容易招募员工, 因为清洁的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更能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加盟; 重视环境管理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人力资本, 内化为企业价值, 进而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4结语

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驱动力是获得经济效益, 而不是出于环保目的。 然而有趣的是,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的过程中, 不仅能实现预想的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同时也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正如前文中我们所看到的, 虽然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将投入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 但是相对于产生的经济效益、 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只是暂时的、 次要的。

参考文献:

[1]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0[J]. 纸和造纸. 2006(06)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3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低碳经济;成本控制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

近些年来,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给人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人们逐渐重视环保意识,这给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同时也赋予了其社会责任和环保意义。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发展战略之中,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有效实施。在低碳环境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是推动企业早日实现低碳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对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和控制,在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意识淡薄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环境成本核算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未被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所正确理解,这就导致了企业整体的环境成本核算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环境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更不能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二)环境成本控制信息不足

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的披露较为被动。在传统的成本会计工作中,成本报表属于企业内部报表,其样式与项目由企业自行规定,其中的成本信息无需对外公开。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起步较晚,环境成本控制经验较为不足,有关资料和信息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很多企业不愿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完整有效的披露,有些企业所披露的部分信息并不具备实用性、时效性与规范性。此外,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信息监控不全面,存在着内部信息缺失,使企业管理者难以根据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环境成本体系制度不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常常无章可依、内部混乱,无法开展科学规范的成本控制工作,更难以实现理想的成本控制效果。企业环境成本披露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披露方式缺乏多元化,环境成本披露常出现在报表附注,无法引起重视,难以起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帮助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的作用。

(三)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应建立在明确环境成本的内容上,而目前企业在对环境相关业务进行核算的时候没有将环境成本从日常的生产成本核算中剥离出来,各项环境成本费用都是掺杂在企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当中,尚未建立起独立且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体系。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越来越多,现有会计科目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相关需要,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起配套的会计科目,对这些频发的环境业务费用进行记载与管理。而且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也局限于显性成本,生产过程中隐藏的环境成本并没用完整的、系统的体现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这种核算模式不利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分析。

(四)环境成本核算人才匮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暴露出企业成本会计的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现有的人员队伍难以满足此项工作的各项要求。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在企业环境会计业务中,存在着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这就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企业员工对低碳经济认识严重不足,低碳经济作为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所知,然而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有什么好处、低碳经济下成本如何核算,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并不了解,甚至应该作为低碳经济实践者的企业员工也对其一知半解,在当前的工作实践当中,具有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管理经验和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实在是屈指可数,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在企业设计、采购、生产的过程中并未算入环境成本,更没有将其纳人成本核算范围。企业相关的成本核算人才极度匮乏,落后的核算方式及人才的短缺暴露出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较大问题。核算的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为资源支付大额成本实现较小收益,投人与产出不成比例。

三、优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环境成本控制意识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环境成本会计的重要性,企业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进行粗放式管理,必须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在此前提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起独立且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科目,同时加强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有效监督,使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能够切实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成本控制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对环境成本进行主动控制与事前控制,以此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二)健全信息收集与披露体系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信息的记录,完善信息披露体制。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成本,污染成本,治理成本及管理与教育成本。企业对于这四方面信息应充分采集,全面考虑。此外,在研发阶段开始注重低碳因素,根据相关信息做出成本预算有利于整个运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建立低碳成本控制体系,引导企业对资源利用和环境成本的披露,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实现成本节约与环境保护,更可使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及良好的社会效益。政府应统一不同行业的环境成本计量和核算方式;制定顺应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报告模板,规范报告的格式,督促企业定量披露废弃物的产生量及资源损耗量等环境成本;会计部门制定、符合我国企业特色、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信息披露准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

(三)完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在传统成本核算中,环境成本没有单独核算,环境成本科目掺杂在其他管理科目当中,导致企业管理者根本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绩效。要对环境成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把握,需要将环境成本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中抽离出来,环境成本会计体系应是会计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因此,需要像财务会计那样对其进行专门的科目体系建设,同时制定环境成本会计准则。首先,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在配套指南和制度中增加相关内容,这环境成本会计准则的应用为其账务处理提供指导性说明;其次,在制定成本会计具体准则的过程中,出台相应的准则,实现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运行。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治理优化自然环境发生的全部支出,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奠定基础。

(四)注重环境成本会计人才的培养

加强企业内部员工教育,拓展外部人才来源。企业在人员实施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这就需要相关工作同时具备环境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开展多领域之间的广泛合作。企业员工是企业降低成本、实现控制的重要力量,内部员工的意识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企业应设置专人专岗对员工进行教育。在外部来源方面,要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进行人才引进与培养,同时面向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应加强产学合作,积极利用高校加强“知行合一”趋势,广泛吸纳高校人才。拓展与高校的沟通对话,实现高校人才即为企业所需的愿景,完成校企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实践经验和高校理论知识,将探索方法应用到高校教学和企业实际的成本控制中,力求实现共进共赢。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4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们获得了近几年国内GDP的相关数据,2010年GDP值401,513、增长率17.8%、第一产业40533.6、第二产业187383.2、第三产业173596。2011年GDP值473,104、增长率17.8%、第一产业47486.2、第二产业220412.8、第三产业205205,2012年GDP值519,470、增长率9.8%、第一产业52374、第二产业35162、第三产业231934、2013年GDP值568,845、增长率9.5%、第一产业56957、第二产业249684、第三产业262204。近几年我国GDP在稳步上升,但受全球经济影响,增长率有所下滑。我国的GDP的增长主要由1三大产业组成,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大,虽然第三产业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扩展较大,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许多法律和体制上还有缺陷需完善。至今,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它与我们日常的基本生活关系密切,发展较为持久和完善,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是重点发展产业。由于环境的破坏,高科技生产企业和环保型项目更具有发展潜力。

(二)通货膨胀

近几年,我国通胀率持续增长,各种物价指数均在上升。物价的持续上涨会导致生产制造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会因此而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居民消费和工业生产者购进的价格指数都处上升趋势,2011年工业生产者购进、出厂价格指数虽有所下降,但幅度低于居民消费指数上升的幅度。物价上涨,会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市场需求的减少进而导致企业产量、销量都下降,即使工业生产者购进、出厂价格指数有下降也很难居民需求下降这一大缺口。所以,企业要寻求新的方法来改善这一状况,技术改进、产业链调整、新产品研发、市场需求调研、营销策略改变等都需要考虑。虽然物价上涨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将会导致人们大量货币用于购买实物产品,来保证自己的生活和财产保值,而对于股票的投资将会减少,外加上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所以对于实物生产企业来说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三)利率

宏观角度看,利率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出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还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投资者对未来投资的预期判断,微观角度看,当利率降低后,投资者就可以以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得资金并投入生产和发展。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之后,为减小经济危机冲击,银行在之后逐年调高了贷款利率,以此回笼社会上资本。同样,利率的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经济的发展速度,企业贷款的成本升高,利润减少。但是,在2012年开始,利率又缓缓下降,这是因为经济危机后,国家经济在慢慢复苏回升,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银行调低了利率,鼓励企业加大投资生产,创造利润,银行从而也能获得收益。所以,在这个时期,对于投资者可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四)国家政策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鼓励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得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010年,国务院发文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民间的闲散资本通过民办的金融机构聚集起来,再贷给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此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政策实施,使得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民营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对其支持是正相关的”,各种好的政策颁布,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希望。此外国家对环境的不断重视,对于高科技生态环保企业无疑是很好的会。

(五)投资者心理

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五年之多,当时崩溃的经济正处于慢慢恢复阶段,但是,恢复的时间和速度却是比较漫长的。由于遭受了重创,国内的股市并不十分乐观,大多数的证券走势都是停滞不前并还有下滑趋势,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投资信心不足,纷纷保持观望态度,而这恰好给实物投资项目带来契机。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会带来收益,面对证券市场的不景气,投资者心理产生变化,对实物投资将会更有兴趣和期望,从而带来机遇。

二、总结分析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5篇

一、低碳经济与企业理财环境

低碳经济的核心为制度创新与能源技术创新,其本质目标在于有效减缓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近年来社会大力提倡的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三五是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阶段,低碳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低碳经济与企业理财管理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其对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调整都有着重要影响。企业理财环境也称财务管理环境,具体指对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类内外部条件。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发展期,经济高碳特征较为明显。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在效益最大化与改善生态环境之间做好衔接,重视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对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环境起点论提出:企业理财环境直接决定企业理财模式。

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理财环境产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更为强调对社会与人的价值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更趋强烈;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在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更重视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将股东、企业员工以及社区等相关者利益融于一体。同时,环境效益与社会责任也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部分,在此目标之下,企业需将自身视为社会构成部分,而不是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注重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自我协调,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外,企业财务管理也更关注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持续性的,企业要获取综合竞争优势,必须要不断加大低碳产业投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压力,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深入认识自身所面临的各类环境,进而采用与其相匹配的企业理财模式。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在企业理财环境当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环境也迎来了重大变化。低碳经济带来了政策、金融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目标等,现展开具体分析。

(一)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6年我国政府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中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活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下降超过20%,展现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心。

如今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限制碳排放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未来数年,我国将不断加大低碳经济转型投资,这也给现代企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利用财政补贴政策等各类手段引导低碳经济深入发展。如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及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对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装备及相关服务等,依法实施税收优惠;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与社会参与的体系,支持节能环保型企业融资等。

总体来看,政治环境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财务管理文化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以及对企业的投资方向产生影响。低碳经济环境下,政府鼓励引导企业向环保、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企业也将针对性做出投资决策。

(二)金融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攻方向,节能环保与绿色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服务水平将显著提升。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持续发展,加快金融创新,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更趋紧迫,当前我国在创建低碳银行、绿色银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政府在引导绿色金融等方面做了许多实质性工作,如构建绿色信贷指引、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在全国七个城市开展碳交易试点以及开发证券市场绿色环保指数等。十三五期间,也将在绿色PPP项目建设、发展碳金融产品、构建绿色银行体系以及构建IPO程序绿色通道等,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历经5年之久的筹备,2017年我国统一碳市场也即将全面启动,更多区域性碳交易平台将陆续推出。碳市场的启动以及碳交易将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商品,从资本层面通过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定价迫使企业转型。未来企业不仅能够通过出售碳配额而获取额外收益,也能够从碳配额托管、质押等碳金融工具中获得资金。未来碳市场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机遇,这也将为企业与投资者的决策带来实质性影响,也会对企业理财环境带来巨大变化。

总体来看,低碳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显而易见,未来发展低碳绿色产业的企业更容易得到金融市场以及战略投资者青睐,也会享受到更优待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而传统产业项目的筹融资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风险也会相应提升;其次,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投资与筹融资方式将更为丰富;第三,企业资产组合以及资本结构等将因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此外,企业利润分配、资金营运等也要通过不断完善来适应低碳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需求。

(三)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公众低碳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现代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市场,也必须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今消费者更倾向于低碳绿色消费,更愿意选择低碳、环保、可再生的产品。因此企业需针对性调整自身产品服务,结合低碳经济财务理论明确自身产品市场,进而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企业更需承担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重视自身经济效益,也要对环境负责。这也要求企业需创新自身财务管理,落实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均衡。

总而言之,社会环境变化与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理财对策

(一)明确低碳财务管理战略

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面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企业只有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把低碳经济会社会发展作为自身使命,采用科学战略,树立起低碳风险理念、低碳财务预算、纳税筹划等观念,在经营管理与生产过程中时刻关注企业发展动态。促进企业资源与资产优化配置,提升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需对自身财务管理目标与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社会协调有效结合,既重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更要考虑生态价值,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可设置企业财务管理低碳发展目标,利用绿色财务增值率体现出企业低碳化收益,反映出企业具体经营情况。其所应用的主要公式为:

增加值=(资本收益-绿色收益)绿色投入资本。

其中绿色资本为所有权成本、债务成本以及环境成本之和减去环境与负债资本。

(二)建立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绿色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筹资系统、投资系统与利润分配系统。具体来讲,筹资系统目标为筹资绿色低碳项目的资金。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前提,低碳经济时代,企业需展开低碳筹资活动,以自身特有新技术或专利为目标,吸引投资者目光,并将所筹集资金用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生产;同时应展开多元化金融融资,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法律保护与扶持政策,有效争取金融机构优惠政策,抓住发展机遇。此外,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运营方式最终也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也应重视对人才与知识的筹集。投资系统主要工作为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展开合理化绿色投资。绿色投资不可避免在短期内会让企业增加运营管理成本,但同时也产生了机会,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项目。

因此企业在实施投资时,需要对投资方案展开风险评估,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与隐藏成本。利润分配系统则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引,在合理降低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利益分配体系,为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打下根基。如上文所提及,企业在利益分配中既要考虑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也应重视社会责任与生态利益。因此分配中需明确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确保企业具备充足资金用于抵抗低碳项目发展所可能遭遇的风险;股利分配中也可优先支付低碳项目股份,促使投资者更主动地支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

(三)构建低碳财务评价系统

传统企业财务评价过于注重经济指标,低碳环境下,企业需构建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财务评价系统,进而促进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发展。首先应明确评价目标,企业应从短期收益评价转化为长期收益评价,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应当重视长期收益,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重要评价指标;将生产节约能源费用、节省的污染环境税费等纳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当中,展现企业低碳财务改善状况;实施绿色财会核算、制定绿色年报等,具体衡量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其次,从评价内容上来看。

应实现经济效益评价与社会效益评价并重。低碳经济模式不只单纯依赖于企业现有资源配置,更趋向于生态资本、知识资本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在进行财务评价时不仅需重视经济指标,也要考虑到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等,设立具体财务数据指标,进而构建起经济效益指标与社会效益指标融合的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地反映企业低碳经济理财情况。此外也应建立起对低碳财务风险的评估系统,低碳环境的不确定性难免会增强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正确分析低碳环境下可能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认知,并在对企业财务风险实际评估的基础之上,有效回避与控制低碳财务风险。具体需做到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巩固与明确自身市场品牌形象;合理评价投资方案与使用资金;有效降低企业现金流风险,针对环境变化及时评估存货减值风险等。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体系;企业管理;财务;问题;措施

一、引言

中国目前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并且,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温室效应愈发明显,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倡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创新科技和开发新型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它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和理念。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体系的界定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界定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在200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本质是利用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从而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低碳经济的概念被英国率先提出,但是并没有详细界定其概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而言,低碳经济的要求并不相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其经济结构比较完善,整个经济行业的基础已经是高端产业和服务行业,低碳经济的要求应该是绝对碳排放量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结构并不完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要求降低相对碳排放量。总而言之,不同的经济体结构和发展方式,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同,所以,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大气环境受到破坏。

(二)环境会计的概念

界定所谓的环境会计指的是通过会计手段来对企业设计环境的经济活动进行评测和计量,核算一定时期内,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相应的环境效益和环境支出费用等。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评定依据。环境会计体系是包括环境信息生成、汇总、交工、评价、预测、监督等过程的会计制度体系。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审计会计。其中,微观环境设计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保证社会效益和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既要提高经济效益也要提高环境效益。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创新科技,从而保护自然环境,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体系的关系

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处理好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体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政府职能。首先,环境会计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行低碳经济建设,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为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体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者的最终目标相同。推行低碳经济和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者全面提高,立体化的发展国民经济,促使国民经济能够可持续快速、绿色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和运行的目的,但是,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应该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看似是一对矛盾体,但他们存在内在的固有联系,企业只有把握好这种联系,科学利用自然规律,必然可以实现双赢的目的。2.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因为低碳经济不仅为环境会计体系建立创造了有力的社会条件,而且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3.环境会计体系是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体系是企业实现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是为企业发展以及制定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提供现实依据,它反映了企业设计环境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以及环境影响力度。

三、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现状

(一)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纰漏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学者之间展开对碳排放权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用会计准则对碳排放权的核算问题进行规定,其内容具体包含了碳的定义、内涵以及分类;碳排放权对应科目的设置、确定、计量、记录和报案等。我国的环境信息相关使用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例如,很多企业在年度财务报告中设立了单独的环境报告。对于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言,由于碳排放权的分类和计算比较复杂,使得交易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环境会计主体权责不明确

由于低碳经济的推行,我国相关企业的环境会计主体所产生的外部特性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环境会计主体的责权不明确,其所享受的权利和对应的义务不对等。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无法明确的界定自然资源的产权,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缺陷无偿占用自然资源,甚至出现滥采滥用的现象。很多企业任由其生产的废气,废水随意排放,将其自身本应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推卸给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对相关企业形成约束,使环境会计主体的责权模糊不清,造成环境的破坏。

(三)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成熟

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和纰漏的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是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会计确认的对象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它们不同于其他有形的资源能够用传统的会计核算进行界定。目前,我国的各项理论研究依旧不够成熟,无法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而且,也缺乏相应的环境信息系统来约束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纰漏,使得部分企业利用这种漏洞,使所纰漏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环境会计信息出现严重失真现象,误导决策者和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断,使环境会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人们对低碳经济理念缺乏应有的认可,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企业的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学习深造的动力,无法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依旧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的层次上,缺乏对环境会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使我国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精神,有限的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会计的发展。

四、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环境活动核算放入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之中,相应的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在进行和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时,只知享受相应权利而不履行对应的社会义务。这种现象导致部分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顾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牺牲所有人所共享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非常多,很多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只顾及眼前的短期利益,

(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是一种长远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要。而且,新能源的探究依旧处于初始阶段,各方面的技术还很不成熟。现阶段人们很难利用技术创新找到适合的替代能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消耗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所以,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目前我国技术来说还很难实现。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必须一方面有效控制环境破坏严重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可再生能源。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成熟

以目前我国市场环境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依旧很不成熟。研究表明,将碳排放权放入市场之中,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规范碳排放权的交易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主要措施。如果只是靠企业和个人的意识来运行,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上,起步比较晚,各种规范和机制依旧不够健全,市场环境不够规范,使我国处于碳排放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五、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是有效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该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于企业经济活动而造成环境破坏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企业应该提供相应的赔偿金额,并且着力改善被破坏的环境。其次,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体系。并且结合社会监督,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形成立体监督网络。多元化的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进行监督,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爱护环境。

(二)完善碳会计理论研究实践操作需要

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持。政府应该设立相关的基金,为碳会计理论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要成立专门课题研究组,为理论研究提供人才服务。现在,我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碳会计专业委员会,它可以通过调研、开设研讨会以及有奖征文的方式推动碳会计理论的研究。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环境现状,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会计准则。而制定出的准则也需要政府强力推行,并且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成功的碳会计理论成果,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国碳会计理论体系。

(三)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化石能源是一次能源,它是不可再生能源,为了社会的长久发展,必须研究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一次能源。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旧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础上。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政府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节能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提高资源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资源消耗而产生的废气与污染物,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是在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各国政府都在寻求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会计行业为了响应低碳经济而制定的。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不同的披露形式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低碳经济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内,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行和发展,环境会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是发展环境会计,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国家应该将环境会计部分加入会计相关考试、考核之中,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来选拔环境会计人才。其次,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企业内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对低碳经济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再次,可以在高校内开设环境会计专业,培养专门的环境会计人才,从而为企业的改革提供人才储备。这样,不仅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了会计行业的从业要求,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经济,进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相处。

六、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了解低碳经济的根本属性和发展实质,通过分析低碳经济的特征,从而有效的建立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体系。环境会计体系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延莉,陆婷,陆薇,等.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会计,2013(17):82-84

[2]陆小成,祁琼,侯祥,等.低碳发展视域下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224-227,243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第7篇

[关键词]经济环境 财务战略 选择

企业财务战略,是引导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的计划,该计划服从于企业总体长远规划的目标,是以价值管理为基础,为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和管理方针。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左右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在不同条件下,根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合理选择合适的财务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1.财务战略的特征

财务战略是财务与战略的有机结合,既有财务的特性,又有战略的共性,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的特征。

(1)全局性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应着眼于企业发展全局,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和安排。

(2)长期性

根据企业总体规划的要求,企业的财务战略应能为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管理目标服务。

(3)导向性

财务战略的选择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特定时期的企业财务战略应是该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2.财务战略的内外部环境

影响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内部环境主要是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资源配置能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战略,充分做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宏观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比如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国家相关经济法规等因素都制约着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企业必须在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调整财务管理的战略计划,适应不同情况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有效规避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

3.财务战略的分类

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扩张型的财务战略、稳健型的财务战略、防御型的财务战略和收缩型的财务战略。

(1)扩张型的财务战略

扩张型的财务战略一般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投资规模和筹资规模的长期扩张。

(2)稳健型的财务战略

稳健型财务战略要求企业在其经营规模、投资规模和筹资规模上长期保持稳定。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平衡和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

(3)防御型的财务战略

防御型的财务战略集中体现在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通过保持现有投资规模和筹资规模,调整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的比重来预防经营风险。

(4)收缩型的财务战略

收缩型的财务战略强调压缩企业投资规模和筹资规模,采取降价销售的方式促使销售量的增长,减少库存来实现资本的回收,降低企业损失。

二、影响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经济环境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诸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来自于企业内部(微观经济因素)和外部(宏观经济因素)。

1.内部经济环境

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经济环境主要是企业的产销能力、融资能力、资本结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等。

(1)企业的产销能力

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受其销售能力的制约,企业应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合理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力求做到产销均衡。在不同时期,企业产销能力的变化对企业财务战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企业市场份额提高,引起产品销售量增加,企业一般会采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的财务战略增大产品产量,以求获取更多的利润。

(2)企业的融资能力

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其经济实力、信誉、企业性质和偿债能力有关。经济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偿债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往往融资能力较强,这类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比较偏爱债务融资,或采取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债务融资方式在经济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融资成本较低,其资本成本率可能会低于投资收益率,使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利润快速增长;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受自身经济实力、信誉和偿债能力的制约,融资能力较弱,无论是采取权益融资或是债务融资,都会面临较大的困境,融资数额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3)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从宏观上来看主要是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经营风险。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由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比较乐观,加之对风险的偏爱,一般会选择债务资本比重较大的资本结构,增大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中小型企业受债务融资的限制,且未来会面临更多更大的经营风险,故往往选择权益资本比重较大的资本结构,获利能力较弱。

(4)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

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对企业收益分配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制定收益分配政策,不同的收益分配政策也会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某些所有者或股东可能看重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利润累积,而有的所有者或股东可能更希望每期分红。如果利润累积,可以使企业有较多的盈余资本用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每期分红会使企业缺少发展资金,丧失更多的投资获利机会,削弱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5)企业发展阶段

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财务战略的选择应以企业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包括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6)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式和集约式增长两种。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大都是粗放型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的低水平的、重复性的数量增长,缺乏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这一发展要求,企业在财务战略的选择上应注意调整财务战略投资结构和创新企业财务制度。

2.外部经济环境

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是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周期、法律因素和技术因素等。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提前预知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显得十分重要。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

1.不同经济发展周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宏观经济的发展一般由“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周期组成。在经济的不同发展周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有所不同,企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特定周期选择合适的财务战略,要有未来风险的防范意识,着眼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

(1)繁荣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期的标志是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大幅提高、失业率呈现较低的水平。在这一经济阶段,由于社会平均报酬率较低,企业通过投资行为很容易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报酬率的投资收益率,同时由于国家在这一特定经济阶段往往会采取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应选择扩张型和稳健性相结合的财务战略。通过举债或增股的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力求企业经济效益的规模化增长。

(2)衰退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繁荣期过后往往是经济的衰退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趋缓,企业利润呈下降趋势,失业率和融资成本逐渐上升,企业应选择防御性财务战略。通过收缩投资规模、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的方式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减少企业经营损失。

(3)萧条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是步入经济低谷时,企业利润将呈现负增长,这一时期企业应采取防御型和收缩型的财务战略。通过进一步压缩投资、降低成本、保持市场份额、削减雇员的方式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4)复苏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经济发展进入复苏期后,国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一般会采取稳健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逐渐下降,企业利润逐年上升,在这一时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的财务战略。加大筹资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新产品、增加雇员以达到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

2.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财务战略的选择

(1)初创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企业初创期的典型特征是资金需求量大、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没有收入和利润,财务风险高。这一时期企业财务战略的重心是筹资和防范经营风险,应选择扩张型和稳健型相结合的财务战略。一方面要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防范融资风险。企业应更多地选择权益资本的融资方式,适量采用债务资本的融资方式,两者有机结合,降低资本风险。

(2)扩张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企业发展进入扩张期后,财务战略的重点应转移到提高企业收入和利润,提高市场份额上来。这一时期由于经营风险下降,企业宜采用扩张型的财务战略。通过资本扩张、投资扩张和市场扩张取得更多的利润,尽早收回投资成本。

(3)成熟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步入成熟期后,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经营风险进一步减小,利润稳定增长,由于竞争对手的加入,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目标难以实现,这一阶段企业财务战略的重心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选择稳健型的财务战略。通过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的产品价格、实现产品销量和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

(4)衰退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市场上出现了功能、质量和价格更有优势的替代产品,企业市场份额逐渐萎缩,销量减少、利润大幅下降直至产生亏损。这一阶段企业应采取收缩型的财务战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积极稳妥地寻找外部市场实现更多的销售,减少库存和产品积压,加速资金的回收,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3.不同经济增长方式财务战略的选择

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同,对财务战略的选择也不相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导致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局限于简单的数量增长,财务战略和管理效率十分低下。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的是企业经济的有效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财务战略投资结构

企业投资应从低水平的、重复性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投资方向基础性投资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技术、加大企业职工生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战略性调整。

(2)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大力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约束企业追求短期数量高速增长的冲动,比如建立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绩效考评机制,以成本、销售和利润为依据,评价各部门的经营业绩,使企业向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影响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经济因素很多,本文只是针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难免有错漏之处,将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完善、以求形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五版)

2]白夏平.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调整探析[J].中国商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