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独立思考的意义(合集7篇)

时间:2023-06-18 10:36:04
独立思考的意义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1篇

独立思考,是名家伟人一贯坚持和倡导的科学精神。其要义是指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

放思想无止境,独立思考不停顿。独立,贵在独自、独到,贵在立得起、立得正。就是事物真正过眼、过手、过脑了,不是当“二传手”,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是拿出自己的真思想、真见解,不是顺杆爬,附庸风雅;就是自己真需要、真适合,不是随大流,跟气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本本主义”,倡导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道路。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与独立思考,打破框框、条条、“本本”、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不照搬别人、别国现成的模式,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八日邓小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的谈话时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解放思想的真谛。怕的是解放思想不动脑筋,奉命行事,上级提倡解放,下级跟着喊解放,独立成附庸、思考成阿谀、创造成因袭,热热闹闹,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无穷期,独立思考有胆识。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不但要有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更要有敢想敢为敢言的胆识。自然,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思之有据,言之成理,自是好事,也当力求。但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不是一火铸成,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还要不断加深认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可开动脑筋,大可神游八方,大可畅所欲言,不必顾虑重重,不必畏畏缩缩。不周全不要紧,亮出来取长补短;站不住脚不要紧,拿出来另谋再议,只要是自己真正思考的东西,就是错误也有教益,因为它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的发生率。人云亦云不出错,永远没有创造;等因奉此保险,永远没有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干部最大的实力,一个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等于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就谈不上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2篇

一、思考而不讨论,从盲目到理性

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老师完全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难易度,盲目地开展小组讨论。出现这种形式主义的原因是历史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仅把学生之间的讨论当成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唯一手段,从而使得课堂表面热闹非凡,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要能够掌握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水平,根据所教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精选一些有真正讨论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和效果,使盲目的小组讨论转向理性的小组讨论。

二、先思考后讨论,从形式到本质

历史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内容后,不应立即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任何形式的有效讨论都是建立在每个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对讨论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归纳整理和独立思考,就不会真正掌握论的内容,就不会深入地理解讨论内容。

真正的、有效的小组讨论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都能贡献自己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都能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小组讨论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前,要给学生留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先思考、理解和消化讨论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思维和新的认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依,促使学生通过深入讨论,激发起深层次思维,从而使小组讨论从形式转向本质。

三、讨论中有思考,从低效到高效

在小组讨论中,不发言的小组成员不能只是单纯地听其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而是要积极地开动思维,思考别人的观点正确与否,是否有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从中获取正确的观点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能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除了上面的考虑外,还要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观点融入小组的集体意见中,以及怎样使小组的意见在全班的讨论中被大家认可。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50-02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它的功效在独立学院综合教育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重视和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是独立院校发展的一面思想旗帜,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一、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

1.三观不明确。独立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其实际效果来说,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没有明确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发展目的,大多数同学没有考虑过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自己毕业干什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上学。在学校上课没有学习动力,没有考虑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该如何体现出来。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学校、家庭对这一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外,其中大部分原因来自于独立学院学生自身。比如说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考大学时分数相对于二本、一本院校来说有一定差距,高考的失败很容易导致他们自身的这种挫败感和自我否定感,长期以来对他们来说会形成很强的自我心理暗示,从而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他们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认识,不仅没有合理的计划,也没有有效的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

2.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社会环境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其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给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领域提出了一个极大挑战。走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相对来说家庭环境比较好,接受新奇事物比较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特征也比较鲜明。这部分学生虽然在政治理论课堂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他们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冲击,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样就出现了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学校不是比谁学的知识多,谁下的功夫深,谁拿的成绩高,相反而是比谁穿的是名牌,谁用的是名牌,谁拿的是名牌等。在大学期间如果不注意经常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教育、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势必会使得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乘虚而入。

3.道德行为相对失范。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化,这一点不管是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还是从某些现代道德观念来看都可以体现出来。虽然在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堂上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程中有专门的篇章讲述传统道德知识,但是他们对传统道德观念依然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理解,相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西方一些生活方式极其推崇。在与部分独立学院学生交流中发现,道德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作为其中的一种个人感觉或者他们偶尔的心理需要,相反而不是作为人们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也成了不少人处世行为的准则,独立学院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选择中的矛盾、困惑常常导致他们道德行为的失范。

例如一些调查表明,三本院校学生普遍不喜欢学校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有60%的学生反对学生宿舍晚上定时熄灯;另外调查反映独立学院学生在本学校的期末考试中存在的作弊现象往往要高于普通高校,学生诚信行为缺失。60%的学生在考试中曾经作过弊或者有作弊的打算,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13%的学生竟然是经常作弊。

4.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独立学院中虽然一部分学生自觉性较高,但是由于独立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来自城镇,由于其从小生活环境使然,这些学生在个性描述上比较任性,缺乏自我约束。另外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于落实到行动上。比如一些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旷课、迟到现象屡见不鲜。另外课堂上不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课堂上聊天、睡觉、玩手机、吃零食现象也时有发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调查显示,课余时间有40%的学生把上网当作最主要的娱乐,有70%的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进行聊天、玩游戏。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被喻为民办教育的灵魂,只有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更好、更快地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探索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

1.坚持中国梦的教育。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所论述的中国梦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意义,尤其是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中国梦教育,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锤炼他们的专业能力。同志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通过中国梦教育,更加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早日实现他们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夯实思想基础。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3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该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3]。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样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坚持榜样人物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达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都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优秀事迹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有效方式。给学生树立这样或那样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和感化学生,是我们众多学校、许多教师在高校里面经常采用的教育手段之一。因此在政治理论课堂上,除了向同学们讲述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外,也可以向同学们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感动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等教育节目,通过调查显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同学们的启发意义还是比较大的。除了视频资料外,也可以向同学们宣传身边的模范人物,从学校中、班级中、社团中挑出榜样人物来宣讲他们的事迹,以他们所熟知的人物、所熟知的事迹进行宣传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榜样人物教育效果。

4.坚持校园文化教育。校园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而形成厚重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师的熏陶、需要大爱的滋润、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4]。独立学院因为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经验相对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相反,由于独立学院管理与运行的市场化味道比较浓,独立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目前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理念使得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容易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的实用化、功利化。因此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投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校园文化理念,营造优良校园氛围,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意识习惯,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5.坚持法制教育。法律与道德是当今社会中调整、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两个重要手段。高等学校不仅承担着教育的职责,更肩负着育人的使命,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更加需要侧重和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针对大学生在社会中或校园里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现象,有必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法制教育,尤其是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更应该让他们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首先就是要教育人们“知法”,通过调查显示,独立院校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例如对于马路上的红绿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如果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但依然有6%的学生认为光有绿灯就行了;4%的学生认为最好两个灯都不要。从该调查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为青少年普及法律刻不容缓。从2010年至今,我国的教育立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例如我国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两部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五项教育行政法规,这给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3-05-1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件)[Z].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4篇

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干部,一般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思想开阔、开拓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竞争意识强,但经历相对简单,工作经验不够丰富。部分青年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一段时间后,还不习惯、不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研讨,独立思考能力不高或比较缺乏的情况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独立思考是巩固学习成果的良方。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青年干部不但要具有胜任工作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学识,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才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启发、新的领悟,才会有豁然开朗、顿开茅塞之感,学习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独立思考是解放思想的根本要求。独立思考,是名家伟人一贯坚持和倡导的科学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本本主义”,倡导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道路。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与独立思考,打破框框、条条、“本本”,不照搬现成的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总理在谈到新时期解放思想时,要求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事实表明,只有善于独立思考,有效地实施正确的决策,才能开拓工作新局面。

独立思考是独创精神的具体体现。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干部,既要有博采众长的包容意识,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能够消除浮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个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等于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就谈不上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新形势下青年干部学会独立思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做到善学善用。“理论思维的培养,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青年干部要学习科学理论,特别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思考问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把创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学习中多思、勤思、善思、深思,熟悉其内涵、领悟其要义、寻觅其规律、吸收其精髓。同时,不断强化实践锻炼,做好调查研究。学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审视工作,高屋建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为创新奠定基础。

二要提高创新能力,做到善思善鉴。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自然会遇到许多以前从未遇见过、也不曾思索过的具体而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青年干部必须学会思考并善于思考,尤其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锻炼,在更深远的空间和层次上思考问题。建立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所必需的。不要拘泥于以往的思维,要有创新思维;要采用非逻辑思维方法,运用“质疑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灵感思维”等方法,从广度上对问题的表象,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张网捕鱼”,“头脑风暴”;要敢于异想天开,突破思维定势,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要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归纳演绎,去粗取精,对前面的想法、对策和方案进行论证,最后创造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善于学会总结借鉴。善于向历史借鉴、向书本借鉴、向专家借鉴、向群众借鉴,从现象中看本质,从现实中审视和把握明天,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判断和推测未来发展的趋势,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5篇

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奠基人孙中山先生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历程中,提出一整套前瞻性的民主法治思想体系,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五权宪法思想的概括

五权宪法是以“五权分立”为基本内容的宪法,是孙中山在推翻封建帝制,创建民国的斗争中,吸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和中国古代任用官吏的考试、监察制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作为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的组成部分提出来的。它的基本要点是五权分立,即把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开,设立相应的五院,即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分掌五权,各自独立,各执其事,互相牵制监督。

五权宪法思想的突出特点:

第一,加强公民个人意识和权力意识的设想

孙中山先生主张在建构中国新的政治文化时应学习和引进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下列进步价值观和思想体系:1、自由平等观念。2、主权在民思想。3、分权学说。4、法治思想。同时他又告诫人们学习西方文化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切忌生搬硬套,崇洋媚外,全盘西化。他痛斥全盘西化的做法:“其故在不研究中国历史风俗民情,奉欧美为至上。他日引欧美以乱中国,其此辈贱中国书之人也。” i

孙中山先生的训政思想的“训”就是教导人民以西方先进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民主宪政意识和共和观念,使人们诼步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良成分,逐渐的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从而,为民主宪政的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第二,单独设立考试权

孙中山主张设置独立的考试机关,他主张通过考试限制被选举人,考试合格者才有被选举权。ii他主张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考试合格,方得有效。iii孙中山认为,仅有选举不能辨别一个人的才能高低,仅有考试也不能识别一个人贤与不贤,只有将考试和选举结合起来,通过考试辨其才,由选举判断其品德,这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至于“单凭选举来任命国家公仆,从表面看来似乎公平,其实不然iv”。在孙中山看来,考试权必须独立,任何人都不能干预和侵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考试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所以组织国家机构时,要专设一个考试部门,独立行使考试权。

第三,设立独立的监察权

孙中山提出的设立独立的监察权,是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的。“权力”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监督。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尚存差异的条件下,必须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权力”从没有监督到有监督,监督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监督权的独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孙中山通过对欧美政治考察敏锐的发现:“三权分立”理论在实行的过程中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而产生了很多弊病。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提出设立独立的监察权,主张中央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专门管理监督、弹劾国家官吏的事情。

二、五权宪法思想对当代宪政的价值

尽管我国现阶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孙中山所构想的五权宪法更进步、更科学,但对如何选拔干部,如何防止干部以权谋私和滥权渎职,仍然没有想出很好的办法。五权宪法设置的考试权和监察权思想当然不能完全照搬,但还是值得参考。至于五权宪法中人民当家做主人,国家官员为社会公仆的思想,以优秀的人才组成高效率国家机器,以选举和考试双重办法选择社会公仆的主张以及将罢免权赋予人民的良好愿望等,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法治国家,也不无借鉴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又说,“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v。

(1)用正确的公民意识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主权在民”的思想虽然不属于“五权宪法”的内容,但它是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基础。孙中山在《心理建设?孙文学说》中说:“夫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vi但是,在这当时地大且四分五裂、人口多且受封建思想影响严重的中国,这种“主权在民”思想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政治幻想。所以实现“主权在民”思想的关键不是在于理论上有多周详,颁布了多少法律条文,而在于如何唤起人民的公民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社会的主人。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得到发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辉煌。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积弊加上老一辈的革命家和领导人,思想还比较禁锢、保守,只有听命的权利,没有做主的意识。

然而新时期的青年的个人意识上升过高,对于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混淆,追求权利漠视义务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公民,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只享受权利不付出义务也是不可能的。

其表现是:首先,压抑了个体意识。儒家的人是“人伦之人”,是处于它所设计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它强调“三纲五常”,强调个人对社会、他人、国家或君主的义务,漠视个人的独立存在与权利。其次,缺乏平等的观念,压抑了个人的正当权利,使人们甘于卑躬屈膝,造成了一种奴隶依附性格。再次,过分提倡知足忍让。“儒家提倡知足忍让的初衷是劝导人们重视内心修养,在与人发生关系时尽量避免纠纷,从而维持内心的平衡,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知足往往导致欲望受到抑制,安于现状;忍让的背后常常是逆来顺受,是非不清。”另一方面,目前的新生代对于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的概念较弱,责任意识也很有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代都是漠视集体利益的,但是因为个别的个体引发的对集体利益的破坏还是存在的。对于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也让集体利益受到了伤害。在新生代逐渐取代“老革命”的年代,年轻干部越来越多的时候,放任个人权利,忽视履行义务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要搞好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使公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中间点。掌握权利不受侵害,履行义务为集体牟利。

(2)以独立的考试制度选拔领导干部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没有独立而健全的考试制度造成的最大弊端是“盲目滥举”和“任用私人”。我国应吸取这个教训,增加“考试权”,“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正的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官吏国务。”vii孙中山的这一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选择制度的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已基本成型,主要包括选任制viii、委任制ix、聘任制x、考任制等方式。《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考察对象的确定,必须经过民主的推荐,xi必须从获得多数人认可的人选中产生。由此看来,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中,民主的比重明显提高。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xii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体现。

但我国干部选择任用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客观准确、可供衡量和比较的考评标准,因而在选人用人中,主观印象、个人恩怨、利益关系等因素就不可避免地掺杂进来,导致选人不准、用人不当。而孙中山关于考试权独立的设想,恰恰是克服这一问题的一种途径。

我认为,考试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于公务员的定期考核应由独立的考试机关进行,逐级晋升职务的,也应该有相应的考试,对公务员及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也要有相应的独立的机关予以实施,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漏题、考试走过场,缺乏监督等等有待进一步解决。考试制度要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使之更加完善。

(3)建立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监督体制

我国现行的监察体制在形式上已相当完备,有执政党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人民政协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对象及各种监督主体本身,都处在一定程度的监督之下,但在实际的运行机制中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监督机制双轨制,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监督机构必须保持相对独立,监督主体的地位应当高于监督客体或至少与监督客体平等,这是实施有效监督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就腐败现象而言,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设有监察机构,各级党委都设有纪检机构,而且人民群众也可以对腐败现象揭发举报。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应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督机构在设置上不够合理。我国的监察机构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之下,纪检部门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之下,这种设置往往给行使监督职能带来一些困难:一是监督部门的制约作用受到局限,二是执法的独立性难以保证。作为监督机构,在它们查处某些腐败分子时,经常会接到来自上级领导的某些“指示”,这就使监督机构处于两难境地,因而也就很难独立严格地行使监督职能。xiii

从我国当前情况看,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这仅仅是措施之一。更重要的还在于真正建立起完善有力的监督机制,在严密的监督制约下,使干部不敢也不能滥用职权,谋取私利。xiv要做到这一点,孙中山监察权独立的思想很值得参考。作为我国目前的监督机构,也应该具有孙中山所设想的独立监察权。即监察和纪检部门不再隶属于各级政府和各级党委,而是由国家监察部和中纪委实行纵向领导,各级监督机构直接向上级监督机关负责,可以不受各级政府和党委干预独立行使监察权。所以,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如果能对监督机构的设置作适当调整,使之具有相对独立的监察权,就会使监督机制更为完善,从而使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分权制衡的改革是必要的,我认为,在目前监督机制有缺失的情况下,将监督机关独立出来是可行的,不受各级政府和党委的干预,只接受人民的检查。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长期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并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近现代政治家,孙中山从最初的崇拜西方文明,到后来结合中国国情、注重中西融合去思考中国的问题。孙中山批评了那种“不研究中国历史风俗民情,奉欧美至上”的错误倾向,并指出“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中山注意到中国民众素质低不高,但并没有因此而主张剥夺民众的民主权利。孙中山认为,“这个过渡时期不同于梁启超的开明专制,不能借口民众的智识低下,就拒绝给予他主人的地位。既承认其主人的地位,也考虑到其智识低下的现状……应有良师益友以教之。”孙中山的这种训政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很强的启迪意义,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改革。从如同孙中山所言的基于中国国情的“过渡时期”去评价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不管如何,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注释:

i 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444.

ii 郑淑芬.孙中山考试权、监察权独立的思想及价值[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

iii 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330.

iv 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391-320.

v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A].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12.

vi 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157.

vii 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326,319.

viii《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章第三十八条

ix《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章第三十八条

x《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章第九十五条

xi《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条

xii《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章第二十一条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6篇

1 独立思维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1独立思维的含义

独立思维,即学生个体不依凭他人,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强调“有个人意义”的、有创新的思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意义颇深。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接受并加工文字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主体用大脑进行独立地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学生的独特感受从何而来?它来自学生的独立思维,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特殊感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时,能进行独立的思维,大胆的创造。

1.2 学生的“独立性”

在初中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如下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3)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4)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3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从语文的教学目的来看,叶圣陶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已经把语文的教学目的说的明明白白。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很有限,毕业后要一辈子独立地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处处都依赖老师讲课,自己连一点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没有,走上社会以后很有可能寸步难行,难以立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确确实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迫切需要。

其次,从社会文化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也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善于独立思考,果断有主见,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格外受到社会的青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学习知识外,还要肩负着培养思想感情、促进人格发展等多种任务。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主动加强学生独立品格的培养,对新时期新型人才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

众所周知,独立性是人的品格特征,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特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建立主人意识

主人意识又称作主体意识,它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学生一旦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处处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逐步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主动克服困难,独立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如设计的作业和试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使他们从独立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如让学生用心理学量表进行自测,或训练学生完成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等。

2.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关键是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享有“参与”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步培养起学习的独立性。首先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在求知识道路上共同探索的朋友和同志。其次,他教学中要采取一系列民主措施,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倡学生与老师争鸣等。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化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激发主动精神

培养主动性是实现独立性的桥梁,要完成这项任务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增强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开端。

其二,自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语文教师应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稳定发展。

其三,创造性的提高。创造性是主动性的升华和飞跃,学生学习有了创造性,主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欢迎学生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义,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有帮助。

2.4教会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走向独立性的重要措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选择和借鉴各种学习方法时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就是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灵活性原则。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因此,再好的方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三是包容性原则。就是要博采众长,广纳百家,把各种方法中适合自己需要的积极因素优化组合起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2.5培养自主习惯

独立思考的意义第7篇

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理想的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德育教师除了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外,还应培养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

1 独立人格的基本定义

独立人格的意义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它要求个人对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不具有依赖性,能在对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也不依附于任何的现实政治力量,在参与政治时具有高度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心理学上,独立人格就是指个人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上表现出来独立于他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自我性。

2 培养独立人格对中职生的意义

中职生的生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二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因此,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由于中考失败未能顺利升入高中,或者家庭状况等原因,一些中职生往往比较敏感,学习懒惰,生活态度消极,甚至扭曲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理想,没有信念。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职生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通过德育教育,端正中职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独立人格,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国家的未来提供真正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中职德育课学生自主学习与培养独立人格的关系

面对中国教育的状况,很多人屡屡提出批评意见,认为中国的教育只是在批量生产读书机器,学生不习惯主动思考,思维不开放,千人一面,个性往往被压抑,独立性也不足。因此,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棱角被磨圆的过程,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最终被消弭。

面对这种批评,教育者应该主动思考这些弊端存在的原因并想出办法解决。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是否有这种问题的出现。在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首要点。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对应,它要求学生独立地通过使用分析手段、探索手段、实践手段、质疑手段、创造手段等来达成学习的目标,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与独立人格并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有许多相吻合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一致的目标。自主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求知与生活,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能适应社会。面对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面对同事,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面对生活,能有积极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生活、交往、工作、学习中具有进取意识、合作意识。而培养独立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观念、独立观念、合作观念、宽容共存观念等的培养。所以说,自主学习和独立人格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2)实施的内容具有共通之处。自主学习的核心表现是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积极、自觉、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独立人格表现在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个体能够独立进行思考、选择,并对社会存在有责任感,同时能追求真理与自我价值,拥有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和自我批判精神。在能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三方面,两者是共通的。

3)实现的手段具有统一性。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意义。而独立的人格就是要求个体在面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种问题上,能够主动独立地探求原因,勇于质疑,追寻真理,并通过自己理性、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稳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式。两者都要求自动探究,在采取的手段方面具有一致性。

4)实现结果的双赢。通过自主的学习,学生学会发现、探索以及创新,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统一了知、情、意、行,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观,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都能以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去面对。而独立人格培养的实现,不仅能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能力,还学会批判精神和道德责任感。在结果方面,自主学习与独立人格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终实现结果的双赢。

4 如何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4.1 应该拥有独立的意识

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在德育课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观点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样一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就会习惯有自己的观点。

4.2 应该拥有自主的能力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德育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搜索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展示成果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对观点的总结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养成。

4.3 应该拥有批判精神

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课的教学中来,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各自观点的方法开展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组织,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兴趣。而教师民主、宽容的教学态度,能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

5 结束语

在中职生的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人格的培养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德育教师应该详细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只有理清了关系,才能更好地对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方法做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刘瑞凌,朱香芝.关于中职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意义的再思考[J].管理专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