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生体育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6-15 17:18:16
中学生体育教育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1篇

体育;生命教育;关注健康

学者叶澜在1997年发出了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召唤,他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进行的活动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生命课堂,来展现生命的魅力,提高生命的质量。李曙刚等人认为民主型课堂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行为自然,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目标定向与课堂秩序容易达到高度。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一种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更加放得开,才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更加有益。本文从体育课堂组织和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研究。

一、体育课堂组织

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合理的课堂组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更需要课堂管理的一些方式的创新转变。本文从课堂组织的队形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管理、竞赛与游戏四方面进行分析、实践。

1.队形变化

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在选择队形时,不约而同采用 “横排站立(即四列横队)”。无论是上课队形、技术讲解、动作示范、下课队形等,“横排站立”似乎成了万能的队形。其实这种站队方式有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只考虑省时省力,却忽视了教学效果。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老师讲解示范,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清,看不准,很难领会动作要领。这样导致后排同学往前挤,难免出现推、拥等现象;另外这种队形太单调、死板,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合理的教学队形选择与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理,对于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体验成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发展综合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做到了相信生命,同时在合作中做到了尊重生命。在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生命也变得丰富精彩。例如在进行耐久跑12分钟定时跑的练习中,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自己安排训练方法和合作模式。在跑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体力不支的时候,其他同学给予鼓励,也能坚持到最后。

3.团队管理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管理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培养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促进他们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并最终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体育课堂管理中,也需要学生进行团队管理。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定期更换班级体育委员,实行小组合作组长轮换制,尽量安排到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体育课堂的管理中。这是对他们人生经历的一种锻炼,同时也会让他们意识到对生命的相互尊重。

4.竞赛与游戏

体育课堂中的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竞争通常是一种通过激励使自我得到提高的动机形式。课堂中采用小型竞赛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例如在进行快速跑的教学中,设置小型课堂竞赛,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每组选派选手参加比赛,其他同学作为拉拉队,给选手加油鼓劲;或者采用竞赛接力的方式,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力争第一。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也很乐于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体育游戏的方法和种类较多,如“瞎子走路”等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信任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受益。

二、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一位严者的角色,教师的一切指令都是正确的。而现行的教育则要求教师作为主导者来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离不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只靠教师的教导,而忽略学生的配合,只能让课堂失去活力,那就难以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与学的目的一致,双方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所以要建立好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既要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又要做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对待。俗话说“能者为师”,在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其掌握的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而随着瞬息万变的时代进步,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知识。石俊杰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表明了师生人际关系的三种形态,即亲密型、冷漠型、紧张型。可供我们借鉴。只有在尊重、合作、信任、热爱、敬佩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建立起和谐的课堂环境。

本文从体育课堂组织和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高效的生命教育体育课堂。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成就自我,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提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曙刚,杨洪涛,赵华恩.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环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2010(12)

[2]曾勇.高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4.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2篇

下面我浅谈一点“生本教育”在我的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学习生本教育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明白了: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丰富的主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再对学生加以激励、指导和引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快乐地学、做,就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

课前,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了解学生的思想、习惯、身体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选择好适合该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定好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法手段与学生的学法,以及在教法中预计好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个人认为这是上好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体育课,都采用室内课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教育。该课中,我把学生上体育课的常规全部进行学习,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如:室外课必须穿运动鞋;请假必须见假条;想发言必须举手;进出课堂必须给老师报告;准备活动跑步的速度、队形要求;训练速度时速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大胆培养和使用他们,让他们成为教师生本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并在实践课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和质量的提高。在实施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内容,让体能运动与趣味运动相结合,并适当做一些竞技运动,用以激发学生自觉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运用学生分组运动的办法,让学生先自己练习(体会、探究和讨论),再通过小组展示,让大家进行相互观察评价,也找出自己动作技术上的不足,然后通过我的点评,让学生再去修正他们自己的动作,直至自觉做好,达到要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学生进行相互交往和求奇、求新的欲望,也为学生大胆探究创造了条件。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而把较大的自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留给学生,同时还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要求,让学生不断检查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研究性学习成效。大多时候,教师起的只是引导作用,有时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运动,并不断地用语言去引导、启发、鼓励他们,对不同体质学生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调整,对不同特长的学生给其建议加(减)量、加(减)强度进行练习和技术动作的指导及要求,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充足运动和发展,还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个人的运动特长,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体育有竞技性较强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通过各种比赛展示他们的运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在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我的生本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生本教育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

因为每个学生的体质不同,不能用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大家,加入个体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每学期应该在开学给标准,期末给结果。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评价内容要看每位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程度;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两操是否认真;学习进步的幅度,在活动中和同学是否友好相处和合作等等,评价始终以激励为主,其目的是促发展,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3篇

【关键字】:体育与健康内容选择原则实践

【序言】: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形式多样的,因为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因此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与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探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由于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在选择内容上,只要能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教养财富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教育财富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隐性的教学内容;发展财富是指内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态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隐性的教学内容。

二、选择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三维健康观和客家体育的特点,以及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选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学习内容。

2.健康性原则。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以有利于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创新精神为原则。

.3.优先性原则。对那些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又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传统体育项目要优先选择。如跳绳、花样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技术简单、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项目,应优先选择到教学内容中。

4.主体性原则。学生不单是教学中的学习者、接受者,更是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选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依据,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练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为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

5.趣味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加强体能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如花样跳皮筋是在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趣味横生的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许多花样来,学生边跳边唱,充满了趣味性。

6.安全性原则。对一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如踩高跷、爬竿、弹弓等,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造和创新内容

改造和创新教学内容,要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创新、降低难度、简化规则等手段,从整体健康出发,创造出新的适宜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一)跑的教学内容的改造

跑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应把枯燥、乏味的竞技化的跑步改造为带有目的性、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如将短跑改造为各种奔跑游戏,弯道跑融进十字接力中,起跑改变为各种姿势的快速启动和各种躲闪练习,耐久跑改为各种追逐游戏或球类游戏(如更改规则和降低难度的橄榄球)等。另外,还要注意开发跑的多种育人功能,在实现参与目标、技能目标、健康目标的同时,关注心理和社会目标。

(二)跳的教学内容的改造

跳跃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它给学生带来了欢乐,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跳跃与游戏结合,淡化田径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规范性,在跳远和跳高的活动中,不以腾空姿势冠名,而是在跑动中自然地急行跳远和跳高,以发展跳跃能力为目标,在游戏中学习跳跃技术,如“开火车”“青蛙跳荷叶”等等,这样以跳跃游戏为载体,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三)投掷教学内容的改造

投掷项目对场地、器材有一定要求,除用纸飞机、自制保龄球、沙包等代替垒球和铅球练习投掷技术和力量以外,还可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情节进行教学,如原始人的围剿猎物游戏,具有时代气息的海、陆、空联合大演习(低、中、高三种投掷目标)等,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都可以大胆采用。

(四)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造

体操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改造这部分内容时应与生活实际和自救自护相结合。如各种滚翻的合理运用。也可以通过各种体操动作的组合(如钻、爬、翻越各种障碍等)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灵活性,提高生存能力。

(五)球类教学内容的改造

球类的基本技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有些偏高。而对球类运动的参与应是重点。改造此项教学内容时,应以游戏和比赛(可适当简化规则)为主,力求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简单的比赛规则,从而带动简单技术的教学,这对于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是很有益的。

五、精心选择,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体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精选教材

教材是实现新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材进行加工,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受到上体育课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快乐。运动学专家也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不同强度的锻炼项目,才能在运动中较好地完成心理锻炼。因此,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精选一些适应学生主体条件和各地方特点的教材,加强教材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的实践性,降低体育教材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

2.增加游戏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运动,它既不是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也不是控制严格的一般性体育教学和训练,它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游戏既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又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游戏过程中可让学生摸索或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使整个游戏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比赛氛围,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很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3.加强左侧练习

研究结果证明,人的左,右半脑的功能不同,左半脑与词语思维,逻辑分析等有关,执行着抽象思维的功能,右半脑与感性认识有关,执行着形象思维的功能。传统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以及讲课和考试等基本上发挥的是左脑的功能而忽视右脑功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左右半脑的协同活动,学会用全脑来思维,人的左右半脑才能获得均衡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体操项目中尽可能地利用左侧手,脚支撑,加强左侧手,腿的力量练习,利用左手做游戏等等,这就是体育运动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4.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的事情,而且也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与“不动”是课堂的核心。新的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怎样选择内容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版块中将一部分空间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肯定。

【结论与建议】:

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要将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放在突出的位置,健康的意识是我们对健康的一种理解、一种观念、一种追求。课程是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中学体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新的体育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应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有益于增进健康的。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自己感兴趣的,有利于自己课余时间使用的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从事体育锻炼必要的技能与方法,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与信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我坚信: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同行的协作,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使体育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

【参考文献】:

[1].徐亮.对快乐体育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教改前沿,2003(2).

[2].体育学科教育[J]08年1期

[3].体育与健康.广东科技出版社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4篇

学者叶澜在1997年发出了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召唤,他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进行的活动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生命课堂,来展现生命的魅力,提高生命的质量。李曙刚等人认为民主型课堂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行为自然,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目标定向与课堂秩序容易达到高度。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一种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更加放得开,才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更加有益。本文从体育课堂组织和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研究。

一、体育课堂组织

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合理的课堂组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更需要课堂管理的一些方式的创新转变。本文从课堂组织的队形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管理、竞赛与游戏四方面进行分析、实践。

1.队形变化

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在选择队形时,不约而同采用 “横排站立(即四列横队)”。无论是上课队形、技术讲解、动作示范、下课队形等,“横排站立”似乎成了万能的队形。其实这种站队方式有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只考虑省时省力,却忽视了教学效果。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老师讲解示范,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清,看不准,很难领会动作要领。这样导致后排同学往前挤,难免出现推、拥等现象;另外这种队形太单调、死板,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合理的教学队形选择与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理,对于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体验成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发展综合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做到了相信生命,同时在合作中做到了尊重生命。在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生命也变得丰富精彩。例如在进行耐久跑12分钟定时跑的练习中,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自己安排训练方法和合作模式。在跑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体力不支的时候,其他同学给予鼓励,也能坚持到最后。

3.团队管理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管理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培养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促进他们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并最终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体育课堂管理中,也需要学生进行团队管理。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定期更换班级体育委员,实行小组合作组长轮换制,尽量安排到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体育课堂的管理中。这是对他们人生经历的一种锻炼,同时也会让他们意识到对生命的相互尊重。

4.竞赛与游戏

体育课堂中的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竞争通常是一种通过激励使自我得到提高的动机形式。课堂中采用小型竞赛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例如在进行快速跑的教学中,设置小型课堂竞赛,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每组选派选手参加比赛,其他同学作为拉拉队,给选手加油鼓劲;或者采用竞赛接力的方式,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力争第一。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也很乐于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体育游戏的方法和种类较多,如“瞎子走路”等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信任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受益。

二、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一位严者的角色,教师的一切指令都是正确的。而现行的教育则要求教师作为主导者来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5篇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体育素质;终身体育

一、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的以传授体育技术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偏重于学校体育近期效果,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游离于社会体育之外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这个大教育工程的发展,也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要通过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不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掌握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即终身体育能力以及坚持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意志品质等的体育素质。

二、体育素质教育的含义

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抵御疾病素质。体育素质是发展整体素质的物质基础,提高体育素质有助于发展品德素质和才智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体育素质教育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锻炼为手段,促进人的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等素质形成的教育。根据体育素质的结构和作用,体育素质教育可分为三大类: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三、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1.确立符合体育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新型的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品德、意志和行为看成统一体,通过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活动机制,对人全面培养,旨在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体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克服以往普遍存在的“重育体、轻育心”和“重技术、轻思想品德”的弊端。体育教育要从“育体”向“育人”方向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到全面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上。

2.完善以培养体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

体育教学是通过动作技术学习,传授运动技能,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体现于动作术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的多寡。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兴趣为先导,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应该突出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三育”教学放在为培养能力服务与基础教育的方法途径层面上,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将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向纵深。教材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实用性、多样性、时代性、实效性,使学生既要发展身体,又要掌握那些现代生活最必需、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要求去选择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全面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化教育

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强调的个性化教育,正是从学习者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从体育学科动作技术学习的特点出发,应强调体育学习的体验。尽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体验不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应提倡“快乐体育”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说得最多、最关心的是“传授”,“教技术、教动作”,生硬僵化的技能教学一直占上风。体育教师应着重于设计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兴趣浓厚的练习。在练习中贯穿较多的思维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即时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提高课中的运动强度。为了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应加强将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以有利于提高长期从事体育活动和健身的积极性。

4.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教育的终身化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终身体育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未来人才的优势,学生以后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都与终身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体育培育学生的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

体育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机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地从事科学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态状态、身体姿势及体育动作能做出判断,具备调整改进锻炼方法的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5.加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建设

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对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目标,还要与家庭、社会(社区)相联系,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也是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增多,家庭和社会也要分担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主,以家庭、社会体育为辅的一体化模式。就如有人用数学等式“100+0=50”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样,学校教育若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强身效果好,生理负荷适中,欢悦和谐,自由度大,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内容,必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白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刘汉生.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

3.张维理.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简论.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6篇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教学训练,还是运动实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种群体活动,在教学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具备某一种角色,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不但要遵守运动的方法和相关的规定,还要参与竞争对抗,实现在竞赛中取胜的目标,这种具有社会性的群体活动,具备竞争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良好的品德,促进人格的形成。

2人格的涵义

人格的涵义具有广泛性,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各方面因素,具体来讲是区别于他人,一成不变的特有品质。自身素质与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其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大。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意义重大,从身体素质方面讲,学生还处于生长旺盛阶段,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健壮学生体魄,促进健康成长,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良好的人格,从思想和能力方面讲,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是祖国的未来,从事工作后必须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模拟社会,应对各种挑战,接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痛苦考验,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互相团结的精神。体育教育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

3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3.1促进学生树立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

中职学生是当前我国社会中非常活跃的群体,对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非常的关注,关心着校园文化建设。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竞技项目不但具有挑战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学生对这些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完全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学生可以在参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总之,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自己将来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进而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更好的塑造人格。

3.2提高未来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

完美的人格能够保证在遇到激烈的竞争和外部巨大的压力情况下对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能够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计划和行为进行及时修正或调整,能够对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平衡。中职体育教育的体育项目中,最为体现的就是团队之间激烈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能对机体、思维等产生刺激,体育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疏导等各种因素相互结合,就会对学生带来综合体验,学生就能在体育项目的实践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对外部的抗压能力,进而平衡自己的心理,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中激烈的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3.3理性面对成败得失

在中职体育教育过程中,虽然学生运动项目的竞技胜负与竞技体育比赛的胜负相比没有那么残酷,但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心理体验。在进行完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成败得失观的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正确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理性的成败得失观,逐渐提高学生能够客观面对事情成败得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能够在成败得失中总结分析的良好习惯,进而塑造学生自信坚强的人格。

3.4树立集体观念

很多体育项目都是团队之间的比赛,每个成员都是集体团队中的一名,只有团体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大家才能一齐体验胜利的喜悦。中职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为集体而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优良品质,能够在比赛中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集体的力量,个人的成败得失与集体紧密相连,进而树立学生集体观念,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3.5提高法律意识

体育教育中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与竞技裁决公平、公正、合理,无论任何人必须遵守比赛规则与要求,否则就会被惩罚。在体育项目的竞赛中,参赛选手必须遵守规则,不能我行我素、恣意妄为。中职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强,通过参加项目竞赛,会知道做事必须遵守规则要求,规范自己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在竞争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逐渐塑造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良好品质。

4结束语

中学生体育教育第7篇

学校虽然在培养体育专业生和竞技体育上成绩有些突破,但学生健康状况下降了,体育老师感到更茫然:体育课怎么上?上哪些内容才是同学们喜欢的?本人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

1、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梦想。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这,家长、学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也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更是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2、体育锻炼给安全让道。

3、学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4、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

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宣传力度相对不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饮食结构相对不够合理,卫生保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6、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由于网吧的不规范管理,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已经成为学生近视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7、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教法单一、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显然,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家长有责任,体育教师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因此,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说该由谁负责。但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有责任,就可以谁也不负责任,而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建议

1、学校要加强组织力量,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体育教师应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在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

2、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获得健康体质与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干预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自觉行动,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

3、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在教学内容上,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组织注意分模块式教学,分男女教学,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5、家、校减压,还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让素质教育在我校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