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景观建筑装饰(合集7篇)

时间:2023-06-12 16:09:37
景观建筑装饰

景观建筑装饰第1篇

(一)坚持景观设计要素的统一性原则

分析优秀的景观建筑作品,统一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它有较强的秩序感和气势,对景观建筑的个性表达具有统领作用。如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景观建筑群,中国工程院王小东院士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统一性原则,从纷繁芜杂的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中寻找创作源泉,没有孤立地理解色彩、符号、样式、细部构造对景观建筑的重要意义,而是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民族与宗教文化等形成这些景观建筑要素的根源开始研究,在创作过程中着重吸收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景观建筑设计要素,注重功能对景观建筑设计的主导作用,设计出了形式与功能相符、布局灵活多变、几何形态多样、光影变化丰富、磨砖对缝质感强烈的大巴扎景观建筑群。

(二)形态样式设计要不拘泥传统而优于传统

很多设计师把传统奉为经典,为了达到所谓的风格,一味地追求“民族样式”,致使装饰杂乱,格调不高。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对此进行了探索,他在主持设计库车新城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时,从功能性规划、“形式语言提纯”到景观细部设计都进行了认真的考量,使此次设计最终成为了新疆干旱区城市探索景观现代化之路的典范。如在对北门和西门出入口进行设计时,注重表现历史与民族文化,从维吾尔建筑装饰图案中提取了一些符号;平面布局上以自然与几何相结合的形态为背景,注重新老城区边界的自然过渡与衔接;在景观设计方面,注重对传统要素的重新设计,与现代材质和工艺相结合,协调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侧重民族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和生态性。这些都是他不拘泥于传统而优于传统的表现。

(三)重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在景观雕塑中的创新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雕塑的表达方式、空间形态、功能作用和材质选择均有了显著变化,它不再是点缀和装饰,而成为了主角,变为了一种表达思想、追求情感诉求、公众参与的崭新景观。但新疆内的雕塑发展仍受传统雕塑的影响,创作理念上基本以纪念性和叙事性为主,造型上仍以传统题材、客观写实、历史再现为主,空间上仍是追求封闭型的自足空间,与周围环境关系微弱,隔绝空间意识很强,同构空间效果较少。雕塑以独立存在的方式与周围景观要素之间的连续性和相融性难以显现,公众参与的认同感缺失,场所精神难以表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艺术是相通的,因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与景观、建筑、雕塑有很多共性,所以同一设计思想也可以运用到它们之中。弗兰克•盖里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这种解构主义设计手法,能让细节特征充分表现出来。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的组成元素同样具有典型特征,几何元素、植物元素、文字元素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应重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对其进行解构设计,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发挥其最本源的艺术价值。

(四)细部设计与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有机结合

细节决定成败,一定程度上景观的细部设计与景观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没有细部设计,景观就显得粗糙,不耐看,缺乏深度,我国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就细部设计而言,南方私家园林优于北方园林。在进行细部设计时,如果景观要素没有历史、地域与民族文化底蕴,则徒有功能与形式,会让人缺乏认同感。景观细部设计是衡量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标准之一,细部设计能体现出设计师的综合素养、经验以及对设计的深度理解。景观细部包括形态样式、材质肌理、构造工艺、比例尺度、审美特性等的综合性表达。大巴扎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利用本地质朴的耐火红砖,通过磨砖对缝的工艺对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进行解构、重组、构成,最终实现了装饰形式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

二、结语

景观建筑装饰第2篇

紧紧围绕“打造亮点、改善环境、建造精品,建设全省第一景观大道”总体目标,坚持“整体高水平设计、单体突出个性特色、节点打造亮点、现代科技一流”原则,按照“统一组织、分类实施、分级负责、节俭实效”要求,对沿街建筑物外立面进行集中整治装修,提升路整体景观容貌。

二、整饰内容

按照《市路沿街建筑外立面整治装修方案设计》要求,对沿街两侧163栋既有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整饰。其中:重点改造标志性建筑物10栋,整修改造重点建筑39栋,适度改造建筑质量较差或使用年代较长的建筑物70栋,清洗建筑物44栋。

三、工作时限

标志性建筑:月日前完成施工图设计,月日前完成整饰工作。

重点建筑:月日前完成施工图设计,月日前完成整饰工作。

一般建筑:月日前完成整饰工作。

清洗建筑:月日前完成清洗任务。

四、职责分工

(一)各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具体组织和推动实施工作。

(二)市财政局负责整饰工程资金的落实、审核和支付工作。

(三)市规划局负责整饰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和与产权单位对接提供技术指导;负责在建楼宇整饰的督导工作。

(四)市建设局负责组织指导整饰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工作。

(五)市住房保障局负责居民住宅楼整饰工程的安全鉴定。

(六)路沿街建筑外立面整饰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升级的综合协调和督导工作。

五、相关政策

(一)居民住宅整饰。沿街居民住宅整饰资金列入市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计划。各区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对辖区内需要整饰的居民住宅进行综合整饰。市景观办负责按照评审报告审定的金额及时拨付资金。

(二)公建楼宇整饰。对重点标志性建筑装饰项目,市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对于其他一般性的整饰项目,按照“谁的产权谁负责”原则,根据规划设计要求自行出资整修。各区政府负责督导协调,工程完工后由市景观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三)省直单位公建楼宇整饰。由各区政府督导实施。路建筑外立面整饰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与省直机关沿街既有建筑物外观整饰指挥部办公室协调联系。

(四)资金补助。所有整饰项目的方案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和预算编制费以及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的各重点整饰项目的管理费、监理费,由市财政资金负担。

六、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路沿街建筑外立面整饰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局副局长担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城管局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规划局副局长、市建设局副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长、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省会服务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成员有区副区长、区副区长、桥西区副区长、区副区长。

办公室内设六个工作组。其中:

综合协调组:负责路景观大道沿街两侧建筑物外立面整饰的组织推动、监管、验收和协调调度工作。组长由兼任。

规划设计组:负责组织设计单位高水平完成路景观大道沿街两侧建筑外立面整饰施工方案;负责协调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现场衔接;协调设计单位现场解决设计问题。组长由同志担任。

施工管理组:负责对沿街既有建筑整饰项目的施工管理、指导和监督;对施工质量、安全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出现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组长由同志担任。

资金保障组:负责筹措、落实沿街既有建筑整饰项目资金。组长由同志担任。

房屋安全鉴定组:负责组织整饰工程建筑物结构的安全鉴定工作。组长由担任。

公建建筑整饰督导组:负责路景观大道沿街两侧公建建筑物整饰的督导协调工作。组长由同志担任。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督导。为强力推进沿街建筑整饰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承担任务的同时,积极督导和密切配合各区、各产权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市政府部门领导包区责任制,市城管局副局长王建国同志分包区,市规划局副局长杨若威同志分包桥西区,市建设局副局长杨立众同志分包区,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长肖香宝同志分包桥东区。各区政府要把整治任务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做到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充分动员沿线单位的积极性,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确保按时完成综合整治任务。

(二)强化施工管理。各任务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整饰工程项目管理,及时督导检查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各任务单位要严格按照审定施工图纸组织施工,严禁随意变更整饰方案,降低整饰标准。对财政资金补贴的整饰项目,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派驻项目管理(监理)单位;对自筹资金的整饰项目,由各任务单位自行委托监理单位。各任务单位选定施工和监理单位后,要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由施工管理工作组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监管和督导。

景观建筑装饰第3篇

关键词:建筑外观 装饰改造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Q17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简介

华南快速干线(三期)建筑景观装饰工程项目位于广州北环高速和北二环高速公路之间,东西向贯穿白云区和天河区,东起华南快速二期干线的春岗立交,西接佛山南海的广和大桥,全长约17.6公里,是广佛都市圈的一根主动脉,是广佛同城化的重要纽带。本工程沿线布置两侧有建筑的部分约15.4公里长(西起广清高速东延线500米,东至石陂隧道),设计区域内的建筑可分为小区住宅、民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厂房建筑、混合建筑群、临时建筑等,以民居建筑和厂房建筑为主,部分建筑直接与道路临近,经过民居密集区道路两侧设有塑料隔声屏。

二、总体现状情况分析

项目前期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华南快速干线(三期)建筑外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外立面均较为脏乱、陈旧;户外广告牌设计凌乱,违法违章的居民自建楼较多;部分楼顶存在加建建筑;建筑外立面窗台防盗网不规范,飘蓬较为凌乱;沿线各种电线、电缆等管线交叉错乱;室外空调机摆放随意混乱;部分建筑坡屋顶屋面陈旧;沿线建筑均未考虑统一的夜景灯光设计等情况,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物外观形象和立面效果。

道路沿线农民自建房较多,均为一栋贴近一栋的“握手楼”,且样式陈旧,无统一规划,整体效果较差;沿线高速路噪声和灰尘较大,影响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沿线建筑外观现状照片

三、主要指导思想及改造原则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管理、迎接亚运会、促进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整治环境、美化家园、促进发展”的工作要求,对建筑外观进行综合整治。

主要改造原则是:一线建筑优先的原则;尊重现状功能,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沿线道路景观原则;坚持经济、绿色设计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将现代生态理念与道路沿线自然景观、人居景观的整饰结合改造,以此为契机带动沿线第二、三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达到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综合升级的目的。

四、建筑景观装饰设计改造方案及措施

1、厂房建筑——重点整治

这类建筑外墙为水刷石、油漆,破旧残缺饰面剥落严重,且外观脏乱不堪。主要改造方案及措施为:修缮、粉刷翻新外立面;规范空调机、飘蓬、防盗网设置;一线建筑增设平改坡工程。

改造前的照片改造后的效果

改造前的照片改造后的效果

2、民居建筑——重点整治

这类建筑外墙均为外墙砖饰面完好,建筑不规整随意布置公路两侧,空调机布置凌乱,管线布置混乱,部分存在乱搭乱建现象。主要改造方案及措施为:清洗外立面、统一更换门窗,规范空调机、防盗网设置,局部增设围墙、利用植物美化和遮挡立面效果,另外一线建筑增设平改坡工程。

改造前的照片改造后的效果

3、外观完好的建筑——简单整治

这类建筑外墙均为外墙砖饰面完好,建筑较为规整统一,但空调机布置凌乱。主要改造方案及措施为:清洗外立面、规范空调机机架增设防护罩、规范防盗网设置、一线建筑增设平改坡工程。

改造前的照片改造后的效果

4、规范整理架空管线——重点整治

现状沿线存在很多管线架空,对建筑外观影响最大,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外立面整治的重点内容。因此,改造措施是对于有条件的架空管线尽可能下地整治,不具备下地条件的进行统一横平竖直处理。

5、临建、违建整治——重点整治

对于公路两侧的临时建筑和违法建筑,建设单位联系协调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进行拆除,并进行绿化美化工作。

6、建筑天面清理——简单整治

清理建筑天面违法加建的临时建筑,清扫天面垃圾等杂物,有条件的天面尽可能进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7、统一规范改造沿线商铺广告招牌——重点整治

对沿街商铺招牌的高度、大小、颜色、材质进行统一规范。

8、重要景观地段建筑屋面美化及坡屋顶改造——重点整治

对于沿线重点景观地段的建筑屋面上杂乱或者违法搭建的建筑物,难以短期内清理或拆除的情况,采用广告牌进行围蔽处理;对有条件的平顶屋面进行坡屋顶改造,有利于节能和景观效果的统一;对荷载、防水等因素具备的建筑屋顶进行绿化美化,对不具备承受一定荷载的建筑屋面采用对土壤厚度要求不高的佛甲草进行绿化或者采用仿真草美化。

9、统一规划增设沿线建筑外观泛光照明光亮工程

对沿线重点建筑、关键部位、标志性建筑、围墙、绿化等分类进行泛光照明和光亮工程设计,增加城市美轮美奂的夜景效果。

10、其他重点整治的包括增设隔声屏、围墙、施工工地遮蔽、功能性构筑等。

五、建筑景观装饰材料色彩选择

1、色彩定位

根据现状建筑外观色彩的效果,考虑主体色彩与沿线建筑总体色彩相协调,并结合广州市以灰黄色为城市主色调的色彩规划,本项目色调选择以深浅灰色、深浅咖啡色、米黄色为基本色调,白色为点缀色。

本项目主要装饰材料:外墙采用涂料以白色、米黄色为主;铝塑板以灰白色为主;坡屋顶合成树脂采用橙红色为主色调。

2、平改坡屋顶材料

平改坡屋顶材料主要采用橙红色合成树脂瓦,屋面平改坡工程原则上保留原来平屋面的排水系统,坡屋面的排水系统采用外天沟排水方式,坡度为25—30度,连续面积较大的屋面增设老虎窗。老虎窗是平改坡工程中重要的装饰内容,兼顾美观的同时解决坡屋面检修通道及屋顶采光和通风的要求;老虎窗的位置宜与原有建筑或阳台相对应或有规律设置,并采用白色通风百页和清水玻璃相结合的设计形式。

老虎窗 平改坡效果

景观建筑装饰第4篇

一、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背景

据相关统计,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现有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总计810余家,从业人员约30000人,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业利润10%―50%,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5000元不等,皖江示范区集中了安徽省70%的环境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皖江示范区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需求量大。 2015年,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2300人,到2016年达到35800人; 其二是亟需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皖江示范区最紧缺的设计人才是: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合肥、芜湖双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市已跻身于“国家园林城市”,环境设计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因此,加大景?^、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皖江示范区景观相关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群(原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创办于2003年,2008年被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综合试点专业。本专业初创伊始即开始推行“引企入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制作流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等形式,以项目带动教学。2010年开始,本专业根据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平台,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行“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已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本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布情况及项目承接类型如表1所示。

二、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目标

学院结合皖江示范区及学院实际情况,考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定位为“立足芜湖,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以景观、

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董事会制校企共建的服务实训基地[1],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以“建筑景观设计院”、“创新工坊”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承接及参与项目运作等途径拓展社会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项目化”教学方式,各实训室导师在教学中以设计院为项目承接平台,以工作室为责任单位,把工作室所承担的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环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真实项目、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探索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职业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为抓手,透过贯穿三年的职业素养培养[2],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三、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依托“创新工坊”和“设计院”,扎实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3+2+1”阶段递进式教学。其中,建设建筑景观设计院,以企业化的模式运营管理,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工作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工作室实战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细分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掌握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岗位核心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力度,打造具有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用开发、师资培训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凝练

学院建立与“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生产性、研究性、综合性、集成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集专业课程教学、企业项目制作、对外社会培训、原创艺术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流程化、管理企业化(如表2所示)。

(二)“设计院”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探索“校中企”建设,在现有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成立建筑景观设计院,注册法人,探索董事会制管理运营模式,以设计院为平台对外承接社会服务,拓展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业务,在承接社会业务同时对内组织项目化教学,承担实习实训[4],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在整合各工作室及创意工坊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院平台的业务绩效。将设计院建设成为集设计、施工、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功能优化、配置合理、省内领先的校内设计院。

(三)“创意工坊”平台建设

参照建筑景观设计院商业管理模式,下设工艺研发、产品加工、业务处理等部门,重点涉及材料工艺、产品造型、施工工艺、装饰美化、工艺品设计等领域;以两个定制中心为基础,推进产研并进、厂校结合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包括:视觉传达、动画设计、产品造型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产业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全天候进入创新工坊进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兴施工工艺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品、公共艺术品的创新研发和加工制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建设

以实训基地(设计院、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推行创意工坊教学,开展真实项目驱动的小组训练,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业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推动,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五)“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实训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蒂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设计研发、施工工艺制作的业务联系与沟通。同时利用该平台本校实训基地产品概念,进而实现网络业务接单,拓展设计院与工坊的项目来源,进一步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实训学生在一院一坊中完成设计概念、设计图纸、设计咨询、装饰材料造型前期的工作,后期通过该平台自己设计作品,实现了“互联网+设计”的新型谈单模式,预计该网络平台每年可以给实训基地提供50个项目。

(六)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建筑景观设计院现有人才,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团队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争取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团队中,以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带动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小组,以设计院承接的真实项目为创新训练内容。创新小组承担社会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小组负责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小组通过参与设计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锻炼团队自身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创客及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建设

在教学课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根据大一至大三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另外,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依托学校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带着设计作品进行创业实践。[6]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八)教材及网络实训教学资源建设

以编写的工学结合教材、内部讲义为主要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训相结合,依托MOOC/SPOC建设,加快创建核心课程互动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本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视觉传达、动画设计等相关专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以动画、视频、图片、交互课件等多种形式在互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企业合作,结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编写与生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庭院景观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家居空间设计》、《园林制图与识图》、《项目制作》等教材及内部讲义若干,在工学结合的实训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完成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指导性教材及配套资源。

景观建筑装饰第5篇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4-0073-04

一、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背景

据相关统计,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现有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总计810余家,从业人员约30000人,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业利润10%―50%,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5000元不等,皖江示范区集中了安徽省70%的环境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皖江示范区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需求量大。 2015年,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2300人,到2016年达到35800人; 其二是亟需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皖江示范区最紧缺的设计人才是: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合肥、芜湖双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市已跻身于“国家园林城市”,环境设计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因此,加大景^、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皖江示范区景观相关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群(原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创办于2003年,2008年被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综合试点专业。本专业初创伊始即开始推行“引企入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制作流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等形式,以项目带动教学。2010年开始,本专业根据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平台,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行“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已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本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布情况及项目承接类型如表1所示。

二、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目标

学院结合皖江示范区及学院实际情况,考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定位为“立足芜湖,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以景观、

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董事会制校企共建的服务实训基地[1],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以“建筑景观设计院”、“创新工坊”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承接及参与项目运作等途径拓展社会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项目化”教学方式,各实训室导师在教学中以设计院为项目承接平台,以工作室为责任单位,把工作室所承担的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环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真实项目、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探索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职业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为抓手,透过贯穿三年的职业素养培养[2],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三、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依托“创新工坊”和“设计院”,扎实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3+2+1”阶段递进式教学。其中,建设建筑景观设计院,以企业化的模式运营管理,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工作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工作室实战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细分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掌握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岗位核心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力度,打造具有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用开发、师资培训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凝练

学院建立与“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生产性、研究性、综合性、集成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集专业课程教学、企业项目制作、对外社会培训、原创艺术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流程化、管理企业化(如表2所示)。

(二)“设计院”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探索“校中企”建设,在现有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成立建筑景观设计院,注册法人,探索董事会制管理运营模式,以设计院为平台对外承接社会服务,拓展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业务,在承接社会业务同时对内组织项目化教学,承担实习实训[4],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在整合各工作室及创意工坊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院平台的业务绩效。将设计院建设成为集设计、施工、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功能优化、配置合理、省内领先的校内设计院。

(三)“创意工坊”平台建设

参照建筑景观设计院商业管理模式,下设工艺研发、产品加工、业务处理等部门,重点涉及材料工艺、产品造型、施工工艺、装饰美化、工艺品设计等领域;以两个定制中心为基础,推进产研并进、厂校结合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包括:视觉传达、动画设计、产品造型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产业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全天候进入创新工坊进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兴施工工艺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品、公共艺术品的创新研发和加工制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建设

以实训基地(设计院、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推行创意工坊教学,开展真实项目驱动的小组训练,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业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推动,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五)“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实训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蒂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设计研发、施工工艺制作的业务联系与沟通。同时利用该平台本校实训基地产品概念,进而实现网络业务接单,拓展设计院与工坊的项目来源,进一步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实训学生在一院一坊中完成设计概念、设计图纸、设计咨询、装饰材料造型前期的工作,后期通过该平台自己设计作品,实现了“互联网+设计”的新型谈单模式,预计该网络平台每年可以给实训基地提供50个项目。

(六)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建筑景观设计院现有人才,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团队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争取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团队中,以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带动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小组,以设计院承接的真实项目为创新训练内容。创新小组承担社会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小组负责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小组通过参与设计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锻炼团队自身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创客及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建设

在教学课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根据大一至大三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另外,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依托学校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带着设计作品进行创业实践。[6]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八)教材及网络实训教学资源建设

以编写的工学结合教材、内部讲义为主要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训相结合,依托MOOC/SPOC建设,加快创建核心课程互动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本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视觉传达、动画设计等相关专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以动画、视频、图片、交互课件等多种形式在互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企业合作,结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编写与生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庭院景观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家居空间设计》、《园林制图与识图》、《项目制作》等教材及内部讲义若干,在工学结合的实训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完成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指导性教材及配套资源。

四、结语

总之,通过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重视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牢、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设计人才,最终实现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在设计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0(12):20.

刘永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11):151.

吴昊.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6.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 [J].美术教育研究,2010(12):20.

陈d;黄瑞.高职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5(12):15.

吴钦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人才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20.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ncerning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G Zhi-yong, ZENG Xian-guo, YANG Xing-sheng

(Department of Arts and Designs,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景观建筑装饰第6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装饰;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建筑装饰设计

1、构思与布局

园林的建筑装饰多以园林小品为主,其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能对事物进行简单地模仿,要寓情于景,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其构思和布局的设想要结合建筑装饰的实际情况,布局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其位置的设置可以根据相关的设计原则来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景观,环境,水体以及建筑等等。游人的观赏顺序和视野的广度都应该是建筑装饰设计所考虑的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园林的建筑装饰要体现出自然和人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构思和布局上,需要设计师们更加重视,找到灵感,最大限度的体现园林的艺术感。

2、比例与尺度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空间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主要依据,正确的尺度关系应与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和环境相协调。建筑装饰中园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艺术意境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应取决园林小品与环境配合的实际需要。园林小品设计需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远把握与环境内涵和韵味相适应的比例关系,产生协调之美,取得神与形的完美统一。

3、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质感是决定园林建筑装饰最终艺术感染力的关键要素,两者在表现上具有双重属性,并相互影响。利用好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依托其产生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

4、多样与统一

园林建筑装饰设计要与总体规划的艺术风格相协调,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自己的风格,统一但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应因地制宜或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多样与统一的前提。

5、功能与技术

园林建筑装饰绝大多数均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在园林小品设计中除满足装饰要求外,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其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技术是设计的前提和保障,设计也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实施性。

二、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前景

1、人性化

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逐步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导向,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加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园林更加体贴、亲近和人性化,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如公园座椅、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设计更多考虑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2、生态化

当前,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建设,对公共设施中的园林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石材、木材和植物等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在设计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求园林小品尽可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衔接,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3、艺术化

园林建筑装饰是城市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展现地方文化历史和服务群众游憩生活的功能需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现代园林小品设计手法应更加个性化、艺术化,并需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表达方法,更加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如2004年第五届深圳园博会金奖作品――“武之魂”郑州园,通过设置嵩岳晨钟、石锁兵器陈列架等园林景观小品,通过艺术手法予以展示,取得了较为理性的景观效果。

4、综合化

园林建筑装饰很少以单一个体出现,大多具有综合性功能,并能够与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近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设立的国庆大型立体花坛,就充分体现了园林小品的综合化发展趋势。新型的立体花坛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将建筑、结构、绘画、雕塑、植物、音响、照明等相关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创新使用,展现出了独特而新颖的景观效果。

5、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互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园林小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的日益繁荣,不少园林设计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以至在园林立面装饰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以简单的材料堆砌的园林装饰作品。为艺术而艺术,为设计而设计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品越来越多,这使得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品位在低水平重复的设计环节中难以提高。若要改变这种态势,一方面要加大对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承园林建筑装饰中的优秀艺术成果。一方面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敢于重新利用、更新改造,进而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

世界建筑文化精深博大,无论是中古时期的“和谐崇高”,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对装饰价值的互辨,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优秀成果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各个历史时期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优秀的园林建筑设计师,首先要以学习本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为创作起点,这是形成自身风格并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与此同时,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重新利用、更新改造、创新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就要加强国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园林设计师要了解国际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和具体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创造灵感、提高审美情趣,才能设计出更具价值的园林立面装饰作品,才能丰富和发展世界园林装饰文化。

景观建筑装饰第7篇

关键词: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艺术;装饰纹样

武当山道教建筑虽然地处偏僻、深处山中,其中的“宫”形制的建筑大都采用等级很高的建筑规制,“皇帝敕造”以及后世的多番修葺很好地体现元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的主流艺术风格和最高工艺水平,紫霄宫、太和宫、南岩宫以及一些大型道观这些代表性宫观建筑能较好地留存也是给我们大量提供了关于纹样研究的考证依据。

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纹样在不同艺术载体上的表现、

1.建筑构件装饰纹样

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构成这个艺术品的各部分零件,也是帮助艺术表现形式走向特定风格的元素。任何风格的建筑装饰艺术都是紧紧根据建筑设计形式来的,建筑装饰纹样也是伴随着各个建筑构件的设计要求而产生的。通过对文献史料的查阅以及实地考察发现,建筑构件纹样的载体主要为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山中的宫观建筑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木构架,在建筑装饰中木雕装饰运用最为广泛,木雕装饰纹样多柔和流畅,细腻繁复,且木雕形式多样。浅浮雕内容多为自然山水、草木花卉这些清净素雅的纹样,施于如门窗这种整块大面积板料上;深浮雕多施于柱状建筑构件上,特色纹样题材为有连续性情节的八仙人物故事、真武升仙传说等,以长横幅或多篇幅的形式装饰在在木架结构宫观的檐廊、梁枋等这些有实际功用的区域。一般宫观建筑在门厅设置木雕装饰,虽要体现道家风格,纹样取材也会根据建筑类别或等级而各异,如紫霄宫大殿木雕为体现“皇权为先”,一般多为象征至高无上的龙凤、天马、牡丹、云气纹等内容的复合纹样;而太和宫皇经堂则多以透通雕如神灵图腾、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翎毛花卉等题材以体现道教思想与风骨。由于与其他道教建筑存在地域差别,武当建筑石雕、砖雕体现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独特精妙且卓尔不群的装饰艺术特点。如南岩天乙真庆宫建于地势险峻处,装饰风格上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质朴美感,其整体为石雕仿木结构,全青石雕琢的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纹样多呈拙朴的重复几何形;琼台观也依山而建,玄妙险峻,其的外部装饰也多为精细花鸟纹样,以呼应层峦叠嶂的美景。石雕砖雕装饰纹饰简练古朴,匀称厚重,在其他宫观建筑外观构件上极其普遍,几乎随处可见:须弥座、外部护栏之上,折枝琼花、凤穿牡丹运用较为频繁;屋脊、屋檐则多雕刻二方连续卷草纹的边饰;外墙砖雕则多以折枝花角隅纹样装饰四角,或以完整的牡丹花适合纹样装饰在中心。在武当宫观建筑中,很多情况下石雕纹样起到的不仅仅装饰主体的作用,它们体现着整个建筑的形、神、气、韵。

2.建筑室内装饰彩画、建筑彩绘纹样

武当山宫观建筑中描绘在不同部件或墙体的小型彩画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有充满地域特色的,如南岩宫以真武修仙故事、永乐宫古均州武当山八景等为主题创作的系列彩画;另外就是表现传统文化题材的,如紫霄宫内涉及传统典故的图案如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这些彩画中的图案有些是根据文化历史、地域民俗、地域宗教等背景进行开创性的艺术创作,有的是根据传统图案内容进行艺术表现上的细致改良,其中图案纹样创作风格则延续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精髓,且艺术形式又各具元明清不同时代的特色。另一类型绘画技术――建筑彩绘的运用充分能体现“大岳太和”“皇帝敕建”的大气,多运用富丽堂皇色彩施于藻井、柱头、斗拱、雀替等部件之上;纹样取材根据建筑类别的异同而各异,但多用在供奉玉皇、真武等高级别殿堂,强调等级,纹样以龙、凤为主,旋子彩绘纹样变化形式不多,趋于程式化,色彩运用极其浓郁丰富,显得光彩夺目,给人以富丽奢华、威严神圣的心理感受。

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纹样类别特征分析

1.经抽象变化的自然纹样

自然景物纹样一般在古建筑装饰中没有主题,常用来做陪衬性纹饰,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概括形成为单独形式或连续形式的纹样,我们所见的武当宫观建筑中,忍冬(卷草纹)、琼花(折枝花)、牡丹(宝相花)、云气纹运用最为广泛,它们取材于自然,演变于数载,然后留存于现世,体现了从明代起既追求韵味又要求形式的装饰风格。如武当建筑上雕刻的各形态的卷草纹,已经完全摆脱南北朝时期高度概括的拙朴感,取代的是装饰性更强的变形方式,粗细线条的对比变化,转折处圆润流畅,表现出极强的生动姿态。这类抽象变化的自然纹样在古建筑中繁复华丽,极富变化,即使以边饰的形式出现,也令人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2.赋予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

我国的建筑装饰纹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吉祥的内容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明清两代广为盛行,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龙戏游云纹、凤穿牡丹纹、狮子牡丹纹这些题材象征神灵、权威,从寓意上说是要体现“皇权神授”的帝王地位,用来代表神圣、喜庆和至高无上;从审美上来讲这类型纹样除了细节精美巨细,还要在自由模式中呈现最大气,最稳重,最严谨的美感。所以在运用这类纹样时,设计者在艺术的创作中就会对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进行过于完美地表现,最大限度的使其变形、增减而达到均衡的分布,形成严格对称的适合格局。另外这些宫观中还不乏明中后期才出现的偏于写实风格的如仙鹤游云,四君子这些凸显道家风骨的纹样则一方面喻示着道家的清静无为,一方面隐含着吉祥祝福的涵义,他们则不作适合纹样设计,不作特定范围安排,用生动的形态、柔和的线条来表现和谐的形式和悠远的意蕴。

3.武当道教文化影响下的图腾纹样

作为皇家道场的武当山,各宫观实质上遵从原始的设醮祈福、祝寿、还愿之用,在各个方面充分体现道教信仰和传承的精髓。八卦图这种含有博大精深的“道”义与“道”理的标志性图腾纹样就自然而然地渗入到各种设计中。在武当宫观建筑中运用八卦的形式较多样,如八卦干支纹、八卦星象纹、八卦双鸾纹。它作为一种最具道教内涵的装饰纹样,在建筑中被浑然天成的嵌入装饰内容之中,如紫霄宫以及琼台观等建筑的藻井雕饰有二龙戏珠纹样,但其图案中心的“珠”就被圆形八卦纹所取代,在传统的吉祥寓意中调和出道教色彩。抑或是将草木花卉、鸟兽鱼虫的纹样适合在八卦图形之中,形成体现太极阴阳的适合纹样。这些八卦纹阐释着道家追求自然平衡,阴阳调和的参修境界。再有就是体现“太和”武当尊真武的地域性道教文化,供奉真武的宫观的外场或门厅一般都会装饰石雕“玄武”――真武大帝的真身。玄武纹,隐喻北方之神,即龟蛇组合纹样(早期也为乌龟纹),这类纹样一方面表现了地方民俗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后世玄武信仰的长期流传。

4.关联于神话和传说的人物故事纹样

明清建筑人物故事装饰纹样的运用已发展到“檐下多神灵,砖石镂戏文”的广泛程度,在武当宫观装饰中譬如同八仙人物(包括衍生出的暗八仙),二十四孝这类元代以前已有文人记载编撰的传说故事,至明代才将人物形象定型化的这类图案纹样设计最为精妙,运用最为广泛。它们在建筑装饰中符合整体的审美要求,还体现了古人特有的文化精神,从民俗的角度可以从这些纹样解读出很多信息。这一类型纹样在武当建筑装饰纹样的艺术造型中最为精美,艺术成就上最为突出。还有一类叙事类的人物故事纹样在特定的场合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武当尊北方之神“真武”,真武修仙的传说从头到尾都披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如紫霄宫、复真观等建筑内部就设置有多幅小型的装饰彩画,描绘净乐王子历经四十二年修仙得道飞升的故事情节,在整个室内设计中有装饰之用,而更多的则是传递和承载信息。

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纹样的美学意蕴

1.形象之美

武当建筑装饰纹样中的自然内容纹样最能体现创造者的审美情趣,不仅仅有山水风景等场景性的描绘,亦有大量虫鸟花卉纹样的选用,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题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每种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从内容上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且无论是从花草造型的生动刻画,还是从珍禽瑞兽的各种形态表现,纹样所体现出来的是明代比较成熟的纹样装饰风格和程式化的创作手法。纹样外形轮廓十分简单明了,刻画的手法生动形象,线条或粗狂或细腻,再安排疏密得当的具体细节分布,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虚实相间的手法运用,图与地的关系处理,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修养与造诣,也以一种合适的“度”表达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情绪和愿望。

2.装饰之美

纹样的首要属性就是要满足其装饰的特点,艺术的门类有很多种,装饰艺术作为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刻都在改变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武当宫观建筑的装饰纹样也不例外,众多的装饰纹样首先是为了装饰美化建筑主体而存在的,工匠们为了使得各建筑构件更加美观,为了使得道观的气势更加宏伟,设计并创作了这些“三雕”和彩绘艺术作品,其纹样布局,布置手法等都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群记录历史的道教建筑,更是当时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记录。其中装饰纹样的创作大多生动写意而又简洁朴实,有着独特的装饰美,施于雕砖石、木材这些特殊载体而产生出特有的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装饰图案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即体现出一种秩序,又富有变化,有别于平面装饰,显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3.意境之美

到了明代,经济的发展、世俗的社会使人们更加偏爱吉祥如意、富贵长寿等世俗化的意愿,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多多少少都表现出长生不老、吉祥富贵等含义。在武当山宫观建筑的装饰纹样中,很多也体现出这一点,用仙鹤来代表长寿,用龙凤来代表统治者的威严和地位,用暗八仙来代表吉祥如意,用花草植物来寓意幸福美好,用道教典故来表达道教教义。这些纹样不仅仅可以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通过形象的纹样造型,可以让人们在内心体会到很多寓意深刻的感悟。同时,武当山宫观建筑装饰纹样作品中以传统孝道、民族情结等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也大量出现,追求修身养性,得道修仙的同时,弘扬和继承我们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其中的装饰纹样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诫人们要崇尚民族,遵从孝道,热爱生活等,将这些理念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在这里,将纹样的形式、内容与意境三者很好的融合于建筑装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