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教案步骤(合集7篇)

时间:2023-05-25 17:36:38
体育教案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第1篇

一、导学案编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其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不能因为导学案的应用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所有导学案都应以教学实际为基准,根据教材内容,课时需要进行合理编写。

(二)迎合学生兴趣

导学案要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掌握教材内容。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案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增加导学案中的趣味性,通过情景营造、故事情节设定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融入生本思想

现代教育不再一味凸显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融入生本思想。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考虑,并有侧重的关注个体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导学案的制定。

(四)把握学生差异

我国小学教育仍以大班制为主,在进行大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关注度的不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经常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上的差异。所以把握学生间的差异也是制定导学案的关键。一定要保障导学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并能够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制定策略

(一)第一课时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确定教学重点,增加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针对性。

在对该步骤进行实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听取各小组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步:指明授课方向

该步骤的目的是确定授课重点,减少课堂授课的盲目性,便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应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确定梳理规则,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进行问题的消化,如果小组内部能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一带而过,如果小组内部无法独立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适当给予侧重。

第三步:感知课文内容

该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对学生的思维给予启迪。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朗诵、阅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新学习的课文。并在课文朗读完成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具有提问价值的课堂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思考,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脉络。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随堂测验,并根据测验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为下一课时的展开作准备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本次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下一课时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预习任务。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除了由教师进行评价外,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对评价的角度给予进一步的丰富,增加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二)第二课时

第一步:做好预习总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安排之后的课堂授课。

该步骤主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以实现,教师的工作就是搜集学生的讨论意见,明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困难。

第二步:引导学生探究

该步骤的目的是提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该步骤在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制定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就问题进行小组探究,便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进行课堂讨论

该步骤的目的是活化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并鼓励各组同学将探究结果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判断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一些完善性意见。

第四步:对学习情况评价总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所学进行巩固。

体育教案步骤第2篇

一、义务教育学校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承担责任

《意见》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可以从事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按照一般的界定,主体可以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即是权力。在此意义上,义务教育学校拥有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主体对其行使权力的结果是否承担责任依赖于其获得权力的方式,那么义务教育学校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的呢?

《意见》从两方面规定了绩效工资的范围。其一,规定了绩效工资的构成包括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具体分为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其二,规定了实施绩效工资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可见,奖励性绩效工资只能是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的津贴、补贴和奖金。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从法律上而言,绩效工资全部来自于政府财政。同时由于义务教育学校在法律上已经被剥夺了作为法人应具有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不可能属于民事权利。现代国家的公权力包括三类: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权力只能由特定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司法权力只能由司法机关行使。义务教育学校不属于上述主体的范围,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属于行政权力。

根据我国大陆的行政法理论,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方式有三种: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由于义务教育学校不属于行政组织的范畴,因而不能通过行政组织法规定的方式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权力的方式是行政授权还是行政委托,可以根据二者在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和获得行政权力过程中的状态方面的差别来判断。在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方面,行政授权要求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是法律、法规、规章的直接规定或特定的行政主体的授予,而行政委托要求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是行政主体的依法委托。在组织获得行政权力过程中的状态方面,由于行政授权是一种单方行为,授权方授予被授权方行政权力不必征得其同意,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状态是被动的,而行政委托是双方行为,委托方必须征得被委托组织的同意,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状态是主动的。由于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权力的依据是《意见》而不是某一行政主体,并且其在获得该权力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表达其同意与否的机会,可以断定,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权力的方式是行政授权。作为行政授权的结果,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同时其行使该项权力的效果归属于自己,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学校需要对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负责,如果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将受到行政处分。这也说明,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对学校而言非常重要。

二、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意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两个方面的规定均存在问题。

1,实体上,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主体错位

“分配办法由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意味着,在义务教育学校层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内容由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由义务教育学校内部领导班子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规定,既与现行法律规定冲突而不合法,又与现代法学理论不符而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如果说此款由于对“其他行政管理”的规定模糊而没有明确规定校长的职权范围的话,《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则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拥有对义务教育学校事务做最后决定的权力。在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决定者应该是校长而不是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

民主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民主决策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决策的必然要求。但是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通常包括校长、副校长、各机构或部门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等),规模较小的义务教育学校只包括校长和副校长,规模较大的义务教育学校除上述几类成员之外还包括年级组组长。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并没有家长代表、社会人士,即使教职工,由于我国实行干部年轻化政策,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也很少包括50岁以上的教职工。可见,由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并不能充分反映法律的民主价值,而且此制度设计与我国“官本位”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容易助长官僚作风,可能使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合理意见得不到采纳。

2,程序上,必要步骤缺失和公开程度低

简单地说,法律程序是法律主体做出法律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和顺序。在步骤和顺序的关系上,顺序是表征各步骤发生先后的概念,在此意义上,步骤更为重要。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顺序。以具体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意见》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规定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征求教职工意见一一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公布批准后的分配办法。这是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完整的步骤,在这些步骤中,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步骤只包括征求教职工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根据程序理论,主体制定规定或做出重大决议一般应遵循征求意见、提出方案、审议方案和决定方案四个步骤。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也应该遵循此四个步骤,因为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决定环节。虽然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拥有批准权,不经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的批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不能发生效力,但是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对象是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首先是义务教育学校内部决定的结果。具体而言,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应该做到:让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提出意见并将意见收集在一起;在整合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方案;各主体审议提出的方案是否充分反映了各主体的意见;在审议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决定。《意见》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过程中缺少了提出方案和审议方案两个步骤,集体研究决定步骤将提出方案、审议方案和决定方案三个步骤简化为一个步骤。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在征求教职工的意见之后即进入集体研究决定阶段,由此可能造成的结果是,由于缺少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审议而导致集权的产生。

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过程中保证教职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着重要作用,而教职工充分表达意见的必要条件是将与绩效工资相关的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教职工知情的前提,教职工只有知道了相关信息才能够参与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讨论并提出意见。《意见》仅规定将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之后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开,并没有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过程中将相关信息公开。教职工如果对批准后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不满意,只能通过申诉等事后救济途径进行救济,从而增加了救济的成本。

三、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制度设计

1,建立校务委员会的决定模式

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是义务教育学校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直接涉及教职工的经济利益。如果教职工感受到分配办法的内容不公平时,其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会采用不同的反应方式恢复公平,而多数恢复公平的办法都带有破坏性,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不利。在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各步骤中,决定分配办法的方案的步骤直接影响到分配办法内容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步骤。那么,应该由哪一主体作为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方案的主体呢?

可以选择的一项制度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由其作为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主体。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校务委员会并不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的校务委员会,二者在设立条件和功能方面均存在根本差异。前者是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设立的义务教育学校机构,该机构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决策机构,后者是只有满足义务教育学校规模较大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才需要设立的机构,该机构仅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审议机构,不能决定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事项。之所以采取此种制度设计,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保障教职工参与决策权的需要。有学者在研究了美国部分学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之后,认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并接受这样的事实:没有教师参与设计的改革方案,无论其形式多么完美,事实上是难以行得通的”。参与可以分为以知情权为内容的参与、以表达权为内容的参与和以决策权为内容的参与,以决策权为内容的参与是最高层次的参与。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决策机构的校务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校长、教师代表、工勤人员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等,他们可以通过校务委员会实现各自参与义务教育学校决策的权利。教职工参与义务教育学校决策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职工参与决策使得义务教育学校的决策权处于分散和均衡的状态,从而保证管理人员、教师和工勤人员在绩效工资方面的利益形成真实博弈。

弥补教师代表大会的功能虚化。《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涉及教职工直接经济利益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本应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使教职工的意见得到充分反映,但是现行校长负责制过于强调校长权力的制度性缺陷使教师代表大会“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已经实行绩效工资的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决定权基本由校长一人行使,教职工的意见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少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甚至出现了教职工完全没有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发表意见的权利意识的极端现象。

2,增加必要步骤和提高公开程度

正当的程序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根据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关系的法理,程序正义有助于实体正义的实现,正当的程序有利于保证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内容的公平。另一方面,就程序正义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心理产生的影响而言,根据美国学者约翰・蒂伯和劳伦斯・沃克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的研究,“程序正义对于当事人对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密切的影响,即使结果对他们不利”。由此可见,正当的程序可以增强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认可度,为分配办法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体育教案步骤第3篇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高等数学教育应用探究

加涅(R.M.Gagne)曾指出,教育的关键核心问题就是教会学习者思考,学会运用理性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当前教育的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在思维,培养学生思维与问题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高等数学作为高校教育中一门课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一门科学,它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枯燥的、乏味的、困难的,而其现实意义也难以体现,对于高等数学教育者来说,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数学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实践探索中理解高等数学的真正内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遍开展,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发展?结合各种信息技术,通过问题化教学设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改革路径,它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以及思维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情境及思维空间。

一、研究意义

教育改革发展至今,问题化教学设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有普遍应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如大学教师科研任务重、高等数学内容较复杂较晦涩、教学课时的限制等)影响造成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还较少运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化教学设计,能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展示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它解决更多的问题,高等数学教育就要本着教会学生学会并应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问题化教学设计能为实现其教育目标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

在CNKI数据库搜索有关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以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搜到文章35篇。文章多数是从高等数学教育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并没有理解教学设计的真正内涵,或者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策略探讨等)。多数文章对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也不全面,只是从知识的角度论述,研究如何能达到有效的系统化内容的教学设计,目的是教授学生更全面知识,也有文章涉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的培养,却没有教学设计方案。只有个别文章(如《自助式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中的实践》)有针对地阐明实践的步骤方案、评价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目前,高等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多数滞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上,并没有真正从全局把握,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要完成高等数学教育循序渐进的改革发展,不仅要对其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都形成先进的思想理念,而且要把这些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方案中。目前对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多数研究并没有深入到教育内在实质的变革,要完成实质改革就要求教师对教育技术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自然的教学设计的思想理念和实际操作流程。本文以《定积分及其应用》为设计案例,阐述在高等数学教育中运用问题化教学设计的思想理念及操作流程,希望能对各位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问题化教学设计

问题化教学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问题化教学设计来完成对其教学过程的确定。它是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学习的持久深入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对教育实现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辅助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了许多高效的教学模式,问题化教学设计正是以关注教育问题为出发点,用精心设计的各种学习问题来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在问题化教学设计中适时地运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方式完成教学过程,谋求在整个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来支持和提升教学的效果。

实质上,问题化教学设计是以丰富、优良的教学问题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问题的视角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化建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设计教学。

问题化教学设计系统分解图[1]:

问题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育者要根据设计问题的理论及操作流程,完成丰富、优良的问题设计,设计中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通过增强学习过程投入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下,在学习活动的互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建构。布卢姆(Bloom,B.S.)从1948年开始构想教育目标的分类,把以培养人为核心的所有教育目标综合归纳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高等数学教育除具有科学教育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运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数学理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审美等方面的教育目标,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学生基本素质,并且从中观层面上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问题化教学。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应用问题化教学设计,要适当以各种信息技术作为设施环境、教和学的工具、资源载体和评价手段等。

三、问题化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关键是把握教育目标,体现其各方面的意义与价值,这就必须立足于主题单元来设计教学。通过中观的教学分析,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及效果的评价标准,设计丰富、优良的问题集,再根据问题构建各项活动专题,从而把问题分散到各个活动中,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下面本文作者为《定积分及其应用》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案例阐明问题化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一种改革的途径。基于问题化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等数学的课堂中,提高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首先完成主题单元的目标及内容的分析,如下所示

教学活动中运用到的信息技术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数学实验室和各种数学软件工具等。

根据主题单元目标及涉及内容,完成问题设计,把问题按照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分类,设计时要明确问题所对应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根据定积分的教学大纲要求及数学教育的目标,现将主体单元的问题设计如下: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针对学习问题的各个学习活动,设计了主题单元规划图如下:

本文作者以活动专题1(图:活动专题一)和活动专题5(图:活动专题二)为例。

两个专题的具体教育目标:

活动专题1是通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学的能力;利用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指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总结培养其创新的能力,使其理解科学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与不定积分的区别;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活动专题5是要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微元法,以及微元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学生课前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课上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解释,使学生明确哪些问题可以用定积分来解决;通过教师讲授微元法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使用微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通过学生探究定积分在物理、经济等领域中的应用,熟练掌握用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步骤,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通过学生的操作计算,掌握数学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活动专题的概念图。

活动专题1(图:活动专题一)的具体实施步骤:

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学生讲演、讨论,教师总结讲评,教师讲授部分内容,学生课外总结、复习、练习。

步骤1:课前为学生提供部分参考教材及参考文献;提出相关问题,令学生课前思考;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教师给予一些网络帮助指导。(视学生自身素质基础设置方案)

步骤2:课堂上学生讲演收集资料,提出自己见解;

步骤3: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步骤4: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学结点评;

步骤5: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解部分课程内容;

步骤6: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教师布置课外作业。

活动专题5(图:活动专题二)的具体实施步骤:

课前学生思考分析,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讲授案例,学生练习,学生操作计算,在学生成果展示后教师总结点评,学生课外收集案例、练习。

步骤1:课前教师提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探究思考,收集信息;

步骤2:课上教师讲授微元法的方法步骤及其可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3:学生讨论总结;

步骤4:教师讲授案例;

步骤5:学生练习,操作计算;

步骤6: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步骤7:学生课外收集案例、练习。

两个活动专题中第一个已经在课堂中实践,通过教师的教学总结及学生的作业分析,以及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8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学的能力增强;93.6%学生树立对数学科学的正确认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的缺乏,学习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例如90%作业没有创意,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控制没有处理好,课堂时间分配不完全合理等。第二个活动专题由于条件限制还没有完全得到实践,但是本文作者及单位同事立足于小型的数学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其中部分教学工作,发现有一定的积极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数学实验室的限制,如果有相应适合的学习网站作支撑,则能更好地促进学习效果。基于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需求,作者及其同事考虑设计一个结合课堂的同步式教育网站,在网站中学生可以随时作数学实验,并讨论相关问题,也将有多个其它专业课教师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理论及技能的发展所需的数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相应的要求及建议。

四、结语

体育教案步骤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学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5-02

一、导学案编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其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不能因为导学案的应用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所有导学案都应以教学实际为基准,根据教材内容,课时需要进行合理编写。

(二)迎合学生兴趣

导学案要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掌握教材内容。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案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增加导学案中的趣味性,通过情景营造、故事情节设定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融入生本思想

现代教育不再一味凸显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融入生本思想。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考虑,并有侧重的关注个体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导学案的制定。

(四)把握学生差异

我国小学教育仍以大班制为主,在进行大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关注度的不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经常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上的差异。所以把握学生间的差异也是制定导学案的关键。一定要保障导学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并能够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制定策略

(一)第一课时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确定教学重点,增加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针对性。

在对该步骤进行实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听取各小组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步:指明授课方向

该步骤的目的是确定授课重点,减少课堂授课的盲目性,便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应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确定梳理规则,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进行问题的消化,如果小组内部能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一带而过,如果小组内部无法独立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适当给予侧重。

第三步:感知课文内容

该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对学生的思维给予启迪。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朗诵、阅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新学习的课文。并在课文朗读完成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具有提问价值的课堂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思考,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脉络。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随堂测验,并根据测验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为下一课时的展开作准备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本次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下一课时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预习任务。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除了由教师进行评价外,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对评价的角度给予进一步的丰富,增加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二)第二课时

第一步:做好预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安排之后的课堂授课。

该步骤主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以实现,教师的工作就是搜集学生的讨论意见,明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困难。

第二步:引导学生探究

该步骤的目的是提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该步骤在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制定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就问题进行小组探究,便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进行课堂讨论

该步骤的目的是活化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并鼓励各组同学将探究结果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判断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一些完善性意见。

第四步:对学习情况评价总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所学进行巩固。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外,还要关注学生小组协作情况、探究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就当前教育发展趋势而言,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等是现代教育的主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应将创新放到首要位置,积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借助导学案的作用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性化和现代化。

体育教案步骤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教机职字[2009]267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8-02

1.引言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与改革,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6十2”基本原则:原则中的“6”指的是:①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月标;③项目任务载体;④能力实训;⑤学生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指的是: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设计应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职业活动素材、《课堂教学方案》编制等基本内容,重点是项目教学过程控制和职业活动训练素材。

对于专业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可以是项目、案例、模块、任务等,而对于基础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则可以是活动、问题等;另一个是载体呈现的内涵,对专业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可以是设备、现象、零件、产品等,而基础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则可以是观点、知识等。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而设计的最终体现——教案,则主要是职业能力训练和知识认知的过程控制和行为引导的设计。

3.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3.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甚至包括拓展能力即素质目标)。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必须以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并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并设定可展示的成果或具体的检验参数。确定知识目标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3.2课堂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课堂目标需要通过它去实现,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它去激发和驱动,课堂成绩考核需要以它为依据,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应切合学生专业方向,具有实用性、典型性、新颖性、可检验性和趣味性,还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拟使用的训练素材,并对实施步骤、方式、场地、设备及工具、安全事项、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

4.教案格式参考样式

4.1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时间:……分钟)

点名考勤,提问复习上次内容,作业的检查(书面作业讲评、思考题口头回答)

4.2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①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分钟)

板书:(本次课的标题)……

讲述(或提问或讨论):(在实际工作或职业岗位上、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某个(些)问题、需要分析、处理、解决什么问题)引导语:(导入实例1的语句)

②步骤二:引入(时间:……分钟)

课件演示(或板书):(实例1)

学生讨论(分组或集体): (分析、剖析实例1,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教师归纳:(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引导语:(转入实际操练的语句)

③步骤三:操练(掌握做……的初步/基本/单项能力、技能,)(时间:……分钟)

方法、手段、学生、活动: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第一步……知识点1:

第二步……知识点2: (表示重点)

第三步……知识点3: (表示难点)

说明:

可以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演示和模仿,也可以完整地演示和模仿。

学生模仿可以集体进行,也可请1,2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示范性演练,或单个学生操练与集体锤炼相结合。

从操作中引出知识点,但先不要强调,重点是操作能力、技能。

引导语:(转入深化步骤的语句)

④步骤四:深化(加深对知识和基本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实例2 ……

实例3 ……

实例4 ……

说明:在实例1的基础上 改变参数、结构、形状、形式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知识、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语:(转入归纳步骤的语句)

⑤步骤五:归纳(知识和能力) (时间:……分钟)

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先由学生讨论总结能力和知识点 教师再归纳)

板书:(或播放课件) 能力1 知识点 1

能力2 知识点 2

能力3 知识点 3

说明: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引导语:(转入训练步骤的语句)(表示重点 表示难点)

⑥步骤六:训练(巩固 拓展 检验) (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点评

训练项目1(成品分析 改进创新)

训练项目2(改错分析 反面认识)

训练项目3(独立设计 创新设计)

训练项目4(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单项或综合)

训练项目5(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

⑦步骤七:总结(时间:……分钟)

教师讲述或用提问方法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4.3第三部分:布置作业(内容、要求、规范、时间) (时间:……分钟)

教案格式参考样式(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25302.htm 46K 2009.1. 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2007.清华大学出版杜,北京.

体育教案步骤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及区委十届五次全委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爱岗敬业、执政为民”教育活动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一)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团结力和战斗力,提高班子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时间安排

按照区委有关安排,我*严格按照全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安排进行。整个活动时间为半年。其中,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为3个月,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集中学习教育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具体安排如下:

集中学习教育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时间大致在1月中旬至3月中旬。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进一步深化“爱岗敬业、执政为民”教育活动和全面完成学习动员阶段前的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1月14日--1月24日)

一、进一步深化“爱岗敬业、执政为民”教育活动,传达贯彻区委开展先进性教育有关会议精神,组建开展先进性教育领导机构,确定人员,落实责任,草拟本单位工作方案。(1月14日--1月20日)

二、召开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邀请督导组领导、入党

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参加,由*主持大会,*做报告,支部书记*讲具体安排,党员代表发言,督导组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动员大会,要让每一位党员充分增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月24日)

三、搞好宣传活动:制定标语、设置*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定期上报信息。(1月24日--1月28日)

第二步骤:搞好学习培训。(1月24日--2月28日)

这一阶段安排40个学时的学习,以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

具体学习安排见附件。

同时,在此期间,参加*活动,与结对帮扶对象*村党支部党员群众进行一次座谈学习,开展一次调查研究,面对面征求一次意见,办一件好事实事。

第三步骤:写好学习心得。每个有书写能力的党员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副处级以上现职党员领导要不少于5篇,其他在职党员不少于3篇,退休党员不少于2篇。读书笔记交计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督导组抽查。(1月24日--3月20日)

第四步骤: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围绕提高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开展大讨论并结合极为工作实际情况,列举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3月20日--3月25日)

第二阶段:分析评议。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分八个步骤。

第一步骤:广泛征求意见。(3月25日--3月30日)

1、召开座谈会(分别征求市*领导意见和部分区级部门、镇街、企业的意见)、个别谈话、发放意见表、设立公开电话、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征求服务对象对党组织、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步骤:开展谈心活动。(3月30日--4月10日)

1、党组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谈心,班子成员之间也要相互谈心。

2、支部书记必须与每个党员谈心,党员之间也要相互谈心。

3、督导组组长与单位主要负责人谈心。

第三步骤:撰写党性分析材料。(4月10日--4月15日)

1、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和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对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等,总结自己今年来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自己在大局意识、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个党员都必须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2、支部书记审阅支部委员及每位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并提出明确意见。

3、党组负责人审阅党组成员及支部书记的党性分析材料并提出明确意见。督导组组长审阅单位党组负责人的党性分析材料。

第四步骤: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4月15日--4月20日)

*支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逐个进行相互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邀请督导组领导、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参加。

第五步骤: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4月15日--4月20日)

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以及个人民主评议的情况,每个党组成员要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召开*领导班子2009年度民主生活会,并邀请督导组领导参加。

第六步骤:支委会对每个党员形成评议意见。(4

月26日--4月27日)

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根据民主评议的综合情况、征求到的群众意见,由支委会集体决定,慎重做出对每位党员的评议意见。

第七步骤:向党员反馈评议意见。(4月27日--4月28日)

党支部向每个党员反馈评议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支委成员或先进党员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结对帮助,促其改正。

第八步骤:通报评议情况。(4月28日--4月29日)

党支部以会议、文件、公示等方式向本单位全体党员、职工群众通报党员评议的情况。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大致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1、针对存在问题,分党支部和单位机关分别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整改内容、整改时限及效果。(5月1日--5月10日)

2、每个党员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认真自我剖析,制定整改措施。(5月1日--5月10日)

3、每个党员的整改措施经支部委员会审查同意;党员领导干部的整改措施经督导组审查同意。(5月10日--5月15日)

4、每个党员根据查找问题,做出整改承诺。(5月15日--5月20日)

第二步骤:认真进行整改。(根据查找问题情况,短期、长期结合)

第三步骤:向群众公布整改情况。(5月20日--5月25日)

第四步骤: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评选表彰对象,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并予以公示。(5月25日--5月31日)

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

集中学习教育阶段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大致在5月底至6月底。

第一步:检查整改情况(5月底-6月30日)

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整改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进行整改。

第二步:建章立制(6月1日-6月15日)

研究制定和落实“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的长效机制。

体育教案步骤第7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案;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24-03

任务驱动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建构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自主学习体系。

一、高职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又称为教学计划,是教师在制定全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教学方案可以把一些教学问题系统化、条理化,为教师制定教学进程表和填写教案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要做好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业务,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安排等。同时,还要掌握教学方案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课时安排、教学器具、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小结(或布置作业)等。

(二)驱动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具体操作。“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首先,任务的提出要具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同时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其次,任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再次,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

(一)PDCA的原理与特点

PDCA循环也称戴明循环。其是一个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ion)”四环节构成的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PDCA循环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其二,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其三,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四个阶段是相对的,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四,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在处理阶段,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并把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

(二)课程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

以《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为例,简述在教学循环过程中如何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PDCA优化过程可分8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强调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发掘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条件。以《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方案的前期实施效果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学团队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总体方案由课程教学团队拟定,其他部门协调配合。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调查、自由式调查方法。

步骤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教师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现有教师队伍人员素质不高,选拔不出更优秀的教师;没有教师选拔任用的合理通道;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没有对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教师授课中发现的问题没有给予及时反馈与修正等。从学生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学条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设施不完备等。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调研分析,《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基础较差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包括: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要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在《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时,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调研的深入,结合调研结果,更新教学内容。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改过去在普通教室上课的做法,改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优化教师素质结构。高职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五是改革教学方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经过新一轮的循环,根据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结果,《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较以前都有了明显提高。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组织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组织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

步骤八,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总之,高职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提升,从而使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鹤兰.PDCA循环法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6(3):78-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