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28:29
财务职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首席财务官特征; 薪酬水平; 显著相关

一、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及其特征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第一项“重要提示”中,法定有这么一项提示:公司负责人XXX、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XXX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XXX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以此为根据,本文认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是指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他既有可能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也有可能是分管会计工作的副职领导、甚至正职领导。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第一项“重要提示”中的“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本文选择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特征包括首席财务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包括职称级别和职称类别)、在高管人员中的职务排位、是否持有所在公司的股票以及所在公司的上市地点、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10年年度报告中的第五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和第二项“公司基本情况”。

二、样本来源和样本数量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共有2 153家,其中沪市891家,深市1 262家。截至2011年4月30日,披露2010年年度报告的公司共有2 100家,其中沪市887家,深市1 213家。在2 100家披露年报的样本公司中,有44家首席财务官信息没有在高管信息范围内进行披露,本文予以剔除;此外,本文还剔除了薪酬为0或没有披露薪酬的公司64家,最后取得的样本数为1 992家,其中沪市826家,深市1 166家。

在摘取首席财务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以及是否持股等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使得各项特征的样本数量不完全一致。根据信息披露情况,本文最后得到的样本数量为:薪酬样本1 992家,性别样本1 992家,年龄样本1 990家,职务排位样本1 992家,学历样本1 146家,职称样本723家,是否持股样本1 980家。

三、样本分组和研究说明

为了研究首席财务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是否持股以及公司的上市地点、所属行业、所在地区是否对其薪酬水平构成影响,本文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对样本进行如下分组:性别分男、女两个组;年龄分0-35岁、36-45岁、46-55岁、56-70岁四个组;学历分大专(含以下)、本科、研究生(含硕博)三个组;职称按两个维度来分组,按职称级别分初级(含以下)、中级、高级三个组,按职称类别分会计系列、其他系列两个组;职务排位分1-3位、1-6位、1-9位、1-12位、1-15位、16位以上(含16位)六个组;是否持股分是和否两个组;公司上市地点分沪市和深市两个组;公司所属行业分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等22个组;公司所在地区按中国内地的行政区划分为31个组。

其中,由于各家公司的高管人数不完全一样,原始职务排位的可比性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本文将原始职务排位换算成标准职务排位,换算的公式为:原始职务排位÷高管人数=标准职务排位÷平均高管人数,标准职务排位=(原始职务排位÷高管人数)×平均高管人数,其中:平均高管人数=样本公司高管总人数÷样本公司数。

在摘取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是否持股以及公司上市地点、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等信息时,由研究人员直接从各家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中的第五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和第二项“公司基本情况”逐个摘录,然后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并经过多次的查证和核对,过程严谨,数据可靠。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2010年的人均薪酬是38.57万元,其中,男性人均薪酬比女性人均薪酬高出7.06万元,高出的比率为21.21%。通过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在高管人员中的平均标准职务排位得知,男性平均标准职务排位是第11位,女性平均标准职务排位是第13位。这种平均标准职务排位的差别,也许是导致男性人均薪酬比女性人均薪酬高的一个原因。

(二)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年龄大小的关系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中国上市公司不同年龄段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有较大差异,随着年龄段的提高,人均薪酬也提高。从小到大,各个年龄段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级差分别为13.15万元、6.83万元和6.41万元,级差率分别为57.10%、18.88%和14.90%。其中,56-7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均薪酬比0-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均薪酬高出26.79万元,高出的比率达到116.33%。在中国,薪酬跟工龄或任职年限有一定的关系,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提高,既符合中国薪酬制度的特征,也印证了薪酬跟工龄或任职年限有关系这个事实。

(三)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学历高低的关系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本科学历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29.80万元)比大专学历的首席财务官人均薪酬(29.84万元)还少了400元,说明在人均薪酬方面,本科学历的首席财务官并不比大专学历的首席财务官具有优势。但研究生学历的首席财务官人均薪酬(55.47万元)却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学历层次的首席财务官人均薪酬,比本科学历的高出25.67万元,高出的比率为86.14%,说明高学历的首席财务官在薪酬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

(四)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级别的关系分析(见表4)

由表4可知,中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2.12万元)比初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27.68万元)高出4.44万元,高出的比率为16.04%。高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47.32万元)比中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高出15.2万元,高出的比率为47.32%。说明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们的职称级别高低跟他们的人均薪酬高低还是有关系的。

(五)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类别的关系分析(见表5)

由表5可知,其他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51.14万元)比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7万元)高出14.14万元,高出的比率为38.22%。说明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明显处于劣势。

(六)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务排位的关系分析(见表6)

由表6可知,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随着职务排位的靠后而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职务排位排在前3位的,人均薪酬最高,达到48.99万元;排在前6位的次之,达到44.55万元;排在前9位的又次之,达到43.16万元;排在前12位的再次之,为42.66万元;排在前15位的为42.18万元;这些均高于样本总体的平均水平。排在16位以后(含16位)的最低,只有33.90万元,低于样本总体的平均水平。说明首席财务官的职务排位对薪酬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职务排位越靠前,人均薪酬水平就越高。

(七)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本人是否持股的关系分析(见表7)

由表7可知,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45.29万元)明显高于不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5.99万元),两者相差9.3万元。说明首席财务官是否持有所在公司股票,对其薪酬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八)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上市地点的关系分析(见表8)

由表8可知,在沪市上市的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44.52万元)明显高于在深市上市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4.35万元),两者相差10.17万元。说明在沪市上市的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九)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所属行业的关系分析(见表9)

由表9可知,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水平按公司所属行业来比较,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达到201.88万元,比排名第2位的房地产业(48.97万元)高出4倍多,比最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22.22万元)高出9倍多。其他较高的行业还有批发零售业(47.64万元)、交通运输仓储业(42.76万元)、综合类(41.83万元)、传播与文化业(41.42万元)、采掘业(40.98万元)、建筑业(40.05万元),它们都高于平均水平(38.57万元);其余14个行业均低于平均水平。

(十)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所在地区的关系分析(见表10)

由表10可知,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水平按公司所在地区来比较,最高的是北京,达到57.26万元;最低的是甘肃,只有14.87万元;两者相差3.85倍。其他较高的地区还有广东(53.74万元)、上海(48.55万元)、海南(38.64万元),它们都高于平均水平(38.57万元);其余27个省、市、自治区都低于平均水平。

五、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考察首席财务官特征与薪酬水平的关系,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先分别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级别、职称类别、职务排位、是否持股各个特征变量单独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然后再将所有特征变量放入同一个模型中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

Pay=α0+α1Age+α2Sex+α3

Degree+α4ZC+α5ZC-type+α6

Rank+α7Stock+α8Size+α9Grow

+α10Lev+α11Region+α12∑Year-

dummy+α13∑Indu-dummy+ε

有关变量定义如表11所示,回归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中的第(1)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性别显著正相关,说明相对于女性首席财务官,男性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更高。第(2)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年龄显著正相关,说明年龄越大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越高。第(3)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学历显著正相关,说明首席财务官的学历越高,薪酬水平越高。第(4)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级别显著正相关,说明职称级别越高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越高。第(5)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类别显著负相关,说明拥有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而低于拥有非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第(6)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务排位显著正相关,说明首席财务官在高管人员中的职务排位越靠前,决策影响力越大,其薪酬水平越高。第(7)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是否持有所在公司股票显著正相关,说明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高于不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第(8)列是将所有首席财务官特征变量放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回归所得到的结果,除了首席财务官学历和职称类别不显著外,其他结果基本与单独回归结果相一致。另外,在控制变量方面,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规模和公司所在地区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以及公司处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越高;而薪酬水平则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以上各项回归分析结果与前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1.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年龄显著正相关,年龄越大,薪酬水平越高。这个结论符合中国薪酬制度的特征。中国传统的工资制度,工龄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传统的工资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行的薪酬制度仍然保留了薪酬随着年龄或工龄或任职年限的增长而增长的痕迹,尽管这种痕迹在许多公司已经不是很深,但它的存在却是事实。因此,首席财务官们不必介怀于年龄这个因素,听其自然就好。

2.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学历显著正相关,学历越高,薪酬水平越高。学历与薪酬挂钩也是中国传统乃至当今薪酬制度的一个特征。现实中,很多公司在录用员工时都定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基本薪酬标准。不同学历层次的新员工,从一进入公司开始,基本薪酬水平就有了差别。另外,进入公司以后,高学历的员工担当重要岗位甚至领导岗位的机会要比低学历的员工多,其薪酬水平自然也就比低学历的员工高。基于这个结论,首席财务官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3.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职称级别显著正相关,职称级别越高,薪酬水平越高。职称级别与薪酬挂钩是中国传统乃至当今薪酬制度的又一个特征。即使一些公司并没有把职称级别与薪酬水平直接挂钩起来,但职称级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资历、经验、甚至水平。拥有较高级别职称的财务工作者能有更多的机会被选拔任用为规模大、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因而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高的薪酬。因此,现实或者潜在的首席财务官们,要想获取更高的薪酬,努力提高自己的职称级别不失为一种战略手段。

4.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性别显著正相关,男性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显著高于女性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表13的数据表明,男性首席财务官在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称类别构成、职务排位和所任职公司的上市地点、所属行业、所在地区等方面都比女性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薪酬水平方面也比女性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女性首席财务官要想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任职公司、任职行业和任职地区等。

5.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职称类别显著负相关,拥有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显著低于拥有非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表14的数据表明,与非会计系列职称首席财务官相比,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务排位构成、持股人数构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也许就是会计系列职称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显著低于非会计系列职称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应该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职务排位、持股情况来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

6.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职务排位显著正相关,职位越高,薪酬水平越高。职位高低决定薪酬高低,这是中国薪酬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表15的数据也可以说明首席财务官的职位越高,薪酬水平就越高。表15的数据表明,职位高的首席财务官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称类别构成、持股人数构成等方面都比职位低的首席财务官具有优势,因而在薪酬水平方面也比职位低的首席财务官具有优势。可见,首席财务官要想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就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职称类别、职务排位、持股情况等条件。

7.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是否持股显著正相关,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显著高于不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表16的数据表明,持股的首席财务官在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称类别构成、职务排位等方面都比不持股的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薪酬水平方面也比不持股的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个结论再一次启示首席财务官们,要想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就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职称类别和职务排位等条件。

8.不同上市地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都有差异。在沪市上市的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显著高于在深市上市的公司。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综合类、传播与文化业、采掘业、建筑业,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北京、广东、上海三个地区,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从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考虑,若有机会,首席财务官们应该选择到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的公司、行业或地区去就职。

【参考文献】

[1] 步丹璐,蔡春,叶建明.高管薪酬公平性问题研究――基于综合理论分析的量化方法思考[J].会计研究,2010(5):39-46.

[2] 彭兴庭,邱本.高管薪酬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20.

[3] 葛兆强.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与高管薪酬制度重构[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3):78-84.

[4] 徐经长,王胜海.核心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6):58-65.

[5] 刘睿智,丁远丙.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锚定”效应[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6):114-116.

第2篇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学科分类

为满足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基本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规范的本科专业目录体系。经过四次调整,财政学专业(含:税收学)归属经济学类,授经济学学位;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由经济学类调归工商管理类,授管理学学位。由此,国家层面完成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简称为两专业)学科门类区划。

(二)共性研究必要性

五彩缤纷的世界,美好人生的同时,也成为人类本身不断学习的对象。基于生存需要,无论从生理到心理,人生来就有一种习惯认识、记忆个体差异的倾向,自然性容易忽视或不注意事物间的某些联系,惯用固有、片面的意识去思考、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但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可知,要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矛盾,不仅需要分析个性,还要研究共性。然而,笔者在财务实践中却发现,人们对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学科过于注重两者差异理解,已造成两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称评审的困难。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展示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以促使人们对两专业的相通性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财务实践理解

由于缺乏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相结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时间、场合,企事业单位习惯与坚持采用国家对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的分类标准,在财务实践中将两专业作为不相关学科看待,结果正是这种看似合理或正确的理性选择,反而造成了两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职称评审方面极大的障碍与不公平。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当前,国内两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四个方向:一是行政单位,指国家政府部门;二是事业单位,代表为科研院所、学校与医院;三是金融机构,指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四是公司企业,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表1是对两专业毕业生四个方向的就业情况展开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表1可得出如下结论:其一,财务工作专业性强,大多数单位招聘财务人员会自然遵循国家学科分类,专业要求多限于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专业,较少招聘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学生;其二,政府、财税审计部门、事业单位是招录财政、审计学专业的主力军,但不排除财会类专业;其三,外资企业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较重视个人素质,会招聘财政学、审计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其四,较高层级的单位招聘财务人员会给学习财政、审计学专业人员招考机会,可能此类单位领导人与人事部门学科专业阅历相对丰富或更关注应聘人综合素质;其五,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能适合于各类型单位财务工作,财政学专业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这些结论本身就是问题症结所在,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就业范围远不及会计学专业广泛。从学习为最终就业目的看,会计学是较财政学、审计学更具选择价值的专业,理性应当选择会计学,如此可能影响高校财政学、审计学专业的发展,若选择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则需要自身承受一定程度的就业不公平。

(二)财务人员职称评审问题

职称评审跨度时间长,条件要求高,牵系每个人切身利益,几乎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整个职业生涯都必须加以应对的问题。然而,相对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却面临职称评审系列选择单一,会计职称评审困难,部分省市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等问题困扰。

(1)职称系列选择单一。笔者对四川省部分事业单位调研发现,人事部门对财务人员职称评审,通常不考虑财务人员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称类别,均要求参评会计师职称类别,即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虽属经济学门类,可一旦从事财务工作,职称评审就只能走会计职称系列。而事实上,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所包含的内容看,财务人员更应走经济职称系列,而不是会计职称系列;更可以走经济职称系列,而不是其他与经济不太贴切的岗位却走经济职称系列。

(2)会计职称评审困难。会计职称评审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资格考试通过难。据财政部信息显示,自1992年开始至2014年22次、累计3343万人报名参加的各级全国会计资格考试中,仅515.60万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年均通过率15.42%,只略高于2005年以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所有科目14.70%的平均合格率。由此可见,各级会计资格考试难度非同一般,并且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会计准则变革,考试内容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通过难度变得更大。二是评审资格条件要求高。职称评审包含有学历、年限、科研成果、计算机水平、外语能力与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相对财务岗位繁忙、严格的工作特性,财务人员达到会计师职称评审所要求的全部条件并非易事。而且,相对其他学科专业,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有些具体条件还会更加严苛,如经济师考试报名: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即可参加,而会计师则要求两年。

(3)部分省市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汇总分析各省、市、区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或试行办法可知,截至当前,我国还有山东、四川、浙江、北京、新疆、等14个省级区域未完成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试点改革工作。事实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省、市、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财经人才培养情况,均更早满足完成此项工作的条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作为这些区域的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无论个体条件何等优秀,职称发展均没有机会达到同专业高校教师岗位教授级职称级别。

三、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共性分析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同一性

从研究范围、对象、理论基础与假设前提看,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应视为不同的专业,如财政学理论基础是经济学,而会计学是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而管理学科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定义的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等等。但若从财务实践角度分析,两专业则可归为同一专业。

1.共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是国家层面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规定,也是修订后《会计法》在原法第二十三条关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强化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6月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一步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爱岗敬业;②熟悉法规;③依法办事;④客观公正;⑤搞好服务;⑥保守秘密。这些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本身及教育问题的重视,具体到用人单位则更加重视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常把之作为考核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首要指标。因此,从此意义上,作为培养财务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财政学、会计学已不再是一门单纯教授专业技术的学科,更像是一门融入整个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的品德教育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要求已经成为两专业学习历程的共同起点与归宿点,据此两专业就可以视为同一专业。

2.统一的发展指导思想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财政、会计的思想由来已久,如西周时期就设置会计官职“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财物。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有限,财政、会计主要是国家记量、核算经济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专业化,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财政、会计理论、方法的重大变革,两者分别演变成不同的学科专业,一个与国家经济活动相联,另一个与工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尽管如此,作为财务实践中的核算方法,两者又有统一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单位收支确认、折旧计提原则的发展情况为例,当前,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与计量,并对本单位固定资产采用一定方法计提折旧;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则采用收付实现计量经济活动,对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然而,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向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原则方向发展已成趋势,相关文件正在商讨之中。但这些仅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部分内容,未来国家财务会计发展是一个大财务体系,即《会计法》制定大原则,各类单位财务工作都在这些原则指导下运行。同时,统一发展思想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成为国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3.相同的财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管理是财务实践中最为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论管理会计、决策会计,还是财务管理、财务审计都离不开核算管理,它是财务岗位核心工作能力之一。按照国家学科分类,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存在明显区别,但具体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公司企业会计,两者核算原理基本相同:其一,经济计量共同要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二,报表编制都要求试算平衡;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研讨,预借鉴企业会计报告的编制经验,将财政预算会计中的收支明细表并入资产负债表之中,统一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相信,不远的将来,两者报表编制体系会变得更加趋同。

(二)“大”财务思想的提出

1.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相关性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相当于一人两个名称,在许多高校,两专业课程设置几乎相同,属于完全财务类专业。同样,会计学与审计学专业也属于完全财务类专业,两专业所学内容基本相同,仅差别于一两本专业书。同时,实践中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也是实施审计监督的重要基础。因此,该三个专业都属同一类专业,均应归入财务类科目。

2.“大”财务思想观点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从财务实践角度,财政学、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间存在明显共性,完全可以归属为同一财务类专业,通称大财务专业。为有助于消除这些学科专业差异性的习惯认识与理解,并促进不同岗位人才交流,以上述专业间共同性为基础,本文提出财务实践中的“大”财务思想观点: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财政学专业都是大财务类专业,这些专业在财务实践中可视为等同,关于它们的一些规定不应做过度区分,反而还应简化合并与相互借鉴使用。

四、提高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认识的建议

(一)修订高校专业目录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规定,作为各高校专业设置及其调整遵循的准绳,也成为用人单位设置岗位要求依据的指南。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人才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基于国家第五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笔者建议如下:其一,新目录规定中增加说明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是财务类专业的内容;其二,授予学位信息中增加标注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可授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的内容。通过如此调整,进一步体现科学、规范、拓宽的目录修订原则,改善以往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与模式。

(二)完善相关职称评审制度

提高两专业及大财务专业共性认识,体现在职称评审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职称评审制度。首先,国家关于大财务专业的技术资格考试规定过于条块分明,影响大财务专业共性认识提高与专业技术人才流动,若按照“大”财务思想,相关主管部门应考虑对各条块考试管理规定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大财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办法;其次,职称评审中岗位聘任存在专业过分限制,不仅影响专业间共性研究,也会造成岗位设置不公平,如会计岗位职称评审只认同会计资格考试,而不认可相应级别审计、经济、统计资格考试。并且,同一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对应的职称级别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调整财务类专业课程设置、改变教学理念

第3篇

关键词:财务

文对财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作了详细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职业发展提供了些许参考,以下有不对的请指出。

首先,财务人员职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为:①财务毕业生入职发展规划;②财务人员财务部内部轮岗;③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内进行外部交流或调动;④财务人员在公司内调往其他部门进行交流或实调动;⑤财务人员在国企系统内调往其他公司的其他部门交流或实调;⑥财务人员学历、职称、国内外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考取;⑦财务人员参加系统内外部培训;⑧公司应指定财务员工文章发表奖励制度;⑨财务员工申请内部讲师制度;⑩财务人员后备干部培养。

其次,由于对于②至⑤点,以及第⑩点,多数国企都有较为详细的规范,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仅仅对一些国有企业忽视的财务人员职业发展管理进行浅显的论述,以下仅供参考:

一、财务人员入职发展规划

(1)公司财务人员入职后应去生产部门实习半年至一年,具体参照人力资源部相关规定,公司可根据财务人员生产学习及掌握程度,决定好久对财务人员进行岗位确定。

(2)公司生产部门应组织至少一次对新员工的入职实习要求。实习要求必须目标明确,必须确认生产部门指导老师,生产部门指导老师应签订责任合同,指导老师有义务帮助新入职员工完成入职实习目标,实习完后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对指导老师指导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计入指导老师工资中,过程保密。

二、财务人员自我提升管理办法

(1)财务专业员工不同于其他专业员工,各种知识储备要很广,小到财务划款,大到世界宏观经济形势把握都会涉及,因而公司财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财务实践方面的提升已经通过其他条款进行规范,本章指的财务人员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指的是财务理论水平的提升,包括:学历、职称、国内外资格考试、重庆市领军人才选拔、全国领军人才选拔等。

(3)对于学历的提升,公司员工可向公司提出申请,员工可申请国企系统内联系的高校进行学历提升计划,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向国企系统联系以外的高校或境外高校进行学历提升计划。对于学历提升形式,员工可申请在职学历教育、MPACC、在职MBA或EMBA等形式的学习,对于学习,公司不予以报销任何费用,但公司可根据员工学习时间及工作情况,合理调配员工工作和学习时间。对于员工申请全日制学历教育,员工可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但必须征求公司同意方可进行,公司须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员工未来发展需要,工作的紧迫性等各方面来考虑是否同意财务员工申请全日制教育,对于全日制教育的任何费用公司不予以负担,员工在全日制学习期间可继续为公司提供服务,则公司可按照服务内容和公司协商具体的劳动报酬。

(4)对于职称的提升,会计序列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职称,同时有更高层次的省级会计领军人才和国家级会计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对于员工参加职称或领军人才的培训费、考试费、差旅费等费用,若员工考取了相应资质,员工可凭培训通知、相关发票进行报销,若员工花费培训费、考试费、差旅费等未通过相应资质,则相关费用由自己承担,对于此类财务人员专业提升,每人每年报销的最高费用合计不能超过5000元。

(5)对于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加会计领域职业资格考试,包括国家部委提倡的财务专业知识体系,作为国企系统内的成员单位,公司在不影响员工工作的情况下应积极支持员工获取相关职业资质,提升员工职业发展水平。

三、财务人员参加系统内外部培训提升管理

(1)公司原则上只能对财务员工参加系统内培训才能予以报销,公司财务员工参加系统外培训原则上不予以报销,但除第十一、十二条外。

(2)公司员工参加系统内培训,着实以实际工作管理提升为目的,严禁参加系统内任何培训过程中公费旅游、公费招待、住五星级酒店等情况发生。对于可出差、可不出差或其他可利用更节俭的形式进行培训可到达同样效果的,应该以不出差或其他可利用更节俭的形式进行培训。公司在培训上应该更多倾听员工培训或自我学习的诉求,节省的差旅费、培训费、住宿费可以利用在更好的为公司经营及员工职业发展上面上来。

(3)公司财务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需要参加系统外培训的,公司原则上不予以同意,但若此项培训能提供给公司或以国企系统内来考虑更高的附加值,同时对于员工职业发展也很有益处,则公司应综合考虑支持员工参加此项系统外培训。

四、财务员工文章发表奖励制度

公司应鼓励财务人员踊跃发表财务论文,文章发表的奖励不是象征意义的,而应该达到实质激励作用。

公司对于财务员工发表文章在国家核心以上的期刊,且对公司、国企系统或整个电力行业有重大意义的,对于发表文章所产生的费用,公司应全额进行报销并上传红头文件,在全系统内宣传。

公司应形成财务文章发表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应对财务员工倒逼激励作用。奖励制度规范如下

(1)对于在世界排名前20强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针对公司、集团系统内或整个电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论文,公司予以不少于3万元的奖励;比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Economist》、《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等。

(2)对于国内排名前三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针对公司、集团系统内或整个电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论文,公司予以不少于1万元的奖励;国内前三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要求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

(3)对于国内排名前十的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针对公司、集团系统内或整个电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论文,公司予以不少于2000元的奖励;所要求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要求为:《财会月刊》、《财务与会计》、《会计之友》、《财会通讯》、《中国注册会计师》等。

五、财务员工申请内部讲师制度

(1)公司应设置员工内部讲师制度,对于在国企系统内有一定职位或实践工作有一定特别业绩的财务员工,可向人力资源部申请成为内部讲师,内部讲师可在公司内部进行财务宣贯,也可以在分公司系统,甚至在国企系统内进行财务实践经验宣贯分享,人力资源部可按照内部讲师能力和水平情况,酌情双方协商给予一定的报酬,一般一次讲授在500至2000元之间。

第4篇

【关键词】财务总监 学历 专业职称 财务绩效

一、文献综述

以往文献主要侧重于研究高管团队特征性、实际控制人异质性、企业创始人的社会关系等与公司绩效、企业扩张性之间的关系,比如:韩小萃(2013)认为高管年龄异质性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高管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戴然然和柳世平(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始人学历越高,对于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发展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高学历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地防止过度投资行为。

在财务总监的相关特征与公司绩效方面的研究中,姚文英等(2014)通过研究发现财务总监兼任公司董事会秘书以及报告期内领取的薪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财务总监的职称以及是否在外兼职与公司的每股收益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常青等(2005)通过对沪深两市2001~2002两年的财务总监变更样本的研究,指出了财务总监变更与公司业绩关系及股票市场的反应。杜胜利、赵柳婷(2005)则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高管人员信息为基础,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制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而对于财务总监的个人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

二、研究假设

在经济大融合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高管们所面对的挑战也日益严峻,选拔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财务总监,既能为公司总裁(CEO)出言献策,又能为企业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那么财务总监的个人特质是否真的会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影响?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一)性别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把控全局、承受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因而在委以大任时,会将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时展的今天,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不断改变,事实表明在许多方面,女性所表现的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她们所做的贡献也不比男性少。尤其在对一些重要岗位人才的选拔上,我们要求的是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应该更注重应聘者的人格修养、专业水平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所以提出假设如下;

H1:财务总监性别和公司财务绩效不相关。

(二)年龄

年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阅历,年龄较长者,阅历丰富,思考问题更加理性,能够谨慎行事,全面把握全局并能有效的预测风险。但是另一方面,年龄过大则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财务总监处理事务的能力,他们记忆力和精力往往不如以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所下降,创新思维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不够迅速。在处理现代企业的日常事务中,财务总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绩效的管控中,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与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充分理解和把握企业战略意图,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其中的风险和机遇,而这一切都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假设:

H2:财务总监的年龄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相关

(三)学历

一个人的学历不仅仅只是应聘工作时的敲门砖,更是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对复杂信息的检索能力和专注某一事物的认真程度的体现,这些能力是一些职位所必须的。财务总监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历层次,往往无法合理应对公司内外所出现的重大变革。所以我们假设:

H3;财务总监的学历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

(四)专业职称

说到职业能力,本文认为一个人专业职称的层次是其最好的体现。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条件放的还比较宽,一部分在校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取得该证书,这显然不能代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水平。但是,中级职称的考试就截然不同,这部分考生或财务人员,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实务经验来指导理论,这个水平的考试能够很好的检验他们的专业水平,那么正副高级会计师的评定就更是如此,所以本文假设:

H4:财务总监的职称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2012~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零售批发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通过查询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以及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手动搜索,剔除掉那些信息披露不全或部分信息无法查证的样本,最终收集了256个样本,这些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以及百度百科。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了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报酬率(ROA)和净资产报酬率(ROE)三个指标来代表公司财务绩效;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数

总资产报酬率(ROA)=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ROE)= 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解释变量。同时,将性别(GEN)、年龄(AGE)、学历(EDU)和职称(LEVEL)设置为解释变量,其中,性别赋值为:男为1,女为2;学历赋值为:大专为1,本科为2,EMBA为3,硕士为4,博士为5,其他为0;职称赋值为:初级为1,中级为2,高级为3.

3.控制变量。本文选择公司规模(SIZE)和财务部门规模(F- SIZE)为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SIZE)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财务部门规模(F_SIZE)用财务部人数与公司总人数之比来表示。

(三)模型设计

EPS=α0+α1*GED+α2*AGE+α3*EDU+α4*LEVEL+α5*SIZE+α6*FSIZE+ε

ROA=α0+α1*GED+α2*AGE+α3*EDU+α4*LEVEL+α5*SIZE+α6*FSIZE+ε

ROE=α0+α1*GED+α2*AGE+α3*EDU+α4*LEVEL+α5*SIZE+α6*FSIZE+ε

四、实证分析

(一)财务总监个人特征与每股收益回归分析

表1为回归结果的汇总,其中Sig=0.000,小于0.05,即该回归模型显著。表中职称与每股收益的Sig为0.000,这表明专业职称的高低与每股净收益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4成立;而教育水平的Sig为0.013,这表明教育水平与每股净收益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假设3成立。而性别与每股收益不相关,假设1成立,年龄与每股收益不相关,这与假设2矛盾。

(二)财务总监个人特征与总资产报酬率回归分析

表2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专业职称高低分别与总资产报酬率相关,而性别和年龄与总资产报酬率不相关,因此假设1、假设3以及假设4成立,而假设2不成立。

(三)财务总监个人特征与净资产报酬率回归分析

表3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专业职称高低分别与净资产报酬率相关,而性别和年龄与净资产报酬率不相关,因此假设1、假设3以及假设4成立,而假设2不成立。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三个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方程的拟合度不高,这说明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不高。这一点本文分析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有很多,而财务总监的特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财务总监制度并未完善,其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市场中,公司财务总监的学历和职称均能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相比财务总监的学历,他的专业职称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其年龄长幼不会对财务绩效产生绝对的影响,这要结合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实务经验来考虑。至于性别,更不需要过多考虑,总之实际能力决定个人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在决定相关人员的提拔任用方面,应基于学历和职称充分考虑其综合能力,并且应该尽快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发挥财务总监在公司经营中的管理作用以及创造价值的作用,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韩小萃.高管背景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2]戴然然,柳世平.企业创始人的社会关系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4,(16).

[3]姚文英,杨熙涓.财务总监特征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4]李常青,傅仁辉,辉.财务总监变更探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7).

第5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高校会计人员;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73-02

随着高校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对高校会计人员能力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高校会计人员在工作、薪酬和健康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逐渐消退,已成为制约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分析其心理需求的层次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会计人员需求层次分析

(一)需求层次理论的含义

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结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可得到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只能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高层次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动力,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实现高层次需求的难度更大但激励力量也更强。

(二)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层次

本文所称的高校会计人员,是高校内部具体承担会计工作的专职人员。高校会计人员按照职位和岗位划分,一般有会计部门负责人、主管会计、会计、出纳等;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分,一般有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等。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用人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存在着事业编制人员外的人事人员、临时用工等。其中,人事人员在工资待遇上与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一致,但在福利分房、子女入学、退休工资等方面待遇不同;临时用工属于学校劳务用工,其各项待遇均大幅低于事业编制人员。因此,高校会计人员的激励由于人员层次和编制性质不同,其需求差异较一般单位更大。

在高校会计人员中,部门负责人、高级职称人员的高层次需求占主导地位,注重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级职称和主管会计人员一般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其工作目的在于工作被领导认可、职称职务评聘等问题;初级职称以及人事人员、临时用工则更注重个人工薪收入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根据需要层次理论,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可简化为3个层次:基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基本需求指会计人员对所从事财务工作带来的个人待遇改变,以及能否通过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来赢得领导的信任;尊重需求指的是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能否得到教职工和领导的肯定,以及获得晋升更高一级职称职务的机会;自我实现需要指的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帮助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二、高校会计人员激励问题分析

目前,由于高校事业单位的属性,新进会计人员一般要求高学历,同时会计人员不属于校内一线岗位,其工薪收入低于校内同级别教师岗位人员,更低于社会上具备同样学历层次人员,致使部分高校会计人员出现工作懈怠,对工作和待遇的满意度降低。其根源在于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缺陷,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对不同需求层次会计人员存在不同的激励效应,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本需求层次的激励不足

激励不足是指激励难以达到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结果导致一部分会计人员难以被有效激励。对初级职称、人事人员、临时用工等会计人员来说,对工作的需求来自于个人待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其更注重短期经济上的效益,即在工作中获得较好的个人待遇。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会计人员而言,其职称和职务较低,而学校现有的激励制度强化对高级职称会计人员的物质激励和对初级职称人员的精神激励,由于他们面临购房、结婚等经济压力,这种违背需求层次的激励手段引发激励不足,降低了年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兴趣,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年轻会计人员职称和职务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他们面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的效果。

(二)尊重需求层次的激励失效

激励失效是指现有的制度无法有效的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中级职称和职务的会计人员来说,对工作的需求源于自己的工作能否在学校得到教职工和领导的肯定,以及或得晋升更高一级职称职务的机会。但是,高校当前对会计人员职称的评定设定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导致中级职称人员评聘高级职称的难度越来越大,指标人数的限制,更容易使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产生竞争。同时,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人员晋升高一级职务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增加了会计人员通过工作努力晋升职务的难度。各种限制使得他们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着中级职称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尊重需求层次上难以获得有效的激励。

(三)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的激励失灵

对于高级职称职务的会计人员来说,持久、稳定的对会计工作的热情源于多年来从事的会计工作本身,特别是多年在同一所高校中工作,其职称和职务已无上升空间,其对工作的需求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而现有的激励机制使得他们仅仅能获得相对于其他会计人员来说较高的个人收入,由于其对职称和职务已无所求,更容易出现工作懈怠现象,无法获得自我实现需求,使得自我需求层次的激励失灵。

三、需求层次理论对高校会计人员激励的借鉴意义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高校会计人员的有效激励将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从而直接有效的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高校会计人员的激励,可以根据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针对不同的会计人员设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基本需求层次的激励

基本需求层次的激励主要针对初级职称的青年会计人员、人事人员以及临时劳务用工,对这个群体应实行差异化的经济激励。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核算资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高校编制人数的紧张,许多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对基本需求层次会计人员应设计分档的激励制度,保证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出色的会计人员在相同职称职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促使工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勇于承担责任,多承担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也有助于其快速提供工作能力,获得晋升职称和职务的机会。同时,针对他们面临的购房、结婚等生活方面的巨大压力,尽可能的协调学校解决其基本需求住房问题,解除其工作的后顾之忧,获得心理的安慰,使他们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从工作中获得公平感和成就感。

(二)尊重需求层次的激励

尊重需求层次的激励设计针对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也可以针对科室主管职务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应争取职称和职务晋升的机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较高的工作要求和较低的自限使得他们对工作产生厌烦,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心理,导致消极心理产生。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在评定职称时分配较多的高级职称名额,通过职称的评定不但能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也能获得认同感,从心理上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限制了其向校内其他部门流动的可能性,很多会计人员往往参加工作几十年内一直在学校财务部门工作,而财务部门毕竟高一级职务数量有限,会计人员在晋升高一级职务时容易受到挫折。因此,应制定切合实际的办法,促使具备管理能力的会计人员流动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为他们提供职务晋升的空间,既能促使现有的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也使他们多年的辛勤工作获得回报。

(三)自我实现层次的激励

自我实现层次的激励主要针对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对他们的激励应增强其归属感。多年的熏陶,使得他们对学校有较高的认知度、较深的感情和较强的归属感,工作实践经验丰富,是学校不可复制的无形财富资源。应抓住他们希望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愿望,让他们参与到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一些关键事务的讨论中来,使他们能感受到尊重,确认自己的价值。多年来丰富的经验使他们可能提出更好的建议,使他们产生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会有效地激励自己。同时,还应认识到,高校财务改革不断深化,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新的思想和技术冲击着他们的固有的职业基本特性,新系统、新制度的出台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压力,因此还应该注重对他们的培训,使其消除工作的焦虑感,以更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结语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都需要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根据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激励机制,注重在激励过程中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促使会计人员勤勉尽职的工作,才能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东.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姚利红.新时期高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

第6篇

近来那些写财务管理论文的童鞋常常来问财务管理论文中稿容易吗?说实在话这句话对于小编来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如果是小编写的稿子,那中稿当然是百分之百的事,可是,如果是童鞋们写的论文,特别是有些童鞋的稿子,我看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说多了怕伤人,说少了怕自己憋出内伤。一句话:不要说中稿了,就是叫编辑看下去都是一件难事。 论文投稿想要更容易录用,要从多个方向做好准备工作,财务管理论文的内容是否过关,不要有超过25%的重复率。选择的财务类期刊是不是符合要评职称的级别。投稿的方式是自己选择期刊投稿还是通过论文机构投稿。 首先要介绍一下文章质量,保证文章质量度过关,高质量的论文才更受期刊杂志社的青睐。既然是评职称用的期刊,所征稿发表的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新颖、实用、学术等,随意复制粘贴组合的文章不被认可,通过了期刊杂志查重率这一关,才能进入到真正的审稿环节。 其次要说一下选择财务类期刊,选择新闻出版总署正规期刊,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期刊才能被检索到。不同职称级别要选择不同期刊级别。一般情况下,初级、中级财务职称可选择非核心期刊投稿,副高级、高级职称要选择核心级期刊。 第三要说说投稿方式。作为论文发表服务平台,搜论文知识网很认真的告诉您,选择投稿平台要比自己投稿更省精力、省时间,在选择期刊环节编辑就可以给您非常专业的建议和意见,避免了自己犹豫不决的情况,如果所选择期刊跟平台有投稿关系,更是大大缩短了时间周期。 此外还要考虑论文发表费用等多方面,不是版面费用便宜的期刊就是好期刊、就是更快录用发表的期刊,版面费用是建立在期学术价值基础上的,如果遇见费用异常的期刊或平台,请不要选择。 亲们,看了小编今日的分享是不是长知识了?不过,聊着聊着,故事就到了结尾了,又到了该跟亲们说再见的时候了,是不是对小编依依不舍的,不要这样啦,明日我们还会再见的。亲们如果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论文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啊,小编见后定会第一时间回复的。当然如果对于财务管理论文的投稿事件有什么不明了的地方,也可以来找小编,小编定会鼎力相助。

第7篇

苏财会〔2021〕21号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职称办关于做好202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苏职称办〔2021〕39号)精神和要求,并商省职称办同意,现将我省2021年度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申报材料报送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2021年我省正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按照《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8〕2号,以下简称《资格条件》)执行。

(二)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

(三)省内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人员(以下简称“申报人”)均可申报。

(四)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人社厅发〔2020〕13号文的要求在所在地进行相关申报。

(五)外省或中央驻苏企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在我省申报评审的,须经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主管部门同意并提交委托函,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理委托手续。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同意后受理申报(详见苏职称办〔2021〕39号文)。

(六)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后,有关专业年限计算、继续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与成果、论文著作等其他评审材料的具体要求,对照《资格条件》的相关条款。

(七)申报职称的资历(任职年限)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申报职称的业绩成果、论文、学历(学位)证等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31日。

(八)凡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经调查核实确认的,将按《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苏职称〔2020〕42号)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职称办关于做好202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苏职称办〔2021〕39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报送要求及时间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苏财规〔2011〕11号)要求,对委托评审的材料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审核、公示和推荐工作,确保材料真实、齐全、手续完备。

1.申报人必须先行完成会计人员信息采集。

2.申报人必须登录江苏省财政厅门户网站(czt.jiangsu.gov.cn),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在“江苏人才信息港”职称申报评审管理服务平台上也有相应的链接)进行个人申报。网上申报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7月1日9:00至7月30日17:00(具体详见操作指南),逾期不补报。

3.申报人按要求在申报系统上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并将相关申报材料原件扫描上传。提交之后,申报人应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及所有申报材料前往所在地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办理材料现场核对(受理后当场退回材料原件)和网上缴费等相关事宜(具体时间依当地的安排)。

4. 因评审工作全部在网上进行,申报人不再提交纸质材料。省财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公布评审结果后,评审通过人员自主打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编号和用印的电子职称证书。

5. 评审通过人员经评委会签章后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末页(需归入本人档案)等相关材料,将统一采取邮寄到付的方式,通过中国邮政EMS从南京送达。

6.省各有关单位应于8月6日17:00 前,携带申报材料原件(包括申报人身份证等相关证书)至省财政厅会计处(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63号天目大厦808、809室)进行现场核对(受理后当场退回材料原件)。

7.各设区市及昆山、泰兴、沭阳县(市)财政局于8月11日前,将经市职称管理部门审核后的《江苏省会计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

逾期不再受理。

三、收费标准及要求

按照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每人评审和面试及论文鉴定费500元。申报材料提交并现场核对通过后,由申报人在网上申报系统中直接支付(详见网上申报系统操作说明)。8月6日24:00前未缴费的,视同放弃申报。缴费成功后,不办理退费。需票据凭证的,可根据系统提示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票据(截止2021年12月31日24:00)。

四、其他事项

1.本次评审拟于10月份进行。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采用评审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由执行评委会根据申报人综合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2.《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所需填报的相关表格,请登录江苏省财政厅门户网站( czt.jiangsu.gov.cn),在“会计综合管理平台”相关栏目中查询下载。

联系电话:025-83633209

附件:

1. 材料目录及要求

2. 江苏省申报正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

3. 论文鉴定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