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妇科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8 15:04:18
中医妇科论文

中医妇科论文第1篇

1.1护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护理工作时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比较混乱,无法真正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部分时候不能够及时执行医嘱内容或者在非抢救阶段却遵循口头医嘱,在一些情况下很可能会带来惨痛的后果。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操作或者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患者进行护理,忽视了护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护理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循章程办事导致的不良后果有很多,比如孕妇跌落床下、婴儿意外滑落坠地、孕妇滑倒流产等。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不仅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还使得医院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1.2护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对于许多基层医院妇产科护士来说,许多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而直接进入的。这些护士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在护理技能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知识欠缺,没有丰富的孕妇护理经验,缺少和孕妇沟通的技巧。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及时解决,给患者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对一些专业性问题不能够进行准确判断,不能够对患者病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恰当评估。从而无法为主治医生提供出有价值的信息,无法更好的做到医护配合,难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治疗目的。

1.3护理人员配置不均衡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编排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许多医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还有一点就是大部分的护士人员难以保证长期稳定,主要以合同制护士为主,流动性较大。这些护士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劳动而处于疲倦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日常的护理工作,还会给自身的安全带来影响。护士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变得心力交瘁,工作中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而且还会对工作产生反感心理,对工作不负责任,应付了事,极大地影响了护理工作,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1.4科室安全护理工作不到位

基层医院妇产科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存在着高风险性,不安全因素普遍要多。因此对于妇产科室孕妇的护理时更是要高度重视,注重细节,每一步都要按照规程操作。但是现阶段科室安全护理工作不到位,给患者护理带来了很严重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科室护士长无法预见潜在的隐患,对患者不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缺乏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评价和总结,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做到自我剖析和改正。管理层人员监督力度不够,疏于管理。不能够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5患者及家属方面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由于心理情绪而对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加理会。还有一些患者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对于护理人员的提醒不放在心上。患者的不配合,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很难开展。由于患者不配合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屡屡发生,应该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部分患者以及家属缺乏必要常识,把生育当作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缺乏必要的重视。往往这些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不加重视,风险意识比较低,缺乏必要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而且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比较高,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去追究医护人员的责任,怀疑用药以及护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妇产科患者一般比较多且护理复杂,有限的护理人员无法对所有患者做到全方位的护理。而患者又缺乏必要的自我护理能力,这样在临床中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2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制度

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科学准确的操作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相当重要的。这两方面将是安全护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将确保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时刻做到把患者健康作为工作重点,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安全护理制度。对于护理科的各个岗位都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策略。对护理过程中交接班制度、护理应急程序以及风险防范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对各种抢救护理用品的安放和使用进行制度上的明确。定期核查每个仪器的运行状况,及时排查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相应的制度明确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强化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被认真仔细的完成。对于刚刚进入科室的人员定期进行相应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他们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尽可能的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在护理过程中失误情况的发生。

2.2增强护士法律观念及安全意识

不断地提高护士的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按照科学法制的思维习惯进行护理指导行为。医院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为护士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以及安全知识,使其能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对于日常护理文书的书写,也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规范。通过培训使得护士不仅能够在护理工作中保证患者安全,也能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程序办事,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3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

护士是整个护理过程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护士人员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把患者的健康当作自己的护理方向。在日常的工作中将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要求护士对待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充满热情耐心细致,对患者心存的疑虑能够进行恰当准确的解答。在工作中刻刻都保持者高度的责任心,尽可能地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安心。加强学习不断地补充经验,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给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而努力。

2.4增强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

护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断更新的过程,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因此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每一个护士都应该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才能够有条不紊从容不乱的进行。尤其是妇产科的护士,更需要加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通过学习护士需要掌握护理的要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新的护理内容和新的技术手段。

2.5强化重点环节的管理,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

规章制度的完善,是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首先要加大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落实和修正相关规章制度,使其更加完善。总结回顾以往临床出现的不良案例以及优秀案例,从中寻找教训和经验。以此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使得今后的护理工作能够以良性状态持续发展。采用责任到人的制度,使得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

3结语

中医妇科论文第2篇

    ??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医学发展和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 使经过在校学习的护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沟通技巧、健康宣教等, 我院妇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临床带教, 通过制订严密的带教计划, 不但使护生有明确的见习目标, 做到事先预习相关知识, 自觉参与到教学实施中,又有利于带教老师有目的的教学, 部级期刊使每天的教学计划从?? 软指标 变为?? 硬指标 , 护理部和护士长也可有效质量控制, 以保证护理教学质量[1]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 为病人设定的住院护理途径[ 2] , 是一种提供高品质、高效、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 可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 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临床带教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1. 1 ?? 一般资料?? 2009 年度、2010 年度妇科实习护生80 名,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名, 两组护生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 观察组严格按照临床教学路径进行带教。均由护师带教, 时间为4 周。观察两组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

    1. 2. 1 ?? 临床教学路径

    1. 2. 1. 1 ?? 临床教学路径的制定?? 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理论框架,业务骨干根据实习大纲、护生反馈的信息和建议、结合妇科护理特点以时间为横轴、带教项目为纵轴制订。

    1. 2. 1. 2 ?? 临床教学路径内容?? ! 第1 周: 带教老师向护生介绍科室环境设施、规章制度、科室特点及实习内容, 并对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熟悉各班职责, 进行安全教育, 带领护生逐步进行基础护理操作, 巩固相关护理理论及操作规程, 及时发现缺点并纠正, 使其尽快熟悉各项操作; 介绍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本周讲课内容: 妇科病人护理计划的制订。? 第2 周: 熟悉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掌握其护理措施; 讲解妇科相关的专科护理操作, 指导护生熟练掌握; 了解妇科专用仪器如电子阴道镜、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宫内节育器、输卵管通液仪的原理和操作。本周讲课内容: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3 周: 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 护生独立完成并正确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部分专科操作。选择典型病例, 在老师指导下收集资料、进行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执行护理计划、效果评价, 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布置本周护理查房内容及预留问题, 护生可根据问题与病人进行全面的交流, 促使其形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护理查房内容: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第4 周: 独立完成1 份护理病例, 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在老师指导下, 能够配合医生对急、危症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和抢救, 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本周讲课内容: 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1. 2. 2 ?? 教学效果评定标准?? ! 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优( %90 分) 、良好( 80 分~ 89 分) 、及格( 60 分~ 79 分) 、不及格( & 59 分) 。? 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对护生的表现进行横向比较, 分为满意( %90 分) 、较满意( 60 分~ 89 分) 、不满意( &59 分) , 满意度= ( 满意+ 较满意) / 总人数? 100%。

    1. 2. 3 ??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 <0. 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果

    表1 ?? 两组护生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病人满意度比较组别人数

    3 ?? 讨论

中医妇科论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站妇科就诊的中年妇女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治疗组年龄46~53岁,平均年龄(46.1±5.9)岁。对照组年龄45~52岁,平均年龄(44.5±5.1)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患者疾病种类的确定使用妇科检查、B超、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方法。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对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护理保健措施,包括:①加强知识教育,每月进行健康专题讲座,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②合理饮食,保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营养,减科疾病;③加强护理保健,保持外阴清洁,常换洗内衣,经期勤换卫生棉,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对症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恶化:患者病情更加严重;②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③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消失;④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恶化,无效2例,有效7例,治愈35例,治愈率为79.5%(35/44);对照组恶化4例,无效8例,有效7例,治愈25例,治愈率为56.8%(25/44)。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

3讨论

妇女健康关系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子代的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相应增加,护理保健工作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妇科疾病患者中,中年妇女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部分疾病治疗复杂且易复发,极大困扰着患者及家人。妇科疾病中,较常见的为妇科肿瘤、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妇科炎症,这些疾病给中年妇女带来了极大不便。通过对中年妇女进行健康护理保健教育,引导中年妇女加强锻炼、健康饮食并保持生殖器卫生,起到防治妇科疾病的作用。中年妇女体内激素发生变化,这使其心理和生理发生相应变化,更要通过护理保健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本研究表明,通过进行妇科护理保健,治疗组妇女疾病治愈率达到7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低,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妇科论文第4篇

[关键词]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 发展报告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治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中,就记载着许多生育问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妇科学已在经、带、胎、产、杂病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辩证施治体系,在防治妇科疾病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为发展妇女保健事业、繁衍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大量整理古医籍文献,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高了学术水平,完善了学科建设,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医疗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研制了宫外孕I号方、宫外孕II号方,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治疗;针灸纠正胎位,可防治难产;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在计划生育方面用中药引产;多年来对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孕征、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的诊治,完善和优化了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索了个体化诊疗规律,建立了符合疾病演变规律的较科学、客观的临床诊疗评价体系,并研制了相应的院内中药制剂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研方面: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崩漏,在研究中发现舌象与阴道脱落细胞有相关性;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了肾虚与血瘀的关系,阐述了血瘀是一直贯穿其始终的重要因素,能更准确地、科学地、客观地说明中医疗效与辨证施治的关系。运用补肾健脾法防治自然流产;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从分子与基因水平研究中医药安胎的机理,探讨中医补肾法对妊娠期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围绕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进行综合性研究,补肾疏肝法治疗黄体欠佳;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免疫性不孕;中药配合放射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对异位妊娠、盆腔疼痛、妇科肿瘤的诊疗规范及治疗机理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对多囊卵巢雄激素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增多的可能机制,证实外周雄激素过多可直接损害患者的中枢多巴胺活性,导致生长激素、垂体甲状腺轴以及泌乳素分泌异常,中医药干预有效,等等。在学科研究的前沿,为妇科常见与疑难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承担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出版和发表了论文、论著,搭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报告会。

教学方面:1958年中医学院成立后,连续参加编写六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还编写了七年制规划教材(七年制)、全国专科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及大纲》以及《中医妇科学及大纲》(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医妇科学人才和学术骨干,储备了一批医疗科研教学复合型的学科带头人。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精神,促进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分析,编写《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发展报告》,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 中医妇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用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形成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在防治妇产科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中医妇科在理论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药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用药随证变通,符合患者个体要求,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

中医妇科学具有本学科独特的理论基础,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是月经、胎孕、产育、哺乳和带下,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月经是女性的生理基础,月经的产生是在肾气充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受带脉约束和督脉调节。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损伤冲任胞宫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通过调理脏腑、气血的方法来调补冲任即通过调整全身功能而治疗疾病。她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遵循月经的周期性变化,带下病的特点,妊娠期、产褥期等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总结出不同的治疗原则,并根据妇女“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遣方用药。方药治疗是中医妇科学治病的主要工具,方剂的多种药物的君臣佐使配伍,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妇女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1.2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妇科学在防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重症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易于接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中医妇科学在临床应用中的突出特色与优势在于调经、助孕、安胎、治疗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等。

在治疗妇科内分泌功能疾病、生殖器官炎症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等,此外对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也有显著作用。

在助孕、保胎等方面,如排卵障碍性、免疫性因素、输卵管炎症性、不明原因等造成的不孕等效果显著。中药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以及人工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等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在治疗产后病方面,如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对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大便难、缺乳等疾病有确切的独特的疗效。

总之,在经、带、胎、产、杂等疾病的防治方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1.3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在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同志曾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广大中西医妇科临床工作者积极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又善于结合现代医学,在临床工作中不仅仅采用中医理论诊断辨证论治某一疾病,还与辨病相结合,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对某些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

如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吴婷博士等[1]随机将316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补肾调经系列方及西药治疗。补肾调经系列方I号方用于出血期,II、III号方用于血止后调经,以西药炔诺酮、倍美力和安宫黄体酮为对照药。通过对2组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浆、子宫内膜、经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证实中药止血效果优于西药组,调周作用与西药相当。中药组血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中医妇科学独具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对人体生命科学的深刻认识。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发挥中医妇科学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治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1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随着新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成长点和亮点,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许多疑难病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积极推动了学科的进步,为中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1.1 中医妇科学在防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重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点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学科突出的优势与特色表现在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和杂病等诸多方面。在诊治妇科生殖内分泌功能疾病方面: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在诊治生殖器官炎症如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方面;在诊治排卵障碍性、免疫性因素、输卵管炎症性、不明原因等造成的不孕症,以及诊治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子宫异常出血、产褥感染、产后缺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医务人员的称赞和患者的认可。对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疑难病的干预和治疗也具有明显成效。此外,对宫颈不同分级的非典型增生、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亦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起的《中医治疗不孕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由我省制订。

在临床诊治时突出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传统方加减、分型论治,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给药、针药结合、多种途径综合治疗等方法,有效地发挥了中医药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方便经济的优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2.1.2 大力传承名老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经验

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继承、发扬、创新的历史。继承是基础,发扬、创新则夯实根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在传承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学术经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省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孙朗川、孙浩铭、郑兰芬、陈雨苍的学术得到发展,他们的继承人孙坦村、王惠珍、何桂英、王玲已成为省内学科带头人,吴熙、钟秀美、黄宝英分别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为了传承和创新,我们在整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挖掘古代、近代和现代妇科专家、药物学专家及方剂学专家有效的、独到的治法和方药,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发现更多新的、行之有效的诊疗途径和方法。已出版《孙朗川医案医话集》、《孙浩铭临床集》、《孙氏妇科集》、《妇科郑兰芬临床经验》、《中医妇产科学》、《吴熙妇科溯洄》等30多部专著,其中《中医妇产科学》、《吴熙妇科溯洄》、《现代中医不育症学》等三部专著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著作一、二、三等奖。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医妇科辞典》使中医妇科学领域再次掀起学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高潮。

2.1.3 中医妇科创新研究硕果累累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会会组织了70余位全国妇科界名医家编写的大型《中医妇产科学》专著,集当代中医妇产科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之大成,内容丰富、新颖,获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一等奖。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分型、证候规律、治则治法及方药的分析研究等方面。系统整理了“女子生殖、天癸的生理基础”,提出了“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理论,同时论证了与西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性。在以往“肾主生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肝为女子主令之官”、“肝为女子致病之贼”,深入研究了肝在多种妇科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对中医妇科寒证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行了“补肾活血法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机理研究”、“导痰种子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及机理探讨”、“益真1、2号对高龄不孕妇女卵巢储备功能研究”、“补肾益骨膏防治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研究”、“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关系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及证候特点相关研究”等。采用生殖免疫学、内分泌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

在临床研究方面,运用辩证施治,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建设全国和省级重点专科。用中医妇科学学科自己的病区,在诊疗中突出中医药特色。开设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不孕症专科门诊,探索子宫肌瘤非手术多途径治疗的机理探讨与围手术治疗优化方案。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辨证分型方面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前瞻性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对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疾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客观评价中药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2.2 福建省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战略、需求与目标

2.2.1 学科发展战略

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在医学模式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参照疾病谱的变化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围绕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优势特色病种,解决中医妇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丰富和发展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和中医妇科治疗学。扩大服务领域,在妇女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2.2 学科发展需求

随着妇女对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视和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从中医妇科学科的内涵不难看出,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色在中医妇科领域必将发挥其独特作用。在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文成果的同时,中医妇科学将重点解决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和亚健康状态的身心疾病,促进中医妇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与创新。

2.2.3 学科发展目标

首先,要培养一支热爱中医妇科事业、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梯队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造就一批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第二,要建设一批在中医妇科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医妇科学科专病专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基地;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要建立中医妇科学科的专业网络,通过专业网站促进信息交流,不断普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促进中医妇科学学科的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中医妇科病的诊疗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优化中医药诊疗方案;研究个体化诊疗的标准。

2.3 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

2.3.1 加强中医妇科学术继承研究

开展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重点研究名老中医妇科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2.3.2 提升中医妇科学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研究,系统整理中医妇科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辩证方法、中药作用机理等研究。

2.3.3 开展中医妇科防治优势病种研究

选择中医妇科在临床诊治中疗效确切、优势明显的2~3个病种,开展诊疗技术与方案的收集、筛选、验证、评价,总结中医药在防治这些病种上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方法,形成科学的防治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

2.3.4 加强中医妇科防治疑难病种研究

选择1~2种高发、难治的疾病,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客观分析中医药防治的优势所在,对这些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疗效评价体系作科学的研究分析。

2.3.5 建立中医妇科标准体系

继续组织实施40项中医妇科行业标准的制定。初步建立中医妇科标准体系。

2.4 中医妇科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1 基础研究方面

(1)创新不足。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研究缺乏创新,虽然有些学者对某些妇科疾病的病机提出自己的认识,但还是停留在对前人理论的进一步解释上,这只能被称为“继承”,而不是“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中医学的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才能使中医实现划时代的超越。两千多年来,中医学一直在创新中寻求发展,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学派纷呈,无一不是创新的产物,这种创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医理论。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真正创新,这是一门学科生存的希望所在。

(2)证候研究缺乏规范化。这几乎是中医妇科学发展的一大难题。现代社会是要求证据的社会,中医学也需要“循证”,但中医学从出生就是经验医学,它的主观性阻碍了中医学的“循证”。有学者提出“中医软指标的规范化”的观点,即对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中医的“循证”提供基础。因此,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也应要求对中医妇科疾病进行规范化。

(3)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在中医妇科基础研究中选用的动物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实验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和可重复性,严重阻碍了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因此,急需创建符合妇科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并使之规范化。

2.4.2 治疗方面

(1)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方药研究。临床治疗一直是中医妇科学的骄傲,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时候,中医妇科学会显示出奇特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少。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内治、外治、针灸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在许多种妇科疾病上中医妇科治疗都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但临床上的治疗研究多是小样本的观察,大样本群体性的临床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范围,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2)中医妇科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

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辩证分型、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实验设计不甚合理,需尽快建立中医妇科标准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婷.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试验研究[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2002, (2).

[2] 吴婷. 补肾调经系列方1号方用于止血期[G]. 全国中医妇科论文汇编, 2001.

[3] 吴熙, 等. 功血饮治疗无排卵功血[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1999.

[4] 谢波, 等. 功血胶囊1号治疗功血[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2001, (1).

[5] 谢波. 熟地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血[J]. 全国中医妇科汇编, 2003.

[6] 何贵翔, 等. 益肾健脾颗粒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妇科杂志, 2004, (2).

中医妇科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医妇产;发展;临床;现状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64-02

中医妇产科学本身作为一脉相承的学科发展有其自然运行的轨迹,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规律,由实践到理论,不断把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升华。中医妇科学是颇具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临床学科。对于保障生殖健康、防治生殖障碍、优生优育、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

1 中医妇科学发展历程

1.1 春秋战国至隋代(公元前--公元220年)

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前进,医学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许多医家,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进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秦汉时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到了魏晋南北朝,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2]。

1.2 唐宋金元时代(公元618--公元1368年)

唐宋时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在国家医学教育规定设置的九科之中有产科。此期,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于公元1237年著成该书,全书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8门,《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金元时代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医学流派开始兴起,刘、张、李、朱四大家对妇产科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

1.3 明清至民国时代(公元1368--公元1949年)

明代此期妇科专著较多。李明珍著的《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论述,对中医月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妇产科的著作较多,傅山的《傅青主女科》,系后人辑录而成。民国时期对妇科贡献比较大的著作有张锡纯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书于公元1918年。还有张山雷笺正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成书于公元1933年,曾作教本而广泛流传。

1.4 建国后的发展(公元1949年以后)

建国后,中医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医妇科学理论进一步得到整理和提高。1956年以后各省市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连续编写了六版《中医妇科学》材,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各地先后编写了一批内部教材和妇科专著。开展了博士、硕士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人才。同时,出现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

2 中医妇科学发展现状

自一九八四年在天津市召开全国第三次妇科学术会议以来,广大中医妇科工作者为了发掘医学宝库,继承先辈遗产,在学术流派的创立、临床研究、名医文献的整理以及人才培养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 学术流派的研究

中医妇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地域文化和地方学派的影响,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如燕京妇科、新安妇科、钱塘妇科、海派妇科、岭南妇科等。各个医学流派均有一批名医为代表,并以其独到的学术风格与临证经验代代相传。自2005年以来,在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召开了多次中医妇科流派学术交流会,举办了以学术流派研究与名家经验传承为主题的研讨会和继续教育项目[3]。

2.2 临床研究

妇科疾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7年启动《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编制工作,列为中医药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接受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究任务,并组织全国中医妇科专家,集中优势力量,建立42个妇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指南[4]。

2.3 名医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20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韩百灵、刘云鹏、沈仲理、朱南孙、蔡小荪、姚寓晨、夏桂成、刘敏如、李光荣、杨家林、欧阳惠卿、韩冰、马宝璋等15人“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称号。通过全国第一、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师承教育,传承妇科名医的学术经验,培养了一批学术继承人。

2.4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自1986年国家启动重点学科建设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妇科学先后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从2002年启动,中医妇科的建设单位首批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中医妇科的部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由十五 期间的9个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的27个[5]。

综上所述了中医妇科学发展的简要史料以及现在发展现状。中医妇科的研究与发展适逢盛世,面临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中医妇产学科与学术的发展还需要全国各地专家们的团结协作。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必须对中医妇科学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承、吴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2] 罗颂平、许丽绵、刘雁峰:《中医妇科学科发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2008年版。

[3] 毕焕英:《中医妇科问诊方法浅谈》,《中医教育》2003年第02期。

中医妇科论文第6篇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PBL;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含了思想、精神、心理等与人息息相关的各方面[1]。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任何学科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医学也是如此。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2],也是一个在诊疗过程中涉及患者隐私的高风险临床科室,人文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妇产科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改进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增加了多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自己解决问题[3]。PBL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教学,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较大的优越性。在但妇产科教学和实践中仍存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而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不少学生在进入临床后缺乏妥善处理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的能力;或者缺乏责任意识仁爱精神等现象。为此,在PBL教学中,除了要将妇产科理论和临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整体临床思维、职业素养及处理医患关系等各种能力,在妇产科PBL教学中引入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1妇产科PBL教学

妇产科PBL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临床医生,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PBL教学模式是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对医学生进行实用性知识的传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教学向“能力中心型”转变[4]。我院妇产科开展PBL教学已经10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及增加临床病例。在学期开始集体备课时,任课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设计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问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后进行初步分析。在这一环节,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设计是PBL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既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贴近临床实际,也需要有艺术性吸引力,防止高于学生认知水平,导致学生消极抵触或浅尝辄止。此外,还需要有系统性整体性,让提出的问题之间有所关联,相互建构。其次是课堂讨论阶段。学生分成6到8人的学习小组,把学习内容在小组中细化,组织讨论后由组长汇报解决问题的答案,其他组组员可提出质疑或异议,之后针对这些疑议或异议进行组间讨论,最终获得该问题最合理的解答或形成新的问题来引导下一步的学习和讨论;教师并不直接参与讨论,但要全程参与,当学生讨论跑题是需要适时将讨论方向引回主题,当学生陈述有误时需要及时指正,当学生纠结困惑时需要想方设法开阔其思维。课程的最后阶段由任课教师做课后小结,把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和思考做系统的归纳、融合、提炼和整理,并从中对学生模糊的重点内容做重点讲解,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内容做细致讲解,对学生还未掌握的具体内容做反复讲解,科学安排好授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在PBL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PBL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于问题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侧重于解决技术性问题,但体现医学技术以外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问题需要加强。

2人文素质培养在妇产科PBL教学中的必要性

2.1引入人文素质培养是妇产科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在新时代的改革大背景下,中西方知识和观念的融合,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过程中,PBL教学方法是不但能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而其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向着更加注重人与社会、人的权利、人的伦理等方面发展[5]。妇产科患者为女性群体,疾病主要涉及生殖器官,病史涉及婚姻、生育、个人隐私及整个家庭情况等。患者的心理负担往往比较沉重,担心影响家庭幸福、影响夫妻生活以及妊娠期过度紧张和担心胎儿情况。所以妇产科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不断引入人文素质培养,才能适应和符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大方向,更有利于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妇产科医生。

2.2引入人文素质培养是医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还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6]。敬畏生命、关爱患者、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不是空谈,而要融入医者的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医务工作者有“特权”进入人体,这项工作是神圣、庄严和要极端负责任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PBL教学法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人文素质。

2.3引入人文素质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方法

从古至今,医学职业精神都需要与医学人文相互融合、彼此渗透。“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充分说明了医生需要医治的不单单是疾病本身,同时还包括处在病痛中的需要帮助和安慰的人。治病是医学技术层面,帮助和安慰则是人文关怀层面,临床治疗要达到好的效果需要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向结合。目前医疗环境中仍存在着医学职业精神中缺失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的局限性以及生命的不可复制性,这些是可能导致医患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原因,严重者可能诱发医患纠纷[7]。而妇产科尤其是产科更是医患纠纷发生的高危科室,在医疗纠纷中,大多数都是缘于医患沟通、服务态度和医德医风问题,而非单纯的医疗技术水平问题。因此,改善医患关系,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8]。因而在妇产科教学,尤其是PBL教学中,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应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医学生走入临床后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9]。

3我校妇产科将人文素质培融入PBL教学中的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妇产科教学过程。教师理论授课时应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及医生的职业道德标准融入医学基础知识中,一同教授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初步渗透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而在妇产科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更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临床见习实践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过程,是医学生首次作为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此时人文素质教育要如融入临床带教老师带教的每一个细节,从与患者交流采集病史开始、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病情交代等均可体现人文素质教育[10]。妇产科PBL教学方法应用成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而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更加贴近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1PBL教材选题及问题设置中引入人文素质教育

按照《妇产科》教材的大纲要求,挑选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产科常见疾病进行教材编写。PBL教学尽可能模拟临床实际教学,因而在教材编写选题设计过程中,编写内容及场景描写真实可信,除了患者临床信息资料,不同的案例中应尽量体现出应相患者及家庭相关信息、医患交流的细节及特殊场景,描述患者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不配合等。在问题设置中遵循医学的两个原则:科学原则和人文原则。

3.2课堂讨论、总结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PBL教学课堂讨论过程,实际上是临床诊疗过程的再现。从病史、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各阶段进行讨论。学生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经过课前准确,课堂上进行讨论。教材中设置的问题含有从人文角度出发的,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医学伦理及人文角度进行讨论[11]。例如在产科病例讨论中,无论是“凶险性前置胎”“产后出血”还是“羊水栓塞”,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分娩方式的讨论,而近些年来,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剖宫产问题已从医学问题上升到社会热点问题。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除了按治疗原则进行分析之外,教师应引导同学们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去考虑分娩方式。我国较高的剖宫产率除了医学指征的手术之外还有一部分为患者主动坚决要求剖宫产,主要是因为害怕疼痛及恐惧。因而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融入人文因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如在妊娠期对患者进行宣教、分娩过程中的陪同疏导、换位思考患者产程中的疼痛及恐惧,通过讨论,让同学们除了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更充分的了解人文关怀在帮助患者分娩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或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就疾病讨论治疗原则,一定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及对生育的要求,融入医学人文。子宫肌瘤患者是否有计划妊娠的需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存在不同选择;若需要切除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与患者充分交流,缓解其对切除子宫后的焦虑和恐惧;早期子宫颈癌的年轻患者是否保留生育功能等。在讨论环节,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除了让学生对诊疗原则充分掌握,还能更贴近临床的让学生了解在诊疗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患者之所需。

3.3在模拟临床操作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我校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SP)及模型,模拟临床查体及操作[12]。在SP及模型上进行问诊、检查和操作时,除了科学原则上的标准、检查要点、注意事项,应增加人文素质方面内容的提问及讨论。如:在检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保护患者隐私;进行查体时如何能让患者减轻不适感,尽量放松;如何能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PBL教学中通过SP及模型,可以让学生进行从询问病史、查体到诊疗计划的制定,在其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如何对待患者,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需求,更好的的从患者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中医妇科论文第7篇

妇产科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5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学生需要保持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特色和要求,同时具备妇产科学专业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大人文知识学习

医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具备人文知识、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1-3]在课程学习时,安排系列人文选修课包括医学发展史、医学导论、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循证医学和医学思维与创新等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德,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了解社会,懂得医生的特殊社会角色和地位,充分理解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解除人类病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医学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他们追求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诚实、严谨和正直的科学态度。一旦进入社会,能够很快适应医生的角色。在学习临床课过程中,设定师生交流的固定时间,促进教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在强化人文课程学习的同时,强化外语学习,并设置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医学专业英语、临床医学进展、英语网络自学等课程,为将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课模块的建立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学校后,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安排辅修内容学习,而且不影响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学习,这是医学教育存在的共同矛盾。辅修妇产科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三年级临床课学习妇产科课程时,可以把妇产科学一门课程拓展为妇产科学课程模块,妇产科学课程模块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手术与治疗学、生殖医学与计划生育,通过妇产科学课程模块的学习,拓展辅修学生的妇产科专业知识,夯实妇产科学基础知识,提供最新妇产科学知识进展,使辅修妇产科课程的学生在妇产科知识结构方面达到住院医师水平,有利于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

(三)加强课程学习过程中评估

国内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门课程的学习只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平时缺少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和监控,有些学生往往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只是学期末才突击,因而知识的掌握往往不尽如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辅修妇产科学生妇产科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最终成绩由多个部分构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两次测验,各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占60%,以促进学生自我努力,不断学习。

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包括人文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临床实践技能包括临床疾病诊断和处理能力[6,7]。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医学教育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调整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紧紧围绕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和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调整和安排理论考试模式、题型使其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建立了妇产科学试题库、试卷库从而使得考教分离,并优化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展引入PBL教学法,在妇产科课程开展以临床病例为主导的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觉得妇产科课程学习生动有趣;融合临床医学基础课知识如解剖学与妇产科手术,组织胚胎学与妊娠、流产、不孕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临床处理联系起来,有助于临床理论知识的贯穿和了解,并易于掌握。

(二)安排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早接触临床

安排学生在大二和大三暑期到医院了解和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体验医院工作氛围,特别是与病人的沟通技能,通过暑期在医院的短期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妇产科工作的复杂性、严谨性,同时也为后期的妇产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安排学生参与查房、门诊及手术,通过早接触临床病例,使学生得以改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心,培养与病人交流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了解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意识。

(三)实施四级技能培训

当前,社会医疗环境不太宽松,学生在临床动手机会明显减少,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临床技能学习和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临床四级技能培训,将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常用诊疗技术整合分成四级培训内容,在技能实验室进行内外妇儿各项临床操作培训,突出临床技能的基本功训练,体现临床技能培训的阶段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在不同的学期开设不同的训练课程,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就通过训练初步熟悉临床技能。

(四)实习前培训

在进入长达一年的临床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短暂的实习前培训,内容包括实习前教育,再次利用模拟器具强化临床基本功训练和规范化培养,有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很快进入实习医生的角色,适应临床工作。

(五)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辅修妇产科学生按照实纲,在妇产科科室实习长达4个月,强化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分别安排在妇科、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轮转,实行导师制一对一带教,使其完成实习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熟练和掌握妇产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出科考试包括妇产科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如产科的四部触诊、骨盆检查、妇科的双合诊、后穹窿穿刺等。

三、多种考核模式

辅修妇产科学专业方向的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除以上多种理论考核方法,在临床实践环节采取以下方法来评估实习过程和结果。

(一)监控实习带教质量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辅修妇产科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和辅修妇产科专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和发现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培养体系,使教学和管理更科学化和合理化。在学生一年的临床实习期间,要求实习学生按照实纲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如20份以上临床病历的书写,参加外科、妇产科手术及内科、儿科操作,具体到每一项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的数量、参加手术的种类和次数,所有这些操作均需记录在实习手册上,并要求老师签字。

(二)分阶段考核及综合

在实习期间,进行三轮理论实习考试,考核通过不同时间、不同科室实习所需掌握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能力,最终作为实习理论毕业考试成绩,毕业考试不及格则延长实习时间推迟毕业。

(三)毕业前培训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