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生学习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2 17:45:23
高中生学习论文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1篇

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学知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和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认知习惯相适应,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学生接触的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创作和产生过程,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感。比如,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编排相应的故事或情景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求知欲。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场景写生,如让学生观察下雨时大自然的景象、下雪时的雪中美景等。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但这种体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观察,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体验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体验,增加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让学生在通过体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巩固旧知识,然后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欣赏、讨论、讲解和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并把课堂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用语水平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2篇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流程可归纳为四个基本步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各合作小组或同一合作小组内的各成员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如下。

1.教师要制定一定的合作学习规则。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组建了学习小组,有了一定的议题,学生围坐在一起议论,就会产生合作效应。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组内合理分工,每位学生自愿或被教师指定担任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协调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组内互相依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也不是所有合作学习的内容都需要采用全部流程。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认真分析、处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合作学习模式。

3.合作学习要做到务实求真。

合作学习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切不可走过场,只追求形式上的参与,而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要尽量避免课堂上气氛活跃,但下课后没有实际收获的情况出现。

4.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小组成员过多会造成部分成员失去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过少则达不到成员间相互启发、使思维充分碰撞,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灵感的目的。

5.合作学习应建立在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

经过学习,学生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提升能力、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6.合作学习成果应有一定的评价手段。

教师应组织学习小组间进行成果交流,或要求学习小组以文字形式表达学习成果,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记载,在一定阶段以一定方式进行总结并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从而通过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如在高二年级“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可设计为让学生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先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练习遗传图解的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分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让小组内的成员交叉检查其余成员所写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红绿色盲出现的原因,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让正反方同学的观点充分碰撞,加深学生对红绿色盲遗传规律的理解,从而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这一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较大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我曾要求学生证明:如|a|≤1,|b|≤1,则。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提问,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通过三角代换来证明的(设a=cosα,b=sinα),理由是|a|≤1,|b|≤1(事后统计这样的同学占到近20%)。这恰好反映了学生在思维上的肤浅,把两个毫不相干的量(a,b)建立了具体的联系。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例:已知实数x、y满足,则点P(x,y)所对应的轨迹为()(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我拿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一着手就简化方程,化简了半天还看不出结果就再找自己运算中的错误(怀疑自己算错),而不去仔细研究此式的结构进而可以看出点P到点(1,3)及直线x+y+1=0的距离相等,从而其轨迹为抛物线。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如非负实数x,y满足x+2y=1,求x2+y2的最大、最小值。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如对x、y的范围没有足够的认识(0≤x≤1,0≤y≤1/2),那么就容易产生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如函数y=f(x)满足f(2+x)=f(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证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基础好的同学都不大会做(主要反映写不清楚),我就动员学生看书,在函数这一章节中找相关的内容看,待看完奇、偶函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象对称性之后,学生也就能较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了。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z∈c,则复数方程所表示的轨迹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椭圆,理由是根据椭圆的定义。又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例:高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二次函数的内容,而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设计如下:

1〉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最小值:(1)y=(x-1)2+1,(2)y=(x+1)2+1,(3)y=(x-4)2+1

2〉求函数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

3〉求函数y=x2-2x+2,x∈[t,t+1]的最小值。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的取值范围。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μ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但适当对u进行变形:转而构造几何图形容易求得u∈[6,6],这里对u的适当变形实际上是数学的转换意识在起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为此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判断函数在区间[2―6,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x)=―f(x)立即得到f(x)为奇函数。教师设问:①区间[2―6,2a]有什么意义?②y=x2一定是偶函数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意识到函数只有在a=2或a=1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才是奇函数。

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90年9月版)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4篇

1.1各级英语教学教材中中国文化的缺失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主要是依照英语教材而进行,因此英语学习和教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下,我国的各级英语教材,以笔者所在的江苏为例,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教材均为牛津英语,大学本科多以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新编大学英语》,高职高专的教材多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实用英语》等。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国外的杂志和报刊,原汁原味,非常地道,内容也是涉及到西方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教材的使用,无疑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输入有着很大的裨益,但是在所有教材中,很少涉及到我们的中国文化,更不少说用地道的英语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文化!与教材相配套的教辅用书以及课外读物亦是很少出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不能用教材中学习到与母语文化相光的知识,其直接后果就是对中国文化表达的误用,甚至对母语文化表达产生了“失语”现象。

1.2课程设置的失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收到了极大的关注。从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到各级教育主管机构纷纷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文件。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艺术、体育等课程也列入学校的考核体系内。在此基础上,各高校适当开设文化素质课程。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课时不足等实际情况,使得课程的设置大为缩水。一般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仅为一学年,周学时也仅为4课时,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即便充分利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时的安排及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构成我们当前学生在课堂上汲取中国文化的一个硬伤。

1.3教师文化沉淀不足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引导学生提高对本国文化的兴趣和增强跨文化际意识方面起到极大的重要。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师中,由于种种原因,自身存在着母语文化素养欠缺、文化教学交际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时,单一使用英语教学,也会削弱母语文化的表达。这样的课堂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对策研究

2.1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西方文化的融合成为我们时代的特色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契机来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很多大型国际活动,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和亚运会都是很好的例证。我们把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媒体进行推广。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强了我们母语表达的自信力和动力,也为我们表达母语文化提供了实际的机会。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树立正确、平等的文化观念,处理好母语与外来语直接的关系是我们语言学习的原则之一。

2.2编选合适的教材,增加中国文化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几乎都是直接选自于英美的出版物,缺乏与中国文化直接相关的文章。我国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又是以教材作为重中之重的。教材中中国文化的缺失使他们能够获得地道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英语教材的编纂者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适当添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英语教材对于母语文化的提升和传播功能。而且教材的编写团队中应该也邀请既精通英语语言也对中国文化有较深厚了解的相关人士参加,通过调节教学内容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并且利于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和文化相关的教材(中英互译本)作为课堂的补充材料,如外教社出版的《节庆趣谈》(CustomsofTraditionalChineseFestivals)和《中国文化寓言故事》(ChineseFablesandCulturalStories)等,即可增强课堂兴趣,又有利于母语文化的表达。

2.3优化课程设置我国高职高专现有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充分体现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加大学英语的周课时,大学英语课程中应该开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分课程或者将文化课程融合到英语课程中去,引导学生体会中英文化的差异,掌握中国文化的表达,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加强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

2.4增强教师的母语文化修养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要在英语教学中能过有效的进行文化传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母语水平及英文水平都必须相当过硬。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增强对于母语文化的的了解,并且能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当前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3结语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5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才情的人才,中学是人一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语文才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文学

高中生已接受十多年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的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中国传统思维重人伦纲常,诗礼传家,温良谦恭,但轻自然法则,乐道安分守己;西方思维则重视揭示事物“为什么”的奥秘,“为求知而从事学术”。中国传统思维经验多于逻辑推理;西方人则抽象思维发达,假设推理大胆,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有利于政令一统,却常常异己难容;西方则允许多种思想并存,能多角度解剖事物与现象。我们当知:真正的创新要以全人类为范围,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语言文学作为崇尚创新的艺术,当然应该有许多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准。直面时代,聆听风雨,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这当是今日中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重人文修养情商化,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中学生正处于情商发展的关键年龄,突出情商优化就是要培养他们信仰与道德的自律能力、自我情绪的处理能力、感物表情的准确力、为人的亲和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力。笔者作了如下一些努力:

(1)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思考文学。爱祖国,爱人类未来,爱生活,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坚强意志,充沛激情,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文之心,师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印;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3)教学生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虫鸟能歌,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力,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去发展好奇天性。用多情兼激情去收获人生感慨,收获人间真爱。

三、重悟性创新个性化,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社会越文明,越需要独立思考,越需要个性,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深入个性。高于一般吸收和认识意义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多“悟性”的学生最善于学好语文,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包括透悟、醒悟、顿悟、再悟、悔悟等多种多样。“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宋·张载),“诗道亦在妙悟”(宋·严羽)。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悟性”,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四、重语言素质优化和表达艺术,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多向性、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为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语汇形象,文采荡漾,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要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如课内的,感一句名言,评一首歌曲,释一首诗词等,课外的如“模拟记者招待会”“话题辩论赛”,让思维与表达碰撞出智慧之光。句型表达要知难而进,学会长句、短句交糅,整句、散句齐驱。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要新意不穷。重视炼字炼句的深刻简约。对表达中直陈、婉曲、幽默等多方式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要巧妙运用,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力破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如一话多说、一情多表、一果多究,在多尝试、多储备中娴熟表达的精当与策略。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文学

高中生已接受十多年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的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中国传统思维重人伦纲常,诗礼传家,温良谦恭,但轻自然法则,乐道安分守己;西方思维则重视揭示事物“为什么”的奥秘,“为求知而从事学术”。中国传统思维经验多于逻辑推理;西方人则抽象思维发达,假设推理大胆,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有利于政令一统,却常常异己难容;西方则允许多种思想并存,能多角度解剖事物与现象。我们当知:真正的创新要以全人类为范围,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语言文学作为崇尚创新的艺术,当然应该有许多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准。直面时代,聆听风雨,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这当是今日中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重人文修养情商化,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中学生正处于情商发展的关键年龄,突出情商优化就是要培养他们信仰与道德的自律能力、自我情绪的处理能力、感物表情的准确力、为人的亲和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力。笔者作了如下一些努力:

(1)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思考文学。爱祖国,爱人类未来,爱生活,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坚强意志,充沛激情,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文之心,师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印;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3)教学生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虫鸟能歌,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力,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去发展好奇天性。用多情兼激情去收获人生感慨,收获人间真爱。

三、重悟性创新个性化,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社会越文明,越需要独立思考,越需要个性,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深入个性。高于一般吸收和认识意义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多“悟性”的学生最善于学好语文,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包括透悟、醒悟、顿悟、再悟、悔悟等多种多样。“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宋·张载),“诗道亦在妙悟”(宋·严羽)。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悟性”,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四、重语言素质优化和表达艺术,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多向性、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为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语汇形象,文采荡漾,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要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如课内的,感一句名言,评一首歌曲,释一首诗词等,课外的如“模拟记者招待会”“话题辩论赛”,让思维与表达碰撞出智慧之光。句型表达要知难而进,学会长句、短句交糅,整句、散句齐驱。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要新意不穷。重视炼字炼句的深刻简约。对表达中直陈、婉曲、幽默等多方式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要巧妙运用,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力破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如一话多说、一情多表、一果多究,在多尝试、多储备中娴熟表达的精当与策略。

高中生学习论文第7篇

1.1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主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综合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

也是学生主导并控制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能力培养。

(2)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能够合理安排和调节自己的时间,将不同的教材和辅导资料相结合而进行学习,通过自学完成对知识和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3)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抽象、知识运用复杂,且不同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生必须要将不同的知识点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才能在题海中自由发挥和解答题目。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学生单纯依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无法做到熟练掌握知识的,必须要加强课后复习和习题解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运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数学学习。

1.2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三个特点: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自主学习是要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学生自觉自律进行学习,这在教学中是一个无可推诿的责任主体,解放了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压抑和不能自己做出决定、自己判断的思想,从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为了积极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挖掘了内心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

(2)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关于高中数学,如果一味地听老师讲课,然后单纯地记忆和理解,容易导致“死学”的现象。往往很多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概念可以正确理解,但在具体解题中却难以熟练运用,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至关重要,高中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要进行适当的独立学习,不要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看教科书或询问他人,即使是完全不明确的问题,也要在看完答案之后进行自我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自主学习的异步性。

异步性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由于很多学生在智力和数学思维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套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综合考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尽量考虑不同学生的掌握能力,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开展教学。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1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它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实际情况,而有所针对地制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对于高中数学这门课来说,学生们由于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解题方法掌握程度不同等,导致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是有所区别的,这不仅导致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学习兴趣不一,也造成了他们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不同。因此,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所侧重,对于同一数学知识点,也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向学生们讲授,这样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同学,切实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2在启发式教学中强化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在学生自主能力的组成要素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提问意识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因素。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数学题感兴趣时,学生往往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地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观察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提问意识,这使得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带着问题去理解知识,由此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要要比其他同学更加深刻和牢固。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来强化学生们主动提问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在讲授数学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要先向学生们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和方向去寻找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3在实践性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对高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而实践活动是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是在初中的二维数学思维的基础之上,拓展到了三维的立体空间。然而,由于很多学生在刚上高中时立体想象思维还较差,不能及时地转变思维。因此,为了使他们更直观形象地理解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来拓宽他们的数学思考维度,促进他们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立体几何教学模具制作大赛”、“开放性数学知识竞赛”等,在比赛时,将不同的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小组,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任务,如在立体几何模具制作比赛中,让有的小组制作平行六面体,有的小组制作正四棱锥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探究性活动,一方面将学生从高中疲劳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放松紧张的学习心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为下一步的数学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三维空间几何。

2.4在交流教学中培养互助学习意识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且知识内容量很大,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加之很多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导致不能很好地接受交流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分组学习中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导致了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采用有效方式来加强学生们互助学习意识。高中生即将面临着升学压力,一切学习都是为了高考成绩,所以,交流式教学也要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落脚点,在交流式教学中,让学生们针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解疑答惑。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