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2 17:45:18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1篇

而节日包装主要指用于节日期间出售、消费的包装,它与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从节日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上来说,其设计多能够与“传统”相衔接、呼应,融入传统元素,部分产品包装不失简洁大方。但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良莠不齐,许多包装设计单纯考虑临时性商业利益,对包装使用的文字、图形等缺乏自身创意和考究,在针对不同节日的不同主题方面也表现不足。再次,在包装设计风格上,当下节日商品包装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但设计风格变化相对较少。在包装的色彩上,多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进行包装设计、所用图形、装饰多为传统纹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与节日主题进行了良好呼应,但节日商品市场包装过于重复、单一,未考虑其自身产品的各种特点、属性,未能通过包装更好的传达其商品信息。最后,从包装理念上来讲,注重节日商品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销售的作用,琳琅满目的节日商品丰富了节日市场。但多数商品包装设计并未考虑环保效益,现阶段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存在着过度包装问题。市场片面的追奢华的包装效果,满足一些消费者对“贵重”感的表面追求的同时,满足了厂商奢侈包装背后利润的追逐。节日市场的“礼盒”文化愈演愈烈,相同的产品,有无礼盒包装,价格会有巨大差别。消费者追求一时的“面子”效益后,“假大空”的包装着实让自己叫苦不迭,变成了最终的受害者。

二、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当下,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为节日礼品包装设计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但错误的包装观念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而绿色消费、绿色设计的观念将逐步普及。现代包装设计,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先导,遵循“环保”、“简约”、“务实”、“文化”设计原则。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包装设计领域践行环保原则势在必行。环保型的包装不仅从商品的经济价值以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入手,更着眼于终端的包装回收处理,使包装的整个设计链完整可循,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考虑长期效益。简约、务实原则要求包装设计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无论是从包装的形态体积还是材质的选择。包装设计应引导健康的消费理念。文化原则下,将包装设计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对传统图形、文字、色彩、形态等形式的使用,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三、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趋势

首先,传统节日包装设计应倡导环保理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绿色设计身体力行。从包装材质、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做细致的考量,减少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中国古代在传统节日礼品包装中基本使用天然材料,这种客观制约下产生的包装形式在今天人们看来却具有了另外一种情感体验。在传统节日商品包装中使用天然材料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感官感受,更能赋予其历史厚重感,最重要的是环保。

其次,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应在境界上提升高度。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对外来节日日趋热衷,保护民族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无论从风格形式的创新,还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都督促设计师要将眼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设计风格应稳中求变。色彩方面来说,色彩在知觉吸引中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中国的色彩很早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和象征,具有程式化和符号化的特点。提及红色就会联想起传统节日。黄色和紫色在中国被认为是象征着权利、地位和财富。各种包装、产品不断的强化着这种色彩记忆。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应对传统色彩进行再提取和再运用。

第四,在符号运用方面,可利用中国文字具有象征性和符号化的特点,既可规范使用亦能加以抽象变化。另外,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人们习惯于在传统节日的礼品及包装中运用这些图案表达情感、传递祝福,但样式过于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消费者对经常重复使用的传统图案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传统图案的使用上要挖掘更多的样式来丰富包装的设计语言,切忌盲目、重复。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2篇

所谓包装,从功能上包装大致可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两大类,内包装主要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而外包装主要是起到便捷和信息传递及美化的功能。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外包装,并着重阐述美化包装对商品宣传、促进流通和销售的作用。包装设计通常指根据产品的特征、特定环境以及用户的喜好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采用一定的设计技巧,经过科学合理的构思塑造出的包装物外部形态。包装设计是一种重要的产品形象设计语言,它能够借助设计传达设计者的感情和表现出相应的艺术美感。可以说包装设计是充分表现设计师审美情趣与设计技巧的过程。进行设计时必须具有良好的美学基础和设计技巧,还要充分了解包装产品的特性、所处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体现创作者的设计愿望。

2当前商品包装设计面临的经济环境

2.1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形成。商品包装作为这一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必然要与市场接轨,反映出较为浓郁的时代氛围。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很多企业开始在关注商品质量的同时,对商品的外包装也非常重视。企业经营者试图通过商品外包装的视觉效应,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企业的促销目的。包装设计转向功利化,这是物质世界对包装设计的一种物化,也是包装设计对这个经济时代趋同的结果。唯有如此,商品包装设计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销售,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当前来看,一个好的产品,没有好的包装设计是难以赢得更多受众的,也难以使企业从中获取经济效益。有人甚至断言,一个好的包装设计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可以促进企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故而有人说好的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拯救一个企业。商品的包装是为市场存在的。商品包装设计必须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结合商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等进行具体调整,来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审美需要的个性化要求。这就意味者,商品包装设计要做到为企业的促销服务,就要实现设计理性与专业性的和谐统一。通常来说,进行市场商务活动必须要首先了解消费需求。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引领市场需求,使包装设计来源于市场需求,又高于市场需求。设计者要由被动地适应到主动创新,引导市场需求的方向,始终围绕着整个企业的营销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商品包装既是商品的从属品,具有相应的从属性,也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商品包装是商品的附属品,对商品具有相应的保护功能、促销功能等;同时,商品包装也可单独作为一种商品,具有独立的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体现。故而,商品包装设计具有双重的价值,即自身价值和附加价值。

2.2商品参与流通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产品在参与流通过程的活动中,在流通中被称为商品。商品本身所具有的流通,决定了商品在生产环节必定有其一定的劳动价值,也具有相应的商品价值。商品包装设计本身是设计者劳动价值的体现,还具有相应的流通价值,是设计者的艺术创作价值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中的体现。由于商品包装设计存在包装不合理、包装材料不合格,或流通中遇到恶劣天气等原因,我国每年大概要造成100多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说明假如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如果包装设计坚固耐用,就能够很好地保护产品,不致于商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就能为企业降低商品损耗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2.3商品包装设计的专业性发展

包装设计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它通过包装设计的各个要素的展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商品包装设计将现代技术与设计融入一起,使得设计更具专业性,也代表了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包装设计这种专业性更强的倾向,对设计人员的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包装设计,达到吸引人们视觉的目的,借助人们对商品包装的喜爱,进而实现提高商品销售的效果。这就意味着,一个专业的设计人员,是能够通过商品包装设计为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的。

2.4人们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

重温一下“买椟还珠”的故事,人们就会发现,一个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充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成功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还能够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使消费者改变意愿,打消本来想买珍珠的愿望,而改买盛放珍珠的包装盒。该故事说明,要想提高商品的价值,也可以借助包装设计来实现。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商品的价值,就会在商品包装上花费大量功夫,对包装进行完美处理,在材料的选购与设计手法上都有好的表现,尽可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从成本的角度来分析,虽然包装设计增加了包装成本,但其所获得的高附加值则要明显高于包装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商品包装设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经济价值分析

3.1促进销售增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济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包装已经从单纯的商品保护和美化功能,转化到一个更为主要的功能,即商品促销功能。借助商品包装设计,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为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服务,这是当前商品包装最为关键的一个功能。在大型商超,在排列得满满的货架上,一个企业的商品怎样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只有通过商品的外包装来提高商品的视觉效应来实现。好的商品外包装,不仅在包装造型、文字、商标和色彩上都有一定的个性语言,还能够成功宣传商品的特点和该品牌所突出的文化理念,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层次,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企业产品的文化属性,从而借助艺术感染力来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好的包装设计,在满足对商品推介功能的同时,还能带给人们富有特色的美感体验,使得包装设计所具有的附加值大幅提升。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要注重突出具体的设计元素,还要对每个细节进行完美处理,才能够将包装的美感因素完整无遗地展现出来。此外,商品包装设计中的一些元素,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性质进行揭示,展现蕴含在商品包装中的企业文化理念,彰显出商品本身的内在特性,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高层次审美情趣的追求,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实践表明,同样的产品,好的包装设计能够通过体验营销为企业创造客观的经济价值。

3.2增加商品的诉求

商品包装设计要实现促销功能,必须借助对包装的艺术处理,增加商品包装的美感,将商品包装文化内涵具象化。对于包装设计来说,可以借助的艺术元素主要有图形、文字、色彩等。对于商品来说,包装设计的每一种设计元素都有独特的个性,借助对不同设计元素的突出,可以通过该元素将商品最主要的品质凸显出来。例如,在包装设计中,色彩最能突出包装品的个性特征,包装设计要突出商品鲜明的个性,就要借助色彩来渲染。绿色产品通常用明亮的绿色,喜庆商品往往用传统的大红色等等,通过色彩的应用,将商品最本质的属性揭示出来,增加了对商品个性的诉求,能够打动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包装设计中的文字通过艺术加工处理,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出商品的文化诉求,可以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商品的特点,直接为商品附加值加分。图形在商品包装中作为一种主要的元素,它的设计一定要以突出商品为主,用图形凸显商品的特质,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借助商品包装设计的主要元素,实现对商品的个性诉求和文化诉求等,使得人们提高对商品的关注度,刺激商品的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

商品的包装设计能够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商品过度包装则可能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包装物污染,也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为了对过度包装进行界定,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对过度包装作出的规定:礼品包装材料成本不能超过该产品主成本的30%,普通商品的包装材料在产品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能超过3%。一旦超出规定范围,则被认为过度包装。由此可见,商品包装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的企业实践证明,但为了遏制过度包装给社会造成的污染,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限制,避免商品过度包装。而由此不难看出,商品包装无论其功能怎么变化,其诉求点尽管不同,但在现代社会中的目的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通过商品包装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达到商品促销的目的,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这也是包装设计艺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价值体现。

4结语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3篇

商品包装本能水平的设计是处于意识和思维之前,设计与商品的最初效果有关,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一致的。在本能水平上,视觉、触觉处于支配地位。商品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形体,设计者应根据不同形体来设计不同包装,通过外包装来展现商品体积和造型,使人产生第一印象,感觉包装就是商品的一部分,牢不可分,这属于视觉感应。包装是商品外观的必要元素,承载着信息沟通的作用,自然要求寻找共通的视觉语言。

有了视觉感应,当然不能缺少触觉感知,外形和形态是重要的,物理手感和材料质地也是重要的。包装使用的材料有不同质感,使人在触摸时有各异的感觉,形成心理感受,所以要根据商品的特质选材,适当材料的运用可以加强商品和其包装的融合度,达到更好的感观效果。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讲的是即时的情感效果,必须看起来好看、摸起来舒服,感性特征在起作用。

二、商品包装的行为水平的设计

商品包装的功能有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物理功能是作用于物而不是作用于人的功能,也称为保护功能。包装的保护作用总在第一位,没有保护,包装失去意义。心理功能是物品能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也称为销售功能。生理功能是物品应具有的便于被人操作的功能,也称为方便功能。包装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上,首先应该适应工艺操作,便于商品生产制造,然后要便于商品流通,使之堆放牢靠、装卸省力。了解包装的功能,这是对设计者首先的要求。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充分展现包装的可用性,使人感觉没有包装就没有商品,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了解人所需要包装存在的价值。商品包装的保护作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做得很好,而市场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商品要想吸引消费者,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设计者就必须赋予其包装独特的“促销能力”,以独特感人的形式让商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种类的商品,精巧特别、深入人心的包装具有充足的竞争优势,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才能取得成功。

依据人们如何看待商品包装,设计者应考虑包装开发的形式:改进(使之更好)和创新(全新的)。包装成功与否,设计者独特的创作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要求设计者收集整理别人成功的经验,分析利用各类材料,洞察部分人难以察觉的事物,为设计出成功的包装做好准备。商品包装固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设计者同时要克服主观上的习惯和偏见,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其设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打开促销的大门。三、商品包装的反思水平设计

这个层次实际上指的是商品包装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消费者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意识、理解、情感、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反思水平的设计涉及到许多领域,它注重信息、文化以及商品或者商品效用的意义,能够决定一个包装设计的成败。现代商品包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优秀设计层出不穷,被大众接受的也数不胜数,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设计者除了应在包装外形、功能与实用性上下工夫,还应针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要求着重考虑。往往商品本身并不能引起太多的审美反映,而其包装运用反思设计技巧,可使用户情感、思维产生强烈波动,这是反思设计发挥了深层的作用,可见反思层次的重要。设计者可以利用商品包装心理策略,以消费对象年龄、习惯、文化水平、经济能力、接受能力等来进行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心理才能稳操胜券。

商品包装的视觉冲击力是本能水平上的一种现象,这完全是对物品外表的反应,而其是否影响广泛、反响强烈来自反思水平,美超越外表,来自有意识的反思和经历,受知识、学习和文化的影响。诸多事实证明,在审美上令人感觉愉悦的包装设计,其商品较容易被购买使用;与人的情绪和情感沟通良好的包装设计,其商品容易使人长久情感依赖并引起更和谐的结果。

反思水平设计的精髓是“完全都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思水平活动常常是决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包装的总体印象,在总体评价时,小失误可能被完全忽略,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心理接受度可以完全改变其它消极经历。认真关注消费者提出意见的设计者通常是把这些人当作最忠实的支持者,以人为中心来设计是赢得忠实支持者的方式,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水平的力量。反思水平的设计不仅与人长期感受有关、与提供的个人感触和热情的交互有关,还与设计者的理解度有关。设计者要考虑所有层面,做到思维反思、意识反思、设计反思,根据人们消费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去设计商品包装,最终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了一种精神寄托和依赖。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阐述表明了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系统的复杂,但我们可以相信,设计的感性成份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情感化设计对设计者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理性化的设计者,更需要同时具有多种知识以及拥有责任心、道德感的设计者,它无疑是对设计者素质的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摘要]人们要认知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一般有三个层次: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本文重点论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发挥的作用,研究探讨如何将情感效果融入商品包装的设计中。

[关键词]商品包装包装设计情感化认知心理学

参考文献:

[1]王洪.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4篇

在商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要满足安全、个性化、环保和其他特性。节日商品包装在材料选择上,同样要满足上述需求的特性,其中环保特性对于节日包装设计十分重要。由于节日包装设计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只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时间段出现,犹如昙花一现,假期结束,包装的生命周期也随之结束。因此,如果不选择一个好的、环保的、绿色的包装材料,那么所造成的浪费不仅是对于经济层面上的,对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二、节日商品包装的“形式”

在商品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品包装的外在“形式”则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节日的商品包装设计,在高度商品化的今天更是如此。节日商品包装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装形饰,二是人文内涵。

1.包装形饰

包装形饰,顾名思义,即分为包装的形态和纹饰。形态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材质,以及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包装的外形进行的设计。个性适度、外形新颖的包装设计能很好的促进商品的销售和推广,给人一种优良别致的感受。纹饰在节日商品包装中,所体现的作用比形态更加重要。优良的纹饰设计有助于美化商品和宣传商品,有助于消费者的选购与识别。纹饰主要由文字、图形与色彩组成,这三者中文字是最重要的,在一个包装设计中,可以不出现图形,但文字是必须存在的。如果在一个包装设计中没有文字,那么此包装便失去了做为对购买者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在节日商品包装设计中不仅需要突出商品内容,节日要素更是主要突出的对象。因此纹饰的主题常以节日相关的元素为主,文字的使用可以强调节日的特点,图形则突出节日的象征性,色彩也是表达主题的关键。色彩在表现时具有别的视觉表达方式所不具备的诱惑性,对于节日的气氛烘托相当重要。在传统色彩表达方式上,以暖色调为主,在图形的运用方面,主要是为了表达图形的吉祥寓意和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包装的整体的版式安排上应当主次兼顾,在满足商品宣传的前提下突出节庆主题,图形和色彩的安排要新颖别致,以达到吸引消费者,促进节日商品销售的目的。

2.人文内涵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中,节日赠送礼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为了表达敬意,促进情感的相互交流,会相互赠送礼品,礼品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媒介和情感寄托。《礼记•曲礼》有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个节日消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今经济大繁荣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节日商品中除自用商品外相当一部分为礼品,因此节日商品包装设计的“形式”应相互协调,和商品的“内容”保持协调,它不仅要求商品包装在包装材料上保护货物的完整性,也强调体现消费者的视觉审美和心理需求。中庸之道贯穿了整个中华文化的脉络,“礼”文化也不例外。中国自古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典故,《孝经》中亦说道“礼者,敬而已矣”。可见,礼品的含义不在于有多么的贵重,而在于“敬”字,在于一种源自内心的对于他人的关心和尊敬,而并不是礼品本体所具有的贵重程度。因而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要尤为注重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三、节日商品包装“内容”“形式”关系

优良的商品包装设计应当正确的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商品显现出一种高端化的趋势,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但针对节日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的特点来说,如时令性强、上市周期短等特殊性,那么商家如果要得到利益最大化,就得依靠包装设计以提高其产品的价值,精美包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商品价格。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品定位模糊,过度包装、礼品捆绑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针对节日商品包装设计愈发趋向畸形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的种种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意是:人的自然本质如果胜过修养则有点太野了,如果人的修养盖过了人的自然本质,又显得有点太迂腐了,文和质要"彬彬",既有文又有质,既文雅又朴实,才是君子。从设计美学角度来解读这句话,就很好的说明了“内容”和“形式”之间应建立怎样的联系。“内容”与“形式”恰好与“质”和“文”相互对应。

四、结语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5篇

(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过程

1、对商品的认知过程。

认识过程从消费者的视觉开始,从而产生一定的感觉,商品和企业进行市场刺激,使消费者感受到视听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从而产生对商品属性的反映,就是对商品产生的感觉。这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的第一步,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消费者从包装设计获取该商品的功能作用,通过一定的了解,消费者在心中产生对商品特有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考虑到自己是否需要该商品,以及对商品所在的环境以及服务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2、消费者的情绪过程。

积极的消费如开心、喜欢,它能增强购买欲望从而促进购买的行为;消极的情绪如气氛、讨厌等,它能减弱购买欲望从而抑制购买的行为;双重的情绪如即喜欢又忧虑,这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为处于纠结的状态。影响消费者情绪的因素有多种,比如购买的环境、商品的包装设计、个人的情绪、服务的态度。另外,消费者会对商品进行分析和比较,这就要求包装能够提供充分的商品信息,从而对商品进行评价和选择。

3、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经过上述的过程,消费者进入最后的决策环节,消费者会再次考虑是否需要该商品,自己是否有支付的能力,有时还会听取他人的评价及意见。经过分析比较最后进行购买行为。

(二)消费者购买心理动机

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动机以及变化对商品的包装设计也很重要,只有深切地了解并适当应用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商品在市场的流通。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产生之前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也受着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研究该产品的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动机,从而确定包装设计的重点和层次。

1、追求实用的心理动机。

求实心理动机主要就是对包装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的需求,实用和实惠应在商品包装设计上着重体现出来。持有求实心理的消费者大多数是家庭主妇、年长者、工薪阶级等一些成熟的消费者,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对于包装商品的选择比较保守,而且比较重视自己的经验,希望商品使用起来方便简单、价格划算、经久耐用,并不着重追求商品美观的外形和新颖的款式。从根本上来讲,此类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商品的质量,在消费者没有购买经验的条件下,只能从层面来了解商品的质量,比如企业背景、品牌、口碑、广告等;除此之外,包装设计也成了参考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设计方面要讲究实用性,提供足够的商品信息,如质量资格认证、使用实效、保质期等,包装新颖往往起不到促销作用,可能还会因此提高成本。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到包装的再利用,会更加吸引求实心理的消费人群。

2、追求新颖美观的心理动机。

求新求美心理动机主要就是对包装商品的新颖时尚美观的需求,包装设计应着重体现商品的新颖、美观、潮流。持有这种心理动机的往往是年轻人、知识阶层以及一些爱美人士,此类消费者比较讲究新鲜、追求美丽、善于变化,容易受包装设计和宣传的影响,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反而不太注重商品的实用性能和价格高低,而是特别关心商品的款式以及潮流程度,这样的商品类型多,像儿童玩具、手表、装饰品等,要求在包装设计方面多变化,外形新颖奇特,在色彩方面有较强的冲击力,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在包装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包装的外形、色彩以及艺术性。设计师在包装设计时要首先考虑商品的欣赏度,比如儿童用品的包装要色彩斑斓、充满幻想;男性商品要求大气豪放有男人味;女性商品秀美柔和复合女性心理。因此,在设计包装时要促发美感的形成,从而刺激购买行为。

3、追求品牌的心理动机。

追求品牌也可以说是求名心理,就是说消费者需要购买可以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商品,无论哪种消费群体都存在追求品牌的心理特征,消费者重视品牌,对品牌有一定的忠诚度,在选购商品时注重包装商品的象征,往往愿意花较多的钱获得能满足内心需求的商品,用来显示生活的富裕和地位的尊贵,以得到内心的满足。因此,包装设计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商品的价值,促进销售。设计者在设计商品的包装时要体现出品牌的主体结构,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将包装设计得更加华贵,刺激购买行为。在品牌商品中突出,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商品的外包装时,不能轻易地改变商品原有的品名、商标、产品独特的标志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这些都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和依赖。

4、追随大众的心理动机。

也就是跟从潮流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人的观点与购买行为容易受大众的引导,迎合流行的趋势或者是效仿名人的行为,由于媒体对时尚和名人的宣传刺激了这种从众心理的形成。所以,包装设计要符合流行的趋势,或者邀请大众喜欢的明星作为商品的代言人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

5、追求趣味的心理动机。

就是指消费者在紧张的生活当中需要一定的幽默感和乐趣,比如在包装上增加一定的拼图,购买一定数量以后就可以凑成一张有趣的拼图并有机会获得一定的奖品,这样会迷住多数的小孩子,好奇心往往会促进他们的购买行为。

二、包装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断发展,商品的包装设计当然也跟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在传统和创意中寻求统一。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要求设计师根据商品自身的属性、消费者的心理动机以及市场等多种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设计出商品的装潢,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商品的信息还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做到“投其所好”。要想商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制定一定的策略,通常设计者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策略:

(一)定位策略。

创意定位的策略在包装设计的整个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品设计的定位主要体现在设计策划的创意上,要求设计师策划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好点子,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当然创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在原有的经验或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定位策略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目的性的特点,是成功商品包装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形象策略。

形象策略就是要在形象上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比较容易的接受该商品,在设计包装的过程中要确定消费者对商品的包装和该商品的代言人都有一个喜爱的心理。因为消费者不仅要求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求一定精神上的满意,比如现在热销的蒙牛酸酸乳在包装上彰显青春的色彩,而且新的代言人是当下最火的青少年组合TFBOYS,通过偶像的力量将商品和明星融为一体,喜欢他们的消费者一看到蒙牛酸酸乳就会想到TFBOYS,会把对偶像的喜欢转移到商品上,在此过程中就促进了商品的销售。

(三)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策略。

运用多种手段对消费者进行刺激,使消费者感知到视觉的冲击。设计者要利用色彩和对比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鲜艳的色彩可以让消费者快速捕捉到商品,而适当的对比会促进购买欲望,对比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相对于那些与背景融在一起的我们更容易发现与背景反差很大的刺激物,因此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利用视觉元素的密度对比、大小对比、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等来引起消费者的感知。

(四)情感策略。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者转向消费者,所以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上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利用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多面性和差异性来设计包装商品,目的是要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和满意程度,建立消费者对该商品的精神寄托和一定情感上的依赖、追随。我们相信,设计的感性成分越多,人们就越喜爱该商品,当然商品的附加价值也就随之增加。情感化设计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不仅要求在技术方面,也涉及思维方面。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理性的设计师,更加需要具有多种知识以及道德心的设计师,对于设计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五)区域策略。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文化背景,因此商品包装的设计理念也要入乡随俗,如果违背了当地的文化商品将可能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将其抛弃。相反,如果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就会获得赞许并对该商品产生一定好感。例如,可口可乐将国际化和民族化结合起来,增强包装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销售可口可乐西班牙和日本版,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在中国市场也相继推出十二生肖、奥运等版本,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期许,在保持规范统一的同时,将商品包装设计地方化,为各民族做出入乡随俗策略,彰显出企业文化的包容型以及对区域文化的尊重。

三、包装设计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

(一)商品包装的设计风格对消费者的影响。

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购买商品时对包装的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喜好,老年人喜欢简单实用怀旧的设计风格,中年人则喜欢现代与怀旧结合起来的设计理念,青少年喜欢时尚夸张的设计风格,儿童喜欢富于幻想的包装风格。对于各个年龄的消费者,设计师会采用不同的设计风格。另外,包装设计也考虑着不同生活背景的消费人群。例如,长期生活在乡村生活中的消费人群,比较会对时尚的设计风格有兴趣。由此看来,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设计风格有不同的喜好,设计师要注重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才能使商品在包装取得成功。

(二)文字的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文字在商品包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的组成传达了商品的信息,包括商品的组成要素、企业名称、生产地点、有限期限等重要商品信息,文字的表达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文字的编排和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要注重突出重点,突出企业品牌等重要信息,引起消费者注意。另外。设计者还可以对文字进行趣味的改编与设计,激发消费者阅读产品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图案色彩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影响。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6篇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商业交易和流通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商品包装设计,是商品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形象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与商品的交易流通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假冒和仿冒商品包装设计的行为屡见不鲜,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商品包装和装潢的属性,采用外观设计专利、版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商品包装进行知识产权的综合保护,有利于弥补单一法律手段保护之不足,可增强保护的力度。

1.商品以及商品包装设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样定义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本文所指的商品仅指被生产出来后进入流通领域并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商业产品。虽然商品包装也可以包含某些特定服务领域的vi系统,但在本文中不再做此方面的详细论述。

我国在《包装通用术语》国家标准中注明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可见商品包装的概念就是:可以在运输、展示等各种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并进一步提高商品附加价值的各种容器和辅助物等材料以及相关商品化技术手段的总称。简单理解的话商品包装就是保护商品并提升商品附加价值的材料和手段。

商品包装设计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活动的总称,是产品特性的直接和主要传递者,也是产品个性和流通过程中最敏感和最大的影响因素。商品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辅助商品更好的完成销售、使用等流通过程。

2.国内外商品包装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知识产权(intelectual property)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把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卡普佐夫,后为比利时学者皮卡第所发展。他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不同于物的所有权。19世纪末期,国际商品包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出现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公约——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cpip)和1886年保护文艺作品版权《伯尔尼公约》;以及最近的wto的《trips协定》、《wipo公约》等等国际公约。当今世界上,保护包装商品最全面、最权威的国际公约是1994年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

经过近30来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近10部知识产权领域法律以及3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国内国际的形势变化,分别于1992年和对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进行了两次修正。又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对商品包装设计的保护作用。

3.商品包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涉及商品包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近10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以及3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商品包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具体途径包括:

3.1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包装设计的独特性

商品包装设计的目的是装饰、宣传商品。它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与商标同时出现在商品本身或包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3.2运用商标法保护商业品牌标志设计的专用权

商标设计是不同商品具有的特殊的法定视觉标志,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和商品包装的其他视觉识别元素共同起到了利于识别、促进销售的作用。我国商标法将商标定义为: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这里所说的三维标志即所谓的立体商标,主要是指以商品的外形或包装作为商标。商标法修改后,将立体商标纳入保护范围,从立法层面为包装设计注册立体商标提供了基础。

3.3运用专利法保护商品包装的外观设计专利权

外观设计又称工业产品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相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商品包装设计是将美术与技术结合,运用于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的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等。我国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条件是新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如果包装设计符合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商品包装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商品包装设计消费心理

商品包装是指用于盛装、包裹、捆扎货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商品包装可以分为内包装、中包装与外包装三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包装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不仅具有保护商品,减少损耗,便于计量、购买、携带、运输与储存的作用,还具有装饰美化商品,刺激购买欲望,促销的作用。

商品包装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要则可以激发其购买欲望,因此,研究其与消费心理之间的联系已成为一种必然。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

1.消费需要及动机

商品包装是商品的“无声推销员”,它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因此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这个目的。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使他们通过对包装的第一印象,产生对该产品以及生产厂家的良好的印象。

消费者决定购买行为是在某种动机推动下进行的。人的行为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观原因即动机支配进行,而动机又与需要密切相关,动机是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的体现,是由人的需要转化而来。换言之,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采取某种行为的,消费者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但是人的需要不一定全都能转化为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动机。推动人产生动机的需要往往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换言之,其往往因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缺失感,继而以愿望的形式被人们感知到。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但是如果没有养生保健类产品的出现,这种愿望就无法推动人们去购买养生保健品的行为,而仅仅以愿望的形式存在于心中。只有当现实中具备了实现愿望的条件,并且通过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到有满足自己愿望的产品后,消费者才会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只有这时,需要才真正转化为动机,成为人购买行为的动力。

不同的存在不同的需要,人的需要也有层次差别,很多心理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他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繁衍而产生的低级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等;

(2)安全需要。包括有秩序、稳定性、安全感等内容,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3)归属与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追求与他人交往,给他人爱,也希望被别人爱的需要,如友谊、归属感等;

(4)尊重的需要。对荣誉的需要,如地位、权威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潜在能力得以实现,并获得自我满足的需要,如成就感等。

其中自我实现需要包括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在现实社会中,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后,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为了使用,另一方面还要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教养、鉴赏力、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因此在进行不同商品的包装设计定位时,应对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类型作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购买行为特征

购买行为是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一切活动,是消费者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因素则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动力。

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1)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具有满足多种需要的特点。例如,购买烟、酒、菜、奶粉、服装、鞋帽等物,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充饥、营养、保温等生理需要,但也不排除其中有满足心理需要的成分,如对不同包装、不同价位产品的取舍。而对书籍等产品的购买则是为了满足其心理需要或精神需要。

(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时是由一种动机支配的,有时是由多种复杂动机综合支配的,这些动机综合在一起构成购买行为体系。满足精神、社会需要的动机常常与满足生理、物质需要的动机相伴产生。例如,经济收入较低的消费群体往往更加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对商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而经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行为往往讲究商品包装品质。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就相当复杂了,是生理、物质需要与精神、社会需要交织在一起,其中精神、社会需要占了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需要不断变化,在确立包装设计的目标和定位时,就应多从满足目标顾客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需要作为着眼点。

(3)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低级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向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发展的。但是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后才能形成。消费者高级需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包装设计的指导和影响,即消费者购买动机受商品包装引导。例如,矿泉水的包装设计,如果只宣传解渴的作用而忽视其安全性、水中所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卫生健康的介绍,效果估计不会很好。因为现代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需要不仅为了解渴,而且还需补充人体内所需的物质元素。所以设计时应主要体现其原料来源,以及保证饮用安全健康等。这样,消费者才会被打动,才会按照包装的指导进行购买,从而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

我们要清楚的是,只有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及规律,才能使包装引导、指导消费的作用得到体现。

二、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

1.刺激功能。商品包装是商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消费者在选购商品过程中首先看到的那一部分。因此,商品的包装与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造型独特、新颖、精美的包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浓厚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情趣和欲望。

2.宣传功能。包装上的色彩和介绍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等有关资料,恰恰构成了商品广告的一种形式,起到了宣传产品形象的作用,便于消费者比较、选择与购买。

3.享受功能。设计精美、富有时代感与艺术魅力的包装,不仅烘托出商品的价值,而且美化了商品,提高了商品的外观价值,给消费者以美感与享受。一些审美观念较强的消费者往往为精美的包装所吸引而购买商品。

三、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策略

1.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增强包装效果的首位因素

“注意”是心理认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包装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并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包装中的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声音等条件的独特性分不开的。

在人们的视觉认知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商品包装的文、图、色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视觉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具备一定的个性特征才可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情感与联想

设计师对包装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商品文化内涵则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诸多元素中,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最强。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色彩来激发人的情感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设计食品包装时,要少用蓝色、绿色、紫色等,而尽量多的使用橙色、桔红色等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的色彩,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消费者购买滋补类产品时,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包装的商品感到满意,而对洗洁用品则对冷色调包装比较感兴趣。

商品的包装还要考虑与商品的市场定位、等级、价值、成本相匹配。消费者普遍认为包装的好坏反映了产品的质量与形象,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包装,以免消费者产生华而不实、上当受骗的感觉。这就是商品包装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效果。

3.成功的商品包装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

因此,商品包装设计要想让消费者牢记,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的个性特性,拥有简洁明了的文字、图像,同时还要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人们往往凭自己的印象购买商品。对消费者的心理测试表明,美丽与丑陋,高雅与粗俗,关注与排斥,这些心理上的情感,不仅男女老幼各不相同,也因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偏爱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商品包装渗透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不断地分析目标顾客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商品包装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从而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激起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丁.消费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