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2 17:42:33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1篇

关键词:新经济人力资源创新

一、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在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大行其道,于是提出了美国开始了新经济时期。美国所说的新经济指的是已经存在数年的两种广泛趋势:第一种是商业的全球化;第二种是信息技术革命。

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认为新经济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新经济就等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新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综合上述对新经济涵义的解释,笔者认为: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新经济的特征是:新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科技化的经济;新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下面就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概要简述。

(一)创新性人才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例如:信息的记忆、信息的检索、复杂的计算等都可用计算机——完成。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0年代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二)个性化人才

个性化人是创新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创新计划都体现出个性化的思想。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新经济社会,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的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适合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让其干什么。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集体主义。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复合,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新经济时代很多创造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造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也就是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实际上,不用说创造,在新经济社会就是应付许多日常工作也离不开综合能力。日本学者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单一能力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能在现代竞争中获胜”。所以,复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要努力的培养这种资源。

(四)合作型人才

在新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点协作,因此,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与经营,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三、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除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创新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和时尚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企业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的理念来驱动。企业的人才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关切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思想开放、头脑灵活、技术专精、自信自强、流动性很高。要想吸引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创新文化。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设立共同的目标。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实行柔性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使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企业与人才同成长

新经济时代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的环境使得企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新经济时代的人才时刻在思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因此,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企业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人才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让人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具体强化的因素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个体成长——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不断的追求,存在使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潜能的机会。

工作自主——建立一种工作环境,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和自我考评指标框架下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

业务成就——完成的工作业绩达到一种令个人足以自豪的水准和质量水平,这是跟组织的需要相关联的因素。

金钱财富——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员工能够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这种奖励制成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便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新经济时代的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主宰企业命运的主人,企业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基础,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意识,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得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和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从而在行动上达成共识;共同的文化意识还使得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在努力营造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同时,提倡各部门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结语

新经济时代的网络化、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知识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作为知识承载者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成为其兴旺发达,保持恒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深刻理解人力资源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创造出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司静波.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2篇

1.理论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目前很多的社会学科都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其中较有影响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回归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本文也主要论述以上三种较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论。第一,现代管理理论,它的主要特征有:首先,从原来重视对企业物质的管理转变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从重视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转变为对企业外部顾客与市场的调研。其次,随着企业运行管理的复杂化,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最后,任何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进行再创造,没有一套完美的管理模式,企业必须创造性地形成自身的管理特点。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成为目前很多企业在尝试的管理方式。“以人文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人是企业的主体。人的发展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组织和社会形态的结构,也会影响到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人可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其次,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资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是不可缺少的,其中人力是四大资源中唯一具有意识、情感、创造力的资源,它比其它任何资源的价值要大。最后,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本。对人力的投资越高,其回报和积累就越大、越丰厚,人力这种资本是唯一可以进行开发并转化为物质与精神合为一体的资本,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将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它是的优势和核心在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具有关键性的特点。在新经济时代,人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因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从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出发,研究人力资源在未来的开发和培养。其次,具有开发性的特点。新经济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将人作为一切管理的核心,通过对人的投资和开发来挖掘人的潜力,最终发挥团队的力量。最后,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通过招聘与企业战略发展像匹配的人才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实践创新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方向。近几年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在尝试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和创新,尤其在员工培训、绩效评估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第一,绩效评估。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成功的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在新经济时代显示出了它的弊端,构建一种新的绩效评估系统迫在眉睫。平衡计分的绩效评估系统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需要出发,分别对财务测评指标、内部程序、顾客满意度以及企业创新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平衡,从而完善对人力资源绩效的考核与评估体系。第二,员工培训。首先是培训观念的创新,我国很多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培训不重视,缺乏投资,没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和培训机构,所以,企业的领导首先要在员工培训的观念上进行创新,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其次,被培训的员工应该从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培训就意味着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指示来行事,我国很多员工将培训视作一种被动的“完任务”的过程,要扭转这种被动培训的局面,就要积极地效仿外企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验。最后,培训的方式应该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以惠普公司的员工培训为例,他们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前为员工准备好角色扮演的剧本,进行模拟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的互动,用演练的方式将所有的培训知识贯穿于其中,可以说实践是企业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二、新经济时代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

首先,坚持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新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创新是新时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企业的创新来自于企业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就是将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资源,以人为中心,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创新精神,使企业和员工同时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

其次,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靠企业文化来推动,而人才观应该是一个企业最为核心的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青年才俊思想活跃、技术精湛,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一些佼佼者流动性很大,因此,企业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人才观来吸引这些佼佼者。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3篇

1.1图书馆本身体制的制约

图书馆作为事业服务性机构,本身没有自主管理的权力,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依附于其所在高校,人员管理多由上级主管部门代为决策,图书馆对馆员的管理没有绝对的权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是图书馆具备独立的自治权。事实上,当前中国高校图书馆还无法突破。这种机制,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还不能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那样,对员工具有自主招募、甄选、培训、开发以及绩效评价、薪酬管理和劳资保障,解雇等管理权限。

1.2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强

从高校图书馆整体来看,图书馆管理者还缺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理念,对馆员的管理工作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缺乏了解,没有形成较好的激励制度,认为图书馆的发展靠的是投入,资金短缺是图书馆发展的瓶颈等。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危机和瓶颈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对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来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重要性,还未形成共识。

1.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各图书馆都缺乏有效地长期规划及对机制与手段方面的研究。馆员的考评方法老化,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对评价还仅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馆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收入无较大差别。缺乏规范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稳定、吸引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野劣币驱良币冶的现象仍然存在。图书馆的管理仅体现在对行政级别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缺乏对业务能力方面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导致高层次人才没有发展空间和使用环境。

2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在美国,进入图书馆界的必要条件是需要获得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的图书馆硕士学位。美国的图书馆员一般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或者双学历,包括图书情报学专业学历和一门其它专业学历。馆员每年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学习,需要晋升的馆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科研能力、服务水平等业绩作出全面的述职报告,然后再由专家进行为期一天的专业课题学术答辩,从而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美国专业馆员晋升实行淘汰制,评定中有任何一个领域欠缺就不能晋升,长期不能晋升也就意味着不能再胜任专业岗位,只能辞职另寻出路。因此这种考评制度使馆员有了危机感,并激发了强烈的进取精神。与此同时,图书馆馆员的高水平、高知识、高能力及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服务,将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也成了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其物质支撑也就随之而来。所以,美国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远高于社会中等工资收入水平,资深图书馆员年薪达到十几万美金,甚至会高于地区义员的水平。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针对目前图书馆管理现状,笔者提出基于人力资源的图书馆创新管理,分为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服务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三部分,如附图所示。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需要建立在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基础上,体现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中。有效地人才激励保障,将会带动高质量的服务创新,而高质量的服务创新通过有偿的创新服务机制可以盘活图书馆资金,将资金反馈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又可以带来新的创新服务,如此便使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工作机制,这将会使图书馆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图书馆是服务性事业部门,收入来源单一,因此要想获得足够的管理和奖励资金,就必须转变观念,这也是笔者所提出的图书馆服务观念的创新院图书馆应该拓展服务范围,提供有偿的创新服务,并广泛吸纳社会各种渠道资金的支持。新疆师范大学在满足读者基本服务的同时,对深层次知识服务进行适当资本化,有利于体现馆员的服务价值。从宏观上说,建立创新服务的有偿服务机制也是顺应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野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冶,政府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将从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具体事务,转向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为主的间接管理。事业单位或部门通过独立运作,自主地开展业务活动,同时社会中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而政府部门更多的是履行社会管理和监督职能。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应改变无偿服务,建立有偿服务的观点。没有市场导向的企业是无生机的企业,没有市场导向的部门无从创新只能是按条例办事机构,是按章办事办文的行政单元。而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借还书的藏书楼,用户更需要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而这需要广大馆员付出辛苦的额外智力劳动才能获得,付出就必然要求有回报,因此,图书馆应建立创新服务收费体制,将获取的利益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及馆员的奖励中,以此激励馆员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同时提升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图书馆需要广泛开展创新深度服务项目,转型馆员服务,而市场导向的创新服务理念是盘活图书馆管理的关键。当然,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这里所说的是创新性的服务可以是有偿的,而对于常规性的业务服务,则是图书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具体实践中还应注意区分,以保障读者的基本权益。其次,图书馆也可以吸纳社会资金的进入。如邵逸夫、田家炳先生在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入。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会有更多地社会资金流向公共服务领域。

3.1服务创新

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的服务创新意识正在加强,但在读者效能满意度方面还不足,创新强度还需要加强。既然是有偿性创新服务,就需要做到使读者愿意出资购买这种知识服务。由于图书馆是公益性质的部门,对于传统基础的服务是不能收费的,也不应该收费,创新服务可以是有偿的。创新服务体现了馆员的知识型劳动的付出,而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是创新的关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能否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创新服务,也是图书馆存亡的关键。如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知识获取与分析为校领导提供学校发展决策支持曰比如,举办专题汇展,利用借阅信息数据推出不同专业专题阅读排行榜,提供专业的术评与学习指引,展科研课题跟综服务、查新服务等。另外,创新服务不仅体现在信息部、咨询部等,还可以体现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如流通部,帮读者推荐同类的经典图书。

3.2图书馆馆员的激励

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使人按照图书馆的要求做正确的事,更高效地工作是目的。因此,必须采用按劳分配原则,取消野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冶的顽疾,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到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馆员的收入分为三部分院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年终奖励,前两项按照工作年限、职称稍有差别,但仅体现在职称的高低。由于职称的评审目前评审标准主要依据论文的发表,因此对于实际工作质量的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年终奖励是近些年来图书馆在提高馆员工作效率,发挥馆员工作热情方面所作出的改革,从实践来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激发馆员业务工作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质量,体现创新长效机制方面仍显不足。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奖励的标准单一,不能很好地衡量馆员的工作能力,奖励数额度少等问题。因此在按照一定标准全面、公正评价,及加大奖励额度方面应有所改进。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共计100多位馆员,最低学历也是大专,大多为本科以上学历,如能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进行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共同推动图书馆服务于读者的创新能力。图书馆的激励方式有很多类型,如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奖励等。按照图书馆发展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根据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人员知识结构,可以将馆员测评结果分成几个层次,一般馆员、助理馆员、执行馆员、主任馆员。不同馆员月收入有所不同。这样便可以在馆里形成横向比较的对象,有能力的馆员可以申请评比更高层级的馆员,获取更高的工资待遇。同时在奖励时,也要兼顾纵向评比,即要看馆员在相同层级较上次评比有无进步。首先根据岗位职责设定基础工作评价标准,以此为标准衡量馆员工作进步程度。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仅体现了不同业务部门馆员的价值,也体现了相同业务馆员服务质量的差异,相对较公平。

4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4篇

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结果。组织理论创新、人本主义的回归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一)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高技能化。随着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如事业部制、矩阵制、立体三维制以及与资产一体化控股、参股相适应的多种管理组织形式,使得企业运行更加复杂化。与之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档案记录管理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模式的多元化。实践证明,没有一套固定的和适合一切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必须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管理模式的多样化是研究模式多样化的动力和结果,为管理理论的创新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组织理论创新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认定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理论创新。建设学习型企业是组织学习向学习与工作整合的跨越,目的在于提高每位员工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素质,这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治本之举。学习型组织中,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扁平式组织结构;实施自主管理,以开放求实的心态,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量;学习型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组织员工追求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发展;在组织中,领导者的新角色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二)流程再造理论。流程再造具有: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流程性。人力资源系统再造是企业流程再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流程再造关键是人的再造和企业队伍的再造,企业再造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出了两个新的课题,一是如何塑造一支新型的,适应变革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队伍,二是如何对现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变革和再造。包括:选择和培养再造工程的领导者、选择和培养流程再造管理者、组建再造小组、成立再造工程指导委员会、选择再造总监等。

(三)加速度学习组织。1997年提出的“加速度学习组织”概念,强调依靠组织的力量,主动改变成员的“人性”,解决组织变革动力不足的问题。随着组织的不断变革,组织中的人必须加速学习,把变革过程视作是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过程,也是组织变革的过程。加速度学习组织具有是战略的灵活性、组织的应变性;变革行为制度保障;组织运行是整体的组织参与多、加速度学习等。加速度学习组织里,学习是为了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人与组织的创新。

三、人本管理的回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步认识到各项事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依据和认识:

(一)人是主体。人的自身发展,导致了人类有组织的社会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也导致了对自然界利用和保护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开发自然界、创造物质财富和向更高层次需求、更加文明的社会形态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守、利用和支配这种规律,正是人与其他生物体的根本区别。

(二)人是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四大资源可以利用,即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四大资源之中是具有灵魂力、意识力、情感力、推动力、创造力的一种资源,是支配、利用其他资源的资源,是唯一可以连续投资、复开发利用的关键性资源。人正是具备比任何物质价值更大的物质,所以称它为第一资源。

(三)人是资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投资含量越高,资本的积累量即知识、技术、信息、经验、能力、健康等的存量也就越高、越丰厚。人类的这种资本存量是唯一可以反复开发并能转化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资本,是一种价值含量极大的无形资产。“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归真,是人类自身的真正解放。人将通过科学的方法、进一步设计和营造完美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的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的出现,从理论上讲,需要一定的准备,管理学中人际关系学派的出现,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营建,都为这一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实现,是下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雇佣关系管理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压力中产生;由于工作组织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与劳动相关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利用人际关系等学说来看待雇员的管理,使管理人的科学越来越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苦心经营;近30年来,发达国家将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系统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在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型观念的对比中,常常隐含着一个假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更好一些。但是,这样的看法在两点上出了问题:一是这一看法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适用性,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二是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身也是有缺陷的,它并不一定就是产生效率或没有降低效率的可能。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自己浓厚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将该理论本土化的任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假设,都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来加以创新。任何简单的拿来主义都将损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中国的运用。许多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也为我国实验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系统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同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创新,它的核心就在于:通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增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人力资源;创新

一、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在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大行其道,于是提出了美国开始了新经济时期。美国所说的新经济指的是已经存在数年的两种广泛趋势:第一种是商业的全球化;第二种是信息技术革命。

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认为新经济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新经济就等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新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综合上述对新经济涵义的解释,笔者认为: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新经济的特征是:新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科技化的经济;新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下面就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概要简述。

(一)创新性人才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例如:信息的记忆、信息的检索、复杂的计算等都可用计算机——完成。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0年代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二)个性化人才

个性化人是创新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创新计划都体现出个性化的思想。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新经济社会,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的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适合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让其干什么。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集体主义。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复合,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新经济时代很多创造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造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也就是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实际上,不用说创造,在新经济社会就是应付许多日常工作也离不开综合能力。日本学者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单一能力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能在现代竞争中获胜”。所以,复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要努力的培养这种资源。

(四)合作型人才

在新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点协作,因此,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与经营,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三、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除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创新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和时尚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企业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的理念来驱动。企业的人才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关切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思想开放、头脑灵活、技术专精、自信自强、流动性很高。要想吸引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创新文化。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设立共同的目标。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实行柔性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使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企业与人才同成长

新经济时代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的环境使得企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新经济时代的人才时刻在思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因此,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企业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人才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让人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具体强化的因素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个体成长——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不断的追求,存在使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潜能的机会。

工作自主——建立一种工作环境,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和自我考评指标框架下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

业务成就——完成的工作业绩达到一种令个人足以自豪的水准和质量水平,这是跟组织的需要相关联的因素。

金钱财富——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员工能够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这种奖励制成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便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新经济时代的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主宰企业命运的主人,企业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基础,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意识,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得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和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从而在行动上达成共识;共同的文化意识还使得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在努力营造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同时,提倡各部门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结语

新经济时代的网络化、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知识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作为知识承载者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成为其兴旺发达,保持恒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深刻理解人力资源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创造出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司静波.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论述了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本管理;物资激励;精神激励;企业文化 思想指导行动,理念至关重要。理念创新是先导,是一切创新之源,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改变”官本位”、论身份、惟资历、惟文凭、惟职称等过时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要改变分配中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改变管理中只重视物质资源不重视人才资源等陈旧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具体说来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 1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化理念 人才不仅是再生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要破除单纯的”资源观”,从而实现”人才就是资源”向”人才就是资本”的认识转变。 国有企业中有的人在经营方面非常出色,确实作为人力资本而存在,但是却不承认他们是人力资本,仅仅给一点点工资,更谈不到使他们拥有企业的产权。这些人当然会心理不平衡。心理上短期不平衡还可以马马虎虎以雷锋精神等奉献理念支撑下去,但一个人不能长期地心理不平衡,因为长期的心理不平衡是要出问题的。于是一个怪圈就形成了:一个是该给的不给,我就花那些不该花的。另一个就是不给该给的,我就拿不该拿的。于是国有企业里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以褚时健为代表的”59现象”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个别人出现问题可以用人的品德因素来解释,但现在的这种问题在国有企业里大量地存在,因而这就不是个人的品德问题,而是体制有问题了,实际上也是对国有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本的现有体制的非正常性反抗。www.17net.com 2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为重要 道理很简单,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来推动并实现保值增值的,没有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素质不佳,财力资本不会发展甚至会丧失殆尽。据抽样调查,现在国际上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所拥有的产权数量,已经达到了企业总产权数量的38豫左右,也就是现在企业的产权数量中的38豫左右,已经为并没有出资的人力资本所拥有。无数事实证明,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占据主要动4的位置。 3用好人才比选择人才更为关键 选择的人才一般说能受到重视,虽然现有的选择方式使选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人才。但现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单位选人时求贤若渴,到手后却束之高阁。这很有点像平时买书的景况。从道理上说,买书是为了读书,但事实却是一看到好书就买,买了书就放到书架上去了。总觉得这些书早晚会读,但好多书最终连翻一下都没有做到。很多企业现在是到处招聘人才,广告满天飞,到头来却是招而不用,最后招聘人才成了收藏人才。所以,要采取一切手段,把好人才选进来,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但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是”舒心”留人。用人比选人更为关键。 4物质激励比精神激励更为必要 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很低,人还是经济的人、利益的人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质利益激励的基础地位,它比精神激励更具基础性。在现阶段,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还不能把事业、企业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个人的良心发现和觉悟提高上,关键需要制度约束,其之一是激励制度的约束。人们需要精神激励,但更要采取多种举措实行物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论述了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本管理;物资激励;精神激励;企业文化 思想指导行动,理念至关重要。理念创新是先导,是一切创新之源,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改变”官本位”、论身份、惟资历、惟文凭、惟职称等过时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要改变分配中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改变管理中只重视物质资源不重视人才资源等陈旧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具体说来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 1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化理念 人才不仅是再生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要破除单纯的”资源观”,从而实现”人才就是资源”向”人才就是资本”的认识转变。 国有企业中有的人在经营方面非常出色,确实作为人力资本而存在,但是却不承认他们是人力资本,仅仅给一点点工资,更谈不到使他们拥有企业的产权。这些人当然会心理不平衡。心理上短期不平衡还可以马马虎虎以雷锋精神等奉献理念支撑下去,但一个人不能长期地心理不平衡,因为长期的心理不平衡是要出问题的。于是一个怪圈就形成了:一个是该给的不给,我就花那些不该花的。另一个就是不给该给的,我就拿不该拿的。于是国有企业里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以褚时健为代表的”59现象”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个别人出现问题可以用人的品德因素来解释,但现在的这种问题在国有企业里大量地存在,因而这就不是个人的品德问题,而是体制有问题了,实际上也是对国有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本的现有体制的非正常性反抗。www.17net.com 2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为重要 道理很简单,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来推动并实现保值增值的,没有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素质不佳,财力资本不会发展甚至会丧失殆尽。据抽样调查,现在国际上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所拥有的产权数量,已经达到了企业总产权数量的38豫左右,也就是现在企业的产权数量中的38豫左右,已经为并没有出资的人力资本所拥有。无数事实证明,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占据主要动4的位置。 3用好人才比选择人才更为关键 选择的人才一般说能受到重视,虽然现有的选择方式使选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人才。但现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单位选人时求贤若渴,到手后却束之高阁。这很有点像平时买书的景况。从道理上说,买书是为了读书,但事实却是一看到好书就买,买了书就放到书架上去了。总觉得这些书早晚会读,但好多书最终连翻一下都没有做到。很多企业现在是到处招聘人才,广告满天飞,到头来却是招而不用,最后招聘人才成了收藏人才。所以,要采取一切手段,把好人才选进来,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但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是”舒心”留人。用人比选人更为关键。 4物质激励比精神激励更为必要 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很低,人还是经济的人、利益的人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质利益激励的基础地位,它比精神激励更具基础性。在现阶段,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还不能把事业、企业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个人的良心发现和觉悟提高上,关键需要制度约束,其之一是激励制度的约束。人们需要精神激励,但更要采取多种举措实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