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3:04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1篇

增加了学生自评模块。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都要对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或写出自己收获、感受。自评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口头叙述法、文字记述法、点数统计法、图表填写法等。通过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各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情况。通过对互动环节中学生自主提问的分析,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效薄弱环节的自评情况。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是否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平时操作训练情况、实际操作考核、相关知识问答情况及工作学习手册完成情况。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成果的特色

首先,学习和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结合哈尔滨市市情,依据我校汽车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要,制定了课程方案和系列教学文件。改革过程中紧密联系汽车技术发展实际,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按行动体系重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实际工作任务流程组织教学,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组建工作学习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2]其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密切,通过与行业专家及企业的能工巧匠一起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整合课程内容,规划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点的相互衔接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营造职业环境以产生职业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1]特别是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实施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注重教学效果,采用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情况的发生。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成果的实验研究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2篇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检测;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U47 文献标识码:A

在汽车维修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检测诊断技术,只有通过检测诊断技术对汽车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才能够较好的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汽车维修中的检测诊断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了解其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方式,以提高汽车维修实际效果。

一、检测的诊断技术概述

汽车在维修之前都要对汽车现状进行检测,以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检测的诊断就是指在“不解体汽车的条件下,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所进行的检查、分析、判断工作。”在检测的诊断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分为不同的类型。安全检测,是一种常规的安全性检测,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或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汽车的外观、性能等进行检测和诊断,进行这种检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汽车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外观、安全的使用性能和合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检测,同样是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进行,但是检测的内容和目的就有所不同,综合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对当前汽车的工作性能和技术情况进行检测诊断,尤其是维修车辆,更需要这样的综合性检测,以保证汽车的运输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安全运行,提高社会效益。维修检测的诊断,这种检测的诊断是以维修为主要目的,在我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维修检测的诊断进行规定,以保证各类汽车能够定时进行维修检测诊断。在维修检测的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汽车具有故障要根据汽车的运行情况进行维修状况的判断,但是最终的标准是以保证汽车的安全运行为最终目标。无论是从那个角度上来分析,汽车的检测都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这就客观上要求我国要具有高质量的检测诊断技术。

二、汽车进行检测诊断必要性分析

汽车之所以要进行检测诊断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一方面来说,其是汽车维修的必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来讲,进行检测诊断也是保证汽车安全运行的有效方式。

1能够提高维修效率

在我国汽车维修方式往往是事后维修,就是在汽车发生明显的故障之后才进行维修,这种方式已经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汽车维修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主要是根据汽车零件的磨损规律,但是不同零件性质和功能其磨损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在汽车出现明显故障之后,所需要进行维修的部分往往会很多,主要的故障问题也很难把握,尤其是因为“汽车零件的磨损程度会受到零件材料的性能、质量、安装调试状态、工作条件、使用和保养状况”等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总会出现机器的实际技术情况同维修间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给汽车的维修带来很大的难度。而当前,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现代技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在汽车维修中应用这种技术能够轻松的找到汽车存在的问题,并减少问题检测的实践,提高维修效率。

2确保汽车维修效果

汽车的检测诊断技术能够在保证汽车完整的状态下找到汽车问题的存在,这样就可以避免汽车维修过程中对汽车所进行的大型拆卸,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汽车使用寿命。同时,运用现代检测诊断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汽车故障的诊断精确度,不但能够减少零件的误拆误换,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用,还能够确保维修行为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保证对症下药,从而确保汽车维修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在检测诊断技术提高了汽车维修效率、保证了维修效果之后,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就能够有所保证,所以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分析,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积极应用现代检测诊断技术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检测的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最开始的人工方式检测,到现在的电子方式检测,汽车维修中的检测诊断技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检测诊断技术,其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方式也是不同的。

1人工诊断方法

人工诊断方法也称为直观诊断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汽车维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多年的维修经验对汽车的现状进行的直观判断,这种方式不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单纯的依靠维修人员的技术条件,“依靠直观的感觉印象,借助简单的工具,采用眼观、耳听、手摸和鼻闻等手段,进行检查、实验、分析”从而确定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这种诊断方法在当前还有少部分人在应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诊断方便、经济实惠,缺点是精确度差、速度较慢。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人工经验和精确的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就会给日后的维修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

2现代仪器诊断法

该诊断方法是从最原始的人工诊断方法发展而来的,是在不对汽车进行大型解体状态下而进行的一种检测方式,主要应用方式就是“利用相应的现代检测仪器设备或者检验工具,对整车或者相关机构的参数、曲线、波形等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汽车当前的使用状况。”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应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示波器;车速仪;流量计;万能表;耗油仪;废气、前照灯、气缸漏气量等各种问题的检测仪器。人们在依靠这些工具的同时,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够较准确快捷的诊断出汽车故障的存在。这种诊断方法同样存在一定的优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应用成本相对较高。其优点是其能够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都有所提高。

3智能诊断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汽车维修检测中所应用的诊断方法也在智能化。虽然,当前,汽车某些位置的诊断中还是沿用传统的诊断方法,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和底盘等位置的诊断,还没有比较方便的智能化仪器设备。但是,在某些部位的检车中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就比如在电子、电气控制系统中国就能够运用智能化诊断方法对汽车状况进行诊断。随着我国汽车机理故障分析技术、诊断数据的识别和传输技术等的创新和发展,我国汽车维修中检测诊断的智能化一定会实现的。

结语

我国汽车行业还处在不断的上升阶段,汽车维修与检测的诊断技术也会随着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对现有的诊断技术应用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以提高现代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12-0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依据2012年江苏省出台的《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在中职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之间进行对接。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对接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开发衔接课程内容。

一、汽车检测与

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高职衔接应该是基于一种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的衔接,不能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所以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但是,目前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向的企业岗位或岗位群基本相同,都是汽车后市场的机电维修岗位,这导致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基本相似,无法体现中职和高职的层次区分。这也是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一直讨论的热点。

(二)课程体系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除文化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都会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护保养等课程,致使中高职的课程设置重复率过高。

(三)课程内容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基本一致,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基本相似,主要是讲授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调整、维护、检修和故障的诊断及排除,导致中职学过的内容在高职阶段再重复一遍。

二、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为保证该项目能够有效、顺利实施,针对存在问题,合作学校认真开展了前期的调研工作。调研主要围绕中高职学生的能力期望、工作岗位满意度、技能证书要求进行。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了以下基本结论。

(一)汽车维修企业对中、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

汽车维修企业对中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如图1,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要高于对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

(二)汽车维修企业对不同学历的从业人员满意度评价

汽车维修企业反馈的信息如图2。从中可知:高职毕业生最适合从事生产一线的业务操作,同时他们也最适合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如维修作业班组长;中职毕业生主要适合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处于生产最基层的工种,如:油漆钣金工、维修工等。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证书

汽车维修企业认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持有的,最重要的三种技能证书为中级维修工证、汽车驾驶证、中级电工证,然后是高级维修工证和计算机操作等级证,而对大学英语三级证的要求相对较低。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企业调研的结论,进行有效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逻辑起点是中职、高职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前者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后者规定培养到什么程度。有此基础,才能着手进行衔接方案的一体化设计。

在进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时,我们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职业生涯为依据,明确衔接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各层次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衔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分析中职、高职就业岗位的差异性和在各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考虑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注意各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是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强化衔接的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中级维修工培训,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高级维修工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按照以上设计原则,完成衔接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开发,并组织实施。具体为“四个衔接”,即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技能目标的衔接。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一线的“汽车护士”,具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具备汽车总成拆装与调整能力、汽车维护与保养能力,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汽车维护与保养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一线的“汽车医生”,具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汽车总成检修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排除或技术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衔接来实现。合作学校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多次的研讨,最终明确在中职阶段学制为“2.5+0.5”,高职阶段学制为“2+1”,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衔接课程体系。

此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有:

1.在不打破原有中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将数学由180课时提高至352课时,将英语由144课时提高至352课时,为高职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2.将中职原来的汽车综合基础课程拆分为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同时增开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提高专业基础教学的针对性。

3.将中职原来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调研的结论进行了调整,侧重汽车的结构、原理、拆装和维护。将课程名称修改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同时将原来中职专业课程中的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等课程并入高职的专业课程中。

4.在学生中职阶段学习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7门项目化专业课程的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进行项目课程改革,侧重元件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5.高职阶段开设了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衔接

在课程内容衔接,中职阶段专业课程侧重汽车的结构、原理、拆装和维护,高职阶段专业课程侧重元件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排除,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表2。

(四)技能目标的衔接

根据企业调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持有汽车驾驶证、中/高级维修工证、中级维修电工证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和大学英语三级证等职业技能证书。

结合毕业生应该获得双证书的要求,分别在中职、高职教育阶段加以实施、考核、获证。中职阶段应取得的证书为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高职阶段应取得的证书为汽车维修工高级证书、汽车驾驶证、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中级维修电工证则不做明确的要求。

五、结束语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中高职“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3年,针对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职―高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汽车维修类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一个示范性样例,对其他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

[2]焦传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3]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4]李贵炎,杨益明.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实例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4(1).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WEN Ai-min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Jiangsu Province)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实践多年,不少院校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批高职毕业生从中获益。作为教学改革重点之一的课程体系改革硕果累累。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课程结构彰显了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课程实施由以学校为本逐渐向以学校为本和以企业为本相结合的方向转移。

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分析了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节点。

一、专业需求调研

课程能否满足企业、行业需求,能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课程体系开发的首要条件。在课程项目化改革之前,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辐射地区和行业的现状及需求进行调研是首要任务。

比如:截止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2.1万家,其中一类、二类、三类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分别达1407、3848、11175家,机动车维修总辆次达到2738万辆次,机动车维修总产值达到115亿元。江苏省共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检测及相关领域从业人数每年以8%的幅度增长。因此,我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时,积极与江苏省及“长三角”周边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检测业等产业发展相适应。

二、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辐射地区企业、行业的调查,立足“长三角经济带”,依托上汽集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市场进行调研,在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即课程目标。

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检测工、汽车机械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服务顾问。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确定了156个典型工作任务。

三、课程结构分析

依据职业领域课程的特点与结构要素,校企合作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按照“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的开发团队、任务引领型项目内容的开发、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评价、多种形式的教学载体等六个主要特征,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的7个主要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21个行动领域(职业能力)。比如:将车速表检测、轮重检测、制动检测、灯光检测、喇叭声级检测、侧滑检测以及人工检验等汽车检测项目,根据目前汽车检测行业分类,归纳为安全性能检测行动领域;将底盘输出功率检测、油耗检测、悬架性能检测、最大转向角检测归纳为综合性能检测行动领域;将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柴油车烟度检测归纳为环保性能检测行动领域。课程结构不再是传统的课程整合,而是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四、课程内容分析

由专业带头人、企业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组成小组,通过对江苏及“长三角地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查,对就业岗位(职工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的内在联系,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递进规律,将21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0个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由一系列工作任务构成。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情境,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将各学习领域按照递进顺序排列,打破学科性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顶岗实习等组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五、教材内容分析

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材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教材分析就是对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某一单项素质或单项能力进行分析,列出其全部操作步骤、活动内容、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素质,即将职业能力分解成相应的技能、知识与态度,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这些技能、理论知识和态度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技能和知识模块。

六、教学过程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学设计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课时、教案、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教具、设施、教学场地与环境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妥善的规划、组织、协调。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后,按功能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主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四大模块课程,实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把每一个教学模块项目化,以模块内的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所组成。在项目设计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可以克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缺点。边学理论边实践,工学结合,就可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每一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获得。

学院与扬州市一流的汽车服务企业合作,采用“车间现场、真实情景”的情境教学、实物教学及行为导向等教学手段,把课堂搬进汽修工厂、汽车检测站车间,使“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一体化”。由“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化”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根据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坚持“教、学、做、考”合一的原则,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项目,通过对未来职业岗位任务和环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与职业人一体化”。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6篇

【关键词】汽车车盘检测维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80-01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作为中等职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汽车传动系,行使系及制动系统的构成、原理,底盘故障、检测及其维修技术等。长期以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较为吃力,且学习兴趣不高,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为此,本文重点探讨其教学改革。

一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时间少

部分院校重实践,轻理论,进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较少,抓不住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在汽车底盘与检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要想进行汽车底盘的操作,则必须详细了解底盘构造知识,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该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导致了实际检测能力的下降。

2.缺少互动式教学

尽管大多数学校有效开展汽车底盘的实践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此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少针对性教学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延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的改革措施

1.创设学习情境

由于学习难度的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难度创设不同学习情境。将初级阶段的课程学习情境创设为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而高级阶段的学习情境则可创设为以汽车常见故障的检修为载体。通过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适应每一阶段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因生施教”原则。

2.丰富教学内容

鉴于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是其主要内容。加上汽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最新的汽车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汽车检修技术,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在进行汽车底盘与维修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典型故障排除为案例,坚持适度够用原则,进而完成中职教学目标。

3.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汽车检修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实现多种教学联合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专业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作为引导,任务作为驱动的教学法,教师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将其分为若干的技能单元,将每个技能单元当成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并且还应该为每个项目分成一个以及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该项目。

如学习“蓄电池测试和检修”内容时,可以检查与测试蓄电池作为一个任务,并且以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检修作为另一个任务。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之后,使学生可以以分组的形式,搜集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完成活动计划,并且由教师引导学生去纠正方案设计中的漏洞,明确设计思路,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引导学生在仿真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教师还应该参与引导学生改正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监督检测实践活动,完成对蓄电池的检测。在“项目教学”的最后,通过小组各成员进行自评以及小组间的互评,由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项目成果做出评价总结工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升学生在汽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出指导。

4.改进教学评价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跟进当前汽车检修技术发展现状,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当然,对于教学评价也应不断革新。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考试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还应根据该科目的特点,完善学生的考核及评价机制。

三 结束语

汽车检测及维修专业作为当前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进行创新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第7篇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检测;维修;普锐斯

混合动力汽车(英文为Hybrid Power Vehicle, HPV)是指车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源来提供部分或前部的动力的车辆,我们通常所指的混合动力汽车是指由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套动力系统来提供动力的汽车,其中内燃机既可以是汽油机也可以是柴油机,也可以是使用其他燃料的内燃机;其中的电动机系统包括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三部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在蓄电池这块,通常所使用的蓄电池有铅酸电池、镍锰氢电池和锂电池,未来也可能使用氢燃料电池。

混合动力汽车根据混合动力驱动之间的联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具体如下:第一类为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即内燃机直接将产生的动能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蓄电池,再由电池带动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此类汽车一般用作城市公交上较广;第二类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即内燃机和电动机两个驱动系统既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单独工作,此类汽车较于适合不同的行驶路况,成本也较低;第三类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即内燃机和电动机驱动系统各自均有一套机械控制系统,两套系统或通过齿轮系统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两套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此类汽车机械构造复杂,成本也较高,丰田普锐斯即为此类型。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概述

汽车的维修工作主要包括保养、机械维修、电器元件以及电控系统维修,钣金和喷漆这几部分。然而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其在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电力驱动系统,这使得汽车无论是在构造上还是在汽车电控系统上均变得更加复杂,而汽车作为较为复杂的机械与电子系统的集成,其难免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这就使得原先本适用于传统汽车的一些检测与维修方法很难再胜任混合动力汽车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的要求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汽车维修人员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及其整体构造摸清楚,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其电路系统会更加复杂,因此其可能出现的电路方面故障几率也越来越高,同时这也为维修人员的检测与维修增加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机械方面的知识,还要有扎实的电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对对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原因摸清楚,并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

其次,要求维修人员在平时的维修过程中,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将自己所掌握的汽车维修相关的知识充分的与混合动力汽车联系起来,找出传统动力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在具体部件上的不同,并分析其所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要多总结,汽车维修不仅十分技术活,同时也要求维修人员思维较灵活,即使是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传统汽车其构造也会有所不同,维修人员也需要将通过自己发散思维来完成各类汽车的维修。同时,维修人员在对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形成一部属于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宝典。

二、混合动力汽车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根据我们前面所讨论的混合动力汽车类型有多种多样,因此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鉴于本文篇幅有限,不可能逐一讲到,因此笔者就从丰田普锐斯这款最具代表性的混合动力汽车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其检测与维修方法。

1、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检测维修需注意的事项

丰田普锐斯由于其采用的为高压电路,其蓄电池部分的额定电压为200V,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输出/输入电压均为500V,同时普锐斯汽车内部对高压线路或部件均用橙色,因此汽车修理人员在对汽车进行维修时切记不要碰此类线路或部件。或是在维修之前,需要注意如下事项:断掉汽车电源开关;带好绝缘手套;将辅助蓄电池的负极电缆断开;拆下检修塞并由自己妥善保管;拆下检修塞后不要对汽车电源开关作任何操作,以免破坏汽车混合动力ECU;拆下检修塞后待5~10min钟再进行作业,确保汽车变频器放电充分;汽车维修时放置高压危险牌,警示他人注意安全;维修工具一定要妥善保管,切勿丢失在汽车内部,以免造成短路危险。

2、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

在对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前,我们首先必须要做到弄清该型汽车的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路图和相关维修资料严格遵守注意事项和各项步骤进行作业;其次我们要对汽车混合动力系统进行相关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变频器;检查转换器;检查速度传感器;检查温度传感器;检查加速踏板位置信号等相关电控部件。

3、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的检修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组、辅助电池组、冷却系统、检修塞系统、电流传感器等部件组成。

由于任何蓄电池都具有使用寿命,普锐斯所采用的镍-氢电池电池组也不例外,如若此部分出现问题,则可通过整体更换蓄电池来进行维修。而汽车作为高耗能的产品,其电池组由于长时间的充电放电会使电池组出现发热的现象,如果电池组温度控制不好则会出现较严重的事故,因此电池组冷却系统就是为了确保电池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旦温度超出这个值,冷却系统会自动开启对电池组进行降温。同时为了达到对电池组温度进行在线控制就需要电池ECU进行控制管理,其可以将电池组的充电状态、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负责冷却系统的工作。同时为了确保汽车方便维修管理,因此在电池组的第 19 模块和第 20 模块中间安装了检修塞,通过检修塞来控制汽车线路中高压电路。

三、结语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清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越来越受到个汽车汽车的重视,自丰田推出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之后,许多国家也开始对此进行相关投入,我国也已出现相类似的产品,虽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普及还比较困难,但在不久将来,混合动力汽车一定会以其节能、低碳排放等优点而得到消费者的亲睐。

参考文献

[1]陈清泉,孙逢春编译.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金柱.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耿新.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