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21:50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1篇

城市化进程中边疆地区民族问题治理/高永久,秦伟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5

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共建“和谐世界”:构建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研究之五/黄仲盈//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24~30

从自由到自决: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于福坚//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31~39

促进法兰西民族走向统一的有利条件/陈玉瑶//世界民族.-2011,⑵.-67~75

俄国泛突厥主义研究/张来仪//世界民族.-2011,⑵.-30~39

共同地域的演化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渊源/何淑涛//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6~19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的思考/王飞,吴大华//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9~12

关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研析与思考/井方,吴瑶//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99~109

后冷战时期欧洲少数民族保护机制的特点及不足/焦传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⑷.-6~11

“后体系时代”民族自治立法创新研究:以四川省民族自治立法为实证/陈云霞//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6~12

论美国非洲裔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施琳,蔡柳青//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20~126

论民族问题的文化化和法治化: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反思、改革与完善/刘东亮//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1~16

论欧洲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张涛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33~37

民族变迁与政策转型:以城市化背景下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为例/卢守亭//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20~24

民族地区政策稳定理论探析: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左宏愿//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17~23

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二/金炳镐,孙军//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5

民族关系评估与检测-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阎耀军,吴中元,朱吉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8~23

民族关系特征:民族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导: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四/陈丽明,金浩//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1~15

民族聚居区域行政法的特点与策略/韩舸友//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1~5

民族利益协调:国家的抉择/常开霞//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5~10

民族问题概念:民族工作的理论依据: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三/裴圣愚,秉浩//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6~10

欧洲非政府组织与欧盟少数民族问题治理/赵纪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⑷.-12~17

欧洲一体化:区域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的交织/田烨//世界民族.-2011,⑵.-1~8

浅析现阶段“民族融合”观点的社会影响/文妮,肖锐,陈永亮//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25~28

“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从1905年到1937年/杨思机//民族研究.-2011,⑶.-1~11

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处置行动逻辑研究/张成//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5~8

试析法国遣返罗姆人事件与法国的单一民族国策之关系/叶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⑷.-1~5

试析美国“熔炉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姚建军//世界民族.-2011,⑵.-40~44

我国散杂居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李安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30~33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意识变迁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探讨/杨沛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⑷.-26~29

二、理论综述

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起点和核心: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而作/徐新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49~154

“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王杰文//民俗研究.-2011,⑴.-33~46

朝圣与族性差异:对特纳“交融”概念的省思/石峰//世界民族.-2011,⑶.-36~41

纯粹的卡里斯玛及其传导性:当代康区及果洛地区藏传佛教转世喇嘛的心景/郁丹//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34~44

从“人民”论卢梭的民族主义理论/张宝梅//世界民族.-2011,⑵.-88~94

从“文本中心”到“文本探索”: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探讨/王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60~165

从信仰到信: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彭牧//民俗研究.-2011,⑴.-47~66

从“学术浪子”到“学术带头人”:访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徐杰舜问;彭兆荣答//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12~17

从政治伦理学到历史民族志:访著名人类学学者张佩国教授/徐晶,谢杲馥问;张佩国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22~27

“diaspora”的译法和界定探析/汪金国,王志远//世界民族.-2011,⑵.-55~60

多民族村落族群认同的原生特点与现代构建:以甘肃甘南夏河县桑曲塘村为例/徐黎丽,孟永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09~116

反思与重构:论“主体民族志”/朱炳祥//民族研究.-2011,⑶.-12~24

拂去历史尘埃,重现始祖灵光:“壮族始祖布洛陀”编造说辩证/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82~88

广征语言事实,阐发奥义于微末: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九/何彦诚问;李锦芳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47~54

“魁阁”和“边疆人文研究室”之比较/杨绍军//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109~115

回归“原生态”反思:从洞经音乐到侬人古乐/罗彩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26~32

历史之维与生命之维:“原生态文化”的双重视野:以“侗族大歌”的入世为例/徐新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4~17

理解费孝通的一种新路径:从费孝通的亲迎“三区论”谈起/赵旭东,齐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89~97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研究理路探析/王伟涛//世界民族.-2011,⑶.-42~47

旅游发展与边疆的去边缘化/孙九霞//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6~11

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瞿明安//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47~5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评估标准:以赫哲族“伊玛堪”为例/韩成艳//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52~57

论跨界民族文化认同及其现代建构/雷勇//世界民族.-2011,⑵.-9~14

论文化生态的变迁与民间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新趋向/欧宗启//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34~39

论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文化空间”/余压芳,刘建浩//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32~35

民俗学中的“母题”概念及对母题索引的检讨/张成富//民俗研究.-2011,⑴.-125~138

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以湖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为例/马晓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34~39

模式与互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马伟华//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53~57

欧洲中世纪到近现代“民族”概念的演变与启示/唐书明,唐学敏//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47~52

评议“离农”“为农”争论: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农村教育/庄孔韶,王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79~83

亲迎“三区论”的知识社会学分析:对费孝通研究的一个补充/赵旭东,齐钊//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45~158

人类学对非洲的发现与重现/马燕坤//世界民族.-2011,⑵.-50~54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医学疗效评价/张有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50~56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区别刍议/黄文波//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78~82

社会记忆研究:从“集体记忆”到记忆实践的历史社会学/杰弗瑞•奥利克,乔伊斯•罗宾斯著;周云水编译//思想战线.-2011,⑶.-9~16

神圣与世俗的通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悖论性抉择/吕俊彪//思想战线.-2011,⑶.-90~93

《史记》书写范式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吴宗杰,余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70~77

试论人类学理论中“结构-能动性”的对立与接合/李旭//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08~112

数字传承人:一类遗产表述与生产的新型主体/阮艳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50~54

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解析/朱仙林//民族艺术研究.-2011,⑵.-61~69

所谓“海外民族志”/王铭铭//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16~129

特约稿:陕甘宁青新文化厅官员与专家千字文笔谈《非遗法》的实施/蒋惠莉,王兰玲,陶雨芳,吕霞,韩子勇,朝戈金,乌丙安,刘锡诚,董晓萍,祁庆富//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5~20

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族群文化原真性研究:以从江岜沙苗族为例/孙九霞//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8~25

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的探索/【日】长谷川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62~67

文学人类学:探寻文化表述的多重视野/叶舒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66~171

文学与学文:一个比较文化的视野/彭兆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55~159

西方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转向/巴胜超//世界民族.-2011,⑵.-45~49

寻找“民俗的意义”:阿兰•邓迪斯与理查德•鲍曼的学术论争/王杰文//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205~211

也谈民族文化的创新/杨昌儒//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53~58

一个家乡人类学者的实践与思考/韩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55~61

仪式、权利与族群认同的建构:中国西南部一个京族村庄的个案研究/吕俊彪//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58~63

遗产旅游与乡土社会:关于灵渠文化遗产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周大鸣,石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72~78

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杨利慧//民俗研究.-2011,⑴.-7~32

原生态文化与中国传统/徐杰舜,梁枢,郑杭生,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2~13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兴起/【美】纳尔逊•格雷本,金露著;金露译//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1~11

中国人类学电影创作实践历程与革新/侯小琴//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14~119

壮族布洛陀神话破除中国无创世体系神话的旧说/潘其旭//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89~99

做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呵护人: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八/李盎问;曾羽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33~35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白银锡勒牧场上的人-草-畜/赛汉,张海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35~39

保护瑶族乡村盘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策略: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新和村盘王节为例/毛汉领,陆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04~108

被压抑的现代性: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潘泽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57~63

边疆、道德、治理:以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为例/邵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2~22

表演理论视角下的郭德刚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祝鹏程//民俗研究.-2011,⑴.-67~81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改造:基于空间意义的模式分析/陈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29~32

重庆蒙古族来源及其社会文化/王希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54~59

从“洪水型”神话看老挝老龙族与壮族的文化渊源/韦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40~143,158

从“候鸟”到“留鸟”: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李林凤//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13~19

从日常生活视角看烟台营子村蒙古族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王志清//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47~51

从屯堡发生学看社会如何可能/孙兆霞,张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9~15

“大禹治水”文化内涵的人类学解析/汤夺先,张莉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0~13

傣族剪纸: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王艳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51~55

当代八坊回族妇女嫁衣的人类学考察/苏静//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10~115

地域社会的构成:整体论的视角:以摩哈苴彝族村和周城白族村为例/朱炳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9

滇东南边疆苗族婚姻习俗探究:以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的调查为中心/田景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⑸.-62~68

滇越边民跨国流动与社会稳定研究:基于国家、地方与边民的视角/谷家荣//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64~71

滇越铁路对沿线彝族社会文化的影响/杨甫旺,李娜//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46~51

侗族口传文学的传承机制研究/郎雅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20~24

侗族“萨神”与原始“礼”制比较研究/龙耀宏//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1~6

侗族戏剧审美人类学研究/黄守斌,周帆//贵州民族研究.-2011,⑵.-42~45

都市回族社区的历史变迁:以镇江杨家门社区为例/杨荣斌,马一//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70~73

风水与坟业的历史民族志:清代光绪十八年绩溪司马墓“盗葬案”探析/张佩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8

符号动员与景观再造:旅游情景下的“抗倭历史名城”打造/林敏霞//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30~34

福建宁化夏坊“游傩”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张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74~78

复合文化:基督教背景下的彝族文化变迁/黄瑾//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67~71

改土归流后移民家族的建构及其意义:以湖南永顺县青龙村林氏为例/瞿州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17~122

甘南藏族家族结构研究:基于卓尼藏族民间组织沙尼与汉族家族比较的视角/谢冰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73~77

贵州“里民人”探寻/王献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46~49

锅庄石信仰、房名与藏区社会组织的变迁:以川西鱼通地区为例/郭建勋//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116~121

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特征研究/吴占柱//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95~98

黄道婆籍贯之争的人类学思考/谭晓静//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65~68

回族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宁夏回族农民工的抽样调查/马金龙,李录堂,李莉//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77~81

集体仪式传承和变迁的多重动力:当代黔中屯堡地区“抬江会”活动的田野考察/王青梅,刘铁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6~21

家庭视角下的“农民工”回流行为研究/郭云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36~41

建构传统:牧民社会时间的释义:以内蒙古那日苏嘎查蒙古族牧民为中心/宋小飞//民俗研究.-2011,⑴.-162~170

建筑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建筑/向同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15~19

景观意识“内”“外”眼光的聚焦与融合:以云南迪庆州茨中村的葡萄园与葡萄酒酿制为例/郑向春//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18~23

居住空间的文化建构:白马藏族房屋变迁的个案分析/刘志扬//民族研究.-2011,⑶.-25~34

空间、家屋与人观:以关中邓村为例/董敬畏//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19~124

苦聪人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李春忠,罗承松//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78~80

跨国通婚、信仰与秩序:义乌穆斯林跨国通婚研究/马艳//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28~35

跨境橡胶种植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以中老边境两个哈尼族(阿卡人)村寨为例/马炜,张雨龙//思想战线.-2011,⑶.-17~21

旅游背景下族群内部关系变迁的实证研究:以“五落钟离山”为例/莫代山//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39~142

旅游地空间话语的社会建构:以世界遗产地西递村为例/张骁鸣//思想战线.-2011,⑶.-99~105

旅游发展与民族村落社会变迁:基于鄂西神农溪景区罗坪村的调查/吴爱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4~17

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人类学解析:以“神秘湘西”、“神秘文化”为例/赵玉燕//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184~189

旅游业的“意外”产物:对一起网络事件的民族志分析/苏敏//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82~92

论傣族节日庆典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关系/吴之清//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47~50

论侗族传统择偶习俗的文化意义/龙昭宝,梁思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25~28

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启示:以景颇族为例/赵天宝//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03~107

论台湾原住民的书写策略: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观察/彭佳//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35~39

论藏族饮茶习俗的形成及其特点/罗桑开珠//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85~90

论纸马的信仰背景与艺术基础/陶思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84~88

密枝节祭祀起源模式与话语维护/宁智锋//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28~33

缅甸与泰国跨国民族的种类、分布和人口/赵永胜//世界民族.-2011,⑵.-82~87

庙会组织与民族国家的地方社会:妙峰山庙会的公民结社/王立阳//民俗研究.-2011,⑴.-139~161

苗疆再造与改土归流:从张中奎的博士论文说起/徐新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37~41

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及功能研究/丁明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9~30

民国时期“康西”边缘的“汉人社会”:以工布江达一地为中心/王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30~38

民国时期理番四土、五屯之社会文化研究与实践/王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39~45

民俗文化村的文化表演:以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潘峰//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93~100

民族英雄评价问题学术讨论/赵永春,孙婉婷//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65~73

仫佬族民歌的类型、功能及意义/滕志朋,刘开娥,莫秋//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72~77

内格斯尔而外关公:关公信仰在蒙古地区/陈岗龙//民族艺术研究.-2011,⑵.-56~60

宁夏农村回汉族际通婚调查分析:以平罗县城关镇为例/何粉霞//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36~40

普米族白石崇拜的文化解读/奔厦,泽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40~46

羌族地区城镇变迁述论/陈松,黄辛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⑷.-44~48

清代新疆汉民族移民社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王志强//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94~98

箐苗“祭山”仪式的现象与思考:六枝县梭嘎乡补空寨个案调查/徐小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63~66

人类学视野下的水族稻田祭祀仪式舞蹈文化解读/欧光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38~41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农区蒙古族族群认同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建设:以烟台营子村为个案/王志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60~65

三洞水族使用巫术的原因初探/张振江,苏慕烽//思想战线.-2011,⑶.-22~26

散杂居民族“同而不化”的策略性应对:基于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村蒙古族的人类学考察/沈再新,唐胡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24~28

山地民族农耕模式与生态适应:基于对怒江峡谷秋那桶村的田野研究/温士贤//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52~56

山区农村聚落的布局与空间组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曹雪//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20~22

“商人型教士”的新型宗教: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滇西北的早期活动(1846-1865)/【法】施帝恩著;尼玛扎西,刘源译;彭文斌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46~56

少数民族文化在主客位视野中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以那坡县壮族“敏”支系传统文化为个案研究/陆潇玲//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117~122

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工投资型输出:以佛山“攸县人”挖机经济为例/周大鸣,刘玉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42~48

社会秩序理念下对侗族村寨孝养关系的思考:以贵州从江县下江镇平寨为例/高法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78~81

社神崇拜与社区重构:对中山市小揽镇永宁社区个案考察/李翠玲//民俗研究.-2011,⑴.-171~186

生存的策略:青海河南蒙古族“藏化”现象的探讨/林冠群//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57~66

试论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贾伟,李臣玲,王淑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56~60

试议“西北民族走廊”的范围和地理特点/秦永章//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7~72

试析寺院社会化管理及得失:以青海省推动藏传佛教寺院社会化管理之实践为例/华热,多杰//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146~151

苏尼/嫫尼与彝族历史及其研究/罗庆春,李春霞//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25~130

土家族梯玛还愿仪式研究/谭志满//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127~130

土族的“班斯纳得那”研究/杨卫//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98~204

佤族国家认同的历程、现状与挑战/陈晓婧//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52~57

外来语言与山区少数民族:以广西龙胜瑶族D村为例/刘丽敏//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40~43

维吾尔族农民在京、津两地生活适应度的调查/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63~68

无文字族群宇宙观念的身体表述:嘉绒跳锅庄的文学人类学阐释/李菲//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97~102

武婆信仰与桂林区域社会变迁/胡小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78~84

西南地区传统银饰工艺与族群的关系/张建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46~49

习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周真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48~53

信仰•禁忌•仪式:壮族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发微/王敦//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108~116

新疆城镇发展和双语教育的进程:南疆地区两个专题调研报告/马戎//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59~172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丧葬仪式研究:以成宁县浆子林村为例/余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42~47

“言出必中”赛“神仙”:汉藏“梦先生”故事比较研究/林继富,查斌//民俗研究.-2011,⑴.-105~124

艺能之思绪尽可录制吗?:以日本冲绳民乐团体纪录片为例/【日】寿田吉孝著;姜娜译;韩敏校//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69~71

彝族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分析/余舒//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81~85

优势视角: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服务实证研究/刘建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64~69

有关壮族年龄组(朋友)的考察/【日】田诚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85~92

“玉器时代”的国际视野与文明起源研究:唯中国人爱玉说献疑/叶舒宪//民族艺术研究.-2011,⑵.-31~41

渔民春节祭祖与宗族聚合:以鲁南微山湖区为中心/余康乐,刘星//民俗研究.-2011,⑴.-187~202

源于自然审美的哈尼族服饰生态文化/袁爱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56~59

云南纳家营回族生存智慧的政治人类学解读/李春红//云南社会科学.-2011,⑶.-68~72

藏传佛教金刚法舞面具的制作、分类及其宗教内涵之研究/才让//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21~33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意义和旅游价值/罗树杰//青海民族研究.-2011,⑵.-24~29

中国西南古代氐羌民族的融合与分化规律探析/王文光,段丽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32~34

中日端午民俗文化比较/武宇林//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58~62

珠三角“村改居”与反城市化现象探析/李翠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29~135

壮剧与民俗文化/陈丽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136~139

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的传承与重构/覃丽丹//广西民族研究.-2011,⑵.-100~107

族际通婚与族群关系:潭溪土家族的实证研究/陈心林//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23~27

四、女性问题研究

北京回族女性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以北京牛街李家为个案/【泰国】纳静安//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58~67

玻璃天花板下的守望:A大学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赵叶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73~77

从服饰色彩的变迁看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王晶,刘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68~7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利建设运动中的女性:以福建省惠安女水库为例/杨齐福,汪炜伟//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69~75,82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性别平等倡导战略的研究/卜卫//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5~12

教育增权与撒拉族农村妇女发展/闫丽娟,李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50~55

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五省市定性调查研究报告/全国妇联课题组//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31~38

农村回族女性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宁夏泾源县黄花乡为例/江晓红//云南社会科学.-2011,⑶.-82~85

女性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排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的调查/徐延辉,熊欢//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39~47

女性在科学实验工作中地位与作用的社会性别研究/宋琳//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48~53

社会性别主流化框架下德国女性主义语言政策/张智,孔德明//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96~100

守贞节是妇女的文化宿命吗?:关于近期有关事件引发的文化与妇女性权力的讨论/李银河,等//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60~68

她/他们为什么赞成或反对同龄退休?:对选择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刘伯红,郭砾,郝蕊//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22~30,47

性别与城市社区安全:“低阶政治”视域中的女性参与/郭夏娟//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13~21

以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法律以法律推进保障性别平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女性与法律”栏目15周年回眸/周应江//妇女研究论丛.-2011,⑶.-101~107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夫妇”叙事的女性倾向/刘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⑶.-134~138

五、研究动态与书评

读哈布瓦赫的《论集体记忆》/罗杨//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90~194

读莫斯《献祭的性质与功能》/龙飞俊//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85~190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综述/李技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⑵.-72~77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研究概述/波•少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⑵.-89~94

接近“他(她)”的生活:读《中国音乐家的生活》/李娟//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73~178

近二十年民族分离主义研究述评/张建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40~45

近三十年国外民族政策研究简述/哈正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34~39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反思/徐义强//思想战线.-2011,⑶.-124~130

镜中镜:读《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与美学》/冯莎//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78~185

旅游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评述/刘安全//贵州民族研究.-2011,⑴.-65~69

时间就是社会:在历史人类学的脉络中解读《传统的发明》/常海燕//西北民族研究.-2011,⑵.-194~197

田野调查,立身之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五届研究生论坛会议综述/罗红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⑵.-98~103

田野、理论、方法:中法人类学与社会科学对话学术研讨会纪要/刘宏涛//民族研究.-2011,⑶.-106~107

仪式的谱系与解释:读《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罗正副//世界民族.-2011,⑶.-94~96

饮食人类学研究述评/彭兆荣,肖坤冰//世界民族.-2011,⑶.-48~56

有多少意义可以重寻:简评《社会文化人类学丛书》/李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⑴.-186~188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2篇

一、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黄柏权,彭林绪//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⑵ .-4~10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探索/叶江//民族研究.-2009,⑵.-1~10

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罗树杰//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6~11

建立我国民族关系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想/阎耀军,陈乐齐,朴永日//中南民族大学学 报.-2009,⑶.-24~27

经济转型时期的新疆民族关系与政府调控:基于伊宁的实证研究/柳建文//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46~52

民族共生关系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袁年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41~49“民族牌”背后的理论透析/严庆,青觉//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22~29

民族识别原则的变化与民族人口/胡鸿保,张丽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⑷.-9~13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基于广西的问卷调查分析/廖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 -28~33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中量的探讨/张立辉,赵野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 . -16~19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国家行动: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一/覃乃昌//广西民族 研究.-2009,⑴.-12~21

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田联刚//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 ~13

二、 理论综述

阐释与反对阐释:对桑塔格《反对阐释》的一种“阐释”/王媛,黄剑波//思想战线.-2009 ,⑶.-17~22

场域: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于鹏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62~67

传统节日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廖明君,萧放//民族艺术.-2009,⑵.-21~27

从描述、解释到批判:嬗变中的民族志写作方式/文苹,李银兵//思想战线.-2009,⑶.-1 3~16

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方李莉//民族艺术.-2009,⑵.-42~52

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看学科的世界性与本土性/王建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 ⑷.-1~8

当代民间信仰研究的现状和走向思考/陈勤建,衣晓龙//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15~ 123“帝国边陲”:欧美学界对中国西南的研究演变/安琪//思想战线.-2009,⑶.-4~8

杜赞奇中国华北权利研究述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权力研究之二/兰世辉,徐杰舜//青海民族 研究.-2009,⑵.-15~19

反刍与探赜:壮学研究与历史人类学的契洽/覃延佳//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60~65 关于中国族群研究若干问题/周大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2~10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 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何叔涛//

民族研究.-2009,⑵.-11~20

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潘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1 1~17

“局内人”与“局外人”/马岚∥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35~38

论跨界民族的历史记忆/雷勇∥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⑵.-24~29

论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赵艳喜//青海民族研究.-2009 ,⑵.-20~23

论心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韩忠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25~30

米德•弗里曼•萨摩亚:兼论人类学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张丽梅,胡鸿保//北方民族大 学学报.-2009,⑵.-76~79

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本体论”问题/和少英∥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17~24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对生态人类学的借鉴意义/李方一∥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 -46~51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认同政治/范可//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11~15

人类学家乡研究的反思与辩护:基于两项教育民族志的研究/巴战龙//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80~85

人类学理论史中的范式变革与议程跳转/袁松//百色学院学报.-2009,⑵.-8~13人类学灾难研究的面向与本土实践思考/庄孔韶,张庆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 .-1~10

人生史杂谈(之二)/王铭铭//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57~170

生态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祁进玉//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47~52

生态人类学中的修正主义/[美]汤姆斯•N•海德兰著;付广华译//世界民族.-2009,⑵ .-40~45

网络日志:一种“自我反射式”民族志文本的可能/巴胜超//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3 5~39

西南视野:地方与世界/徐建新//思想战线.-2009,⑶.-1~3

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张有春//民族研究.-2009,⑵.-57~66

医学人类学的生物文化视角/张有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52~57

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代序《〈仪礼〉文化记忆与仪式叙事》/叶舒宪//百色学院学报.-20 09,⑵.-23~28

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吴晓//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105~108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人观表征:从《自我之舞:人观与加瓦尔地区般度戏史诗剧的表演》谈 起/海力波//西北民族研究.-2009,

⑵.-171~178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萧放//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48~156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杨圣敏//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4~38

中国民族学研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从李隆基与节日的关系谈起/张勃//民族艺术.-20 09,⑵.-28~34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挑战与机遇/陈兴贵//贵州民族研究.-2009 ,⑵.-33~38

转变理念正当时:有关文化理念的再思考/刘锡诚//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08~114

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 .-25~31

作为民族志的个人叙述:从一位昆人妇女的生活史谈起/张丽梅,胡鸿保//广西民族研究.- 2009,⑴.-30~34

作为认知图式的“地方”/彭兆荣,吴兴帜//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71~75

三、 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安多热贡地区的民间宗教活动:对年都乎“於菟”节及其二郎神信仰的考察/李加才 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33~36

百年诉讼:村落水力资源的竞争与权力:对家藏村落文书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之一/马成俊// 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80~88

茶叶经济的兴衰与传统文化的调适:西双版纳南糯山亻爱尼人的个案/严宁//民族研究.-2009,⑵.-31~37

朝圣与转山:丹巴藏族转山考察/刘亚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55~59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汤夺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31~36

传统与现代间的彝族文化探析:以松子园彝村为例/张跃,舒丽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 09,⑵.-37~44

从丧葬习俗看藏族地方社会的历史及文化: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山岩树葬为例/岳 小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109~113

从社会效应看制度安排的必要调整:鄂伦春族个案/何群//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 -27~33

大姚昙华山彝族俚濮原始宗教初探/张永琼//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⑴.-61~65

当代艺术民俗学发展的城市化语境/耿波//民族艺术.-2009,⑵.-72~81

地方性知识与扶贫策略:以四川凉山美姑县为例/杨小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 -39~44

滇古道上的人(孤人)调查研究/陈保亚,杨海潮,汪锋,彭玉娟,周玲等//云南民族 大学学报.-2009,⑵.-12~16

滇南彝族自然神灵观念与村落格局/龙倮贵//贵州民族研究.-2009,⑵.-45~51

侗族传统生计方式与生态安全的文化阐释/罗康隆//思想战线.-2009,⑵.-11~16

法人类学视野里的农村民事规则:以青海省民和县抓咱藏族村为例/华热•多杰∥北方民族 大学学报.-2009,⑵.-58~61

番回还是回番?汉回还是回民?:18世纪甘肃的萨拉尔族群界定与清朝行革/马海云著 ;李丽琴,马成俊译校∥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1~14

赣南客家风水信仰的人类学分析/王天鹏//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29~34

广西金龙峒土司索隐/蓝韶昱//百色学院学报.-2009,⑵.-17~22

贵州毛南族传统丧葬习俗调查及其文化解析/孟学华//贵州民族研究.-2009,⑵.-83~86

合作性田野调查个案研究:以广西靖西县龙邦镇其龙村为例/张小娟,马菁//青海民族研究 .-2009,⑵.-71~75

回族文化的地域差异与民族认同错位:关于江苏连云港回族社区的调查研究/杨文炯,樊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30~35

跨越太平洋:家族、国籍及资本运作:海外华人群像及其“华性”解读/[美]翁爱华著; 张晓萍,贺迎枫译//思想战线.-2009,⑵.-37~41

扩大的家族:藏族民间组织沙尼调查/赵利生,谢冰雪,江波//民族研究.-2009,⑵.-47 ~55

经济消耗与社会构建:菁口村哈尼族丧礼的经济人类学阐释/郑宇,谭本领//广西民族研究 .-2009,⑴.-40~46

历史记忆、国家意识与族群互动:《灌溪匡氏宗谱》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读/匡达晒//青海 民族研究.-2009,⑵.-39~43

丽江古城的地域社会及用水民俗/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5~10

龙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以华北一村落庙会为例/赵旭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9,⑵.-18~24

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以柳州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为 例/贺剑武//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66~70

论文化语境中自然崇拜的本质/王东昕,万志琼//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20~24

苗族婚姻制度变迁六十年:以贵州省施秉县夯巴寨为例/刘锋,吴小花//民族研究.-2009, ⑵.-38~46

钦州西部的地方历史与都峒之民祖先记忆的创制/杜树海//民族研究.-2009,⑵.-67~76

青稞、荞麦与玉米:一个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文本与表征分析/王明珂//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45~67

人类学的视角:昙石山遗址中若干民俗的再认识/钟伯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 -34~39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功能释放与历史变迁考察: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石玲亚//贵 州民族研究.-2009,⑵.-52~58

试论1949年以后新疆汉族移民的类型与功效/李洁,徐黎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53~57

双系亲属法与亲属制度的多样性/蔡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⑶.-12~18

屯堡族群与族群认同:以天龙屯堡为例/朱志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32~36

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海路,腾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1~7

文化生态、文化空间、政府主导与“非遗”关系:以西北“花儿”的洮岷流派(南路)流行 区KPT村为个案/郝苏民,戚晓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5~13

物的叙事:史前陶靴的比较神话学解读/叶舒宪//民族艺术.-2009,⑵.-87~91

西北燎疳习俗的文化探源与人类学阐释/王贵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76~82

乡土社会中的面子:对福建古田地区寿宴习俗的分析/黎翔//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 .-40~45

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从神话思维透视礼仪中国/唐启翠//百色学院学报.-2009,⑵. -34~39

英雄、神话和隐语:格萨尔王作为藏族民间认同和佛教原型/[美]郁丹//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124~135

灾难与仪式:国殇日之民族志/荆云波//民族艺术.-2009,⑵.-35~41

在山沟村民与神灵共娱的艺术世界里思考(一):甘肃环县道情皮影表演仪式及其剧目举隅 /杨静,郝苏民//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136~147

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荆云波//百色学院学报.-2009,⑵.-29~33

转型期撒拉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变迁探微/石德生//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44~50

转型期西蒙古牧区社会生活变迁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与青海蒙古牧区的实地调 查/僧格//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84~98

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梁庭望//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66~76

四、 女性问题研究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刘爽,马妍//妇女研究论丛.-2009,⑶.-31~36

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性别平等观对中国立法的启示/赵明//妇女研究论丛.-2009,⑶.-10~1 5

健康的类生态化存在:民族与性别的视角/王金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31~3 7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制度探讨/徐静莉//妇女研究论丛.-2009,⑶.-37~42

旅游发展与东道主女性:一个性别视角的研究综述/林清清,丁绍莲//妇女研究论丛.-2009 ,⑶.-75~80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性别角色分工概念探析/李宝芳//妇女研究论丛.-2009,⑶.-70~74 ,80

外部迫力与内部整合:打工潮背景下的乡村夫妻关系研究/崔应令//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 09,⑵.-51~55

消失的“姐妹情”:流动对农村女往的影响/孔海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⑵. -82~85至关重要的社会性别:21世纪如何开展全球化和社会变迁研究/周颜玲著;蔡一平, 谭琳编译//妇女研究论丛.-2009,⑶.-60~69

中国妇女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韩荣和//妇女研究论丛.-2009,⑶.-5~9,36

中国高校女性学制度化模式分析/王王君//妇女研究论丛 .-2009,⑵.-57~62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刘伯红//妇女研究论丛.-2009,⑵.-11~19

五、 研究动态与书评

包纳、合作、参与:美国人类学学会2008年年会综述/葛荣玲//民族研究.-2009,⑵.-104 ~107

发须爪中的“迷信”与“道德”:读《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舒瑜//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193~204 黑衣壮:“我”的表述与建构:兼评海力波《道出真我:黑衣壮的人观与认同表征》/吕俊 彪//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197~202

历史中的“游“:读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谭颖//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2 05~211

“迷信”何为?:读江绍原《民俗与迷信》有感/吴银玲//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211 ~216

“民族关系理论”学科体系解析:读金炳镐著《民族关系理论通论》/赵健君//黑龙江民族 丛刊.-2009,⑵.-185~187,192

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述评/刁统菊//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79~ 192

人类学取向的研究范本:读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张亚鹏,王建军,郭绍亮//百色 学院学报.-2009,⑵.-14~16

少数民族电影研究述评/魏国彬//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⑵.-124~131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3篇

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民族识别研究之三/覃乃昌//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22~31

“分”与“合”: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朱军,高永久//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17~21

关于民族国家的几点思考/张淑娟//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29~36

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若干问题/毛公宁//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7

广西当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考察与现代意义/刘绍卫//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43~49

建立健全民族政策监督制度探析/李安辉,雷振扬//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37~42

论我国民委系统民族关系预警机制的构建/阎耀军,张美莲,王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17~24

民族社会视角:制度规约下的马来西亚族群关系/胡春艳//世界民族.-2009,⑸.-19~25

民族团结是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肖锐,金炳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⑿.-1~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法学研究的发展与思考/吴大华,刘云飞,郭靖//民族研究.-2009,⑸.-24~33

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60年/朱玉福//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18~28

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金炳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1~8

新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60年/孙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80~86

伊朗核问题的民族主义释义/闫文虎//世界民族.-2009,⑸.-1~10

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与时俱进论/雷振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1~5

中国周边国家自治制度评析/李捷,杨恕//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2~11

二、 理论综述

本土化的中国民族识别:李绍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一)/李绍明讲述;彭文斌录音整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⑿.-29~33

传教士符号暴力下的晚清“中国人特质”:对明恩薄《中国人特质》的后殖民阅读/【美】郁丹//民族研究.-2009,⑸.-52~63

从川西集镇走出的中国学大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G.W.Skinner)教授专访/王建民问;【美】施坚雅答;唐芸译//西南民族学学报.-2009,⑽.-1~6

从地缘安全角度理解中国的民族与跨界民族/吴楚克//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12~16

从民族志资料提供者到理论前沿耕耘者:以2008年澳大利亚人类学界对原住民的研究成果为例/白志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59~65

从“一般民俗志”到“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覃琮//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40~46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田野关系三个维度之分析/普•巴特//民俗研究.-2009,⑶.-218~227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王利平,张原,汤芸问;李绍明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⑿.-34~41

发展的人类学研究概述/刘晓茜,李小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38~47

海外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与文本表述/刘朝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7~13,72

后现代语境中的民族志生产:一个困惑的追求/龚德全//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32~39

个体安全: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提出与阐说:社会学研究取向与安全知识体系的扩展/郑杭生,杨敏//思想战线.-2009,⑹.-34~42

技术人类学:一个成长中的新学科/梅其君//青海民族研究.-2009,⑷.-10~13

论功能理论与条件-功能分析/苏日娜,包智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⑷.-45~48

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溯源/陈庆德,潘春梅//民族研究.-2009,⑸.-44~51

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高丙中//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2~6

全球化语境下人类学田野作业的困境与应对/邵媛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105~109

人类学的文字转向及“写”文化的多种叙事/叶舒宪//百色学院学报.-2009,⑸.-13~18

生态安全视野下的地方知识之发掘与利用/暨爱民//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57~62

人类学关键词:辨析与表述(二):Resistance;ethnogenesis;Transnationalism; Visual Anthrology的理解与中文翻译/吴科萍,巫达,丁毓玲,邓启耀,林丹,麻国庆等//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93~107

人类学经典涵化概念的局限及其心理学视角的超越/常永才//世界民族.-2009,⑸.-31~38

生态人类学与地理学、环境史亲和性论辩/何群//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32~38

史诗与神话:纳吉论“荷马传统中的神话范例”/吕微//民俗研究.-2009,⑷.-245~256

庶民学派论民族与前现代社区/陈义华//世界民族.-2009,⑹.-37~42

“他者”的文化与自我认同/【日】奈仓京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25~30

我者的他者性:人类学“写文化”的方法问题/彭兆荣//百色学院学报.-2009,⑸.-19~22

物的表述与物的语言/彭兆荣,路芳//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87~9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定义研究/李振宏//民族研究.-2009,⑸.-12~23

乡土教材:收藏、研究与开发: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三/腾星,班红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83~86

音乐人类学的困惑/熊晓辉//青海民族研究.-2009,⑷.-1~4

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廖明君问;叶舒宪答//民族艺术.-2009,⑶.-20~26

与时俱进共同携手发展现代民族学/周光大//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55~62

中国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中国/纳日碧力戈//思想战线.-2009,⑹.-5~9

中国历史中的政治、族群与边疆:另一张隐在的面孔/袁剑//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08~114

中国民族学宗教研究的学术架构:基于民族学/人类学的思考/王建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75~81

“中国田野”中的人类学与民族学/郝时远//民族研究.-2009,⑸.-1~11

中国影视人类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述评/徐菡//云南社会科学.-2009,⑹.-19~23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原生态文化概念辨析/李辅敏//贵州民族研究.-2009,⑸.-43~47

族群的共生属性及共生逻辑/袁年兴//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50~56

三、 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阿西密枝山祭祀仪式与生态和谐: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为例/彭兆荣,路芳//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70~75

白族社会“绕三灵”中性的阈限/沈海梅//民族研究.-2009,⑸.-64~73

变与不变:辽东山区村落民俗变迁与俗制厘定:兼论民俗的本质/詹娜//民俗研究.-2009,⑶.-127~137

不结伴与族群团结:茈碧回族的、社会性别关系与族群认同/罗红//青海民族研究,⑷.-14~16

场域、习惯共同作用下的仪式空间:对云南双柏县小麦冲彝族虎傩变迁的人类学解读/单江秀//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⑽.-54~61

成吉思汗与侬智高比较研究:基于蒙古、壮民族性格特征的分析/罗彩娟//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106~113

从祭祀到生活:对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变迁的宗教人类学考察/谭志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⑽.-76~79

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王铭铭//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76~92

从怒江勒墨人“公房”看其婚恋习俗/李福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⑽.-47~53

地域、身份与认同:云南金水河村傣族跨国婚姻调查/谷家荣//青海民族研究.-2009,⑷.-5~9

滇池的龙:通过“概念物”理解历史想象的民族志尝试/周雷//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61~65

侗族传统家族制度与清代人工营林业发展的契合/罗康龙,杨成//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76~82

多元宗教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婚姻:以云南贡山怒族为例/何林//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33~38

妇女外流与西南民族婚姻习俗的变迁/杨筑慧//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39~42

甘青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文化后果分析/张文政//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39~45

关于民族认同变化的研究:以云南楚雄地区白族和汉族的关系为例/【日】横山广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26~32

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李娟,王元林//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78~83

海啸、时间观:印度田野工作注释/梁永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19~24

黑衣壮神灵崇拜考析/覃守达//百色学院学报.-2009,⑸.-9~12

环境适应与宗教的象征意义:彝族尼苏人咪卡哈仪式中的神树、寨门、祭品和祭祀过程/李永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35~39

魂兮归来:越南倮倮族灵魂观念与祭祀仪式的田野报告/蔡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⑾.-63~67

考古学文化考证的瑶族千家峒/盘福东//百色学院学报.-2009,⑸.-1~8

跨境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策略:基于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的田野考察/田阡,杨红巧//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63~69

家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研究的经验主位:以《永远的家》为例/谭同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66~72

纠纷:从原始部落到现代都市: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视野下的纠纷研究/张晓红,郭星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31~37

舅权:家庭中的第三方权威:以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的》为视点的人类学探源/靳晓芳//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⑷.-40~44

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法国平民史:以《蒙塔尤》与《档案中的虚构》为例/农辉锋//世界民族.-2009,⑹.-43~46

论侗族制度文化对传统生计的维护:以黄岗侗族的糯稻保种、育种、传种机制为例/崔海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66~72

论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盘瑶神像画/黄建福//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70~77

迷狂的家户经验:王屋山巫医仪式的一项考察/马丹丹//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110~116

民间信仰的情感维度与村落公共生活的整合:以桂北村落为考察对象/袁松//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63~69

内蒙古草原牧区的蒙汉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以锡盟东乌旗一个牧业社区为个案/马戎//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8~31

农区蒙古族村落中的族际通婚及其演变:以烟台营子村为个案/王志清//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⑸.-26~30

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下)/黄世杰//青海民族研究.-2009,⑷.-76~87

黔西北农村丧葬仪式中的工具初探:以大方县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丧礼为例/聂丹//贵州民族研究.-2009,⑸.-75~79

青海四大花儿庙会的调查报告/李言统//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59~168

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丧葬习俗/吴文定//贵州民族研究.-2009,⑸.-80~84

神话与象征:以东巴神话为例/白庚胜//百色学院学报.-2009,⑸.-30~33

文化视野下的毛南族族群认同/黄平文//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129~133

韦拔群从武思想来源的人类学阐释/蓝韶星//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84~88

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云南楚雄彝族毕摩及其文化变迁/万志琼,王东昕//思想战线.-2009,⑹.-28~33

想象的共同体与共同体的想象:广西临江古镇平话人族群意识的变迁/吕俊彪//广西民族研究.-2009,⑶.-47~54

在异域做田野:老挝的经历:兼论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在“真实性”/袁同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14~18

兆州龙神信仰现状的考察报告:以常遇春(常爷)崇拜为中心/王淑英,郝苏民//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47~158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民俗文化倾向/乌尔沁//百色学院学报.-2009,⑸.-38~47

壮族哈尼族梯田文化比较研究/付广华//广西民族研究.-2009,⑷.-98~105

四、 女性问题研究

妇女的权利和香港原住民权之争:挑战“殖民地”理念/【美】鲁比•沃森(华如璧)著;周彦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2~13

关于唤醒少数民族女性自我意识的几点思考:东乡族、保安族妇女与文化的发展/瞿存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41~45

“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利关系变迁与社会/沈奕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43~50

“男性偏见”与发展实践中的性别问题/潘天舒//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37~42

少数民族妇女反贫困与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优势/刘春湘,刘柱//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25~30

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内涵/杨国才//浙江学刊.-2009,⑹.-208~213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女性社区参与/孔海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21~25

文化交流与独龙族妇女文面的隐语/周云水//思想战线.-2009,⑹.-14~18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在节庆民俗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薛洁,林盛明//青海民族研究.-2009,⑷.-88~91

性解放理论与中国当代老年妇女/【美】L.shea(邵镜红)著;逯宇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27~36

寻求平等:高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探析/李敏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⑸.-48~51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都市独生女的赋权/【美】冯文(Vanessa L.Fong)著;余华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14~25

作为行动者的泰山进香女性/王均霞//民俗研究.-2009,⑶.-204~217

“坐月子”的性别文化研究/章梅芳,刘兵,卢卫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51~60

五、 研究动态与书评

从两部民族志谈人类学对艺术的理解精神/汤芸//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202~210

读格奥尔格西•美尔《宗教社会学》/徐振燕//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71~176

俄罗斯生态民族学研究综述/任国英//世界民族.-2009,⑸.-39~46

哈佛大学的中国人类学研究:一份旁听报告/张敦福//民俗研究.-2009,⑷.-257~269

历史/结构与文化转型:读《历史之岛》/李旭//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219~224

魅惑的社会性:从杰尔的艺术人类学观点看/冯娴//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87~192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与东亚文化研究:广西民族大学16届民族学与社会学专题会议综述/雷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⑹.-91~94

维克多•特纳与《表演人类学》/徐薇//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211~218

无用之人类学的想象力:读王铭铭《西方作为他者》/杨清媚//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92~193

仪式:从社会理论到天下理论/张帆//西北民族研究.-2009,⑷.-177~186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4篇

(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法国民族问题及政策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思考/曹慧//贵州民族研究,-2016,(10).40~43

“国家―社会”视阈中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历史逻辑、边界重构与机制创新/和思鹏//贵州民族研究,-2016,(10).56~60

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实践/周竞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13~17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虎有泽,马云龙//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20~24

民族关系的制度化调整策略分析:详论少数人权利保障策略/陆平辉,杜博//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18~25

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各自逻辑、内在张力与群际团结的实现策略/张英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1).43~49

论陆疆治理中政协的功能/马宇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10~16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邓新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5).8~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参与研究/周保垒//贵州民族研究,-2016,(9).8~11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现实依据与逻辑基础/王虎,王磊//贵州民族研究,-2016,(10).61~65

民族互惠: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建构的拾遗与补正/朱碧波//思想战线,-2016,(6).41~46

社会建设“新常态”与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党秀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6).59~69

试论汉代的边疆民族观与治边策略:以“汉书”为中心/王文光,杨琼珍//思想战线,-2016,(6).1~7

试论唐朝“文治武功”的安边策略/管彦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5).1~7

我国民族关系现状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7341份问卷的实证检验/宁亚芳//贵州民族研究,-2016,(8).6~14

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七/包桂芹,盖守丽//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1~4

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石: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八/卫松,杨昌儒//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5~7

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重点领域: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九/刘吉昌//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8~13

新常态下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董强,盖守丽,金炳镐//贵州民族研究,-2016,(9).1~7

新疆文化维稳:理论依据、实践价值与路径选择/孟红松,戚甫娟,吴琼//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17~21

应对“伊斯兰国”中亚扩张的国际机制探析/周意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22~30

二、理论研究

“不能共则不能和”:晚清康有为的国家建构论与政体论/章永乐//思想战线,-2016,(6).55~63

创建“江村学”之再思考/刘豪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9~13

“非遗”中的互为主体与人类学的社会担当/纳日碧力戈,胡展耀//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6).24~29

费孝通的合作思想与江村合作经济的变迁/王俊敏,王晓琳//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14~24

合法性的重新确立:贝特森和米德的视觉人类学实践/梁君健,雷建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1).35~42

民族学如何进步/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6).5~23

斯巴苯教概念与内涵辨析/杨黎浩//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6).21~29

“体性民族志”的解构与反思/吴芳梅//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31~35

影像民族志: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与实践/雷亮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1).28~34

族群相关概念及理论维度综述/罗瑛//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5).34~39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边疆民族和谐关系建构中的小调适与大变迁:基于佤族猎人头习俗终结的历史考察/方天建//广西民族研究,-2016,(5).69~76

布努瑶密洛陀史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自觉/覃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5).120~12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及保障研究/刘立祥//贵州民族研究,-2016,(9).60~63

传承人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以吐鲁番市传承人为个案/田振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36~41

从汉藏语言比较看茶马古道的演化:以汉、白、彝语比较为基础/汪锋//思想战线,-2016,(6).93~102

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消亡研究/罗彬彬//贵州民族研究,-2016,(7).102~105

端午的文化传承:凤舟竞渡与女性参与/陈华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5).115~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凤翔泥塑传承脉络分析/岳瑾//贵州民族研究,-2016,(7).77~81

非遗保护中的褶皱与张力:以甘南农牧区为例谈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对非遗保护的作用/陈富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6).56~61

古代中国与近代老、越山地泰族土地神祭祀的比较研究/[法]马伯乐,著,胡锐,译、注//广西民族研究,-2016,(5).53~58

广西金秀盘瑶巫医的文化变迁: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政策导向/兰洋,黄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58~64

贵州喀斯特墓葬文化的特征及其现代孑遗/严奇岩//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6).108~112

贵州松桃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探析/秦建星//贵州民族研究,-2016,(7).98~101

“国家在场”下湘西苗族文化的调适策略与现实启示:基于口述史的研究/崔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1).57~62

哈尼族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现代恢复与发展/王清华//云南社会科学,-2016,(6).84~88

赫哲族桦树皮造物的历史流变与价值开发/雷鸣,李丽//贵州民族研究,-2016,(8).130~133

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文化互动发展研究/李学文,王丽萍//贵州民族研究,-2016,(10).89~94

湖北英山地区的“生死异姓”现象与传说/李牧//民俗研究,-2016,(6).135~146

华夏与夷狄:关于女真族形象的文化想象/阮怡//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6).89~96

黎族传统织锦的文化价值及现代传承/常艳//贵州民族研究,-2016,(8).71~74

“礼俗互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赵世瑜,李松,刘铁梁//民俗研究,-2016,(6).5~13

历史记忆、宗族边界与族群分层:明清徽州宗族认同研究/祝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48~55

傈僳族原始记事方法研究/韩立坤//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5).133~137

两汉时期的倭人研究:以历史人类学的视野/王文光,江也川//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42~47

论土家族梯玛信仰的衰退与“复兴”:基于公共机制变迁的考察/刘伦文,张恩//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6).19~24

“蛮不出境、汉不入峒”考释:兼论明清土家族土司地区的人口流动/莫代山//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35~39

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文化构成透视/吴静寅//贵州民族研究,-2016,(8).90~93

民国时期对康区藏人的称谓与语境/石硕//思想战线,-2016,(6).8~14

民族互嵌与文化共生:对芒旦傣族村“与汉为邻”的文化透视/张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5).144~150

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关系亲密融洽的云南经验/郭家骥//云南社会科学,-2016,(6).73~77

民族文化重构中“知识书写”及其超越性的人类学研究:以青海循化撒拉族“历史书写”为个案/常海燕,满珂//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6).89~93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对陕、甘、宁地区回族民歌的研究/于力音,刘洋//贵州民族研究,-2016,(10).119~122

明末清初鄂西土司的家国认同与族群利益:以易代之际鄂西土司的政治抉择为中心的考察/赵秀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6).25~32

明清以来麻城民间家训研究/周国林,周文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6).94~102

墨西哥恰帕斯州华人移民的历史与现状:兼论海外华人研究的他者化/张青仁//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6).30~35

仫佬族依饭节来源新探/吴国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5).70~78

“奶奶”的庙:女神信仰的世变与势变:以鲁西区域社会为中心的研究/吴欣//民俗研究,-2016,(6).31~39

宁夏女性婚姻状况、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化/乔光莉,邓春朝//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6).59~61

糯的神性与象征性探迹:以西南民族为例/杨筑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6).97~104

迁徙、认同与饮食:马来西亚的中国回族及清真餐饮业/马海龙//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6).43~46

迁徙、延续与我群意识建构:美国旧金山湾区华人穆斯林研究/于嘉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6).36~41

嬗变与坚守:热贡绘画唐卡中“模件化”现象的人类学阐释/王星星,覃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6).70~75

少数民族古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仝晓晓,褚兴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71~75

少数民族剪纸文化中的美术内涵/林崇华,厉戟,王晓华//贵州民族研究,-2016,(7).72~76

少数民族族际互动中的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薛晓旭//贵州民族研究,-2016,(8).94~97

少数民族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文化场域建构/段超,洪毅,孙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73~76

社会文化变迁对少得褡迕窦湟衾值挠跋旒坝Χ/王雯//贵州民族研究,-2016,(9).100~103

社会资本与迁移距离:对云南跨界民族外出务工者的实证分析/孔建勋,邓云斐//云南社会科学,-2016,(6).140~144

社区影像在云南的实践/章忠云//云南社会科学,-2016,(6).78~83

神话、礼化与商化: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功能变迁探析/邓玉函,葛恒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5).10~16

时空变迁下的流动:中尼边境夏尔巴人的跨界生活与国家认同/王思亓//思想战线,-2016,(6).15~20

生态、经济格局与乡村互动模式:对明清两湖移民社会的考察/吴雪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6).95~100

台湾无形文化资产登录、指定与补助现状/林茂贤//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6,(5).39~67

图们江文化长廊:图们江开发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朴今海,朴京花//贵州民族研究,-2016,(9).89~95

土家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为例/汪海,金德谷//贵州民族研究,-2016,(8).54~57

维吾尔族婚礼:类型、特征和多元化/田振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6).103~107

武陵山区崖葬的分布及族偬教/严奇岩,杨鸿//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65~70

西北地区城市穆斯林公共生活的人类学研究:基于兰州穆斯林婚介所的田野调查/祁虹//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6).54~58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李小静//贵州民族研究,-2016,(9).56~59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研究/张锐//贵州民族研究,-2016,(7).106~109

新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民俗文化存续原因探析:以北部湾为例/何海龙,蒋霞//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119~123

仪式中的社会性别建构:以湘西苗族“还傩愿”为例/乐之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5).31~34

彝族服饰图案中的艺术元素与服饰文化传承/王飞凯//贵州民族研究,-2016,(8).67~70

浙西南畲族“还福”仪式研究/蓝希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5).126~130

制度、市场与文化:古茶树群落活态遗存研究/崔海洋,朱复明,高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5).2~9

中越边境壮族歌圩文化的恢复与重建/黄桂秋//广西民族研究,-2016,(5).85~92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裕固族的民间艺术研究/梁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6).62~69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和第七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综述/李臻//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62~63

近二十年我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评析/谭志满,刘双燕//广西民族研究,-2016,(5).149~155

历史视角下党项人(7-13世纪)的渐变述论/郝振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6).30~3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十年变迁/董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1).76~81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5篇

(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满达日花主持)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当代民族问题研究态势:基于2006—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的分析/方付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32~37

东南亚占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和谐关系论/刘志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1),-29~34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模式研究/高响鸣,杨鹏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53~57

多元文化共存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林庆,李旭//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11~16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周少青//民族研究,-2012,(1),-l~11

甘、桂乡村民族关系现状的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分析:以耿萨村和弄兰村为例/梁世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6).-36~41

关于当前促进“民族融合”论之我见/陈烨//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1),-39~44

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王东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22~27

论国家语境下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徐则平//贵州民族研究,-2012,(1),-1~6

论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李普者//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5~10

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于春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21~27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内在逻辑/高媛媛//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6),-55~59

民国时期的“回族界说”与中国共产党《回回民族问题》的理论意义/华涛,翟桂叶//民族研究,-2012,(1).-12~24

民族关系的结构性因素分析/路宪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23~2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的问卷调查/王德强,史冰清//民族研究,-2012,(2).-13~22

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创新的若干建议:基于江苏省民族工作经验的调查/雷振扬,哈正利//广西民族研究,-2012,(1).-29~34

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s县为例/赵锦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29~33

人类学视野下古代中国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融合:以大理白族为例/张海超//思想战线,-2012,(1),-26~29

社会互动与滇越边民国家认同研究/张含,谷家荣//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17~22

社区改造: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新契机/陈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34~37

十六大以来党对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林庭芳,郭永珍//广西民族研究,-2012,(1),-1~6

文化认同阈下的国家统一观念构建:以清代前中期云南地区为例/赵旭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15~20

新疆民族关系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李晓霞//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1).-40~48

新疆疏勒县民族关系调查及比较研究/疆生//西北民族研究,-2012,(1),-5~13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龚志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28~31

中西语境下的民族问题辨析:兼评马戎的《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聂孟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1).-51~57

中华民族:“民族复合体”还是“民族实体”?:中国民族理论前沿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金炳镐,裴圣愚,肖锐//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1),-2~13

族际通婚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影响:以裕固族为例/钟梅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38~43

二、理论综述

“传媒人类学”辨析/巴胜超//世界民族,-2012,(1),-44~51

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信任的三个维度:关于社会信任的本土化探索/张禹青//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65~69

从皮尔士三性到形气神三元:指号过程管窥/纳日碧力戈//西北民族研究,-2012,(1),-40~50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周利敏//思想战线,-2012,(2).-11~15

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杨圣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1).-72~78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知识产生/刘壮//民族艺术,-2012,(1),-51~54

费孝通先生的学问人生管窥/贾仲益//广西民族研究,-2012,(1),-185~191

个体安全研究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社会学传统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一种兼容汇聚/杨敏//思想战线,-2012,(2).-1~5

“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高丙中//思想战线,-2012,(1),-30~38

古代占卜比较研究的中国视野/Lisa Raphals著;胡建升,周黎译//百色学院学报,-2011,(6),-1~6

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周大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1),-79~83

韩国神话历史初探/林炳僖//百色学院学报,-2011,(6),-7~11

宏观民族分析的微观基础:西方日常民族主义理论评述及补充/高奇琦//民族研究,-2012,(2),-1~12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6篇

美国黑人民族主义思想之源起/林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30~34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中的权利内卷化:以云南一个彝族社区为例/罗明军//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13~2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的历史回顾与反思(1949-1976):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崔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24~29(1)

民族身份的确认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建立中的意义: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刘海涛//贵州民族研究,-2015,(12). -9~13

社会中的国家与国家认同悖论:当代壮族边民的国家意识及行为逻辑研究/陈怡//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33~40

社会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魏国红,张慧//贵州民族研究,-2015,(12). -4~8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中)/周伟洲//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5~12

文化认知、国家观念与身份意识:回族国家认同的建构与重构/沙勇//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26~32

我国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构研究/高永久,孔瑞,刘海兵//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1~5

协商民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孙岿,朱军//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5,(6). - 533~537

“一带一路”战略下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困境与前瞻:以云南为例/李智环//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51~54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崔海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35~41

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制度经验与问题/常晶,常士//世界民族,- 2015,(6). - 28~36

原因与对策:国内民族发展研究的若干理论视角/任维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6~11

自治共同体与自治权利:西班牙地区自治制度解读/刘泓//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47~59

二、理论综述

变动的“群”与转型的“学”:简论“社会”一词的中国演变/徐新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11~16

从学术上拯救“原生态”和“本真性”概念/韩成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86~91

从一本学术著作带动“金翼”黄村建设新模式/王剑利,宋雷鸣//思想战线,- 2016,(1). - 15~17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民族基础论:兼论去中国中心主义/徐杰舜,丁苏安//广西民族研究,- 2015,(6). - 61~68

对“马凌诺斯基革命”的重新思考/张丽梅//世界民族,- 2015,(6). - 37~43

“国”与“族”:差序还是同一?/纳日碧力戈,赵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97~101

国家性建设与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设计的反思/常士//思想战线,- 2016,(1). - 120~126

民族互嵌理论新思考/刘成//广西民族研究,- 2015,(6). - 7~14

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内质与蕴涵: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思考/王伟//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41~46

“嵌入”的多重面向:发展主义的危机与回应/黄志辉//思想战线,- 2016,(1). - 96~104

人类学批评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阈/向丽//思想战线,- 2016,(1). - 26~34

“污名化”与残疾人及残疾人叙事研究:美国民俗学家艾米・舒曼教授访谈录/艾米・舒曼,李向振,赵洪娟//民俗研究,- 2016,(1). - 28~36

“一带一路”观念对人类学文明研究的新拓展/赵旭东//思想战线,- 2016,(1). - 18~25

迂回与进入:西方汉学家山东地域文化史研究的叙事策略反思/刘志//民俗研究,- 2016,(1). - 71~77

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省思:兼评徐杰舜、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概念/朱炳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2~10

中国乡村人类学重要的学术遗产:研究路径与问题/庄孔韶//思想战线,- 2016,(1). - 9~14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阿嵯耶观音图像与信仰:再谈南诏大理国的神话历史叙事/安琪//云南社会科学,- 2016,(1). - 87~94

埃利亚斯与西方情感社会学:现代文明进程下的反思性探索历程/徐律//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1). -168~174

“被发明的传统”:现代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透视/陈兴贵//广西民族研究,- 2015,(6). - 75~82

不同语境下民族村落景观变迁的差异化研究:以浙江莲都区上塘畈和沙溪畲族村为例/邱云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53~59

藏汉通婚十年间的变迁(2000-2010)/刘中一,张莉//贵州民族研究,-2015,(12). -57~60

藏区差异性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其二元结构特征: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为例/李雪萍,丁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60~65

藏族洁净观视野下的人群分类与婚姻隔离:以卫藏地区贡嘎县K村屠宰户为例/邹礼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28~34

产业化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发展研究:以苗族姊妹节为例/李茜//贵州民族研究,-2015,(12). -65~68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及优化路径/黄胜胜//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5). - 20~24

创意乡村的路径及意义:基于朱家峪村实践的探索/李红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17~23

从“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阐释:以普米族口传文学为例/朱凌飞,胡为佳//广西民族研究,- 2015,(6). - 68~74

从祭台到舞台的时空变迁:土家摆手舞的人类学解读――以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唐卫青,张瑞//民族学刊,- 2015,(6). - 21~24

从可持续性看黔东南传统苗族民居/龙玉杰//贵州民族研究,-2015,(12). -97~99

从观阴山地区的民族交融/尚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48~53

滇池流域传统生态文化及其时代意蕴/钱春萍,代山庆//思想战线,- 2016,(1). - 168~172

滇西北边境地区跨境民族的国家认同历程及其建构:以傈僳族为例/李智环,陈旭//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5,(5). - 44~49

独龙女文面的图案阐释与文化建构/高志英//民族研究,- 2015,(6). - 68~77

多元主体共治:乡村社会治理的制度化选择――基于宜昌市仓屋榜村“一二五”治理模式的分析/宋仕平,秦瑛,徐静//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5,(5). - 57~63

发展的人文性及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岳天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5,(5). - 25~32

“广场舞扰民”话语的批判性考察/李曦//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1). -175~180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民间故事”的动漫传播与传承/张万仪,刘高//民族学刊,- 2015,(6). - 12~1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研究”开题实录/丁宏,李如东,郝时远,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47~58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及传承的社会文化功能/李海峰,程丽云//贵州民族研究,-2015,(12). -116~119

基于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刘芳震,谭宇,孙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5). - 10~14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詹一虹,龙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6). - 5~11

兰州牛肉面和麦当劳:两种不同的快餐及其背后的社会与民族文化/段继业,汉京婧//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5,(5). - 50~56

论多数民族国家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价值/马俊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13~22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文化探析/莫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98~101

民间信仰价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王默,李臣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5). - 50~53

民间信仰与乡村娱乐:对黄州唐家渡村“五龙奉圣”灯会的考察/胡绍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5). - 45~49

民族地区城镇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分布与特征:基于CHES2011数据的分析/马U//民族研究,- 2015,(6). - 26~36

内地城市的新疆少数民族移民与民族交融/曾少聪,吴英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35~40

农民工无产阶级的历史与现实困境:基于个体化的视角/吴玉彬,张敦福//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135~137

欧洲移民问题的困境、误区及解决路径探析/刘泓//世界民族,- 2015,(6). - 64~76

人生礼仪、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冀中南地区苍岩山进香习俗研究/华智亚//民俗研究,- 2016,(1). - 89~98

入赘婚还是收养婚?――云南鹤庆地区白族“上门婚”的人类学再解读/马腾[//民族研究,- 2015,(6). - 59~67

山水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体性/南文渊//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5,(6). - 529~532

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流动堕距表现及原因分析/王伯承//广西民族研究,- 2015,(6). - 89~94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民族艺术际遇/罗瑛//思想战线,- 2016,(1). - 40~44

守望相助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承: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张瑾燕,王玉琢//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5,(6). - 538~542

水井与自来水:一项基于侗族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考察/杨筑慧//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22~27

田野的“历史”与历史的“田野”: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重读马长寿的陕西回民起义调查/樊莹//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5). - 15~19

文化视野:汉民族文化史分期纲要/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35~38

文明和谐视域下新型城镇化的价值诉求与转型路径/闰彩霞,刘涛//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1). -181~186

我国海路与陆路的海外移民:以福建和云南的海外移民为中心/曾少聪//世界民族,- 2015,(6). - 77~85

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等级评定指标效度的研究/艾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31~38

湘黔边区山地民族的“面具之道”:兼与列维-斯特劳斯的面具观对话/田红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31~38

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与生态草原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以新源县那拉提镇为例/林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30~34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明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23~30

伊斯兰人类学、中国穆斯林与海外中国人研究/陈志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30~35

云南边境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早婚原因探究/伍琼华,张睿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6).-45~5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烤茶习俗刍议/张海超,徐敏//云南社会科学,- 2016,(1). - 95~100

再生一个?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的年龄结构与生育意愿/风笑天,李芬//思想战线,- 2016,(1). - 88~95

在施坚雅模式启示下的云南走廊研究/章立明//云南社会科学,- 2016,(1). - 78~86

中国冥婚习俗研究综述/姚彦琳//民俗研究,- 2016,(1). - 52~59

重新发现和培植历史而今的灾害“反应单位”:四川震区民间组织的人类学观察/庄孔韶,王剑利,张庆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68~74

珠江三角洲新市民的乡民性与人的城市化/王兴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24~34

作为“文明”流动的“水”:撒拉族“骆驼泉”的人类学研究/常海燕//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5,(5). - 107~112

四、研究动态与书评

20世纪社会科学的困惑与出路:与格尔兹《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的对话/周峰//民族研究,- 2015,(6). - 37~58

个体叙事中的“资格”与“移情”/艾米・舒曼著,赵红娟译,李向振校//民俗研究,- 2016,(1). - 37~42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5年泰国中期会议综述/丁赛,张继焦//世界民族,- 2015,(6). - 106~107

汉民族研究:历史的建构与建构的历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十七/刘冰清(问),徐杰舜(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39~46

民俗学视野下的民俗文化研究回顾/马小燕//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5,(5). - 54~58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王国勇,邢//民族研究,- 2015,(6). - 116~117

全球化时代的田野工作与民族志:国际学术工作坊会议综述/翟思缘,虞杰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108~111

我国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汤夺先,王建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1). - 124~128

研究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理论及政策实践的开山之作:朱玉福新著《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研究》评介/谷文双//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189~191

中国都市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反思/周大鸣,李陶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5,(6). - 17~23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综述/张三南,魏俊雄//民族研究,- 2015,(6). - 111~112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综述/周峰//民族研究,- 2015,(6). - 118~119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第7篇

北非“阿拉伯之春”对民族国家建构的启示/庄晨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1~59

边疆地区治理创新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若干问题思考/韩小兵,喜饶尼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60~65

边疆民族:概念、治理模式与研究展望/杨d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5~9

长阳土家族识别叙事中的政府认同研究/谭必友,胡云,冯宁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 -46~52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青海模式/王延中//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86~92

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演变及其调适:一个演化博弈的视角/李灿松,景鹏,周智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7~54

法国科西嘉民族主义问题的发展过程/王助//世界民族-2015,⑴-23~30

泛北部湾地区的民族问题及对策分析/廖杨,蒙丽//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1~14

后民权时代的美国族群关系:经验与反思/王晴锋//世界民族-2015,⑴-14~22

互动中的认同:一个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关系研究/陈沛照,向琼//贵州民族研究-2015,⑵-9~15

两条新思路,十年迥异途:关于民族理论创新思维的一个比较/郭亮//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39~48

马来西亚国族建构研究/许红艳//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15~22

民族国家与民族问题/潘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6~20

民族问题的社会根源:社会分化对西部地区民族发展及民族关系的影响/马忠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59~6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跨界民族及影响其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吴月刚,孙强//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3~18

社会宏观因素对自治区民族关系中的内隐偏见影响研究/张军//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86~95

试论“天下观”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关联/卢俊达//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25~30

试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特点/郎维伟,刘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30~37

西方“60年代”的转型与中国的“民族”自信/明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1~7

宪法爱国主义视阈下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李涵伟//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98~102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构建和谐边疆的视角/罗兆均//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9~64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演变/马戎//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19~34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事务治理:以国家治理能力为分析视角/朱军//民族研究-2015,⑴-1~12

中国:守望相助、维护尊严的多元共同体/纳日碧力戈//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82~85

中国新疆间内隐信任度研究/徐苗,张莘,李雪婷,方慧珍,杨圣敏,刘嘉//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5~18

二、 理论综述

边疆意象的形成与变迁:以主流叙事为中心的探讨/朱金春//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43~47

参与式发展理论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基于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王增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87~93

《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前言/王铭铭//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35~38

从公众史学解析城市景观保护:具有文化敏感性之叙事方法/李娜著;宋奕译;彭文斌审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8

当代公共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公众取向下的多元途径/李家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38~43

党指导民间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苏联理论与民间文艺研究之一/董晓萍//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152~161

地域研究:外部认知与主体性强调:以藏羌彝走廊为例/张曦//民族学刊-2015,⑴-9~26

反思发展主义:基于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分析/赵旭东,朱天谱//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11

索引

“费孝通问题”与中国现代性/陈占江,包智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的再生产/路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8~23

非遗时代民俗学的实践回归/户晓辉//民俗研究-2015,⑴-16~30

妇女/性别研究十大维度:以福建妇女为例/王金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106~115

妇女与权力/特德?C?卢埃林著;何国强,张婧璞译/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93~105

弗里德曼为什么只重视中国宗教的功能而忽略系谱:兼论作为一种福利制度的中国宗教/杜靖//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47~52

国家的建构过程与国族的整合历程:基于美国的考察/陈建樾//世界民族-2015,⑴-2~13

《航海者》之后: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工作与库拉的后续研究/梁永佳//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27~34

近代西方“边疆”概念及其阐释路径:以拉策尔、寇松为例/袁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38~42

理性行动与自我理论:从微观/宏观问题视角重读科尔曼/庄晨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2~56

两种情感概念:涂尔干与柏格森的情感理论比较:兼论二者对情感人类学的启示/宋红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12~116

论历史记忆对民族偏见形成的影响/王浩宇//吉首大学学报-2015,⑴-92~97

论中国与西方之中国边疆研究/周伟洲//民族研究-2015,⑴-72~82

论宗教民族志的本土经验/王建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5~11

民俗学的哥白尼革命:高丙中民俗学实践“表述”的案例研究/吕微//民俗研究-2015,⑴-31~59

“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专稿/朝戈金,杨圣敏,周大鸣,王铭铭,王建民,万建中,萧放,敖其,郝苏民//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39~61

“民族”“宗支”“族群”及其他:中央民族大学潘蛟教授访谈录/潘蛟答,徐杰舜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21~25

“某时”观念:云南藏族神山卡瓦格博事件、身体与运势观/【意大利】乔凡尼?达?考(Giovanni Da Gol)著;沈海梅,贺佳乐,杨鑫磊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9~19

“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翻译刍议:兼与丘延亮先生商榷/曹大明,肖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7~60

欧洲国家――民族的变革:对两种主要概念的反思/【法】穆里埃尔?朗布尔(Muriel Rambour)著;陈玉瑶译//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93~97

批判与建构:女性主义社会研究方法略论/满珂//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96~102

情感人类学的发展理路与现状释义/张猷猷,奉莹//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05~111

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脉络与反思/周大鸣,詹虚致//民族研究-2015,⑴-36~46

生态人类学视野下气候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前景/尹仑//云南社会科学-2015,⑵-91~96

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架构初探/邓启耀//民族艺术-2015,⑴-38~45,52

田野八戒: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赵旭东//民族学刊-2015,⑴-1~8

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回顾:中国艺术人类学三人谈之一/安丽哲,王永健,关t//民族艺术-2015,⑴-23~29

线索民族志: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赵旭东//民族研究-2015,⑴-47~57

相互嵌入:民族社区环境建设的新方向/裴圣愚//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11~115

“新战国世纪”的“新圣贤”论:费孝通先生晚年的世界秩序观/黄志辉//世界民族-2015,⑴-31~40

眼光向下:新时期中国艺术的“田野转向”: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张士闪//民族艺术-2015,⑴-17~22

缘何向修昔底德道歉: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及战争研究/夏希原//世界民族-2015,⑴-52~61

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学/高丙中//民俗研究-2015,⑴-5~15

中国散杂居民族研究反思/王希辉,马广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6~52

壮族民间研究与壮学体系构建/黄桂秋//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86~92

宗教人类学研究的两个整体性原理/庄孔韶//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39~46

三、 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安多-玛曲游牧藏族“兄弟共妻婚”刍议/刘军君//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190~196

安多藏族村落的生态:曼荼罗化/【美】郁丹(Dansmyer Yu)著;刘冬梅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1~8

巴扎麦西来甫仪式的人类学解读:以莎车为研究对象/祖木拉提?哈帕尔//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182~188

冲突与融合:南丹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之互动(上):广西世居民族习惯法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李远龙,赵知新//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101~108

大兴安岭岩画的田野考察与文化考论/庄鸿雁//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05~110

“第二只手”:一个边贸市场的民间权威及其成长/吕俊彪,谭亚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31~36

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田联刚,赵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6

浮动的“中心”:湄洲岛妈祖信仰空间考察/吴晓美,周金琰//民俗研究-2015,⑴-149~158

尴尬与出路:旅游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黄萍//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14~19

汉军萨满祭祀仪式的象征与功能:以2012年吉林乌拉陈汉军张氏家族祭祀仪式为例/郭淑云//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79~85

河湟农村高额“彩礼”探析:以青海省峡口村为例/纳玉秀//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67~70

“化外”的村落与“自在”的社会:对一个藏边村庄神山、阿曲与社会的人类学考察/刘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20~25

回汉杂居社区伊斯兰社会文化空间的建构:以滇中纳西古镇为例/薛熙明,杨茜好,马创//民族学刊-2015,⑴-71~79

老挝北部山区阿卡人移居坝区历程的人类学考察/张雨龙//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59~64

流动的困惑:朝鲜族跨国流动与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地区为例/朴今海,王春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12~16

略论“大香格里拉”品牌及丽江市、迪庆州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杨福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8~23

论传统手工技艺的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基于环梵净山区土家族舀纸工艺的人类学考察/梁正海,刘剑//贵州民族研究-2015,⑴-43~47

论20世纪以来蒙古族聚居区社会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吕洋,阿斯根//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63~65

论壮族乡村人口外流与传统农业耕作文化变迁:以壮乡伏台为例/李虎//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93~100

旅游场域下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撒露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29~33

蒙古族村落社会文化贫困问题探源/吕洋//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37~41

民族旅游社区交往空间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孙九霞,张皙//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1~8

民族旅游语境中德昂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周灿//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28~132

民族文化的适度开发策略与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一个撒拉族村落“农家乐”实践经验的探讨/良警宇,李如月,仲兴//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9~13

民间游戏的视觉仪式:对“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展”的媒介人类学解读/熊迅//民族艺术-2015,⑴-46~52

民族志视野中的古镇旅游:以云南官渡古镇为例/余媛媛,彭兆荣//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26~31

明代永顺土司的婚姻习俗及其特点:以湖南永顺老司城碑刻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瞿州莲,瞿宏州//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116~123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李良品,李思睿//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73~78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移民与当地居民博弈问题探析/彭谦,陈永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4~50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地方性知识的作用及转型:以嘉绒藏区林业资源保护为例/蒋培//云南社会科学-2015,⑵-102~107

人类学空间视角下“申遗”实践的反思:以永顺老司城为例/李凌霞//吉首大学学报-2015,⑴-98~102

人类学视野下“老人自死习俗”的民俗信仰本质与文化价值:与基于“食物匮乏”基础上的“野蛮不孝”说商榷/徐永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32~37

人类学视阈下的河湟民族走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杨文炯//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15,⑴-94~100

日常生活中的“族性”:关于民国时期甘孜藏区汉人移民的社会学考察/王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74~79

“三重叙事”的“主体民族志”微型实验:一个白族人的“裸呈”及其解读和反思/朱炳祥,刘海涛//民族研究-2015,⑴-58~71

311日本大地震中社区的文化回应及人类学分析:以《应对海啸破坏的社区:大槌町避难所的地域原理及与他者的关系》为中心/赵蕤//民族学刊-2015,⑴-85~90

散杂居民族关系“日常生活建构”的经验与特点:重庆向家村蒙古族的历史与田野考察/莫代山//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2~45

山地食物与土司化:以清代容美为例/吴旭//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91~94

少数民族图腾文化重构与启示:对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人类学考察/方清云//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26~31

社会转型期土家族女性婚姻自的变迁:以湖北恩施州宣恩县J村为例/尹旦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77~83

12岁: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论贵州德江土家族儿童“过关”傩仪/陈玉平//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6

试论西北民间信仰中的地域守护神/李正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12~14

试析青海土族婚俗的变迁:以互助土族为个案/李小萍//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28~134

狩猎采集活动中早期习惯法渊源探析:以黔桂边界瑶族的几个支系为视点的研究/徐晓光//贵州民族研究-2015,⑵-16~21

网络图像中的藏族女性社会角色与地位研究/王万宏//民族学刊-2015,⑴-80~84

文化边界与族群互动:“内亚”视角下的河西走廊/李建宗//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53~57

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明跃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27~31

文化旅游情景中的民族节庆遗产保护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泼水节为例/吴兴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24~28

武陵山片区民族社区互嵌式建设研究: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裴圣愚,唐胡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17~21

舞台?颜色?味道:一个藏族村落的旅游发展与生计转变/张进福//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32~38

西北民族地区空间贫困陷阱分析/张丽君,董益铭,韩石//民族研究-2015,⑴-25~35

西南地区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以西南地区为例/陈炜,张露露//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20~25

峡谷高山间的民族生计模式研究:以燕门、丙中洛、盐井田野调查为例/李何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39~45

现代越族形成的早期过程探研/彭长林,韦江//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49~58

想象的他者与次族群刻板印象:清代“凤阳丐者”意象的文本分析/赵树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34~40

象征隐喻与传统再造:甘肃盐神信仰的人类学研究/王含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5~1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内蒙古牧区旗县为例/张云霏//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45~49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房冠辛,张鸿雁//民族研究-2015,⑴-13~24

彝族与日本传统宗教灵魂观比较研究/徐秋平,蔡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32~37

遗产化生活中的自主力量:一个苗族村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历程研究/肖坤冰//贵州民族研究-2015,⑴-48~52

“饮酒歌唱”与“礼失求野”:西南民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义/徐新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9~17

云南省跨境婚姻实证分析及社会学思考/戴波,赵德光//云南社会科学-2015,⑵-118~123

藏区寺院与乡村聚落共生关系: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蒙沽寺为个案/娥满,周智生//云南社会科学-2015,⑵-149~154

中国民间宗教的分散性特征与外来宗教的本土化适应/杨阳//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16~121

中国萨满教现状与发展态势/色音//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62~78

中国少数民族生计方式转型与资源配置变迁/郑宇//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23~30

中苏友好时期卡马河地区的中国工人:生活与适应问题/【俄罗斯】K?M?谢尔盖耶维奇著;臧颖译//世界民族-2015,⑴-70~78

宗教祭祀仪式的分与合:基于云南省大理市周城白族村段氏家族的人类学分析/何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6~51

族群内部差异与认同策略:马蹄藏族乡Z村藏族的认同研究/李静,温梦煜//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163~167

族群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一座三撬人村落的当代裂变/余达忠,陆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38~43

作为旅游景观的民族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效果评价:以云南民族村为例/桂榕//云南社会科学-2015,⑵-108~113

四、 研究动态与书评

边缘作为起点:读王明珂的《华夏边缘》/方洪鑫//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204~209

大地之“子”:作物的人类学研究综述///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79~85

第二届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论坛:制度?权利?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综述/马俊毅//民族研究-2015,⑴-116~118

多重边疆:读把菲尔德的《危险的边疆》/申斌//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199~203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4中期会议综述/张继焦//世界民族-2015,⑴-110

环境意识与历史记忆:2014年“灾难人类学工作坊”综述/孙旭,代启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⑵-239~240

聚焦民族理论热点与前沿问题:2014年民族关系专题会议和第九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研讨会综述/李臻//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89~190

“礼俗互动: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述评/龙圣//民族艺术-2015,⑴-163~166

诗性与学术的交错: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述评/赵红梅//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65~72

首届西北-中亚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高级研讨班综述/严学勤,马园园//西北民族研究-2015,⑴-146~151

文化适应研究述评:以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为中心的讨论/荀利波//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⑴-122~127

西方权利正义理念的发展演变述评/周少青//民族研究-2015,⑴-101~113

象征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象征人类学理论》评介/苏醒//民族研究-2015,⑴-114~115

1940年的盛世才与他治理下的新疆:读《盛世才上莫斯科斯大林报告书(1940)》/马戎//青海民族研究-2015,⑴-73~81

挚友缘叙:为《徐杰舜学术年谱》作序/彭兆荣//广西民族研究-2015,⑴-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