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学与材料工程(合集7篇)

时间:2023-09-28 15:44:40
化学与材料工程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1篇

目前我系已由谋求发展阶段,转移到提升内涵,规范管理,特色发展的全面提高阶段.今年以来着重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突出材料学科,工程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练好内功迎接评估.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二,重视学科建设,抓科研促教学

1,重视专业学科建设

积极迎接省重点学科检查为申报省重点学科筹建单位做了大量准备和建设工作.

重视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发展.结合学院对第一批优势学科培养对象和研究机构进行考核验收,及时总结经验,整合方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科技创新团队

充分认识师资队伍是发展的关键,重视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引进博士1名,硕士1名,辅导员1名.在学院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基础上成功申报市(来源:文秘站 )科技计划团队建设专项项目,获批经费10万元.

3,抓科研促教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以科研促教学,积极争取和完成好科研,教改项目,学生科技创新,工业实习,毕业论文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根据目前系内实际和社会,地方需求,总结近几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经验,研究下一步科研人员,方向,设备的整合,凝聚力量,在纵向项目申报,横向服务地方,科研促进教学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坚持教学一线,狠抓教学质量提高

1,坚持教学一线.坚持在教学一线,担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讲授,教学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

2,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院教学达标创优活动,和我系教师年轻,非师范类毕业的相对较多,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制定了教学达标创优活动方案,采取多项措施,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继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抓考研促学风.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两年三个本科专业形成教学大平台,三年级进行专业培养,四年级考研和就业实践训练分流培养,努力培养具备专业加特长,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为42%,录取率28%,其中大部分被211工程学校或中科院所录取.重视学费收缴工作,学费上交率达到98%以上.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专业课教学.主干必修课程全部采用全国优秀教材,保障学生基本功扎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扩大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95%以上,

获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四,重视实验室,资料室建设

按照我系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材料实验室的建设,新建材料热解研究室,作为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主任,7月被确定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单位.

重视资料室建设,为教师科研,毕业生考研,完成毕业论文创造良好的条件.注重加强文档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规化建设.

五,扎实工作,务实,清正廉洁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2篇

【关键词】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 发展现状 趋势分析 研究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能够带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当今社会中,无论是高校中还是化工企业中,都需要培养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创新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中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后期的工程技术研发。

1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从个个单一分来的学术系统中,逐渐实现走向了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材料科学的应用与社会建设步伐息息相关。单一化的材料科学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各个材料学科之间应该实现相互交叉、渗透、移植,从细分最终走向综合化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基础科学与工程之间的相互渗透较差,固体物理学与材料工程学之间的互不融合。从60年代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能够实现交互,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大部分内涵能够实现重叠,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1]。

1.2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教育界的发展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该门学科经过多变的研究与演变,衍生出中诸多的子学科。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学科专业演变为例,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地质与采矿工程、采矿与冶金、冶金与材料科学等。欧美等国家将在材料教育方面的认识比较深,将很多高校中的冶金、陶瓷、电子材料等科目统称为材料,材料教学内容逐渐扩大,应用到社会建设中的诸多领域中。目前,我国重点高校相继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针对于化工方面的教学改革,在原设置专业的基础上,补充了非金属的工程材料的内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能够打破原专业设置的界限,加强专业间的渗透和联系,教学内容实现了更新。截止至2003年7月份,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占据我国的高校的总数的34%。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逐渐展现出了新思路[2]。

2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

2.1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中创新性人才培养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以来社会化工企业的技术研发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的促进化工材料科学的发展,在未来的科技社会中,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还需要与教育实现紧密结合。促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在高校中培养优秀的材料科学人才,与社会高精尖材料研发机构构成联动机制。对于材料科学的人才培养要求极为严格,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结构力学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向学生传授学生微系统、纳系统、生物系统。同时还需要进行材料结构、性能、工艺等工程的研究,以计算机技术进行材料科学的模拟研发。高校能够为社会输送创新性的人才,是社会化工企业实现稳步发展的关键。创新性人才的能够促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保障化工材料领域更新[3]。

2.2 化工新材料的研发

在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对于化工材料的研发技术越来越先进,我国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未来发展,需要与科技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研发出具有更多功能的化工新材料。这些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能够在传统材料的优势基础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2.1 纤维材料

化工新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即,很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型材料,在社会建设中能够发挥出无线的潜力。这些新材料与传统的材料相比,在质量上更加的轻便,在性能上的更加的好,在功能上更加的强大,附加值更加的高。那么何为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是指一些包含高性能纤维复核材料,这些才能够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中应用广泛,同时化工新材料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以及海洋开发中用途更大。有专家指出,全球纤产量在近十年内的长幅为3%,而高性能的纤维在全球范围内产量增长能够达到30%,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间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4]。

2.2.2 聚酰亚胺

有机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工新材料的另一类,与传统的高分子材料相比,聚酰亚胺的综合性比较强,特点突出。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分离膜、纳米、液晶、激光等领域。在物理性质上,耐高温达 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熔点特征不明显。并且该种材料绝缘性能极高。通常情况下,103赫下介电常数为4.0;在化学性质上,聚酰亚胺可以被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半芳香族聚酰亚胺三种。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在微电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研发领域中的重点内容,提升对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发,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工领域发展。本文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互结合,研究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需要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中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鼓励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实现科技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海定,汤爱涛,潘复生,左汝林.材料科学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材料报,2004,09:5-7.

[2]张钧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J].甘肃科技,2008,15:165-168+132.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3篇

Abstract: The mechanism an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chemical grouting are expound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routing solidified material is carried out, which is mainly on its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ngth test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Wu(H) Ying(Shan) Expressway in Hubei Provinc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example shows that the road chemical grout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efficient and quick way to treat the pavement internal diseas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road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关键词: 道路化学注浆;技术特点;工程实例;道路养护

Key words: road chemical grouting;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engineering examples;roa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110-03

0 引言

道路化学注浆技术是一种路面快速维修的新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中广泛进行应用,其原理是向道路基层及面层中快速注入化学黑白料,化学材料可以很快发生反应,体积增大及快速膨胀,有效地填充在道路内部的空隙中,使周围松散的部分得到挤压,从而增强了路面的整体强度,实现快速高效的处治路面内部病害。该注浆技术的工程特性主要有:①膨胀性非常高:黑白材料组合反应的膨胀比达到1∶25,有效进入空隙中;②早期强度很高:注浆过程快速,无需封闭交通,黑白化学材料混合后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整体强度的90%;③隔水、绿色环保:黑白化学材料发泡形成固体后,水分无法进入,不污染环境;④创伤小:注浆是钻孔约为16mm,对路面的创伤很小;⑤强度保持时间长:首次注浆后,高聚物注入道路内部空隙中,与路面中的材料有很好的粘接性,使道路基层强度可以长时间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该技术方法灵活、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增强路面基层强度有效的一种方法。笔者对其注浆材料进行了抗压和抗拉试验,得出其最佳的配合比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并根据道路化学注浆技术在湖北武英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介绍其施工工艺及处治效果。

1 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

用直径为80mm,高为75mm的圆柱形铁模进行试件成形。将道路化学注浆中的黑料和白料按不同的配比进行配制,缓缓倒入杯中并快速进行搅拌,等混合均匀后,再倒入模具中,如图1所示,待化学注浆材料发泡到一定程度后,将模具盖板迅速盖上并同时施加压力,待反应完全结束后再进行脱模,如图2所示。再分别进行抗压和抗拉试验。

1.1 抗压强度试验

将黑料与白料配比为0.5∶1、0.5∶1.5、1∶1、1∶1.5制成4组试件,即试件有4组不同的膨胀倍率,每组5个,共计20个试件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表1所示。

由以上的试验数据可得出:随着混合料的密度的增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很小,均在2.0MPa左右,为了使道路化学注浆材料膨胀时可以有效地挤密周围松散的介质,要求注浆混合料的发泡膨胀率到达15为最好,可以看出当黑料与白料的配比在1∶1时,发泡的膨胀率最大,达到了14,符合要求。

1.2 抗拉强度试验

为了测定道路化学注浆固化物材料的抗拉强度,按黑料与白料配比为0.5∶1、0.5∶1.5、1∶1、1∶1.5制成4组试件,即试件有4组不同的膨胀倍率及固化密度,每组5个,共计20个试件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表2所示。

由以上的试验数据可知:在不同的试验配比下,其抗拉强度变化很小,均在0.8MPa左右,均符合道路注浆材料试验要求,为了更好地挤密周围松散介质,要求其膨胀倍率在15为宜,综上所述,在黑料:白料为1∶1时,发泡倍率最大。

2 工程应用简况

2.1 工程概况

湖北省武(汉)英(成)高速公路是双向六车道,主路线长约103.4km,设计时速为110km,2009年12月通车,路面结构组成形式为:22cm沥青混凝土面层+16cm水稳碎石上基层+24cm水稳砂砾或石屑下基层+23cm砂砾垫层(软弱路段)。截止目前路面总体良好,但由于重载车辆较多,某些路段出现了裂缝、车辙、唧浆等病害,其中如唧浆等内部病害最难防治。经过现场调查与检测,发现某些路段的弯沉值较大。经过诸多方案的对比,拟选用在有病害的路段实施化学注浆技术,以加强基层的强度。

2.2 道路化学注浆的处治过程

高聚物化学注浆的施工流程为:控制道路交通选择注浆的路段确定注浆的孔位注浆前的弯沉检测实施钻孔安装注浆的导管开始注浆封住孔眼注浆后再次进行弯沉的检测清扫施工的路面恢复交通。

在武英高速路面维修中采用的化学注浆的孔布置方试是沿裂缝布置。如图3所示。

在进行化学注浆钻孔时应使长钻和较短的钻进行配合使用,先用较短的再用长钻,短钻与长钻的使用约为1?X2,其中短钻使用时间50~65s,长钻使用时间120~145s,孔深约为75cm。在进行化学注浆过程中应时刻防治路面因注浆过量而引起路面鼓包等现象,若发现在钻孔注浆旁有隆起的现象,应及时停止注浆。

2.3 注浆前后路况检测

对有路面病害的地方实施道路化学注浆,在实施注浆前后进行了弯沉检测,注浆前后的弯沉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注浆后路面的弯沉值变小,并且减少的幅度较大,反映出注浆后路面的强度有所提高,承载力明显增强,化学注浆技术对基层的强度有明显的增强。除此之外,实施注浆后3个月,笔者再次进行了调查,如图4所示,发现该路段路况良好,没有发生新的路面病害,且弯沉检测值变化不大,表明道路化学注浆技术是处治路面内部病害有效的方法。

3 结论

道路化学注浆技术是利用黑白两种化学材料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两者的体积急剧膨胀的原理,来填充路面内部中存在的空隙并挤密周围松散的介质,以此来增强路面基层的强度,根据对道路化学注浆材料的室内试验研究,得出当混合料中黑料与白料的配比在1:1时,发泡的膨胀倍率最大,并将其应用于武英高速公路中,处治效果明显,对道路养护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远.高聚物注浆材料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2]王玮岳,张宝祥.高聚物注浆技术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4,42(9):162-163.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4篇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课改意见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实验方法上主要采用物理学中的方法[1]。现代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及应用、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统计热力学五个方面。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化学、化工、材料、冶金、生物、医药、地质、热工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也是众多专业招收研究生的必考科目[2]。

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物理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学好物理化学是学好复合材料专业知识的前提,但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化学这门课程在本专业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分别阐明现有问题及课改意见。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课时

物理化学是一门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公式多,应用条件严格,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在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只安排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因此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作为学习教材。这本教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物理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及材料类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是一本符合本专业实际教学目标的好教材。但由于本专业物理化学的课时较少,最终只能摘取部分章节学习。例如在2010级的教学方案中,只教学了化学反应热力学部分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多相平衡等章节)及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章节,电化学及化学反应动力学两个重要章节都未学习,这无疑会对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产生不小的损害。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完全可以从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出发,筛选出多门课程的重叠内容,选排重叠知识在哪门课需要重点学习,在哪门课可以了解。如在物理化学这门课程中多相平衡章节就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里相关相图的章节有所重复,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材料科学基础里的相图知识更重要,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完全可以减少多相平衡的教学任务,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主要学习可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完成。同时,物理化学中的表面化学章节也与学习材料表界面课程知识重复,在材料表界面课程中更系统丰富地阐述了表面化学,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也可以酌情减少教学任务。此外,像胶体化学此类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如果担心学生的自觉性,就可以一些代表性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完成。

此外,如果有可能就应尽量合理制订培养计划,空出一些课时,把物理化学这门分为两学期学习,因为只有系统、透彻地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化学的世界。

二、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这门比较让学生学起来吃力的课程,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历史背景及名人轶事出发引出热力学定律,又如在电化学中可以介绍锂电的研究前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等。兴趣始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大挑战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采取案例法[3]、类比法[4]等总结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知识之间的关联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案例法,我们可以从工业生产的角度选取一种产品总结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应用更好的学习方式。物理化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可以用类比法学习的,如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理想气体与非理想气体等。这些类比不应由老师直接给出,而应让学生先独自完成这些类比,最后再对学生的类比结果进行查缺补漏,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最明显的弱点是思维呆板,缺乏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5]。因此,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课,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于一些重要概念如热力学部分的焓、熵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启发。讨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相互探讨和交流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自主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的开展无疑在物理化学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有很多概念公式都可以从实验中得到深刻体会理解,同时通过实验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作为工科材料类的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学习整个物理化学实验的内容,但开展一些重要公式概念所涉及的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些实验由学生动手完成,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往,实验课大多是老师在实验前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跟着模仿一遍,这种教学过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更像是走马观花,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主实验让学生查找相关实验的文献资料和数据手册,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联系所学知识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6]。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所要做的是扮演好答疑者和督促者的角色。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更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范崇正,杭瑚,蒋淮渭.物理化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1.

[3]李学峰,赵艳茹.案例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2,27(5):15.

[4]金效齐.浅谈类比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38(222):208.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5篇

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物理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学好物理化学是学好复合材料专业知识的前提,但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化学这门课程在本专业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分别阐明现有问题及课改意见。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课时

物理化学是一门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公式多,应用条件严格,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在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只安排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因此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作为学习教材。这本教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物理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及材料类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是一本符合本专业实际教学目标的好教材。但由于本专业物理化学的课时较少,最终只能摘取部分章节学习。例如在2010级的教学方案中,只教学了化学反应热力学部分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多相平衡等章节)及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章节,电化学及化学反应动力学两个重要章节都未学习,这无疑会对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产生不小的损害。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完全可以从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出发,筛选出多门课程的重叠内容,选排重叠知识在哪门课需要重点学习,在哪门课可以了解。如在物理化学这门课程中多相平衡章节就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里相关相图的章节有所重复,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材料科学基础里的相图知识更重要,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完全可以减少多相平衡的教学任务,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主要学习可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完成。同时,物理化学中的表面化学章节也与学习材料表界面课程知识重复,在材料表界面课程中更系统丰富地阐述了表面化学,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也可以酌情减少教学任务。此外,像胶体化学此类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如果担心学生的自觉性,就可以一些代表性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完成。

此外,如果有可能就应尽量合理制订培养计划,空出一些课时,把物理化学这门分为两学期学习,因为只有系统、透彻地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化学的世界。

二、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这门比较让学生学起来吃力的课程,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历史背景及名人轶事出发引出热力学定律,又如在电化学中可以介绍锂电的研究前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等。兴趣始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大挑战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采取案例法[3]、类比法[4]等总结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知识之间的关联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案例法,我们可以从工业生产的角度选取一种产品总结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应用更好的学习方式。物理化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可以用类比法学习的,如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理想气体与非理想气体等。这些类比不应由老师直接给出,而应让学生先独自完成这些类比,最后再对学生的类比结果进行查缺补漏,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最明显的弱点是思维呆板,缺乏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5]。因此,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课,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于一些重要概念如热力学部分的焓、熵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启发。讨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相互探讨和交流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6篇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求实务实,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协助主任抓好教学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

1,认真抓好教学管理

严格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秩序,下大力气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调动,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积极(来源:文秘站 ),主动的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严格教学检查

认真执行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考试工作程序.督促检查各教研室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督促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注重调查研究,经常召开师生座谈会,加强教与学的联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加强学风建设

以考研为抓手,下大力气抓好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工作.08届本科毕业生取得上线75人,上线率为42%,录取50人,录取率为28%的好成绩.创设良好的教风,学风,为学生学习,成才创造最佳的条件.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的实际,制定课堂教学达标升级方案.为迎接学校课堂教学达标创优竞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多轮听课,评课,通过听课,评课,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学科建设

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通了三个本科专业前两年的教学计划,形成教学平台,三年级进行专业培养,四年级考研和就业实践训练分流培养,努力培养具备专业加特长,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生.

三,协助主任做好实验室,资料室建设工作

协助主任精心准备申报材料,成功申报了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筹建).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初步形成学生实验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体系.

重视图书资料建设,投入资料费约7万元,购置大量中外文专业期刊,各种图书资料,为教师教学,科研,学生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年来,在教学一线,担任05级材料化学,07级应用化工技术,0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0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班的《机械制图》授课工作.认真备课,加强辅导,教授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好评.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本年度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

五,求真务实,清正廉洁

化学与材料工程第7篇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28-02

物理化学课程是高校化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前后连贯、逻辑推理清晰、理论性强,不仅可对化学、化工、环境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为生物、材料、食品、水建等专业学生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物理化学学科的课程讲授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近几年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重新审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发现目前我校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无机化学相关课程以及后续一些专业课,与物理化学授课内容中有一些重复之处。

2.教材中抽象理论太多,造成了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产生了比较枯燥无味的感觉;加之内容多,课时量有限,老师在课堂讲授中不能针对某一化学原理或原理推导过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

3.与之配套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经常采用多个班级集中循环进行试验的模式,有时理论部分未讲授到,但实验课程因为循环时间到,又必须开始,即实验内容超前于理论教学的进度,或者理论课早已讲授完毕,而实验课程却推后进行,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和实验相联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物理化学的实验内容,基本以验证基础理论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及性能测试试验,因此物理化学实验体系缺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舞台。

因此,需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从而全面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优化整合相关学科内容,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对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2013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其中包含的课程,如无机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催化作用原理、胶体与界面化学等专业课,它们都与物理化学课程密切相关,有些课程如催化作用原理和胶体与界面化学,直接是从物理化学的大体系中划分出去的。由于我院材料专业招生时间不长,而这些课程总是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师之间就授课内容未来得及进行充分的交流,经过几年的授课,发现同一知识点的简单重复难以避免。因此,建议课程组就这一现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突破原来以学科和专业来划分的粗放型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适合于自己专业的有效课程体系,是目前我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校材料学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采用的是南京大学沈文霞主编的《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教材,主要的授课内容包括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和动力学部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共56课学时,大学二年级上半年授课;而无机化学,同分析化学一起共48学时,无机部分主要讲授热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稀溶液的性质、胶体溶液、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胶体和界面化学、催化作用原理这两门课程各安排24个学时,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展。通过几年授课,经老师观察和学生反映不难发现,以上所述这些课程,在知识内容上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和交叉性。

针对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为了避免盲目浪费学时数,有效改善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授课,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提议对材料系开设的几门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每门课都有其侧重点,建议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同时要照顾到这些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例如,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建议把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授,而其他内容,如电化学、相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这些内容作为物理化学课程的授课侧重点。物理化学理论课程中的胶体、表面现象则可放在胶体和界面化学以及催化作用原理这两门课程中主要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就不讲授这部分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不仅使教学内容独立而完整,还可以适当减轻因课时量小带来的物理化学的教学压力,弥补了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再也不担心时间不够用而只能浅显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掌握了整个物理化学的原理,而且更加坚实。

二、掌握专业知识框架,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物理化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刚开始对这门课还保持有神秘感,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还是很有兴趣的,加之从师哥师姐们那里听说这门课容易挂科,因此学生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同学开始松懈,开始排斥这门课程,以至于后来干脆放弃学习。经过细心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在失去学习兴趣后,慢慢迷失在这门课程中。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要理清楚各章节之间内容的联系,重点记忆关键结论,但大部分同学仍然做不到,不能掌握物理化学课程的知识框架,也没有选择性的记忆关键问题,总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甚至被很多的数学推导过程迷惑。而实际上这门课程内容衔接紧密,逻辑性很强。把各章节之间的知识框架理清楚之后,就坦然的接受和明白了各章的结论,也有利于知识点的重点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点的连接和相关内容衔接相关的课程,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纳入到学科的框架中,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不要迷失在盲目的理论推导中。

物理化学这门课理论性很强,内容较多而抽象,公式又多,学生接受很困难,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把日常生活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化学原理介绍给学生。比如,举例高温下食物容易变质的问题,联系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加以说明;讲解温度对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双重影响时,例举合成氨工业中如何选择最佳温度;涉及讲授表面化学的理论时,可以例举农民锄地能防止水分蒸发的现象,或者小气泡、液滴、呈球形的现象,加以解释后,学生就会对表面性质有清晰的认识;讲授渗透压的时候,联系渗透压的作用,提问为什么肥料用多了农作物会“烧死”?打吊瓶时为什么会感觉到疼痛?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面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到物理化学中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小班讨论或者Seminar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下,利用我校教务处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和习题讨论、小测验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互动性、合作性、学术性的优势。

三、强化配套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避免实验课程超前理论课程,建议在学习完物理化学相关理论后,及时在学期后半学期开设实验课程。课程组已经设置独立的实验课并计算学分,如:配合表面现象,开展了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粉体粒度分析实验;为了巩固反应速率反应章节的学习,开设蔗糖反应速率常数、乙酸乙酯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等。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开展综合性创新实验,增加设计研究型实验,根据设计实验的题目、要求等内容,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选用相关的仪器、药品,分析实验中的难点和关键步骤等,自行完成实验内容、并上讲台讲授实验,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物理化学这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冶金与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学研究,2013,(7):60-61.

[2]孙春艳.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8):180-181.

[3]王党生,李国宝.讲座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应用[J].山东化工,2013,42(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