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诊疗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18:51
中医诊疗论文

中医诊疗论文第1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中医;基于案例的推理;案例提取网

Abstract:Inordertosolveknowledgeacquisitionandreasoningtechnologyissue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thispaperintegratestheCBRtechniqueintotheKnowledge''''srepresentationandreasoningofit.Weputforwardthesystem''''smodelandintroducethebasicframeworkofcase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andcaseextractionalgorithm.Thispaperalsoexplainsthemechanismofcasestudyandreviseandputsforwardamethodtoexplainthediagnosisresultandtobuildaassistanttutoringsystem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byusingcase-baseexplanation.Atlast,thispapermakesasummaryoftheadvantagesofthesystem,andputforwardthefurtherresearchanddevelopmentdirections.Itcanadapttouncertainty,incompleteknowledge,convenientaccesstomedicalrecordscase,fullyembodytheimportantroleoftheChinesemedicineexperienceintheclinicprocess.Ourmethodisanovelmethodtoestablish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

Keywords:AI;Expertsyste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se-based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

中医药现代化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适应信息时展要求,促进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医中药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和特色,利用现代先进的智能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中医诊断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多数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缺乏足够的智能性,离临床使用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归结其原因主要有:没有从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仅针对具体病症分散开发一些小系统[1];系统结构固定,多采用基于规则的推理,准确性依赖于初始化时专家知识库的建立,难以适应多变的实际应用环境;没有很好实现中医专家知识的自动获取和学习,对于半结构化和非难以适应结构化诊疗知识无法很好地表示,存在知识获取瓶颈;直觉性经验知识是专家经验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有系统的知识获取和表示形式难以适应中医知识的这种经验性。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CBR)是将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案例形式存储,作为以后的问题解决参考的一种机器学习和推理方法[3]。它在非结构化知识表示上很有优势,并且在知识获取上,优于基于规则的表示。在基于案例推理的医学诊疗专家系统中,知识的主体是病案案例,在知识获取和学习上有大量现成的来源。本文将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引入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建模中,使用案例表示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案例提取结构,实现案例的提取、学习。系统根据几千年来众多中医名家的诊疗经验建立案例库,以案例推理方法为基础,模拟中医专家看病推理过程,针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四诊症状,推断出病人几种症候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建议处方,实现智能化的中医专家诊断过程。

首先提出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基于案例的推理和案例提取网的概念,说明案例提取(也即诊疗过程)的实现算法;然后说明了在这种结构下案例的修正、学习和解释的机制及效用;最后,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系统框架和案例提取算法

1.1系统框架中医诊断治疗过程是,首先建立病人信息模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取疾病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其次,根据患者个人信息和症状信息,结合中医理论,给出患者的证型症候信息及对患者症状的解释,即“辨证”;最后,根据辨证和药物特征,结合前人方药经验,开出药方,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4,5]。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两个推理阶段:由疾病的表现得到症候信息、由证候信息推理得到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方剂。

有经验的中医专家在这两个阶段中除了能够充分结合多方面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还能将各种诊疗经验结合在当前疾病的诊疗上。而这种诊疗经验可以转化为案例的表述,从而利用案例推理实现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由此,提出将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开发的思想。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诊断模型见图1。

图1中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的既往病史、日常生活习惯、体征等内容,CBR推理机根据病人信息和四诊症状信息进行推理,从诊断案例库提取的最近似案例送入案例修正模块,案例修正后输出即为对当前病案的诊断结果。诊断并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该病案可以被输入到案例学习模块,根据病人反馈及诊断案例库现有案例的情况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经验案例存入诊断案例库,也即经验学习。

诊断模块的输出是症候辨证信息,这也是治疗模块的输入信息。因为基于案例推理的治疗模块与上述诊断模块结构近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1.2案例的表示和案例提取网由于中医学的学科特性,案例的描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能以固定属性描述的案例结构来表达诊疗经验。这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诊疗案例的描述和提取结构,以动态属性结构描述案例,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根据不同的查询问题,这个网状结构在内存中动态生成[6]。

图2是一个CRN的结构图。CRN中的案例是通过一个叫信息实体(InformationEntities,IEs)的知识单元来描述的。IEs类似于传统CBR中案例描述的“属性-值”对,但它是一个原子结构,是CRN中知识的最小单元。通常情况下使用多个IEs来描述一个案例,不同案例由不同的IEs集合来描述。不同IEs之间有相似性关联,且每个IEs与它要描述的对应案例之间有相关性关联。

利用CRN解决问题包括以下3个基本步骤:①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IEs的激活。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可以把病人的症状信息解析为IEs;在治疗方案提出过程,则是具体的症候描述作为IEs。②CRN中IEs间相似性计算。IEs间的相似性计算提供了类似于传统CBR中相同属性的不同值之间的比较。通过IEs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得到与问题描述相关的其他IEs的集合,这是一种传播激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搜索的范围。③案例相关性计算。根据集合中的各个IEs与各案例的相关度,计算出案例与当前问题的关联程度。而最终的案例提取就以此为依据。

1.3CRN的建立和案例提取CRN是根据具体问题实时建立的一个网状结构,然而,要根据问题生成CRN,需要案例库中存在如下两个关系:①IEse1和IEse2之间的相似性,用δ(e1,e2)来表示。②IEse和案例描述c之间的相关性,用p(e,c)来表示。

这两个关系取值可以是[0,1]间的一个小数。根据上面CRN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相应的CRN构建过程有三个步骤:

第1步,诊断过程中的各种输入信息(症状表现等)可以解析为一个IEs子集。对于案例库中所有IEs:e,E,症状描述中若出现该IEs,则有,否则,有。由于可能有同义词出现,可以建立一个同义词表,多个同义词对应一个IEs。而匹配过程则是先以单个词为基础对问题描述进行简单的字符串匹配或是自然语言理解(NLP)分析,得到一个词语集合以后,再根据同义词与IEs的对应关系,将其转化成为信息实体全集E的一个子集。这一步也是问题的解析过程,得到解析后IEs的集合,也就是=,是通过存储在内存中的值来表示它是与问题相关的。

第2步,对于案例库中每一个IEs:e∈E,计算:

α1(e)=πe〔σ(e1,e)·α0(e1),Λσ(es,e)·α0(es)〕,……(1)

e1~es∈E是问题解析出来的IEs的集合,而πe则是一个加权函数,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求最大值或是求和的算法。这一步完成后,针对当前问题的CRN中各个IEs之间的相似性关联就建立起来了。

通过E1以及上述公式,激活另一些IEs:e∈Es,它们满足∈Es(e)∈Es0。这个激活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无限的扩展:αf(e)=πf[σ(e1>e)·αf-1(e1),…,σ(es,e)·αf-1(es)]……(2)

其中,e1~es∈Et-2,且Et-2=eI(e))。是计算时的一个阀值。当这种激活过程只进行了两步(即只计算到了)时,这种迭代的计算只进行了1次,因此,此时就是CRN的基础模型BCRN(BasicCRN)。

在传统CBR中,需要计算案例库中每一案例与当前问题对应的描述属性的两个属性值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反映问题描述与该案例的相似度。在CRN中,计算的值就反映了这样一种属性值的相似度,反映出案例库中案例的“属性-值”对与所提问题的相关度。

第3步,对于案例库中每一个案例,计算:

α2(C)=πc[ρ1(e1,c)·α(e1),…ρ(es,c)·α1(es)]……(3)

其中,πc函数与上述的πe类似,是一个加权函数。这时,IEs之间存在相似性关联[即α1(c)],而IEs与案例之间存在相关性关联(即α1(e)),图2所示的CRN网络构建完成。

CRN中每一个α2(c)≠0的案例都是跟当前问题有关联的案例,只是它们与当前问题关联程度不同,而α2(c)值,就是案例与当前问题关联程度的数值表示。这个数值可以称为关联值。我们可以提取出关联值最大的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当前问题解决的参考。在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对于诊断过程,根据具体病例信息建立CRN,然后提取出与当前症状最相似的以前的案例(存储着诊断经验),采用其诊断结果经过案例修正,作为当前病例的建议诊断结果,实现了基于案例推理的诊断。中医“论治”的治疗过程与此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案例修正、学习和解释

2.1案例的修正和学习案例的修正是CBR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7]。因为提取出来的案例不可能完全与待解决问题吻合,因此,就要根据待解决问题以及一些修正规则,对提取的案例进行改编,以期能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案例的修正也是基于案例推理系统的一个难点,在中医专家系统中,中医学基础理论是案例修正规则的主要来源,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取修正规则,作为案例修正的依据。

在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案例的初始化过程中,领域专家要将各种疾病的典型中医病案案例以标准术语进行描述,形成规范的IEs全集,并初始化相似度和相关度度量,然后知识工程师将这些典型病例输入系统,构造两个案例库:诊断案例库和治疗案例库。症状表现等信息是诊断案例库的案例描述,而辨证的症候描述则是诊断案例库的案例解决;同理,症候描述是治疗案例库的案例描述,而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方则是其问题解决描述。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具体案例的诊疗又可以以标准化术语(IEs)描述,根据其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加入案例库,成为以后诊疗的经验,实现案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避免过于相似的案例存入案例库,造成案例库的冗余。

2.2案例的解释案例的解释在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面向病患的解释,用于说明病患症状的成因;二是面向系统使用者的解释,这种解释通过进一步的改造可以成为基于案例的中医辅助教学系统。

可以使用中医学理论规则作为病案案例的解释,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基于规则的解释在分类/诊断类型应用中并不优于基于案例的解释[8]。基于案例的解释(case-basedExplanation,CBE)是基于案例的推理与解释技术的结合,这种结合主要在三个层次上:使用解释支持CBR的内部过程、利用CBR来生成解释、使用案例为外部用户解释系统的推理结果。在中医专家系统中,可以提供以前案例诊断过程和结果作为当前病案诊断的解释,这对于解释的第二个目的来说很有效果。然而面向病患的解释还需要有专家规则的辅助才能生成。

基于案例的解释在诊断过程中还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当患者提供的初始信息及症状描述并不完备时,需要医生对某些可能症状进行询问以进一步明确症状表现。这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找出最应该询问的问题。参考McSherry在其FirstCase和TopCase系统中采用增量最近邻方法[9],在诊断过程中,根据当前已提供信息进行最相似案例查找,然后对这最相似的若干个案例进行比较,找出没有提供的且差异最大的“属性-值”对(也即信息实体),据此向病患提出问题,以明确具体症状。这其实就是实现了“望闻问切”中的问诊。通过这种交互反馈方式,进一步减小了系统误诊的几率,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同时,也有助于使用系统的医生水平的提高。

3总结和展望

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是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建设的一个新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中医专家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总结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对于不确定、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病患信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可以利用基于案例的解释实现问诊,以进一步明确症状信息,提高诊断精度;案例提取网的结构决定了病案案例的知识获取非常方便,并且不会影响以前的案例,有效解决了知识获取瓶颈;大量的古今病案案例也是很好的案例来源;通过基于案例的解释进一步发展,可以生成中医诊疗案例教学系统,帮助年轻医师迅速提高诊疗经验;随着系统的使用时间增长,案例不断增加,系统也可以逐渐改善推理性能,适应各种病征而不仅限于某一种或一类疾病。

要建成实际可应用的系统,还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望、闻、问、切四诊的定量化、数字化研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发展;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神经元网等人工智能方法从大量病例中挖掘有效的专家规则,用于指导案例的学习和修正;会话式CBR(conversationalCBR)和交互式CBR的研究发展有助于帮助中医问诊的智能化实现;需要找到合适的知识表示方法来表达病案案例中病情发展的时序关系;“1.3”项中的各加权函数常采用最大值或求和的形式,可以考虑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求取和表示这些函数及权值信息,以求得更加准确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周昌乐,张志枫.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60..

[2]王震宇.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专家系统知识挖掘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0):146.

[3]AgnarAamodt,EnricPlaza.Case-BasedReasoning:FoundationalIssues,MethodologicalVariations,andSystemApproaches[J].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s,1994,7(1):39.

[4]章浩伟,朱训生,杨华元.中医证候分级推理诊断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9:207.

[5]胡东红,李德华,关景火,等.中医的四诊特征空间与辨证特征空间[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4):286,239,1996.

[6]LenzM.,BurkhardHD.CaseRetrievalNets:Basicideasandextensions[J].G?rzG,H?lldoblerS(eds)KI-96: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LNAI1137,SpringerVerlag:227.

[7]张光前,邓贵仕.基于事例推理中差异驱动的事例修改策略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58.

中医诊疗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医师;基础理论;诊疗技能

Abstract:Accordingtocurrentissuesclinicianshavetofacewith,thisarticlepresentsseveralmeasuresonhowtoenhancethediagnosticalcapabilityofclinicians.FurtherstudyonclassicalliteraturesofChineseMedicineenablesclinicianstoimprovetheirmindandprovidesthemaconditionofrelearning.Theabilityontreatmentsofallkindsofdifficultiesandvariousillnesseswillbeenhancedthroughreacquiringknowledgeandtheenthusiasmofclinicianswillbestimulatedbythebeneficialfromscientificresearchpolicies.Thisarticleemphasiso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oreticalresearchersandclinicianswhichisreciprocalandwillleadstoadoublewinsfinally.

Keywords:Clinicians;Basictheory;Diagnosticalcapability

中医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现仍被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主要是由疗效决定的,而疗效取决于中医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就不会发展也不会长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临床医生能潜心学习理论,并将自己治疗的医案用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的人越来越少。目前中医面临很多问题,除有些人的错误认识外,我们不能不从自身找原因,其中临床医师中医理论素养不高导致诊疗技术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临床医师中医理论素养,进而提高诊疗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临床医师目前所面临的有关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略抒管见:

1注重经典著作的学习,深挖中医精华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经典著作对学中医的人来讲非常重要,它是古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它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一般而言精通理论又注重实践的医师,临床效果良好,反之,只有理论没有临床,或只有临床不注重理论学习的,在医疗方面都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我国历代名医如张仲景、刘完素、朱丹溪以及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等无不在学习《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建树。就现代名老中医而言,他们之所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究其根源,无不精通《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对其中许多有指导性的内容能熟练背诵,理解深刻,在临床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时往往用经文一语中的,治疗用方,灵活自如,让人心服口服。

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必须熟读经典著作,否则对疾病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经典著作有一些偏见,认为经典著作历时久远,文字晦涩难懂,对临床作用不大等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近年来,名老中医呼吁:中医精华的部分在经典著作中,中医临床、科研均应在经典著作中找闪光点。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近年来对传染病的研究,中医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而温病学为其无论从理论还是临床,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素材;近年来心理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已经称为21世纪的第二杀手,而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有关郁证的论述,还有专论心身疾病的篇章,为这些疾病的诊治预防指明了方向;再比如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并创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一定能寻找出应对各种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医现已延续了几千年,但它的理论并没有过时,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出治疗疑难杂证的突破点。因此,作为中医的临床医师应该在百忙中抽一定时间阅读经典著作,对其中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做好读书笔记,将平时收集的病例,用经典著作中的理论进行剖析,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实践技能,更能为临床论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使医生的论文有理有据,让人心悦诚服。现有的医师临床疗效很好,积累的典型病例不少,但其分析讨论比较浮浅,不能从理论上将自己的经验进行升华,究其根源,经典著作读得太少,记得太少。因此,医院领导应为中医临床医师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创造条件,如业务学习内容每月最少有一次是聘请水平较高的、对经典著作理解深刻、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座;或者是各科室学术论文的交流,找出欠缺的理论根据,提高中医临床医师对经典著作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积极性,提高中医理论水平,而理论水平的提高是诊疗技术提高的基础和前提。

2为医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

业务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临床医师可分期分批到中医院校进修学习。从事临床工作后很多医师因为工作太忙忽视了业务的学习,导致医疗水平下降。有的甚至只知治病,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治病,从机理上很难分析清楚。住院病历、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有的所记录的临床表现,治疗大法,与用药情况不符;有的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自圆其说等等,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了这些弊端。实践证明,在进行1~2年临床工作后再到中医院校有选择性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不但可以加深理解中医理论,更能够活学活用,提高分析、解决临床病证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各地中医院校经常举办短期中医临床大夫培训班,请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讲述中医理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种“回炉”现象值得借鉴。实践-理论-再实践,会使临床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应对临床各种病证的能力大大增强。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就会将原来学到的理论知识忘记,而没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医师,医疗技术平平,见到疑难杂证,束手无策,往往草率行事,将病人打发了事,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中医威信,失去患者信任,对中医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现在有一种现象,基层医院派人外出学习,基本都是去医院学习,而不主张,也没有人愿意去学校进修学习,因为人们更注重的是实用,即快速见成效,什么药治什么病,只要记住这些,就算有收获,回去就能当好医生。这就导致有些人去医院学习,学会了用某方治某病,但为什么能治这种病?不能用理论进行深入剖析,不了解中医个体化的诊疗特点,所以回去后不能把别人的经验针对不同的人灵活运用,仍然于事无补。所以将有1~2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派到中医院校再有选择地学习非常必要。

中医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在整个科技文化转型的时代中,中医理论必然在历史变革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发挥其学术生命的原动力。在这些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将获得新的理论产出,对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体现实用性。现各学院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从学校毕业几年后再回到学校就会发现,教科书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与临床更加密切,尤其经典著作,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讲明它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改观,多媒体的运用,实验课的增加,讨论课的设立,师生零距离的接触,将临床医生从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又带入一个较以前学习不一样的全新环境,实践证明许多临床大夫非常珍惜再学习的机会,往往都会满载而归。

3正确对待临床科研,不能顾此失彼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中医要站稳脚跟,走向世界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矫枉过正。当然有些问题并不在临床医生而是政策的制定者,现无论教学、医疗单位,科研是首务,课题成为聘岗的首要条件,而且必须是课题主持人。在晋升职称中,医生的医疗水平,患者就诊率等理论上说作为考评的条件,但实质还是拿科研说事。众所周知,职称是患者衡量一个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职称问题在任何单位均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医疗单位更是如此。科研上不去,单位就不能上档次,领导着急,群众更着急,很多临床医生为解决职称,不得不去想尽千方百计去搞课题,不管是不是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只要上级能批就好,上上下下大家都在搞课题。申报课题的大夫上班忧心忡忡担心课题不能被批准,批准了课题的大夫上班还在想着动物实验效果如何?不理想应该如何去弥补?回家大量的时间花在写标书,写论文上,谁还有时间去看书去学习。医生们被课题搞的筋疲力尽,被论文搞得晕头转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这个病人疗效不好,为什么?医生很少从自己找原因,下班后针对白天看病的结果去看书,去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如何解决呢?中医的实验难做,因为跟现代医学的模式不同,而“因人制宜”是中医一大治疗原则,医师应该把科研的重点放在自己如何运用辨证论治规律,通过实施个体化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上,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回访病人,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完善治疗措施,及时总结经验,临床医师应该在自己专长和喜欢的工作中找课题,而不能为课题而工作。作为医院应该为临床医师做这些工作提供一定的时间,上级组织在审批课题时也应该给予考虑。此外,中医评定职称也应有相应的倾斜政策,医疗水平高,技术全面,深受患者欢迎的临床医生在评定职称时在同等水平中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或者发挥集体智慧,让理论水平髙者协助他们总结经验,申报课题,批准立项,从根本上调动临床经验丰富医生的积极性,这对弘扬中医有一定促进作用。

4治疗任何疾病必须突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和西医都以人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形成的时代不同,采取的思维方法研究手段各异,形成两种差异很大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仍被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与它的理论的科学性不无关系。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古代解剖,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临床才能产生卓著的疗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中医治病如果失去这两大法宝,将一事无成。比如现临床出现的“三高”症等,患者最大的心愿是降压、降糖、降脂。作为中医大夫,降糖、降压等中药可以运用,但不能刻舟求剑。目前中医杂志上有很多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三高”症收效良好的报道,值得临床医生的重视和借鉴,有机会应该多看中医报刊、杂志,了解中医药的进展和研究动态,不断用中医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自己,在临床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5注重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

团队精神值得提倡,中医理论工作者与临床工作者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关系,现全国各中医院校均有相应的教学医院,这对双方的互相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这种条件,开展对疑难杂证进行会诊的方式。教学医院与教学单位挂钩,每周进行一次病案讨论,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对病证进行分析,提供思路,临床大夫谈他们的经验,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互补,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中医诊疗论文第3篇

摘要: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睡眠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睡眠理论的内容,相关论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和病症分类以及症状描述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阴阳睡眠理论、营卫睡眠理论和五脏睡眠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在很长的时期,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出于无奈,最初也许没有人去注意为什么天亮了人会醒来,天黑了人要睡觉,但也由此适应了自然变化规律,正是这种与昼夜更替和谐的痛寐节律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不谈及其他生物的睡眠),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的写照。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睡眠有不同称谓,先秦多称“寐”、“寝”、“膜”,为其前后的文献广泛应用。《黄帝内经》除沿用以上称谓外,以“卧”表达睡眠之义的情况比较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属此种情况,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有“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的论述。汉代以后惯称“睡”或“眠”,以单音词形式表达,“睡眠”一词以合成词形式表义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黄帝内经》对睡眠有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了中医学睡眠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导致睡眠障碍原因及辨证治疗等。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从动物实验认识了睡眠中枢。又有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系统研究,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睡眠研究者从尿中提取出“尿核贰”,该物质有引发睡意的功能,被称为睡眠因子或睡素。这种睡眠因子,既能促进睡眠,又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事实证明,人在发烧生病时,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随之增加,使人体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尔有人称睡眠是治病良药。总之,睡眠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现象的确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机制,较之西医学而言中医学睡眠理论独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理论中神的含义较为复杂,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脏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肾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肾意志为基,心神的自觉意识内敛为主导,肝魂随之潜隐,肺魄失出人之机,则精神活动减弱乃至停止、各种感觉与运动反应迟钝,进人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宁,魂不游荡而无梦,魄处其舍而形静。《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睡眠之机枢,《灵枢口问》云:“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螟;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痞矣。”《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卫气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冈五脏主气化。睡眠的各种神志信息由营卫气血载负运转,而营卫气血的生成、运行与五脏密切相关。只有五脏气化和调,营卫气血充实、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气顺神灵,睡眠以时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发气机、心脾之化营生血、肺之主气行营卫、肾之主水蒸腾津液,以及肝脾调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肾藏泄适宜、心肾水火相交、脾肾先后天互养等,对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五脏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动,也是睡眠活动的基础根底。先天之精化为五脏躯体,五脏主躯体又生化后天之精,以为气化活动基础。五脏之精充盛,其气化活动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为根基,精盛体壮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如《营卫生会》述少壮之人“昼精而夜眼”、老人“昼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说,《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有三,即阴阳理论、营卫理论和五脏理论,而五脏理论当为核心。中医学睡眠理论体现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视整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时间的周期变化,又强调睡眠(寐)与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痞。心神是五脏神之一,心神能否发挥主宰作用有赖于五脏神之间的协调与各司其职,这一认识确立了以五脏精气神论睡眠的基本原则。后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丰富祖国医学睡眠理论,为养生及临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二、睡眠障碍

2.1睡眠障碍的主要病症睡眠的正常机制遭到破坏即导致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梦寐不宁、睡行症。

失眠,或称不寐、不得眠:表现为夜间难以人睡、或难以持续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来时有疲劳感。从神的层面看,心神受扰,动摇不定,可致不寐;从气的层面看,卫气留于阳,不人于阴则不寐;从精的层面看,五脏不足,心神的活动、气的运行失去原动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总属心神不能应时外张,魂魄沉溺于内,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证。究其原因总以阴、寒、湿、痰为患。而嗜睡见于大病后者,多气虚懒卧;见于病证危重者,是精气衰竭,神败难振,当另论。

梦寐不宁:表现为多梦,常伴梦魔、梦惊、梦吃、梦交等,因梦不能安卧。一般以不快梦境反复出现,醒后身心不适为要点。从五脏神的层面看,梦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内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扰,魂魄分离,魄静而魂动也。内刺激与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也可因情思经历之痕记有所忆起而使魂不安宁而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播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篇》云:“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播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云:“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将以上三段经文的内容归纳起来可见:梦境的不同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有关,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睡眠中梦的现象已经有高度的认识,并引导人们通过了解病人的梦境,测知病人的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邪气之强弱,病变之部位,从而正确诊断,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症,或称梦游,表现为睡中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往往步伐缓慢但能避开障碍物,有时只限于睡房内活动,有时会走出去,严重者有离开住处很远的情况。通常能自行返回继续人睡,醒来对此毫无记忆。其原因是人寐后虽然心神内敛,意识潜而不张,但魂魄不宁,相为颠倒,魄激而形动,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忆;并非意识下的魂魄活动,故无“形开”(觉醒),多无感知,或仅有表浅感知。常见于少儿神志发育不全者,亦可发生在成人。

2.2睡眠障碍的辨治思路睡眠障碍的病机之本在于机体阴阳失调,一般地说不外饮食劳倦、情志刺激伤及人体脏腑气血,导致脏气不平,气机逆乱,阴阳所主失序,出现少寐,或梦寐不宁、或嗜睡、或睡行等症。从睡眠由心神主宰这一观点出发认识睡眠障碍,启发了从脏腑精、气、神的角度分析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思路,从而历代医家在临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以脏腑为核心论治睡眠障碍的基本原则。由于阴阳、营卫、五脏精气神之间彼此联系,故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允许多视角、全方位,对不同体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病因、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所发生的同类疾病,均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体现了人性化治疗的重要特色。wWw.gWyoO

中医诊疗论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

1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根据工作性质制定各级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医护人员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确保医护工作的连续性、时间性、科学性、准确性,使急救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够随时接诊救治患者,达到急救工作组织严密,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人在其位,各负其责。

2全科室管理制度,严格科室管理

(1)急诊工作首先要急患者所急,所有的抢救工作均要有相应的时间要求,工作中应特别强调时间的观念性,诸如医护人员的接诊时间、值班时间、抢救起止时间、治疗处置时间、留观后确诊时间、转入病房或转院时间、患者死亡时间等均要有准确的时间记录。(2)要求医师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书写门诊急诊病历,查体询问病史要仔细、全面、系统,对患者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对患者拒绝的检查、治疗、病情转轨情况要在病历上准确的做好记录,并请患者签字为证。(3)凡遇多发伤、跨科室的疾病或诊断未明确的患者,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对生命体征不稳,需转科的病员,必须先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入行相关科室,并做好转科记录。如需转院要电话通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请医院派救护车急诊患者。

2.4抢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诊断、紧急处理、治疗护理要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执行救治;(2)抢救工作在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汇报给医院负责人协助解决;(3)一切抢救记录均应书写准确、清晰、不能有涂改并详细注明执行时间和执行者;(4)各类急救药物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袋等均应集中存放,以便于统计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5)抢救时医护人员要密确配合,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口述一遍医师确认后再执行,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事后由医师记。

2.5对留观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1)所有留观患者必须建立病历,主管医师应及时查看患者,做好病情变化的记录和处理经过。(2)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进行重点观察,对发现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做好记录。(3)对要求离院的留观患者,分管医师要详细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随诊时间,并请患者签字。

2.6院前急救的处理(1)在接到急救信号后需在5min内出诊,出诊的医护人员要通过电话及时和患者联系,掌握患者的大体情况,在安慰患者的同时,可做出初步处理的决定;(2)到达现场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就地抢救和送往医院救治,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医院急诊科联系;(3)对于自杀、他杀、交通事故等涉及法律问题的伤员,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警惕,及时通知110、122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处理;(4)若系昏迷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与陪送者共同检查其财物写好清单,至少有两人签字后由值班护士保存。

3以预防为主,将防范措施纳入急诊管理中

(1)为确保急诊患者的就医安全,从患者到达就诊科或接到急救电话开始,医护人员就应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急救意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急救,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针对工作实际找出急诊科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和薄弱环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医护人员敲警钟,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主任、护士长在排班时要注意新老搭配,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查错事故。(3)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工作中把关者的积极性,科内要重点抓好差错好发人员、好发时间的管理,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做到工作分工协调“两不误,两促进”,在易发查错事故的时间段(中午、夜间、清晨)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工作质量,为防止各种遗忘性差错的发生,医护人员要自觉进行交接班前的自查,以便于及时发行问题进行纠正。

4急诊工作中应讲究语言艺术的作用

(1)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第一需要,让急、危、重患者到院后有一种安全感,并能从医护人员的语言中得到安慰和鼓励,以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2)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不能乱加评论,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更不能在患者面前谈论有关治疗护理中的缺点和医护人员的作法,以免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患者的误解。(3)对某些失去理智的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冷静的与其交谈,以宽容的态度稳定患者的情绪,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解释问题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4)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审慎性,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如:目前患者情况还比较好,但病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还要看以后的进展情况等,决不能信口开河、草率回答,而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5加强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急诊科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如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很易发生院内感染,引起医患纠纷。为此,医护人员进行的每一项操作都应做到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2)对急救物品均应注明消毒日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液及时检测更换,确保消毒灭菌效果。(3)对抢救室、处置室做到每日清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保证室内环境达标。

6加强急救知识培训,避免技术性差错的发生

(1)有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知识,经常组织急救技术培训,尤其是最常见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急救业务,提高急救水平。

(3)要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自觉的慎独工作精神和技术操作能力,从而避免一些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发生。

7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差错

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要及时总结讨论,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查找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纠正薄弱环节,对有关当事人进行严惩,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医院和科室都要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一些因微小差错引起纠纷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引以为戒,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护人员应冷静对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损害后果的扩大,同时汇报医院协助处理。

中医诊疗论文第5篇

【摘要】 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长期腹膜透析往往导致多种并发症,尤其是消化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虽然腹膜透析技术在不断改进,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合并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据统计,CAPD患者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率高达74.25%。笔者收集近5年来中医药在缓解腹透并发消化道疾病、改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相关进展,总结分析如下。

一、中医的病因病机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此时患者的内环境丧失了稳定性,血中代谢废物蓄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其中以消化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脘嘈杂、不欲饮食、 食入即吐、反酸、 嗳气、大便秘结等等。其表现属于中医的“呕吐”“呃逆”“腹痛”“吐酸”等范畴,病位涉及肝、脾、肾等多脏,气化不利、湿浊淤血内停贯穿疾病的始终。

1.1 湿浊内蕴在腹膜透析中,往往存在慢性炎症状态。有学者将炎症因子增高归为中医的“浊毒”、“湿热”范围。慢性肾衰竭患者若高蛋白饮食反而助湿生热,湿热阻竭,脾肾气化不利而加重虚损。蔡浔远等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形成,往往因水肿、淋证、腰痛、癃闭、眩晕等病证,迁延缠绵,久治不愈,导致脾肾严重受损,水湿内蕴体内,日久化浊,化毒,化淤,诸邪相互交接,壅滞于内,又会加重脾胃的虚损。

1.2 脾胃虚损CAPD患者透析后,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水肿等症状,这些病状统称为营养缺失综合征,属中医学“虚劳”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认为:“精气夺则虚”。 研究表明,CAPD患者由于腹膜长期暴露在非生理性物质中,腹透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乳酸、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会对巨噬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腹膜的防御功能下降。腹透患者因长期透析致精微物质外漏,出现脏腑亏虚、气血阴阳虚损等症状。脾气亏虚,气化不利,困阻脾胃,气机失畅,使胃失受纳,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清浊不分,继而出现腹胀、便秘、腹泻或饮食减少等表现。

1.3 肝郁气滞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抑郁表现。杨洪涛认为:一方面,患者因失去了部分肾功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降低,并且失去了健康和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家庭和工作单位的地位也低,心理问题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巨额的医疗负担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张红梅等对腹膜透析的病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比较,发现抑郁组的躯体症状较非抑郁组发生率为高,尤其是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失眠症状更为突出。因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患者长期抑郁,肝失条达,怒则气上,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表现为干呕呃逆,嗳气吞酸;肝气郁结日久,伤阴化火,肝络淤阻,最终致“血浊气涩”。血浊与气涩互为因果,使浊邪壅遏于内,充斥三焦。三焦決渎失司,痰浊阻滞肾络,气化不利故成本病。

1.4 阴阳两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长期行CAPD治疗,患者的残肾功能逐渐下降,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患者表现为疲乏、少食、尿少或夜尿多,或无尿,舌暗,苔白,脉细。患者肾气不足,封藏不固,肾阳亏损,无以蒸化水液,脾阳不足,无以运化水谷精微。聂峰等认为CAPD病人正虚证的演变过程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这种演变过程往往因实致虚,继而在虚的基础上又产生实邪,而实邪进一步加重本虚。由于肾不藏精反漏精,肾不泌浊反留浊,迁延日久,而致气血阴阳俱虚。

二、中医的辨证要点

2.1 辨虚实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CRF)发病机理极为复杂,涉及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可概括为本虚标实-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淤毒为标。张嘉毅认为CAPD患者刚刚进入透析阶段(CAPD开始到第6周),体内毒素的清除尚不充分,正气衰败、淤浊痰湿等邪实之证表现更甚;随着透析对毒素和水分的清除(第6周到第8周),邪实之证明显减轻,正气亏虚之证突出;(8周后)由于本病由多种肾脏疾病迁延日久发展而来,中医素有“久病必淤,久病入络”之说,所以本病患者皆有血气郁滞、络脉不畅、淤血内停、湿浊等病理变化,且与肾虚相伴而生,互为因果,并且贯穿疾病始终。蔡明认为腹膜透析乃属中医的祛邪之法,它不能替代肾脏的整体功能(只是替代肾脏的滤过功能,不能替代甚至还损害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研究已证实,腹膜透析影响机体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并导致其大量丢失,使血清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显著下降,加重机体营养不足。因此,腹膜透析在清除毒素,解除标证即祛邪的同时,必然会加重正虚,尤其是大量脱水可使水随液脱,使虚损之肾气更加衰败,使肾失气化开合之职,导致尿量急剧减少,残余肾功能急剧丢失,甚则导致肾气衰败而死亡。所以治疗时需要分清虚实轻重。

2.2 辨阴阳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腹膜透析的初期,体内毒素积聚及水钠潴留的病理状态尚未完全缓解,阻碍脾肾阳气运行温煦,故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为主;随着透析龄的增加和透析方案的调整,腹膜透析的作用逐渐得到显现,阳气暂以畅通,虚寒之象也逐渐减轻;但是随着腹膜透析病程的继续延长,腹膜结构和功能损伤,超滤能力和物质转运能力逐渐下降,腹膜炎发生率也逐渐增加,透析患者或因长期水液和精微物质流失,出现阴阳两虚。由于肾不藏精反漏精(长期蛋白尿、腹膜透析致精微物质流失),精血亏虚,肾水不足,虚阳浮越于上,化燥伤阴,表现为嗜冷饮,腰膝酸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等。故治疗时需辨清阴虚和阳虚的孰轻孰重。

三、中医的治疗原则

3.1 健脾益肾,和胃降浊龚剑华等用温脾降浊汤治疗腹膜透析纳呆24例,温脾降浊汤以太子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附子、肉桂温肾助阳;知母、黄柏以制附子、肉桂之温燥;当归、白芍、熟地黄养阴补血;姜半夏、陈皮、紫苏梗化湿理气,和胃降浊。诸药配伍,温补脾肾、和胃降浊、养阴补血,共奏其效。熊飞等认为肾衰合剂中加入一定量大黄(一般为10~15g)同煎,其泻下作用不明显,但降浊(湿、淤之邪)效果好,且能改善患者食欲,盖因其降浊以开启脾胃之功。肾衰合剂以健脾益肾,补益气血为主,重在健脾益气,达到升清降浊祛浊化淤的目的。肾衰合剂方中黄芪、太子参大补元气,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枸杞、地黄、牛膝滋补肾精,以固肾元;白术、茯苓、厚朴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以绝湿浊生化之源;红花、丹参、益母草活血化淤以治其淤血标实之邪;大黄降浊开启脾胃。诸药合用,而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之效。魏连波认为CAPD的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俱虚,气血亏损,治疗宜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着手防止CAPD患者低蛋白症有较好的疗效。可用温胆汤加减改善食欲,增加蛋白质的摄取和吸收;用人参养荣汤加减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使血浆蛋白回升。徐成江等以自拟参芪健胃汤(黄芪25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淫羊藿12g,肉桂3g,牛膝、当归、白芍各15g,陈皮10g,半夏、佩兰各12g,内金10g,谷麦芽15 g)治疗厌食症,在改善低蛋白血症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组疗效更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作用;茯苓、淮山药可改善患者消化吸收功能;鸡内金、谷麦芽等能促进胃液分泌,使胃的运动机能加强,有助于消化,增进食欲。

3.2 健脾助运,行气和中大多数学者认为,CAPD患者脾胃长期浸渍在水湿之中,湿浊弥漫三焦,困阻脾胃,气机阻滞,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治疗上当从脾胃论治,注重健脾开胃,去湿化浊。傅玉素将该病分为五型论治:脾胃两虚型用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虚气滞型用黄芪健中汤、旋复代赭石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寒热错杂型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加减;脾肾阳虚型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加减;胃阴不足型用益胃汤加减。

3.3 疏肝行气,活血去浊张嘉毅则主张依据PD进程分阶段论治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初始阶段正气虽衰,但淤浊痰湿标证更甚,故以温胆肠加味;正轨阶段标实减轻,气(阳)虚证明显,故治以补中益气汤或无比山药丸加减;长程阶段久病多淤,应以固护肾元为主,佐以和络泄浊,常须在补益药基础上加入活血化淤之品,如桃仁、红花、赤芍药、怀牛膝、川芎、积雪草等。

综上所述,CAPD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其主要治则是健脾益肾、和胃降浊、疏肝行气、活血化淤等。主要方剂是温脾降浊汤、参芪健胃汤、温胆汤等。尽管CAPD患者损伤的脏腑在肾,但笔者认为五脏之中,除肾以外,与脾关系密切。脾胃为升降之枢纽,脾喜燥恶湿,患者长期腹透液存在腹腔,肠胃浸渍于水湿之中,水湿困脾,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纳呆等。由于患者肾功能减退,长期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患者表现为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食少,纳呆等症状。临床上患者恶心、呕吐、纳呆等脾胃症状出现最早且贯穿始终是其明证。同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主要通过健脾和中、顾护胃气、调整中焦功能,从而保护肾功能。虽然中医药在改善CAP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上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给药的途径,对患者的症候分型的规范、辨证论治以及中药提高CAPD效率的机制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Z. Tekin I0. Pocan B. Boran A. et al.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CRP and Fibrinonen Levels a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Early SLane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Ren Fail, 2008, 30(2):219.

[2] 张秀娟,宁红雨.赵刚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樜拾.中医药学刊[J].2005,23(2):234-254.

[3] Bergstrom J, Lindholim B, Lacson E, et al. What are the cause and consequse- quences of the Chronic inflammatory state in chronic dialysis patients. Semin Dial,2000,13:163.

[4] 朱辟僵,周 逊,赵 华,等.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5):652.

中医诊疗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治疗新思路医学/环境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指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在胰岛素抵抗阶段,常常表现为一组临床症状,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或称代谢综合症。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向心性肥胖、进行性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溶解、凝血方面的障碍等。在糖尿病的患者中,有40%存在大血管病变,50%有高血压,50%有高甘油三酯血症,40%有微量蛋白尿。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因而中医的治疗思路也应随之转变,由单纯的治疗“消渴”,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阻断代谢综合症的核心环节,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唯如此才能体现中医的势。故在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应有特别强调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防治。

一、中医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的认识

代谢综合症类似中医的“痰湿”“肝郁”“食郁”“血瘀”等致病的“肥满”“眩晕”“湿阻”等。“肥满”“眩晕”等,这些“证”看似与“消渴”无关,实际与消渴有共同的核心机制,或可以说是消渴早期的病理基础。中医认为以食郁为主导的六郁是该代谢综合症的发病基础;以肝脾功能失调为核心的代谢功能紊乱是其基本病机。过食、少动造成食、气、血、热、痰、湿六郁作用于脾胃而酿成痰、瘀、浊、脂等病理产物。在该代谢综合症的早期,高胰岛素血症期,机体处于代偿阶段,形体壮实,整体机能旺盛,以实证为主,属郁、热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病态;至中晚期由实而虚,由盛而损,由脾开始既而肝肾,脏腑功能减退,整体机能失调而出现多种代谢紊乱;到晚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全身脉络损伤,脉络瘀滞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并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二、中医对代谢综合症的防治

在辨证治疗上,主张按“郁热虚损”不同病机分阶段治疗。

2.1郁证阶段:临床表现仅见肥胖、过食、不耐疲劳。中医辨证属郁证,包括食郁、气郁、痰郁、湿郁、血郁、火郁等“六郁”范畴,并以食郁为核心,治疗宜消食散结,常用越鞠丸加减。

2.2热证阶段:临床常见肝胃郁热和痰热互结两个证型。肝胃郁热者宜用开郁清热的大柴胡汤加减;痰热互结者宜用清热活血的加味三黄汤(生大黄、黄芩、黄连、水蛭、地龙、赤芍)加减。其中防风通圣散,三黄泻心汤,三仁汤、三石汤,小陷胸汤等分别用于此阶段之表里三焦俱热、肺胃热盛、湿热较盛、痰热壅盛等不同证型。此阶段因饮食不节,酒食生痰者亦不少见,常以顺气消食化痰丸治疗;如因素体胃弱,因虚而郁,因郁而热者宜用升阳散火汤或升阳益胃汤。热证后期,气由热耗,虚实夹杂者宜用健脾丸,枳术丸等。

2.3虚损阶段:病机复杂,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痰浊瘀血日甚,或以糖尿病为主要表现,或以高血压病为主要表现,或以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终致“脉损”、“络损”此时本虚标实是其核心病机,应根据侧重的不同,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基础上清化痰浊,活血化瘀。因该综合症的最终归宿是血管病变,故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贯彻始终的主线。中医在防治该综合症的“五高”上有独到之处,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凝低纤溶血症”“高粘血症”的治疗。如以黄连阿胶汤、黄连温胆汤治疗因抑郁失眠造成的难控制的高血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泻心汤治疗因肝经郁热、肝阳上亢导致的以高血压为主的该综合症;以泻心汤合硝石矾石散治疗因痰、湿、郁、热导致的以血脂异常为主的该综合症;用抵挡丸治疗该综合症的高凝、高粘血症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三、中医治疗糖尿病思路的转变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应由单纯治疗消渴转变到防治胰岛素抵抗、治疗代谢综合症上。特别要重视该综合症的早中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身体肥胖、形体壮实、多食少动即郁热阶段,开郁清热为其主要治法;该综合症的后期虚实夹杂,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又有痰、湿、瘀标实为患,治疗当标本兼顾;到该综合症的晚期,虚症更重、脉络瘀阻更甚,补虚的同时更要强调活血化瘀通络。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证实许多单味药或成方能改善胰岛素分泌时相;调节胰岛素与胰升糖素之间的反馈平衡;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压血脂;拮抗血浆内皮素受体,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预防治疗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等,这些成果为中药治疗该综合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潘长玉,尹士男.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1):56.

[2]李赛美,熊曼琪,林安钟,等.不同治法阻断糖尿病大鼠高糖、高脂、胰岛素初步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8):34~37.

中医诊疗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医诊疗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78-01

前言

近几年,由于养殖户比较多,诊疗动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以及动物疾病在不断变化,所以诊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困难。然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先进的诊疗设备无法应用到工作中,因此要不断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1.比较简陋的诊疗设备

一般情况下,基层兽医不具备开设固定诊疗场所的条件,因此基层兽医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下。在基层兽医工作中,没有将B超以及X光机等诊疗设备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一支体温表、一个听诊器、几只注射器以及输液管来开展诊疗活动。在诊断过程中,兽医主要凭自己的经验、直觉来听诊,从而降低了诊断的正确率,以至于一些患病动物的疾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2.繁多的动物养殖种类

近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野生动物资源也面临着灭亡,然而人类对药用以及食用的野生动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各种野生以及动物养殖业不断兴起,促使兽医诊疗范围不断扩大起来。

3.变异的示病症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动物的流通频率不断加快,这就促使动物新疫病、新动物疫病不断涌现出来,并且老疫病的病理以及临床症状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比如:羔羊的白肌病给兽医人员带来较大的困难。

4.更新较为缓慢的理论知识

由于兽医人员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他们一般将兽医作为副业,随着这些兽医的年龄不断增长以及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此时的他们不能够深入以及系统的学习动物诊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兽医人员不能够正确的分析、推理、判断以及诊断疾病中的因果关系,比如:水肿症状,这一症状可能是由心、肝、肾以及营养等原因而引起的。兽医在诊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这就使得兽医无法找到真正的病因。

5.思想比较保守,人为的设置交流屏障

由于一些地方思想比较保守,兽医之间在背后相互进行诋毁,从而不利于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相互之间开始抢“生意”;第二,一些兽医怕自己的成功经验被同行偷学去,从而使得自身失去竞争力。一些兽医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不敢去做外科手术,从而制约了兽医诊断水平的提高,以致于养殖户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

6.缺乏完整的诊疗活动记录

医务人员在医治过程中,要记录每一病例、每一次诊疗活动以及每一个体会,通过详细的记录可以肯定医务人员一生诊疗活动价值的肯定,并且也是医务人员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分析失败的原因的原始资料,从而能够提高兽医人员的诊疗水平。由于一些兽医人员出身于中医家庭,因此在医治过程中,他们主要采取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措施

在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动物诊疗条件的限制,因此兽医人员要深入以及系统的学习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并且要充分发扬不怕脏以及不怕苦的精神,将自己投身到诊疗工作中,与此同时在诊疗的实践工作中,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兽医诊疗水平。

1.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这3大医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体系比较薄弱,这就会影响到整个诊疗的质量,从而制约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兽医人员在深入以及系统的学习动物疾病诊疗理论的时候,要督促自己学习新知识以及新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兽医通过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把握疾病发生、流行以及演变的新特点以及新动态,最终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诊疗水平。

2.彻底抛弃传统狭隘的保守思想

在诊疗活动中,兽医人员要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医疗活动,从而能够使得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3.大胆进行实践

在归纳、整理以及推断感性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并且科学的理论是指总结事物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的一般性。因此在诊疗活动中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并且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最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致于理论能够丰富以及完善起来。与此同时,兽医人员要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

4.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

兽医诊断过程中,要将唯物论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并且要全面调查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够得出科学的诊断。除此之外兽医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第一,推论诊断法。推论诊断法主要是指从一个假定的可能性疾病出发,并且比较、审查、分析以及研究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再分析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如果能够明确病因,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第二,鉴别诊断法。如果在病症资料提出了好几种相似的可能性疾病的时候,这就要比较以及推理这几种可能性疾病的病因、症状以及发病过程,这样做可以及时的处理各种疾病。

三、结语

在兽医诊疗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兽医人员要总结以及归纳诊疗失误的原因,并且要找出诊疗失误中的内在规律,不断降低诊疗活动中失误率,确保畜牧业向着健康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仁.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J].农民致富之友.2013(08).

[2]杨学玉.畜牧生产中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三大误区[J].养殖技术顾问.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