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疗装备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9:05
医疗装备论文

医疗装备论文第1篇

2006年吉利侠报道,设备的维修管理是正随着生产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这种修理机制不讲设备的维修层次(局部维修、全部维修、或更新改造等),仅以修复设备原来的功能为目的,必然丧失设备的许多工作时间,生产计划被打乱,修理的内容、时间长短都带有很大的随机性(1950年前)。(2)预防维修阶段:主要做法是定期检查设备,在故障处于萌芽状态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发生,但是出于受检查手段和人们经验的制约,仍可能使计划不准确,造成维修冗余或不足(1950-1960)。(3)生产维修阶段:它由4种具体的维修方式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设备及其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设计思想(1960-1970年)。(4)各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并行阶段:主要包括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TPM、设备综合管理3种管理模式(1970年至今)。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RCM)管理模式

2006年吉利侠简单介绍20世纪90年代的维修管理模式,见表1。

2007年安志萍等报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发展表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管理理论已在航空设备及军事装备维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可见采用RCM管理.把从被动维修和基于时间的计划维修转换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性维修体制.也是军队医疗装备维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RCM管理模式充分考虑装备自身的设计特点、运行状态和装备的故障模式及故障后果影响等信息。只有在确定医疗装备可靠性下降,且维修工作是必要和可行时,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条件下才进行针对性维修,而不盲目做反应性维修或一般性预防性维修,从而减少虚惊和不必要的维修,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装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依据RCM管理理论建立军队医疗装备RCM管理体系见图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从众多的维修理论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全新的维修方法。它是建立在设备的设计特点、运行功能、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为目的,应用可得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确定维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维修要求进行评估,最终制定出实用的、合理的维修计划。

基于医院网络资源设计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2006年刘刚基于医院网络资源设计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采用医学工程部安装设备维修系统/科室通过浏览器访问设备报修系统结合的模式(见图2),使各科室客户端零维护,医学工程部的数据操作、统计方便,具有预防性维护、自动派工、绩效考核等特殊的功能,对确保医疗设备良好的状态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具有很大帮助,为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上的保障,同时为全院信息整合提供了基础平台。2009年曾立等报道,结合该院HIS系统,选用VS2005和SQLSERVER数据库设计的一套B/S模式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实现了科室报修、维修提醒、维修确认登记,以及维修信息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该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简要流程见图3。临床科室医疗设备故障,上网填写维修申请后提交,负责该区域的维修人员登录系统后显示维修提醒或者事先设定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时间到期,显示预防性维修提醒,针对上述系统功能性提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确认并进行设备维修,维修过程中或维修完成可进行维修登记。

分类维修模式

2009年王鲁等报道设备分类维修模式:将亟待维修的医疗设备科学合理的分类,根据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分工。厂家专业维修工程师、外聘工程师、医院维修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合理地分配,确保医院的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仪器的生命周期,见图4。

大型精密设备的维修工作:大型精密设备多为影像设备和专业性强的贵重仪器,该类设备技术含量高,维修工作主要依靠厂家的专业维修工程师。目前,各大设备生产厂商均推出了设备保修协议。医院需要对协议认真地推敲讨论,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有选择地购买设备的保修,虽然买保修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但它能确保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地修复,从而也确保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业性较强的设备的维修:作专业性较强的设备多为检验类设备和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它具有同类产品多、构造原理公开、维修配件开放、定期巡检、校正次数较多等特点。该类型设备的维修工作可由厂家工程师和医院维修工程师完成,也可有选择性的外聘专业工程师。有利于工程师之间的技术交流学习和医院专业维修工程师的培养。

常规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常规医疗设备是医院各专业必备仪器设备,数量庞大,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问题多为电路板上元件的故障(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较长,造成接触不良等情况),医院维修工程师完全可以独立修复,其特点:配件开放且价格较低、维修速度快,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资金。

自助与购买服务相结合模式

2010年张力方报道,提出一种新的医疗器械维修服务方式没想———自助与购买服务相结合模式,其内涵:

(1)医院必须有自己的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管理职能为负责医疗器械从预算、论证、购置、验收安装、维护保养、维修、使用安全监督,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2)根据医院的规模、科室设置与床位数,配置有相应的临床丁程技术人员。

(3)临床T程技术人员主要有四大任务: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基础设备维修、应急维修。

(4)除上述基础设备以外,将医院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及精密医疗器械用购买服务方式,交给专业公司承担维修与维护工作。

(5)医院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有责任对购买服务进行绩效考评,保证购买服务为有效服务。

设备维修社会化模式

2007年孙爱民等报道医院维修管理模式现有的趋势走向:

(1)医院设备维修要走建设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道路。建设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是顺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在医院中建立了医学工程部,设置了医学工程师或生物医学工程师,其工作重点围绕医疗设备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在国内,现在大多数医院也都已建立了设备处(科),但工作重点大多还维持在采购和事后维修水平;也有少数医院的学科建设走在前面,拥有足够的工程师、甚至博士和博士后;工作模式也向临床渗透,开展质量检测、预防性维修、科研教学等。可以说,临床医学工程这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国内医院中已具雏形,但极需发展状大。

(2)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外包模式即推向社会化模式医疗设备维护外包是指医院委托外部的专业维护公司负责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工作。

2011年张际州等报道了社会化第三方维修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1)早期就有资料显示,通过外包平均可使服务水平提高15%。

(2)提供专业化的维护服务技术,减少医院对各标准工具、测试设备的投入,显著降低成本及维护人员培训费用。调查结果显示,40.5%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设备外包能够节约成本。2011年王丽芳等对3种维修方式进行了比较。

原厂维修:医疗设备由生产厂家维修,维修力量强,经验丰富,备件充足;但价格昂贵,只更换备件。医院自修:设备出现故障后由医院设备维修部门维修,响应速度快,无需费用;但无专业培训人员,无备件,甚至无维修工具。第三方维修:响应速度快,维修水平高,方式灵活多样,收费低廉;但备件不充足。比较以上几种服务方式,对于设备多、类型多,同时有一定的技术力量的大型医院几种维修方式应该分别采用才能使服务最优化、开支最合理化、设备效率最高化。

医疗装备论文第2篇

建立管理文件

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工作中的差错,还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热情[7]。组织机构设定后,就需要建立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具体内容可参照国家和军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在严格落实国家和部队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明确院长、医务处、临床科室、监督员、检测人员等7类人员的职责,制定医疗卫生装备采购质量管理制度、质量验收制度、使用和(或)维护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呼吸机、麻醉机装置、高频电刀、多参数监护仪、通用电气等安全检测装置的测量技术标准。

具体操作实施

1采购控制

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在设备购置之前便已经开始,要选择良好的品牌、适当的功能、良好的售后服务[8]。医疗卫生装备选型时应对临床需求、装备技术性能进行符合性评定,不得选技术性能落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供应商资质不全等产品;采购时应充分考虑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所需的检测设备、人员培训、技术资料等内容;到货验收时,除一般的符合性验收检查外,还需检查是否满足采购合同上明确的技术参数,还需对电气安全、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检定并建立安装验收报告,作为后续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基础。

2医疗卫生装备使用控制

医疗卫生装备使用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使用操作规程,严格交接手续,监督装备运行环境条件,爱护装备,使用期间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如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按要求、按周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卫生装备;建立质量控制室,各种相关记录详细填写并妥善保管;卫生装备使用人员应经过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使用装备[9],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持证上岗;大型医疗设备实行“三证”管理[10],即必须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和《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

3质量控制检测

依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检测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培训检测人员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购置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检测标准装置用以具体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通用要求(试行)》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等各项计量质控法规,严格按要求进行检测,新购置卫生装备和故障修复后卫生装备也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交付临床使用;增强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执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要客观、真实,数据处理、表达和量的单位使用要符合相关规范;经检测的卫生装备要粘贴质量检测标识,标明“合格”或“停用”,并注明有效期;属强制计量检定范围的卫生装备,按照原有医学计量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装备论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实操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是医疗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担负着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医用低值器械和医用耗材的装备管理工作。其技术档案是在医学装备论证、采购、调试、验收、培训、发放、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光盘、磁盘以及随机材料。

一、医学装备现状

医学装备档案是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正常使用、维护和技术性能开发不可缺少的资料。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医疗机构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满足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医疗机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核实、总结、调研及分析、整改总结,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管理工作,需具备一定医学工程基础知识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才能胜任。

二、医学装备档案工作实操

(一)医学装备档案组织结构医学装备不同于普通工业装备,具有使用需求量大、价值高、维护保养复杂、报废处置特殊等特点。由此带来了医学装备管理的种类繁多、流水量大、定检计划繁杂,无形中提高了管理的风险,管理效率不易提升。针对医学装备管理的困扰,有必要在管理中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标准的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用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操作步骤,实现医学装备管理的准确、高效、低耗。经过对医院现实中的医学装备汇总分类,建立了档案类属模型,并由此绘制了医学装备档案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医学装备可分为医疗设备、医用低值器械、医用耗材三大类,其中,医疗设备类的特点是精密、价值高、使用频繁、定检要求严格,需要针对每一项设备建立专项使用记录,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周期检定计划,严格执行;医用低值器械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大、入库与出库流水繁杂,需要细心核对,准确记录;医用耗材的特点是用量大,使用情况多,不易记录,需要制定使用计划,并预留足够库存,保证供应。这三类医学装备并不是互相割裂的,无法简单地划入某一具体类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二)医学装备档案具体工作要求医学装备由医疗设备、医用低值器械、医用耗材三大类目组成,各类目档案管理要求不同,下面通过对实际使用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要求。1.医疗设备档案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用于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卫生专业技术特征的仪器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监护、康复等的医学装备,是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根据生产厂家设计而定。其档案的保存年限为该设备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医疗设备档案保存的内容有:购置申请、论证报告(各医疗机构要求金额不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会签单、合同及相关资质、医疗机构验收单、随机资料:说明书、合格证(进口设备需提供出厂检测报告及报关单)、保修卡、计量设备需提供计量器具许可证、发票复印件。另外,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档案内容需增加:(1)《使用登记证》;(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3)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和资料;(4)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5)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和定期安全检查记录;(6)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定期检验报告;(7)安全附件校验(检定)、修理和更换记录;(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甲乙类医用设备档案内容还需增加: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2.医学装备管理类档案

(1)医疗设备前期购置管理档案内容:医疗设备论证、评价及总结、招标申请。(2)医疗设备后期管理档案内容:中标通知书、合同、购置、验收、保养、维修、报废。(3)医疗设备年度资产核查档案。(4)卫生监督管理主要是对医疗机构放射源及医用射线装置及操作人员合法、合规的质控和安全使用管理。根据其管理要求而建立档案,其档案内容要求:医疗机构相关放射源及医用射线装置的管理制度及放(辐)射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和管理人员调整的文件、预评价及控制评价资料、批复文件、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日常监督检查管理资料、季度稳定性检测、年度状态检测、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检查整改资料;另甲乙类医用设备档案内容需增加: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合格证(即上岗证);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5)生态环境管理主要是对医疗机构放射源及医用射线装置的使用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审批和监督。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6)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及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监督检查(包括医用耗材及医用低值器械管理档案)。

3.医用耗材及医用低值器械管理档案

根据医用耗材管理实际管理工作,其档案可按以下两类:普通医用耗材(含低值易耗、影像、试剂、消杀、医用气体、血费耗材)和高值(植、介入)耗材。医用耗材档案保存的内容有:招标论证及申请、招投标资料、中标后产品目录制定的论证资料、中标通知书及合同、资质、库房查验记录、入出库记录及月年报表。普通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档案保存期限: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以上是医学装备档案收集、建立、归纳、整理实操,其收集和总结工作是考核医学工程档案人员的医学工程技术能力。通过上述医用装备档案管理的内容分解可以看出,医学装备的管理信息繁杂,体现在既有文档资料的收集保管,还有对医用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与管理,其中不乏带有放射性、压力容器、传播污染性等特殊用品的管理。因此,医学装备的档案管理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的管理,更是一个信息中枢,而且是信息更迭频繁、必须高效管理的信息中枢。传统的手工书写记录的方式已经不能够胜任日益增多的医学装备管理需求,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尤其在医用低值器械以及易耗品的管理中,数量巨大、批次繁多的医用物品必须建立完整的采购、控制、使用、去向记录,工作强度很大。如果引入信息化管理设备,通过电子标签,实现对采购信息、质量信息、分发信息、回收信息的自动扫描登记,可以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低级错误的触发可能,保证了医疗安全,也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医疗装备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医疗装备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医疗装备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医疗装备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