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展望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7:01
科技展望论文

科技展望论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观科技展望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可持续发展”是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树立、实现经历了并将继续经历一个漫长时间的过程。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科学技术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序幕是随着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而拉开的。其后,经历了物理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以至于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

1.1科学技术的深刻革命

随着19世纪末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而来的是物理学革命。这场革命的首要成果是相对论的建立,它从新的高度否定了牛顿的脱离物质的绝对时空观,再次证明时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原理提供了雄辩的证明。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基础学科领域的革命。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建立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科学革命成为技术发展的先导。基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技术革命。以1903年飞机和1904年电子管两大发明为起点,标志着以传输机为先导技术和以控制机为主导技术体系的形成,从而揭开了崭新的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空间时代的序幕。核技术的诞生是人类利用核能发现“天火”的划时代事件,控制论和计算机问世迈出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步伐。航天技术的革命使人类从地球表层迈向了外层空间。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产生的基因重组技术,导致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革命的爆发。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呈现微型化、超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

1.2科学技术进步与“全球问题”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大大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力量,一方面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自然界负担的加重,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保护就变成了空前突出的问题。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尖锐化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它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以及对科技成果的滥用和误用所致。根本因素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和谐的统一体。

在人口问题上,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迅速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引起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人炸问题在全球问题体系中处于轴心地位,医疗科技的发展是人炸的因素,但同时也是减轻人口重压的有力武器。如合理利用医疗科技成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另外,要通过国家科学的政策、法规、社会体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为人类求取自身发展提供条件。

在资源问题上,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能源危机及由引而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萧条。资源依靠现代科技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枯竭使贫困化加剧发展而难以遏制;资源的争夺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因此,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的合理化利用得以解决。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解决资源枯竭、能源耗竭、新能源的开发等问题是大有作为的。另外,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料,倡导节约性消费。

在环境问题上,如今全球环境退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力量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导致全球环境恶化,大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威胁人类生存的形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树立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资源质量下降,洪涝灾害、旱灾、沙化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瘤根,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十六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国内国外的形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从科技角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才强国战略为导向,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努力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落实三个战略,即“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普及科技知识,进一步加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科技人才,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协调发展,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为杠杆,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来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促使科技进步成为“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核心。

3科学技术的绿色结果及科学发展观的展望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带来空前的发展,但由于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滥用和无限制向大自然索取,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在进行反思之后倡导了“绿色科技”,即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的绿色结果就是从传统科技转化为绿色科技,它标志着人类在世界观、自然观、科学观上的一次觉醒,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绿色革命,这次革命使人们重新深刻意识到,人类是自然之子,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绿色科技的核心思想是利他的,其评价标准不仅要有利于环境、有利于生态、有益于健康,而且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我们的后代。所以,绿色科技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象征,它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3.1科学技术绿色快速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规模空前、影响深远,极大地扩展和加深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应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科学氛围越来越浓,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学观念进一步牢固,科学精神得到广泛颂扬,全社会普遍倡导绿色科技。技术将得到合理利用,以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为崇高事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科学技术的绿色结果将使技术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社会推崇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文明。

3.2绿色科技得到大力发展,全社会倡导绿色文明

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将为绿色科技和绿色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导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是绿色科技发展的起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的观念将以绿色环保为标准,倡导绿色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将生活在绿色文明的自然环境之中。

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进入21世纪,人们惊喜地发现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怀自然、关注地球、关心环境。调整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已成为科学家们的共同话题,而且是成为各国决策者、政治家和公众的共同话题。重新理性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科技在科技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将把人类带入一个绿色文明的新时代。

科技展望论文第2篇

作者: 李锦堂(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北京100033) 【论文摘要】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回顾和总结本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历程,对21世纪太阳能事业的发展十分有意义,本文对此作了尝试。 1 历史回顾 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作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1第一阶段1900-1920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7.36kW;1902-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62.5m,宽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1.2第二阶段(1920-1945)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1.3第三阶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1.4第四阶段门(1965-1973)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

科技展望论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土木工程

科技论文是学者呈现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不仅是因为国内高校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发表科研论文,甚至SCI检索论文的毕业要求,而且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术能力。然而,目前很多研究生对英文科技论文撰写习惯、写作格式并不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也不规范。本文拟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论文各章节的写作要求及建议。

一、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授课内容以专业词汇为主导目前,一些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的认知仍是学习专业词汇,而部分专业英语课堂的授课内容也是以专业词汇的介绍为主导。然而,专业词汇的学习是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加强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要求等。

(二)研究局限性及负面结果刻意回避我们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一般会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简化,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也会做出一定假设。因此,针对某一科学问题的研究过程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负面结果。事实上,我们对研究局限性及负面结果的讨论越充分,论文的可靠性越高。而教师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研究方法局限性的讨论及负面结果的呈现。

(三)结果讨论与展望不够重视在科技论文中,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和展望,可以使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更完整,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英文科技论文撰写及授课更加重视对研究结果的客观描述,缺乏对研究结果的合理解释分析。例如,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多种解释,我们可以致力于分析讨论多种可能,并深入展开。结果讨论和展望的内容越饱满,表明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刻。[1]

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传统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题目、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等各个部分逐一进行探讨,提出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习惯及规范。

科技展望论文第4篇

在地球上当你观看日落时,通过旋转太阳镜上的偏光镜你就能看到这种情况。从以上论述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成像技术所制造木星知识的条件性和丰富性。如果用伽利略的望远镜来看,木星就是一片模糊,除了能看到木星具有卫星之外已经制造不出更多的知识来了。例如,由木星自身辐射的红外线即使通过伽利略的望远镜也无从知晓,因为对于光学望远镜来说,红外线“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这就像人无法感知到空中有电波一样,只有当拿来收音机收到电台声音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存有电波。而在以上所述关于木星的观测中,只有通过红外设备才能够发现和“捕捉”到红外线,再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性设计将红外线所反映的信息“翻译”成视觉图像,从而制造和推知出上述关于木星的众多知识来。很明显,木星的这些知识都是依赖于现代技术制造、建构、诠释或翻译的。对此,伊德说道,“这种新产生的科学知识比以前的例子更清楚和更明显地说明,这些科学知识只有通过技术为中介,它们对我们来说才是可能的。在这个层次上,科学的技术体现才彻底显明。”当然,对于简单的知识来说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来探知,尽管人们甚至不会觉知到运用了技术,如前面所举粉笔之类的简单例子。但是,不管简单技术还是复杂技术在制造知识的诠释的本质上都一样,只是简单技术制造的是简单一些的知识,复杂技术制造出来的是复杂一些的知识而已。总而言之,科学知识都是技术体现出来的,没有相应的技术就不会有相应的科学知识产生。

二、对技术所蕴含科学原理的理论解释

众所周知,任何技术总是蕴含一定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知识的,这是技术“有用”的基础。如果对技术中的科学原理追求一种本质上的理论解释,就可能逐渐形成科学理论。西方文明正是循着对生活世界中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追求形而上本质解释的主线前进的,进而萌芽、发展与形成了现代科学。由此可见,执着追问技术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对于产生现代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研究伊德科学现象学中技术先于科学的存在论关系的重要源动力。对于技术蕴含科学,伊德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任何技术都蕴含着科学原理,这是技术能够被实施的根本性前提条件。只不过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其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事先就已明确的,而前科学的技术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不明确的。当然,即使是现代技术,技术的使用者对于技术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往往也是不明确的(如医生对于医疗仪器的科学原理往往就缺乏了解)。伊德说,技术在存在论上具有优先性,科学原理在人们技术性“操劳”的时候实际上在为技术服务。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在存在论上先于科学,实际上科学是技术的‘工具’或‘用具’的意思。二是,简单的技术蕴含着的科学原理较为简单,越复杂的技术越是包含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伊德选取了三代典型的技术来予以分析。首先来看弓箭技术的例子。不管是长弓、弩弓、骑射弓、“火箭”或“闭合箭”,这些弓箭技术虽然几乎是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单独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抽象的意义上,所有的弓箭都是‘相同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投掷物(箭)是由弓和弓弦的张力来推进的。”从力学原理来讲,不管哪种弓箭技术,都是弓和弦在弹性形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弹力作用在箭上,从而推动箭射出的。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1/2kx2=1/2mv2或冲量定律Ft=mv,就可以计算出弓箭的威力与箭的射程等。其中:k表示所用弓与弓弦的平均弹性系数;x表示弓弦离开零外力时位置的距离;F表示弓和弓弦共同产生的弹力作用在箭上平均大小;t表示从张满弓松开手到箭离开弓弦的作用时间;m表示箭的质量大小;v表示箭离开弓弦时的初速度。这样来看时这些技术并没有本质差别,换句话说就是:它们都能用相同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知识来解释。尽管古人不知道这些科学原理,但并不影响他们制造和使用这些简单的弓箭技术。其次来看伽利略的望远镜的例子。伊德认为,望远镜技术是从古代最简单、最原始的技术到现代最复杂、最先进技术的转折点上的典型技术。伊德说,“在我所命名的技术-科学中所发生的第二步,是在成像技术中产生了第一次科学革命,这是随着光学透镜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而发生的。”伽利略使用望远镜的确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显然他并不是先知道望远镜技术的原理才去观察的,但是他在发现了望远镜的“好处”之后开始了思考光学原理而尝试改进该技术。尽管科学史家沃尔夫说伽利略在光学研究方面并无成果,但是对于光学原理的思考确实是后来光学技术进步的前提。科学史的事实证明,主动对技术之中的科学原理寻求理论解释,是现代科学诞生以及技术持续进步的必要条件。最后来看新天文学之类的后现代技术的例子。伊德引用了《新天文学》的话说,“新天文学之所以能迅速发展,部分原因是在20世纪30年代偶然发现的来自地球之外的无线电波。”显然,这是一个截然不同于以往天文学发展的全新例子。因为无线电波不同于可见光,无法通过“自然”技术“看到”,而是需要既有的“人工”①技术来诠释和体现出来。能够发现地外无线电波本来就是无线电技术在实践中“先在地”存在的结果。而对蕴含于感知无线电技术中的无线电波可翻译为声音或影像的原理进行本质上的理论解释却是后来射电天文学迅猛发展的理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具备了承载新天文学的技术平台之后,再追求对“技术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作出理论解释,这时候人们才可能在这个方向上开辟出“射电天文学”这门新科学来。由此看来,科学就是在对为技术服务的原理进行系统化的理论解释之后形成的,越是复杂的技术越是蕴含庞大的、多学科的知识,越需要理性的参与和前期积累,也越难自发形成。因此,现代科学只在具有发达古希腊科学文化背景下的欧洲诞生。而望远镜技术由于蕴含较少的光学、物理学知识,在实践中“拼拼凑凑”还有成功的偶然性,所以望远镜可以见诸于多个文明当中。至于简单的弓箭技术只蕴含了一些基本的力学原理,因而不论文明程度如何,都能自发产生,所以才会如伊德说的那样:所有的古代文化都有弓箭技术。

三、科学与技术的“接力”关系

从以上“技术蕴含科学原理”的论述中,我们应该可以觉察到:古代技术和“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现代技术由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知识较为简单,较多地表现出了自发的特性,所以在没有严格概念体系和逻辑推演的社会中也能够产生和存在;“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后现代技术由于所蕴含的庞大科学理论体系需要“第一次科学革命”理论产物的“人工”技术平台,而此较为复杂的“人工”技术平台又必定是在原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制造出来的,这完全只有在对概念化的科学体系达到自觉水平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所以,“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技术无法在科学处于“经验层次”水平的社会中产生。也就是说,具有“第二次科学革命”特征的“后现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表现出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交互关系,这类技术完全不可能在科学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水平的社会中产生。正因如此,伊德把当代科学称为技术-科学,他认为当代的技术与科学是纠缠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他说,“技术-科学的秘密,以及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后现代的关系,都没有被发现。一种文字游戏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当代科学完全是技术化的科学(technoscience);而大部分当代技术也都是技术化的科学……技术-科学是科学和技术杂交后的产物,在同一个杂交体中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类似体育比赛中的“接力”关系。根据科学史可知,若能将简单技术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知识进行“提纯”,从而促进系统的科学理论产生的话,那么系统的科学理论又可以推动人们设计制造出较为复杂的技术性仪器设备,从而进一步又对复杂技术负载的、体现的、诠释的新的科学理论进行“提纯”,如此不断螺旋递进,表现出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接力”关系。但需注意,这里有一个“瓶颈”,那就是从自发的技术“跃迁”到自觉和自为的技术阶段时,有一个对自发技术中所蕴含科学原理的“提纯”工作要做。当人们对自发技术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提纯”不出来时,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的科学阶段了,这时候也就无法产生现代的技术。而现代技术不能在实践中使用的话,所蕴含于其中的科学原理就“无从服务”、“无所依附”,进一步的科学“提纯”工作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也即科学就没有了发展的逻辑前提。打个化学上的比方,当人们纯粹只是根据经验从颜色、状态等层次来把握物质变化时,很难驾驭化学反应制造出想要的物质,也不可能产生现代化学,如古代炼丹术。而只有追问理论本质,逐步地将各反应现象背后的规律、原理弄清楚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现代化学,从而驾驭化学反应,制造各种想要的化学物质来。这里经验层次的技术指的是自发的古代技术,而理论层次的技术则是自觉、自为的现代技术。是否能够从经验中进行理论的“提纯”决定了是否能够超越古代技术层次进入现代技术层次,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瓶颈”。这个“瓶颈”其实就是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含后现代技术)的分界线,在前已提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技术与“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技术之间就是非常明显的。显然,这个“瓶颈”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那道跨不过去的“坎”。从技术中“提纯”出科学理论的能力就是突破“瓶颈”的能力,在越过了这个“瓶颈”之后的社会中,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就会表现出强强组合的“接力”关系,也就是“强者愈强”。这是欧美现代科学-技术之所以持续进步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这可以从古代中西方科技发展史的对比中得到印证。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在自发技术框架内发展的,缺乏从技术中“提纯”出概念系统的科学理论的过程,因而古代中国没有能够实现对“瓶颈”的成功“跃迁”,从而只能停留在古代技术的经验科学水平,无法进入现代技术这一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更高技术的新阶段。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段话很耐人寻味,他说,“整个说来,中国和西方在科学上相互影响的程度似乎非常微小,以至使人感到这种富有成果的交流根本就没有存在过。至于技术方面,情况便大不相同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在书中从几个地方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说,“在15世纪以前,西欧的技术可以说落后于旧大陆的其它任何地区。从经院哲学中可以看到的过分严密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不可能对亚洲思想家有任何吸引力;近代科学确实必须冲破这一外壳才能诞生。希腊和希腊化国家的古典科学作品确实是一项宝藏,甚至比虔诚的佛教徒到印度去取的经典还要宝贵。但在13世纪时,这些科学作品对于西欧人来说,并不是全都可以得到,而且,在文艺复兴和维萨留斯及伽利略的时代之前,其中没有一种著作被充分地吸收到欧洲人的思想之中。当然,这些著作可以从阿拉伯文译本中得到,中国本来可以比欧洲人更便利地得到这些著作,但是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得到它们,或许是因为中国学者对理论缺乏兴趣,而这些理论却补偿了欧洲在技术上的贫乏。”好一个“或许是因为中国学者对理论缺乏兴趣”,所以,尽管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实际上有着长长的交流史,希腊和希腊化国家的古典科学作品其实中国都能够从阿拉伯国家得到,完全可以取西方人之长补己之短,但由于中国对理论不感兴趣而“没有得到它们”。反过来,中国的长处却恰恰被西方人“取”走了。李约瑟是这样说的,“在公元后整整十四个世纪的时间内,技术上的发明尽管缓慢地、但却大量地从东方传到西方。”

科技展望论文第5篇

与起镇科学技术协会第==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后我镇科技工作者的第一次盛会,也是动员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此,我镇党委、政府、镇人大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指导的市科协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自与起镇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科协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扎实工作。几年来,镇科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与起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健全科普网络,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高举科学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在反对“”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科技人员工作,增进交流,加强服务,为我镇科技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过去的=年,对与起镇科协来说,既是逐步发展、不断壮大的=年,也是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年,更是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年。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加快现代化工业强镇、江南水乡型人居名镇和文化休闲镇的建设步伐,努力在“五个一流”建设上实现新跨越,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人民生活和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我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需要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懈追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邓小平同志早在多年前就建设性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跟上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发展,适应我镇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打牢理论基础和科学根基,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切实提高科技素质,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科技工作者。

二是希望你们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力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增强促进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镇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希望你们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向人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我镇蔚然成风。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镇科协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咨询等活动。要更加密切地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加强联系的新思路、新渠道、新方法,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使科协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与起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夯实科教兴镇的基础。

科技展望论文第6篇

与起镇科学技术协会第==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后我镇科技工作者的第一次盛会,也是动员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此,我镇党委、政府、镇人大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指导的市科协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自与起镇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科协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扎实工作。几年来,镇科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与起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健全科普网络,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高举科学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在反对“”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科技人员工作,增进交流,加强服务,为我镇科技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过去的=年,对与起镇科协来说,既是逐步发展、不断壮大的=年,也是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年,更是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年。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加快现代化工业强镇、江南水乡型人居名镇和文化休闲镇的建设步伐,努力在“五个一流”建设上实现新跨越,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人民生活和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我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需要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懈追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邓小平同志早在多年前就建设性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跟上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发展,适应我镇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打牢理论基础和科学根基,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切实提高科技素质,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科技工作者。

二是希望你们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力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增强促进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镇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希望你们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向人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我镇蔚然成风。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镇科协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咨询等活动。要更加密切地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加强联系的新思路、新渠道、新方法,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使科协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与起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夯实科教兴镇的基础。

科技展望论文第7篇

与起镇科学技术协会第==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后我镇科技工作者的第一次盛会,也是动员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此,我镇党委、政府、镇人大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指导的市科协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自与起镇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科协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扎实工作。几年来,镇科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与起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健全科普网络,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高举科学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在反对“”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科技人员工作,增进交流,加强服务,为我镇科技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过去的=年,对与起镇科协来说,既是逐步发展、不断壮大的=年,也是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年,更是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年。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加快现代化工业强镇、江南水乡型人居名镇和文化休闲镇的建设步伐,努力在“五个一流”建设上实现新跨越,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人民生活和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我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需要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懈追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邓小平同志早在多年前就建设性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跟上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发展,适应我镇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打牢理论基础和科学根基,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切实提高科技素质,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科技工作者。

二是希望你们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力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增强促进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镇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希望你们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向人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我镇蔚然成风。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镇科协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咨询等活动。要更加密切地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加强联系的新思路、新渠道、新方法,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使科协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与起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夯实科教兴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