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证券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3-15 15:04:24
证券工作思路

证券工作思路第1篇

3月15日傍晚6时半,南京市中级法院第二法庭。两天的庭审终于结束了,身穿蓝色囚衣的国洪起从被告席上站起,回望了妻子孙涤非一眼,神情略显疲惫。

这是被外界称为“金融大盗”的国洪起在被捕两年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2004年3月,国洪起与广东证券西华路营业部负责人吴克夫二人,被江苏省公安厅刑事拘留;同年9月,被正式批捕。

外界已广为所知,自2001年起,国洪起利用他控制的十余家关联公司辗转腾挪,不断盗用广东证券其他客户的巨额国债进行回购交易,将所融资金据为己有,投入各种实业及资本运作,直接或间接导致广东证券巨亏。后者并于2005年11月被关闭清算。

此案的公诉方江苏无锡市检察院指控国洪起、吴克夫及北京赛克赛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赛克赛思)合同诈骗罪;同时指控国洪起、山东九九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九九)虚报注册资本罪。

这是目前已知的“国洪起”系列案中的第二宗案件。之前,广东证券北京长春桥路营业部原总经理饶金良、原副总经理朱捷涉嫌挪用公款、案,已于2005年10月在北京开庭,据闻下月可能宣判。

上述两案的审理均表明,国洪起与广东证券关系十分密切。自2001年以来,正是在广东证券高层的首肯下,国氏得以大举挪用广东证券其他客户的国债及资金,并充分利用当时证券市场国债回购操作程序上的漏洞,造成挪用国债近20亿元的严重后果。此后,广东证券与科技证券、中关村证券同被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托管,即将合并重组为一家新的证券公司。

广东证券当年视国洪起为“贵宾”和“救星”,赖其引进大量机构客户和巨额资金。2002年后被国洪起介绍至广证的,一度有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粮油储备总公司、中国五矿财务有限公司等“大户”;在当年股市低迷、交易量锐减的情况下,广东证券由此一度“业绩骄人”,未料短短几年便“盛极而衰”,乃至最终终结了自身17年的历史。

消息人士称,国洪起系列案仍将陆续审判。作为国氏在资本市场上最亲密伙伴的广东证券,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追究,依然是引人注目的话题。

控辩交锋

3月14日南京中院开庭伊始,针对首项合同诈骗罪的指控,无锡检方称,国洪起因证券业务关系而结识西华路营业部负责人吴克夫。2001年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宁禄投资)以4.47亿元――其中1.47亿元是他方委托宁禄投资管理的资产――买卖股票。

随后股价下跌,截至2001年9月21日,宁禄投资所持股票市值缩水为29526.33万元,另有资金10037.71万元。

当年10月,国洪起指派胞弟国洪新(时任赛克赛思法人)到南京,与宁禄投资签订委托理财协议。协议规定,赛克赛思将3亿元资金存入宁禄投资开设在西华路营业部的证券资金账户,置换宁禄投资以2001年9月21日为基准日的市值为29526.33万元的股票,以及10037.71万元资金。赛克赛思同时承诺,替宁禄投资还款1.47亿元给之前的他方。

协议约定,打入宁禄投资账户的3亿元委托理财资金,由赛克赛思负责买卖国债,期限为三年零三个月,即自2001年9月2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到期后,赛克赛思将归还宁禄投资本息3.1亿元,同时向后者支付9%的年收益。

检方指控,2001年10月9日,在赛克赛思没有实际资金的情况下,吴克夫根据国洪起的要求,指使西华路营业部向宁禄投资出具了虚假的3亿元资金的转入凭证及资金对账单。当天下午,在宁禄投资有关人员离开西华路营业部后,再将转入宁禄投资账户内的3亿元资金转出。

当年10月26日,赛克赛思和宁禄投资正式签收了置换资产交接表。在获得宁禄投资的全部资产后,国洪起将其全部股票抛售变现,将其中1.47亿元退还他方,将1.85亿元资金转作他用。

与此同时,国洪起伙同吴克夫,在西华路营业部的宁禄投资账户上,通过虚增资金和挪用其他客户标准券的方式,制造有价值3.1亿元的国债正在运转的假象。之后,国以理财收益的名义,分八次共支付宁禄投资5400万余元,但其余资金至今仍未归还。

针对指控,辩方为国洪起、吴克夫二人作无罪辩护。

国洪起表示,自己自1992年起从事证券业务,1998年起投资国债,2001年八九月间开始,将国债业务主要放到广东证券西华路营业部操作。吴克夫称自己1997年到广东证券工作,当年结识国洪起,后者是西华路营业部的贵宾客户,“资金当天借当天还是常事”。

辩方特别强调,赛克赛思向宁禄投资出具的3亿元资金转入凭证及资金对账单系真实凭证。吴克夫辩称,2001年10月9日,西华路营业部向宁禄投资出具3亿元资金转入凭证时,他正在欧洲;当时营业部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说国要借3亿元,当天借当天还。由于如此操作不会对当天结算造成影响,而国此前在西华路营业部经常进行此类操作,“信誉一直很好”,所以吴指令交易员完成了这一操作。

辩方认为,既然合同约定将宁禄投资的资金交给赛克赛思理财,则后者的操作就是协议约定范围内的正常操作,国、吴二人均无实施合同诈骗的主观故意,因此合同诈骗罪不成立。

辩方还指出,国洪起确实向宁禄投资交付了理财收益,至于在2004年12月31日委托理财合同到期时,赛克赛思无法履约还本付息,是因为国在2004年3月23日即已被江苏省公安厅刑事拘留。

“密切合作”

随着控辩双方举证质证进一步展开,更多的关于国洪起和广东证券的密切合作细节,被一一揭示出来。

国洪起在法庭上称,2001年,广东证券曾与他达成三项合作约定――国债交易手续费低至1%;允许国在广东证券融资融券,即挪用其他客户的标准券进行国债回购;同时,国也为广东证券融资融券。吴克夫亦当庭辩称,西华路营业部并非一级法人,为国洪起融资需得到广东证券总部的授权,而在宁禄投资和国洪起签订协议时,也有广东证券作为监管方出具的委托书。

辩方指出,正是由于国洪起在西华路营业部“信誉一直很好”,所以吴克夫才在2001年10月9日,指令西华路营业部的交易员向宁禄投资出具了3亿元资金转入凭证。

辩方表示,国洪起有权对广东证券其他客户的国债账户下达交易指令,也可“借用”广东证券国债交易席位上的国债标准券;在其自身资金不足时,还可向广东证券透支。

检方指出,在赛克赛思与宁禄投资签订资产管理协议时,广东证券作为第三方出具了授权委托书,同时起监管作用。然而,吴克夫作为西华路营业部负责人,并未起到相应监管作用,反与受托方形同一体。

辩方回应称,协议签署时,广东证券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上由广东证券法人签署;而吴克夫所在的西华路营业部并非一级法人,因此监管责任在广东证券总部。

被告吴克夫在供述中称,从1997年以后,广东证券很多营业部都曾向国洪起提供过大量融资;有些融资签订了协议,有些连协议也没签。他还称,国和广证之间的融资融券是双向的,广证总公司也经常向国洪起融资融券。

他表示,尽管有关的行业规定及广证自身的规章制度,均不允许营业部为自己的客户融资融券,不允许客户透支,但在当年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大量存在的。由于双方存在这种合作关系,打入宁禄投资的3亿元资金,应视为国洪起为赛克赛思从广证融进来的资金。

辩方还强调,国洪起在广东证券得以挪用国债回购融资的前提,是得到了时任广东证券董事长钟伟华的授权。

但钟伟华则在检方出具的笔录中辩解,他对西华路营业部和国洪起的上述操作并不知情。对此,吴克夫先表示,钟的证言“不够准确”,随后更明确表示“他说的是不对的”。

辩方还特别强调,西华路营业部每天均要向总公司上报资金流水明细,如果没有总公司的授权,吴克夫无权为国洪起的国债回购交易提供拆借资金,其本人并无与国洪起共谋的故意。

“我直接找钟伟华,找吴克夫有什么用。”国洪起在庭上说。

前景未定

关于另一项虚报注册资本罪的指控,公诉书称,国洪起为达到山东九九增资2亿元的目的,于2003年2月间,将山东九九打入赛克赛思作为增资的7000万元中的6500万元,打入自己控制的广东正安发展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正安);然后以山东九九购买原材料的名义,向银行贷款1.6亿元,再将其中1.5亿元打入广东正安。

最后,国将上述总计2.15亿元,汇入西华路营业部以孙涤非个人名义开设的资金账户,再将资金取出汇入九九公司账户。之后,山东九九向当地工商局提出增资变更登记申请,并获准变更。

检方认为,山东九九、国洪起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工商变更登记,数额巨大,因此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

对此,辩方则认为,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认定包含两个要件:其一,有无实际资本投入;其二,实有资本投入是否少于注册资本。辩方为此出示了山东九九的资产负债表及广东正安的审计报告文件,显示在2003年2月20日注资2亿元到位之前,山东九九的净资产约为8.07亿元;而在注资到位后,山东九九实际拥有的资本已经增加且超过了注册资本。因此,检方指控的虚报注册资本罪在事实上不能成立。

在为期两天的庭审中,48岁的国洪起起初神情委靡,但之后屡作激烈辩解,多次就所谓“证券常识问题”向检方发起质问,旁听席上甚至一度响起掌声,但被法警制止。

记者注意到,前来旁听的不乏江苏、广东等各省的公安办案人员,广东证券和最高人民法院也派人前来。

自2004年1月广东证券北京长春桥路营业部主管出逃、“广证危急”全面爆发以来,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各省纷纷立案追讨债权。当初,包括宁禄投资在内的遍布全国的形形的机构在“资本能人”国洪起鼓动下,纷纷将自有资金以委托理财名义存入广东证券,期望后者“点石成金”提供高额回报,孰料落得有去无回的惨淡收场。

证券工作思路第2篇

【关键词】海外并购 投资银行 业务转型 协同效应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外部条件都为中国投资银行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何时利用和如何把握这些机会需要审慎思考和解答。作为中国证券行业的龙头,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中资投行如何“走出去”,对于中国证券行业的长期发展进步作用十分关键。

一、文献综述

吕鹏(2004)谈到了1996年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的合并重组,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大型证券公司间的并购重组的诞生。文章认为重要的政府政策及法规是重要的行业冲击因素、是形成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因的结论。

吕鹏(2004)在文章中指出:对于大型证券公司而言,“强强联合”的并购方式是证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进行并购重组的必然趋势。宋继华(2007)有着不同观点,认为我国证券业的并购重组方式应以“强弱联合”为主,以“强强联合”为辅,以免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化发展局面。

殷可(2012)认为,中国证券业海外并购的制约因素是: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从事通道业务,创新能力弱,业务同质化严重;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对其国际化发展存在严重制约,没有担当长期风险的意识。

由于目前我国证券业并购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实证研究较少。在控股或参股、“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的并购方式选择上还存在争议,并购过多依赖政策和相关法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证券业的海外并购重组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证券公司如何“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值得深究。

二、案例分析

(一)交易结构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信证券与东方汇理银行及其下属子间接持股人进行交易,中信证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收购里昂证券19.90%股权。同时,中信证券与东方汇理银行、CASA BV及员工持股公司签订了剩余80.10%股权售股选择权协定;第二阶段:中信证券收到CASA BV关于行使售股选择权的函,中信证券国际完成对里昂证券剩余80.10%股权的收购。

简评:本次收购采用协议收购、纯现金支付,分两阶段进行,最终达到全资收购的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中信证券是志在战略性的全资收购,其国际化扩张的战略野心可见一斑。

(二)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的SWOT分析

优势:首先,里昂证券客户资源广泛,业务经营丰富。伴随收购里昂证券的完成,中信证券靠近“技术前沿”的速度将快于同业;其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不可阻挡,利用里昂证券的全球的客户网络,将使得中信证券更好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

缺点:本次收购支付方式为纯现金收购。公司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发行H股所募集的资金,现金占募集资金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耗费了公司的资本金。

机会:整合完成后,中信证券将在三个方面发展合作:一是打造投行合作平台;二是打造研究部合作平台;三是利用中信的产品资源帮助里昂发展固定收益。可以使双方的业务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威胁:本次收购的风险在于整合能力和估值。首先,里昂证券目前股东Stichting是员工持股实体,证券行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员工持股公司的退出将对中信证券能否成功整合里昂证券构成明显挑战。其次,本次收购的估值不低,此次里昂证券的估值对价约为2.23倍PB。

(三)本次收购对我国券商业务转型的贡献与支持

证券公司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等传统通道业务;第二阶段:资本中介业务;第三阶段:资本型业务。

证券行业转型的方向是从传统的通道业务向资本中介业务转型,融资融券、股票约定式回购等业务将成为未来券商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为中国证券进行业务转型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积极创新,努力发展中国证券行业,向资本中介型业务转移。

三、证券行业海外并购路径建议

(一)调整业务模式,为国际化扩张做准备

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应从传统的通道业务转换为资本型业务,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咨询或财富管理方面的特色化服务,改善业务的同质化现状。

(二)趁着欧债危机,并购欧洲中大型券商以及各券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

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资产特别是西欧资产相对便宜,而西欧老牌投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这对于缺乏相关业务经验的中资投行来说是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三)多借助杠杆交易路径,并购方式创新

为解决在跨境并购中的自由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引入更多的并购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

在对支付方式进行创新上:一是并购由现金支付过渡到现金与股权支付并用;二是运用优先股和可转债等金融工具进行投资。

四、总结

本文以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为例,对我国证券业海外并购现状及发展思路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中国投行应该调整调整业务模式,为国际化扩张做好准备;应趁着欧债危机,全球资产价格相对便宜的机会,并购欧洲中大型券商并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中国投行应借助并购基金,并应当将支付方式进行创新。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事业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成熟市场的发展实践一再证明,海外并购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中资投行在海外并购方面处于起步阶段,自身面临许多不足,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为国内券商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证券工作思路第3篇

一、我的基本工作情况

1、认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

要做好证券营销工作,当一名公司和客户满意的营销员,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我认真学习国家证券方针政策,学习公司发展目标和制度规定与工作纪律,武装好自己的头脑,树立全心全意为公司和客户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在工作上我养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服从营业部领导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完成各项营销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保证工作质量,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我认真学习证券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有目的,有方向,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服务好公司,服务好客户,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做出自己的努力。

2、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努力做好自身工作

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做到“守法、自律、规范、公平、诚信、服务”,以此提升营业部的形象,提升客户对我工作的满意度。一是认真学习规定与营销员行为规范,了解掌握其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具体工作中。二是牢记营销人员的保证行为,对十四条规定一条一条落实到工作中,按照十四条规定去做好证券营销工作。回顾检查自己的营销工作,基本上符合营销人员的保证行为要求,没有出现违反情况。三是自觉遵守营销人员的十九条禁止行为,把它视作高压线,坚决不去碰撞,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营销员。

二、存在的不足问题

我严格遵守规定与营销人员行为规范,按照营业部的工作安排与工作部署,树立服务意识,勤奋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一定工作成绩,获得营业部领导的肯定与客户的满意。但是按照不断发展的形势与新的工作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以下3点:

1、学习不够。我虽然按照营业部的要求加强平时的学习,但由于工作忙,有时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放松了学习,没有学深学透。在平时的学习中,满足于已经下发的书籍资料,主动去看其他书籍较少。虽然学习了一些知识,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

2、业务工作技能还欠缺。要做好证券营销工作,需要全面的业务工作技能。我虽然认真虚心向老员工学习、向先进员工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业务工作技能,但对照新形势下的证券营销工作,业务工作技能还是欠缺,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3、遵守行为规范需要进一步提高。要做好证券营销工作,必须要严格遵守营销员行为规范。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基本做到严格遵守,但按照公司与营业部的要求,特别与合法、合规、防范证券风险相比,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勤奋学习。要做好证券营销工作,必须要勤奋学习。作为一名营销员,必须首先学好公司的工作方针与政策,吃透其精神实质,以便更好地把握、理解公司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勤奋学习是贯彻落实公司精神,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增强自己做好证券营销的本领。

2、提高素质。要做到证券业持续发展,就要有高素质的营销员,我要改正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上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贯彻落实公司和营业部的工作方针与政策,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高素质的要求,充满工作干劲,树立服务意识,全面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营业部证券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证券工作思路第4篇

【关键词】认识论 实践观 证券市场

1.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观与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渊源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论与实践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地统一了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客观世界,得到某种真理性认识,取得某种认识上的平衡,因而能够解释世界,直接表现出实践与活动的目的具有很大相似性。并进一步获得改造世界的结果,达到征服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目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篇章中提出了实践学说,他认为现实生活是由现实的人,人的现实活动以及生活于其中物质自然环境三个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是一体的,是统一在人的现实生活当中的共同环节,三者的统一体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证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才能纠正认识的错误和不完全性,推动认识的发展。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乃是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到改造关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的一个根本点。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他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的教训,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新的阐述和发展,突出了“解放思想”的内容,把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明确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之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2.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观及党的思想路线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体现

1978年结束后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认识路线的研究重点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这与同一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理论创新的路径也是同步的。下面以建国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和系统样本,从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观的角度加以审视。

2.1证券的起源与认识的肇始——混沌的初始

证券产生的历史,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国家向大户的举贷和王侯给平民的放债,形成了最早的债券。汉唐以后,国家因军事需要临时向富商举借巨款的事已不再是偶然现象。随着商业的发展,飞钱,会票,当票等商业票据出现,证券的品种更加丰富.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明显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特征,而"集资合股"的参与者之间签订的载明权利责任的契约,则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中国仿效西方,采用股份制发行证券组织近代企业公司。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和第一期股本的认定和筹集标志着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1882年9月首家中国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 1910年因外商的恶意欺诈和过度投机,爆发了有名的“橡皮股票风潮”。民国时期,证券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推动了证券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进入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然而,此时出现和发展的股票市场,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游资投机需要的结果,与产业经济联系很少。中国股票市场脱离产业经济的畸形短暂的"繁荣"最终在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社会经济的冲击下全面崩溃。

由此可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悠久,证券在促进经济发展,快速积累社会财富方面有着诱人的魅力,但是又充满着神秘感和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普通中国人如是,没有执掌全国政权时的中国共产党亦如是。

2.2建国后证券市场发展的停滞不前——认识与实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为了引导社会游资投向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财政状况的好转,政府决定设立天津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发行了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两种公债;采取中苏合资形式,开办了 4个"平权合股"公司,并鼓励开展合作化运动,产生了大批形式多样的合作社股票。对私营工商业,通过加入国营经济股份,进行公私合营,这些私股是新中国出现的又一种特殊股票形式。但最终两个交易所被关闭,全部偿清了先前发行的公债和全部的苏联借款后。合作社股票随着农村的成立和城市集体经济的建立而消失。原公私合营时划定的私股,也停止支付股息。在此后的1956~1978年的22年里,中国一直实行着否定商品、货币、信用和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证券市场因在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内部无法生长而长期被排斥在社会主义经济之外,并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最终被摒弃。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认识和实践,最初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最终因为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模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结束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说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2.3改革开放后证券市场的复兴与萧条———认识后的再实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于1984年11月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1988年,深圳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了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仿效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相继设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进行柜台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1990年,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南巡,肯定股票试点作用,沪深股票市场规模开始迅速扩大。但在此期间,投机大量浮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乱象横生,受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款甚至侵害上市公司利益、股权分置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再加上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出台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引发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股权分置等内在结构性缺陷的担忧,由此引发股市下跌,在其后的4年中沪深股市进入漫漫熊途,甚至跌破1000点大关,许小年教授的“千点论”不幸一语成谶,证券市场极为萧条,证券市场投融资等基本功能几乎丧失殆尽。

在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对于证券市场能够加速财富聚集、加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再怀疑和犹豫,但是认识和实践的差距使得这中国证券市场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2.4前所未有的上涨高度和下跌速度———再认识后的实践

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务院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2005年5月,在经过全面讨论与广泛认证之后,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终于全面推出。在股改对价、证监会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提高清欠力度、贸易资本双顺差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证券市场开始步入新一轮牛市。截止2007年5月,沪深股市累计升幅达到300%以上,上证指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124点,部分个股更是上升10倍以上。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股票在所谓整体上市、资产注入、重组等题材的刺激下大幅上升,涨幅惊人。由于短期升幅过大,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在“牛要饿死”的谶语下再次开始了一轮短周期,调整的深幅跌落。

在这一时期,通过理论的创新,党和政府认识到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途径,对于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不可谓决心不坚定,但具体到政策制定和如何对这一市场进行调控的手法上尚显稚嫩,最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前所未有的下跌速度为这一次再认识后的实践划上了句号。

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的简单大致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到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观不仅能够解释现实的社会复杂运动中主客体认知之间的互动机理,而且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根源,彰显了出了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可以遵循的范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春廷.《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证券市场导报》(深圳)2001年第6期

证券工作思路第5篇

而该同志的梦想就是成为这样的人。该、女、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1989年到1993年期间,该同志在中国工商银行分行中山储蓄所工作,1993年到1996年加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之后七年时间里,担任了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大户管理员。03年后加入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客服中心经理,2006年至今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运行总监。纵观该同志的个人工作简历,从简单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确是人生历程的大起大落。

从最初银行柜台的一名普通员工,到如今的证券环城西路营业部管理百人团队的运行总监,该同志用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新时代金融界女性的风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发现该同志的闪光点。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该同志常常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平凡,只要竭尽所能去做,平凡中也能焊就辉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为此,该同志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作为自我素质提升的首要任务,坚持从思想上树起高标准,用企业提出的“以人为本、服务企业、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理念统一自身工作作风建设。同时作为金融行业工作者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常常是抱着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的学习态度,带头为其他员工的做示范案例,作报告,并撰写建立健全部门工作体系、规章制度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等,引导员工清醒认识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坚定员工爱岗敬业奉献的信心和决心。工作中,与部门员工一起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忠诚企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本职岗位和证券行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政治觉悟方面,该同志一直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牢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政府及本公司制定的学习方案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材料,撰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二、转换角色,正确定位

在拼搏中成长,在开拓中腾飞。1989年到1993年期间,该同志在中国工商银行分行中山储蓄所工作,可以说得上是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由于一直坚持的“我为人人,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得到了银行领导的赞扬,之后顺利加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工作三年,成为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大户管理员。工作期间,该同志事必躬亲,到过证券部门的每个地方,认真查看过部门每个客户上交的资料,过问过每个有潜力的客户。工作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分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随着证券部门运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该同志又应工作需要,学习了IBM管理,证券运营管理,员工的引导与激励,公司绩效管理等内容;根据现代化证券行业实际需要,自学了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掌握了计算机在证券系统中的应用。保持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尽心尽力为公司证券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该同志为自己制定严守的工作定律。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同志用了七年的时间积累了自我人生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负众望,03年加入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客服中心经理,2006年至今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运行总监。接过了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运营管理人员的大旗,成功的完成了普通员工到管理阶层的跨越。该同志担任证券环城西路营业部运行总监后,工作期间,能根据公司及监管部门要求,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性的工作思路、严谨的管理理念和知人善用的人才观,协助营业部总经理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变化、为营业部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因为该同志转换角色,正确定位,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三、克服困难风采炫人

金子在那里总会发光,正因为该同志有着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客户的精神,该同志的工作表现一直得到上级领导与同事的好评。在担任证券分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后,该同志依然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在新业务的推广过程中,独自承担了大量的策划、推进、协调工作。活动方案的制定方向明确、脉络清晰、周密严谨,可操作性强。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有序推进。多次受到公司的嘉奖,曾被评为中国证监会“账户规范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营业部缺编营销总监,实际是运行总监建营销总监,负责整个营业部前、中、后台,营业部营销队伍近百人,用心服务客户,营销业绩在整个公司名列前茅,被评为2009年十大营销明星。

我们不得不感叹,江苏淮安是个山岭水秀的地方,这个美丽的故土,哺育了这样一位优秀的经济师,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她做事从善如流,为人积极努力而又默默奉献不求出风头,但求把事情做的完美更完美。她熟悉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及操作流程,能制定相应的业务制度;熟悉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制度,能从各业务环节做好营业部合规与风险控制工作;熟悉公司理财服务体系,能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2004年更是获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这些经验是该在华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所没有的,这些闪光是该在几年的奋斗不止、摸爬滚打中练就的。

四、优秀奋斗事迹

有些不知实情的人,见到该同志为工作常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总认为拿了不少的报酬,其实不然。该同志生活很是清淡,在代表证券部门外出办事出差时刻,从不搞个人特殊,做到与所有员工同吃、同住。该同志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凡要求普通员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凡禁止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作为公司的运行总监,她从不,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本色。

然而谁又能看到辉煌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与付出,2008年该同志加班整整一年之久,几乎没有休息,为了工作不得不忽略家庭与亲情,加班晚点夜深拖着疲劳的步伐回到家中,清晨一早就赶到公司召开员工晨会,家里的家务与孩子的学业无暇顾及,爱人常常抱怨,做事过于拼命。父母常常埋怨,抽不出空闲探望。该同志只能摇摇头,把内疚的心在工作中收起。父母常对她说,“你是一名女同志,是不是考虑一下,晚上最好不要去加班?”每次丈夫看到她周末时间带着资料穿好衣服天还没亮就打算赶早去部门办公室,就会抱怨:“你不能少去一次加班吗?公公婆婆都70多岁了,我工作又非常忙,周末都没有休息时间,根本没办法照顾家,儿子也大了,是不是能考虑一下不去加班了。”这个时候她狠下心来对亲人说,这次能不能请不阻拦,让她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她常常跟爱人做工作,艰苦是磨砺人生最好的硎石,工作任务艰巨的条件再艰苦她也不怕,相信自己能克服。

证券工作思路第6篇

最近一次协调会是在2011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由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人士带队,前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沟通,商讨债券、尤其是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监管统一事宜。

外界关注的是,这一举动表明,对债券市场统一的协调,已进入相关部委间的实质接触阶段。沟通目的不言而喻。按照证监会设想,先与发改委沟通,争取将企业债的发行和监管与证监会管辖的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统一为公司债。

《财经》记者获悉,在上述协商中,统一后公司债市场监管归属虽未被明确提出,但明显主动一方有意成为发行监管者。为推动此项工作,近日,证监会又成立专门负责债券发行监管的副局级办公室,这些举动都暗含着证监会拟积极推进统一债市的新思路。

不过,目前已知上述沟通进展并不明显,仍需更高层的共识与决心。涉及债券监管的各部委对沟通一事均三缄其口,均表示待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再看情况。按决策惯例,这表明有关债券监管统一问题,相关部委并不能自行决定,需要更高层的协调定调。

即将于2012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将“加快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列为15个金融课题之一。一位该课题调研组成员表示,经过各方激烈讨论,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等部委对债券市场发展规律基本达成一致,特别是在企业类债券的发展规律、理念、逻辑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但最终各部委并未在课题中提出迫切统一愿望。

因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证监会出面协调,期望迅速达成共识并不容易,且以原有发展债市的思路,能否有效驾驭变化的形势,亦需进一步观察。

多位监管机构及市场人士表示,债券市场统一、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迫在眉睫,但部委之间协调很难取得进展,仍需高层达成共识,一旦高层有了共识和决心,部委之间的利益藩篱自可破除。

证监主动协商

相对于国债发行与监管的清晰归口管理,数量更为庞大的企业类债券分属多个中央部委监管。这包括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人民银行主管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也称信用债),包括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三类债券存量分别为1.3万亿元、2813.6亿元和2.82万亿元。

相关部委对债券市场发展规律的共识为债券市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企业类债券尤为重要,这一共识也为证监会主动出面沟通、协调做了前期铺垫。一位“加快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课题调研成员认为。

即便如此,债券市场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即走市场化的发行制度、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坚持场外市场为主的交易机制,这也是上述金融课题调研过程中,各部委达成的共识,在成熟的国外债券市场亦为如此。

企业类债券由发改委、证监会、人民银行分别主管,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属于同类债券品种,此现象也是中国债券市场监管割裂多头共管、高度分散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格局被戏称为“五龙治水”。从债券发行和监管看,财政部负责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人民银行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央票;证监会负责上市公司债的发行监管;国家发改委则监管、审批非上市公司(企业)企业债券;保监会负责保险公司债权投资计划。

监管分割的弊病显而易见,监管套利、市场混乱等一直伴随债市的发展,这一现象在近几年出现加剧态势。

正是这种格局造成监管割裂,各监管部门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措词颇为谨慎,避谈割裂,但他们也深谙这种监管体制的弊端。

近日,上任不到两个月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两次明确表示,将按照统一准入条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统一资信评估要求、统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统一投资者保护安排的原则,加快实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在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人士看来,郭树清上述表态前所未有地明确,思路也非常清楚,传递出了比较强烈的信号。

据了解,为配合这一思路,郭树清上任后不久,证监会便成立了债券办公室,由现任市场部副主任霍达和发行部副主任陆文山担任领导职责。债券办公室目前为副局级单位,主要职责为研究落实统一债券市场的具体事宜。

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透露,如果证监会债券市场的监管职责逐渐扩大,该部门有望升格为正局级部门。

按照现有分工,证监会负责公司债发行和交易所债市的监管,但在证监会内部并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分散在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市场监管部等部门。而在其他债券主管部门有所不同,人民银行由金融市场司和其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改委由财金司负责具体工作。

证监会举动并不局限于内部职能调整,2010年以来,在公司债发行审批环节,优化交易所债券投资者结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效已经有所显现。

2011年初以来,证监会多次组织部分券商,召开小范围的研讨会,简化发行审批流程,提高债券发行效率。为此,证监会专门成立了债券工作领导小组。

据Wind数据显示,2011年已发行公司债83只,融资规模达1233.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6倍和2.4倍,公司债融资总额占所有债券融资的比重快速上升,由2010年的0.55%上升至2011年的1.61%。

同时,2010年10月,经证监会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多方斡旋,上市商业银行正式获准进入交易所债市,两个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迈出了有限的一小步。目前,证监会仍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希望扩大主体范围,丰富交易所债市投资者,但协调工作却异常艰难。

这几年,虽然证监会在发展公司债市场和交易所债市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交易所债市投资者结构单一,市场容量有限,诸多努力效果乏善可陈。

到2011年,公司债市场也仅出现略微起色。新任主席郭树清上任后,提出了明确的发展债券市场思路,遵循此思路,证监会的举动更加主动、积极,债市统一协调工作也迅速展开。

“公关”发改委

证监会除了内部积极准备债券市场的统一事项外,也加快与发改委等债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的接触。

一直以来,证监会和发改委之间在司、局级层面持续有所沟通,但收效甚微,自我为主的部门意识始终让双方无法找到共识。10月底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后,证监会再赴发改委沟通,与以往不同,这次沟通证监会的意图颇为明确。

这是发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一次双方沟通会,证监会由发行部副主任陆文山带队,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马季华牵头接待,但是次会谈结局并不愉快。据了解沟通细节的人士透露,此次证监会提出了企业债统一监管的思路,但对于最终监管统一到哪个部门却未明确表态,不过发改委对此心知肚明。

对于证监会拟将企业债监管纳入证监会,并统称为“公司债”的想法,发改委始终未曾松口。发改委方面坚持认为,企业债就是项目债,因为企业债募集资金一般与具体项目相对应,而发改委又负责地方项目审批,有利于监控募集资金的流向,便于债券发行后的监管。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同一债券品种,“各有所称”,这是各债券监管部门坚持不统一的最大借口,也是向更高层官员汇报的主要理由。但众所周知,目前债券发行审批方式尚属核准制,并非成熟市场的注册制,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审批部门有较大审批权力,依靠人情关系插队说情的现象必然存在,权力情结也不会令监管部门有动力松手。

自2007年以来,企业债发行规模一直保持在每年3000亿元左右(不含铁道债),在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跨市场发行,公司债每年的发行规模却不足1000亿元,仅在交易所债市发行交易,从融资规模看,公司债远低于企业债。

企业债最早的发行监管在人民银行,后转移至发改委。直到2007年中国股市融资规模激增,一年融资额近5000亿元,企业债发行规模一年不足1000亿元,公司债迟迟未能发展起来,证监会对公司债发行一直持积极态度,亦在不断争取监管权,后由国务院直接出面协调,发改委才将企业债中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融资交给了证监会,称为公司债。

一位时任发改委司长回忆称:“大家都不愿意割一块肉给别人,当时我们司里具体管债券的司长、副司长、处长以及处长下面的人都不愿意,但以大局为重,还是给了。”

如今证监会的举动必然引起发改委内部的反对。但类似与发改委沟通将进行下去,债市统一的讨论也将继续。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

统一标准先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收纳企业债仅仅是证监会思路的第一步,在证监会看来,企业债、公司债等属于同一性质的债券品种,即公司类债券,应该有统一部门负责发行和交易监管。

当然,不仅证监会持此观点,包括人民银行和发改委主管债券工作的官员、中介机构、学术界都认同这一看法。

一位深谙中国债市发展的人士猜想,证监会先与发改委沟通,协调公司债统一应是第一步,第一步松动,后续协调就容易展开,一旦高层达成共识,债券发行监管的统一就容易实现。

监管统一是解决中国债券市场格局、分散、混乱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在近几年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市场割裂进一步深化,统一的难度越来越大。

2008年金融危机后,4万亿元刺激计划出台,以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代表的城投债蓬勃兴起,同年央行推出中期票据,到2011年,中期票据的发行总额已经达到近8000亿元。反观证监会公司债市场和交易所债市,却不断萎缩。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交易所债券仅不足5%。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主体市场。

这一变化也深刻改变了债券市场的格局,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从做大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要求看,监管格局带来了监管竞争,有利于做大企业类债券,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保留这种体制是有益的。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种局面带来的弊端很大,割裂造成各债券品种监管依据混乱、监管标准不一,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性质债券采取同类监管依据和标准,中国企业类债券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债,城投债尤为典型,城投债本质上具有市政债的特征,从发行主体、募资基金使用和到期偿还都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同类性质债券采取不同监管依据和标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属同一债券品种,但是由于监管部门不同,导致监管标准也不同,在中国债券市场类似的现象极为普遍。

由于监管标准不同,极容易导致发行人哪个市场容易发行就去哪个市场,形成监管套利和市场混乱的现象。如2011年7月以来,城投债受信用违约的担心,发行中断,但是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转而申请发行城投类中期票据,发行人正是钻了监管套利的漏洞。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各类发行主体融资需求日渐强烈,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增加,由这一现象带来的问题已经深化和显现,云投集团重组事件便是典型。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证监会、发改委等几个部委都向国务院分管领导汇报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情况,而国务院亦明确了先统一监管标准,再谈市场的统一。监管标准即为郭树清两次提及的“五个统一”,从海外市场看,这一工作的最佳牵头方被认为是证监会。

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此前也认为,可以在现有监管分工的基础上统一监管规则,把这些监管标准都统一起来,共同用同一个规则发行,“这是可以做到的”。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第一届信用增进高端论坛上表示,国务院已经明确人民银行为信用增进行业的主管部门,信用增进作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监管职责的确立,也是国务院明确各债券主管市场监管职责和边界的重要信号。

彻底统一障碍

从2007年证监会将上市公司企业债纳入监管后,证监会一直试图围绕通过公司债来做大交易所债市。按此思路,证监会仿照债券交易需求建立固定收益类大宗交易平台,后又在交易所债市引入上市商业银行,做大公司债券。即便如此,至今公司债发行规模仍然非常小,交易所债市活跃程度逐渐下降,债券托管余额逐年萎缩。

一位债券监管部门负责人曾直言,把上市公司债放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以交易所市场为基础来做大债券市场是不对的。从国外成熟的债券市场看,债券市场发展有别于股票市场,以场外市场为主是发展债市的内在规律。

据了解,目前国务院尚未明确公布债市统一的基本框架,四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也将集中讨论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规划,这或许是一个契机。

“加快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课题组从调研到最终形成成果,经历了课题讨论、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并成文三个阶段。由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三个部委牵头,十余个部委参与。

这次调研、讨论是各债券主管部门近几年来第一次观点碰撞、交锋,很激烈,一位参与课题组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走市场化的发行制度、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机构、坚持场外市场为主的交易机制。

市场化运作即发行方式实行注册制,因为债券投资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着较强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引入各类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增加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此外,每笔债券交易都是个性化的产品,交易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并非像股票一样的标准化产品,应该遵循询价交易的交易机制,这种大宗交易的方式决定了债券市场需要以场外市场为主。

市场人士表示,抛开中国债券市场深层次体制性问题,证监会若想牵头推进债市统一,履行监管职责,证监会必须坚持债券市场发展规律性的共识,彻底放弃“股、债同类”的思维模式,坚持以场外市场为主体,进一步优化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

证券工作思路第7篇

一、加强证券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证券行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艰辛历程。证券市场规模扩展迅速,市场结构日益合理,市场基础设施比较先进,法制化、国际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法规制度和全国性的证券监督体系,在促进国有企业改制、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证券业的蓬勃发展,在证券系统(这里的证券系统主要是指证券监管部门、证券经营单位如证券公司等,不包括上市公司)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就显得极为迫切。

首先,证券系统党建工作是加强与改善新时期党对金融工作领导的迫切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检验新时期党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党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一一经济建设来展开,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业在资源配置、保证现代经济有效运行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党要真正实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就不能忽视证券系统党建工作,并不断创新这项工作。

其次,证券系统党建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重要环节。证券机构虽属于新经济组织,但大部分属于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其从业人员年龄轻,学历高,不少人还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属于工人阶级或新兴阶层之列,在这样行业的特殊群体中发展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将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任务。

再次,证券系统党建工作创新是强化证券系统管理、维护运行安全的基本保证。证券行业融资快,投机性强,风险比较大,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的大事情,必须搞好证券系统党建创新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监管体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查处违规行为,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促进证券业的改革发展。

二、影响证券系统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证券系统党组织的努力下,紧紧围绕提高证券业的创新能力,确保安全规范运行,实现本行业两大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证券系统党建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党建工作新路子。例如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体系,逐步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注重发挥党组织在证券业中的地位,服务于证券业的改革发展大局;突出“三化”建设(内容时代化、载体网络化和方式制度化),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等等。

尽管证券系统党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证券系统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地方的党委职能部门对在证券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认识不够,没有主动加以引导,甚至出现证券公司党组织上门认娘家的怪事;还有个别公司认为企业党组织只是企业党员的召集人,不是企业组织的领导人,变相否认党组织的企业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有的甚至认为证券公司只是追求经济效益,党的组织机构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党的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党务干部随意精简调动,党组织的地位呈现不确定状态。

2.领导体制中的多头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证券系统中,实际存在着几个不同的管理体制,其中较完整的是证券监管系统的党的领导体制,即由中国证监会党委领导的包括各省市自治区证监机构以及两个证券交易所及其下属公司党组织组成的系统;而对证券公司党组织的管理则是五花入门,有的挂靠在中央驻地方工委,有的隶属省直工委,有的隶属市直部门党委,有的则是无主管单位,领导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证券公司党组织的地位不稳定;在一些证券公司内部党政关系没有理顺,党政工作边界没有很好界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和公司董事会与行政班子的经营中心合不成一心,党委班子、董事会班子、行政班子经常发生矛盾,形不成合力,精力浪费在协调方面,自然也形不成能凝聚员工人心、推进企业稳健发展的领导体制。

3.党管干部办法仍有待改进。一是个别证券公司领导人员认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管理人员应由董事会和总裁决定,党管干部没有法律依据;二是党政联席会议有取代党委会的倾向,人事等重大问题不再经党委会讨论,党管干部原则难以有效坚持和落实。三是证券机构领导人员任职程序过于繁琐甚至重复,使其迟迟不能上任,导致重大决策难以实现,企业发展机遇也难以抓住。

4.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陈旧。党员学习内容仍是多年之前的东西,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与时俱进,解释不了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组织活动就是读读有关报刊杂志,或者是搞些旅游活动,方式比较简单、空泛,久而久之,就吸引不了党员的参加兴趣。

5.党务干部青黄不接现象严重。现在,证券机构党务干部大都是一些年龄相对偏大的人员,年轻人不愿从事党务工作,即使勉强做了,也是寻找机会到业务部门去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一些证券机构对党务干部的队伍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干部工作中,存在重业务干部、轻党务干部的思想;二是对党务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抓得不力,党务干部得不到有计划的培训和锻炼;三是党务干部对今后出路普遍有后顾之忧,一些原来从事业务工作的党务干部害怕长期从事党务工作会荒废专业,导致党务干部后继乏人,青黄不接。

此外,证券党建工作存在的党组织参与决策不到位、党员关于证券业的建议不能像派成员那样及时反映到中央领导层、民营证券公司和国外证券公司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三、新时期加强证券系统党建创新工作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国内证券行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国外证券公司的大举进入,国内证券公司的优胜劣汰,使证券业的理论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以及证券监管方式创新工作不断加快,证券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党对证券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以及证券业的党建工作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创新。

1.创新证券系统党的领导体制。一是在保持证监会党委领导下的各省证监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党组织组成的较完整的体系和证券公司党委属地管理的同时,尽力改变证监机构党组织和证券公司党组织之间相互隔离的状况,由证监会党委在证券公司的一些党建工作中予以适当指导。二是逐步改变证券公司下属党组织的公司党委和地方党委双重管理的模式,实行公司党委直接领导,从而保证体制的完整性和活动的规范性。三是鉴于证券公司或为大金融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或建成证券控股集团等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其党组织建设也将会面临新变化,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党组织在国有控股证券公司中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在民营证券公司和外国控股证券公司,党组织建设也必须及时进行,活动能够经常开展,至少要在党员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进一步理顺证券公司内部的党政关系。鉴于证券系统的绝大部分机构属于国有控股的企事业交易所、公司的现实,为了保证党组织在其中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又能达到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目标。要在坚持党对证券系统领导的前提下,把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同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使机构党组织、董事会、总裁班子、监事会以及工会主动适应形势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运作程序,建立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目标一致、相互制衡的“双向进入、交又任职”领导体制。在组建董事会、监事会时,注意根据党组织和纪委领导成员的特点和班子结构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使党组织和纪委的主要领导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通过党委扩大会或党政联席会等方式,参与企业内部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组建党组织领导班子时,注意让董事会、总裁班子、监事会中的党员按分别进入党委和纪委。这种“党、政、工”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能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董事会、总裁班子、监事会以及工会的关系,使三者各有自己的定位,发挥各自功能优势,又使党建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之中,有效地克服“两张皮”现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