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研员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3-06 16:04:42
教研员工作思路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1篇

一、“研修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作为一名研修员,他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整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肖院长的教育管理思想中,研修员优先发展始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观念。面对课程改革任务的不断更新和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新要求,“研修一体”让研修员所承担的教学研究任务与教学培训任务有机融合起来,不但会推动研修员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还会促进基层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1.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教研引领效力

研修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活动。营造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搭建促进教师学习的平台,教研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导向:第一,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学员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以实际的行动规划带动教师去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重视“言传”这一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重视“身教”,帮助教师理解学习活动设计如何关注学习主体。第二,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教育问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依据原有的问题解决思路判断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作为研修员,我们要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把这种问题意识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流程中,呈现出关注学习者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入教师日常工作程序中。

2.凸显服务和管理职能定位,发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职能

研修员对课程的理解力、建设力和执行力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以研究教学诊断和评价确立目标,服务教师课程理解开发能力,是对研修员专业提升的重要要求。在研修员的专业提升过程中,要以学科中心组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以地方、校园课程资源作为起点,综合改进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要以院校合作的形式关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监控能力发展,在服务教师的同时带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3.多种研修模式加强沟通互动,改进教研工作方式

研修中心要探寻工作模式的创新之路,践行专题式研修、案例研修、沙龙研修和学习型组织研修,这也是研修员自身发展、服务全区的工作需求。专题研修专注聚焦于核心课题,从专题中提炼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发挥研修员引导下集体研讨的智慧,提升学习成果的质量。案例研修为大家提供一两个相关案例,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帮助培训教师明晰理念和策略的本源,发掘其内在的探究动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参与感与互动感,师生都会获益。沙龙式研修以同伴互助为基石,让知识背景相似的教师共同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引发参与者开阔新思路,践行新方法。这种研修模式的关注点是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教师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沟通与交流,从而构建成为实践共同体。

不同的研修模式实施进程中会形成相对典型的成熟案例,这些案例会为教学研究和探索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发展的良好范式。

二、“和谐发展”的核心团队建设理念

团队建设理念是教育管理思想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支有凝聚力、执行力和向心力的专业化团队,始终是肖院长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共生共荣,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生长点和幸福感。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于挖掘成员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研修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任务类型的不同,将管理责任安排到不同的人员身上,负责各个业务,从而创建“人人努力、共同发展”的和谐进步氛围。团队向心力的形成来源于对工作任务的认同和承担。在研修活动中,要让每位研修员在团队中拥有自由度和自,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组织团队的相互依赖和支撑,才会形成“百花齐放”的研修成果。团队执行力的形成得力于对共同教育理念的实施。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创建部级教师培训基地”的共同愿景,及时总结交流团队中的优秀经验,将系统思考贯彻到每一项研修活动中,学会思考,敢于实践,成为激励团队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知行合一”的研修工作行动策略

“知行合一”是肖院长教育管理思想中推动研修员专业成长的重要行动策略。研修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者和推动者,一方面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优秀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活动中执行并帮助基层教师体验理念到行动的设计路径。

“知行合一”,第一层意思是“知易行难”。研修员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专题活动,接受课程改革和实验的信息来源,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将获得的先进理念实施到区县研修活动中,以自身的成长引领基层学校教师的发展,这不但是研修员的工作目标,还是他们的工作过程。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看似比较容易,会在各种专家学者的研讨会中得到,但真正认可这些知识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知易行难”。在“研修一体”的实践活动中,研修员要设计思路多样的培训课程,聚焦培训课堂和课题研究,将理念转化渗透到实践行动中,克服“知易行难”的瓶颈。

“知行合一”,第二层意思是“知难行易”。研修员要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层面上工作,处理好“已知”、“未知”和“欲知”的相互关系,指导研修工作的实施。“已知”即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验证过的理念和思想,有一定的实践案例支持,理论框架构建成熟。如何使用已知的、具有适切性的观念引导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行动,“本土化”的行动策略是研修员任务达成的先决条件。“未知”即是需要研修员探索和开拓的知行领域。面对新困惑和新问题,如何通过探索性工作发掘其内在规律,是研修员的实践出发点。“欲知”即是研修员教育思想的独特构建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独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形成个性化的专业特色。这就要求研修员要敢于实践,勤于思考,将对现象的理解和实践行动策略内化为个体经验,建立专业化的成长道路。

遵循“知行合一”的行动策略,在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中,可以形成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培训活动模式。

1.时空开放,形式多样

研修培训活动要从传统单一的讲授逐步向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研训结合模式转换。研修员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师的教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在知识能力上亲身示范,还应在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换中成为教师的榜样。如何培训教师,这对教师从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有很大的影响。研修员要走入学校课堂,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与专业成长结合起来,通过课题引领、骨干示范、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聚焦教师成长。

2.主体参与,合作互动

研修员的成长是在实践活动中与教师培训活动共同发展的。作为一名研修员,设计的培训活动要基于教师成长需求和课程改革要求,要从区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环境,将教育环节的设计理念、任务实施、评价方式,与基层学校教师密切沟通,有效交流,在参与分享、合作互助、案例点评中,与教师积极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重视实践,勤于反思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研修员工作理念的认识形成过程。本着“知行合一”的行动策略,研修要始终贯彻对反思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视,要有反思交流、问题探讨、自主合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实践与反思的互动,从实践经验和理念形成的不同层面创造教师专业进步的机会。

四、“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

要系统化地思考研修工作,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展开,形成“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见图1)。

理论研究构建了“研修一体”的研究氛围,能够激发研修员自我确定价值方向,并将研修工作变成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研究在教学、科研课题、考试和管理等活动中探索前行,修业在课堂教学、课题实践、课程建构中实践展开,践行着“研修一体”的实践取向。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2篇

承载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学校领导的关怀,小学语文名教师工作室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在呵护与关爱中,实现着生命的拔节与成长。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们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一、工作室基本情况介绍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8人。这其中包括平山第一小学副校长林静,德育处副主任周特瞻;白花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妮;实验小学林佛珊;平山中心小学语文科科长戴巧英、宋芳芳;黄埠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温月云;大岭中心小学谢静雅。8名成员都是所在区域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最为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非常勤奋上进,对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热情高涨。

二、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6月5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郭党组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自主工作,打造名副其实、效果显著的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期望我们专心钻研教学,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6月28日,工作室成员受邀担任“惠东县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诗歌朗诵组别评委工作,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负责赛后点评。

10月16日,惠东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8-2019学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培训,在惠州市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试题研究及分析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分层培训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的重要讲话,并布置了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工作要点。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就本学期工作室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10月24-26日,工作室成员分成三组,配合教研室的工作,圆满组织了山区片、沿海片、沿江片的语文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三、工作成效与收获

1.开展教学专著阅读,扎实推进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工作室要求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学专著。在专著阅读中,以研究教学名师为主。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刻了解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特别是通过微信群交流,老师们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等许多名师的教学思想及风格,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研究学起,从模仿学起,这已经成为加速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务。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县级课题《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目前,这些课题研究工作正稳步推进。

3.以专题报告及案例评析为引导,积极引领学科教学新发展。

2018年10月16日,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李燕娜老师执教了观摩课《鲸》,工作室成员带领中心教研员分组评课议课,并由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总结点评。同时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及成员林静校长分别作了题为《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及《“领”你进入书的海洋》主题讲座。这次活动收到了中心教研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4.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

2018年5月28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评课磨课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平山第一小学语文科科长严伟霞老师和平山中心小学刘文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由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议课、磨课。精品课例的研磨,让成员们在理解与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驾驭课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启发。而由工作室指导的这两节课分别获得了2018年惠州市录像课评比活动的一、二等奖。

四、努力的方向

根据《惠东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接下来我工作室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一)“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打造“名优群体”。

1.聚焦课堂教学,塑造个性特质。

工作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每一位成员的“精品课”。通过工作室成员内部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相互学习,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确保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2.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3.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

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本学期,要求各工作室成员结对1~2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案例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11月底和12月初,工作室将到大岭中心小学及增光小学“送课下乡”并开设学术专题讲座,展示工作室实践成果,追求辐射效应。

4.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完善名师工作室博客建设,让工作室博客成为工作室成员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窗口,实现教育智慧共享。

5.用读书丰盈自我。

通过专业阅读,正确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本学期推荐阅读的书籍是《李吉林于情境教学》、《窦桂梅于主题教学》。

6.以“观课、听课、评课”来提升自己。

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探索教学工作新思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勤于思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二)分层培训,整合、盘活资源。

除了工作室成员的自我成长外,我们还会积极配合教研室,开展对各镇中心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并分片区协助各镇做好分层培训工作。具体培训思路如下: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各镇中心教研员学校教研组(辖区内)1.语文主管领导;2.科组长;3.备课组长;4.骨干教师。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3篇

高职校园文化的品牌发展探析

大学城学生安全分析及治理体系构建

坚持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学雷锋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研究

以地域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生情笔记”与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大学生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耦合路径研究

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层面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浙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

“中国梦”在高职教育中的实现路径研究

努力建设好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委书记队伍

基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

职业院校产业文化育人能力与内在环境优化

大学寝室生活的时代困境与生活教育的展开

构建和谐校园内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分析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中国梦之四个实践要求

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探析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

用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党员干部“三观”教育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探析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工作路径探析

浅谈党建与学生公寓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全程监控,身份公示,完善高职党员发展监控体系

高职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评议方法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髙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研究

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思想动态与对策研究

基于长效机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浅析教育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融合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治理路径研究

心理契约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忠诚度的研究

基于技术应用创新的高职生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网络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初探

高职院校基于“同伴”教学的青春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

从异化到和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生态观的解读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利用微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4篇

关键词: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科技管理服务工作 思路和措施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1]。

一、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推进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的意义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要求高校的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加强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应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工作,把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贯穿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做到尊重科研人员、依靠科研人员、服务科研人员,主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热心解决科研人员遇到的困难,为高校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承担着制定实施学校科技发展规划、项目组织申请、项目跟踪管理、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成果申报与转化应用、经费监督使用等多项职责。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服务职责,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只有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科研人员、热忱耐心细致服务,将群众路线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支撑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人员,应该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立足本职工作,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科研人员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感情上贴近科研人员,工作上为了科研人员,一切从科研人员的利益出发,多为科研人员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科研人员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梳理出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1)理论学习上不够系统深入,某些支部在贯彻落实中心组学习与专题理论学习制度方面,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支部党员常忙于具体业务工作,自行学习时间不充分,政治理论与科技业务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未能真正系统、透彻地领会学习材料。(2)某些支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学得多,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得少,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较多,系统学习理论较少。

2.工作推动力度不大。

(1)工作计划与重点工作布置后,跟踪推进欠力度,对于一些涉及多部门联合推动的工作,协调不够,联动不好,力量整合不到位。(2)在安排布置工作时,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传达精神、转发文件多,深入检查、狠抓落实的少。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等方面的力度不够。(3)针对二级学院科技工作开展的调查研究,有些浮于表面,触动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相对较少,支部班子的整体协同效果尚未充分体现,主观能动作用和整体效能尚未充分发挥。

3.深入科研人员不够。

(1)深入学院、课题组和科研平台调研、倾听意见不够。听取汇报多,直接倾听意见少;看先进典型多,了解实际问题情况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对学校科研情况的了解,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等方式,或者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很少专门抽时间到学院、课题组调研情况,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新情况、新问题。(2)一些全局性的工作在组织实施前,没有广泛征求学院、课题组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在最大范围内做到集思广益。

4.开拓精神有所放松

(1)对于目前科技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够合理、效果不够显著。(2)在科技工作面临发展瓶颈、力求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班子成员存在按部就班的现象,对未来的工作缺少开拓精神,危机意识、开拓意识有所懈怠。(3)面对有一定难度或者棘手的工作,心存顾虑,有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工作推进较缓慢。

三、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高校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路措施

1.自觉主动学习,转变工作作风。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履职能力。按照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的标准,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应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两手抓。树立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务求实效的学习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通过学习,理顺科技工作发展思路与目标,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等深层次问题。(2)对于各二级学院科技工作存在的发展困难和突出问题,支部党员要逐条列举出来,再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学院调研,摸透掌握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请支部班子研究后,安排布置抓落实、抓推进。

2.深入学院调研,主动热情服务。

(1)领导班子和支部党员对口联系二级学院。支部班子成员应深入学院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科研人员诉求,密切关注科研人员反映,多方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向班子沟通掌握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位支部党员联系1―2个学院,检查、督促学校制定的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在学院的实施与落实;开展对部级项目、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了解、督促项目执行进展,提炼重大科技成果;协助配合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科技沙龙等学术活动。(2)坚持问需于科研人员、问计于科研人员,加强科研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逐步建立让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管理的常态机制与渠道,做到在促膝交流中了解掌握工作的利弊得失,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与科研人员的感情,提高管理决策与服务方式的科学性。

3.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开拓进取。

(1)在科技工作面临发展瓶颈的新时期,高校科技管理服务人员尤其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克服得过且过、吃老本或惧怕困难的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工作状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2)潜心研究国家科技工作趋势走向,制定高校短期工作任务与长远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给予科研人员更多实质性的指导帮助,全力以赴推项目、出成果,扩大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质量。

4.建章立制,严格执行,优化管理流程。

党支部应根据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查摆和发现的问题,集中研究,追根寻源,从现行的制度上查找原因,属于有制度而没有执行的,加强落实;属于制度不完善的,加快修订;属于没有明确制度的,加紧制定。切实加强制度化建设,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一方面,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以科研绩效、科研工作量、科技奖励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学院、平台、学科性质和人员岗位类别的差异,研究和制定科技分类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各二级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人员的考核,实行“问效制”和“问责制”。另一方面,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1)深化二级目标管理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中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二级学院的科技工作实现从重视规模扩张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转变,更注重中青年人才,更注重科技内涵发展。(2)按照有利于形成完整学科链的原则,科学合理调整校内学科的归属,依托学科链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创新链,通过任务牵引、积聚力量,承担来自国家、本省及社会的科研任务。(3)针对科技管理涉及的科技、财务、资产和审计等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混乱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打破项目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与项目经费管理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成效。

5.围绕需求,结合优势,制定发展战略。

(1)注重以生物技术引领传统学科发展,把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传统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促进传统学科与现代生命科学融合,提升传统学科发展水平。(2)推进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要平台、重大重点项目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机整合,实现学科建设资源、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创新平台条件建设资源和科技项目经费资源的一体化。(3)以创新链上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研究为核心,推进大学科、大团队、大平台建设,促进学科、人才、平台资源要素向创新链聚集,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学科集群、团队集群和平台集群。

6.注重学术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

(1)加强学术道德宣传,研究和完善规范科研活动和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学术不端等行为的监控和惩处力度,营造科研人员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2)充分挖掘学校科技创新的传统和积淀,宣传典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业绩,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各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发展和培育差异化的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7.加强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研究机构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申请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共同举办重要的学术会议等。

参考文献: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5篇

坚持领导带头,抓好理论学习

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一结束,学校党委就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务专题会等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精神。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截至2013年11月,共发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材近800套,供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等学习、研读。为了让全校干部群众迅速领会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学校按照实施方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展示院校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电子屏等新媒体渠道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3年6月26日,宣传工作组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参阅的编写工作,迄今已编写学习参阅70余期,汇编了中央精神、专家论述、兄弟高校做法等,有利于学校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此外,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以史为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邀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作题为《中国梦: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专题报告,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

开展专题学习

学校将2013年暑期“院长书记专题研讨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围绕“改进作风促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这一主线,科学设置研讨内容和环节。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教授、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柴俊勇教授等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安排校领导就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院长书记谈思考体会,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假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学习和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准备,专题学习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和学校发展内在需求的高度一致。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机关院系负责人和普通党员干部群众,都通过专题学习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学校专门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联络专题学习培训会,编制《督导联络工作手册》,学习传达中央督导组培训会议精神,明确校督导联络组工作职责、步骤及要点,就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进行研究部署。

结合实际,强化讨论学习

学校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快创建一流高校的重要契机,与学校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任务紧密结合,科学设计讨论专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校领导班子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党委明确要求校党委领导,都要深入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与二级单位班子一起进行学习交流,要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认识,提升了自觉,有效破除了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轻视思想、观望心理、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截至目前,这种讨论式专题学习已组织了30余场,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依托学科优势提升理论成果

2013年7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专题研讨动员会,邀请陈锡喜、胡涵锦、刘士林等专家共同讨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究的设想和主要观点等。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专门成立由相关院系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理论组,充分发挥学科和理论研究优势,围绕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研究,力争形成特色理论成果。同年8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涵锦教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汇报发表时评,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抓好学习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同年9月16日,文汇报再次刊发了胡涵锦教授的理论文章《完整、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阐述了群众路线重要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胡涵锦教授指出:“无论是正在开展、还是即将开展的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有必要从‘原典’上,完整、准确地把‘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同年9月23日,文汇报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胡伟教授理论文章《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文章认为在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传出的有关政府公开、透明、回应和公信等关键词,不仅是建设现代政府的核心概念,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所在。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锡喜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群众路线教育的理论自觉、历史视野和实践探索》,于2013年9月《思想理论教育》杂志上刊载,文章明确提出,“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照镜子’,应有更高要求:学习中要有理论自觉,思考中要有历史视野,实践要有探索。”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朱启贵教授的文章《党的群众路线: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石》、凯原法学院杨力教授的文章《削弱脱离群众的制度特权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副教授的文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领导力优化机制的新发展》等,均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及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形成相关理论成果。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6篇

>> 高校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党的建设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下绽放学生党员风采的路径探析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路径探析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医德教育的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方法和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研究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指示高校党建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EB/OL].

.

教研员工作思路第7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12-02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加之各种思潮的涌入,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社会上还有极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思想不够成熟、易冲动的特点,打着各种幌子煽动学生闹事,企图破坏社会稳定。认真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法制纪律和安全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承担大量日常管理事务,跟大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更容易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更善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利用这种优势,主动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勤奋努力、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效抵制各种有害文化、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辅导员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还明显滞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辅导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证

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内容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按照教育部对专职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配备标准要求,许多高校都还达不到这个比例,有的学校按照1:400的比例配备,有的甚至比例更低。辅导员数量不足,但是工作任务繁重,使得辅导员每日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其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严重影响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优势的有效发挥。

2.辅导员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

高校辅导员绝大多数从应届硕士毕业生中选拔,年龄较轻,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威信不高,遇到问题不容易说服学生,较难提供有效指导的困难,严重挫伤辅导员自信心,使之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很少,很多辅导员根本没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也很难得到及时的培训,导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辅导员专业学习和工作交流不足,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工作技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确实开展了许多辅导员培训,但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主要问题是培训大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依旧停留在讲座、报告等传统方法上,缺少交流和创新的环节。而且由于名额或经费有限,有机会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始终是少数。长此以往,导致辅导员知识结构单薄,科研能力薄弱,缺乏对工作中所遇到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能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4.辅导员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足,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辅导员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完全不亚于专业教师,但在工资待遇、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培训进修等方面与专业教师却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继出台多个文件,把高校辅导员定位为具有教师与管理干部双重身份,这使得辅导员既可以参加职称晋升,也可以竞聘行政职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校辅导员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事务性工作中,无暇进行科研,很难达到职称评定的科研要求。而且学校行政职位少,竞争激烈,竞聘难度大。不少辅导员对自身发展感到担忧,对现状产生不满,不能安心开展工作,也导致辅导员队伍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许多辅导员在工作几年之后,选择离开辅导员队伍,转岗到其他岗位,这不仅无法保证辅导员的数量,而且严重影响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的途径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就需要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切实增强实效性。

1.增加辅导员数量,明确岗位职责,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辅导员,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尽可能地把辅导员从繁杂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方向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完善专业和年龄结构,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在选聘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把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等人才选聘到队伍中来。还应当进一步强调对其专业背景的要求,尽可能聘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应聘者。对于已聘用的其他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应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为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优化队伍结构,要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待遇,明确发展路径,减少人才流失,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辅导员队伍,这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3.加强培训和科研,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能支持

作为工作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专项培训,为辅导员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各高校还要加大对辅导员的科研投入,组织辅导员积极申报课题,分析、解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强化学习、交流和科研,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规范的考核细则,探索一套合理的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辅导员考评体系十分必要。在考核中,要坚持将工作业绩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还可以采取新形式、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考核方式,如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知识问答等方式,以赛代考,将考核切实落到实处。

视辅导员考核结果的不同,应当给予不同对待。对于考评为优秀的辅导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岗位聘用、干部选拔、培养进修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还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不够优秀或不称职的辅导员,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帮助其成长,使其努力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靠拢。

5.提高辅导员待遇,完善发展路径,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生活保障

要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解决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有志于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提升他们的学位层次和理论水平。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提高了,职称也就上去了,有了发展事业的平台,辅导员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工作队伍中来,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还应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来源,根据辅导员的能力和表现大胆进行提拔,建立从专职辅导员中选拔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提高待遇,完善发展路径,能够全面提升辅导员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6.鼓励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渠道

辅导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阵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引导,是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工作中还要定期开展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总结经验,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0.

[2]董慧彬.浅谈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专业工作发展的路径[J].教育科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