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语言修养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2-17 02:39:17
语言修养论文

语言修养论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语言修养;实践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与学生交流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安排程序,用来与学生沟通情感、组织活动的语言系统。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

(1)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通过言传身教把知识和真、善、美传授给学生的,并将其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谈吐文雅、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富有启迪智慧的语文教师形象,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崇敬的心理。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才能有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的语言,才能最终搞好教学。

教师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播种者、耕耘者。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桥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当学生了解到教师为人和善,真诚待人,感情真挚时,就自然会佩服这样的教师,喜欢这样的教师的课。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锤炼好自己的语言技巧,才能提高语言修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只有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去吸引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之情,才能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学好语文。语文教师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在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就像高明的导演,用自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好语文。

语文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刺激性的、负面性的词汇。要经常用热情、诚恳、幽默风趣、富于激励性的言辞,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思维敏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一定的语言修养,是提高语文教师自身修养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成长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外,还应该具备灵活而高效的讲解能力。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如此来说,教师的语言修养的提高,意味着其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操作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话,就有利于一名教师自身的完善了。

总之,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师生沟通方面、在课堂语言教学方面、在对教师自身完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1)重视理论修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语言能力,不但要掌握教师语言自身的理论和规律,还要对不同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就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审美的情趣,思辨的能力,现代的观念,使自己充分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2)广泛阅读,博采厚积。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就难以与时俱进,教书育人。语文教师只有大量阅读、广泛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养成敏锐的语感,使自己的口才精益求精。除了要博览中外经典名著外,语文教师还应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生活中的语言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生活中所接触的语言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并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并避免使用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语言,而好的语言则能继续传播开去。

(3)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加强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留心每一堂课,留心每一次与学生交流,锻炼发展自己的语言水平。要重视自己或别人在教学中出现的每一次闪光点,用心记下来,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语言风格。每一次知识的积累,总有一个先记忆后理解的过程。对于有些个性化教学语言,刚使用时可能会觉得不能得心应手,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那是没能领会所运用的语言的实质精髓。只有通过多次的试验,将一定的语言艺术的精神实质把握了,才会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做到脱口而出,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实践证明,长期不懈地训练,可使教师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的各种技能技巧。

(4)加强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可通过科研活动丰富和提高语言修养。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学习,用新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平时,要撰写教学故事,研究教学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法。教师之间相互听评课,加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很必要的,大家通过对一些艺术性教学方法的探讨,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将这些交流心得付之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它。

教师在教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语言修养论文第2篇

[关键词]史学工作者;语言;文字;修养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已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已来,中国历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研究在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史学工作者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主体。语言文字修养是史学工作者除专业素养外,其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史学工作者应该具备较高语言文字修养,这是由历史学的学科特性,语言、文字对历史、历史学的作用,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等决定的。

首先对历史、历史学、史学工作者和语言文字修养加以界定。

(一)历史

杜维运在《历史方法论》中说:“所谓历史,不外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或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1]16葛剑雄、周筱在《历史学是什么》中说:“历史,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2]杨燕起、高国抗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中说:“历史:即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3]综上所述,还是《现代汉语词典》概括的最全面:“(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对过去事实的记载;(4)历史学。”[4]

(二)历史学

从方式上,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中说:“历史学,以具体经验性的方式接触、经历以及研究的结果。”[5]从层次上,何兆武在《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说:“历史学,本身包含两个层次,一、对史实或史料的认识或认定;二、对第一个层次的理解或诠释。”[6]从研究对象上,葛剑雄、周筱在《历史学是什么》中说:历史学就是对历史的专门性研究,简称史学。”从功能作用上,杨燕起、高国抗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中说:“人类在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同时,也记忆、记载、总结,探讨自己的历史,以便吸取经验教训,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就是历史学。”

(三)史学工作者

我们把从事史学研究、史学工作的人统称为史学工作者。暂把他们分为两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系、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业余从事史学研究的人。这里仅论述前者。

(四) 语言文字修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修养”的解释是“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4]因此,语言、文字修养指一个人在语言、文字、文学方面具有的一定水平。

二、史学工作者应具备较高语言、文字修养的决定因素

史学工作者是史学的认识主体,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历史的学科特性、语言文字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历史的社会功能及当前史学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都决定了史学工作者应当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一)历史学的学科特性

历史有一度性,也就是说一去不复返、无法重现。因此,史学研究必须凭借史料。因此,要研究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就需要正确把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这正要求史学工作者必须提高语言文字修养。

历史文献在史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它是史学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历史研究总要根据文献才能进行。正如白寿彝在《史学概论》中说:“史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成就大小,一般地说,要靠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条件和各种社会条件。同时也要靠史学工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及是否有准确的数量”。[7]第二 对文献本身的研究是史学工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历史文献的研究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方面。

研究历史文献,要通过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如陈垣先生曾指出,沈刻本《元典章》的《新纲目》中有“颁行四方已有年矣”一句,据元刻本“颁行”系“板行”之误。一字之错关系到《元典章》的地位:是朝廷颁行,还是地方刻版印行。

(二) 语言、文字在历史学发展中的作用

语言、文字伴随着历史学的产生、发展,对历史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最早的历史应该是口耳相传的。当时人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将事情传递给周围的人以及年轻一代,年轻一代同样以这种方式传递给更年轻的一代。

历史记载的方式从文字出现以后,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其他多种记录手段,但文字仍然是人类历史最有效、最基本的记录手段。

(三) 文学与史学的关系

《尚书》和《诗经》是我们所见最早的典籍。《尚书》是历史文献的汇编,备有各种文体。《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雅》有不少历史内容。白寿彝在《历史学概论》中说:“《国风》大抵产生在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它和《雅》的一部分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离开历史内容的纯文学作品。后来出现的《春秋》可以说是一部不具备文学性格的历史书。历史跟文学的分离,事实上可能要比《国风》和《春秋》早,但就我们目前所见到文献材料说,只能从《国风》和《春秋》算起了。”[7]

(四) 历史学的文化传承功能

历史学是社会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历史学把社会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又传播下去,这个继承下来过程中是一种扬弃,不是完全的继承,同时又把社会的创新和一些比较先进的文化,添加到史学里。

这些是历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要想很好的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提高史学工作者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 史学工作者职业素养的要求

史学工作者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语言文字修养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史学工作者理论、史法,史观的获得;史文的阅读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离不开包含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可见,史学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语言、文字修养,这是其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六) 历史学的博学传统与人才培养任务

中国史学有博学的优良传统。历史学家应有比较广博的学识。因为史学的范围恢宏,且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刘知几在《史通》中首次提到“史有三长”,“才、学,识”章学诚主张“博学强识”。也就是在广博上既要有历史知识,又要不断开阔视野,兼融文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识、见识。

史学研究除了“资治”功能外,还要对人进行历史教育。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时代感,引导人向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措施和方法

(一) 树立思想

树立不断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意识,首先要确立祖国语言的崇高地位。史学工作者要有史德。在这方面高等学校历史系,是培养史学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承担着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史德除了指尊重历史秉笔直书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关注国家、时代和社会。

(二) 严于实践

严于实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扎实文字功底和提高口语水平。史学语言最基本的应该做到: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指选用词语贴切,句子组织安排合乎逻辑,对历史教学语言而言更是如此。如专有名词的读音:左仆射、单于,会稽。如词语的选择,曹操实现了北方大一统,不能说曹操当了皇帝,一点不能含糊或模棱两可。生动性。语言要富有活力。

加强对词汇的掌握能力。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词义也非常复杂,有些词汇,如同义词,词义之间的差别很细微;而古今异义词可能差别很大。加强对语法的掌握能力。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它包括词法、句法两部分。如词类的划分、构词法是词法范畴。如句子的成分、类型,功用等是句法范畴。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史学工作者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第一,在日常写作中多注意语法上的推敲,多查查词典;第二,主动地读一点语法书,认真研读中国古典文献并反复推敲,从中汲取营养;第三,在阅读书报、看电视、听广播时,顺便注意推敲其语法的正误。

史学工作者尤其是史学教育者,是语言文字的直接使用者。历史语言应用本身不仅要做到生动、活泼、自然、多样化,更要做到规范和标准。

四、结论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与环境中, 历史要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功能、作用。语言文字修养就是其职业素养的体现。语言文字修养在历史研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史学工作者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史学工作者只有在学习、研究的实践中努力学习,努力呈现给时代以优秀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文化精髓和正确的价值趋向。

参考文献:

[1]杜维运.《历史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葛剑雄、周筱.《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4]《现代汉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何兆武.《历史理性的重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语言修养论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语言修养 精炼 准确 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语言修养呢?

1.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会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些语文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语文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3.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道德”的概念时,为了说明道德是依靠人们自觉和社会舆论来维持这个问题时,有位语文教师引用了“诗训不孝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一儿一媳一孙同住,由于儿媳不孝,致使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翁饥寒交迫,一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一副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祖孙三代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诗贴出去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感到内疚,终于到老人面前赔礼。这个事例既典型、又生动,使同学懂得社会舆论对于道德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概念讲得有血有肉。

语言修养论文第4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Www.133229.CoM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

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语言修养论文第5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

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选集.  

语言修养论文第6篇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语言修养论文第7篇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