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档案馆文化建设(合集7篇)

时间:2023-03-06 16:02:30
档案馆文化建设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1篇

[关键词]档案馆;文化建设;作用;策略

一、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档案馆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国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国民财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部分,物质财富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物质产品,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资源和精神产品。档案馆无论是其馆藏还是馆藏衍生品都属于精神资源及精神产品,所以可以说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提高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

(二)档案馆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档案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且也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易受到重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含量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中文化价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对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们的消费领域中,各种文化都渗透其中,所以需要对档案馆进行有效的开发,更好的挖掘出档案馆的文化潜能,使其文化潜能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确保各类经济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能够有所增加,从而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粹力量,档案馆文化是对民族灵魂的传承,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充实,特别是在当前物质财富水平的提升,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人们容易迷失生存的意义。档案馆利用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产,可以有部铅和锌的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更好的推进民主、社会教育和休闲消遣等,给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档案馆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和灵魂的有效传承。

二、档案馆文化的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传统观念的改变

应加快人们对档案馆固有观念的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扬档案馆的文化。重新对档案馆进行定位,将其看成是一个集行政职能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使民众都能够走入到档案馆内,自由对各种图文资料进行观摩和借阅,档案馆内井然有序。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入到档案馆中,通过对成长档案的阅读,告诉孩子们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老年人可以围坐在一起,通过对老照片的翻阅来回忆往事。学校可以将档案馆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利用档案的真实故事来对历史进行还原。这就需要人们对档案馆进行深入了解,而且档案馆也需要加从向公众开放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档案馆档案文化的重要人艇,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档案馆文化。

(二)处理好档案的保密与开放问题

档案馆在开放过程中,需要做好保密工作,即能够开放的档案一定要对公众进行开放,但需要保密的档案一定要保护好档案的机密。无论是开放档案还是保密档案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档案开放过程中,会直接涉及到公民的民利和文化需求,因为档案馆只有在档案开放的情况下,利用者才能实现对开放档案的有效利用,所以档案馆档案开放并不仅仅是内部业务。在档案开放过程中,档案馆需要严格遵守档案法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对档案开放原则和法规进行完善,进一步对其进行细化,做好落实工作,确保档案的开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更好的推动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员的文化素养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馆事业的灵魂。目前档案学学界与档案学业界还有隔阂,未能完全实现学术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学术,这就导致了档案的文化性研究遇到困难。档案馆应该首先培养档案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兴趣,引进或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档案管理员的培训,提高作效率,将档案管理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促进档案馆建筑的现代化、公众化

在我国古代,由于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大多深藏在党委和政府机关的高墙内院里,远离公共文化空间,也很难得到公众的关注。所以现代档案馆无论是选址还是建筑特色上,都应该更大众化,公共化。

(五)以档案文化产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

要有效地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必须探索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的多种途径,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将服务对象从学术界转向公众,注重发掘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和精髓,将文化元素融人进现实生活中去,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身边的档案文化。此外,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还要注重开发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通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一系列展览来进行档案馆文化产品多元开发的有益尝试,各档案馆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不同形式的档案,开发相应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六)处理好档案馆网络文化

档案馆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档案馆的管理文化,它不是档案馆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继承档案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体系。首先网络时代档案馆要处理好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相兼容,即实体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共同发展,传统纸质档案和新型电子档案的兼容并收。其次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员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输的双向哇和交互性,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档案的利用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查档调档。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领域的用户可以和档案馆员之间平等交流,档案管理员应该是以平等的身份与用户共同创造知识和文化财富。

三、结束语

档案馆文化建设在国家、社会发展过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档案馆文化建设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馆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对档案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更好的将档案馆的档案文化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其能够有效的服务大众,公众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档案的有效利用,近距离的接触历史,进行文化消遣,更好的将档案的文化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有效的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玉民.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J].档案学研究,2010-01-25.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2篇

(一)档案馆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国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国民财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部分,物质财富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物质产品,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资源和精神产品。档案馆无论是其馆藏还是馆藏衍生品都属于精神资源及精神产品,所以可以说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提高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

(二)档案馆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档案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且也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易受到重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含量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中文化价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对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们的消费领域中,各种文化都渗透其中,所以需要对档案馆进行有效的开发,更好的挖掘出档案馆的文化潜能,使其文化潜能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确保各类经济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能够有所增加,从而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粹力量,档案馆文化是对民族灵魂的传承,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充实,特别是在当前物质财富水平的提升,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人们容易迷失生存的意义。档案馆利用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产,可以有部铅和锌的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更好的推进民主、社会教育和休闲消遣等,给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档案馆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和灵魂的有效传承。

二、档案馆文化的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传统观念的改变

应加快人们对档案馆固有观念的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扬档案馆的文化。重新对档案馆进行定位,将其看成是一个集行政职能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使民众都能够走入到档案馆内,自由对各种图文资料进行观摩和借阅,档案馆内井然有序。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入到档案馆中,通过对成长档案的阅读,告诉孩子们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老年人可以围坐在一起,通过对老照片的翻阅来回忆往事。学校可以将档案馆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利用档案的真实故事来对历史进行还原。这就需要人们对档案馆进行深入了解,而且档案馆也需要加从向公众开放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档案馆档案文化的重要人艇,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档案馆文化。

(二)处理好档案的保密与开放问题

档案馆在开放过程中,需要做好保密工作,即能够开放的档案一定要对公众进行开放,但需要保密的档案一定要保护好档案的机密。无论是开放档案还是保密档案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档案开放过程中,会直接涉及到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文化需求,因为档案馆只有在档案开放的情况下,利用者才能实现对开放档案的有效利用,所以档案馆档案开放并不仅仅是内部业务。在档案开放过程中,档案馆需要严格遵守档案法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对档案开放原则和法规进行完善,进一步对其进行细化,做好落实工作,确保档案的开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更好的推动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员的文化素养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馆事业的灵魂。目前档案学学界与档案学业界还有隔阂,未能完全实现学术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学术,这就导致了档案的文化性研究遇到困难。档案馆应该首先培养档案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兴趣,引进或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档案管理员的培训,提高作效率,将档案管理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促进档案馆建筑的现代化、公众化

在我国古代,由于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大多深藏在党委和政府机关的高墙内院里,远离公共文化空间,也很难得到公众的关注。所以现代档案馆无论是选址还是建筑特色上,都应该更大众化,公共化。

(五)以档案文化产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

要有效地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必须探索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的多种途径,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将服务对象从学术界转向公众,注重发掘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和精髓,将文化元素融人进现实生活中去,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身边的档案文化。此外,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还要注重开发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通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一系列展览来进行档案馆文化产品多元开发的有益尝试,各档案馆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不同形式的档案,开发相应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六)处理好档案馆网络文化

档案馆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档案馆的管理文化,它不是档案馆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继承档案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体系。首先网络时代档案馆要处理好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相兼容,即实体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共同发展,传统纸质档案和新型电子档案的兼容并收。其次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员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输的双向哇和交互性,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档案的利用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查档调档。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领域的用户可以和档案馆员之间平等交流,档案管理员应该是以平等的身份与用户共同创造知识和文化财富。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3篇

【关键词】 城建档案馆档案文化建设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rchival culture and its connotation, the paper expounds how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Key word: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archival cul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K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掀起了文化建设的热潮,档案界也紧紧围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积极实践。那么,作为城建档案馆(室)是否也存在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任务呢?毋庸置疑,城建档案馆(室)也应该把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纵观城建档案系统文化建设,虽然早已有所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笔者认为还是远远不够,一些模糊观念尚未清除,责无旁贷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文化建设作粗浅探讨,供参考。

一、什么是档案文化

所谓档案文化,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档案文化是指档案的实体文化,即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真实记录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广义的档案文化,是指档案实体文化之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种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

档案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运用文字能力及一般知识水平的深化和发展,是较高层次的文化。与其它文化门类相比,具有文化的共性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是一种基础文化,对其它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与各个文化类别有密切的联系。文学、技术、影视作品的创作,教育、图书、文博、建筑、旅游、军事等各类文化的发展,都必须借鉴于档案。档案的存在,也使得各类文化的发展状况影响的不只是档案文化本身,而是各行各业、各门各户。因而,档案文化在内容上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建筑等社会各个领域。

档案文化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它具有浓厚的档案工作行业特色和独有的真实性、历史性、权威性。如档案工作必须依法行政,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追求利用效益最大化和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档案用户等。因此,档案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二、档案文化有哪些内涵

1、档案是文化的积淀和宝贵财富。档案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存储器,没有档案也就没有了连续地全面地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载体。同时,档案自身也是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档案与文化紧密相连,如影随形。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透过档案文化把它保存下来,传承造福后代。因此,档案文化作为历史的重要见证,它又是衡量文明进步的尺度和宝贵财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档案作为历史记录,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有档案蕴藏的文化精髓和真实记录,所以才使优秀文化得以世代传承而没有断层。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传播过程中,不但做到了原汁原味的推广,而且不断促使文化增值。这种增值表现为量的增大和质的增放,量的增大是指传播面越来越广,质的增放是指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价值意义不断增加。比如,各种档案编研资料的呈现,不但克服了档案孤本的局限,扩大了传播面,而且利用史料汇编完成的新著作又产生了档案信息质的飞跃。周而复始,使档案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卓有成效。

3、档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不同时代的档案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别是反映了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及其结构性转变的过程。我国历代档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为人们研究文化变迁及变迁的规律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其价值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在指导现代文化建设事业上就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档案自身是一种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档案媒介文化,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上,蕴含十分丰富的档案文化内涵。认真地进行学习,深刻的领会、剖析,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档案文化的认识,提高做好档案文化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以更加扎实地行动加强档案文化的具体业务工作,最大限度地突出档案自身的特长,使档案的不可替代作用得到更切实地发挥。

三、怎样突出档案文化

1、要强化档案文化意识。

在当前全社会大力提倡文化建设之际,档案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仍未得到广泛充分的重视与理解。一是对档案的文化属性认识不足,总以为档案与具体的文化工作差异比较大,未把自己定位为社会的文化事业单位。对于这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条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二条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是社会的文化事业机构。这一明确定位足以说明,档案馆不但是文化事业单位,而且表明档案和档案馆工作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许多人并没有把档案文化看成是社会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没有档案文化,文化的主旋律照样奏响。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社会的档案文化意识薄弱。档案文化意识,是整个社会或某个集体,个人对档案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档案文化意识的强弱,会从心理层面影响人们对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和档案事业的重视程度、理解程度和支持程度,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的进步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影响档案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应有的作为。因此,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发展意识,借以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文化意识,不断调整整个社会和人们对档案文化的认知程度。强化档案文化意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并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城建档案馆(室)要不断拓展、扩大、丰富、光大档案文化,使之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和城市建设,使之成为繁荣社会文化的生力军。

2、要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养。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突出城建档案馆(室)文化内涵,重要的是加强档案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在收集、整理、编目、保护、编研、利用、信息化等各方面的专业技能,确保档案内在质量和档案文化内涵的完整性。从各馆(室)现有人员学历程度看,文化知识已不是多大问题,但文化修养方面还是很不够,需要多下力气。要使全体档案工作人员深刻认识,深厚的个人文化底蕴,是新形势下广大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保障。文化底蕴,支撑着个人日常工作的思想水准,决定着处事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体现着工作中的人格魅力。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采取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个人自觉努力学习,尽快提升文化素养整体水平。在抓好员工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还应重点抓好档案文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因为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只有具备专门人才,才能更具开发的潜力,慧眼识珠,确保档案文化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3、要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一个城市的城建档案馆如果拥有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城建信息资源,它就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城市的发展脉络,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其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地方建筑特色。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城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丰富馆藏,为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馆藏城建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档案文化产品。如前几年我们汇集整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古彭新姿》、《老徐州》、《新彭城》画册和反映徐州重点工程风景园林建设的《徐州风景名胜》等资料。这些文化精品,起到了很好地宣传作用,不但被省评为文化精品,而且深受群众和各地来访者的欢迎。今后,我们还将围绕这一课题,编研《徐州风俗民情》、《徐州古建筑》、《徐州建筑流派》等。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4篇

关键词: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作为文化的承载体,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理应在文化建设中找准位置,突出特色,有所贡献。

一、档案文化及其开发利用

(一)何为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将文化表述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并将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中华文化史》提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有学者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笔者认为:(1)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伴随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2)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一些,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狭义的文化则侧重于精神层面,包括人类的认识、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等方面。(3)文化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量,也是一个主观的认识。不同时代对于文化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化。

(二)关于档案文化的多维度思考

从《档案法》关于档案的定义表述,结合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档案毋庸置疑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从档案的形成过程与承载内容来看,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首先,档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档案自产生以来,就承载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档案是一种记忆,是人类发展进程的记录与沉淀。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档案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且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档案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记录和载体。”档案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记录,是人类文化成果的物化载体。

其次,档案实体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那么档案除了内容上承载了文化之外,档案实体本身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就像计算机体现了人类的信息化发展一样,档案实体的发展与变更同样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方面内容展现。

再次,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所体现的观念、思维与方法等同样蕴含着文化。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每个层级都展现着文化。围绕着档案开展的工作,形成的一切思想、观念、技术、方法,以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与价值等,都是档案文化现象。“档案文化包括档案归档到档案利用的全过程。”

档案本身、档案所蕴含的内容以及围绕档案所开展的工作等都属于档案文化的范畴。档案内容承载着文化,档案实体隶属于文化,档案管理体现着文化发展。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固化档案”的发展方向,而今天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则应当遵循“档案反映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尽管档案文化的内涵相当宽泛,但是就目前来说,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文化服务起步时间不长,服务内容和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和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开展档案讲座等形式宣传档案文化:二是通过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如编研产品、纪录片、宣传画册等形式开展文化宣传;三是通过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为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档案因其原始记录性,使得档案部门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该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实中,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还存在较大差距,普通民众还没有习惯在档案馆进行文化休闲活动。

二、档案文化开发受档案资源现状制约

档案文化开发影响力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档案部门缺乏在文化建设统一规划中的应有位置,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文化味欠缺,公众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缺乏正确认识等,而其中国家档案资源现状是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瓶颈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状况制约文化服务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藏结构失衡,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馆藏档案资源的类型看,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大多以机关文书档案为主,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数量较少;从馆藏档案资源的来源看,大多为政府机关移交的公务文书档案,社会征集档案较少,特色档案数量不多。馆藏结构相对单一,难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利用需求,严重制约着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为服务好休闲利用,必须有计划地改变这种馆藏结构状况。”

(二)历史档案数量较少,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

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档案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档案馆条件的逐步完善,馆藏档案数量逐年增加。然而从馆藏档案的历史分期来看,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档案数量较少,占馆藏比重低。且历史档案多为征集而来,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以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2010年馆藏数据为例,建国前档案仅为582卷(件),与建国后将近32万卷(件)的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但是在现实中与公众热哀了解历史,尤其是本地区历史状况的文化诉求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三)缺乏特色资源,档案文化深加工资源不足

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以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为主,缺乏文化吸引力。在纷繁复杂的公务文书的基础上进行档案文化精品开发,提供档案文化信息服务有一定难度。

这些状况的存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工作体制因素的影响。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档案馆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政治服务部门,又是文化事业单位,使得档案资源来源比较单一,角色定位不够清楚。从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档案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对资源体系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和准确定位,才能在资源体系建设上不断优化。

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出路建议

资源建设是档案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试想没有档案资源,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将无从开展。破解国家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之困境,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加强资源体系建设首当其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前端控制,档案接收工作着眼未来与长远

接收是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是档案馆开展工作的基础。档案接收要提前部署,注重长远与未来,要确保档案接收门类、载体等方面的齐全完整,确保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确保重大活动档案的有效收集和及时接收。大力开发档案文化,要首先从接收入手,形成机制,着眼未来,从现在开始积极有效培育档案文化资源。

(二)注重特色,从征集工作入手优化馆藏结构

基于档案工作的性质,目前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大多是公务档案的天下,缺乏公众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要吸引民众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机关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更多征集民众感兴趣的内容。如征集历史照片,名人档案,家谱族谱,地方风俗、民族宗教、艺术文化等特色档案资料,丰富优化馆藏资源。在这一点上,国外很多档案馆做得更好,如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档案馆,不仅收藏有军人、移民等个人档案,还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品库房,收藏有大量的珍贵绘画作品。不难想像,丰富多彩的档案资源宝库必然更加容易勾起民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也更能以此为基础深度开发民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产品,实现档案文化休闲。

(三)主动出击,全面加强主动记录工作

主动记录是继接收和征集之后,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另一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可以看作是档案部门开展主动记忆工作,留存城市历史的成功典范。在主动记录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城乡面貌变迁的记录,也要注重反映城乡文化、社会风情、精神风貌等方面,为城乡发展留存全方位历史资料,同时也为档案馆有效开发档案文化积累档案资源。

(四)信息带动,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

档案资源整合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话题,并且被一些地区所实践,形成了顺德模式、浦东模式、和县模式等各种整合方式。当然,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档案实体的整合,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因素,不能盲目进行。实际上,笔者认为,档案资源的整合还存在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档案信息的整合,通过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搭建安全的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通有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得我们可以绕开档案实体整合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的许多阻力。”我国档案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完全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也很难实现,在“全面了解本地区重要档案资源的分布、管理情况,逐步建立档案登记制度”⑨的基础上,以构建立体化档案资源体系格局的方式进行整合档案资源,可以有效实现档案价值开发与利用。

(五)创新联合,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5篇

档案馆是真实保留一个国家、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过程的殿堂,是文化积淀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库,档案馆理应建成文化标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志,这是档案馆建设的历史定位,也是与时俱进的当代档案馆建设的定位。毫无疑问,不能再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再按老的模式建设新的档案馆。档案馆是文化标志,其基本建设必须体现出它的这一社会历史地位和重要功能;档案馆是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必须放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建设。江苏各级档案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经济大省的物质基础,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具有档案保管、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化交流、服务公众等主要功能的当地标志性文化建筑。江苏省档案管理部门把加快档案馆文化标志建设进程,推动档案馆的全面发展作为江苏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安排,及时调整档案馆建设发展思路,大力营造档案馆文化标志建设的认识环境,成立了全省档案馆基本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出台了档案馆建设指导意见,系统地提出了档案馆基本建设的原则、框架、要求、指标,要求各地新馆建筑在选址、造型、总体布局上突出档案馆的文化性、开放性、多功能性,把江苏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具有时代风貌、现代水准、反映地方形象的文化标志性建筑。江苏省档案馆基本建设的新理念已基本形成,其内涵主要有:

1. 把档案馆建成当地文化标志。在江苏文化大省建设中,加快档案馆文化标志建设进程,吸收博物馆、文化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筑风格理念,建设独立的、开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标志性档案馆建筑,体现档案馆在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文明形象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 档案馆功能布局应有“三个三分之一”。要在满足重要档案保管基地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件档案信息利用中心等其他功能的需要,设置对外开放公众利用区、档案库区、管理区等三大功能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

3. 档案馆选址造型需具备“三要素”。即“面向社会大众,呼应行政中心,独立的文化标志性建筑”。要彻底转变将档案馆建筑等同于档案库房的观念,转变忽视档案馆历史品位,作为一般办公大楼选址造型、甚至使其位居行政机关大院偏僻一角的观念,新建档案馆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既服务于党和政府,又服务于社会大众,在交通便捷、方便各界利用的地点建造环境优雅的现代档案馆。

4. 档案馆建筑规划面积应有一定规模。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档案馆,按照充分发挥档案馆五大功能,满足保管、爱国主义教育、电子文件、档案信息服务等几大工作的需要,规划档案馆面积,一般副省级市档案馆应不少于15000平米,省辖市档案馆应不少于8000平米,县(市)档案馆应不少于5000平米。考虑各地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和历史文化名城参照上一档的标准建设,以利于档案馆的长远发展。

新理念和建设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档案馆建设中的文化观越来越成为共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功能定位科学,布局合理的新型档案馆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之中。南通新馆是江苏省按新理念落成的第一个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将文化品位、现代气息、馆藏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功能布局上打破了库房加办公业务房的旧式格局,分办公区、库区、接待区、展览区等四个功能区,其中的南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展览区),由历史馆、荣誉馆、名人馆、精品馆、数字馆五个馆中馆组成,每个馆在功能定位、内容选择和设计风格上做到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相互响应,浑然一体。历史馆反映南通从城市起源到近代第一城、革命斗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的纵深感;荣誉馆再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通的关怀、各行各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风采;名人馆集中展示南通名人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成就;精品馆以市、县档案馆馆藏精品为依托,凸现南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数字馆将实施档案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利用,成为“数字南通”的有机组成部分。“馆中馆”最大程度地体现文化品味,体现现代气息、个性特征,体现艺术性、观赏性,构成新馆建设的新亮点。

正在建造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常州市档案新馆作为常州历史文化记忆库和社会文明进步象征,按功能齐全、富有文化内涵、智能化的标准建造,建成后档案馆使用其中8300平方米,其余部分亦严格按档案馆建筑规范建造,为未来档案馆发展预留了空间。新馆内布设细水雾自动灭火、温湿度自动控制、智能化密集架管理、安全监控、门禁等五大现代化系统,馆内部环境布置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新馆将突出资源整合的主题,形成常州现行文件中心、市级机关图书资料中心、馆藏目录与电子文件中心、档案寄存服务中心、档案数字化与保护中心等多个功能的中心馆,打造面向机关、面向社会,多层次对外开放的现代化服务型档案馆。

吴江市新馆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正按照高起点、高规划、高效能的要求,建设成一座有时代气息,有地方特色,有文化氛围,符合档案事业未来发展方向,彰显吴江城市精神,弘扬吴江先进文化的现代化档案馆,建成后的吴江新馆将具备档案保管、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件利用、文化休闲等现代化档案馆功能,成为吴江一道亮丽的文化标志景观。

在建的近6000平米的南京市江宁区新馆为三栋连体四合院式独立建筑,是江宁的标志性大楼,与政府大楼一路之隔,傍依文化休闲广场和公园,选址绝佳。馆内部结构分为自动化办公区、档案库区、信息化服务区,各种现代化设施设备先进配套,布设了9个智能化系统,突出档案管理智能化,服务利用网络化,以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并建有大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厅、成果展览厅、人才培训厅和休闲厅等,将成为江宁公益性文化设施场所。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6篇

关键词:档案馆;swot分析法;档案馆文化

根据《档案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然而经过多年的缓慢发展,综合档案馆还是无法走出传统的壁垒,真正融入大众。大众的需求是多元的,大众既需要“下里巴人”的通俗,也需要“阳春白雪”的雅致,在享受休闲时光同时接受文明的熏陶。随着“文化热”高潮迭起,与同样是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又如何找到自身的定位?

1 当前我市档案馆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一)优势

档案馆是法定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本地区对国家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的文化事业机构,在张家界市的旅游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馆建设应是我市文化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主流文化: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与大局开展服务,是档案馆文化的主旋律。各级档案馆依法接收各级党政机关的政务文书档案,这些档案是各项重要的记录,凝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智慧,也是机关工作的重要凭证,是政治文明的成果,同时又为当前和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服务。近期,我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了进一步为政治文明建设服务,把档案工作向前延伸,开展了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将已公开的党和政府的法规、政策集中提供社会查阅,让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现行文件查询中心使非密级政务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发挥了联系群众的窗口作用和信息交换的平台作用,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知情、监督的民利,对我市政治文明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高雅文化:档案馆作为“历史的粮仓”,参与编修史志,不断体统学术利用。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真实历史记录,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门类的多样。其中有关历史发展的,如反映了大庸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的民国档案;有关于人民生活学习的,各区县档案馆也积极建成婚姻、知青、退复军人、招工、工商等民生档案资源数据库;有关重大活动的历史记录,如历年在张家界举办的“森保节”“音乐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如民族风味的大庸阳戏、土家打溜子、桑植民歌等原生态非物质文化艺术。

第三,大众文化:档案馆关注并贴近大众文化的需求和趣味,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传达形式,表现大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近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馆积极利用“怀旧”这一主题,面向社会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历史记忆功能。在重要的历史纪念活动和重大政治活动中,档案馆通过办展览、公布史料等形式参与当地的纪念活动,展示党和政府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具有生动形象、“事半功倍”的良好社会效益。

(二)劣势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档案馆是历史的守望者,如何发挥自身的文化性,顺应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改变目前“惨淡经营”的现状。

第一,资金投入有限。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财政预算是主要经费来源,资金总量十分有限。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相对制约着我国档案工作资金,相对湖南省内其他地州市的档案馆,我市档案馆在进行硬件改造软件升级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基础设施管理的核心问题。

第二,基础设施管理落后。基础设施是档案馆“升级”的外在表现,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环境、档案保护与修复技术、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等相关物质条件。截止2015年底,全市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部门档案馆两个,其中新建综合档案馆包括市馆共3个,还有两个综合档案馆在筹备中,虽然建立了新馆,但是均未投入使用。这就是目前我市档案部门面临的资金不足影响了基础设施管理,同时造成资金不足的原因还有设施管理时过度配置了一些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设备,如片面追求设备和设施的技术先进程度,从而忽视技术的成熟度和设备的使用周期,基础设施与利用能力之间匹配失衡,从而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

第三,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青黄不接”。面对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的需求,档案队伍出现“断层”,青年人居少;人才队伍分散,结构还不尽合理;人才队伍流动性较大,兼职较多,不利于档案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高学历、复合型、专家型人才缺乏;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领军人才短缺;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

(三)机会

第一,电子政务管理的推行。实施电子政务是我国的重要政策之一。随着电子政务管理进程的加快,档案作为政府完成其工作的基本行政工具,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内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加快档案信息化得管理,以适应电子政务的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法制社会的建立与健全。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人们在各行各业进行活动都有关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和保护。在大数据时代,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在整个法制社会的大环境下,及时补充、完善相关法规,修正其中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是档案信息化法规体系管理的重要任务,子啊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出专门约束档案信息化活动的法规,建立起全面、具体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是档案信息化法规管理的中心内容。

(四)挑战

第一,媒介失忆与存储技术的不稳定性。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在档案事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特征决定了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档案信息用不稳定的技术来存储数据记载历史和传承文化,而相对于因其负载信息的媒介稳定可靠,如古人遗留的甲骨文、石碑、篆刻、羊皮卷可以经历千年乃至万年。在这里不难保证,今天的存储和记忆设备是一个让人无法放心的“保管员”。

第二,其他机构的公共服务性不断凸显。具有文化属性的还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等。这些文化机构为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打造独具个性的文化精品项目。比如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正在大力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走在档案馆的前列。其他文化事业机构也在积极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来突显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大有“你超我赶”的架势。

2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档案馆文化建设

由于档案馆在建设文化强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应是衡量文化强市的指标之一,档案馆建设理应纳入我市的文化强市规划之中,并得到应有重视、扶持和加强。

1.加大对档案馆的投入,实施政策扶持

档案馆是法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正确看待档案馆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作用,自觉把档案馆建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解决档案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应随经济和档案馆事业的发展,相应增加对档案馆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档案的保管、保护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展览宣传所需的各项费用;应根据档案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档案馆的人员编制问题,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应予以政策扶持,如对档案馆举办的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各类档案文化产品以及向有关单位及个人代售的档案装具所得销售收入,档案馆为社会提供档案管理服务的档案事务所的营业收入免征增值税。

2.加强各级档案馆馆库建设

档案馆库是保管档案的最基本的载体,直接关系到档案资源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目前,各级档案馆普遍存在馆库面积狭小、功能单一、设备简陋和老化的问题,成为制约档案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在建设文化强市中,各级政府要把档案馆库的建设作为推动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落实档案馆馆库建设资金的投入,对新建馆库应在选址、立项、征地等方面统一到文化建设规划中去,并给予优惠政策。

3.丰富馆藏文化资源,坚定档案公众服务方向

馆藏档案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各级档案馆为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各级档案馆要强化收集环节,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在丰富的馆藏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特色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1.家谱,族谱档案;2.名人档案,包括本地区名人生平,名人传记,名人轶事等;3.历史照片,指能反映本地区历史面貌,历史事件,人物风情的老照片;4.特色档案,指富有地区特色和个性的档案,如:展现当地人民的民俗、民歌、俗语民族特色档案等等;5.“会声会影”的声像档案,口述档案。档案馆针对自身馆藏于公众的不同需求,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示馆藏资源,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给予人们一份独特的文化食粮。

4.开展档案抢救工作,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档案是人类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各级档案馆的一些年代久远的档案出现纸张脆化、字迹褪化、破损霉变等情况,这些档案资料急需进行抢救与保护。此外,一些珍贵档案由于种种原因,散失在社会各地,这些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组成部分,应由档案馆征集进馆,妥为保管。因此,在建设文化强市中,要增强档案抢救和保护的责任感、紧迫感,各级政府要拨出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修复,以及流散在社会上的档案的征集工作。2010年前,市档案馆和有条件的区档案馆开展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修复、裱糊档案业务,建设成区域性档案修复和消毒中心。

5.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档案馆文化建设第7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校园文化发展

现阶段,在我国提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高校提高了对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因此,为了开展好该项工作,必须要加强高校档案馆建设。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收藏着大量的文化内容,还积累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等,在加强高校管理建设、规范高校行为建设、陶冶师生情操等方面可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唯有加强高校档案馆建设,方可为高校创新发展创造良好基础,并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在高校中,档案馆对高校文化的发展可提供多样丰富的史料信息,高校文化发展要以档案建设为前提方可更好实现,可以说,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高校档案馆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高校档案馆建设现状而言,尽管与校园文化发展关系密切,然而两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高校档案馆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发展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1.就建设观念而言,高校档案馆建设服务高校文化发展的意识薄弱。一方面,不论是高校管理层,还是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如何有效利用高校档案服务高校文化发展均缺乏有效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馆建设服务校园文化发展的科学化、制度化等理念不完善,未能有效遵循高校文化发展规律,未能构建起制度化的服务促进体系。2.就建设价值取向而言,高校档案馆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一方面,高校档案馆建设推动高校文化发展过程中,未能有效考虑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协作来促进各自的发展。另一方面,未能有效秉持以人为本理念,高校档案馆建设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公共服务的价值取向不足,没有建立起主动服务高校文化发展的局面。3.就建设模式而言,高校档案馆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发展的形式仍旧较为传统,信息化建设不足,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4.就建设管理组织而言,高校档案馆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发展的组织领导不力,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协作,使得相互间在多个方面难以有效开展交流互动。5.就资源服务体系构建而言,大部分高校档案馆仍未能在运用现有档案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各式各样的宣教活动,致力于使馆藏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特色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不管是档案馆藏研究,还是侧重于开展校本化研究,都尚未形成较具影响力、较为完善的服务资源及体系。6.就专业人员配置而言,高校档案馆不属于受重视及人员配备充足的机构,尤其是专业性人员配置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配置充足高素质的专业性人员,方可将馆藏资源有效转化为高校文化输出资源,方可使档案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档案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具备对馆藏资源开展整理、研发、应用转化等能力的人员少之又少。

三、加强档案馆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发展策略

(一)革新档案建设理念

为了有效发挥高校档案馆的文化作用,首先应当革新档案建设理念,强化档案文化意识。对于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而言,必须要比高校其他人员更明确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明确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己不仅要扮演好档案采集者、保管者的角色,还要注重为高校师生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唯有强化档案文化意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方可进一步形成档案文化生成意识、保护意识、开发利用意识等,进一步形成参与服务校园文化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传统工作机制

高校档案馆应当优化传统工作机制,提高对档案资源源头管理的有效重视,在档案采集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调整过去被动采集方式,有效开拓档案采集渠道,加大档案资源采集力度,特别是对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人物更应当及时开展建档工作,以此为高校档案馆建设提供有力的档案史料支撑,从源头上满足高校文化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档案文化开发利用

高校档案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高校档案馆应当加强对其有效开发利用,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在档案史料的基础上,推进多层次、多方位的档案编研工作。在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编研过程中,可紧扣校史编撰该重要主体,有序开展学校大事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相关专题研究,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提炼,进而使单一的档案材料转化成丰富多样、可供分享的精神文化成果。该部分成果不仅可实现对高校文化的有效继承,还可促进高校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提升高校档案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档案馆应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通过加强对虚拟现实、仿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档案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网上展馆,以此有效提升广大师生对档案馆的关注度,满足师生群体的多元需求。其次,逐步构建健全高校档案馆资源服务体系,建立起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校史馆、地方档案馆、其他高校档案馆等的紧密联系,开拓高校档案馆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推动档案馆资源的全面开发、共享、融合,提升档案馆资源利用质量、效率。

(五)配置专业性人员

高校档案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既扮演着档案馆管理者的角色,还扮演着信息过滤者、文化管理者等方面的角色。因而,在高校档案馆专业性人员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打造馆藏资源研发队伍,还要打造馆藏资源宣教队伍。首先,对于馆藏资源研发队伍的建设,不仅要保证该部分专业性人员要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娴熟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还要具备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更好地投身对馆藏资源的研究开发。其次,对于馆藏资源宣教队伍的建设,要求该部分专业性人员不仅要熟悉馆藏历史,还要具备良好的宣传教育能力。另外,还应注重对档案馆工作人员开展持续的教育培训。总之,在高校文化发展中,档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革新档案建设理念,优化传统工作机制,加强档案文化开发利用,切实从多个方面促进高校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浅谈高校档案馆建设与高校文化发展的融合[J].民营科技,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