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5:59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1篇

【关键词】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930-01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口腔科门诊的感染问题要根据这个科室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对于口腔科门诊的管理也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在诊疗效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的口腔感染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口腔科的医疗器械管理以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管理,有效控制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本文对于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的管理与控制进行有关的探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的门诊口腔科作为研究对象,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具有医护人员6名,其中口腔科医生共有4名,(主治医生3名,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1名,平均每天接待患者约100例左右。

1.2方法

为提高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科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是:针对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制定管理方案,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口腔科的管理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科学合理处理医疗废物;提高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对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在门诊口腔科推行四手操作方式,即一名护理人员专门配合一名医生的工作[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

2 结果

针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加强诊疗用品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措施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质量。使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院感管理更加地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门诊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意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更加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日常医疗或者护理行为,强化了自身的职业防护,降低感染概率。自从建立与完善了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我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医护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没有再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3 讨论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受门诊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关系到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问题。门诊口腔科是门诊部的重要部门,对于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于门诊口腔科以及整个医院都有重要意义[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涉及多方面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科、社会学科、流行病学科等多方面的研究,感染事件的引发,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没有认真执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在日常的清洁与消毒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未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等。这些因素会诱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都是不利的[4]。

针对上述问题,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我们主要实施的管理措施是:首先,针对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问题,在整体上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将实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与施行,这样可以总结控制与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而可以进一步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腔科的管理质量。其次,为了较好的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于门诊口腔科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所有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在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手卫生规范的正确执行率,这更加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门诊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工作,强化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根据监测数据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样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加强我院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执行日常的空气消毒工作,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需要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逐渐增加护理人力资源,推行“四手操作”方式,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 18) :182 -183.

[2] 张珑,李芳萍,陶洪.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问题与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 5) :619 -620.

[3] 贾美娜,孙凤娟,倪雪娇.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33) :8241 -8242.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2篇

【关键词】门诊 控制 医院感染 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3-01

门诊直接承担着来院就医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在就诊过程容易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控制门诊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已成为门诊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门诊部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传染机会大,感染机会多。空气流动不畅通,三区划分不清等因素,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2 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于形式,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手卫生消毒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废物处理欠规范等。

2 加强管理有效措施

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门诊部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彻底改造门诊诊疗室、门诊手术室,使其区域划分、人物流向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增添相应的硬件,配置感应水龙头、快速手消毒剂等。医务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2.2 加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及各项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岗位质量标准等,拟定考核标准并落实,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增加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2.3 提高认识,强化自我责任: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了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自觉遵守控制感染的各项措施,在门诊就诊高峰期,做好分诊导诊工作,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患者交叉感染机会。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急时隔离。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严格做到所有门诊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按照规定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2.4 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医院感染科将洗手的步骤印制成彩图过塑,将其贴于各洗手池上方,并对门诊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指正、正确洗手法、手卫生监测及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按规范洗手,防止医源叉感染。

2.5 加强健康教育,保障安全:患者就医除与医院自身管理及诊疗环节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卫生知识及习惯有关,尤其是与手部卫生知识密切相关。医疗机构不仅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同时应尽可能给患者提供关于手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尽最大能力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就诊安全。

2.6 强化质量控制: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月不定期对科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纳入工作改进之中,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3篇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门诊院内感染。方法:通过分析门诊院内感染因素并针对院内感染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完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结果:提高医护人员感控管理意识,做好院感监测和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Abstracts】Objective:in order to control nosomial infection of out-patient clinics. Methods:analyzing the elements of nosomial infection in out-patient clinics and formula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on it;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of nosomial infection, making perpectly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controlling cross infection. Results: improving ideology of doctors and nurses to control and care the infections, accomplish fully the supervision on nosomial infections and carring out regularly check the quality about controlling infections. reduce happening of infections.

【Key words】out-patient clinics; nos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门诊是患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人较为密集的场所,环境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加上抗生素滥用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的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1 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手的污染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临床常见一些医护人员忽视为病人治疗操作前的洗手。

1.2 无菌观念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次性医疗物品消毒不严,注射器未回抽消毒液,输液器浮于消毒液上面,浸泡器械未打开轴节;浸泡液浓度不符合要求;拖把、扫帚未真正做到专用和定点凉晒。

1.3 消毒物品管理不当 主要表现在无菌包失效,浸泡筒内消毒液液面不足,使用过的无菌盘未盖严,贮槽的筛孔未关闭或关闭不全,无菌物品与其他物品混放一起,没有放置在指定的无菌柜内。

1.4 紫外线灯使用中的干扰因素 紫外线灯是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常被错误使用致无效,如辐射强度不够、覆盖面积少、照射时间短、有效距离外使用,灯管及灯罩内灰尘覆盖照射作用差、未打开抽屉、柜盖或门,只照物表或隔玻璃照射等。

1.5 使用化学消毒剂中影响因素 选液不当,消毒时间不合要求,消毒剂浓度不够,消毒液易受污染[1]。

2 建立健全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门诊部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门诊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门诊部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合理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在门诊部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管理作用,专、兼职人员积极工作,各科室和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形成门诊部内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

3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全员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政策保证。门诊部根据规范,制定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做好门诊部内的医院感染工作。重点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考试,对新的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及医院感染方面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每月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及突击检查的方法,监督实施,并列入科室质控项目[2]。

4 加强宣传教育

建立分诊制度,提高分诊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就诊。设置候诊椅,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做好门诊卫生宣传教育,向患者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全员参与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5 实施细则,具体措施

5.1 手的管理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治疗操作是由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的,而双手同时也因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引流物、渗出物而处于暂时带菌状态,若不注意手的清洗消毒,就可能使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而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因此,除保持无菌操作前洗手,还应在接触不同患者及处理患者用品后洗手液洗手,流动水冲洗,做到一人一纸(擦手纸);接触患者血液,处理患者用过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应严格用快速手消消毒双手[3]。

5.2 加强无菌观念 对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培训,增强消毒意识;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室。

5.3 加强消毒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做到严把进货关、监测关,合格后方可应用于临床。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消毒日期及标志、密封度、是否潮湿、不定期用试纸监测消毒液浓度。使用后一次性物品分类收集由后勤部门集中处理。

5.4 门诊部的空气消毒 由于门诊人流量大,空气中的细菌量也相对增多,因此,做好空气消毒是防止门诊呼吸道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门诊各科室每日紫外线灯照射>2h,照射后及时登记;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每日治疗后用5%洗消净溶液拖地;物体表面用2%~5%洗消净溶液擦拭,扫帚、拖把专用,定期彻底打扫室内卫生,并每月空气培养1次。

5.5 消毒方法及监测的完善 预防感染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物理及化学消毒,而物理、化学消毒是否符合标准,又依赖于监测方法,所以门诊完善了各种登记本,包括紫外线的强度测试及使用登记,消毒液浓度登记,消毒灭菌包登记,空气培养登记等,运用了紫外线强度试纸,消毒液浓度试纸及3M高压蒸气灭菌包内指示卡和3M胶带等监测手段,定人、定时、定室,以了解和确保灭菌设备的性能及消毒灭菌的效果[4]。

6 小结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大大地加强了门诊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使门诊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了自身保护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门诊部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门诊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付欣萍,杨凤,高霞.预防与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8.

[2] 陈莉,倪冬青.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60~61.

[3] 于晓牧.预防与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1303.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4篇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

门诊手术室是综合医院门诊部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之一。它承担着不需住院的门诊急症或择期小手术的处置。如果不注意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必然造成病人的严重感染或院内交叉感染,影响病人的预后及医疗质量。

现谈一下我们是怎样开展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

1首先加强了门诊手术室的硬件建设

原来门诊手术室条件较差,无论房间布局还是医疗设备,都比较落后,我们借省厅、市局医疗质量达标检查的东风,对门诊手术室进行了全面改造,把急诊状态下容易造成感染的开放性损伤、清创、缝合与择期无菌手术分离开,并配备了必要的手术器械与急救药品,使门诊手术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得到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建立了手术室与门诊各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

在医院感染科与护理部的统一指导下,成立了门诊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检查落实,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使门诊手术室的院内感染工作得到了组织上保证。

3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监控意识

我们组织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感染监控知识,掌握监测方法,由手术室护士长负责组织培训相关人员消毒隔离与无菌技术知识,增强了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意识。

4门诊手术室监测与控制感染的对策

4.1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的对策。每日进行一次卫生清洁与术后消毒,用0.5%优安净拖擦地板、天花板、墙壁,要求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并有排水系统,便于工作清洗与消毒。

4.2定时对手术室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监测。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依据。我们坚持了每周对手术室空气物品灭菌(包括高压灭菌物品、熏蒸物品)、一次性物品,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等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对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一次,做到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分钟,每周一次用75%酒精擦拭灯管。并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如(70W/CM2或超过1000小时)予以及时更换。

4.3严格区分污染区与无菌区。①我们把易造成污染的开放性手术与择期手术严格区分开来,防止交叉感染。②明确的区分无菌区、有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并做出明确的标志。

4.4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贮存与处理的管理。对一次性的无菌物品,如口罩、手术衣、输液器、注射器等,设有专柜存放,距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时进行检查,有无破损、失效、变质。一次性无菌物品用过后必须统一销毁。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5篇

【关键词】门诊;感染;护士;效果

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其病人构成复杂,人员密集,同时存在大量未知病原微生物,若不严格管理会形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门诊护士是不同病患的主要接触者,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积极发挥门诊护士的主动性,有效地控制了门诊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9例,女441例;年龄24-75岁,平均35.2±7.3岁;职业:学生387例,单位职工279例,农民171例,其他63例;病种:内科550例,外科350例。将2012年4月以前收治的9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排除人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职业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就诊时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就诊期间调动护士主动性,预防感染,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健全的管理体系

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中,制定《医院感染制度》包括各级人员职责、考核制度、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与用药方案、各种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等。对监测中不达标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原因,与科室奖励挂钩,促使医务人员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1.2.2 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对护理人员进行防护教育,例如举办医院感染监控学习班,岗前培训,举行医院感染知识竞赛等。以了解门诊感染的现状、常见的感染类型、容易引起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在日常的每项工作都必须注意消毒隔离,认知落实七步洗手法和个人防护。

1.2.3 强化环境卫生,控制候诊秩序

定时开窗通气,随时保持门诊干净整洁。可放置约束带和警示牌,避免患者随便进入检查区而导致的就诊秩序混乱,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同时,门诊护士可利用候诊时间向患者介绍预防疾病的知识和家庭护理常识,以及一些简便有效的消毒措施,如七步洗手法和快速消毒法等等,提高大众感控知识水平,共同预防感染。

1.2.4 重视护理管理上的细节控制

切断医院污染源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彻底消毒灭菌。护理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医疗用品。在配置药物、各种注射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此外,有效性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也是最有必要的措施,护理人员都要坚持操作前后或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进行有效洗手,以便达到消毒的目的。

1.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感染的发生率。观察组调查12名护士,对照组调查12名护士。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20名医生,对照组调查20名医生,两组医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采用x?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门诊是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一站,因此落实分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首先涉及到门诊。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门诊护士是与患者的主要接触人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哨。所以,我院积极调动门诊护士在医院感染的主动性,完善管理体系,提高防护意识,强化环境卫生,注重细节控制,明显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门诊护理对改善护理以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院内感染的控制以及预防中存在无可替代的作用,值得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杨丽霞.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137.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6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2-02 中图分类号:R 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陈 亮,张 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33(3):166-169.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第7篇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