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工程师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1 16:32:52
农业工程师论文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1篇

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更要偏重于实用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也要与企业保持密切沟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简单说,是应用型人才,不是学术性人才。

2构建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2.1教研活动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和分享

教研研究往往以活动为中心,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是教研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教师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以往的教研活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题研究,满足于茶馆式的泛泛而谈;缺乏整体规划,基本是每门学科进行自己的教学研究,缺乏整个专业的群体意识。为此开展教研活动就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2)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所以教研活动就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让教师能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

3)开展专题报告。学院每年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举行专题报告,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最新知识,发展趋势等。使用学生对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2.2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特点,以主干课程为重点,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范围和具体内容,合理设置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确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然而,实践环节并不是零散的教学单元集合,只有将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构成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在课程设置中,理论学习时间占1/3,生产实践占2/3,理论实践交替进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课程实验、基本工程能力实习、基本专业设计能力实习等实践内容。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包括:物理实验、机械原理实验、电路测试实验、电子线路设计测试实验、微机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汽车拖拉机测试实验、机电一体化实验、农业机械学实验等。基本工程能力的实习内容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基本专业设计能力的实习内容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等。

2)企业联合培养环节。在企业联合培养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专业实习、企业实习与专题设计、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实践内容。所有内容以企业联合中的真实科研项目需求为背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通过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如售后服务部门、测试部门、研发部门等)分别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并定期轮换部门完成实习。专题课程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技改项目,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与试制,并测试技术指标,撰写专题设计报告。

2.3教学评价

在农业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实行淘汰制培养,这就要求有恰当的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注重应试指标,注重定量检测,忽视定性评价或分析,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尤为不利。因此必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灵活的、综合的评价方式,以保证学生有更宽松的自我发展空间。

1)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应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比重,如核心骨干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可占60%以上。

2)理论课程平时考核成绩由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综合考核成绩组成,课带实验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还包括每次实验的成绩;单列实验课的平时成绩由每一次实验的考核成绩组成。

3)理论课程的课终考核包括闭卷、开卷、抽题答辩、案例分析、上机考核、口试、课程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单列实验课程的课终考核包括闭卷考核、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原则上,课终考核的理论部分以闭卷笔试或上机考核为主。

4)教学实习考核成绩由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结、实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组成。

3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1综合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当对其有用的信息转换为知识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例如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4年)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整个比赛的题目贴近生活,都是同学们上课时要用到的工具。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时,要求学生对日常课堂进行观察,同时对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和状态进行想象,设计出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和实用的机械装置。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要求提供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和主要设计图纸以及作品的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样机;这要求学生需要把平时学习到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制造工艺等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理解,运用,最后转换为实际加工的实物。整个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选题、学习、制作、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体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出课题,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探求出问题的结论。

3.2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科技创新活必须有相应的场地、设备等物质条件,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否则,学生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我校每年开展“科研兴趣小组”和“创新实训项目”两项活动。通过学生的组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进行调研,完成申报书,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的答辩,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性的项目,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指导下,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在项目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心。

4结束语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1):61-63.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1):61-63.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4篇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

转贴于论文联盟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

转贴于论文联盟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14-03

学位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检验研究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因此,充分了解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分析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探索提高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推广硕士生源特点及学位论文情况调查

青岛农业大学自2004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研究生200余人。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对近三年的生源调查发现,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来自来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政府机关占28%,事业单位占63%,各类企业单位仅占9%。他们年龄跨度大,学历结构、专业基础和职称差别大,其中初级职称的占73%,中级职称的占19%,高级职称的占5%;具有本科学历的为90%(17%没有学士学位),专业学历的为10%。他们实践工作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基础,但基础理论和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研究生“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及自身的特点,导致研究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在对全校2008-2010年入学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调研中发现,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中,平均79%的学位论文选题结合了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本符合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要求。从2009—2011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情况来看,学位论文类型逐渐向应用研究倾斜,并由2009年的45%提高为2011年的70%,基础研究的学位论文类型比例有所减少,其他类型基本稳定;有课题来源支撑的学位论文基本保持稳定在35%左右,与工作相结合的论文比例由66%提高到80%;研究型论文比例相对稳定在89%,项目设计或产品研制报告比例相对稳定在7%;论文送审一次性通过率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52%提升为2011年的73%。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如表l所示。

此外,通过对近三年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反馈意见的调研来看,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结合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农村发展与管理、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但论文质量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写作水平有待提高;论文选题避重就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论文缺少创新,不能运用新方法和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型论文比例偏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尚有一定的距离;等等。

二、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生自身的因素,开展学位论文所必需的科研环境、导师指导、监管机制等。

(一)研究生特点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业科研、生产、管理一线的精英和骨干,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能够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是在职攻读学位,“工学”矛盾突出。在学习期间,研究生兼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家庭压力,很难保证学习必要课程和研究课题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对相关的前沿知识了解不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论文写作技能和水平不高,不能灵活地掌握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影响了学位论文的深度和质量。同时,还有部分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将学位的攻读作为职称评定和职位提升的条件,主观的研究欲望不强。在论文研究阶段往往前松后紧,偷工减料;甚至有的研究生答辩前东拼西凑,直接导致学位论文质量偏低。

(二)科研环境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和目标决定了专业学位论文要有明确的生产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多方外部因素的协调配合。充足的教学资源、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优秀的导师团队构建的科研环境是保障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完备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是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所需的必要条件,是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优秀的导师团队可以争取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与大量的科研经费,构建和谐的学术交流环境,指导出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受研究生工作单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研究生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查阅文献资料不方便,很难及时把握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测试方法,开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还有的研究生在工作单位找不到适宜的论文选题,不是论文研究内容过于简单,就是达不到技术难度或工作量要求。同时,还有些企业单位参与课题研究的程度不高,不能提供一定的经费、实验条件等,难以保证论文研究的顺利开展。

(三)导师指导

导师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指导研究生学习、进修、撰写学术论文的人员,是研究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和朋友。他们的教育理念、学术视角、创新素质、学术水平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很大。研究生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新手,在研究工作、论文撰写、科研能力训练等工作中都离不开导师的引导和指导。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他们可以与研究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给予恰当的指导,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效率,帮助学生挖掘学术潜力,同时做到“教学相长”。目前,应用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指导中的“双导师”体制可以帮助研究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良好结合。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往往因为两个导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侧重点的不同,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常常存在分歧。部分研究生导师之间交流较少,致使产学分离,各自为政,在责任问题上互相推脱,不能真正发挥“双导师”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导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与学生交流时间少,不能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论文监管机制

学位论文监管机制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没有严格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则无从谈起。目前,学校在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修改和答辩等环节中存在许多监督不到位的地方。如论文的选题、开题和中期考核流于形式,评价指标不明确,评价标准模糊,论文答辩把关不严。尤其是在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存在“人情味”重、提问避重就轻等情况,为学位授予大开方便之门,严重影响了学术论文的公正性。这些问题造成了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完整、内容不严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科研成分少,论文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实现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规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对一些零散的异地学员的培养、检查和督促的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投人人力物力不足,疏漏较多的问题。如在论文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技术难度、工作量及创新程度等方面要求模糊;论文分析不够,指导流于形势,修改评阅走捷径等情况。

三、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充实新的高层次理论知识,增设体现学科前沿知识的综合性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改变研究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研究生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使研究生掌握各种方法手段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使研究生由知识积累向发展能力方向转变。发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不断纳入教学之中,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

(二)深化校企结合,提高师资力量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方式决定了高校必须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发展相关的单位和部门紧密合作,开展研究互助,以此加快“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进程。充分利用资源和条件,开拓单位间的合作空间,扩充研究生的选题范围,加强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工作单位将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作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来完成,提高了各单位的责任意识和参与研究生培养、监督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培养中“工学”矛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论文的理论和应用水平,增强了论文成果的研发性和可推广性。此外,聘请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富有实践经验的高职人员充实导师队伍,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入生产科研第一线,进行课题和经验交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教师。这样可以克服高校多数教师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对提高研究生培养,加快工作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规范学位论文研究过程,完善论文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的科研工作过程,通常包括选题、开题、科学研究、中期考核、论文写作、论文评阅和答辩等重要环节。加强学位论文研究的过程管理,可从源头上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入学后要求在第一学期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报告会,并借此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作为选题的重点。在第二学期借助开题报告会从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解决问题、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课题论证,力求及早地发现问题,避免研究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此外,严肃中期考核,重点进行课题前期工作的检查和后期计划的论述,及时纠正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利用学术报告活动,对研究生课题的后期进展情况进行交流和监督。之后,通过严格的论文评阅、预答辩会对学位论文进行系统的修改和完善。采用论文“比对”和校外论文“双盲”的评审机制,杜绝人情,维护论文评阅的公正性。最后,通过规范的论文答辩程序,从论文的选题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的难易和工作量、工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结果的效益性、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论文质量的整体权衡和评价。

(四)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监督机制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渠道决定了研究生工作单位应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实验条件;高校应为研究生提供课程学习、学术交流、查阅文献资料等学习条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下,只有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导师责任,实施质量监控,方能确保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第一导师主要引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论文的选题、方案、计划提供可行性建议,并对最终的学位论文进行质量把关;研究生第二导师产生于合作单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负责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并结合工作实际修正论文方案和计划。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制度。选拔专业领域中的优秀教师、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组成督导小组,对导师的聘任和考核、论文研究和考核进行严格全面监督。实现论文质量与导师选聘、招生名额相挂钩,提高导师工作的责任、危机意识,彻底改变导师队伍的终身制。除了对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追究论文较差的指导导师的责任。

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等诸多因素的协调、配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从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对论文研究要做到“三早”,即早定题、早开题、早研究;导师指导做到“三勤”,即勤指导、勤检查、勤总结;论文评审做到“四要”,即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要科学实用,技术路线要科学可行,成果要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曲洪亮,李眷英,李德才.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0,(7):136—138.

[2]鄢洪平,吴小红.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09,(8):9—10.

[3]李占华,罗英姿,董维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与时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12):55—56.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6篇

(一)加强招生宣传力度

招生宣传历来是各院校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宣传的效果直接影响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学院领导也充分认识到招生宣传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对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宣传工作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投入,为宣传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针对水产农业推广硕士报考群体小、生源类型多、个体差异较大、优劣势较明显、专业实践能力强等特点,大连水产学院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立体式多层次地进行了招生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水产农业推广硕士作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专业方向明确,大连水产学院把各省市与水产、渔业相关的单位作为了招生宣传的重点。每年研究生部都委派专人奔赴省内外各相关单位,向单位负责人详细介绍学校招生规则、学科设置、研究生培养流程等具体情况,使他们意识到渔业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学院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全力支持学院的工作。在长期办学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大连水产学院与诸多大中型企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研究生部也与各教学单位进行合作,长年聘请由各学院选派出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宣传。目前所招收的农业推广硕士一般是具有三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往届生,他们在各地方已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也是第一手的,因此委托这些在读和已取得学位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所在地区、单位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学校获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媒介宣传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尤为显得重要,为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学校每年都在具有影响力的教育网站和相关平面媒体上做到做足宣传以拓宽生源。

(二)规范复试和录取工作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实行全国联考,通过初试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技能水平,而复试对于保证所录取考生的质量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为此,学校制定了《大连水产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复试前学校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复试过程则注重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也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同时还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考查,以培养高层次高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考查、择优选拔、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初试和复试成绩均合格的考生才予以录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教育教学又存在着“教”与“学”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是农业推广硕士生本人,另一方面则是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组合的师资队伍。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生普遍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本科学生,既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农业硕士推广教育起步较晚,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他们的任课老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学院每年陆续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经验、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目前,学院90%的任课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79%具有正高级职称,26%具有博士学位。3年来共开设19门课程,全部由本校教师授课。同时,学院非常重视对承担农业推广硕士生培养的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每年都选派教师参加相应师资培训班和教育研讨班,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活动能力、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推广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二)导师队伍建设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注重实践应用,为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及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来学院、各院系都非常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人才、鼓励在职人员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在重视导师数量的同时,学院也积极提高导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目前学院共有导师200名,其中76%具正教授职称。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教学管理

(一)课程设置及学习

课程学习是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程设置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目前农业科技的最新进展外,还应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数偏少,多数教材也不是专为农业推广硕士生特定编写,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结合推广硕士生的自身特点以及课程特点需求,突出重点,降低难点,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为保证授课质量,授课采用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随堂考勤之外,还派专人进行课前考勤。考勤过程严格执行《大连水产学院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规定》,旷课累计时数超过某门课程1/5或事、病假累计时数超过1/3学时的研究生,取消其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充分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为督促农业推广硕士生认真刻苦地学习课程知识,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学院对推广硕士生所修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借鉴全日制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在考前根据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研究生的考试资格。每次考试均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时间、考场,随机安排座次。在全校范围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师任监考人员,填写监考记录。此外,研究生部领导必须巡考,并且填写巡考记录,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严肃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主观上重视学习,同时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部的一项重要规定,更是学校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社会实践环节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尽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社会实习考察,学生们不仅能实现新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农业科技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应用国内外先进技能进行实践推广,更好地启发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单位学习考察,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学生能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借鉴。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聘请生产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同时使他们能与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常年聘请校内外专家针对农业推广专业特点,定期做专场讲座,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学院先后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为农业推广学生的生产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提高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

学位论文选题对研究成败、论文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选题应体现出广泛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基于农业硕士推广学位的应用性特点,学院要求推广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当前课题。论文选题应具有与硕士学位相当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企业管理和农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学院为每届学生都召开选题工作会。会议期间为研究生详细介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方法。鼓励研究生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研究方向、专业兴趣选择与确立论文选题方向,并且列出示范性的选题,为研究生做好论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安排各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论文选题探讨,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论文选题中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初步确立选题方向后,各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和论证,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如果选题重点不突出、选题无新意、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者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根据《大连水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学院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二)严格学位论文的评审及答辩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审核内容

学院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企业和农业保护、开发、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3)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对学位论文的评审采用盲审制

学位论文答辩前,将学位论文去掉所有与研究生本人、导师姓名等相关的信息,由专人寄送到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或者具有相关专业的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请他们指定相关专家进行评审。若论文一次盲审未通过,研究生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次送审,二次未通过盲审的学生将延期答辩甚至延期毕业。论文盲审的实行对规范研究生的选题、开题、实验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与推进作用。

3.严格规范答辩程序

农业工程师论文第7篇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

转贴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

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