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合集7篇)

时间:2023-03-01 16:31:38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1篇

一、旅游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

张冲(1996)从材料科学上复合材料的概念来认识英语复合型人才。复合材料有基材(base material)和加强材料(reinforcement)复合而成。与此相似,英语复合型人才也由作为基材的英语和作为增强材料的其他专业复合而成。杜瑞清(1997)在界定复合型外语人才时说:“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罗世平(2000)提出“外语+X”的外语复合型人才模式。结合旅游英语自身的特点,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把“X”部分认定为除了包括英语特色外的浓缩型旅游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包括旅游学概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行社实务与管理等主干课程。因此,就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除了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外,学生也应该加强对旅游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既保证了作为基材材料的英语的稳定性,又允许甚至鼓励根据自己的专业加进旅游方面的增强材料,培养出合格的旅游英语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

旅游英语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与其他基础英语不一样的地方。它是在普通英语基础上的专业英语,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知识面宽、词汇量大、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实际上,旅游英语人才更多的是与游客打交道,在于游客的交谈中可能会涉及到衣、食、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知识。相关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英语人才在未来工作中的业绩。在云南,大部分培养出的旅游英语人才主要从事英语导游工作。英语(外语)导游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导游与翻译的双重任务。外语导游人员既要给外国游客进行导游讲解,还要充当外国游客的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英语方面的学习,也要兼顾旅游方面的学习。

在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在发挥英语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以英语导游为特色,将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旅游知识相结合,充分利用英语教学的优势加强基础教学,让学生能接受系统的语言训练,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专业教学上,课程应覆盖旅游英语专业的基本内容,以达到对英语导游素质的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除了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应具备相关的能力外,还得了解旅游相关的知识,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一线的工作。根据专业教学设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至少三个方面的能力:1. 基本能力(汉语言文化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调研能力和公关能力);2. 英语交际能力(语音能力、听力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英口笔译能力);3. 专业能力(英语导游能力、旅游法规应用能力、旅游活动组织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外,结合教材导入目的语文化,注重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展现其独特的社会风貌;通过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对比,揭示其民族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文化,养成摄取交际文化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为将来的英语导游工作做准备。

此外,涉外旅游企业的经营、改革及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就业。高校在做好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应该高度关注涉外旅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动为企业承担岗位培训的工作,切实加强与涉外旅游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为了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应该在校外多与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在校内多建设模拟导游实验室,并在实际的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一线实际操作能力。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2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翻译;障碍;策略

跨文化旅游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是不同地域间文化沟通往来的途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陈刚,2004)。在各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涉外旅游就是一个典型,不同文化背景的旅行者间交流是通过旅游翻译者的翻译来实现的,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本形式及文化习俗存在很大差异,这给旅游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旅游翻译的译文不仅要准确地传递信息,还要达到宣传的实际效果。为了传达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在旅游翻译中融入并强化跨文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旅游材料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并就出现的障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障碍形成的原因

1.英汉两种语言间表达存在很大差异

从汉英文本的语言特色及风格角度来看,汉语一般用很多形容词来传达其意义,而英语则习惯用简单的句型来表达。因此,若旅游文本材料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逐字翻译成英语文本,则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而英语的旅游文本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及准确性,一般使用简约、直观的文字。涉外旅游材料在英译过程中,因汉英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会给译文读者带来障碍。

2.汉英文化传统习俗的差异

汉英文化因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都会使两种语言在翻译时出现一些语意不对等的情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文化差异出现的语意不对等现象也会导致原文本与译文间有差异,有时还会出现词义空白或词汇空缺现象,这也给旅游资料的英译带来困难。由于旅游资料的英译蕴涵大量的文化因素,所以旅游资料英译时需克服语言及文化障碍。

3.译者未透彻理解原文及文化背景,导致译文不妥

旅游资料的英译,目的是为文本阅读者传达既符合原文意义、又符合译文读者文化背景的旅游信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若要把中国文化中语意丰富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就需要译者具备两种文化间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进行旅游文本资料的英译r,对原文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尽可能准确地向读者提供信息。

二、英译策略

旅游资料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确保文本信息的有效传递,应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出发进行翻译。在诸多翻译方法中,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对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之下。

1.音译法

在旅游资料英译过程中,若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汇时,可以采用拼音加注释的策略,比如地名。

2.音译加意译法

旅游资料的英译大多是景点的翻译,它是国外游客了解当地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在介绍旅游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景点的翻译主要是地名的翻译,其特点是有的需要音译,有的需要意译。当音译法因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带来的障碍不能恰当地向游客展示其含义时,译者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解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3.增添及删减法

旅游文字材料承载着许多文化因素及深厚的历史背景,旅游资料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常遇到语言精练、意义深刻的文字资料,这给译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给译文读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对于文化因素及历史背景丰富的资料,译者应适当选用英译策略对原文进行解释。有时,旅游文字资料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大量的修辞手段,译者若对此进行逐字翻译,译文显得复杂且不符合英语简练句型的表达习惯,也难让译文读者领略到文本的真实含义。在此情况下,应当采取删减法,减去一些和宣传材料核心不匹配或不相关的内容,使译文直达文章含义。

旅游资料英译的准确度能够对景点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因此,旅游英语的翻译者应该从文化差异方面入手,按照一定的翻译步骤,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将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传递给游客,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增进中国与海外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赵莉莉.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探析[J].外语研究,2012(11).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3篇

1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1.1应用性、实践性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它具有实用的特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以后,应该掌握日常的旅游会话,可以与海外旅游者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旅游从业人员,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服务人员,都是与外宾接触的第一线员工,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也整体发展,甚至关乎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2专业性

旅游英语课程以语言为基础,属于一种职业专用英语。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于及语言结构模式。该课程要求学生贴近专业,掌握一定的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它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尤其是专业信息传递能力,即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能力。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3综合性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内容涵盖了国家政策、机场、车站及码头等旅游交通、酒店、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购物等诸多内容,因此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改革教材,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内容。

目前,各学校旅游专业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有很多版本,但多数是全国版本,这些教材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但缺乏具体性、针对性和地域性。旅游英语教材应该内容充实,知识面广,结构严谨,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既注重教材的普遍性,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因此,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材应选择两套。一套为通用教材,一套为地方特色教材。通用教材以介绍旅行社,旅游宾馆,运输交通等部门的情况及国内部分著名景点为主;地方特色教材以介绍本省旅游景点、地方特产为主。

2.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2.2.1课堂展示

坚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报告”,可以在每次上课前5~10分钟,安排1~2为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报告,内容不限,可以是旅游英语对话、知名景点的导游词等,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激发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2.2落实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设备登上了教学的舞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在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同时传授的信息量大。运用多媒体,配合教材,放映一些电影、录像、图片、景点宣传片等,利用相关的英语学习软件、网络资料以及电视节目等作为教学素材,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专业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

2.2.3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其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拓展场景,如投影、视频短片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服务流程示范和语言使用示范,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信息,再根据教材讲解专业术语、服务规范、口语表达等知识,然后给出特定场景,由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结合书本以及课外资料准备场景对话。比如在学习入住宾馆对话练习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始终扮演客人,一人先后扮演行李员和前台工作人员,场景设定:客人下车走进酒店,到前台办理入住手续,送客人入房。先通过实景照片展示前厅服务项目,并讲解行李员和前台工作人员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礼貌的工作用语,再带领学生学习具体的语言表达,提示不同的语句可以结合不同的肢体语言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具,比如客人打开车门时左手轻轻挡住车顶,引导客人进入大堂时右手指示方向,接受客人小费时自然大方,等等,最后要求他们自行完成场景对话。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4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用句型加情景模式来进行语言的学习,鼓励并激发学生多接触和使用目的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1)坚持情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组织交流活动,加强语言知识转化。在导游英语会话教学中,坚持情景教学,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模拟绘画内容,扮演篇中角色,让学生参与情景。强调角色间互换和类似情景的创设,进行反复训练,频繁练习,根据对话内容的特点,采用小组活动或双人活动组织课堂。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点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3改革考试方式。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4篇

【关键词】中职 旅游英语 教学现状 教学实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业务大幅增加,带动了整个社会对旅游业中既懂旅游又懂外语的人才的需求。于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旅游专业应运而生。而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显得重要,因为他们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导游行业或到星级饭店工作,所以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英语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与其他基础英语不同的特殊性。旅游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涉外饭店工作还是英语导游工作,提供的都是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服务过程中都会涉及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将旅游英语仅仅看做是专门用途的英语是不够的。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是一门着重应用的专业外语。它不仅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特点,而且是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兴起和存在的源泉。所以,相对常规英语,旅游英语有着自己的特点:

1.旅游英语的语言特征。旅游英语具有专业名词多、知识面宽、词汇量大、口语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口语性是区别其它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旅游业中,尤其是涉外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均是通过直接与外宾进行交流而提供服务。他们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是语言服务,这种语言服务不同于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国籍人之间的交流与谈话,它是不允许存在诸如语法或语音各方面的错误的。因此,涉外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能交流、会沟通,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专业知识做到精细到位的讲解,使外宾心神领会,并且要求学生掌握通俗易懂、纯正准确、地道规范的语言,从而拉近自己与游客间的距离,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亲切化,工作得以高质量成功地完成。

2.旅游英语的跨学科性。旅游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课,也是一门旅游课,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地质、宗教、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要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旅游专业英语教师要有双重的学科知识,既要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3.旅游英语的文化差异。旅游业的发展,形式多样,而旅游英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既可以与外国游客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又能够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来到中国的世界人民不感到孤单,能够很好地领略中国的文化内涵及风土人情。旅游英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与游客之间建立的一种纽带和交流桥梁,通过这种纽带和交流桥梁,才能让游客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所以对语言服务要求高。又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传统习惯,所以在介绍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它民族的传统习惯。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懂得,各族人民在交流中要求同存异,既有文化差异又要兼容并包。

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旅游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旅游英语更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而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旅游英语的教学还处于不断摸索、改革和总结的阶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师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生源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群体构成相当特殊,普遍来自于初中阶段的后进生,还有部分学生中学都未毕业,更甚的是部分学生是打工回来复读的。他们年龄参差不齐,基础良莠不分,尤其英语功底不扎实,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几项技能没有明确的概念。基础不好的暗示让学生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然后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厌恶。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主动性差,兴趣的缺乏导致学习目标无法树立,进而忽视学习;二是学习意志薄弱,不良习惯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愿完成学习任务;三是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多数同学会产生自卑心理及自弃心理;四是部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存在抵触和排斥心理,学习的失败感让学生讨厌任课教师,导致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2.师资严重不足。旅游英语的教学,既包括英语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的传授,但鉴于旅游专业的边缘性,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旅游英语课程的现任教师毕业于师范专业的英语教育专业,虽然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功底,但对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不能讲深讲透,于是授课重点就放在了常规的语法、单词等内容上,采取了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来教授旅游英语,从而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导致就业时脱轨。

3.教学形式不妥。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实践教学经历,尤其是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在教学形式上凭借主观想象,不主动去了解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实际英语需求,教学和实践脱节。

三、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1.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双师型”的师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要求担任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更多的旅游实践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深入了解旅行社、饭店、景点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进。旅游英语的侧重点在于以口头方式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它的形成又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它要求参与交际的人在语言、修辞、文化、心理、情感、语言的敏感性及对事物的态度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知识及交际技能的转换。打破常规语言教学已成为一种必需,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交际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已在旅游英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⑴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是一种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体系。它是一个包括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教学技巧及有关教和学的一般性原则的系统工程,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交际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首先选择来源于现实的语言材料。旅游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与外宾进行流畅有效的交流,因此必须抛弃单纯的语法、单词学习方法,使用真实的旅游业教学材料,如国外旅游景点现场文字、原版旅游管理教材、旅游杂志、电视广播、现场录音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导游,引导学生提前体验从业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相关服务行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尽快适应宾馆外宾的接待工作。其次,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交际活动的直接参加者,所以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及交互能力,尽量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在掌握语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切实体会语言的得体性及真实性,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中肯评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再次,旅游英语中应进行文化渗透。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语言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一种社会的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交际内容涉及的背景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并与本族语言及文化中类似的情景加以比较,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语言、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外语国家的了解。

⑵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是指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在听看、对话、谈话和表演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对语言材料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有意识记忆,并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与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与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活思维,从而加深理解学习材料,获得语感。

除了实践性很强的交际教学法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充分发挥无意识活动的作用,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相应地,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借鉴:首先,可利用很直观的声音或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及展示情景。音响效果能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便于学生想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如果能使用具有图、文、声并茂功能的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较为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其次,环境是学习的客观因素之一,但根据语言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征,我们可以克服没有真实语言环境的障碍,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组织学生创设交际情景,自然地把自己置于真实情景中,从而促使大脑轻松自如地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猜谜语、编故事、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使得学生在激烈的气氛中既锻炼了口语,也提高了交际能力。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情景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活动的难易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进其间。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形成最佳连接,从而推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运用灵活的现代化教学法,有效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他们专业对口的英语方面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成为在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纪俊超: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5篇

关键词: 读者语境旅游外宣材料语境功能翻译策略

一、前言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外宣材料的英译渐渐成为翻译领域讨论的焦点。译出高质量的文本使对外宣传准确到位,其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得以有效行使,是译者追求的目标。

自马林若夫斯基提出“语境”概念以来,语境理论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在实践中与翻译的结合也愈加密切。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文本、不同翻译目的侧重点,选择相适应的理论作为指导,是译者行使翻译行为之前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旅游外宣材料是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译语读者的理解和反应是译文关注的焦点。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针对旅游外宣材料的功能和特点,结合读者语境作出讨论。

二、语境概述

(一)语境的发展及分类。

自1923年“语境”概念的首次提出,语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人们开始从理论上认识到,对语言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语言层面,还要考虑文本的产生和使用环境。

传统的语境被认为是静态而又包罗万象的。马林若夫斯基最初提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认为“Exactly as in the reality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s,a word without linguistic context is a mere figment and stands for nothing but itself,so in the reality of a spoken living tongue,the utterance has no meaning except in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Malinowski,1923:307)即,缺乏语境的词语是孤立无意义的。之后,国外的Firth,Halliday,Sperber & Wilson,Verschuren,以及国内的陈望道、胡壮麟、李运兴和裴文等学者都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丰富发展,并逐步将之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用于指导翻译行为。

Firth指出,语境并非局限于文本的前后词句,社会环境、文化、宗教、话语参与者的身份和关系都包含在语境之中。Halliday更加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并提出“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事例,而文化语境是情景语境的抽象系统”(朱永生,2005:11)。在诸位学者的努力下,语境发展走过传统语境静止且依赖文本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进入Sperber & Wilson的认知语境、Vershuren的语境顺应论等动态研究的领域。Sperber & Wilson把语境范围进一步深化,延伸到参与者的假设,以及大脑的认知领域。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也提出了“语境假设”这一动态概念。Vershuren的语境顺应论把原作的交际意图纳入考虑并指出,译者需要考虑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共享。只有找出最佳关联,正确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对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及认知环境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并以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满足他们阅读期待为目的,才能做出具有最佳语境效果的翻译。李运兴提出翻译语境视角,并指出“作者和译语读者语境一般是单语/文化的,而译者的语境是跨语言/文化的,单独的作者语境和读者语境并不是翻译语境,译者的语境才是翻译语境”(李运兴)。

(二)对翻译的影响。

语境理论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除了传统上的定义和分类外,文化语境视角、译者语境和读者语境视角、翻译语境视角等从不同方面补充了语境理论在具体文本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翻译活动要实现预期的目的,除了考虑语言上的转换之外,更要根据文本功能的特点,关注特定语境条件,如译文使用的范围和读者的特殊性等。读者语境这一视角从文本属性的要求和译文接受者语境背景的角度较为客观地审视了译文的效果,适合于旅游外宣材料此类应用性较强的文本。

三、旅游外宣材料

(一)定义和分类。

旅游外宣材料是国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地位及准确性的描述上不及新闻媒体等外宣材料的宣传,但是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其充当了让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旅游产业尤其是外国人入境游在生产领域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因此,旅游外宣材料作为外国游客了解旅游地的第一手资料,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倍受关注,也因此近年来关于各类旅游材料的研究和分析日益增多,分类也细化。总的来说,它包含旅游宣传册和电子广告、旅游景点介绍等介绍传达旅游点的有效信息,目的在于激发潜在游客体验异国风景和文化的渴望,促成旅游行为的实施。

(二)材料性质对译本的要求及现存的问题。

文本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其特点,旅游外宣材料也一样。材料的目的是传达旅游资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景观等,功能是激发译语读者旅游的兴趣。

根据Peter Newmark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的观点,文本功能主要分为表达性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然而,又很少有文本只属于一个文本类型。“Few texts are purely expressive,informative or vocative:most include all three functions,with an emphasis on one of the three.”(Newmark,2001:42)基于旅游材料最基本的作用和目的,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传递信息为中心的呼唤型文本。译文既要将本国良好的旅游资源和优秀历史宣传到位,又要激发读者到此一游的欲望。文化因素的传递,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反应甚至延伸到其之后的行为都要考虑在文本功能之内。读者的特殊性要求文字翻译的准确性、风格和方式等都需要以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为考量,不盲目追求文字对等和文章体裁一致,而要根据读者习惯的语境背景进行加工,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解决其中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问题。

之前,笔者在参考文军的文学作品英语读者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高存、张允关于旅游翻译问卷调查内容的基础上,以外国游客为对象,对当前旅游景介的汉英译文质量和他们的理解程度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译语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宣材料,但对当前译文质量并不非常满意。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有译文句子结构、文化信息和语法。很多人认为现存译文受中式语法的影响很大。大部分问卷接受者认为译文中的文化成分有必要进行解释,也指出现存译文常造成他们的理解障碍。问卷的第二部分中,问卷接受者对不同译文进行比较和修改,提出改进的建议。大部分人选择符合其认知语境,如,阅读习惯、审美观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译文,倾向于行文简洁,必要时采用意译加解释等较为灵活的翻译手法,否定了逐字翻译和过分忠实于原文的华丽文本。

四、读者语境对旅游外宣材料英译的作用及策略结合

(一)读者语境的特点及其对旅游外宣材料的作用。

日本学者西光正在其文章“语境与语言研究”中将语境的基本功能划分为八种:绝对功能、制约功能、解释功能、设计功能、滤补功能、生成功能、转化功能和习得功能(西光正,1992:26-43)。鉴于我们讨论的读者语境功能注重读者的反馈,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制约功能指的是特定语境对语言生成或是理解方面起的决定性效果。人们在特定语境下产生话语并根据一定语境对语义进行猜测。为了译出有效译文,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读者所拥有的语境与原文产生的语境有何不同,是否出现真空限制了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像“中式英语”、“词语和短语误用”和“过分华丽的语句和文法”这类错误的出现源自于缺乏对译语读者语境制约功能的充分考虑。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和内含文化的巨大差别,缺乏对译语读者语境知识的认识和考量,就很难译有效达到文本功能的译文,尤其是针对旅游外宣材料这类功能性文本。

解释功能,针对读者、听话人和语言研究者来说,是指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和说明能力,表现在语境对于话语语义的生成和补足。正如之前讨论过的,旅游外宣材料的文本功能主要在于吸引读者,帮助其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进而前来旅游。没有接受理解就没有后续的活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千差万别,历史认知、审美习惯,甚至基本词语的缺损在所难免,这也是一直以来有关文化翻译的难点所在。然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有相似的地方,Vershuren提到,使用语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因此,翻译此类文本,译者要熟悉并利用译语读者语境的解释功能,对比并寻找两种语境共享的地方,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

(二)结合读者语境,针对材料英译可选择的策略。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译语读者不同的文化语境。因此,译语读者在阅读文化负载量大的外宣文本时,由于本身语境知识的制约,面对源语读者驾轻就熟的文字,难免觉得不知所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文本功能效果的减弱。因此在处理相关文本时,译者要考虑到读者语境知识对他们理解能力的制约,作简要的增译。

此外,中国的旅游宣传材料大都气势磅礴,行文华丽,描写景物时则喜用夸张手法,讲究诗情画意。然而,根据英语行文习惯,景物大多写实、简洁明了,过多渲染只会让译语读者认为华而不实、心生反感。因此,关于华丽的修饰,非必要诗词的点缀和复杂句式,可以在翻译中进行简化。

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接受心理的不同和对信息期待的不同,要求译者处理旅游外宣材料要适时作出改动,例如重组句型或选择相关词语以便迎合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容易理解。

类比是吸引译语读者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中英两种语言或文化历史相似处的比较,在译语读者语境背景中找出共鸣,使读者在第一时间抓住信息传递的重点。例如把“澳门”译为Macao,Eastern Las Vegas,或是把“西施”译为Xishi,the Chinese Cleopatra or Helen(rare beauty),都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结语

旅游外宣材料是功能性文本,比一般的汉译英材料更注重翻译效果,而译语读者的接受程度是判断译文优劣的重要因素。鉴于语境对文章理解的重要性、译语读者语境背景的特殊性和在此类文本英译中的关键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选择翻译策略,根据语段特点采取增译、简化、改译和类比的方法,译出符合读者语境背景和审美期待的作品,以达到文本功能,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alinowski,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upplement to C.K.Ogden and 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M].New York:Harcourt Brace and World,1923.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on.Prefa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Sperber,D. &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方梦之,毛忠明.实用翻译教程[M].2004:313.

[7]高存,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问卷调查与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05,(3).

[8]李运兴.再谈翻译语境的性质[J].中国翻译,2008,(5).

[9]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6篇

[关键词] 旅游英语 教学改革 反思 展望

旅游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笔者最近对河南省30多所高校和旅游学校的旅游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对目前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况、存在的问题、教改的设想,以及教改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对旅游英语的教学有所裨益。

一、河南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河南省的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旅游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材没有具体性、针对性,缺乏地方特色

从旅游英语教学的特点看,旅游英语是一种以旅游专业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ropose)。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这就要求旅游英语的教学必须有适应其专业需求的专门教材。目前有关旅游英语方面的教材,国内已有很多的版本,我省目前旅游英语使用的教材,多是全国通用的版本。这些教材大多具有普遍性,而具体性、针对性和地方性相对不足,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不问系别,不问专业,皆采用“公外”教材,这样就满足不了旅游专业学生关于应用旅游英语的需要,教材落后于现实需要的状况亟需改进。

2.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

当前我国包括专门用途英语在内的英语教学,大多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而组织教学的形式往往是大班教学,授课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非常有限,他们之间较多的是提问与回答,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机械操练。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较多的是一系列语言规则和语言知识,口头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考试手段,熟悉各种类型的试题,善于应付各种考试,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这样,当这些学生将来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从事涉外饭店还是英语导游,由于他们从事的都是面对面的直接服务,特别是语言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跨文化交流问题。这种交流不同于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国籍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一般情况下的交流和对话如有语音或语法错误,甚至是文化方面的错误,对方或许可以理解,但对于接受过旅游英语专业训练的人员来说是不允许的,这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

3.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河南省各个学校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大多是一些较年轻的或没有太多经验的教师,而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旅游英语教师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高职称、高学历的英语教师一般都在大学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另一方面从事旅游英语教学的年轻教师一旦有了经验或有了高学历,就非常有可能转到英语专业。另外,当前河南省各个学校的旅游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毕业,对旅游文化多不是太精通,在讲授旅游英语时对人文历史不能深刻理解,对专业知识的讲授不能深入浅出,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

教学改革是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使旅游英语的教改刻不容缓,我们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

1.改进旅游英语教材,突出地方性特色

由于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英语的专业目的,因此旅游英语必须与旅游环境相结合,在教学中要选用与旅游专业有关的、适合旅游专业需要的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关于旅游英语课程的教材,如前所述,国内已有很多的版本,省内各高校采用的教材也不一样,有关单位应针对旅游院校突出实用、强调技能的特点,在英语教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适合旅游专业,以满足旅游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需求。根据调查的资料,我们发现,各校的旅游专业是在不同的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些是以历史专业为基础,有些是以地理专业为基础,有些则是以英语专业为基础等等,因此各个院校对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有不同的安排,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确定旅游英语教材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确定教材的普遍性,如介绍旅行社、饭店宾馆、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情况,这些内容在全国统编的旅游英语教材中体现得较好,而对于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英语应在教材中加强。

河南地处中原,在古代号称“天下之中”,故又称为“中原”、“中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河南的旅游景点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面向世界开放的同时,旅游英语的教学更具有了现实意义。由于河南省培养的旅游英语人才主要或者说绝大多数的人要以河南为工作环境,因此旅游英语的教材中要注意其具体性、针对性和地方性。对于河南省来说,应编写基础性的旅游英语方面的教材,即在使用全国通用教材的同时,也要注意编写地方旅游英语方面的教材,在教材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如在人文景观方面,教材中要介绍如安阳小屯殷墟,洛阳龙门、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开封铁塔、相国寺、龙亭、郑州商城遗址、南阳卧龙岗、李时珍墓等文化古迹的内容和历史;在自然景观方面,应涉及到豫西的地下熔洞、豫北的太行山、豫南的大别山之鸡公山等;在红色旅游景点方面,如豫南的鄂豫皖根据地新县等、豫北的晋冀鲁豫根据地、豫东的淮海战役战场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旅游英语教材的地方性和实用性,从而体现出地方特色,并使学生学以致用。

2.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交流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多说多练,用提问、对话等方式,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通过旅游案例分析和导游中英文模拟讲解训练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得听、说、读、译、写的技能,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单词记忆、听力理解和阅读速度等方面自选材料进行专门训练;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尤其要给予旅游英语方面的职业培训,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成为既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话,听懂对方所表达的各种意思,而且自己也必须有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思,包括自己所要向旅客介绍的有关参观旅游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三个方面努力:

(1)教师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听、说的机会。教师可以多用英语对学生讲课,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融入语音、语调、口语、听力、词汇和语法等基本功训练,有的学生常常因为不了解外国人的文化习俗,说的是英文,表达的却是中文的思想,教师就要多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回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让同学们自由组合表演对话,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承担一定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对话内容。角色扮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使语言学习充满活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最好的提高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手段。

(2)教师要重视语法在学生学习英语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定一至两本语法书,并在规定的两个学期内在课外时间全部细致、深入地研读一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英语精读课程的进度,掌握每一课出现的语法现象,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运用规范性语言来传达自己思想的效果。

(3)教师要抓住河南正在发展的旅游契机,千方百计让学生融入到当中去,力争掌握更多的关于旅游这一方面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语言现象,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使旅游英语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英语水平高又有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担任,教师授课以英语为主或完全以英语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学单位必须对年轻的旅游英语进行培训,对出身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文化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掌握了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后,再进一步掌握旅游文化的知识,尽量扩大知识面。而对出身旅游专业的教师则要进行英语专业的培训,使他们不仅能掌握丰富专业知识,而且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专业知识,讲授英语旅游专业的知识,也就是说要使英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英语化。

同时,稳定教师队伍是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保证。如前所述,要想提高旅游英语教学,必须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旅游英语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有关的教学单位帮助教师树立业务观念,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对旅游英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一视同仁。

三、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手段

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会给处在中国腹地的河南提供更大的契机和市场,而旅游则是这个古老的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河南的重要产业。为此,旅游英语成为特别重要的课程。而现在的旅游英语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只有对旅游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的需要。

1.加大语音室、多媒体设备的投入

现代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给旅游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它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声、情、图并茂的音频和视频,使英语的语言艺术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传授的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同时能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极大的兴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音频和视频素材营造的真实氛围中,学生对语言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被最大程度地调动,从而巩固和加强了所学内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如在讲解以公园为主题的景点时(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美国的迪斯尼世界、世界历史上的奇观等),可以运用有关的音像资料,通过制作、展示相关的教学软件,使学生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当然,教师在进行这些教学工作时,是非常辛苦的,旅游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且也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对社会大形势的悟性和敏感性。多媒体旅游英语教学,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丰富和生动。

2.在考试方面,增加口语考试的分量

旅游英语教学在考试方式上也必须进行改革。衡量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掌握通常是以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的,然而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考试往往重视书面考试的方式,不能完全测试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旅游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要有实践能力,旅游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获得在旅游工作中用于与外籍人士进行交际和介绍旅游景点时所必须运用英语交流的知识和能力,这种能力更多要求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听,是听懂别人的话,是接受信息的能力;说,是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听懂对方的话和对方所表达的各种意思的同时,自己也必须有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思,包括向游客介绍的有关参观旅游的内容等。因此旅游英语教学的考试方式中,对听、说要进行考试,并且列为正式的成绩,通过考试手段的加强,促进旅游英语口语的学习。

3.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机会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角”等等。有学者提出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能使学生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但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校除设“模拟现场”外,还要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去锻炼。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暑假和周末分期分批地到各个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等;还可组织毕业生利用毕业实习期间到河南省的一些著名景点、酒店、出入境口岸、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实习,平时还可承接一些资料翻译任务,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翻译实践。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第7篇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既能满足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双语、双文、双能”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客观需要[1],也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双语教学的开展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变革。通过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要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科遴选、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主要环节着手。

一、双语学科的遴选标准

与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印度等双语国家相比,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还欠缺双语教学的环境支撑。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所有学科完全以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学生势必会由于语言能力的欠缺造成理解或思维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我国学生外语水平的实际出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采用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利用第二语言作为媒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选定几门学科进行双语教学[2]。

21世纪的旅游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还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因此,从旅游人才培养和双语教学的目标出发,首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应当是具有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应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弥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中某些学科知识体系的不足。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时间较短,对旅游经济的研究目前较多着眼于发展战略、开发规划、产业政策及微观管理等方面,对旅游经济分析、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以及会展旅游、生态旅游、分时度假、经济型酒店、主题公园等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研究这些领域的学科应借助双语教学,帮助学生以语言为媒介,更直接、更及时地把握全球旅游发展态势,同时借助这一国际化平台,培养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来思考问题,通过借鉴他国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经济发展对策[3]。其次,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应是介绍外国文化及其思维模式的学科,以此作为学生了解异域文化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旅游业是涉外性较强的产业,作为旅游接待国家(地区),应当既充分及时地掌握主要客源国家(地区)的需求特点,以更有效地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又掌握其他旅游接待国家(地区)的发展状况,知己知彼,以取得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和优势地位。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还应是密切结合旅游实践的学科,通过双语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导游业务、旅游服务、前台与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等学科中开展双语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实训演练。

在选定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旅游学科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处理好双语教学学科和其他旅游专业学科之间的衔接,以保证整个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二、双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证明,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准、专业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对双语教师而言,在语言水准和专业学术水平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双语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通俗易懂的专业外语进行授课,同时还必须兼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拓展专业领域的目标。只是单纯擅长专业知识或单纯外语好的教师,都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客观需要。若双语教师的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会造成师生沟通上的障碍,影响他国文化和思维的正确导入,甚至会产生误解;而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则会将学科教学形同语言教学,背离双语教学的实质。在语言要求方面,双语教师还应该具有很强的母语表达能力,能够地道、准确、流畅地进行两种语言的互译转换。双语教学中不能完全摒弃母语,诸如专业术语解释、课堂案例分析等都需要教师灵活地使用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3]。

双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既要密切关注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动态,不断获取最新的学科信息,又要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双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以确保双语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三、双语教材的选用方式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根据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应该采用引进原版教材和开发本土教材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旅游双语教学的迫切需要。

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应以引进原版教材为主,其难易程度既要能为学生理解又略超过其现有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选用教材的学术权威性及其与国内相关旅游学科知识的相互融通。目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旅游管理英文原版精品教材,开了成系列地直接引进国外原著的先河,其中AdrianBull(英)编著的《TheEconomics of Travel and Tourism》和Les Lomsdon(英)编著的《Tourism Marketlng》在英国旅游教育界和世界上都享有一定 声 誉。

原版教材虽然能够令师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但由于其引进成本较高,且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供应,因此,不能作为双语教材的唯一形式。我国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师资和旅游行业人才的优势,以本土化、个性化、实用性为原则[4],努力开发出既能体现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又适合我国学生特点的双语教材。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汉英双语教材系列为我国高校双语教材的编写做出了典范,其中王起静编著的“旅游产业经济学”就填补了我国自编旅游双语教材的空白。同时,还应编写配套的教辅资料,例如,将双语教学常用的旅游外语专业词汇归纳成集,或将用于案例分析的外文参考文献结集成册等。

四、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为实现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和语言人才的“合二为一”,应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主要环节着手,采用符合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堂教学

首先,应当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在某些或所有的非语言科目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逐字对译和信息转换,而是将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为教学提供服务。双语教学与传统的外语教学不同,外语教学强调“语言教学”,语言本身是教学的内容,而双语教学则强调“教学语言”,外语只是教学媒介,专业知识才是传授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双语教学中的旅游外语词汇和语句应当成为传播旅游专业知识的媒介,而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保证旅游专业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外语词汇和语句来讲授,必要时,还可以用母语进一步解释。

其次,根据双语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双语教学是对传统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充分整合,体现的绝不仅仅是教师用外语单向传授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双语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间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充分互动,即双语教学应强调教学的双向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对练、团队作业、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旅游服务”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前台登记的情景,师生分别扮演接待人员和住店客人,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练。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消除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法的弊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锻炼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学习、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两种思维模式的渗透与整合。

为实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双语教学还应当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或设施。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Powerpoint或Authenare等软件,将有关教学内容或资料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营造真实的语言场景和实践环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还可以将成熟的课件开发成软件包,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通过网络平台,能更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成效,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旅游管理方面的最新国际学术动态,还可以有效实现远程在线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教师通过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资料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专业外语词汇库、参考资料库、课后辅导站等多个教学板块,甚至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和学习状况调查。此外,还应当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各种外文形式的影视、广播、板报、沙龙、讲座、竞赛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实践教学

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仅仅依托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行,尤其对双语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同时,还应该辅助以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校可以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道路,通过开办校办酒店、校办旅行社、旅游培训中心等建立旅游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在酒店从事接待服务、在旅行社担当陪同导游、在旅游景区进行讲解等实践锻炼的机会。

同时,高校还应当充分利用“大旅游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摄入和演练的环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对双语教学成果的实战检验。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战演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状况,还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修正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值得强调的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才能看到成效。因此,我们应将双语教学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开展,切实抓紧抓好,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成效。

参考文献:

[1]刘中艳.高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2]谢雨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