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康复年中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2:02
康复年中总结

康复年中总结第1篇

康复中心在市、区残联的直接领导下,始终坚持走科学、专业化康复教育之路,秉承用心教学,以德育人的宗旨,立足于平等、关爱、助残、和谐的社会组织公益事业,以“康复一名儿童,幸福一个家庭”为服务使命,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改善服务,追求成效,努力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中心概况

*****康复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业务逐渐扩大,收训儿童数量稳步增加,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持续加强,康复效果和家长口碑不断提高。目前康复中心场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设有功能完善的个训教室20间、集体课教室1间、感统训练室1间,全部教室统一安装监控设施,场内明亮整洁,消防设施齐全。

2020年中心共收训特殊儿童112人,其中参加市残联康复救助项目儿童92人,个人自费参训儿童20人。年龄从2岁到13岁,生源主要来自长沙本地各区县,另有省内其他市县及外省儿童13人。经过康复训练,在我机构参训的全部孩子均有较显著的效果,各方面能力各项领域都有提升。

二、克服疫情困难,圆满完成线上康复工作

今年春节后由于疫情冲击,导致中心全面停课,影响孩子的正常康复训练,长期停训甚至会使孩子的状态倒退,前期的康复效果丧失,中心对此高度重视,没有简单的一停了之,在2月初得知疫情防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后,本着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我们即通过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提倡家长在疫情隔离期间积极开展居家康复训练,并安排每天的老师值班安排和康复指导内容。

2月底根据长沙市残联的统一部署,中心按要求做好线上康复的各项工作,精心组织老师制作教学文案,每天在公众号文章,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形象具体的展示每天的康复训练内容,老师分工负责,每天保持和家长孩子的在线沟通交流,积极解答家长的各种问题,指导和鼓励家长做好居家训练,鼓励家长客服困难、坚持不懈,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确保在防疫隔离期间,不耽误孩子的康复干预与学习。全体老师春节过后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每位老师分工负责3-5名孩子,每位孩子都安排详细的上课时间,每天进行考勤签到,上课的同时老师、家长在线即时沟通,双向互动,及时反馈。很多孩子通过居家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交表达、运动精细等多方面能力稳步获得提高,也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三、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全力做好全年康复救助工作

5月下旬根据上级通知复课的安排部署,中心迅速组织老师们返程,做好复工准备工作。按照防疫要扎实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建立健全防疫防控体系,成立专门班子,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疫情防控制度,并严格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疫情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安排专人负责健康管理和登记,对进入机构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配备充足的防疫所需物资,每天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健康、严谨、有序的康复环境,为顺利开训复课打好基础。

孩子顺利复课后,我们一如既往的全力抓好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按照《湖南省参加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服务指南》的要求,对符合康复条件的儿童按照接案建档、预估安置、评估、制定计划、开展康复训练、效果评估、结案、跟踪回访的流程,提供全面康复服务。

评估工作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课程的基础前提,也是检验康复效果和调整训练内容及方向的重要依据。对每一位参训儿童,我们在预估了解之后,会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听觉能力、语言能力、构音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在评估基础上制定专门的长、中、短期目标和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在康复课程体系上设置有个训课、感统课、亲子同训课、小组课(包括音乐、精细、社交、感知、运动、生活自理等领域)等课程,让孩子能够在不同形式的康复环境中,接受听觉、语言、言语、认知、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康复训练,帮助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康复。

在康复工作中,孩子是主体,老师是指导,而家长则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我们利用亲子课、家长培训、每日交接、在线交流以及社交媒体(微信群、公众号、网站)等形式,积极引导、鼓励家长提高家庭康复的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主动利用家庭以及生活社会场景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家校联合为孩子提供随时、随地的全面康复支持,帮助孩子不断巩固和提高康复效果,能够早日实现康复,并顺利回归社会。

2020年中心共有92名孩子参加了康复救助项目,均按照上级规范要求完成了各项康复训练内容,绝大部分孩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总有效率达到96.7%,家长满意度达到98.9%。

四、规范管理,安全第一

中心成立五年来,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中心的各项工作。根据市残联下发一系列康复机构的管理规范,我们及时把上级的政策文件及时向家长和老师传达,并组织认真学习,把康复思想、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运用到康复中心的管理中,严格按照上级的精神和要求遵照执行,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中心各岗位如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项工作定期检查考核,查漏补缺,康复工作始终走在正轨上。

中心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及卫生保健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方面抓好安全及卫生保健工作。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与每位教师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目标落实具体到人;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对各类突发的食品事故、药品事故、意外伤害、火灾、电气事故、外出活动、恶劣天气等拟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流程;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必备的安全应急技能;做好设备管理和消防检查,配置安全标识、应急灯、应急手电、灭火器等各种消防器材设施;做好定期安全排查和日常安全巡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每位员工、儿童及家长按疫情要求进行健康管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每天做好教学区域的消毒杀菌工作;中心全部区域内建有24小时无死角监控系统,能够有效预防和支持各种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由于安全工作做的扎实,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五、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中心有教师员工25人,全部是专科以上的学历,其中本科学历5人。2020年中心改革了工资及考核办法,加大浮动工资的比例,倡导和鼓励多劳多得,能者多得,有效调动老师积极性,使教师队伍更稳定,也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定期进行教研活动,把康复知识与技能传授给教师,积极选送年轻骨干老师参加全国网络轮训和省康组织的业务培训。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也很重要,她们远离亲人,有些教师思想不成熟,遇事不知如何处理,对待教师的成长,我们一方面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们,另一方面定期进行师德教育,从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入手,教育她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起康复老师的美好形象,教师在中心大家庭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暧,实现中心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1.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氛围不够浓厚。应时刻要求自己,多充电,多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2.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上课的特色点。教师团队建设与社会融合性课程开展次数较少,教师之间交流较少。

回顾过去,*****康复中心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发展历程,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老师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各方面工作均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我们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继续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尽快康复,顺利回归社会!

康复年中总结第2篇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效率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STREAM)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motor impairment extremity by using the STREAM in stroke patients,the motor recovery outcome by the STREAM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Methods Motor function status of106hemiplegic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STREAM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Results This was espeˉcially true in the pre-senium patients(≤65years of age). lower extremity gained greater treatment benefit than the upper extremity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Patients benefited greater they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eat ment earlier.Conclusion The pre-senium patients recovered guicker than the old patients.Functional recovery of lower limb was than the upper limb in stroke patients.Patients benefited greater when they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arlier.These findings are helpful for planning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me for stroke patient.Key words hemiplegia 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 eficiency

脑卒中可导致患者残疾。我院对2001~2003年106例脑卒中有肢体瘫痪的住院患者进行,通过运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STREAM) [1] 。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结果以及具有不同特征的偏瘫患者(如病程、年龄等)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的差异,以求进一步了解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便于指导临床康复运动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神经内科2001年1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06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52.5岁;男62例(58.49%),女44例(41.51%);病程(从发病至治疗前)1~549天,平均(57.26±83.42)d,康复治疗时间5~90d,平均(34.75±14.86)d;复发者24例(21.69%)。

1.2 康复运动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床上及床边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及行走(平路、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1.3 STREAM评定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主要是用来测量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均已得到证实 [1] 。该评定表主要由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及基本活动3大部分组成,每部分10项,共30小项,上下肢评分标准相同,为3级评定,每项评分0~2分,各20分;基本活动为4级评定,每项评分0~3分,共30分。总分为70分。对偏瘫患者在康复运动训练前后各作1次评定,同时分别治疗前、治疗后的STREAM总分,STREAM上肢运动分,下肢运动分,STREAM总分改变值(治疗后的STREAM总分-治疗前的STREAM总分),STREAM上肢运动分改变值和下肢运动分改变值,STREAM总效率(STREAM总分改变值/治疗时间),STREAM上肢运动分效率和下肢运动分效率。

2 结果

老年前期、老年期脑卒中偏瘫患者STREAM总分比较(见表1),老年前期组32例,老年组74例,比较两组STREAM总分。发现两组患者病程 、治疗时间和治疗前后STREAM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前期的STREAM总分改变值和STREAM总效率均高于老年期(P

3 讨论

年龄因素对运动康复的:从本组资料分析显示,STREAM总分改变值和STREAM总效率老年前期均高于老年期,提示年轻患者运动康复速度及效果好于年老患者。这与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有关。老年人心肺功能、体力较差,伴发病多,卒中后易产生抑郁,且多数老年人受程度低和对老人的期望值也低,治疗的主动性差,不易得到家人的支持,因而影响老年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从中提示大家应充分注意脑卒中患者年龄因素,加强伴发病的治疗,调动病人对治疗的主动性,动员家人加强支持,以提高运动康复疗效。

康复年中总结第3篇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治疗;老年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综合疗法,作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各界的广泛共识。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和患者的运动能力。因此,目前针对心血管系统的心脏康复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1]。我院对16例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6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31例,平均年龄72.4岁,各项指标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将3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两组。对照组15人,男9例,女6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隐性冠心病4例,心肌缺血2例;康复治疗组16例,男9例,女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稳定型心绞痛3例,隐性冠心病3例,心肌缺血5例。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康复运动治疗。康复运动治疗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气功、保健操、慢跑、舞蹈、太极拳、登楼梯。步行与慢步跑要求:一般慢步1-2km/h,散步3km/h,快步5km/h,疾步6km/h,慢跑为8km/h,步行与慢步跑适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每次最多进行30min,中间需有1-2次休息,休息时间3-5min,之后可逐渐增加行进速度和持续时间,每天步行运动两次,坚持锻炼。达到最高心率70%-80%的运动强度最佳。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治疗后检查所有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康复治疗组的16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3例;康复治疗组的显效率56.25%、有效率37.50%、无效率6.25%,总有效率达93.75%,而对照组显效率26.67%、有效率53.33%、无效率20.00%,总有效率有80%。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2905,P

3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康复医疗作为冠心病病人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2]。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以医疗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治疗,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普遍认为它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体力、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改善心理状态,促使病人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利于某些危险因子的转化,以及降低致死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因此已普遍接受为老年冠心病康复的有效措施[3]。对我院收治的31例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对比治疗发现,行常规治疗的15例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人数12例总有效率80.00%,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治疗的16例康复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人数15例,总有效率高达93.75%。结果表明,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冠心病的心脏康复已经从传统的心肌梗死后康复发展到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康复。虽然心脏康复这个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几十年,但是在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比如如何将心脏康复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以外的疾病;如何提高心脏康复的转介和参与率;发展多样的运动训练模式。心脏康复在现代社会对于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都有益处[4],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最大限度的放大心脏康复的益处,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冯建章.当代心脏病学.广州: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0:632-637.

[2]崔芳,任雨笙,王惠芳,等.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178-179.

康复年中总结第4篇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康复年中总结第5篇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35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9-02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疾病,并且由于脑梗死起病非常的突然,一大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因此,当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减少患者的残疾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对照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3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下面就进行具体的介绍[1]。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得了脑梗死偏瘫之后,非常的沮丧,这是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恢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建立起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在临床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疗效评定指标。显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能够自由的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3 讨论

在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的方式,一般只局限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并且在患者的临床恢复期纪念锻炼[4]。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4):120-121

[2] 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04):134-135

[3] 贾秀萍,王瑞香,黄定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07):145-146

康复年中总结第6篇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人脑卒中患者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言语治疗和运动疗法。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4.4%,有效2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6.7%,无效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9%。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0%,有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4.4%,无效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5.6%。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

结论:康复治疗对提高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康复治疗 老年人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25-01

在临床医学上,脑卒中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件,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伴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也在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康复治疗对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人脑卒中患者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90例老年患者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5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治疗组4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8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55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言语治疗和运动疗法。内容主要包括正确的肢体摆放,翻身,肩胛带运动,腕关节的背申牵张练习等。对患者进行床边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2]。另外,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言语训练,主要包括舌、唇肌刺激,叩齿,伸舌,缓慢呼气等等。在临床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在临床治疗期间做好详细的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主要通过2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言语能力,二是运动能力。显效:患者四肢能够随意弯曲,脑卒中轻度患者能够下地走动。在言语上能够说简短的话语,并且较为流利。有效,患者四肢有所弯曲,并且在言语功能上也有所改变。无效:患者临床体征无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治疗组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4.4%,有效2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6.7%,无效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9%。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0%,有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4.4%,无效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5.6%,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

3 讨论

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康复医生除了要给患者进行肢体言语康复之外,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交谈,稳定患者的情绪,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自信心[3]。针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应该及时的向患者反馈,并且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动,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进步要及时的反馈给家属,并且嘱咐家属平时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护理[4]。在治疗中,医生还应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为其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治疗心情,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

综上所述,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康复治疗对提高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兰月,黄东锋,徐光青,胡昔权,李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反应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0(12):199-200

[2] 徐本华,干汝起,于文,谢斌,黄永禧.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3(08):188-189

[3] 盛卫月,李留芝,魏贵明.休闲娱乐康复对脑卒中病人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0(02):145-146

康复年中总结第7篇

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2006年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比1987年的5164万人增加了31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90%增加到6.3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4416万人,比1987年增加了2365万,占全国新增残疾人数量的75.5%。广东有540万残疾人,占全国残疾人口的6.51%,占全省人口的5.86%,其涉及了全省五分之一家庭,近2000万人口,总数在全国排第四位,其数量不可小觑。而在老年残疾人口中,65岁及以上残疾老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51.69%, 占同年龄段老年人总数的 32.81%。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残疾人口的老龄化仍将更加明显。老年人的残疾风险以及与残疾有关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老年残疾人口的增长对于残疾人口数量的增长贡献明显。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除了完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之外,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也至关重要。

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康复事业发展总目标。为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对残疾人康复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也大力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1272个,每年为近60万残疾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同时还实施了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康复救助项目,累计30万贫困残疾人受益。然而,根据残疾人第二次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利用情况存在巨大落差,尤其在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状况上更是不容乐观的。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和老年残疾人口数量增加的背景下,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服务对于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中国老年残疾人口康复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国内外关于残疾人康复的研究并不少,然而,对于老年残疾人口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重视,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相继有学者开始研究,但更多的是从医学和康复需求的角度出发。另外,关于康复需求与服务研究多用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数据或某一年监测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很少有进行纵向比较和动态的研究。

横向上,本文一方面将从性别、年龄、地区、残疾类别、接受服务类型等维度研究2012年老年残疾人口康复需求与接受康复服务状况内部结构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将从婚姻状况、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维度分析影响康复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纵向上,将2012年与2006年进行对比,这6年间广东省的康复事业发展成效是否显著,康复需求与服务利用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否得到了改善?不同类别、年龄、地区等的老年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利用之间的差异是否有所变化?影响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利用状况的因素是否有所变化?

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描述统计。横向上,主要使用交叉表对2012年广东省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试分析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维度下老年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利用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纵向上,将2012年康复服务利用情况与2006年进行对比,试探究在政府不断加大康复事业投入的背景下,2012年的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服务利用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其内部结构和2006年比是否有所变化。

在样本上,剔除失访、问卷数据缺失等一些无效样本后,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为2006年953个,其中男性占49.12%,女性占50.89%;视力残疾24.55%,听力残疾36.52%,言语残疾8.08%,肢体残疾32.95%,智力残疾7.66%,精神残疾13.85%,多重残疾19.20%;2012年1050个,男性50.31%,女性49.69%,视力残疾22.63%,听力残疾33.97%,言语残疾7.27%,肢体残疾33.60%,智力残疾13.58%,精神残疾12.58%,多重残疾15.29%。由于不同残疾类别、年龄、地区等的样本量差异较大,故本文在比较研究时对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

三、主要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通过研究,明显发现2012年较于2006年,总体老年残疾人口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说明广东省这6年来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上的投入获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康复知识普及上效果显著,辅助器具比例上也有较大涨幅,和这些年广东省为了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器械资金的投入有一定关系。但是,在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一方面是从接受康复服务的内部结构上看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不同残疾类别接收到的康复服务差异较大,接收到的康复服务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治疗与康复训练上。当然,这与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需求有一定关系,但是其他康复内容也应该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和总体人群的康复服务利用比重相比,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服务利用情况仍然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减少,年长的老年人的康复服务利用状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