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2-27 11:19:15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1篇

关键词: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人格;心理健康;武警战士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1)06―0124―04

武警战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维稳处突、惩恶制暴、保民应急的重大使命,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其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武警战士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经历着较高的应激水平。武警战士的心身健康受到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武警不同执勤岗位哨兵的不同人格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武警战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军人高,但较普通人群低。应根据武警战士的兵龄、来源、岗位、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研究指出了武警战士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差异,揭示了影响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但是,未能揭示出影响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的各因素之间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从而无法构建武警战士心理应激模型。基于此,我们试图全面考察影响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的诸因素及其关系,初步建构武警战士心理应激模型。

依据认知应激学说,心理应激是应激源受心理中介因素影响而产生心身反应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包括应激源、心理中介和心身反应三个部分,而不是单纯的刺激一反应。应激源主要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心身反应主要是各种情绪反应及生理指标;心理中介因素较多,如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我们假设,生活事件是应激源,心理健康是反应变量,认知评价(包括对生活事件的认知与评价――认知风格和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认知与评价――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的内部机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警湖南省总队湘潭某支队、怀化某支队180名战士为被试,分组团体施测,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被试均为男性,年龄为16至23岁,躯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史。

2.研究工具

(1)应对方式问卷(cSQ)该问卷由肖计划编制,共62道题目,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各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

(2)个人评价问卷(PEI)该问卷由shrauger编制,共54道题目,以4级评分,从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谈六个方面评定个体的自我评价程度。总分范围54~216,分值越高表示自我评价程度越高。各分量表Cronbachc~系数女性为0.74--0.89,男性为0.67~0.86。

(3)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Derogatis,LR.编制,共90道题目,采用五级评分,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分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71--0.892,总量表为0.93~1。

(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分量表,共10道题目。该量表已被广泛用于社会支持评定,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条目一致性Rl―10在0.89~0.94之间,总分一致性R=0.93。本研究中将同事、配偶改为同学、父母,夫妻(恋人)改为恋人,删除儿女选项。

(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量表共88道题目。以外一内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包括四个分量表:E―外―内倾、N―神经质、P-精神质、掩饰。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修订版与原版的重测信度为0.88―0.98。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l5.0与Lisrel 8.7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I.不同自我评价水平基层武警战士的心理状况比较

采用四分位法将被试分为高自我评价组和低自我评价组,比较两组被试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和SCL-90平均分的差异,结果发现,除积极应对方式外,高自我评价组与低自我评价组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消极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对农村和城市不同兵源地的武警战士在各维度上进行平均分的比较,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2.基层武警战士社会支持、人格、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以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人格的三个维度、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以及自我评价和SCL-90总分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客观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SCL-90总分有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评价、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精神质、SCL-90总分有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内外向、精神质和自我评价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SCL-90总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与自我评价有显著负相关。内外向与消极应对方式、SCL-90总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评价有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负相关,与SCL-90总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此外,自我评价与SCL-90总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之间显著正相关,但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见表2。

3.基层武警战士心理应激的结构方程模型

以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人格的四个维度、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评价为自变量,SCL-90总分为最终观测变量,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的极大似然法,构建基层武警战士的心理应激模型。结果表明,客观支持对SCL-90总分的直接效应显著,为-1.72,主观支持一人格一心理健康、主观支持一积极应对方式一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神经质、精神质对SCL-90总分的直接效应显著,分别为2_31和0.73。经过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拟合较好,各项拟合指数为:X2=85.69,x2/df=-3.17,df=27,GFI=0.90,AGFI=0.79,NEI=0.82,

NNFI=0.76,CFI=0.90,IFI=0.86,RM-SEA=0,20。模型中各路径及系数见图1。

三、讨论

1.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客观支持不仅影响积极应对方式,而且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主观支持对自我评价有显著影响,说明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应激的内部机制: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客观支持对心理学的直接影响,与客观支持作为重要的生活事件影响源有关。如在危难情况下的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经济支持、关怀与安慰,与家人长期分离等本身就是负性的生活事件。这与Jellllifer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人格具有缓冲器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主观支持与神经质、内外向和精神质均有显著相关,主观支持一神经质一心理健康、主观支持―精神质一心理健康路径系数显著,表明人格在作为应激源的社会支持与作为应激反应的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缓冲作用。

2.自我评价在基层武警战士心理应激模型中的作用

本研究假设认知评价(包括对生活事件的认知与评价和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认知与评价)是生活事件―心理健康模型中的的内部机制,起到了中介作用。通过不同自我评价水平的基层武警战士的心理状况的比较以及相关分析,发现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内外向有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scL-90总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表明自我评价对于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自我评价越高,个体所采用的应对方式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基本支持本研究的假设。

3.基层武警战士心理应激模型的综合分析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2篇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3篇

论文摘要:为 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 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 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 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 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 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 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 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 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 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 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 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 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 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 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 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 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 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 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 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 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 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 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 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 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 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评价;心理健康

一、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所大学2013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占91.78%),其中男生184人(占56.79%),女生138人(占42.59%)。年龄分布在17.89-21.04岁(M=19.23,SD=0.66)。

1.2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评定选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PI总分的计算方法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56个项目的得分求和,分数的分布为0-56分,即为UPI测试的得分。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其中,第一类学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尽早地安排心理咨询;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第三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不作为咨询的注意对象。

1.3施测程序。整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将量表和其对应的标准答题卡统一发给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测试要求逐项回答所有问题。。

1.4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根据筛选标准,将被试划分为三类,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各类型分布情况如表2.1。

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并不存在性别差异(χ2=0.677,p=0.713),也不存在专业差异(χ2=1.489,p=0.475)。

2.2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的基本状况。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考察被试的自我评价特点,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10个维度中的平均分,结果如表2.2:

从表2.2中可以看出,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以上十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被试在自我评价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文理科的不同将被试分为两组,统计两组被试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10个维度中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2.3。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三、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结论

1.研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中、高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0.37%、32.41%、47.22%。整体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生。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评定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评价无性别差异;在自我行动、自我满意、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总分以及自我批评这六个维度上,文科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生,而在其余维度上,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并不显著。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相关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社会自我、自我总分这四个维度上,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显著,且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与较高者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在其余六个维度上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94

[2]罗小兰.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偏差与心理健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简.卢文格著,韦子木译.自我的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5篇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评价;心理健康

1已有的自我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钱铭怡等[1]的研究指出,人类的自尊心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不但和抑郁症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与个体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较低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会对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谭先明等[2]研究证明,自尊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自尊心程度较高的学生,其心理症状得分较低,即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自尊心程度较低的学生,其心理症状得分则较高,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尼春萍等[3]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与SCL-90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较高的自尊水平可以有效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并对心理健康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张永安等[4]研究了扩招后高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精神负担重、期望值过高、缺乏自信是影响高考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高职生自我评价量表差异性分析

本文以济南市550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评价量表(PEI)考察了高职大学自我评价的特点。

2.1高职生自我评价性别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高职生自我评价性别差异,本研究对自我评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职生自我评价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男生的得分比女生高。

2.2高职生自我评价年级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高职生自我评价年级差异,本研究对自我评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职生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2.3高职生自我评价城乡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高职生自我评价城乡差异,本研究对自我评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职生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2.4高职生自我评价学科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高职生自我评价学科差异,本研究对自我评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职生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而且,文科生的得分比理科生高。

2.5高职生自我评价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高职生自我评价独生子女差异,本研究对自我评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职生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的独生子女差异。

3本研究高职生自我评价特点

①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比女生的得分高。这是因为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以及男女社会期望差异的影响。通常而言,男生对自己的个人评价比较高,而且自尊心也比女生的自尊心强,同时在学习和对工作期望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比女生高的自信心。而且,女生较情绪化,较易受他人等外在评价的影响;②高职生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文科生的得分比理科生高。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生活较为丰富多彩,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认同,而且,文科生一般比较感性,有利于提高对自己的个人评价;③高职生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城乡和独生子女差异。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总结第7篇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所大学2013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占91.78%),其中男生184人(占56.79%),女生138人(占42.59%)。年龄分布在17.89-21.04岁(M=19.23,SD=0.66)。

1.2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评定选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PI总分的计算方法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56个项目的得分求和,分数的分布为0-56分,即为UPI测试的得分。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其中,第一类学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尽早地安排心理咨询;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第三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不作为咨询的注意对象。

1.3施测程序。整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将量表和其对应的标准答题卡统一发给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测试要求逐项回答所有问题。。

1.4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根据筛选标准,将被试划分为三类,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各类型分布情况如表2.1。

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并不存在性别差异(χ2=0.677,p=0.713),也不存在专业差异(χ2=1.489,p=0.475)。

2.2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的基本状况。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考察被试的自我评价特点,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10个维度中的平均分,结果如表2.2:

从表2.2中可以看出,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以上十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被试在自我评价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文理科的不同将被试分为两组,统计两组被试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10个维度中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2.3。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