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2-09-14 02:13:29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科技计划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

一、国家科技计划、科技计划项目及项目档案由来

(一)国家科技计划

1982年,国家正式出台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标志着我国的科技计划已从科技规划中分离出来,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形式。“国家科技计划是指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的,以中央财政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由政府行政部门组织和实施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它科学技术活动”①。到目前为止,共有五大类30多个科技计划,从不同角度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科技需求。

(二)科技计划项目

“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就称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②。自2003年起,我国每年的科技计划项目总数量就接近或超过万项(见表1)。

表1:“九五”~“十一五”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总数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

与科技计划的发展相适应,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档案的概念及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1998年以前,这类档案一直被作为科研档案的组成部分,并没有形成单独的档案类别;1999年开始,政府开始酝酿“课题制”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档案管理问题开始引起关注;2002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实行课题制管理,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档案”的术语开始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出现。

2004年,笔者所在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与北京市科委共同承担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课题《新时期北京市科研档案管理与对策研究》③,首次开展了项目档案的科学研究,研究成果中首次提出并界定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一词在学术文章中最早出现在笔者所著《科技档案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研究》一文(发表于《北京档案》2005年第10期)。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专指以国家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并列入国家或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在其管理和实施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类型和载体的原始记录。”④

项目档案不仅是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是唯一成果),是项目管理的载体,是项目实施、验收及成果推广应用的真实记录和可靠依据,也是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档案的内容构成

从完整反映科技计划项目整体情况出发,一套项目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依据档案内容所反映的职能划分

科技计划项目相关单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的管理;另一类是项目承担单位,从事项目的研发活动。这两类部门的任务不同,决定了其形成档案的内容性质也不同。据此可将项目档案划分为项目管理档案和项目研发档案两大类。

1.项目管理档案。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检查与验收等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2.项目研发档案。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研发过程、研发技术、研究条件、研究成果与项目运行等活动,具有凭证依据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依据档案的形成主体划分

由于科技计划项目涉及到若干参与单位,它们在各自的工作中所形成的项目档案,构成项目档案的整体。由于这些档案反映的具体活动与任务不同,它们既呈现为不同的文件类型,又具有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见图1)。

图1:项目档案构成示意图(以项目形成主体为标准)

1.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形成的档案

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是科技计划项目工作的主管部门,他们在履行项目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档案:(见表2)

2.各类授权或委托单位形成的档案

(1)项目主持单位形成的档案。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和授权或委托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其中所指授权或委托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即项目主持单位,代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对项目研发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的职能,其管理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档案:(见表3)

(2)其他受托单位

其他受托单位是指以合同的方式接受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项目中某些专门性工作的机构,主要包括招标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以及档案质量评估单位等。受托单位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资质,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种类的档案(见表4):

3.课题承担单位形成的档案

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实施的主体,负责完成《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他们在课题研发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档案:(见表5)

三、项目档案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项目档案产生于科研、生产活动中,具有一般科技档案的特点。但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有自身的规律,使得项目档案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特点。

(一)形成主体的多元化。项目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化源于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复杂性。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涉及到四类主体:一是政府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申请的审核、项目进行情况的检查及项目验收等;二是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或委托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即项目主持单位,对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任务的完成、关键技术的突破及项目的科技保密等,承担组织实施的责任;三是项目承担者,负责执行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四是各类项目受托单位,负责完成项目管理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专业性工作,包括招标、监理、审计及各项评估等。

形成主体的多元化,导致项目档案在形成上的分散性,对项目档案完整性构成潜在威胁。科技档案管理学基本理论强调科技档案的特点是具有成套性,项目档案也是以“套”作为其完整形态的。各自分散形成的项目档案共同记载和反映了该项目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成果,它们之间既以不同的工作阶段相区别,又以总体的科技程序和科技内容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反映该科技项目活动的材料整体。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只有各个部分的档案都完整,才能认为项目档案完整;而任何一个部分的档案不完整,也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档案的价值都将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对项目档案实施严格的全过程控制,包括从档案工作的组织上选择适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从各类项目文件形成与积累上实施质量控制,从项目档案的完整归档、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上实现规范管理。

(二)形成主体的临时组合性。为集中科研优势、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创新与成功,2001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合发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中指出:“允许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发工作是由通过申报和审批程序组建的项目团队承担,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不同,研发团队的承担单位与研发人员的组成也各不相同。项目的参与者即项目档案的形成者,都是根据项目研发任务临时组合而成的,项目结束后研发团队就会解体,使项目团队具有临时性或一次性的特点。这种情况极易造成项目档案形成与积累的各自为政,档案不易集中和难以补救等问题,并且影响项目科技成果的后续使用与推广应用。这就要求在项目档案管理中明确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在项目管理与实施过程中同步规范项目文件的形成与积累,保证项目档案的真实与完整,有效控制档案工作可能面临的质量和安全风险。

(三)项目档案归属的复杂性。项目档案主要是在国家资助的项目中形成,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应享有研究成果的部分权力。考虑到科技成果不同于政府的行政成果,它并不能完全凭借资金与物资投入直接生成,而是要通过具体承担单位及研发人员的大量智力劳动来获得。因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除科技部事先合同约定科技成果归国家所有外,项目所产生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科技成果完成者所有”。《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中再次强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外,国家授予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

课题制管理的实施,使得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往往不止一家,而且承担单位的所有制成份复杂,甚至有个人投资参与的情况。项目成果特别是其知识产权将在项目参与各方之间进行分割,很容易产生档案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纠纷,同时也不利于成果信息的利用和共享。因此,项目档案管理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处理好项目档案所有权的界定、项目档案的保管及利用政策等特殊问题,使国家投入巨资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能实现最大收益。

(四)内容构成的综合性。项目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其内容构成的综合性。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既有一般的科技管理内容,又包括招投标、监理、评估等专业管理内容;从研发角度而言,科技计划项目一般水平高、规模大,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单独购置设备或进行基建,形成设备档案和基建档案;部分针对产品的开发项目,还会产生产品试制和生产的档案;科技计划项目的预算、决算文件以及经费审计过程中还会产生会计档案等。因此,一个科技计划项目的全部档案中可以包括科研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和会计档案等多个种类的档案。

项目档案内容构成的综合性要求在其管理过程中,既要注意项目档案自身的完整成套,同时又要兼顾项目档案与机构中其他类别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五)项目档案的高使用价值。项目档案与一般科研档案相比具有使用价值广泛、使用效益显著等高价值特征。科技计划项目的创新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研发活动的探索性与复杂性很强,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多记载着先进的技术过程与大量的新颖信息,不仅有极高、广泛的现实利用需求,而且从科技计划自身的地位而言,其历史研究的价值也不可小觑。

为充分实现项目档案的高价值,除项目档案的保管机构按照档案学一般方法开展多种方式的档案利用之外,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目前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四大报告”,其核心内容是把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中产生的档案及相关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技术内容、中间数据以至经验教训,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共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但民用科技投入产生的大量项目档案、数据和信息,目前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状态,极大限制了其科技资源效用的发挥。因此,建立中国科技报告制度,对国家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进行永久保存、集成管理和有效利用,是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档案学术与实践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SQSM201211417008。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

③2004年北京市计划项目软科学课题.课题编号H020820320190

④潘世萍.科技档案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研究[J].北京档案,2005(10): 17-19.

参考文献:

[1]贺德方.中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方略[J].情报学报,2013(5).

[2]杨柯.国家科技计划综述:功在当代的千秋大业[J].中国科技信息,1997(13):8-10.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2篇

工作上面踏实认真,积极主动,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大声喧哗,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积极配合部门内、外其他人员的工作,能主动帮助别人,能主动承担本职之外的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正确领会和认真、及时、有效的完成部门经理交办的各项工作,不拖拉,不推诿。

(二)在具体工作指标方面

在实习期的三个月,主要是学习和熟练会计核算业务,熟悉信托业务系统的操作方法,网银制单,支票以及电汇的填写;也掌握了凭证、账簿的装订以及档案的整理等工作。

我在工作当中,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根据公司信托业务特点,及时准确做好信托业务核算工作,合理归集费用,正确计算信托收益。同时在项目进行分配时,制作管理项目的核算明细表,供业务部门和领导参考。对业务部门的结算单、划款指令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复核,根据信托合同年末正确计提应收信托报酬,及时清算代垫费用。对分管的信托业务有关账簿及时准确登记,满足对具体信托项目的核算要求,为信托项目管理提供财务信息,保证信托项目顺利进行。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准确编制信托业务会计凭证;及时收集所管理项目的银行回单和对账单。及时编制月报信托业务会计报表。月报要求在每期末终了4日内完成,每季度末按时提交信托业务部门;提醒业务部门在每季度末及时领取所管项目的信托报表。并根据信托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信托业务的披露工作;对于集合类项目,严格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计算受益人收益及分配,并向业务部门出具收益分配表,同时根据理财中心收益分配表,及时办理信托收益分配,无漏划错划现象,并保证应付受益人帐实相符。

信托账户管理,妥善保管银行帐户资料;及时向银行要回单和对账单,当有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来开户,而李强老师又不在时,协助银行工作人员准备开户资料,盖章等。项目结束后及时办理信托资金银行账户的清户手续,尽量保证本地开立的银行账户在信托项目结束时,在一个月内将信托专户注销。

对于资金划拨,负责所管项目的资金划拨,包括支票、电汇等单据填制及网银单据的制作,保证资金安全及时划拨。同时做好与银行的协调工作,有新项目成立时,提前向银行保头寸,保证资金能够按时,准确的划拨出去。严格执行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审查资金划拨程序,手续完备程序合规,无违规越权现象;办理资金划款手续及时,不压票,认真核对银行账,编制分管项目余额调节表。

会计档案管理。负责分管信托项目会计凭证、报表、收益分配财务报告等信托核算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负责会计凭证,报表等档案资料的整理装订归档工作;项目结束后及时整理上交项目档案。所管项目的明细账和会计报表已经全部装订完毕。按照公司会计制度办理会计档案借阅查询手续;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审计部门,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受托人报酬计提,按照权责发生制,根据信托合同等资料,每季末计提存续信托项目的受托人报酬;年末按照考核办法,对业务部门的受托人报酬计算进行复核审查。

沟通与协调,做好与各对口业务部门有关会计核算的协调沟通工作,对业务部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及时、准确提供,并配合业务部门做好会计资料的查找和对账工作,对新成立的项目及时配合好业务部门进行系统的录入工作。如果业务部门有需要查看项目资金是否到账,或者企业是否还款时,都会及时进行查账,把查账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理财中心和业务部门。如果企业是还款,我也会及时把还款凭证开好,并提供给业务部门。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档案管理;调查

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部过程记录文献、资料信息的留存。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整个国家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准确把握国家经济运行脉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做好企业档案工作是一项利于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事业的大事。笔者对滨州市111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这方面工作的调查,发现在在不同的企业中,由于经营者承担着十分复杂繁重的工作,企业主对该项工作的认识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档案工作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促进滨州市中小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把调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和几点建议提出,以期对增强滨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调查情况

1.1 被调查的企业总体情况概述

滨州市现有各类中小企业3350余家,分属于纺织家纺服装产业链、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基础设施产业链和粮油果蔬加工产业链,企业总数约占全市企业的17.5%,投资额约占20.7%左右,其中纺织类企业又占75%的比重。采取五十分之一的比例,随机抽取调查企业,共抽取了67家企业,其中纺织类企业34家,化工类企业9家,服务业企业10家,粮油加工企业14家;企业规模从从业人数看25-240人不等,从营业收入看100-500万元。

1.2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1.2.1 企业档案管理规范,诸如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财务审计、会计档案、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定、委托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齐全的企业,只有8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1.9%。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所有者全部都是原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担任过领导职务者,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所建立的企业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有3家企业产品出口国外;这些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0认证。

1.2.2 企业档案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有19家,占28.4%。这些企业中,在诸如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财务审计、会计档案、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定、委托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中,主要文件建档和归档保存,而有些文件没有建档和归档保存,没有建档的文件多数是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会议记录、决定、委托书、协议、项目方案等,当然不是完全没有这些文件,其中的缺项和数目都各不相同,尤其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会议记录、决定等项,绝大多数企业缺少。这些企业中83%进行过ISO9000认证申请,42%的企业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这些企业所有者,有73%的曾经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过中层管理工作,而且有相当比例的企业主是40岁以下的年轻企业家。

1.2.3 档案管理欠规范的企业有26家,占38.8%。这些企业中,有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文件,但很多文件缺失。像统计资料、会计档案、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委托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等项目有文件存在,其他项缺少。这些企业的所有者,大部分有国有企业工作的经历,许多是过去的业务员出身。

1.2.4 档案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有14家,占20.8%。这些企业中,往往有企业经营情况的记录簿,如原料购进、产品出厂记录,工资发放,资金来往账薄等等;其他像统计资料、财务审计、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委托书等反映企业情况的文件基本没有,更不要说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委托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等项目等企业发展和建设等特征文件存在。这些企业所有者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移过来的,在其他行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后,看到某一行业经济效益好,投资建厂,对本行业发展趋势不是十分的了解,普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多数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甚至有部分企业所有者准备转行。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滨州市中小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问题十分突出,有近60%左右的企业(不规范企业和欠规范企业综合为59.6%)需要特别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28.4%的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档案工作。

2.造成中小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的原因

2.1 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从调查情况看,凡是有过在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尤其有参与管理工作的经验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各方面工作包括档案工作,都比较规范。这些企业家对本行业和自己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清楚的目标,企业的规划、计划等思路清晰,企业的经营情况好,效益高。相反,那些缺乏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尤其企业管理经历的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忙于应付和处理各种日常问题,在总体上的把握能力不强,不善于从数据分析入手,诊断自己企业发展、运行中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档案中介; 服务水平 ;项目管理 ;提升

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来提高档案中介的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档案中介服务公司,若因为管理能力不合格,使得与档案中介合作的干系人否定其管理的做法,那么档案中介公司的名声会被损害,如果被委托单位很久都无法完成,那么业内水平会被怀疑,若是用完成一个项目的态度来对待档案服务,那么将会不断地提升档案中介服务水平。

一、档案中介服务项目管理的要求

如今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依照相关法则任职档案中介服务的工作人员要必须具备下面的条件:档案中介开展的有关的业务一定要符合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所含有的内容;能有拥有相关档案鉴定、咨询、评估、整理、寄存以及数字化能力与资格;拥有不少于两位有着丰富档案工作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其中至少要有一位获得了档案中级的职称。虽然在《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里,清楚的规定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不过档案管理人员仍要时时刻刻努力提升自己,完善专业素养,掌握如今最优秀的档案管理情况,努力实现不与时代脱节。

二、档案中介服务项目管理过程以及意义

1.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指的是在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到工具、技能、知识、以及技术作用,用来实现项目的所需的条件。

2.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档案中介公司管理水平。

2.1在项目开启阶段,提高档案中介公司的工作效率。某档案中介服务项目,能不能合作,要通过商业来证明,重点是对成本的效益以及业务的需求的讨论,讨论该项目是否具有合理性,预估该项目档案的中介是不是有实力完成,所具备的业务水准以及公司的业务水准有没有达到要求,是不是和公司的发展的目标相同,所预估的报价能不能让公司获得收益等等,都影响着档案公司的水准,因此必须思考周全,是提高档案中介服务水准最根本要求。项目签订了合同之后,接下来就是认识项目干系人。了解干系人即要寻找与项目行动、战略或成果相关的组织、群体或者是个人。这就必须立刻寻找到有关的干系人,迅速设立工作关系。由于早期阶段的工作尤为紧要,若是到了往后的阶段,没合有关的干系人意,或者是有关干系人拒绝走档案里的部分程序,这会让委托方不断反复地改正甚至重做,使得成本提高,同时让委托的一方感到不合心意。项目管理的概念里,最为主要的是干系人是否符合心意,项目的圆满完成,不但减少了很多成本,加大了工作的效率。若干系人感到不合心意,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2.2在项目规划阶段,提高完善干系人管理水平。计划不单单是管理进程里的内容,最主要是将管理进程综合成一个相应的规划,用作制订规划过程组。在新开启的档案项目中,第一思考和明确它的管理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的有哪些,不在这个范畴内的又有哪些?明确了范畴,就可以估算出它会用到几个工作人员,需要什么的时间可以做好该项目,它的成本又是几多,所要求的技术水平等等目标。明确项目范畴后,就可以明确该项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按照委托单位进程方案,明确该档案中介项目方案,然后设定项目计划进程标准。制定进度计划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由于档案中介服务公司大多数不会单单接手某个项目,大多数都是几个项目档案管理一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容易因为资源而产生矛盾,无法做到项目所要求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指标。计划了档案中介所要求服务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了质量需求,应该能完成怎样的程度,怎样的专业工作人员才是档案中介所具备的。完成沟通方案,应该和怎样的工作人员交流,创建工作联系关系。完成风险管理方案,分辨风险,进行风险判断,完成风险相应举措,防止当意外事件发生时不能解决的情况,在购买有关商品先要做好购买方案。完善干系人管理工作,其中含有委托方以及委托方的直系上司。将制定完成的子计划,整理合成一份综合的项目管理方案,规划过程组算是正式完工。

2.3在项目执行阶段,提高对中介公司员工的管理水平。完成方案以后,必须仔细根据方案来实施,这是档案中介服务中最主要的内容。执行过程组,不单单依照方案实施,还包含众多主要的工作,例如实行质量的保障,这需要在项目当中实行质量审计,实行阶段解析,明白实行阶段是不是遵守方案的要求。比如档案管理阶段有没有根据中介公司的需要实行分部、单位以及分项归档,有关的质量文件考核要求和权限有没有和规定的相同。执行过程组里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含有创立项目团队、完善项目团队以及管理项目团队,它是档案中介服务管理之中非常主要的内容,档案管理简单说来就是管理人,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档案中介服务工作的最最重要的一点,依照人力资源方案创立项目团队,依照预计招聘、分配等对团队实行完善,记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段,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团队的创立不过是作为工作的前提,广泛意义的团队还含有所委托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当他们将工作完满完成,才可以说档案中介服务公司的工作圆满完成了。

2.4在项目监控阶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档案中介服务在监督的阶段里,若是发生进程、质量、范畴、成本、购买、风险等超出了临界值,则必须依据制定的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措施,例如委托单位的档案资料进程一直延后,则必须马上让业主单位对所托的单位计量实行监控,档案资料进程若是一直延后,计量就不允许批准。若是档案的质量非常糟糕,改善之后的结果依旧非常糟糕,则必须马上告知质量监督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这时会根据降低信用评价的手段来实施处理,使得所托的单位负责人开始注重档案工作。

2.5在项目收尾阶段,总结项目经验。目最终不单单是转移档案资料,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审核项目结果、收集过程、收集经验总结以及存档项目信息,让档案中介服务公司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很好的利用。项目过程中得到的总结,是档案中介服务公司的最重要的经验,让它在接下来的项目里,更好的做出风险判断,做好风险措施,提升项目的圆满完成的几率。

三、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档案中介公司自身价值

通过项目管理,可提升档案中介公司规范化管理程度。档案中介公司在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项管理活动都将记录在文件、档案之中,利用对各项目所形成文件的考核、检查,可提升档案中介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将项目管理的思维运用到档案中介服务之中,经过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总结、收获管理经验,并且不断改进,从而提升了档案中介公司的自身价值。

四、结语

依据以上描述,项目管理的思维应该贯彻到档案中介服务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项目工作在范围内得到最好的效果,还能在管理过程和完结之后得到宝贵的财富,从而得到不断改善以及最好实践经验,得到最后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贺吉元.关于档案中介机构的几点思考.[J].湖南档案,2000(03):18.

[2]郑金月.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及.[J].其对策,中国档案,2000(03):8.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档案档案管理

在科研活动日益社会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科研项目(课题)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以下简称“三跨”)的典型性特征。与一般性科研项目相比,“三跨”项目往往集合了各机构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研究成果更具有显示度,档案的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更大,如何有效收集、保存和利用这些科研档案资源是档案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三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较长,具有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跨平台等诸多新特点,依靠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难以全面、系统地管理这些资源,需要我们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一、“三跨”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归档主体的多口性

“三跨”科研项目范围大、成员多,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调、多单位合作,因而建档材料形成的主体较多,涉及的机构包括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负责单位)、参加单位,涉及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课题)参加人、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等),并且根据项目开展需要聘请院外甚至是国外知名专家或专家团队。这些机构或个人会形成各种档案资源,这些来源不同却又产生于同一科研活动中的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跨”科研项目的全部档案。

(二)归档内容的电子化

一方面,“三跨”科研项目电子档案资源超量增长。随着科研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跨”科研项目会应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化设备,科研人员习惯于在自己的工作现场和研究过程中电子化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交流性材料、实验性数据和各种结果性数据。另一方面,这些电子档案具有异构性的特征。由于“三跨”科研项目需要国内国际不同领域的机构和人员协同工作,会涉及多个单位多种应用平台多个数据库资源,不同的科研人员又会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中保存不同的数据内容,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多种结构、多种载体的电子档案。

(三)档案收集过程的复杂性

“三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一般为3至5年,从立项到结项验收每个环节都需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这就使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在项目进行中一般采用阶段管理的方式,在每一重要阶段主管单位对执行情况(包括阶段科技目标的实现、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创新队伍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同时每个项目会分不同课题,每个课题也会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在项目整体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员离职、调职等非正常情况,在每一阶段或特殊情况下档案人员都要及时跟进,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有效。

(四)档案资源的共享性

“三跨”科研项目的立项会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程序,每个课题的设置也必须紧密围绕总体目标,相互有机联系,能针对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叉研究和协同攻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类似课题的进展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课题的时效性和完成程度。这种状况下,项目要尽量实现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需要打通原有档案资源的壁垒,建立互联互通的档案资源共享环境,根据项目中不同课题的科研人员利用需求提供最新的、全面的、即时的科研档案信息内容。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但目前的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

二、“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规范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已有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规范,但缺乏直接针对“三跨”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的专项规范,缺少针对科研信息化发展的内容。

我国对科研项目和其档案的管理规范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用的科研项目与档案管理法规和规范,如《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项目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通用科研档案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基本为科技项目和档案管理的一般性规范,没有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或其他重大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1]。同时这些管理规范基本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缺少对新信息环境下科研项目和档案工作的思考。

第二类是专用科研项目与档案管理的规章和规范,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试行)等。这些针对863项目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三跨”科研项目管理相似,但总体来说仍有缺失,在各单位具体操作层面缺乏细则性的规定,很多工作还要参照老标准执行[2]。

其次,从地方层面看,很多省市机关、高校等项目主管部门制定了项目与档案管理规范,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上海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这些规范相比国家规范进一步细化,更具有执行性,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方的职责[3]、《上海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则提出要加强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但另一方面仍缺少对专项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无法直接指导“三跨”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缺少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规范或制度中对档案工作内容的缺失,造成项目各主体对档案工作认识的偏颇,没有建立起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体系。

首先,从下达“三跨”科研项目的主管机构看,没有定制项目的档案管理指导规范,缺少对档案工作的总体把控与协调,档案工作无法纳入立项、阶段检查、总验收等关键环节,从而造成档案资源的失控与失存。

其次,从主要承担项目的依托单位看,依旧无法对项目的整体档案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虽然项目负责人会指派相关档案人员或课题秘书完成归档工作,但目前依托单位只对单位内部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对项目的二级课题承担单位没有进行相关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因依托单位并不能保存全部项目档案材料,并且因为各课题分头管理导致复印件多、原件少,纸质材料多、其他载体材料少等现象,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

最后,从项目的课题参加单位看,由于缺少项目主管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基本采用原有的一般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模式,不能根据“三跨”科研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制定归档范围、归档计划,档案工作无法纳入“三跨”科研课题管理工作中。同时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发表与获奖,轻视档案资料积累工作,甚至不愿意上交自己手中的材料;档案人员缺乏档案开放意识,重视材料的收集整理、轻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两者工作方式的冲突造成单位内部科研档案工作推进的困难。

综上,由于“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仍主要依据一般性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模式,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各责任方缺乏配套和有效的制约手段,造成“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管理失控,不能做到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管理。

(三)缺少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手段

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项目组内共享、单位内共享和社会共享。

首先,项目的各组成部分(课题、机构、人员)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其研究过程数据、成果信息、管理性材料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但目前这些档案资源归属在不同的科研单位和主管机构中,而这些机构相对独立,项目档案资源缺少共享的机制,且暂时无法提供资源共享的技术手段。

其次,“三跨”科研项目集中了各单位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形成的是有显示度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项目完成后,除和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之外的已归档信息资源有必要在单位内部共享。而目前的项目档案资源只停留在各自为“用”的状态,无法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最后,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提出“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必须建立相互兼容的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但目前在缺少共享机制和平台的条件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只能成为美好愿景。

三、“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项目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

首先,要将档案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范畴,从顶层对档案管理做出总体设计。

在项目管理规范中明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入档案管理的总体内容和要求,保证立项、结项、鉴定等关键环节档案工作到位。如将“三跨”科研项目档案验收作为项目验收中的重要环节,在项目结题、鉴定、报奖时提出“需由档案部门出具立卷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的证明”的要求等。

其次,要制定“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明确归档范围。

只有由项目主管机构或由其指派相关档案部门根据“三跨”科研项目的特点制定并颁发档案管理规范,才能根本上保证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一要制定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内容的归档范围表,项目档案分类中除科研档案外还会有基建、设备、电子档案等不同门类,如果按目前实行的按门类管理档案的模式,会破坏“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的系统与完整性,为日后的利用带来不便,所以可考虑建立以“三跨”科研项目为主体、综合各门类档案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系统的档案资源结构模型和归档范围表。第二要根据科研信息化的特点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内容与形式,保证归档文件的长期可读、可用,因为“三跨”科研项目中会形成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电子文件,同时会有海量电子数据产生,需要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机构制定针对电子科研数据的归档保存策略。

最后,要明确项目各主体的职权范围,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分级管理。

为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从既有利于档案的规范管理又方便各课题组科研人员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索以主管机构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的档案工作分级管理模式。可实行主管机构抓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抓项目组,项目组抓课题组,课题组抓科研人员,一级抓一级,管理网络化。档案部门必须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建立联合监督检查制度[4]。主管机构档案部门负责各项目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其项目研究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档案工作,对各课题档案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每个课题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对科研人员的归档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同时项目组要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经费和保障条件,争取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二)建立基于项目业务流的全过程管理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需要基于项目业务流和业务主体,将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嵌入到项目管理流程,实行全面的、系统的、过程的管理。

“三跨”科研项目主要有三方业务主体负责六个业务环节的工作,业务主体指:主管机构、依托单位、参加单位,业务环节主要包括分析论证阶段、研究实验阶段、成果鉴定验收阶段、推广应用阶段、成果奖励申报阶段、申请专利和成果转让阶段。基于此形成向“三跨”科研项目业务流的档案管理流程,见图1。

(三)逐步构建“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平台

构建资源库是科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一方面可以实现横向共享,为项目组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能全面、系统的积累“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为资源的纵向积累和利用提供基础。

首先,要建设基于“三跨”科研项目应用平台的归档保存系统。目前很多项目的实施都依托于一定的应用平台,这些不同的平台中会产生大量的科研电子数据信息,它们是记录科研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必须归档保存。所以要在项目开始阶段即提出电子科研档案永久保存的功能需求,甚至在各平台设计之初就将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嵌入到平台内,保证归档电子文件信息的原始性和全面性;

同时要考虑不同平台异构信息的采集,保证其能够完整、有效的归入档案管理系统。

其次,是建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中央数据库。这一数据库需要在主管机构的支持下,在档案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以项目为单元有不同的业务主体全过程的记录、积累科研过程数据。同时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可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果数据库,揭示相关的科研项目管理情况、研究过程、成果水平等信息,使“三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得到推广。

最后,要在主管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科研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首先实现档案资源网络共享,各项目组兼职档案人员或单位档案人员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同时考虑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提供科研档案信息的服务,充分发挥已归档资源的作用,打破各机构间档案实体共享的限制,使“三跨”科研项目成果的利用更加广泛和深入[5]。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涉及范围广、人员多,需要从主管机构到基层科研单位的多方支持,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档案人员需要根据科研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创新性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以全面、系统地保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科研一线服务社会。

注释:

[1]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1-1-20;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3-20

[2]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2001- 8;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试行),2003-3-25

[3]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2008-7-1

[4]关宏玉,刘洋,安小米.我国科研文件档案管理模式特点问题与建议:典型案例研究[J].山西档案,2011(7).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6篇

乙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行政关系、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就委托人事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责任

甲方为乙方提供下列_________项服务:

1.代管人事行政关系、人事档案;

2.负责人事档案材料收集、鉴别、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

3.保留其原有身份、核算工龄、核定档案工资;

4.办理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和考评申报事宜;

5.办理出国(境)政审,申办出国(境)证照的有关手续;

6.出具婚姻、生育状况、公证等各种以档案为依据的有关证明材料;

7.代办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事宜及退休的相关手续;

8.代管党组织关系;

9.办理人事调动并负责人事档案的查阅、转递工作;

10.接受各种培训申请,进行就业指导、提供人才素质测评;

11.单纯保管人事档案。

二、乙方的责任

1.遵守现行人事政策有关规定,配合甲方做好管理工作。

2.按_________政府_________号文规定,向甲方交付人事费。标准按_________元/月。需一次性缴纳本协议有限期内人事服务费。逾期不缴费的,甲方有权停止一切人事服务。

3.本协议期满应及时办理续期或转出手续。逾期半年(从合同期满第_________个月算起),甲方将乙方档案封存,不再办理任何手续,此协议失效。

4.缴纳社会保险费并签订《代办社会保险缴费协议书》。

5.自觉遵守《_________省计划生育条例》,并与甲方签订《计划生育合同书》。非_________户口的乙方个人(指借调人员,不含应届高校毕业生)其户籍不变,协议期满,将人事档案转回原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三、其他

本协议签定期限最短一年。协议期内提前解约的,所缴人事服务费不予退还。

本协议有效期_______年,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期满可续签。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同等效力,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经办人(签字):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

附件

附件一 续签记录(略)

附件二 办事记录(略)

附件三

计划生育合同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_________省计划生育条例》和《_________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同意在签订《个人委托人事协议书》的同时,自愿订立合同如下:

甲方有权督促乙方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一旦乙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时,有权根据计划生育部门,所在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作出的处理意见,相应作出人事行政方面包括除名,退档等处理。

根据国家《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_________省计划生育条例》和《_________省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规定,乙方在签定本合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保证做到:

1.未婚人员(含已离异)自觉执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如申 请结婚,自觉按法定程序办理结婚手续。

2.已育人员,保证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之内不生育。

3.已婚人员,如需生育,自觉到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申领计划生育指标。

4.已婚已育人员,坚决做到不计划处怀孕,不计划超生。

5.计划外怀孕人员,自觉接受计生部门,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采取的措施终止计划外妊娠。

6.计划处生育人员,按《_________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交由计生部门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处理。

若乙方情况有变,须及时通知甲方,并签定新的合同,否则,后果由乙方负责。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效力,自双方签字 盖章后生效。本合同未尽事宜,按《_________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执行。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经办人(签字):_______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档案;保护;方法

1.档案监护

监护问题至关重要。一个档案工作者有监护档案的义务,每一件档案要有作为历史证据的、对它的估价很重要的有特色的监护历史。不管一件档案是由形成机构移交给档案工作者监护,还是由馆外的所有者通过寄存的途径使之成为监护对象,都应受到妥善处理。在每一情况下,档案的监护又都委托给档案工作者。这种委托的记录提供了文件监护的轮廓,并能在委托程序之下获得的档案和人为汇集方式获得的档案之间形成一个鲜明的界限。当然,档案馆通过收集而获得材料完全合理,因为它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广泛的文件。但是,监护义务和档案所有权之间的界限还是重要的。监护是委托的,其他的档案管理职能也是委托的。正是通过委托,档案工作者才能行使鉴定和选择职能,他们代表那些通过自然继承和通过不太正式的委托而对文件负责的人的利益,代表研究团体的利益,去履行这些职能。查阅和利用方面的职能也是委托来完成的。

为了调整的目的从档案馆中提调出特殊档案,不会导致监护环节出现缺口,为修复、展览、教学、复制或参观等目的而提调档案可能是必需的或有用的。监护方面的规则应当非常灵活,要考虑到保护或利用体系的范围。对损失的预防,可以包括制作照相复制本(如果适应的话,应充分使用照相复制本代替原件)、登记档案号,批准应负责任的人员、通过档案馆外负责人员可享有的物质条件。如果采取了这种理智的预防措施的话,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利用诸如邮政系统这样的外部服务,也没有理由不使用那些虽不是档案工作人员却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提调出去的文件。

2.档案存贮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经常应对存贮容量、利用、整理以及为目前和将来接收档案所保留的存贮面积作出估价。

当档案馆建立时,显然有必要计算一下可存放目前积累的有价值的材料的容量,这些材料是指新建档案馆原来就有的原始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材料的接收扩大了原来的馆藏量,任何一个时期所接收档案的数量,取决于现行机构产生通过鉴定检验的新文件的能力。

档案馆处于一种不值得羡慕,大概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地位。这种地位就是对未来接收的范围不能进行决定性的控制,有时甚至还一点也不了解。当然,有可能并且经常有必要在特定时期根据档案馆的工作计划,来调整档案的接收。这样,对现行机构个别部门积存档案的接收,可以安排在特别年度或月份的计划之内,同时也要适应档案馆的或部门管理的计划需要。日常档案的接收工作不能这么轻易地调整,但是它们的规模可以估计得到。同样,外部或非官方需要寄存的大量文件的接收,可以进行调整,但要考虑到新机构的建设计划等等。但是,由于私人档案的寄存,当然就出现最大的不肯定因素。特别是经常会出现紧急情况(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出现仓促阻止档案的批量销毁或疏散的情况。

提供的存贮容量,当然应该与档案馆计划的要求成正比。这种存贮的费用因此也要参考原来的政策和目标的要求,提出正当的理由。档案计划应该不只是包括保证长期存贮的适当环境的方法,而且还包括对大气经常检测的方法,设备计划应该包括除工作时间外的其他时间、夜晚和假期、检测环境条件的手段。这些记录应该保管很长一段时间,以便长期的或季节的变化就能够得到观察。这就意味着对这些记录也应该进行检查和说明。如果可能的话,大气检测应该不只是包括湿度和温度,而且还包括其化学内容。

实际工作中,有些档案建筑不能创造一个得到严密控制(甚至任何控制)的环境。在这些情况下,有人建议应制定一些保护措施,因为这些措施能提供一些工作信息。毫无疑问,专业档案工作者将希望尽可能得到更多的能影响档案存贮条件的技术信息,即使这没有什么直接和立即的用途。当计划进行设备改造时,若能够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和科学条件表达出资源分配的事实,这当然是一个可取之处。

环境条件对档案最大的危险是: (1)湿度(一直太高或太低,或激烈的变化);(2)温度(激烈的波动,或持续高温);(3)空气污染(有害化学成分的聚集);(4)大气滞流(滋生霉菌);(5)动物和昆虫;(6)在某些情况下,阳光直接照射或光线曝射;(7)灰尘。

最现代化的建筑也并没有幸免子这些危险。排架,装盒(和盒内档案的装订)以及存放地点的选择,都有助于控制环境条件。很多国家全国性档案工作者组织正在致力于建立这些标准。

3.档案安全

为防护档案免遭擅入档案馆者的滥用,可以仿效文件中心所采用的措施,在那里,实际上这种防范措施比在档案馆更为重要。

大门和其他可能的进出口的质量要按建筑的技术标准处理。控制措施不应该过于严格,否则,这些措施就会遭到漠视。库房大门是否有必要永久封锁,这就根据它们是否能直接通向档案馆工作区或是通向另外可以进出的地方而定。还要考虑到所存档案的质量、性质、包装和标号等问题。

擅入档案馆者滥用档案,是指包括抽出文件而未作记录,或放置在错误地方以致丢失。但是,档案工作者过去曾经领略过的蓄意盗窃的相对消除,这在今后不可能继续出现。现在文献的销路有了一个总的上升,并月。在大多数情况下,追查盗窃的梢案是困难的或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在设计存贮区时,防护档案免遭偷盗或未经认可的出口应该加以考虑。某些地方出现故意的损害,看起来也将构成更大的危险。

4.档案修复

完整的档案机构设有一个修复处,这个处在计划允许的条件内可以履行档案保护方面的全部职责。修复处应该享有充足的预算,以保证自己在适应程度上的优先地位和对资源的共同分配权。

对保护部门来说,在两个或更多的机构之间联合地开展工作是可能的,即使其他的档案服务仍是各自为政。因为档案修复需要专门的设备技术和仪器,这些东西迅速集中到一个中心。这种集中化经常能圆满实现。同时,通过签订馆外合同去完成修复和装订工作也是可能的。

文件修复有两个分支,即传统式的和现代化的。二者之区别影响修复工作的计划和技术人员的状况及培训。传统的修复方法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主要使用家具型设备的工作水平:板凳、洗涤槽、框架和桌子。大型档案馆现在已经建立的现代化修复方法却与之大相径庭。他们对工作人员个人技艺水平要求不高,却将大量投资用于机械。在此主要的要求是,除了能安全地使用这些机械外,再就是对修复过程的管理。

5.结语

档案保护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在档案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提升档案保护的工作水平,不断更新档案保护的方法,及时转变陈旧的档案工作理念,将正确的档案保护意识融入其中,不断的创新,将档案保护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