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合集7篇)

时间:2022-07-12 00:43:39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1篇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究竟如何?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需要准确和科学的数据来说明。只有这样的数据,才能使我们更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和帮助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本调查由商务部《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组建独立的调查机构进行。

1、调查对象:各类被访企业1500家;

2、调查途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记者调查组全国电话调查、Email调查、面访;

3、调查问卷: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专家团队设计,确保调查问卷科学准确;

4、访问日期: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中旬。

本次调查得到了新浪财经、雅虎财经、新华网、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受访企业非常重视此次调查,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填写调查问卷,在此,一并向支持此次调查的机构和人士表示感谢。

由于本次调查的数据量大,详细报告正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专家团队抓紧分析中,现先从调查总量中抽取30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卷作为样本,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初步数据统计并做简要分析。

二、调查结果

1、您是否听说过以下概念?

A、企业社会责任B、SA8000C、跨国公司“生产守则” D、不大清楚

调查显示,76%受访企业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概念,42%听说过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概念,24%听说过跨国公司“生产守则”概念,不太清楚的只有16%。该组数字表明,外向型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等概念关注度比较高,但是由于这些概念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此比较模糊。

2、您是否接受过客户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检查或认证?

A、经常B、偶尔C、从没接受过

调查显示,11%受访企业经常受到客户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检查或认证,39%偶尔受到检查或认证,半数受访企业从没接受过。这组数字表明,处于跨国供应链环节(从事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中的部分企业接受社会责任的检查或认证,目前的普及面还不十分广泛,但是这种检查或者认证在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

3、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

A、经济责任B、法律责任C、道德责任 D、慈善责任

调查显示,76%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85%认为应该包括法律责任、道德责任,63%认为应该包括慈善责任。数字反映出中国企业逐步开始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首位。

4、您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有:

A、诚实纳税B、企业伦理C、股东利益D、员工利益E、公益活动

调查显示,79%受访企业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为诚实纳税,61%认为表现为企业伦理,66%认为表现为股东利益,90%认为表现为员工利益,69%认为表现为公益活动。数字反映出各个选项相对比较均衡,其中员工利益居第一位,表明中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意识逐步提高。

5、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A、财务负担B、降低成本C、长期利益D、提高效益

调查显示,35%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 3%认为会降低成本,90%认为会带来长期效益,32%认为提高效益。大多数企业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这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您认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

A、新的贸易壁垒B、有必要但不公平C、主要有利于跨国公司本身利益D、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E、仅仅增加中国公司的压力

调查显示,44%认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新的贸易壁垒,26%认为是有必要但不公平,35%认为主要有利于跨国公司本身利益,79%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3%认为是仅仅增加中国公司的压力。在以前进行的随机调查中,有的企业认为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也需要有所差别,认为跨国公司的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新的贸易壁垒;但大部分企业认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7、您的企业有过公益捐款吗?

A、经常B、有过C、没有

调查显示,10%受访企业经常有公益捐款,71%的企业有过公益捐款,19%没有过公益捐款。数据反映出中国企业越来越热心于公益事业。

8、捐款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

A、环保B、救灾C、扶贫D、社区公益E、社会基础建设 F、其它

调查显示,11%受访企业的捐款用于环保,61%用于救灾,52%用于扶贫,42%用于社区公益,11%用于社会基础建设,13%用于其它方面。数据表明,救灾、扶贫和社区公益是企业的主要捐款项目,尤其是社区公益捐款占到了近一半,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结合起来。

9、您的企业有否设置下列管理机构?

A、企业社会责任部B、可持续发展部C、环境管理部D、公共关系部

调查显示,8%的受访企业设有企业社会责任部,8%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数据表明,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也就是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专门一项工作对待。

10、您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否考虑对方已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其企业形象?

A、考虑B、不考虑C、不一定

调查显示,42%的受访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考虑对方的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5%不考虑,53%不一定。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会考虑对方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只有微小比例的企业不考虑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1、您的企业有否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公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资讯?

A、经常B、偶尔C、没有过

调查显示,2%受访企业经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26%偶尔,71%没有过。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的机制,与此相比,许多跨国公司每年由总裁亲自签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制度。

12、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经营有关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调查显示,92%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经营有关,2%认为没有关系,6%不清楚。数据反映出绝大部分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

13、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

A、非常重要B、重要C、无所谓

调查显示,40%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非常重要,58%认为重要,2%认为无所谓。数据反映出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形象的主要标志。

14、您的企业是否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过?

A、经常B、偶尔C、没有

调查显示,8%的受访企业经常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42%偶尔从企业社会责任受益,50%没有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过。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利益促进机制还未完善。

15、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您打算:

A、更深入了解B、列入长远发展策略C、不关心

调查显示,63%的受访企业打算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47%打算将企业社会责任列入长远发展策略,不关心企业社会责任的为零。数据反映出所有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打算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将企业社会责任列入长远发展策略。

16、您认为下列哪些企业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A、跨国公司B、国有垄断企业C、民营企业 D、上市公司

调查显示,77%认为跨国公司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71%认为国有垄断企业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32%认为民营企业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61%认为上市公司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数据表明,跨国公司、国有垄断企业、上市公司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力军。

17、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业容易面临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A、金融B、零售业C、纺织服装D、食品饮料E、医药F、石油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2篇

[ 关键词 ] 企业社会责任 中小企业 履行 披露

一、引言

国际贸易的浪潮带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兴起。为适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建设。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三聚氰胺”等事件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由理念走向实践,由被动走向主动。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增强公民、企业及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2008年1月,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议: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2010年初,新华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0年》,报告指出“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盲点和难点”。2009年以来,以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如何破蛹成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实现蜕变的途径。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1.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达到如下目标:第一,了解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第二,了解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信息披露现状;第三,了解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满意度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主客观原因,探寻可行的途径引导企业把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统一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类型包括企业问卷和公众问卷两类,均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呈现,而问卷发放方式包括上访、网络、QQ、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等;定性方面以访谈形式进行,与企业管理层或其他内部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在实地调查开始前我们搜集了很多二手资料,用于辅助课题的调查和分析。

3.调查对象

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我们选取了企业和公众两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从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考虑,企业方面包括中部和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中部以湖北武汉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沿海地区主要以宁波和义乌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此外,部分被调查企业来自广东、安徽、杭州等地。而公众方面的调查对象则以武汉地区的市民为主,部分来自广东、宁波、义乌等地。

4.调查流程

此次调查从2010年3月正式展开,4月上旬结束,全程持续1个多月。总共发放企业问卷121份,最终回收73份(网络问卷14份,纸质问卷59份),有效问卷62份。其中,电话联系的企业53家,回复愿意接受采访或网络问卷调查的有12家;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放网络问卷46份;实地上访发放纸质问卷63份。实地调查点包括三栋商务大楼和六个工业园区,分别是武汉的华乐商务大厦、联合国际写字楼、盛帆工业园、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和欧洲企业园;宁波的慈溪市新浦镇开发区和逍林镇;义乌的金茂大厦和义东工业区。总共发放公众问卷87份,最终回收56份(网络问卷15份,纸质问卷41份),有效问卷48份。3月25日,采访了湖北广电总台城市电视杨宏喜总监(2008年湖北“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获得较为详细的案例资料。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中小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所占比重高达80.65%,其他包括公有制企业(8.06%)、外资及港澳台企业(8.06%)、混合所有制企业(3.23%)。企业规模在各个层次分布比较均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行业性质方面,一半以上(62.9%)为工业企业,其他零散地分布于房地产和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行业。

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实地调研前,我们获得的初步印象是中小企业普遍缺失社会责任。然而,问卷调查的结果出乎意料,不管是企业的自我评估还是公众的评价,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都优于预想和感知。

(1)企业角度

①观念上基本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最受认可

根据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面的内容。问卷中将其具体化为七个方面,分别为盈利、员工权益、顾客权益、守法、纳税、环保和公益责任,接近三成(29.03%)企业对这七个方面全部认可。其中诠释法律责任的三个方面(守法、纳税、员工权益)是企业认可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79.03%、79.03%和77.42%。

上述统计结果和杨宏喜总监的观点相一致。受访者表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忠诚”二字:忠诚于法律;忠诚于自己的良心;忠诚于自己的员工;忠诚于公司股东;一切按法律办事是底线。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出现32类答案,有6家只认可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说明被调查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很不一致。认识的不统一加剧了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受访的一家私营企业外贸人员表示,社会责任对有能力的企业是锦上添花,对没能力的企业是额外负担。杨宏喜总监表示,“社会责任更多的应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讨论,中小企业不应过多讨论。”

②实践中基本都涉及,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受重视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涉及程度,八成以上的企业选择了“涉及相关内容”或者“内部有明确规定”,说明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表示“不大了解”和“完全没有涉及”的企业分别为16%和2%。

企业自我评估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和“守法、纳税”得分最高。对企业按重视和落实程度排序形成的62个序列进行赋值处理,在一个序列中排第一的得6分,排第二的得5分,以此类推,排最后的得1分,加总后求得每个方面的平均得分(见式1),得分越高表示企业越重视于付诸实践。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在第个序列中的排名,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一的序列数量,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二的序列数量,……, 表示某一方面排第六的序列数量。

由上表可知:第一,最受中小企业重视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这与企业的本质属性相符。作为经济组织,其根本任务是盈利。第二,企业对股东、雇员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社区、自然环境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第三,虽然政府也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但与其相关度最高的“守法纳税”一项仍然得分很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中法律责任最被认可的现实表现。

③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大

接近九成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6.56%的企业持中立态度,只有4.92%的企业认为管理者的素质和理念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没有影响。管理者对企业行为影响大,这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中国特色,更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特色。由于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的营运管理基本是所有者说了算,这直接导致企业是否践行社会责任也深受管理者个人影响。杨宏喜总监表示,“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领导的文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2)公众角度

①基本满意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打分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保障员工权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守法”和“纳税”六个方面获得最多的评价是“满意”,“保持盈利、寻求发展”、“纳税”和“守法”三个方面让半数以上的公众满意或非常满意,比重分别为62.50%、52.08%和58.33%。

对数据进行赋值处理,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则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每一项的比例求得最终得分(见式2),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式2)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不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由上图可知,公众对“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满意度最低,得分不到60分,这与企业对这两方面重视程度最低相吻合。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得分都达到及格水平,表明公众对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基本满意。

②期望企业改进员工权益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虽然最不满意的是中小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公众最希望他们改善的却不是这两个方面,而是保障员工权益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显然现实中改进后两个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而原以为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应该会最被希望改进,结果竟获得和“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一样多的票数,这表示对企业改进二者的期盼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说明公众是理性的,能够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改进寄托在企业自身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上。

2.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历数我国已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绝大多数是大型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多数以零散、非独立的方式呈现。和履行情况相比,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确实薄弱,一方面是对成本效益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总体上缺乏信息披露意识。

(1)企业角度

①过半企业有信息披露意识

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22.95%的企业表示有专职部门或人员负责,32.79%的企业表示必要时会选择性披露,两种情况都属于具备信息披露意识。选择“不会专门考虑披露”、“基本没考虑过要披露”或者“完全没涉及”的企业,说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很弱或没有,这部分的比重为44.26%,略少于有披露意识的群体。9.84%的企业完全没有涉及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问题。

杨宏喜总监表示,“自己做好了,自然有人帮你宣传的,不需要花钱请别人帮你宣传。”这种朴素的观念透射出部分中国企业的选择,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让国人惧惮于宣传自我,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弱化了主动的信息公开。

②社会责任信息多以附注形式披露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47家涉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务,其中12家(25.53%)已经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35家主要是在财务报表及附注补充披露或者其他叙述性说明里公开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基本涵盖了“盈亏、分红”、“纳税情况”、“员工待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情况”、“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七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七个方面都公开的企业极少(6.38%),绝大多数只是披露了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纳税情况”和“员工待遇”两项公开概率最高,均达到61.70%。对外披露“盈利、分红”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情况的企业也较多。这四者直接的交代群体分别为政府、雇员、股东和消费者,而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进行公开的企业就偏少,这三者都不存在具体的负责对象。当存在直接的信息使用者时,企业披露相应信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③主要披露好的,略提不足

一位受访者表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会披露不好的社会责任信息,国有企业也如此。这一看法与统计结果相符,接近七成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要么只有好的方面(23.4%),要么主要是好的略提不足(44.68%)。23.4%的企业表示好和不足两方面都会公开。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度在80~90%之间的最多,占61.70%;完全真实的占19.15%;真实度处于50~79%的也是19.15%;没有企业为自身信息的真实度打分低于50%。

④多数愿意负担信息披露成本

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常常是中小企业成本支出的首要考虑,这是企业发展初期的生存选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一般情况下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有89.09%的企业表示愿意或在盈利允许的情况下愿意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这可视为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信号,不再仅顾眼前利益,而是学会谋求长远的发展。此外,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愿意且有能力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

(2)公众角度

①绝大部分认为有必要公开社会责任信息

被调查的公众中接近八成认为企业有必要(56.25%)或非常有必要(25%)公开社会责任信息,10.41%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信息公不公开无所谓,不到一成认为信息公开比较没必要(4.17%)或完全没必要(4.17%)。

公众最希望企业披露的是“员工权益”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情况,而希望企业公开“盈亏情况”、“守法、纳税”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的人则偏少,显然和前两个方面相比,后三个方面与公众的利益相关程度较低,可以推断,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信息与使用者的密切程度呈正相关。

②半数以上不满意目前的信息公开情况

47位被调查者中,有4位对目前企业公开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是满意的,19位选择了“说不清”,“不满意”的有20位,加上“非常不满意”的5位,持不满意态度的公众占52.08%,总体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不尽人意。

把公众的满意度量化为分数,“非常满意”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各选项所占百分比求得最终得分为67.92分。

四、思考及建议

对于承担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认同。在社会责任领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不明晰,履行社会责任看重眼前回报,缺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被动于法律监管层面。

1.思考

(1)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是什么?

当前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造成部分企业的理解局限于道德和伦理层面,由此认为只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才有能力和义务去承担社会责任。调查中不少中小企业表示,他们主要的社会责任是解决就业和生产,而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应该是企业可以生存并正常运行。

(2)中小企业该如何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如果只是受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才不得已去尽社会责任,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未来的出路,而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乃至国际市场能为企业创造不小的价值。

(3)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中小企业对自身没有履行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一般有两种回应,一种是“企业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另一种是“法律法规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当社会在指责中小企业丧失基本的道德和良心时,扮演监管角色的政府部门是否该反思一下自身?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

2.建议

(1)企业: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信息披露意识

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私营企业主,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思想理念跟不上企业现代化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明明做了好事却不愿意宣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单纯想做好事,认为没必要宣传。这种原始朴素的观念很难让企业做大做强。所以,既然企业行为是企业主在主导,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及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理念,企业才能以自觉且积极的态度对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政府:明确社会责任标准,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不少中小企业表示,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更多的担待更多的实际行动。统计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最期望政府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标准,其次是普及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优惠或奖励政策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期望除了普法外,更多是希望能够规范和整顿信息披露,并严惩违法违规的企业。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官方的重视和倡导往往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社会责任运动中来。

(3)媒体:理性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不愿公开社会责任信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媒体的追踪报导,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少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偏颇,更多的侧重于对企业慈善责任的报道,忽视了其他层次的责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针对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还应有宽容、理解的态度,让自身的言行对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没有作用甚至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7,2,26

[2]唐更华:《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研究》.湖南出版社,2009,4,9

[3]屠 嘉 赵 璐 李 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8,2.

[4]叶陈刚 曹 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2008,6

[5]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9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3篇

我于今年 5月对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肯德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审查面试,以便录用到秀,最适合其岗位的员工。为树立整体国际形象,执行规范而统一的公司规章制度,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编制《员工手册》,其《员工手册》也是依据中国法律编制的,是属于企业规章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员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社会调查 调查报告

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企业。调查的题目为《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我于20xx年6月12日走访了肯德基企业人力资源部张经理,他向我介绍了肯德基企业员工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员工的福利等情况,并借阅了肯德基企业《员工手册》和20xx年度肯德基企业各部培训记录。自我鉴定: 我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分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科20xx秋的学员,通过在校近三年的学习,掌握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我根据所学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选择了银川市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查阅企业的《员工手册》及20xx年度企业各部门培训记录,以《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题,写了这篇调查报告。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只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进行分析,因而无法做到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企业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不获得求职者的信息,从而判断求职者的技能、知识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企业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将有助于肯德基企业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企业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肯德基企业从员工进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企业采用的较为有效的升迁机会与发展,其流程如下:

(一)服务员见习转正。1,工作满50个小时;2,通过一个工作站的训练检定。服务员—接待员,完成主题二并通过检定。

(二)服务员—训练员。1,通过一个区的全部基本工作训练检定;2,通过该区的开店或打烊工作训练检定;3,理论考试达90分;4,实操考核100%通过。接待员—资深接待员,完成主题五并通过检定。

(三)服务员-全训练员工作。1,通过全部工作区的全部基本工作站的训练检定;2,通过全部工作区的开店或打烊工作训练检定;3,理论考试达90分;4,实操考核100%通过。资深接待员—接待员组长。1,完成主题九并通过检定;2,视餐厅需要。

(四)全训练员—组长。1,任职全训练员6个月;2,通过全部工作区的开店或打烊工作训练检定;3,,理论考试达90分;4,实操考核100%通过。

(五)通过任职组长观察中及餐厅需要,便可以提升到管理岗位。其服务组及管理人员在餐厅里的工作包括:1,依工作站的标准程序准备高品质的产品;2,亲切自然地欢迎顾客,并提供他们所想要得到的服务;3,执行一切必须的清洁维护工作。透过训练有素的员工执行这些工作,方可达到企业101%顾客满意的目标。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肯德基企业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如总经理接待日等方式,通过与员工双向沟通,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此外,肯德基管理者不仅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的交流,因为管理者认为这些员工往往比企业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员工 “跳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肯德基企业让员工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此外,该企业除了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之外,还进一步采用授权方式,把一部分决策下放给员工,让员工根据具体情况对客人的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关心员工的生活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企业员工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肯德基企业的管理者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时间分配,员工的上班时间由员工自己于一周前提供,充分为员工减少压力,生活方便。然后,会有很多机会参加由餐厅举办的各项员工活动。其次,管理人员还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肯德基企业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直接报酬主要指企业为员

工提供的工时工资、加班费等。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企业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职工资制度。岗职工资制是从经理到见习助理,组长,服务员等分成许多级别,各级别有不同的工作有所不同的工资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工作多年的服务人员的工资还比不上初出茅庐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的不合理的现象。

(二)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好旺得企业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4篇

社会调查报告 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员工调研报告一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 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师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通过培训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该吧培训作为管理的 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立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中层管理人员15份,主管及员工23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年9月

2、调查地点:正兴集团公司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

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

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员工调研报告二近年来,某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用人,依靠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了我局事业的全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坚持政治建设队伍

我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开展业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系统内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整风肃纪。我局以落实上级主管局“五条禁令”为出发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肃纪活动,解决了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高效热情的工作作风,严肃了工作纪律,振奋了干部职工的精神,调动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我局开展了一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通过围绕工作抓“整顿”,通过“整顿”促工作,勤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执法明显规范,工作纪律明显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行为明显遏制,队伍形象明显提升,通过检查看落实,听汇报找问题,座谈定措施,形成了比学习、比形象、比作风、比工作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开展了为期____多月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了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是典型示范。利用各种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提高奋发有为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张思德、郑培民、周国知等共产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省局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利用系统内身边的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二)改革人事制度,坚持正确用人

我局出台了《局人事制度监察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了机关逢进必考、轮岗交流、引咎辞职、提任干部试用期、领导干部半年考核、副职组阁、职务聘任和上挂下派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用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努力引导干部积极向上;用人“重绩”,凭政绩、凭能力上岗位,积极鼓励干部争创佳绩;用人“适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适时起用、适时交流、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一是实行机关逢进必考。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我局实行机关逢进必考制度,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选拔了____有一技之长、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机关,形成了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的机关进人良性竞争机制。

二是实行轮岗交流。我局根据人员分布的实际,实行机关、城区与边远地区单位的轮岗交流。规定,在同一地方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解决了城区人员相对多、边远单位人员相对少的问题,充实了基层的执法力量,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布,保持了基层工作的活力,建立健全了机关、城区和基层间人员交流的机制。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我局实行干部聘任制,规定所有的干部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两年,对出现不能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干部考核不称职等情况的,予以解聘。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选拔作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是实行上挂下派制。为进一步推进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我局实行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上下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____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下的副股级以上基层干部上挂机关,年龄在40岁以下、基层工作时间较短的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锻炼,进一步增强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中青年干部,为全市工商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是积极选拔后备干部。党组热心发现人才,悉心培养人才,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党组认定的程序,对基层政治、业务素质优秀的2____副职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运用,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进取心。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局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拓宽干部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使用与教育并举,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一是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我局加强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法规、计算机、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1____次,确保人员轮训,使干部在不断提高素质中保持积极性。

二是开展“五项能手”等评比活动。开展十佳中层干部、公文写作能手、行政许可能手、财务管理能手、微机操作能手、办案先进单位和办案能手、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等争创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干部在人生价值认可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中增添积极性。

三是全面推行干部绩效挂钩百分考评制度。将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补助、提拔运用、轮岗交流、评先表优挂钩,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把奖勤与罚懒结合起来,使工作认真、实绩突出的干部在精神与物质上双收益,使他们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使工作松懈、政绩平庸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使干部在争创佳绩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

四是实施了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包保问责制度。实行分管领导、机关科室管线管片责任包保,与包保单位各项工作捆绑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荣辱与共,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是完善了机关基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在结合《条例》的基础上,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干部量化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中,注重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履岗能力和工作实绩。并根据考核实行升降奖惩,使干部在得到公正评价和提拔任用中激发积极性。

(四)创造良好环境,调动干部积极性。

第一、改革人事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环境。我局通过全面实行中层干部职务聘任制、提任部岗制、末等退让制、引咎辞职制和一般干部末位待岗制,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那些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待遇,焕发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

第二、全面实施“五改五化”,创造催人奋进的执法工作环境。我局全面实施“五改五化”,改革公文传输方式,实行机关办公无纸化,提高办事效率;改革经费核销制度,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改革工资分配方式和上岗执法模式,实现工资分配职级化和执法资格等级化,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改革监管方式,实现职能工作专业化,强化职能到位,实现业务新突破。通过全面改革内部机制,创造积极进取的执法工作环境,达到保护先进,奖勤罚懒的目的,用政策的影响力促使干部奋发努力。

第三、加强基层建设,创造和衷共济的办公生活环境。我们按照“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的宗旨,大力实施“拴心留人工程”,创造一个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的办公生活环境。

一是加强办公场所建设。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购买并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投资近2百万元,新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购买并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在基层分局普遍建成了办事大厅,各项制度上墙,配套了座椅、沙发等便民接待设施,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事的服务平台。同时,投资购置执法车8辆。

二是加快自动化办公网络建设。投资购置了微机、票据打印机18台套,购置了两屏一栏,开通了宽带网和局域网,配齐了基层单位自动化办公设施。为网络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打下牢固基础。

三是改善基层生活环境。为了实施基层拴心留人工程,我们采取市局投资一点,基层自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1____元,开展基层小菜园、小花园、小食堂、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洗澡堂建设,全市系统基层单位的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目标。

四是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为了提升机关窗口形象,我局挤出资金,舍得花钱,将钱用在刀刃上,为每个科室单位配备了空调机,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机关环境,提升了机关窗口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工商体制和执法环境等原因,我局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与上级要求、与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得不够系统、经常,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需要加大奖励力度。

三是执法设备、办公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改革定额补贴、以收定支的经费体制。积极向上呼吁纳入全省财政体系,保证工资经费充足,使工商部门从真正意义上吃上“皇粮”,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如实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等,为基层减负,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环境;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评定综合体系。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要与其岗位职责紧密衔接,使岗位职责制定、分解得科学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限度地保证实绩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建立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标准;五是建立待遇激励机制。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工商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政策,改革分配方式,通过设置重奖、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有实绩突出干部职工的待遇,并依此为突破口,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促进人才价值机制的形成等等。

员工调研报告三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何事情,干什么工作,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事情才能做好,工作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当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员工产生了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发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信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相对落后。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变化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在一些地方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互制衡,权力失控,在用人上存在“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滋生,近亲繁殖,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缺德无才的。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心恢意冷。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导致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有效激励相对不足。农信社现行的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主要体现在年度评先选优不论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收入分配不论真正贡献,要么平均、要么不分具体情况只看表面数据来谈“按劳分配”,造成了现实中“做的不如坐的,干的不如看的”的不公平现象,广大员工对此颇有意见,极大地抹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仍然存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缺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再有,农信社惩多奖少,多干事,就多出错,多出错,就多挨批评多受处罚,反之,则平安无事。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的发挥。

(三)收入分配职务化。主要体现在信用社的机构管理和人员配置的仍延用以前的行政模式。员工收入分配的确定依据基本上也沿用了机关、公务员模式,分配的主要依据是职务等级,难以真正体现个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升和薪酬只决定于工龄及职务。学历、职称、能力等难以作为薪酬分配和晋升的因素,这将严重打击信用社的高学历、年轻人才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一是考核任务下达不够科学,不能充分考虑各地的经营环境,使考核失于公平。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地区条件好和历史包袱轻的信用社的员工工作不花多大的“力气”,几乎就人人高收入;而地区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的信用社员工,即使工作相当努力,也只有低报酬。基于此,前一类信用社的员工工作用不着很认真,后一类信用社的员工认为任务反正难以完成,而消极怠工。二是统一法人后,县联社对基层社的考核目标单一性,重点强调发展速度,没有考核对全社的人均贡献率大小。

(五)职业生涯不明确。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农信社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员工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创建一种学习型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农信社也缺乏对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得农信社的业务开展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

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建议。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前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往哪走,全看一把手”。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事业要发展,配好领导班子是关键。一是合理地对信用社主任和联社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努力把农信社领导班子建成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德才挑贤才,以业绩定好坏、以能力评胜负,以功过论英雄,以贡献给奖赏,推行“干部员工选,员工干部点”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信用社社务会制度。所有重大事情,必须经信用社社务会研究,杜绝“一张嘴”、“一支笔”的家长制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当老好人。对工作安排一项落实一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中途流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求在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不该说的不说,该给职工鼓劲的就带头鼓劲。

(二)科学合理的激励是动力。

1、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觉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切忌为了避免矛盾而实行不偏不倚的“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拉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其管理范围的大小及管理机构的业务情况综合而定,其全部报酬由联社直接划到本人帐上;二是营业人员按照所在机构的业务增减量和业务总量的多少来计算业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就能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距离,联社把每个信用社营业人员总的业绩工资划到相应的信用社,再由信用社主任进行二次分配,促使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由原先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多劳多得,多忙一笔业务,就多拿一份报酬;三是在按存量、增量等指标确定等级社时,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和历史因素,不良贷款应根据与年初的增减数来计分,对纯储蓄网点,业务量要打折,因为办理一笔存款要比办理一笔贷款所花的时间少得多,更何况贷款的后期管理也很花时间和精力。

2、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5篇

社会调查报告 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员工调研报告一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 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师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通过培训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该吧培训作为管理的 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立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中层管理人员15份,主管及员工23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年9月

2、调查地点:正兴集团公司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

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

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员工调研报告二近年来,某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用人,依靠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了我局事业的全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坚持政治建设队伍

我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开展业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系统内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整风肃纪。我局以落实上级主管局“五条禁令”为出发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肃纪活动,解决了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高效热情的工作作风,严肃了工作纪律,振奋了干部职工的精神,调动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我局开展了一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通过围绕工作抓“整顿”,通过“整顿”促工作,勤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执法明显规范,工作纪律明显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行为明显遏制,队伍形象明显提升,通过检查看落实,听汇报找问题,座谈定措施,形成了比学习、比形象、比作风、比工作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开展了为期____多月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了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是典型示范。利用各种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提高奋发有为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张思德、郑培民、周国知等共产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省局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利用系统内身边的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二)改革人事制度,坚持正确用人

我局出台了《局人事制度监察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了机关逢进必考、轮岗交流、引咎辞职、提任干部试用期、领导干部半年考核、副职组阁、职务聘任和上挂下派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用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努力引导干部积极向上;用人“重绩”,凭政绩、凭能力上岗位,积极鼓励干部争创佳绩;用人“适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适时起用、适时交流、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一是实行机关逢进必考。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我局实行机关逢进必考制度,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选拔了____有一技之长、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机关,形成了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的机关进人良性竞争机制。

二是实行轮岗交流。我局根据人员分布的实际,实行机关、城区与边远地区单位的轮岗交流。规定,在同一地方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解决了城区人员相对多、边远单位人员相对少的问题,充实了基层的执法力量,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布,保持了基层工作的活力,建立健全了机关、城区和基层间人员交流的机制。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我局实行干部聘任制,规定所有的干部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两年,对出现不能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干部考核不称职等情况的,予以解聘。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选拔作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是实行上挂下派制。为进一步推进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我局实行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上下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____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下的副股级以上基层干部上挂机关,年龄在40岁以下、基层工作时间较短的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锻炼,进一步增强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中青年干部,为全市工商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是积极选拔后备干部。党组热心发现人才,悉心培养人才,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党组认定的程序,对基层政治、业务素质优秀的2____副职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运用,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进取心。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局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拓宽干部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使用与教育并举,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一是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我局加强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法规、计算机、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1____次,确保人员轮训,使干部在不断提高素质中保持积极性。

二是开展“五项能手”等评比活动。开展十佳中层干部、公文写作能手、行政许可能手、财务管理能手、微机操作能手、办案先进单位和办案能手、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等争创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干部在人生价值认可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中增添积极性。

三是全面推行干部绩效挂钩百分考评制度。将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补助、提拔运用、轮岗交流、评先表优挂钩,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把奖勤与罚懒结合起来,使工作认真、实绩突出的干部在精神与物质上双收益,使他们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使工作松懈、政绩平庸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使干部在争创佳绩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

四是实施了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包保问责制度。实行分管领导、机关科室管线管片责任包保,与包保单位各项工作捆绑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荣辱与共,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是完善了机关基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在结合《条例》的基础上,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干部量化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中,注重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履岗能力和工作实绩。并根据考核实行升降奖惩,使干部在得到公正评价和提拔任用中激发积极性。

(四)创造良好环境,调动干部积极性。

第一、改革人事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环境。我局通过全面实行中层干部职务聘任制、提任部岗制、末等退让制、引咎辞职制和一般干部末位待岗制,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那些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待遇,焕发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

第二、全面实施“五改五化”,创造催人奋进的执法工作环境。我局全面实施“五改五化”,改革公文传输方式,实行机关办公无纸化,提高办事效率;改革经费核销制度,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改革工资分配方式和上岗执法模式,实现工资分配职级化和执法资格等级化,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改革监管方式,实现职能工作专业化,强化职能到位,实现业务新突破。通过全面改革内部机制,创造积极进取的执法工作环境,达到保护先进,奖勤罚懒的目的,用政策的影响力促使干部奋发努力。

第三、加强基层建设,创造和衷共济的办公生活环境。我们按照“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的宗旨,大力实施“拴心留人工程”,创造一个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的办公生活环境。

一是加强办公场所建设。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购买并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投资近2百万元,新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购买并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在基层分局普遍建成了办事大厅,各项制度上墙,配套了座椅、沙发等便民接待设施,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事的服务平台。同时,投资购置执法车8辆。

二是加快自动化办公网络建设。投资购置了微机、票据打印机18台套,购置了两屏一栏,开通了宽带网和局域网,配齐了基层单位自动化办公设施。为网络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打下牢固基础。

三是改善基层生活环境。为了实施基层拴心留人工程,我们采取市局投资一点,基层自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1____元,开展基层小菜园、小花园、小食堂、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洗澡堂建设,全市系统基层单位的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目标。

四是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为了提升机关窗口形象,我局挤出资金,舍得花钱,将钱用在刀刃上,为每个科室单位配备了空调机,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机关环境,提升了机关窗口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工商体制和执法环境等原因,我局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与上级要求、与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得不够系统、经常,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需要加大奖励力度。

三是执法设备、办公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改革定额补贴、以收定支的经费体制。积极向上呼吁纳入全省财政体系,保证工资经费充足,使工商部门从真正意义上吃上“皇粮”,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如实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等,为基层减负,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环境;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评定综合体系。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要与其岗位职责紧密衔接,使岗位职责制定、分解得科学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限度地保证实绩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建立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标准;五是建立待遇激励机制。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工商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政策,改革分配方式,通过设置重奖、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有实绩突出干部职工的待遇,并依此为突破口,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促进人才价值机制的形成等等。

员工调研报告三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何事情,干什么工作,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事情才能做好,工作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当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员工产生了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发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信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相对落后。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变化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在一些地方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互制衡,权力失控,在用人上存在“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滋生,近亲繁殖,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缺德无才的。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心恢意冷。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导致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有效激励相对不足。农信社现行的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主要体现在年度评先选优不论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收入分配不论真正贡献,要么平均、要么不分具体情况只看表面数据来谈“按劳分配”,造成了现实中“做的不如坐的,干的不如看的”的不公平现象,广大员工对此颇有意见,极大地抹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仍然存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缺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再有,农信社惩多奖少,多干事,就多出错,多出错,就多挨批评多受处罚,反之,则平安无事。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的发挥。

(三)收入分配职务化。主要体现在信用社的机构管理和人员配置的仍延用以前的行政模式。员工收入分配的确定依据基本上也沿用了机关、公务员模式,分配的主要依据是职务等级,难以真正体现个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升和薪酬只决定于工龄及职务。学历、职称、能力等难以作为薪酬分配和晋升的因素,这将严重打击信用社的高学历、年轻人才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一是考核任务下达不够科学,不能充分考虑各地的经营环境,使考核失于公平。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地区条件好和历史包袱轻的信用社的员工工作不花多大的“力气”,几乎就人人高收入;而地区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的信用社员工,即使工作相当努力,也只有低报酬。基于此,前一类信用社的员工工作用不着很认真,后一类信用社的员工认为任务反正难以完成,而消极怠工。二是统一法人后,县联社对基层社的考核目标单一性,重点强调发展速度,没有考核对全社的人均贡献率大小。

(五)职业生涯不明确。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农信社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员工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创建一种学习型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农信社也缺乏对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得农信社的业务开展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

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建议。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前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往哪走,全看一把手”。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事业要发展,配好领导班子是关键。一是合理地对信用社主任和联社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努力把农信社领导班子建成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德才挑贤才,以业绩定好坏、以能力评胜负,以功过论英雄,以贡献给奖赏,推行“干部员工选,员工干部点”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信用社社务会制度。所有重大事情,必须经信用社社务会研究,杜绝“一张嘴”、“一支笔”的家长制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当老好人。对工作安排一项落实一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中途流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求在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不该说的不说,该给职工鼓劲的就带头鼓劲。

(二)科学合理的激励是动力。

1、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觉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切忌为了避免矛盾而实行不偏不倚的“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拉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其管理范围的大小及管理机构的业务情况综合而定,其全部报酬由联社直接划到本人帐上;二是营业人员按照所在机构的业务增减量和业务总量的多少来计算业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就能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距离,联社把每个信用社营业人员总的业绩工资划到相应的信用社,再由信用社主任进行二次分配,促使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由原先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多劳多得,多忙一笔业务,就多拿一份报酬;三是在按存量、增量等指标确定等级社时,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和历史因素,不良贷款应根据与年初的增减数来计分,对纯储蓄网点,业务量要打折,因为办理一笔存款要比办理一笔贷款所花的时间少得多,更何况贷款的后期管理也很花时间和精力。

2、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6篇

调查地点:甘肃天河酒业有限公司

调查形式:实地考察和网络问卷

调查过程:(1)选定调查方向和调查;

(2)明确调查目的;

(3)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制作调查问卷——安排调查时间——进行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现代企业的运营绝对不是生产和销售的粗略组合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行政管理。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是现代企业取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来看,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方法对内部开展职能性管理的总和,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种种原因,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还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和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 调查内容及分析

甘肃天河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白酒为主的企业,白酒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近几年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改善企业行政管理现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目前,企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主要以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来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工作。由于管理者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得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全失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气氛和背景的影响之下,完全看领导眼色行事,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消失殆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行政的效率和活力。这无疑会对企业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了其体制不健全,机构冗杂和规章制度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企业因为没有科学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行政管理机制,所以直接导致了“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行政管理不利,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毫无主动性可言,重复工作,逃避工作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造成了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三)企业内部员工缺乏集体意识,使行政机构运转滞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是负责向企业执行部门传达决策层的建议和要求,并对于执行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及时向上级反馈其工作业绩的部门。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职责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观念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可程度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企业内部的大部分员工毫无全局观念,觉得行政工作就仅仅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决策层所做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内部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样,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由于缺乏联系和必要的沟通,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效益的有效增长。

(四)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其业务水平。天河酒业有限公司一半以上的员工为初中毕业,来这里就业只是因为离家近,且工资水平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只是单纯地将公司作为自己谋生的地方,大多数人毫不关心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事情。造成了对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除其本职工作之外的相关工作的排斥和反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

三、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该企业的现状,基于我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建立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精简机构。

天河酒业繁琐的机构设置与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理念背道而驰。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精简行政管理机构。要想使其行政管理高效实施,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尽量减少管理层次,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性,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畅通。例如,可以遵循“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政主管---——行政人员”的管理层次,制定一套符合天河酒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体制,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细心负责共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2、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工作细则。

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的工作水平。即明确工作的细节和程序,例如表格、图表、文件的统一和规范,还有必不可少的法治秩序以及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管理者通过衡量员工做事情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得企业有章可依,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除此之外,要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团建活动,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上下级的相互了解,培养员工默契,这些能够有利的保证企业内部的科学分工,实现管理层次的权力保障和执行部门命令的有效实施,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第7篇

调查地点:甘肃天河酒业有限公司

调查形式:实地考察和网络问卷

调查过程:(1)选定调查方向和调查;

(2)明确调查目的;

(3)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制作调查问卷——安排调查时间——进行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现代企业的运营绝对不是生产和销售的粗略组合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行政管理。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是现代企业取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来看,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方法对内部开展职能性管理的总和,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种种原因,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还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和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 调查内容及分析

甘肃天河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白酒为主的企业,白酒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近几年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改善企业行政管理现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目前,企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主要以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来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工作。由于管理者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得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全失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气氛和背景的影响之下,完全看领导眼色行事,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消失殆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行政的效率和活力。这无疑会对企业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了其体制不健全,机构冗杂和规章制度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企业因为没有科学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行政管理机制,所以直接导致了“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行政管理不利,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毫无主动性可言,重复工作,逃避工作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造成了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三)企业内部员工缺乏集体意识,使行政机构运转滞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是负责向企业执行部门传达决策层的建议和要求,并对于执行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及时向上级反馈其工作业绩的部门。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职责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观念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可程度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企业内部的大部分员工毫无全局观念,觉得行政工作就仅仅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决策层所做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内部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样,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由于缺乏联系和必要的沟通,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效益的有效增长。

(四)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其业务水平。天河酒业有限公司一半以上的员工为初中毕业,来这里就业只是因为离家近,且工资水平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只是单纯地将公司作为自己谋生的地方,大多数人毫不关心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事情。造成了对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除其本职工作之外的相关工作的排斥和反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

三、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该企业的现状,基于我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建立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精简机构。

天河酒业繁琐的机构设置与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理念背道而驰。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精简行政管理机构。要想使其行政管理高效实施,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尽量减少管理层次,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性,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畅通。例如,可以遵循“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政主管---——行政人员”的管理层次,制定一套符合天河酒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体制,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细心负责共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2、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工作细则。

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的工作水平。即明确工作的细节和程序,例如表格、图表、文件的统一和规范,还有必不可少的法治秩序以及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管理者通过衡量员工做事情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得企业有章可依,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除此之外,要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团建活动,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上下级的相互了解,培养员工默契,这些能够有利的保证企业内部的科学分工,实现管理层次的权力保障和执行部门命令的有效实施,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